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錯科系2023必看攻略!內含讀錯科系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August 26, 2021

讀錯科系

「每次跟學生講這個故事,他們都會很震驚,覺得還好有參加啟夢。」許匡毅苦笑說。 如題 我讀高一機械科 現在期中快期末了, 發現我對機械製造和車床等實習不感興趣,而且成績和成品都不是很完美,本來是覺得自己沒有自信,可是想過之後才發現工科不適合我。 我國中有參加技藝班,我是選餐飲和美容,也完全對機械科沒有概念,當時會考努力拼了不錯的成績,我傻傻的沒有目標,就想說像很多男生一樣讀工科,就傻傻的填了一堆工科學校。 我住在彰化,我成績大概在中間部分(5B群),那裡有餐飲科的高職好像只有達德,又是私立,學雜費很貴,當時也考慮讀商科,可惜彰商門檻偏高,我英文也差,剩下的高職不是員農就是工科的,結果就選工科了。

我曾經在一個兩百人的班上做過統計,認為自己選錯系所,或者沒有分發到所屬系所的同學占了一大半,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它散落在全國。 補習分成全科重考班,以及單科補強,前者是白天上課,晚上自習,後者大部分時間是自學念書,只有針對弱項科目才進補習班。 有些重考班的學生程度良莠不齊,但也有篩選過的菁英班,建議事先打聽好各家補習班狀況再做決定。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最讓她失望的經歷是,她大學時代有一次到歐洲旅遊,結果行李失竊,連同所有證件和錢都沒了。

讀錯科系: 轉學與轉系注意事項

若是對原科系還是有一點興趣的人,不妨可以利用輔系、學程的機會,不一定要完全放棄本來的科系。 當然,在申請之前也是要先評估自己的時間和能力,問問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大學生活,是想要追求跨領域知識? 我想是因為在求學過程中只懂得如何念書,沒有多餘的空閒來發展、發現自己的興趣,或是真正喜歡的東西。 只知道考好學校,卻不知道將來的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 而在大學階段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認識自我,才會突然意識到現在的科系不是自己將來想選擇的道路。 身為大學生的自己,對於「選錯科系」的議題感到特別熟悉且親近。

  • 但可惜的是,台灣一般高中學生的年紀和知識基礎,在看大部分大學科系的資料,不容易得到真實的理解。
  • 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許匡毅分享自身選錯科系的故事,藉此啟蒙學生及家長對於探索科系的重要性,進而引發學生自發性的探索動機。
  • 兩年前我曾經寫了一系列文章,大力抨擊「熱門度排序」做為選擇科系的依據。
  • 啟夢甚至陪伴學生探索每個科系「隱形元素」,擴大選系的可能性。
  • 蘇文鈺,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Program the World 計畫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發起人。
  • 最後才發現,自己是帶著美好的幻想進入化學系,看清其中的美麗與憂愁後,才發現「選錯科系」了。

但我想說這其實是一個不那麼正確的事情,人心的逃避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第一步我們要跟自己說,人生很長,必須去找尋自己最熱愛也最擅長的事物,畢竟事業是幾十年的,如果沒有興趣,那可是拿自己的青春在空耗啊。 如果不喜歡原有的科系,第一步,你必須說服自己過去花的時間只是試錯成本,避免心理因為太在意而放棄去尋找以及作改變。 許匡毅是我教過的一位很有心的學生,他過去當高中生家教時,發現不管怎麼教,孩子都提不起勁,於是他改變作法,用一半家教時間帶著孩子了解大學科系在教什麼,最後這個孩子以化學系為目標,態度有了很大轉變。 以前是摸東摸西到12點才睡,現在是讀到12點還不想停。

讀錯科系: 台大學姐想讀MBA,教授:在台灣念沒有用!

起初他只是想跟女主角搭戲,因為他長得好看,我們幾個討論過後,堅定地認為男主角就是他。 讀錯科系2023 就在他加入我們劇組的第一天,他開始勤勤懇懇地跟著劇組跑戲,一次半夜拍到了兩點多,寒風瑟瑟下,我和兩個攝影師帶著他,拍天橋的戲,凍得手不停發抖。 那時我還在當老師,想要去拍一部微電影,於是我在網上發了一則貼文,說如果你想拍電影,無論你是否是相關科系,只要你還有演員夢,都希望你能加入我的團隊。

讀錯科系

以程式教育為起點,從 2014 年開始,帶著一群成大學生,走入嘉義東石布袋地區,教導路得關懷教育協會長年所照顧的數十位中、小學生寫程式。 啾啾鞋透露大學時常蹺課去修外系的課程,像是創意發想及創業相關、學寫程式等等,在大學就已經寫了好幾個小遊戲和APP,並架了好幾個網站,因此啾啾鞋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讀錯科系而放棄,翹課也可以去做有意義的事。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一位相當優秀的商品設計師和我談到,她在設計系期間,只有兩門課對她有幫助,這兩門課都是業界設計師兼課,教學生一些業界設計的真實思維。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課,老師教學生自己過去所學的,卻不教學生未來需要的。

讀錯科系: 大學轉系其實比你想像中容易,只不過...

