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之亂2023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ommy on March 6, 2021

保險之亂

多家保險公司在COVID-19疫情剛開始時紛紛推出防疫保單,一張只要500泰銖(約新台幣420元)就可以投保,確診後可以理賠15萬泰銖(約新台幣12.8萬元)。 但保險業者沒有想到,疫情傳播速度太快,甚至有民眾為了領取保險金而故意染疫。 2020 年的 12 月,台灣產物保險公司就推出了第一代防疫險,主打只要因法定傳染病造成隔離、確診,一律賠償10 萬元。 隨著 2021 年初的疫情升溫,民眾紛紛搶買台產的防疫險。 2021年 5 月疫情來到高峰期,富邦產險等產險公司開始跟進大賣防疫保單,共賣出約 500 萬張。 2021 年底,台產宣布防疫保單停售不續保,虧損 8 億台幣退場,但也完美地避開了後續的風暴。

保險之亂

但是,當網購成為未來,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我們在享受這種購物方式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降低、減少對地球的傷害,甚至更進一步達到環境永續的目標。 高嘉瑜痛批,現在業者跟金管會互踢皮球、互相指責,真的是非常難看,也證明金管會跟業者根本是互相配合才衍生保單之亂! 無論如何,業者聽令金管會保險局,也配合政府政策,從開賣防疫險到保險商品設計,到國際保險公司告知沒辦法再保險。

保險之亂: 「防疫保單」三個月內累積逾4千筆聲量

眾多名義上為承攬制的保險業務員,被公司以「行政監理」的名義,賦予了諸如業績考評、全職服務、或以勞務換取已實現報酬等不合理的義務;在《保險法》與《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架構產生過度授權的漏洞下,保險業基層從業人員累積的保險招攬所得隨時面臨被保險公司巧取豪奪的風險。 未來各保險公司在防疫險爭議上,若試圖將相關財務損失卸責於從業人員的招攬行為,總工會將以最強硬的態度抗爭。 保險公司向保戶收取保費、加以運用,依實際投資狀況等因素而得到的報酬率。 往更遠看,若七、八月疫情降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從原第五類降為危害風險程度較低的第四類,無症狀及輕症將無法再獲得理賠,勢又衍生新爭議;且若評議或法院認定對價衡平性已破壞,依民法的公平合理原則,對防疫保單做出衡平雙方利益之評議或判決,爭議又將沒完沒了。 當保險業與保戶基於各自利益而相互算計,防疫險已質變為對賭型的「健康樂透」;隨著「清零」防疫政策轉為「共存」,防疫保險設計基礎遭到破壞,在巨虧的理賠壓力下,保險業很難靜默地等死,若主管機關不扛起壓力速解亂象,防疫險將無可避免地進入全民皆輸路徑圖。

「防疫保單之亂」延燒,不管在野或執政黨立委,都猛轟保險公司與金管會。 國內保險教育界大老,前淡江大學保險系系主任、現代保險雜誌創辦人黃秀玲日前撰文,表示沒有買防疫險、沉默的「多數」已成無人關心的弱勢,並提醒各界,面對此百年一「疫」的土石流,保險的原始面貌不該被忘記。 這並非單一個案,近1、2個月來,防疫保單社團如雨後春筍般跳出類似抱怨訊息,消費者對保險公司審查標準無所適從,更有民眾申訴時直言「不會再相信保險公司」。 說來諷刺,產險業顧名思義,應花心力在財產風險的維護與控制上,如今卻因嚴格意義上屬於人身保險的商品,而到了幾乎傾家蕩產的地步。 如何透過政策鼓勵甚至強制規定,讓業者發展出更多樣的產險商品,滿足不同領域風險分散的需求,已是產險政策的當務之急。

保險之亂: 保險業最貴的一堂課!防疫保單理賠金額上看數百億元,業者這次學到什麼教訓?

