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產業7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ohn on June 26, 2021

航空產業

包含國際物流配銷、文化創意、航空輔助 、生物科技產業、雲端運算、智慧車輛等六大相關產業。 次核心產業為國際人才培訓中心、金融保險相關產業、批發及零售業、國際貿易業、運輸服務業等相關產業。 此外,不僅產業聚落多樣完整,桃園更擁有半導體與完整ICT供應鏈優勢,結合半導體、5G與AI、工業4.0、大數據分析、IoT物聯網產業等資通訊科技應用,加上地理位置便利,深具國內外廠商投資設廠的首選條件。 運輸是一種衍生的經濟行為,運輸大多為了完成某些經濟行為,例如購物、上班、上學等需求而進行;而運輸主體與運輸工具在運輸路徑上產生的互動現象,即為交通現象。 而交通運輸及航運產業可概分為貨櫃航運、散裝航運、貨運承攬、貨櫃運輸集散與倉儲、海陸空大眾運輸等五大類。

而在許多航空替代燃料中,氫氣(H2, Hydrogen)已經成為研究人員與專家關注的焦點。 首先,氫單位質量的能量密度是傳統航空燃油的 2.8 倍;而另一優勢是氫氣具備作為零碳排之航空燃料的潛力,因為氫氣燃燒過程中不存在快速促使 NOx 生成的 CH 基團,僅會產生 H2O 與熱反應,造成的少量 NOx 生成。 航空產業 以氫氣作為推進的主要能源,無論是燃氣渦輪引擎的直接燃燒、混合液態燃料,還是作為燃料電池,皆可以為飛機提供動力。 氫動力飛機作為一項顛覆性創新方法,還需要大量的研發、投資和配套措施,並考量安全性、經濟性、氫氣專用基礎設施以及氫氣來源等因素。 因此對於短期目標而言,氫動力飛機僅侷限應用於中小型、短中程飛機,要應用於大型與遠程飛機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

航空產業: 服務

依據Boeing公司之市場預測報告(Commercial Market Outlook),未來20年(2018~2037)航空運輸平均年成長率為4.7%,衍生航空製造業商機。 因此,估計未來二十年全球新客機需求約42,000架,市場價值高達美金6.3兆,其中亞太地區的新機需求最為旺盛。 同時Airbus的Global Market Forecast也有相近的預估。

航空產業

星宇航空日前指出,國人已有二、三年沒有出去,現在大家都在瘋出國,市場的供給還沒有辦法完全恢復,最少要花二、三年來消化市場需求,全球客運供需才能慢慢穩定下來,推估這二、三年期間都會是高票價走勢。 此外,長榮航空除了照顧會員,也將於8月30日至9月30日於官方臉書舉辦贈送哩程的活動,民眾只要分享此次會員專機的貼文並完成指定任務,即可參加抽獎,最高可獲得32,000哩。 對於搭乘專機的旅客,另可於11月3日~17日在長榮航空官方粉絲頁,分享會員專機搭機體驗或當地旅遊精彩時刻,就有機會參加第二波的哩程抽獎活動。 星野集團在沖繩則有三家不同品牌的飯店,從鄰近商圈的輕旅行到原野環繞的奢華住宿,可讓旅客體驗南方風情之餘享受星野集團的設計美學。 航空貨物集散站經營業,按民用航空法第二條第十六款之定義,係指提供空運進口、出口、轉運或轉口貨物集散與進出機場管制區所需之通關、倉儲場所、設備及服務而受報酬之事業。

航空產業: 疫情重創新加坡航空業,「聲量」驟減的機場廣播員開始身兼任客服、經營社群媒體

目前台灣高速鐵路路線全長約349.5公里,已成為商旅重要的交通工具,目前高鐵共計12個車站提供西部主要城市城際運送服務,高鐵提供的一日生活圈,已成為北高運輸不可或缺的工具。 而受到疫情影響,近兩年輸運人次下降,但2022年下半年隨著疫情趨緩解封,民眾將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高鐵運量正持續回升。 2022年度截至10月底旅客人次達到4,244萬餘人次,平均每日近14萬人次(13.96萬),較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27.2%,已經恢復到疫情前九成以上的水準。 其中客運部分營收較1Q成長約5.7%,主要是因為2Q是一架新的波音777客機加入營運後的第一個完整季度,同時票價水準在6月起顯著上揚(因進入旺季)。 貨運部份則和華航相同,無論運量和運價都大幅上揚:運量指標FTK較1Q成長17.4%,運價指標Yield也增加了14.7%,同樣達到往年僅有4Q旺季才會有的高水準,也因此貨運同樣是2Q成長的最大動力來源。

