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淨值比2023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June 8, 2023

保險公司淨值比

台灣壽險公司投資海外資產占比平均高達六八%,股市、債市價格重挫衝擊壽險公司淨值,幾家壽險公司面臨淨值資產比三%的保衛戰。 此外,美國零利率不僅擴大長期以來一直是壽險公司營運痛點的利差損,更困難的挑戰是——將來壽險公司拿著保戶大筆資金,還能去哪裡尋找投資標的? 由於美國政府持續推動升息,影響台灣經濟近況,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今(3)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證實,現在已有7家保險公司的淨值比低於法定的3%規範,其中包括國泰人壽、宏泰人壽、保誠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三商美邦人壽等,另南山人壽更是出現負0.59%的淨值比。

  • 對於保險公司大發股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回應,目前保險公司淨值情況不佳主要是受到美元升息的衝擊,但今年發的股息主要是依據去年的收益,金管會對各家保險公司的決策則會持續進行深入了解。
  • 根據規定,若保險公司淨值比連續二期低於三%,該保險公司將被視為「資本不足」。
  • 在壽險業不斷爭取下,RBC對業者愈來愈有利,漸漸失去指標意義,根據保發中心資料,去年9月底壽險業平均淨值比還有5.3%,但到去年11月底,短短2個月淨值比降到4.14%,呈現資產太大、淨值過小,高度槓桿化現象。
  • 至於持有儲蓄險的保戶,她也認為不需過於緊張、更不該有提前解約的想法,因為保險尤其是醫療、意外等基本保障,是長期持有及規畫。
  • 資料來源:2022年6月底各家壽險公司財報;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以2022年6月底全台壽險公司資產規模排名,A、B及C分別位居第3、14及7名。

2018年國內上市櫃公司正式接軌IFRS9,主要精神即是金融資產依投資目的進行重新分類,其中又以有當時擁有20多兆元資產的壽險業影響最大。 台灣產險風暴還在最後收拾戰場的階段,最後要賠付600億元、800億元? 還是高達1千億元,還在角力拉鋸,但另一廂的壽險公司,已經在醞釀一個可能更迫近、更狂猛的風暴…。 截至三月二十七日止,美股今年從高點二九五六八點跌至波段低點一八二一三點,波段跌幅高達三八. 以南山為例,權益乘數16代表股東只要出1塊錢,就能夠敲動16塊的資產規模,但是要是不小心看走眼,比如說資產端跌掉2,000億,那權益總額也要跟著掉2,000億,這也就意味著權益乘數越高,下半年可能就越需要增資來補充權益總額。

保險公司淨值比: 金融股體檢》3家壽險公司淨值持續下探該擔心嗎?一表秒懂評估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2大指標

只是壽險業排名前三的國壽、南山怎麼會走到要更改會計原則認列尋求解套這一步? 從國泰金、富邦金二大金控龍頭的《致股東報告書》可以發現,兩大金控雙雄對2020的展望不同調。 國泰金董座蔡宏圖認為,市場充滿更多不確定性,2020年大環境充滿挑戰。

保險公司淨值比

3家外商分公司以友邦負債比92.9%最低,保費收入幾乎都是躉繳的法國巴黎與安達則分別高達97.5%與98.9%。 投資理財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門話題,但方法百百種,究竟如何操作才能創造最高效益呢? 保險公司淨值比2023 啦啦隊女孩綵冞透露自己的理財方式,主要是購買儲蓄險,但華爾街操盤手闕又上則建議,可以拿去投資美股標普500指數...