「診斷證明書是證明文件,不是理賠要件。」保險法專家劉北元指出,首先,保單條款對於理賠申請要檢附的文件,一般來說都會詳細規定,例如某保險公司的防疫險保單,條款上就有將法定傳染病醫療診斷書列為辦理理賠應檢附的文件。 我國確診人數持續衝破6萬,防疫相關保單因人人搶購超過保險公司的風險管控,一路下滑到只剩下17可買,防疫保單只剩4張,且目前都只承保中重症確診才理賠,目前檯面上住院的話,最高可領5萬關懷金。 這些因為網購而增加的垃圾量,使垃圾焚化爐、掩埋場等機構面臨了巨大的處理壓力。 而無法即時處理的垃圾,更有可能因為各種疏失流入自然環境中,特別是塑膠類製品,它們不只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在自然環境中完全分解,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還會對土壤和水質造成長期的污染,對其他生物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例如2015年那張震撼了世界的照片——一支塑膠吸管,插在海龜的鼻子裡面。 簡言之,保險公司為了追求獲利最大化,無視於異常的警訊,也沒有預估到最壞的情況,導致出現這次防疫險的理賠海嘯。

為達成此目標,各大車廠目前正積極投入電動車發展,北歐國家代表的VOLVO汽車,更將自身「VOLVO For Life」品牌價值,擴大定義為地球環境生生不息的「永續」出發,從過往著重車內駕乘客的安全,拓展到車外生態與生物的安全,讓VOLVO For Life成為與時俱進的永續真諦。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讓全球對於如鋰、鈷、甚至稀土的依賴與日俱增,各種馬達、超導化合物、電池、陰極管、雷射等領域皆少不了上述金屬的使用,美國能源部甚至於2008年將稀土材料列為「關鍵材料戰略」之重。 當各國爭相奪取上述金屬與稀土的開採與使用之際,對於生態的污染更是嚴重浩劫。 稀土開採提煉過程需要使用如大量硫酸與硝酸分解礦石,導致有毒廢物與重金屬殘渣產生嚴重放射性污染,對於土地與河川甚至海洋皆會造成不可逆的環境破壞。 先前有上千名家長組成自救會,主因小孩接觸確診同學被隔離,家長雖未直接接觸確診者,但因《兒少法》規定,家長同樣收到隔離通知書,保險公司以家長並未直接接觸確診者,不符合《傳染病防治法》第48條精神,因此原先並不予理賠。

保險之亂: 保單之亂又起?實支實付醫療險如果一次漲近200%怎麼辦?保戶可以這樣做

當初台產的保單也是認賠,若因這次涉入業者眾多就廢約,恐將掀起保險訴訟風暴,民眾對保險公司的信任也將瓦解,對保險業的傷害可能更大。 保險的本質是提供保障以減少損害,可是在這波防疫保單之亂中,疫情的輕症化導致防疫政策的不斷調整和保單設計漏洞,讓投保人忘卻保險的本質,而是用賭博、賺錢的心態去拚出險。 甚至有人投保後故意循確診者足跡,希望自己染疫或被隔離;更不乏有人確診後「炫耀」自己和家人投保了多少張防疫保單、取得多少理賠金。

但疫情走向和防疫政策,似乎與緊急狀況下施行的《特別條例》脫勾。 陳時中先宣告將在7月讓COVID-19降至第四級法定傳染病,認為屆時疫情將趨緩,全民可以「與病毒共存」;立法院卻在3月疫情還沒有爆發時,就拋出延長《特別條例》的主張、4月23日拍板延至2023年6月30日。 蘇昭如解釋,112億包含核發出去的57億補償外,也包含已先撥配到地方政府的金額,或是其他防疫津貼的留用金。 2012年,因保險公司欲調漲醫療險費率,時任立委、醫師背景的蘇清泉質詢時提出,當時國內30家醫療險全年保費收入達2,348億元,已是健保的一半,但保費支出金額僅707億元,賠付率才30.1%。

保險之亂: 台灣防疫險之亂登外媒!業者遭批如賭博

另一方面,防疫做得好,染病的人少,保險理賠就可較少,保費就會比較低,也就是保險業者、保險消費者、衛生防疫都有好處。 所以保險公司常用的做法,多是「停售舊保單,推出新保單」,也就是先停售原有的保單,然後再出新的保單,新保單適用新的費率表、保費變高,保障內容也可能比舊保單少一些。 這樣投保舊保單的保戶權益不受影響,仍維持原有保費,但投保新保單的保戶,就要評估是否能接受較高的費用了。

