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調薪2023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February 24, 2020

年度調薪

♦民國99年9月29日發布,自100年1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7,880元,每小時98元。 新聞媒體報導,勞動部指出:基本工資調幅主要是反映主計總處預測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92%,加上經濟成長率3.76%,認為應由勞資共享,因此包含本次調升在內,已是政府連續七年調升基本工資。 104調查,49.1%的企業看壞,23.5%的企業看好,相抵之後,「淨看壞」比例仍達25.6個百分點。

♦民國84年7月17日發布,自8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4,880元,每日 496元,每小時62元。 ♦民國83年8月19日發布,自8月20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4,010元,每日467元,每小時58.5元。 ♦民國82年8月13日發布,自8月16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3,350元,每日445元,每小時55.5元。 ♦民國81年8月13日發布,自8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2,365元,每日412元,每小時51.5元。 在連續7年調漲的狀況下,中華人資管理協會 常務顧問 劉文章建議可以以這五種方式進行調整,包含薪酬規劃、檢視並調整薪資架構、完整的績效管理制度、有效運用薪酬指標、落實依績效給薪理念等。

年度調薪: 平均調薪3.1%調幅8年次低 完整觀看17產業2022年薪資調幅

因此每到進行這些作業的時候,人資朋友們無不戰戰兢兢,繃緊發條以避免有任何疏失。 本次就來和各位介紹人資的年度大戲之一-薪酬調整。 勞動部說明: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所決議的基本工資調幅,會將過去、現在及未來情勢同時一併考量,決定調幅後將由雇主負擔其增加成本,本無預設「會有政府補貼」的空間,也不會因全球景氣狀況不佳而提供政府補助,應該回歸審議會議評估這些因素,決定調幅高低。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舉例:健保費雇主、勞工、政府的負擔比例,分別是「6:3:1」,若是像健保費的負擔比例有調整空間,資方也對於調漲基本工資不會有太大意見。

年度調薪

1.業務拓展、維繫客戶關係、提升公司營運績效,以達成公司業績目標。 目前有新聞媒體報導指出,勞方提出的「11%」漲幅(月薪2萬8,000元)應不太容易一次到位,「調幅4.8%」可能是一個較可行的方向(月薪2萬6,462元、時薪176元)。 台綜院今(23)日發布2023年7月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03%,連續三個月用電跌... 經濟部今(23)日發布7月工業生產指數85.44,年減15.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年減15.68%,雙雙創下連續第14... 行政院會明(24)日將通過113年度總預算,歲出、歲入雙創歷史新高,行政院官員今日透露,明年勞保撥補1,200億元,比原... 外部評估(外部競爭):與業界比較,建議可以運用薪資調查了解業界現況與薪資定位,了解後去評估內部的薪資架構應該如何去調整。

年度調薪: 基本工資調漲將會成為常態,持續檢視薪酬制度的有效性是關鍵

至於「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雖然10年來人均總薪資成長0.54%、8.43%,仍遠低於服務業平均17.91%的漲幅,若再扣掉重要民生物資物價指數漲幅17.6%,薪水漲幅早被越來越高的物價吃光光。 再攤開台灣服務業勞工人均總薪資,依照不同行業別來分,可窺見10年來產業M型化問題越趨嚴重,部分行業不僅實質薪資倒退,也有薪資漲幅跟不上物價通膨速度。 全教總認為,從調薪相關的經濟數據、企業平均薪資、重要民生物價指數,軍公教的薪資本就應該有一定的調幅,盼未來調薪能制度化。

大夜班、夜診及假日加班皆依勞基法可依個人意願選擇補休或加班費 。 年度調薪 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觀察,半導體業從今年第二季開始出現庫存過多的雜音,猛爆性通膨逼得全球 主要國家央行展開鷹式升息,需求減降加上停滯性通膨,確實讓企業保守看待2023年,徵才規模和調薪幅度都不如2022年。 企業常見的獎勵調薪,大多伴隨著職等或職級的考核,甚至部分企業有明確訂定相關的考核制度,當員工相關職位的升降、調動等也都將直接影響對應的薪酬。 當人資一月忙完所得年度申報後,緊接著常須處理年度調薪的事宜,許多企業調薪依據首重於員工所創造的價值,從職務、績效、能力三者綜合起來評估,因此,企業調薪的時機與制度也就有不同的方式與規劃。 1.數位科技發展相關:人工智慧、5G、數據優化人才。 104 《2021~2022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 涵蓋市場208個代表職務薪資,提供薪資PR值(P25、P50、P75), 透過此份報告 ,得以了解自家薪資與市場薪資之差異,以此建立留置績優人才、與績效連結、消除不公平的調薪計畫。