保險公司淨值比: 淨值比未達5.5%!南山人壽IPO案遭退件

依保險業相關管理辦法規定,保險業於每半營業年度終了後2個月內須向主管機關申報經會計師核閱的資本適足率(RBC)和經會計師查核的淨值比,金管會要求保險業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200%,淨值比不得低於3%,2大指標為金管會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參考指標。 資本適足率RBC的計算方式常複雜,但簡單來說,RBC可以反映一家保險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的自有資本,來承擔投資、利率、承保等各種風險。 換句話說,淨值反映的是壽險公司相對「短期」的財務狀況,雖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別忘了壽險業承保的大多是長年期保單,短期的淨值壓力,並不會直接衝擊到業者對客戶(保戶)長年的清償能力;以長年期保單來說,「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理賠給付」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非常低。 保險局表示,若以去年底各壽險公司自結淨值來看,淨值/資產比在5.5%以上的,僅有九家公司,即友邦人壽、國泰人壽、第一金人壽、保誠人壽、合庫人壽、安聯人壽、安達人壽、法巴人壽以及康健人壽。 根據保險局所公布的損益及淨值數字,產險業上半年累積稅前虧損已達469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484.4%;另外,產險業上半年淨值也降到1027億元,比去年同期降了超過3成;然而隨著防疫保單持續擴大賠付,產險業今年前7月的稅前累計虧損也進一步擴大到550億元;淨值則是一舉跌破千億元關卡,只剩下976億元。 至於南山人壽,淨值從去年底5115億元一舉下滑至836億元,減幅超過8成之多,連帶反映在淨值比,也從去年底的10.09%直接垂直下墜到1.72%,但由於去年底南山人壽半年報淨值比仍在3%以上,按照金管會的法定標準,目前仍算過關,但若是下半年淨值比仍無法回升至3%,恐怕也將有龐大的增資壓力。

新台幣6月重貶近1.2%,壽險業當月淨匯兌利益112億元,7月新台幣續貶逾0.9%,壽險7月可望亦有匯兌利益,加上仍有現金股利入帳、及台股7月漲1.36%有機會實現資本利得... 而上表是2019年(108年)到2022年(111年)的淨值比變化,可以明顯看到2019年南山人壽的淨值為7.93%,接著在2020年股債雙漲後,2020年底及2021年底分別創下10.24%、10.09%的淨值比,所以潤泰雙雄也在這兩年認列獲利很開心。

保險公司淨值比: 淨值比掉到負數 南山人壽:資金充裕無流動性風險

由於IFRS17將上路,金管會明定2020年4月1日開始,保險業淨值比只要「連續兩期」低於3%,業者必須提出改善方案或增資,若低於2%就必須限期改善,否則金管會將介入處理。 根據聯準會今年9月的預測資料,2022年底的中位數基準利率預估將上漲至4.375%。 在聯準會持續升息的政策下,壽險公司持有按公允價值衡量之股權與債權工具可能持續產生評價損失,進而影響壽險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的淨值。

保險公司淨值比

施瓊華今天受訪指出,金管會檢視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及淨值比,仍以6月及12月財報數據為準,若有業者淨值為負,金管會會限期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或增資計畫,業者若未在期限內完成,會有90天內採取立即糾正的機制。 9月股債市動盪加劇,壽險業淨值再拉警報,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今天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表示,9月底有7家壽險公司回報自結淨值比已低於法定3%門檻。 根據金管會規劃,壽險業的「預警指標」有2項標準,分別是「資本適足率」(RBC)與「淨值比」;若是「資本適足率」低於200%,而且「淨值比」低於2%,金管會就會要求立即改善(喝咖啡)。 在金管會宣布這個財報編列消息後,南山人壽也跟著在同一天晚間發表公開言論,如果利用這種重新編列財報的方式,那麼淨值比就會從九月底自結「-0.59%」拉回到5%以上,這當然就是好事,假設第三季所有壽險公司都直接採用「金融資產重新分配」,那麼這些公司的淨值危機就能說是狀況解除了。 台灣保險業為提高投報率吸引客戶,過去幾年大舉投資美元計價美國債市,投資規模一年增加4倍,這個不尋常的動作,三年前(2019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IMF)就曾對台灣整體壽險業提出示警。

保險公司淨值比: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開發金、台新金...金融股該爆炸的都炸光了,要先卡位明年股息嗎?

