魏世昕15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Eric on January 6, 2021

魏世昕

【大纪元2016年06月17日讯】(中央社)“老师常说,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想像一下,彻头彻尾的‘MIT’火箭上太空,带着台湾品牌一起飞上天。 儘管這次飛行時間看起來只有短短2分鐘,但ARRC已經準備長達10年的時間,這段期間陸續培育出不少本土太空學術人才。 其中,魏世昕就是ARRC出身的首位新任助理教授,從他身上,不但看到台灣學術界新一代太空學者接棒,更展現台灣火箭研究的推進足跡。 “火箭系统的整合,是最困难的,一开始,我们各个学校分头研制,最后,整个系统就是兜不起来。 这很像台湾的产业,很多中小企业非常厉害,但大多单打独斗,很难抵挡美日韩企业‘打群架’的攻势。 “看到火箭升空的那一刻,可以解放人类对科技的想像,而且火箭科技的研发,未来可以应用在汽车、通讯、无人机等产业,更重要是可以开展不同产业的想像。

「60、59、58……、3、2、點火,放飛!」大夥兒屏氣凝神,目光緊盯著衝上天空的HTTP-3A混合式火箭。 魏世昕 時間是今年7月10日凌晨6點12分,神經緊繃的團隊,是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的成員們。 「60、59、58……3、2、點火,放飛!」大夥兒屏氣凝神,目光緊盯著衝上天空的 HTTP-3A 混合式火箭。 時間是今年 7 月 10 日早上 6 點 12 分,神經緊繃的團隊,是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的成員。

魏世昕: 火箭阿伯吳宗信接棒人是他們!「火箭哥」射壞 20 枚火箭拚太空夢:瘋狂事背後都有價值

科技部择定屏东县牡丹乡旭海村牡丹湾做为短期科研发射场域,进一步为怀抱太空梦的科研团队提供合法、安全的设施。 屏东县牡丹乡旭海村的科研火箭发射场域,原订今年5月3日由阳明交通大学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发射团队执行首次发射,但当时因故取消发射。 《太空发展法》今年上路后,HTTP-3A第二节火箭试射是「旭海短期科研探空火箭发射场域」的首次任务,虽然试射高度未达预期10公里,而是在3公里就停住,但团队解释,这次试射重点是确认功能,所以仍宣告试射成功。 ARRC预计今年年底将组装两节完整火箭试射,高度目标是100公里卡门线。 随着火箭升空,阳明交大机械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魏世昕暂且压住兴奋情绪,他必须一一检视各项功能是否如期运作:火箭引擎成功启动、飞行导航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等。 直到火箭降落伞打开顺利落海,这才松一口气,回头慢慢品尝成功发射的雀跃尾韵。

魏世昕

我们一旦成功了,就可以把不同产业领域的人都拉进来,让火箭产业成为台湾产业的领头羊。 尽管魏世昕将台湾所谓的“混合动力火箭”技术说得神乎其技,但在航天领域,混合动力发动机优点主要是安全性好、容易进行推力调节、易关机和重新启动、推进剂能量较高、环保型好、药柱稳定性好、温度敏感性低、经济性好。 但也存在燃速低,燃烧不均匀,效率低等缺陷,仅适用于一些特殊任务的探空火箭、靶弹等产品。 火箭升空那一刻,最是激励人心,去年爆红的日剧“下町火箭”就曾呈现出最触动人心的一幕。 成功发射的背后更有引领未来产业创新的意涵,例如近年来很夯的燃料电池、3D列印、太阳能板等,其实都可追溯自美国1960年的阿波罗计划。 除了发射自制火箭外,大叔与科技宅男下一步目标还想挑战研制卫星,让台湾未来能跻身成为全球有能力发射卫星的领先国家群里,目前这个领先群有十多个国家。

魏世昕: 魏世昕

他是陽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火箭團隊副主任,接棒「火箭阿伯吳宗信」的太空夢。 魏世昕2023 「任何看似瘋狂的事情背後,一定有貢獻世界的價值。」年僅34歲的魏世昕說。 隨著火箭升空,陽明交大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魏世昕暫且壓住興奮情緒,他必須一一檢視各項功能是否如期運作:火箭引擎成功啟動、飛行導航控制系統發揮作用等。