年度調薪: 薪資

基本工資審議外界預期基本工資調升3%,工商團體建議月薪、時薪脫鉤。 對此,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今天上午表示,經過3年疫情,今年基本工資調整會周延研議,針對衰退的中小企業或遇到困難的製造業,政府會想辦法傾聽企業需求,提出合理對策,9月8日開會有明確決定。 勞動部於9月1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會中訂定明年基本工資。 拍板決定,2023年基本工資月薪調升至26,400元,時薪調升至176元,將報告至行政院後、自明年元旦生效。

年度調薪

負責薪酬福利規劃的人資人員常犯的一個錯誤:【用自己或一些私交很好的同仁看到的問題,來說服總經理要調薪】一旦這建議不被接納,心中便產生很大的「挫折感」,認為總經理「不重視人才與員工薪酬福利」。 要提出「成本組成比例」與「薪酬分析」去說服老闆。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分析,台灣僅有「基本工資概念」,並無「低薪勞工」概念,也讓部分勞工的薪資水準與人均薪資脫鉤。 會中,蘇貞昌強調,為讓「經濟成果時與全民共享」,對軍公教同仁要給予肯定,並作為政府帶頭加薪、引導民間企業共同加薪的示範」。 舉話一出,連帶也讓外界樂觀看待即將召開的基本工資調漲會議,明年基本工資、時薪可望調漲。 按勞基法第2條,工資是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年度調薪: 基本工資定案:月薪調升至26,400元、時薪176元

一般公司通常於每年年初或年中進行年度調薪,並須在申報調整期限 (每年 2 月及 8 月底,勞保局-投保薪資調整之定義及調整時機) 前向勞健保局申報投保薪資調整。 通常在此狀態下,人資或相關作業同仁普遍將遭遇兩項困難,一是不容易算出每位員工近幾個月的薪資,另一項則是填入申報檔。 由於筆者職涯經歷的幾間公司恰好都是在四月進行年度薪資檢視,因此每到四月,總是會有員工透過各種管道詢問今年是否會調薪,以及可能的調薪幅度。 為了恪盡職業操守,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人資通常無法回答今年是否有調薪,甚至告知調薪的幅度。 筆者通常會以例行的薪資檢視不代表一定會做調薪來回答,而實際上薪資檢視的目的也是在確認公司內各職務的薪資在市場上的水準如何,是否符合公司的薪資政策,是否具備外部的競爭力以及內部的公平性。 人資的例行作業雖然大多數都和員工相關,但總有些特定項目是所有員工都非常關注且在意的,例如晉升、績效考核、薪酬調整等。

年度調薪

目前疫情趨緩、內需逐漸回溫,預計明年度連同邊境管制措施均會取消規範,因此目前看起來,屆時恐怕沒有「啟動政府補助」的條件。 管理機制(績效薪酬):依據內外部的資料,將管理機制與給薪架構作緊密的連結,依照績效給薪,並充分與員工溝通,公司的薪酬理念、職等,與公司薪酬與外界的差異。 104人力銀行整合招募服務處資深副總經理鍾文雄說,從產業看年終及調薪幅度不容易看出個別差異,然而,職涯路徑多元,技術藍灰領、外語/外派/業務人才跨產業,異質性仍然打破產業的限制。 不同年資的求職者對於工作價值的重要性排序也不同,年資較深的工作同仁對於「薪資福利」的重要排序往前,同時期望工作有保障,因此必須著重薪資福利的設計,才能留任及招募資深人才。 戴國榮則說,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經超過2%,近年審議基本工資都希望調幅能十足反映CPI,雇主團體稱調幅不能超過2%,「這樣的說法沒有立論基礎」。