「求深」為讓同學了解科系真實樣貌以及其中的美麗與哀愁,避免抱持著過度的美好想象,就讀時才發現跟幻想中有落差。 讀錯科系 許匡毅表示,學生中存在有一種名為「假性志願」的現象,指的是我們常常看見冰山上一角,卻無從得知冰山下的樣貌,因此無法看見冰山的全貌,而產生錯誤的幻想,最後與現實相違背。 孩子的人生是屬於孩子的,父母或長輩其實只要支持孩子的決定,在孩子迷惘時陪他探索,引導他找到內心的聲音,鼓勵他逐夢的同時也要築夢踏實。

讀錯科系

普大學生須讀滿兩個學期,才有轉學考的資格,因此大一休學過的同學,不能在大二時考轉學考,一般來說,想要暑轉需讀完大一,寒轉要讀完大二上。 此外,暑轉的名額通常比寒轉多,招生也較穩定,寒轉有些採書審不用考試,建議要查清楚規定,再來規劃。 轉系須符合轉出及轉入規定,轉出規定通常包含需修過原系哪些必修學分,轉入規定則可能有前一學年成績排名、轉系考、備審資料或面試等等,有些會要求修過該系的某些課程才能申請轉系,也不是所有科系都要經歷轉系考。 圖片故事: 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上周受邀演講,指出逾55%大學生自認讀錯科系;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大專校院有18.6萬名學生休退學,占全體學生的15.3%,創歷年新高,平均每20人就有3人休退學,志趣不合是一大主因。 雖然這份工作薪水不到 IBM 的一半,沒有綠卡,隔年還不保證續聘與否,但因為研究主題是自己喜歡的,所以他絲毫沒有猶豫,而在史丹佛的這一年也讓他遇到好幾位影響自己一輩子的教授,在此的研究更成為他往後鑽研音樂技術的契機。

讀錯科系: 郭假選台灣總統實換立院院長  台灣阿銘「毋湯」喔!

由於自身選錯科系的經驗,以及看見仍有許多孩子像當初的自己一樣,懷抱著美好幻想,卻進入了不適合自己的大學科系,促使許匡毅於2017年與夥伴創辦「啟夢」教育團隊,致力於解決「選錯科系」的教育現象。 讀錯科系 許匡毅雖然曾遇過籌措資金與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但在面對這些困難時,他卻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台灣大學統計,109學年校內每10名大一生就有一人申請轉系。 政治系公共行政組高達38人申請轉出,人數是全校最多。

在達人見面的環節,啟夢會邀請已經在業界工作一至三年的領域達人分享該科系課程、所學到的技能,以及該職業需具備能力。 透過提供探索的途徑,再輔以小任務,請學生在網站中找答案,實際「執行探索」。 概念結合實作的方式,讓學生在短短兩個小時的講座內,能同時找到探索未來的動機,也得到探索的管道及方向。

讀錯科系: 學生控指導教授捏臀、揉胸性騷擾 台大名師遭停聘

更重要的是,啟夢的每項服務皆融入「求廣、求深、求透」的階段性引導,一同陪伴學生走過從認識自己、探索科系到找尋適合科系的漫漫長路。 台大校長管中閔昨受邀演講,指出逾55%大學生自認讀錯科系;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大專校院有18萬6446名學生休退學,占全體學生的15.3%,創歷年新高,平均每20人就有3人休退學,志趣不合是一大主因。 讀錯科系2023 讀錯科系2023 陸續有大學放寬轉系門檻,台大開放一系收一屆總額30%的轉學生,成大今天也宣布放寬,校內達7成申請者都如願轉系。

讀錯科系

更何況我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太好,怕轉科或轉校的花費會拖累家人,我怕如果繼續下去還是沒有什麼興趣,沒辦法畢業或是沒有好的大學。 很怕家人反駁或是譴責我,今天突然有這個想法讓我有點鬱卒… 有沒有有同樣感想或是轉過科或校的學長姐給我建議? 如題 我讀高一機械科 現在期中快期末了, 發現我對機械製造和車床等實習不感興趣,而且成績和成品都不是很完美,本來是覺得自己沒有自信,可是想過之後才發現工科不適合我。 根據青輔會統計,超過4成的台灣大學生認為若能夠重來,不會再選擇原本科系,而其中占比最高(42%)的原因即為「性向興趣不符」。 學生進了大學才發現選擇的科系與想像落差大並非少數個案,「啟夢教育諮詢」就是在這個環境下而生,希望陪伴高中生在超過3700個校系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科系。 比起轉系,輔系、學程的負擔比較小,像是雙主修需要修的學分可能不會少於轉系生,但是輔系、學程需要的學分數通常在 20 學分上下,大約 8 到 10 門課左右。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