加之升息抵抗猛烈通膨的措施目前還無法預測最終的利率高點,股權投資造成的未實現損失同樣衝擊保險公司淨值。 美國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升息1碼,且未排除9月繼續升息的可能,對壽險業業績是「雪上加霜」,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就算已拉上4%,仍是不敵美元定存及債券,上半年衰退幅度恐逾3成,投資型保單7月新制上路增添銷售... 保險公司淨值比2023 全部壽險業中,僅三商美邦人壽的淨值比及資本適足率雙雙低於金管會要求的3%及200%最低門檻,去年底三商壽資本適足率為203.62%,已在200%監理門檻邊緣,因投資失利且上半年股債市場波動劇烈,6月底三商壽資本適足率跌破200%、下滑至190.07%,淨值比下探至2%。 金融保險業半年報出爐,上半年整體壽險業淨值蒸發新台幣1.47兆元,南山人壽、宏泰人壽及三商壽淨值比均跌破3%的監理紅線,且三商壽資本適足率也低於200%法定最低標準。

保險公司淨值比

今(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劇烈變化,導致有4家壽險公司第一季的淨值比低於3%,包括三商美邦、新光、中華郵政與宏泰,其中宏泰更只剩下0.53%,等於每百元資產中,高達99.47元是來自保戶,來自股東口袋的資金不到1元。 也就是淨值高低將十分重要,如去年底股債雙跌,壽險業淨值比年初少了 4 千多億元,有幾家公司淨值比都低於 3% ,甚至低於 2% ,若 6 月底依舊未回升,就算連續二期,所幸 6 月底大部分壽險公司淨值都大幅回升,且保險局是從今年 6 月底正式起算第一期,去年底並不計入。 以今年下半年將實施的「逆景氣循環資本計提新制」為例,在景氣不佳或股市行情較悲觀之際,保險業可「降低」計算股票投資部位資本計提時使用的風險係數,反之、在景氣熱絡或股市行情較樂觀之際,則「提高」保險業計算資本計提時使用的風險係數。 此舉只會使得「帳面」數字漂亮,無法有效管理保險公司投資時的風險偏好與風險曝險部位,反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從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可以發現,22家壽險公司截至去年上半年RBC都在200%以上,應該沒有增資壓力。

保險公司淨值比: 保險資訊公開查詢

接軌IFRS9時保險公司選擇的會計政策會對後面利率變動所產生影響,但保險公司的清償能力不是只有看淨值,還要看其他是否有能力承擔理賠流動性,所以這是個過度過程,在2026年接軌17號公報前勢必會有不均衡現象。 若以評估「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角度來看,淨值比是較不合適的監理指標,因為它太敏感也太短期思維,清償能力是長期的觀點,過度聚焦股匯市一時漲跌,反而會引發追高殺低或消費者過度恐慌。 例如前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時,股市上下震盪,壽險公司淨值比也從低點翻轉為新高。 老實說短短幾個月,公司體質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淨值比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有天地之差。

若再考慮還有產險公司會增資或二度增資,壽險公司年底若有強化資本計畫,今年保險業現增恐逼近千億元,創史上單年新高。 而RBC超過500%的壽險公司有6家,包括元大、友邦、合作金庫、安聯、法國巴黎及第一金;RBC達300%、未滿500%的公司則有8家,包括中華郵政、台新、全球、安達國際、保誠、國泰、富邦及遠雄。 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金管會已於3月底發函要求三商美邦、宏泰於限期內提出增資或改善計畫,他以一句「自助才會天助」強調自助就是要自己先進行資增,認為壽險業者有需要在必要時刻進行增資。 目前有4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低於3%以下,分別是宏泰人壽、中華郵政、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金管會最快明年3月會依法辦理,最嚴重不排除被接管的可能性。 2019年各公司的淨值比都超過3%,去年總保費前5大公司,國泰淨值比為9.6%,富邦8.1%、南山7.9%、新光3.9%、中國7.4%。 淨值比低於3.5%的公司有三商美邦3.46%、中華郵政3.33%及宏泰的3.1%。

保險公司淨值比: 存23萬美元爽領台幣8.6萬! 銀行推88天期優利幫爸爸存到

保險公司獲利來源有三:「死差、利差、費差」,「費差、死差」都跟經濟環境沒太大關係,「費差」是視規模經濟,死差是保險設計的死亡率為主的獲得收益,所以金管會一直希望推動以保障為主的商品,讓獲利受利差影響變小。 我看好友似乎已放心不少,便好意提醒列子說的話:「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 若了解淨值與壽險經營特性的距離,從中短期來看,淨值的起落確實不須杞人憂天,但如列子所言,長期來看未來變數如此難測,壞與不壞,皆吾所不能知也。 大部分買賣業或製造業的營業周期都短,做完一輪交易到確認獲利與否,可能就是幾天、幾周,頂多幾個月,以現在採一年會計期間的慣例,年度財報數字可以反映真實經營結果,財報上資產與負債的金額確定程度也高。