年度調薪: 基本工資調整公司會面臨這三種情況,這一種可能會造成薪資擠壓

勞動部指出,基本工資3萬元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但也請勞方體諒這幾年碰上百年一遇的疫情,資方也面臨國際經濟情勢的壓力。 在理想未達成前,政府仍會繼續努力,在務實中追求理想,持續為勞工權益打拚。 該部將與經濟部將儘快邀請工商團體共同討論基本工資配套措施,對於受疫情衝擊尚未恢復的內需產業,予以有效協助,並請相關部會密切監視國內的物價變化,適時採取穩定物價措施。 至於2023年企業徵才展望,43.8%的企業將新增職缺(不含遞補現有職缺),平均員額新增9.8%,皆比2022年保守。 新增職缺最高的前三名產業為:軟體網路業60.6%、半導體與顧問服務業皆為55.6%。 在缺工加上通膨情況下,47.3%的企業新進人員薪資可能高於在職員工,平均高10%。

年度調薪

且預期會調薪的企業比例,半導體業有56.5%、金融業有51.7%,已經超越軟體網路業的44.8%。 薪資展望同樣呈現「電金資通續強,住宿餐飲較弱」的態勢。 人資專家饒德民老師,根據104《2021~2022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之結果提供企業調薪方向與薪酬福利規劃建議。

年度調薪: 行政秘書/會計(薪資28000~38000,每年調薪+團隊獎金+年終獎金)

基本工資就是為了保障基層勞工的生活,必需維持住基本生活的實質購買力。 而這3年來雖然面臨疫情,但在國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呈現穩健成長,縱使未來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資方體認勞工是企業重要的資產,也願意將經濟成長的果實與勞工分享,勞資間「有分享,也有體諒」,政府非常感謝。 鄭文燦說,事實上過去七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超過3%,日、韓、香港還輸給台灣,今年的基本工資調整會做周延的研議,至於衰退的中小企業或遇到困難的製造業,政府也會想辦法傾聽他們的需求,來提出合理對策。 根據104發布《2022企業年終及2023景氣調薪大調查》,2023年45.2%企業預期調薪3.35%,平均每月調薪1474元。 另有21.9%企業預期不會調薪,0.9%預期可能減薪,32%不清楚。

  • 而薪資擠壓的因應方式有幾種,有效應用薪資指數(Compa-Ratio),了解員工薪資現況、核薪時先檢視內部薪資的合理與公平性(Internal Equity)等。
  • 要提出「成本組成比例」與「薪酬分析」去說服老闆。
  •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決定,每年第3季時開會決定隔年基本工資是否需調整,而勞動部已確定今年將於9月8日早上10時召開審議會議。
  • 戴國榮表示,出口雖然連11黑,但基本工資調漲對製造業的影響本來就比較小,比較容易受影響的是9人以下的服務業等,而目前景氣「外冷內溫」,內需產業發展好、已經恢復疫情前水準,因此調幅應超過2%。
  • 舉話一出,連帶也讓外界樂觀看待即將召開的基本工資調漲會議,明年基本工資、時薪可望調漲。

就如同開頭所說,調薪是員工非常關注且在意的議題之一,因此如何訂定明確且有效的調薪政策,滿足企業內部公平及維持外部競爭力,避免優秀人才流失,就是調薪作業的最大目的。 下一篇我們將介紹薪酬調查、決定調薪率、制定調薪矩陣等薪酬調整步驟中幾項重要的作業,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對調薪這個人資年度大戲之一能有更多的了解。 針對2023年基本工資的部分,全金聯秘書長韓仕賢提出:月薪應調高至2萬8,000元(調幅約11%),時薪調高至186元(調幅同為11%),才是符合「讓勞工有感、滿足實質購買力」的調薪,並且此幅度才可維持邊際勞工家庭基本生活所需,進一步刺激內需經濟。 ♦民國111年9月14日發布,自112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6,4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76元。 年度調薪 ♦民國110年10月15日發布,自111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5,25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68元。 ♦民國109年9月7日發布,自110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4,00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60元。