保險之亂

致力打造「精品航空」形象的星宇,今年5月初因成田機場怪風吹出公關危機,旅客滯留機場鋪睡袋過夜的畫面被痛批是「驚品航空」、「空中監獄」,讓星宇形象受損。 這起事件告一段落後,日前知名機票達人「布萊N」接到網友私訊,詢問「星宇是廉價航空還是傳統航空?」,讓他無言「K董聽到應該會氣到高血壓」。 營利事業有兼營投資業務,於年度中取得國內外股利收入,應併入免稅銷售額申報營業稅。 營業人宜注意財政部有關股利收入應申報或免申報免稅銷售額的相關解釋令,以免構成漏報稅額或面臨違規之稅務風險。 過去,一位獨董可以憑一己之力召開股東臨時會,在證交法第14條之4第四項修正後,不再讓個別獨董在攸關公司重要事項中濫權,改以審計委員會以合議為之,限縮獨董獨立行使職權的權限,並未減少甚至是增加審計委員會的權力,獨董之變,監督的功能仍在。

保險之亂: 防疫險慘虧千億元,為何產險公司仍然放棄努力?保險老兵:理賠專業才是重點

一位金融業高層說,防疫保單事件對國內保險市場是很好的警剔,尤其在強調進件快、理賠快速的純網保上路,網路上方便投保後,如果出了一張烏龍保單,可能讓純網保一夕間就垮台。 近來防疫保單的續保爭議原因之一,就是來自業務員在招攬過程中,對保戶的承諾,例如在什麼時候之前只要繳了保費、填好續保文件,就可以續保等,而忽略掉跟保戶說明,保險公司最終核保程序。 最近不少產險公司紛紛改版推出新的防疫保單,就是一種因應風險變化作出的調整,但腳步應該可以更快,保險業者自己也要能主動觀察、判斷,而不是等到主管機關「提醒」後,才作出反應。

例如,有些公司原本只要在出國前五天申請投保旅平險即可,現在拉長至兩週前就必須提出申請。 而攸關民眾出國保障的旅平險也受到波及,絕大多數產險公司賠新冠賠到怕,紛紛將法定傳染病排除在外。 目前僅剩安達產險、臺灣產險及旺旺友聯產險,推出含法定傳染病在內的旅平險。

保險之亂: 保險之亂民怨四起 鄭運鵬:照合約來怎有圖利

面對Omicron防疫政策不斷修正、從「清零」走向「共存」的過渡期,民眾該如何因應,政府又還有哪些調整方向? 《報導者》列舉10大常見問題,整理資訊、訪問專家帶來解答。 沈發惠警告,17日起新實施的0+7新制,確診者同住家人接種滿三劑就可以免隔離,勢必又會掀起另一波隔離理賠的爭議,將要求金管會儘速做出解釋,否則下一個遭殃的可能是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簡稱評議中心),要求金管會協助評議中心確保量能不會像急診室一樣被擠爆。 保險之亂2023 針對民眾一人買多張防疫險,施瓊華指示,業者核保上應將此情形納入考慮,也就是每家保險公司應先詢問確認客戶購買幾張防疫險,再參考自身核保政策評估是否核保。 防疫保單掀起下架改版潮,外界擔憂買不到防疫保單,施瓊華今天表示,目前市面上還有超過 50 張防疫險,本周還會重新上架 9 張改版的防疫保單,民眾不會有買不到的問題。 語意為「擔心疫情保險給付額會導致巨額損失,多數保險公司都在調整他們的產品,防疫險的需求預期將會降溫。」本題為字彙題,pandemic 保險之亂 payouts「疫情保險給付額」符合句意,故(A)為正確答案。

  • 防疫險之亂(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5日電)12家台灣保險業者誤判情勢,掀起一場防疫理賠之亂,結果慘遭滑鐵盧;然而,並非只有台灣業者為防疫險付出慘痛代價。
  • 各式各樣小道消息在群組間流傳,象徵的是民眾對保險公司信任感全失。
  • 官員也表示,保險公司自已要設定限額,不能賣到自己都無法承擔,在商品給付設計上,也一定要避免曝露在太大風險下。
  • 至於監理單位該管的,一是保險公司費率及賠率的精算是否確實(如果精算確實,金管會真的沒啥好「管」的)?