富邦金董座蔡明興則樂觀認為,美中貿易衝突將為我電子業出口帶來轉單效益,2020年台灣經濟能穩定擴張。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 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世界經濟論壇今年主題是「破碎世界的合作」,反映出當前全球競合的趨勢。

保險公司淨值比: 解除淨值轉負危機 南山:10/1開始資產重分類

至於美國升息、債券價格下跌,造成壽險業手上債券出現評價損失,讓淨值大幅縮水,張玉煇說,壽險業投資債券都是長期持有,會計上評價不影響現金和流動性資產,因此不會增加壽險業流動性風險。 為了檢視壽險業的清償能力,金管會透過2項風險控管指標,包括RBC(Risk-Based Capital)與淨值比,以此查看一家壽險公司的財務表現。 依規定,各壽險公司每半年需公告一次數據,合格標準為RBC達200%、淨值比達3%;倘若RBC未達200%,或連續2期淨值比低於3%,就代表有資本不足的問題。 因為根據金管會的規定,檢視保險業的財務指標有兩大項,一是資本適足率(RBC)不得低於200%法定標準;二是連續兩期淨值比不得低於3%。 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第一季壽險業財務業務指標中,已有4家壽險公司淨值比在3%以下,分別是宏泰人壽的0.53%、中華郵政2.21%、新光人壽2.33%、三商美邦人壽 2.77%。

  • 如果壽險投資績效非常優異,但整體資產部位卻持續縮水,當負債維持在不變的情況下,等於資產縮水、負債不變,那麼淨值當然就會開始銳減啊!
  • 由於金管會對保險業訂有「資本適足率(RBC)」、「淨值比率」兩項雙指標,作為監理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衡量指標,根據規定,保險業所申報的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200%,另外,淨值比若是連續兩期低於3%,金管會依規將要求業者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增資等相關措施。
  • 這就是為什麼媒體報導潤泰全的淨值會由正轉負,因為依照現行的會計制度,未實現損失要算在公司的淨值上,在小孩開大車的情況下,這個淨值就更容易見底了。
  • 儘管淨值比具有計算簡單、對市場高敏感等優點,但當市場環境動盪、利率快速且異常波動時,淨值比就會隨之產生劇烈變動。
  • 由於傳統壽險保單的保障期間較長,保費收入會一次性或於簽發保單後分期收取,責任準備金負債則會於保險事故實際發生時逐步釋出,總體而言保險負債的存續期間會高於可運用資金投資於金融工具的存續期間。
  • 其他大型壽險公司去年底淨值比則都掉到5.5%以下,因此去年6月就申請要登錄興櫃的南山人壽,恐面臨要暫時撤回申請案的窘境;至於首季主要壽險公司淨值大幅回升,若南山人壽3月底淨值比達5.5%,是否可再重新送件,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個案審理期間不便回答。

壽險公司去(2018)年匯兌損失超過 2,0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也使保險公司自有資金(淨值)瞬間減少2,000億元,受到主管機關重視,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已與壽險公會研議,除了現有的資本適足率(RBC)外,還要將淨值比(淨值/資產總額)列為保險業的檢測指標。 施瓊華說,壽險公司後續會動態調整因應,例如有業者可能會將新錢再投資放在AC(攤銷後成本)項下,避免評價波動影響淨值,距離今年底還有一段時間,金管會會持續觀察。 施瓊華表示,目前金管會持續關注業者自結數,是觀察壽險公司淨值波動情形;她強調,壽險業今年前8月總保費收入達新台幣1.6兆元,保險給付僅近1.2兆元,且壽險業現金及約當現金約9000億元,流動性無虞。 美國升息導致股債震盪,9月底有7家壽險公司淨值比低於3%,引發關注。 金管會今天強調,檢視淨值比是否合格仍以6月及12月數據為準,且目前保險業流動性無虞,保戶不必擔心。 為了解壽險業者持有之金融工具以公允價值及帳面價值衡量之比例對淨值波動的影響,我們針對壽險業者2022年6月底AC占比與平均淨值變動進行分析,可以觀察到AC占比愈高之壽險公司,其淨值下跌幅度愈小。