護膚課程則由頂級肌膚保養品牌Darphin 朵法依學員膚質給予正確的保養知識,同時也針對機艙環境特性,提供專業肌膚保養建議。 最浪漫的香氛課程,則由空服員的愛牌—Jo Malone London教導大家如何運用香氛糅香堆疊出專屬於自己的香氣,讓優雅舒服而不打擾的香氣,提昇整體的個人好感度。 星宇航空與頂級美妝龍頭—雅詩蘭黛集團,一直是密切合作的異業夥伴,從2022年首創以粉紅燈光渲染飛機機身的方式,響應粉紅絲帶活動,到贈送洛杉磯開航頭等艙及商務艙旅客海洋拉娜尊寵禮,皆是廣受歡迎、充滿愛與美的活動。 本月起將進一步將合作觸角深化至員工,雅詩蘭黛集團旗下12個頂級美妝品牌,將每季為星宇航空員工舉辦專屬美膚、彩妝及香氛課程。 此次星宇航空與星野集團於大阪合作的飯店為OMO 關西機場及OMO7 大阪。 OMO 關西機場是今年3月才正式開幕的觀光酒店,也是星野集團首家機場飯店,不僅距離關西機場僅10分鐘車程,還設有大浴場及三溫暖,讓旅客在出發前就可享受有趣好玩的「快樂時光」。

航空產業: 客貨兩利 華航不畏油價上揚

此外,尚有航空站地勤業業者9家(其中4家專營部份地勤業務),航空貨物集散站經營業業者5家,2家自辦貨物集散站處理自家集散業務的外商航空貨運業者,以及空廚業者5家。 本研究探討我國商務航空產業發展概況,以及未來所面臨之相關課題,包含我國商務航空產業發展策略與發展現況;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韓國、中國大陸等地商務航空產業發展概況;各國商務航空成功發展案例與其相關法制社經等條件之分析;我國商務航空產業目前所面臨課題,以及未來永續發展之具體建議等。 整體而言,亞、歐之間估計約有1/4的貨運需尋找替代運輸路線,而有鑑於航線耗費時程更長及燃油價格上漲,預期未來航班價格將變得更昂貴,後續亞洲-歐洲空運價格易漲難跌的機率較高。 因應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國防航太產業已成為推動重點之一,希望藉由國機國造政策落實,在軍機新舊世代交替之汰換時期,藉此同時創造本國航空零組件內需市場,並連帶協助國內航空產業在技術和製程能量上有所突破;協助周邊電子、材料、精密機械等產業升級轉型、促進國內外航空投資。 台灣航空產業在經濟部推動下已成功切入機體結構、發動機、內裝、電子等領域的製造與維修市場,並與世界知名大廠如波音、空中巴士、龐巴迪、奇異、普惠、賽峰、Spirit等公司建立長期且穩定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

  • 目前全球約有3.9萬架商用客機,平均單機每日執飛2.56架次,疫情後對比2019年的飛行成本,加入了防疫成本的變數,包括搭乘成本、服務成本、安全成本,若整體上升50%,將使得無論是商務客或旅遊客將重新考慮飛行必要性,例如商務活動改用虛擬、線上的方式取代大型會議會展,跨國公司以加強視訊設備的方式取代差旅移動。
  • 貨運部份則和華航相同,無論運量和運價都大幅上揚:運量指標FTK較1Q成長17.4%,運價指標Yield也增加了14.7%,同樣達到往年僅有4Q旺季才會有的高水準,也因此貨運同樣是2Q成長的最大動力來源。
  • 由於國內航空客貨運是以華航和長榮航兩大公司為主,所以這也反映在兩家公司的2Q營收均創下歷史新高。
  • 而航空業因為加諸了防疫成本將面臨結構性的改變,會從2019年之前的庶民交通工具,又回到昂貴高貴的交通工具。
  • 對於疫情後商機,隨著各國逐步解封,旅遊需求大增,目前國際機票價格處於高昂,因為航空業者勞動力短缺與交機延遲問題未解,因此難以增加航班,再者航空業者也都希望可以讓票價藉此維持在高檔,不要再同業進行廝殺。