年度調薪: 年終獎金調查出爐,平均創九年新高,九成六企業都發放

根據104發布《2021企業年終及2022景氣調薪大調查》,2022年39.3%的企業預期調薪3.1%創8年來次低,平均每月調薪1,302元,比2021年少126元。 對於基本工資審議,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告訴中央社記者,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標準為基礎,若薪資低於中位數的2/3就是低薪,呼籲基本工資最少應調至2萬7600元。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決定,每年第3季時開會決定隔年基本工資是否需調整,而勞動部已確定今年將於9月8日早上10時召開審議會議。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於9月8日召開,因通膨嚴重,勞資雙方有共識調升金額,勞工團體指出,今年以務實方式看待基本工資審議,呼籲月薪至少應調至新台幣2萬7600元。 「平均工資的水準上升,不見得是好事,表示低薪勞工遭解僱失業,就不納入薪資計算。」此外,李健鴻也提醒,短期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成長衰退,然而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去年有超過三分之一先進國家平均薪資不降反升,凸顯先進國家貧富差距更形擴大。 若再加上近年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實質薪資倒退更多。

2、半導體業1.5個月,比去年增加0.19個月。 3、光電光學業1.27個月,比去年增加0.16個月。 104人力銀行整合招募服務處資深副總經理鍾文雄指出,和薪資相關的三大指標,今年受疫情影響,產業表現強弱分明,電金資通續強、住宿餐飲及運輸倉儲較弱。

年度調薪: 【新北/中和】 知名美商★德州儀器 → 維修技術員(需輪班:半年輪一次或2-3年才會輪調) !!每年調薪且享有32.5K獎金!!近捷運站 / 福利優 / 環境好 -21

倘若,公司原本僱用的人員皆高於法定基本工資時,則無影響。 如果公司聘請的多是外勞或是較為底層的勞工,則會有較大的影響,在接下來的第三、四節將談到對人事成本的影響和企業該如何調整相關的支出費用。 鄭文燦表示,過去7年每一年都調整基本工資,平均調幅4.05%,基本工資調整有一個機制,包括勞資、專家及政府代表參加,目前考慮因素包括物價指數、經濟成長率、勞工的期待及企業可接受程度,他相信9月8日基本工資調整,會有明確的決定。 鄭文燦前往桃園市平鎮區視察桃園鐵路地下化平鎮車站工程,針對勞動部將在9月8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會,工商界憂心衝擊景氣較差製造業,建議行政院考慮月薪、時薪脫鉤。

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受訪表示,對於基本工資審議,勞資雙方考慮通膨,有共識調升金額;不過,由於國內製造業跟內需產業景氣兩樣情,因此商總跟工總可接受的調幅也不同,商總可接受3%、工總認為超過2%則不合理。 調薪會牽涉到成本的增加,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和企業營運狀況有關,另外也會和競爭對手的薪資水準、產業趨勢、物價指數等因素有關聯。 就拿今年的疫情來看,由於疫情的關係,全球經濟普遍都受到不小的衝擊,即便台灣因疫情控制得當而受影響較小,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使得企業營運仍受到全球疫情影響而較往年有明顯的下滑。 畢竟調薪不等同於獎金,獎金是發放之後就不會再持續有費用的產生,薪資只要一調整就代表往後成本的增加,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做最有效的分配,往往是人資需要和用人主管在進行調薪作業時最傷腦筋的。 年度調薪2023 基本工資訂立的目的是保障底層勞工,例如:打工族、中高齡勞工等。

年度調薪: 平均調薪3.1%調幅8年次低 你是領先群or落後群?完整觀看17產業2022年薪資調幅 104玩數據

在會前勞團曾召開「基本工資的三帖要」記者會,喊話薪資應調漲月薪至2萬8000元、時薪186元,並呼籲行政院和立法院應儘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的立法,讓經濟成長合理分配至各階層的工作者,照顧底層勞工的需求。 104人力銀行今天發布《2022企業年終及2023景氣調薪大調查》,2023年預期調薪幅度:45.2%企業預期調薪3.35%,雖優於2022年的3.1%,但創9年來倒數第三:平均每月調薪1,474元,比2022年多172元。 2023年調薪最多的前三大產業為半導體4%、化學與石化業3.7%,電子零組件業、批發零售業、倉儲或運輸輔助業、及醫療服務業皆為3.6%。 鄭文燦指出,過去7年每年都調整基本工資,平均調幅為4.05%,基本工資調整有其機制,專家、勞方、資方及政府代表預定將在9月8日開會討論基本工資調整議題,將針對物價指數、經濟成長率,勞工期待及企業可接受程度進行通盤檢討。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