  • 但也存在燃速低,燃烧不均匀,效率低等缺陷,仅适用于一些特殊任务的探空火箭、靶弹等产品。
  • 宁愿背债的火箭大叔“打死不退”,要继续热血追梦,启动群众募资,目标是今年挑战可飞行100公里、重达600公斤的大型两节式探空火箭。
  • 對魏世昕來說,「不歸路」這三個字沒有任何負面用意,反而帶有濃濃正能量,這是一條只會繼續往前衝,不會後悔、不會回頭的火箭之路。

据报道,发射计划原定于5月3日,但因风雨致故障取消,昨天(9日)清晨6至8时再次发射,又因氮气分离接头异常取消,再次延期至今天早上。 魏世昕說,做火箭的初衷,就是想看到自己製作的火箭順利發射升空,7月10日當天,看著火箭成功發射的景象、聽著火箭升空的聲音,那種感動難以言喻。 魏世昕说,做火箭的初衷,就是想看到自己制作的火箭顺利发射升空,7月10日当天,看着火箭成功发射的景象、听着火箭升空的声音,那种感动难以言喻。

魏世昕: 「火箭哥」射坏20枚火箭拚太空梦:疯狂事背后都有价值

主任进一步说明HTTP-3A是全世界第一支拥有导控技术的混合式火箭,虽然飞行高度不高,但在技术面却是重大突破。 这支当年被许多人视为“杂牌军”、“小孩玩大车”的团队,一次次体验学习失败,再从失败中站起来,然后在火箭成功升空那一刻激动流泪,看着自己亲手做、“MIT”的火箭喷射出白烟,飞向蔚蓝天空。 2002年,马斯克创办SpaceX时,公司只有14名员工;2008年,SpaceX成为首家发射自家火箭进入太空的私人太空公司。 近年更获得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的订单,最快2017年负责送几名太空人往返国际太空站。 陈庭维说,发射架是委托一家小型铁工厂打造,团队因经费不足,经常杀价,老板不仅赔钱做,还参与组装测试工作,亲眼见证火箭发射那一刻的感动。 测试基台则是一家小公司工程师一边看youtube影片,一边写软体,就这么“从无到有”,自行开发出来。

  • 科技部吴政忠部长表示,面对全球新兴太空产业的发展,正是台湾整合学研界与产业界投入太空相关利基产业的最隹时机。
  • “自制火箭最难的部分,就是系统整合,不同领域的人跨界整合,不仅仅只有技术问题,还要克服不同理解方式与不同逻辑的沟通和妥协。
  • 在台湾从无到有造火箭的过程,缺少许多现成零件,也很难提出需求请厂商制作。
  • “硕士班毕业的时候,因为必须负担家计,所以要不要继续留在学校,当研究助理,对比外面的薪水后,说真的,那时候真的超级挣扎。
  • 儘管這次飛行時間看起來只有短短2分鐘,但ARRC已經準備長達10年的時間,這段期間陸續培育出不少本土太空學術人才。

对魏世昕来说,「不归路」这三个字没有任何负面用意,反而带有浓浓正能量,这是一条只会继续往前衝,不会后悔、不会回头的火箭之路。

魏世昕: 台湾首枚类卫星载具火箭升空2分钟后落海,研发负责人:算是99.9%的成功

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副主任魏世昕说, HTTP-3A是世界第一支拥有导控技术的混合式火箭,虽然飞行高度不高,但在技术面却是重大突破。 《太空發展法》今年上路後,HTTP-3A第二節火箭試射是「旭海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的首次任務,雖然試射高度未達預期10公里,而是在3公里就停住,但團隊解釋,這次試射重點是確認功能,所以仍宣告試射成功。 ARRC預計今年年底將組裝兩節完整火箭試射,高度目標是100公里卡門線。 《太空發展法》今年上路後,HTTP-3A第二節火箭試射是「旭海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的首次任務,雖然試射高度未達預期10公里,3公里就停住,但團隊解釋,這次試射重點是確認功能,所以仍宣告試射成功。 ARRC預計今年底將組裝兩節完整火箭試射,高度目標是100公里卡門線。

一群台湾数所大学、不同科系的学生过去7、8年来,跟着一群疯狂科学家,从无到有,研发、设计、制造火箭系统,亲手做出一枚枚火箭,足迹踏遍全台湾各地,架设发射架,体验无数次失败后,成功发射火箭。 魏世昕就是ARRC出身的首位新任助理教授,從他身上,不但看到台灣學術界新一代太空學者接棒,更展現台灣火箭研究的推進足跡。 魏世昕2023 “自己动手做”的maker(创客或自造者)运动,被誉为第三波工业革命,各国政府都想藉由这股能量,振兴产业。