〔記者王孟倫、實習記者林昱萱/台北報導〕根據壽險公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為1434.81億元,年減33.7%,面對保單買氣「直直落」,壽險業者如何看待後勢? 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今天表示,「最糟糕情況過去,上半年就是谷底」,他強調,對明年壽險保單買氣持審慎樂觀,估將恢復正成長。 整體來看,目前已全數停售的定額理賠防疫保單,就是一輛先天設計錯誤、剎車失靈的汽車,出場時又沒有品管人員(金管會)檢測,加上瘋狂的駕駛(投保人)和九彎十八拐的道路(防疫政策),想要不失控,真的無異緣木求魚。

保險之亂: 台灣產險

只是,原本防疫補償的精神,是要補貼民眾在防疫過程中,因政府政策而受到限制,尤其無法工作,而減少薪水。 但在人數過多之下,指揮中心卻不斷更改政策,日益限縮請領補償的資格。 從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的保費結構看起,它是1年期定期險,保費為「自然費率」,也就是1年滿期後,續保時保費會隨保戶的年齡增加而變高,等於每年保戶繳的保費都不同且愈來愈多;但每年續保保費的變化,在保戶投保時保險公司會先告知費率表,按表操課來增加。 要知道,防疫險理賠的項目,一是「隔離」、二是「確診」、三是「住院治療」。 且不需要懂複雜精算的人,都可以知道原本的精算前提,不論是隔離、確診或住院,都是要當事人,待在特別且數量有限的環境(例如防疫中心、醫院)中才算數,在在都很難讓保險公司賠率大增,但金管會卻「更改理賠定義」,搞得天下大亂。 風險2、鑒於各家保險公司的宣告利率有高低差異,建議民眾不應以宣告利率作為「唯一」考量,最好先向保險公司索取保險契約條款樣張,進一步檢視該張保單的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 去年四月初,泰國單日確診案例還停留在二位數,但是到了七月時,單日確診人數已經飆升到了九千人左右,累計確診人數也在短短三個月增加了十倍以上。
  • 面對防疫保單之亂,全國保險業務聯合總工會理事長嚴慶龍選擇站在保戶這邊。
  • 他在9日以疫情指揮官的身分,在立法院衛保委員會答覆委員質詢時,就直白的指出:防疫保單基本上是一種保險合約,同時並須經金管會核准才能販售,因此保險業者本來就要有照合約履行的義務。
  • 立委蔣萬安則指出,當初防疫補償金編列預算總數為118億1,707萬1千元,而統計到5月初,執行數約為112億41萬4,690元,執行率約為94.8%。
  • 宏泰人壽近2年熱銷的「薰衣草醫療健康保險附約」傳出要漲價,不論是新保戶或是保證續保保戶的保費都將要調漲,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34歲以下的男性及49歲以下的女性,預計保費調漲幅度都超過100%,尤其25至29歲女性的費率更是誇張,狂漲178%,引起反彈;對此,金管會保險局祭出「2原則」擋下。
  • 因日本疫情擴大,該公司同年9月初在官網公告停售防疫險;已承保客戶可延長保險契約,不影響領取確診理賠,並將在調整保費負擔為足以因應未來疫情狀況的額度後,再度販售防疫險。