保險公司淨值比: 壽險財務與清償能力 不只看淨值比

其二,用於評估公允價值的利率曲線於保險負債及債券投資評價時存有差異,保險負債的利率曲線理論上無法全數反映債券投資利率曲線中隱含的信用貼水,利率風險可能隨著投資種類或市場狀況有所波動。 由於臺灣銀行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絕大多數為流動性較高的活期存款與同業拆借,資產端多數為同幣別的短中期放款與金融工具投資,相較於IAS 39,IFRS 9的實施對於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能更能以公允價值衡量、在評價模型中反映預期信用損失,且更符合被報導個體的經營模式。 根據壽險業者2022年第2季財務報告,共有3家壽險業者淨值低於監理指標最低淨值3%的要求,包括1家資產規模前三大的壽險公司。

風險基礎資本額(Risk-Based Capital,簡稱RBC)就是保險業計算資本適足率的制度,以風險為基礎,用來計算股東因經營保險業,所需要的資本,透過計算自有資本對風險性資本的比值,用以了解壽險公司是否為所承擔的各項風險作好資本準備。 但「風險資本額(RBC)」計算極為複雜,可透過調整資產種類等方式,拉高比率,因此常出現壽險公司「淨值/資產比」非常低,但是 RBC 仍遠高於 200% 。 施瓊華坦言,根據各壽險業9月底自結數,共七家淨值比低於3%,包括南山是負0.59%、安聯1.13%、保誠1.5%、第一金人壽2.03%、三商美邦2.1%、宏泰2.2%、及國泰人壽2.64%。 施瓊華指出,若業者屆時用金管會指定情境試算,淨值比有回升,金管會會考慮業者是因會計公報接軌過渡期,財報有資產負債不匹配的情形,而非經營實質上產生問題所致。

保險公司淨值比: 負債準備金要提列更多

壽險業者更估計,截至6月底,整體淨值恐怕只剩下1.2兆元左右,等於比去年底直接少了將近1.5兆元。 不只南山人壽,一改去年壽險業大豐收,今年以來全球步入升息循環,引發股、債市場雙空,重擊壽險業淨值面臨大幅縮水,財務體質面臨嚴峻考驗。 金融業半年報已在8月31日申報完成,金管會保險局主秘蔡火炎今(2)日表示,22家壽險業上半年平均資本適足率為325.88%、淨值比率為3.38%,全數通過金管會設定的監理標準。 彭金隆提醒,淨值比隨著市場波動度大,是否會誤導壽險公司做出投資錯誤判斷? 黃天牧強調,淨值比的問題要看6月及12月底的淨值比,目前資本市場仍在變化,各家壽險公司都有改善的機會,會密切要求這些壽險公司改善,其中,如中華郵政若要增資,需要編列預算,有一定的程序,目前已請該公司提改善計畫。

保險公司淨值比

壽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要達200%的最低要求,如果比率低於200%,這意味著該壽險公司自有資本額無法達到法定的規定,因而可能會降低該壽險公司承擔各種風險的能力,其風險包含了「資產風險」、「保險風險」、「利率風險」及其他風險。 22家壽險公司今(2020)年3月底淨值,驟降到1兆4,797億元,比去年底蒸發4,655億元。 其中,宏泰人壽3月底淨值比0.53%左右,中華郵政(壽險)、新光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則是高於2%但不到3%,臺銀人壽、遠雄人壽及全球人壽也都不到4%。 早在二○一九年七月,金管會就已針對壽險業增訂淨值比率(淨值÷扣除分離帳戶資產×一○○%),搭配現有資本適足率,來認定保險公司的資本是否充足。 根據規定,若保險公司淨值比連續二期低於三%,該保險公司將被視為「資本不足」。 保險公司淨值比 1.最近國內外股市與債市跌跌不休,台股一年來最高點到最低點跌逾幅25%。