魏世昕: 交大機械

對魏世昕來說,「不歸路」這三個字沒有任何負面用意,反而帶有濃濃正能量,這是一條只會繼續往前衝,不會後悔、不會回頭的火箭之路。 在台湾从无到有造火箭的过程,缺少许多现成零件,也很难提出需求请厂商制作。 魏世昕说,起初可以搜寻的资讯也很少,都要自己不断摸索,像是其中一个火箭分节零件,就是他们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亲手制作出来的。

魏世昕

ARRC团队的信念就是“相信台湾绝对做得到”,不只火箭从由里到外,就连发射架、测试基台等,几乎清一色“MIT”。 靠着一股“应该拼更大规模的火箭,而且相信台湾绝对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火箭”的信念,陈庭维选择留在学校当研究助理,希望与ARRC团队一起圆梦。 宁愿背债的火箭大叔“打死不退”,要继续热血追梦,启动群众募资,目标是今年挑战可飞行100公里、重达600公斤的大型两节式探空火箭。

魏世昕: 火箭阿伯吳宗信接棒人是他們!34歲「火箭哥」10年射壞20枚火箭拚太空夢:瘋狂事背後都有價值

直到火箭降落傘打開順利落海,這才鬆一口氣,回頭慢慢品嘗成功發射的雀躍尾韻。 「任何看似疯狂的事情背后,一定有贡献世界的价值。」年仅34岁的魏世昕这样说道。 他是阳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火箭团队副主任,接棒「火箭阿伯吴宗信」的太空梦。 正如ARRC团队这7、8年来自己动手做,做出许多独步全球的设计,包括原创内装电子线路高动态飞行导航电脑系统、原创碳纤维储气瓶缠绕技术、减压系统,以及一整套火箭系统整合等创举。

本次发射准备作业以及飞行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将做为下一阶段飞行测试叁考。 台湾地区科技部门负责人吴政忠说,面对全球新兴太空产业的发展,正是台湾地区整合学研界与产业界投入太空相关利基产业的最佳时机。 台湾地区“太空中心”主任吴宗信称,ARRC团队试射全球第一枚具飞行导控技术的混合动力式火箭,不仅展现台湾地区太空科技发展能量,台湾的自主卫星发射更前进一大步。 魏世昕说,原预定飞行时间8分钟、高度12公里,发射后85秒到达10公里高的最高点,之后开启减速降落伞。 魏世昕2023 今天火箭在上午6时12分点火升空,从发射到落海2分钟,和预定有落差。

魏世昕: 火箭阿伯吳宗信接棒人是他們!「火箭哥」射壞 20 枚火箭拚太空夢:瘋狂事背後都有價值

魏世昕回憶起前年HTTP-3A火箭懸浮飛行測試時,瘋狂左右晃動後失控解體,儘管團隊心知肚明,科學就是不斷從失敗中累積經驗,但是看到落在地上支離破碎的殘片,還是相當不捨,難掩失望。 “硕士班毕业的时候,因为必须负担家计,所以要不要继续留在学校,当研究助理,对比外面的薪水后,说真的,那时候真的超级挣扎。 ”目前在屏东科大担任研究助理,也是ARRC元老级学生成员的陈庭维说。 魏世昕回憶起前年HTTP-3A火箭懸浮飛行測試時,瘋狂左右晃動後失控解體,儘管團隊心知肚明,科學就是不斷從失敗中累積經驗,但是看到落在地上支離破碎的殘片,還是相當不捨,難掩失望。

魏世昕

魏世昕回忆起前年HTTP-3A火箭悬浮飞行测试时,疯狂左右晃动后失控解体,儘管团队心知肚明,科学就是不断从失败中累积经验,但是看到落在地上支离破碎的残片,还是相当不舍,难掩失望。 台版的“钢铁人团队”由中年热血追梦的台湾大叔与宁愿放弃百万年薪的新生代宅男们所组成,决定“5年内要进入太空”,要把厉害小公司“兜起来”,带着台湾品牌一起飞上天,“而且相信台湾绝对做得到”。 他曾带领一群20几岁的工程师,4年间仅耗资3亿美元就设计出天龙号太空船,是其他公司计划造价的1/10至1/30,因为几乎所有物件都在SpaceX厂房制造。 年轻的工程师如今已被磨练到能够在3天内制造出1台火箭引擎,还被要求精通软体,挑战跨学科任务。 这些颠覆太空产业惊人创新都源于1971年出生的马斯克从小的太空梦,他从一开始就寻找“充满热情、从小就喜欢制造东西的人”,组成SpaceX团队。 魏世昕細數:「火箭發射後不受控制、固態推進系統爆炸、火箭沒分節、降落傘沒開墜毀……算一算,一路走來累積失敗20枚以上火箭。」他分享,每遇挫折,只能告訴自己收拾好心情,「再拚一次」。

