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凱2023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May 26, 2021

鄭志凱

很多產品市場反應太熱烈,便讓失敗的因素潛藏在這項產品當中,但是企業主看不到,因為缺點被表面的成功掩蓋,而成敗會隨著時間消長,也會因時、因地、因事變遷。 「因此業界有一個說法,當一間公司開始建造營運總部的時候,就是它走下坡的時候。」鄭志凱打趣地說。 過往的成功策略、面對的環境是藍海還是紅海,各種外在、內部的條件,其實都會因為時間、國家、企業本身的狀況與所處環境而不同。 因此大眾都十分好奇,克努斯托普的成功管理哲學是什麼? 鄭志凱觀察,樂高集團的11項公司文化,便是學自於中華文化的陰陽觀念,也就是兼顧兩面,追求平衡。 文化1:樂高集團的管理階層與員工十分親近,但是要能夠保持適當的距離。

鄭志凱

沒有最佳解 只有最適解自1988年到美國逐夢開始,工研院創投顧問鄭志凱從生產個人電腦跨足創投,看遍台灣、大陸的科技產業,從IT到生物科技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涉獵。 當台灣力求產業轉型、創新、創業的同時,勢必面臨許多兩難的抉擇,其中的衝突與激盪,在在考驗當事人的智慧,鄭志凱從傳統中華文化的「陰」與「陽」切入,期勉青年鴻鵠兼顧兩面、追求平衡,從淬煉中走出自己的路。 鄭志凱2023 在創意發想的階段,企業家常常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將推出的產品或服務,到底是要迎合現有市場?還是創造未知的需求?」很多人認為迎合市場是標準答案。

鄭志凱: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兼任副教授

抄襲當然最方便,但是也有侷限,鄭志凱表示,現在大陸所謂的創業或創新看似蓬勃發展,但是以美國的觀點切入,大部分的產品都是抄襲,頂多是做到改善。 「在創意階段,你所面臨的每一個抉擇都非常困難,例如要做顛覆性的產品,就有很高的難度。」鄭志凱表示,在兩難中的抉擇,企業主的選擇將決定一間公司的風格。 整個產業最早是一個創意、一個點子,接著透過規劃、執行成為產品,成為市場中的創新,最後才會變成創業,「陰與陽,就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方式體現。」鄭志凱說。 許多企業先研發一項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等到累積更多資源,再來創造需求、顛覆性的產品。 但這卻是知易行難,鄭志凱點出其中陷阱:「當第一項產品成功時,往往企業形象、市場定位就被定型了,在在都會讓一間公司更難改變。」接著要思考的是,公司的創意或是創新,是屬於哪方面的突破? 廠商應該提高生產效率、壓低成本、縮短產品週期、提升產品功效,或是增加更多的功能?

鄭志凱

例如公司決定採取開放政策,隨即要面臨商業機密的保護問題。 「樂高的方針,告訴大家如何既能維持民主,又讓每名員工覺得受到尊重,同時維持公司方針不變──每個目標都是互相矛盾、衝突的兩組力量。」鄭志凱比喻,公司的研發部門和生產部門彼此互補,雙方的考量會互相衝突,而公司內部每股力量都是如此,領導者必須整合這些衝突又互補的資源,才能達到平衡。 同時,在事情變化過程中,常常下一件事情的「因」,就埋在上一件事情的「果」當中。

鄭志凱: 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 (覃禹華副總經理 代表)

如果「效率」為橫軸、「效用」為縱軸,創意可以座落在三個不同的區塊(見表一)。 第三類,則是效率提高或維持不變,但效用上大幅提升,能夠創造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也就是所謂的破壞式創新。 「台灣的研究單位如工研院,就投入很多的心力和資源來追求這樣的創新。」鄭志凱說,從第二類跨足到第三類創新,需要台灣產官學研共同努力。 鄭志凱認為,企業的「陰」與「陽」並不是易經玄學的概念,而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鄭志凱2023 公司採取的任何決策,一定會有一個對應的反彈力量,可能源於決策的本身,或是環境帶來的阻力。