保險公司淨值比: 金融資產重分類壽險業者關鍵二問 官員釋疑

林順才指出,以整體壽險業而言,谷底已經過去了,下半年會慢慢變好,未來會比較正面看待。 資本適足率達200%,才能符合保險監理的規定,但也並非愈高就代表經營得越好,過高的RBC可能顯示業務或投資面較為保守,在業務的創新上較不足或是投資工具較不具獲利能力,長期來看,反而不利保險的經營。 因此除了以資本適足率來檢視保險公司的經營好壞外,也應同時參考其他財務、業務的經營綜效。 她說,若明年3月申報今年年報時,金管會將依業者試算負債面(保單)接軌IFRS17後,對淨值實際影響數做綜合評估。 依規定,一旦淨值仍為負數,金管會將要求公司限期提財業務改善、或增資計畫,若未在期限內完成、金管會將在90天內採取立即糾正措施。 雖然主管機關已出面解釋,但保戶仍存有憂心,深怕保險公司財務不佳,影響自己理賠權益。

隨著19家產險上半年資本適足雙指標(資本適足率、淨值比)皆出爐,可發現19家產險公司當中有17家在資本適足率、淨值比兩項指標皆高於法定標準,但沒有金控加持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及和泰產險皆雙雙掉入示警名單。 另外,產險公司在今(2022)年上半年也同樣受到防疫保單理賠及資本市場動盪影響,使產險業上半年獲利及淨值受到衝擊。 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8月29日為止,防疫保單理賠金額已來到591.94億元,若加上疫苗險理賠的142.44億元,理賠金額已高達734.38億元。 今年上半年壽險業淨值已蒸發了1.47兆元、產險業淨值也蒸發581億元,不管是壽險業或產險業皆面臨「最慘半年」,隨著金融業半年報已在8月31日全數完成申報,正好能一窺究竟有哪些產、壽險公司已跌破金管會祭出的法定標準、又或是瀕臨警戒邊緣。 根據壽險業半年報,三商美邦今年6月底RBC僅剩190.07%,淨值比剩下2%;宏泰人壽RBC還有227.82%、淨值比1.64%,RBC離200%法定標準僅咫尺;南山人壽RBC是318.13%、淨值比1.72%。

保險公司淨值比: 好市多聯名卡明起易主 國泰、富邦祭好康搶卡友目光

近期金管會官員於立法院備詢時指出,截至2022年9月底,根據22家壽險業者之財務自結數字,已增加至7家業者未達淨值比3%,包括2家資產規模前三大的壽險公司,其中1家之淨值跌落至負數(-0.59%)。 以去年底的指標來看,符合顧立雄二項指標的大約有四家「值得關注」,即宏泰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是完全落入區間,南山人壽則是RBC在200~250%,淨值有3.3%。 不過新壽與南山都已表示,到第一季金融資產未實現價值快速回升,淨值比分別回到3.53%及5.3%,單一指標應算回到安全水位。 南山人壽6月底淨值跌破千億大關,自去年底5115億元一舉下滑至836億元,光上半年淨值蒸發4279億元,反映在南山人壽淨值比變化,自去年底10.09%直接下墜至1.72%,跌破金管會對淨值比的3%監理紅線,不過南山人壽6月底資本適足率仍達318.13%,符合法定要求。 保險業於每半營業年度終了後2個月內須向主管機關申報經會計師核閱的資本適足率(RBC)和經會計師查核的淨值比,金管會要求保險業資本適足率不得低於200%,淨值比不得低於3%,2大指標為金管會衡量保險公司清償能力的參考指標。 假設壽險投資績效很差,但淨值如果持續成長,那麼就可以彌補短期操作的虧損,體質算是健康;反過來說呢?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是英國一家擔保有限公司,並不向客戶提供服務。 有關EY安永如何蒐集及使用個人資料,以及相關個人資料保護之權益敘述,請參考網站ey.com/privacy。 我們的深刻洞察力和優質服務有助全球各地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建立信任和信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