當時的第一個案子,就是他過去在蘋果日報工作時負責的客戶,因為對方相當肯定過去合作時的經驗與成果,所以直接提供崴爺一整年的預算讓他開廣告公司。 其實,筆者想討好的何止業者與消費者,如果有好的建議可以同時討好醫界、政府機關、多數民眾,也就是對大家都好的事為何不做? 即使在台灣相同時間、相同環境下的壽險業,其開賣的防疫保單限制條件較多,「賭一把拚輸贏」的彩券味比較低,也就沒怎麼受傷。 藉由賣這種「低保費、高理賠金額」的防疫險,業務員不只能收到不易取得的客戶名單(而且,還是全家人份的),更可以搏得客戶「真心替對方著想」的美名。 保險之亂 除非業務員完全不在意離職後,之前所有努力經營的客戶「一夕之間歸零」,否則,只要保險公司態度「強硬」一些,相對「聽話」的自家業務員,不可能選擇拿自己的生計,跟保險公司「對幹」。

保險之亂: 保費一次調漲近200%?宏泰人壽「薰衣草保單之亂」 金管會2原則擋下

風險1、考量利變型保單在本質上仍屬於保險商品,也就是保險公司仍會收取一定的保險成本及其他附加費用,且高宣告利率保單的宣告利率並非保證利率,民眾在購買時應該慎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 保險之亂 不同於陸地的礦產開採,深海礦產的開採不僅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更會讓海床變得相當脆弱,諸多環保單位皆提出嚴重警告:「此舉絕對不值得嘗試!」。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三重壓力下,第一個亂象就是保單設計基本抄襲比照,且大家都是抱著多賣多贏的態度,完全把可能的風險拋諸腦後。 會產生這場防疫保單亂局,歸根究柢還是回到保險公司本身的錯誤。 首先,保險公司都有精算部門,計算保費收入和承擔的風險是否相符,保險公司固然可推責到政府防疫政策轉彎,但事實上,並沒有人保證防疫政策會永遠不變,保險公司商品在設計時所以要經過精算,本來就應該假設在各種情境下,保守精算保單可能的風險和可出售的胃納量,且這應該要和保險公司的財務相符。 保險之亂 在此同時,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則是怒斥保險業者針對防疫保單理賠機制所提的「五個沒有」說詞,並指出現階段應該是保險公司靜下心來,想辦法如何依契約精神理賠,而不是一直對外放話,找藉口不想理賠。

保險之亂: 英媒:馬斯克俄烏戰言論 造成台灣不信任星鏈

之後,再被群體罵翻及各種手法戲弄,只能說是咎由自取而已,完全不值得同情。 至於監理單位該管的,一是保險公司費率及賠率的精算是否確實(如果精算確實,金管會真的沒啥好「管」的)? 另一則是了解市場銷售亂象的核心問題,以做為日後防範類似問題再度發生的準備。

保險之亂

台灣雖然截至目前為止,COVID-19疫情重症與死亡個案在世界各國中相較輕,但從科學防疫工具到相關法律整備,2年來一直未能到位,成為防疫中最大的「亂數」和「變數」。 北部某醫學中心一名急診住院醫師對我們表示,5月上旬值班,一個晚上約莫10多位民眾專門來急診開診斷證明,各式各樣的要求都有,確實影響急診醫療進行。 尤其在職涯中,選擇具有遠見、多元佈局的公司,也能為自己的專業能力加分。

保險之亂: 防疫保單之亂帶來的考驗與反思

從保險監理及市場安定的角度來看,金管會也絕對不能「放任」保險公司有財務危機或倒閉風險。 它不能只站在民眾或保險公司的任何一邊,只能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黃秀玲也提醒,保險公司賠出來的任何一筆保險金,最先動用的是「全體」保戶繳的保費,絕不是有些人以為的「金控老闆」的錢! 因此關鍵在於如何「環保」的從油轉電,減少整體碳足跡並維持環保價值,其中電池的生產、製造與回收過程,不僅需達到碳中和,並要減少對土地、空氣甚至海洋的污染。

保險之亂

為了改善氣候暖化而於汽車產業中所吹起的從油轉電革命,卻因電動車所搭載的電池元件中諸多金屬與稀土的高度使用,牽涉到的電池原料開發與舊電池回收,成為了新的環保議題。 評議中心接獲的申訴態樣,以續保及核保爭議占比較高,且仍陸續出現新申訴;消基會近日收到的防疫險申訴,則已由續保和核保,逐漸轉為理賠糾紛,不過若以整體件數而言,去年截至今年7月21日,仍以續保及核保爭議居大宗,占比近9成。 除了保險公司,處理金融消費糾紛的評議中心也身陷「海嘯第一排」,根據評議中心網站揭露,今年以來已受理破萬件防疫險申訴,是去年全年189件防疫險申訴的57倍,遠超出評議中心人力負荷。