文化5:領導者必須有精細的工作態度,但要求落實細節的同時,又能夠順應環境改變。 文化6:領導者要勇於表達自己,忠於自己的想法,但也不要忘記通盤策略的考量,依然能夠堅守並且執行。 文化10:要有自信,同時要謙虛,因為一個計畫的完成,必須仰仗許多人的投入。 文化11:領導者要有能力接受不同的意見,這樣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現。 陳一強 (Ray) 曾任管理顧問合夥人,自2007年起投身台灣社會創新創業運動,協助輔仁大學創立台灣第一個社會公益創業研究計劃,隨後加入若水國際,之後共同發起創辦活水影響力投資 (2014年)、台灣B型企業協會 (2016年) 及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 (2020年),希望與更多生態系夥伴們一起引領市場資本、共創永續價值,如活水般湧流。 爾後「活水貳影響力投資(股)公司(二 號基金)」、「活水參影響力投資(股)公司(三號基金)」、「晨星活水影響力投資(股)公司(四號 基金)」、「活水伍影響力投資有限合夥(五號基金)」陸續於 2017 年 6 月、 2020 年 鄭志凱2023 4 月及 5 月、 2022 年 7 月成立,均委託一號基金負責管理 。

鄭志凱: 信義房屋股份有限公司 (周莊雲 策略長 代表)

楊璦芳 (Meryl) 鄭志凱 帶著數位行銷與業務開發專長,走過科技、公關產業,持續探索為社會議題帶來改變的可能。 曾共同創辦社會企業、為社福單位募款,體會「耐心資本」對影響力孵化的重要性,因此開始關注影響力投資,並為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撰文、協助推廣。 加入活水,期許過去積累的養分能促成連結,為資本創造人文環境價值。 鄭志凱 (CK) 亦為矽谷 Acorn Pacific Ventures 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 因創投業務廣泛接觸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離觀察產業更迭,深刻感受到名與實,見與識,知與行的差距,無論創業或人生,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縮短其中的差距。

  • 鄭志凱 (CK) 亦為矽谷 Acorn Pacific Ventures 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
  • 「因此業界有一個說法,當一間公司開始建造營運總部的時候,就是它走下坡的時候。」鄭志凱打趣地說。
  • 直接抄襲現有的產品,想辦法提高效能、降低成本,或是採取更大膽的設計,三個面向彼此衝突。
  • 文化3:公司文化要能夠包容員工,但又必須堅守原則與紀律。
  • 2018年中加入活水,期待與各界前輩共同建立台灣的影響力投資典範。

獨立評論@天下點矽成章專欄作家,著有「小國大想像」及「錫蘭式的邂逅」二書。 吳政澔 鄭志凱2023 (Rex) 畢業自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曾任職於快消品公司、餐飲集團及農業社企等。 2018年中加入活水,期待與各界前輩共同建立台灣的影響力投資典範。 汪劭穎 (Eve) 學碩士分別修習財務金融與公共政策,曾任職於摩根大通銀行及匯豐銀行企業金融部門,隨後投身關注貧窮議題之組織「人生百味」,參與推動工作平權專案。 鄭志凱2023 2019年底加入活水影響力投資擔任投資經理,期盼能結合自身於金融與公共議題兩個領域中的經驗,與眾多前輩一起使資本成為凝聚各方的力量。

鄭志凱: 台灣 IBM 前財務副總經理

例如手機誕生前,根本無從預測手機的市場,現今很多科技產品的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 但迎合是不一樣的,人們可以在市場上看到需求,所以很容易設計出產品來迎合,這意味著「迎合」是面對確定性,「創造」是面對不確定性,但兩者的影響力可能截然不同。 工研院創投顧問暨聯訊創投公司(Harbinger Venture)總經理鄭志凱,在1988年到美國逐夢時擔任神達電腦的專案經理,從最早PC的生產,轉換為創投工作,接下來十幾年助人興業的歷程,讓他發現:有資源的人,或是藝高人膽大的人,傾向於創造需求。 「在產品的研發上,也須面臨兩個面向,到底產品是市場導向,或是技術導向呢?」鄭志凱點出,若充分發揮技術特點,產品可能會跟市場的需求有段距離;設計產品時,面對既有的競爭者,要選擇抄襲、改善或顛覆? 直接抄襲現有的產品,想辦法提高效能、降低成本,或是採取更大膽的設計,三個面向彼此衝突。

文化2:要優秀的員工,但員工應融入團隊,不要鶴立雞群。 文化3:公司文化要能夠包容員工,但又必須堅守原則與紀律。 文化4:領導者要對自己負責,要問心無愧於自己的決策,並兼顧企業願景,達到預設的目標。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