魏世昕: 台湾首枚类卫星载具火箭升空2分钟后落海,研发负责人:算是99.9%的成功

他们所做出长6.35公尺、直径0.4公尺,重300公斤的“HTTP-3S”探空火箭2014年发射成功,这是台湾学术界至今做出的最大型混合型探空火箭。 魏世昕 而且“ARRC研发自制的混合式火箭推进系统,目前在世界的领先群里。 “火箭大叔”的太空梦早在美国读博士班就已萌芽,回台后共同参与国家太空中心一项计划,由于大家专业涵盖火箭结构、火箭构型、航电、感测、通讯、回收、燃烧推进等系统,这次合作竟开启至今长达8年的跨界合作自制台湾火箭大戏的序幕。 “自制火箭最难的部分,就是系统整合,不同领域的人跨界整合,不仅仅只有技术问题,还要克服不同理解方式与不同逻辑的沟通和妥协。

魏世昕

儘管这次飞行时间看起来只有短短2分钟,但ARRC已经准备长达10年的时间,这段期间陆续培育出不少本土太空学术人才。 其中,魏世昕就是ARRC出身的首位新任助理教授,从他身上,不但看到台湾学术界新一代太空学者接棒,更展现台湾火箭研究的推进足迹。 「60、59、58……、3、2、点火,放飞!」大伙儿屏气凝神,目光紧盯着衝上天空的HTTP-3A混合式火箭。 时间是今年7月10日凌晨6点12分,神经紧绷的团队,是阳明交大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的成员们。 「任何看似瘋狂的事情背後,一定有貢獻世界的價值。」年僅34歲的魏世昕這樣說道。

魏世昕: 「火箭哥」射坏20枚火箭拚太空梦:疯狂事背后都有价值

其中,由火箭maker所引领的太空产业创新无疑地将最具前瞻性。 “一旦我们成功了,就可以把不同产业与领域的人拉进来,不只可以发展台湾自有品牌,摆脱代工窘境,还可以成为台湾产业的火车头,还可证明台湾有能力达到顶尖。 我们就是一个role model(好榜样),证明可以用我们的方式,改变台湾。 无可否认,马斯克想发展低成本商业火箭与卫星的梦想与ARRC团队梦想很相近,而且SpaceX善用年轻工程师跨界挑战以激发创新潜能,也与ARRC团队大叔带领年轻学生跨领域合作一模一样。

魏世昕

(观察者网讯)据台媒“联合新闻网”报道,7月10日,台湾地区在首度启用的台湾屏东旭海火箭发射场测试飞行台湾首枚混合动力类卫星载具火箭HTTP-3A研发计划的第2节火箭。 执行研发计划的是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该中心副主任魏世昕称,这次算是99.9%的成功发射,为未来火箭卫星入轨做好准备。 他表示,前年完成第1阶段“独步全球”的混合动力火箭悬浮飞行后,今天是第2阶段的第2节火箭首次飞行,飞行时间约2分钟、高度约3公里。 测试重点包含可控制混合式火箭推进技术、火箭飞行导航控制技术、火箭发射地面支持系统、火箭降落伞回收系统,此次发射准备作业和飞行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将作为下阶段飞行测试参考。 本次发射计画是ARRC为执行科技部计画,进行HTTP-3A第二节火箭的第一次飞行测试。 测试重点包含可控制混合式火箭推进技术、火箭飞行导航控制技术、火箭发射地面支援系统、火箭降落伞回收系统。

魏世昕: 交大機械

他表示,是出了点状况,前30秒都正常,之后启用备案因应,已符合要求,火箭最后由渔船回收,内有飞行和操控导引等重要电子数据;明年第3阶段将是双节火箭接力飞行至100公里高空测试飞行,为卫星进入更高的轨道做好准备。 他表示,今天发射重要的意义,一是首次在台湾地区合法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发射,二是台湾自主研发高精密可导航的混合动力式火箭的首次测试,太空科技在地面试一万遍,不管多好,还是要实际发射才有用。 科技部吴政忠部长表示,面对全球新兴太空产业的发展,正是台湾整合学研界与产业界投入太空相关利基产业的最隹时机。

魏世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