令人意外的是,疫情演變到如今階段,反而因防疫保單之亂衍生金融穩定問題,細究責任,政府、保險公司和民眾三方都責無旁貸。 吳全峰表示,家長請「防疫照顧假」在家照顧小孩,確實因此而無法工作,但卻不算在補償範圍內,這也凸顯了防疫政策快速變動的問題,當指揮中心為了解決醫療量能負擔,而調整政策,改變後的影響、配套也都得跟上。 在新的政策下,有一群因小孩居家隔離而需要請「防疫照顧假」的家長,卻未全列在防疫補償的對象,也在這一波大量確診潮中被看見。 蔣萬安提到,當家長只能請「防疫照顧假」在家照顧小孩,但是防疫照顧假按現有規定不用支薪,很多人也不在防疫補償金的申請範圍,等於失去經濟保障。 蘇昭如也坦承,社工司接獲最多的詢問,就是防疫照顧假的補償,但原先《特別條例》的補償用意是被限制自由時提供補償,這一波有些是學校預防性放假等原因,但部分家屬照顧小孩就不見得在適用範圍內,因此現有法規就沒有給予補償。

雖然預算執行率高達9成,但真正去申請防疫補償金的人數與實際受到限制的人數,兩者有很大落差。 統計到5月8日時已審核約49萬多件,共有42萬多件通過,總支出超過57億元。 而4月1日這一波Omicron疫情爆發至5月12日,光是收到的申請案件就高達16萬多件──代表近四分之一的案件都是在這一個多月。 這一波「防疫保單」之亂,主要是因去年5、6月開賣的保單一年期將至,許多人為了在期滿前確保自己有請領資格,在國內病例急速增高時,也湧入門、急診搶做PCR,甚至有人驗出陰性還不高興。

因此,這次爭議當中總工會將力挺保戶,堅持權益應該以投保時所簽訂的保單為準。 隨著防疫保單亂象爆棚,國內媒體近期開始注意鄰近國家泰國的前車之鑑,去年底至今年初,泰國十六家販售防疫保單的保險業者當中,至今已有四家宣告破產……。 其實,如果完整攤開泰國版的防疫保單亂象事件簿,對比台灣相關爭議的惡化進程,可以發現,至少在兩個關鍵時間點上,台灣是有機會「被泰國嚇到」而緊急煞車的。

保險之亂: 防疫險之亂》保戶申請理賠「像在討債」,保險業陷史上最大信任危機

產險公司在防疫保單摔了史上最重的一跤,根據金管會揭露,今年截至7月25日止,防疫險已讓12家產險公司付出新台幣319.44億元理賠金,但截至6月底為止,整體產險業淨值不過只剩下1027億元。 各式各樣小道消息在群組間流傳,象徵的是民眾對保險公司信任感全失。 張小姐在照會補件後順利通過核保,但對她以及廣大保戶而言,通過核保只是第一步,「群組裡有人理賠等1、2個月,現在還在等」,張小姐無奈地說。 今年4月爆發防疫保單之亂,產險公司緊急出手止血,卻衍生核保、續保、理賠爭議不斷,在金管會6月30日宣布12家產險公司防疫險全數完成核保後,各界鬆了一口氣,延燒近2個月的防疫險之亂,似乎暫時告一段落。 A4、今年新承保的防疫險件數有473.32萬件,其中不少是去(110)年第2季之後的投保,而疫苗險今年新承保件數近240.37萬件,兩者加總計有713.68萬件。 其實重點還是防疫保單,疫苗險「突破性感染」占比不到1成,影響並不大;由於每張保單條款和理賠金額不盡相同,這樣看來,預估最晚在明(112)年5月才會統計出總理賠數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