這在全球化日漸普及的現代是非常罕見的現象,不過於此同時也為民航業者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 短程飛行或將成爲重要獲利來源。 航空雙雄股東會定調今年還是需要仰賴貨運業務,客機載貨的情況估亦會持續,而在解封以前,航空雙雄都在積極調整自身機隊,華航持續導入 777F 新貨機當中,至 2024 年前,10 架 777F 貨機將陸續到位,擴大整體貨運服務量能;長榮航則是退租部分單走道飛機,迎接 787 新機報到。 為了迎接疫後旅遊商機,航空業者準備好增加航班,像是華航在去年 月,增班 5 成,長榮航班也增加近 3 航空產業 倍,至於星宇航空不僅開航沖繩和札幌航線,四月底也加開美國航線,越南峴港航線也將恢復航班,董事長張國煒表示,雖然機票會變貴,但旅遊需求還在。 MSCI 全球指數,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所編製,指數類型包括產業,國家,地區等,範圍涵蓋全球。

航空產業: 主要是來自國際航線

強勁的需求使得航空公司的票價/運價可維持高檔(在需求較弱時航空公司的票價/運價往往會有較大的折扣)。 由於國內航空客貨運是以華航和長榮航兩大公司為主,所以這也反映在兩家公司的2Q營收均創下歷史新高。 而在獲利方面,雖然目前尚未公佈2Q季報,但是可預期的是在創新高的營收,同時在成本面油價仍維持穩定之下,獲利必然能再超越1Q水準再創高峰。

另一方面,永續經營(Sustainable Business)亦為全球性重要議題,各個國家都比以往更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實踐方針。 西門子數位工業同時身為業界的製造商與服務商,協助企業透過通盤視角,打造永續與安全的最佳方案。 目前是遭逢巨變的緊急應變時期,只能照著現在的流程做暫時性的改裝,一旦暫時性變成長久性,航空公司就要開始思考怎麼樣用大部位的投資去做長期的疫情應變,改機隊、航權、時間、航線,相對應航空消費市場的變動。 跨洲際飛行不再是全球國際航空公司的主力,同時在高昂成本的背後對應縮小機型也可能會是航空公司的採購趨勢,由動則300座位的機型改為150至200座位,也是降低單班次銷售壓力的主動作為,預測在後疫情時代,五個小時以內的區域型飛行半徑會成為航空市場的主戰場。 在經濟部相關單位的推動與輔導下,我國航空產業已建構相關民用航空產品之供應鏈體系,與波音、空中巴士、龐巴迪、奇異、普惠、史奈克瑪等世界知名航太大廠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航空產業: 航空產業鏈 - 航空業者位居中游,與相關產業合作密切!

台灣早在1980年代後期就逐漸開放人民赴大陸,且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大幅增加,加上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也積極吸引全球觀光旅客,先前台灣每年赴中國大陸人次每年約在3~400萬人之間。 不過過去由於政治考量,兩岸間並無直接航線,因此台灣人去中國大陸都必須經過第三地轉機,其中又以香港、澳門佔了絕大多數。 08年馬英九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趨於和緩,當年6月起開始開放直航包機,同時對於中國大陸人士來台也逐漸開放,而到09年8月起更正式開始兩岸間的定期航線,兩岸14家航空公司(台灣5家中國大陸9家)每週合計班次達到270班。 雖然新增加的100班中受到兩岸間對於協議文本和飛航時間帶產生不同解釋造成近期除了松山 - 上海虹橋航線的28班(台灣14班)確定之外其他航點航線都暫時中止,但康和預期這僅是短期現象,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將可獲得解決,未來兩岸間的直航班次預期仍然會繼續增加到每週500班的水準。 除此之外,純電池電動飛機需要快速充電或電池更換系統,這都需要對機場基礎設施進行重大改變。 而混合動力飛機結合了兩種動力來源,通常是燃料和電池或燃料電池所組成,得以突破電池電動飛機之限制。

航空產業

國家政策力介入的航空公司,例如泰國航空、馬來西亞航空、中華航空、國泰航空、漢莎航空、或是其他以國家為名的航空公司,可能無法立即對應疫情影響調整營運架構,受衝擊狀況較深,復原期也會較長。 尤其全球除中國大陸、北美尚有內陸航空市場可撐起,其餘城市或國家皆需要考量對飛點的政策,相對復甦主控度較低,會不會因為擁有內陸航空市場的航空公司營收反彈較快,相對有更強實力提早伸手執飛跨洲際航線搶佔市場也是非常值得觀察。 孫嘉明表示,解封後的商機今年才剛開始復甦,由於全球旅客都還才開始習慣解封後的出境旅遊,再加上各地的機場人力逐漸恢復中,因此旅客出遊商機還在初升段。 全台最大開發計畫「桃園航空城」,是政府力推的重要建設之一,就是相中桃園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加上桃園位於台北政經中心與新竹高科技廊帶的中心點,希望讓桃園國際機場帶來的人流、物流、資金、商貿往來,就近在機場附近扎根,並且借助桃園眾多工業區的效益下,加強航空相關產業發展,創造經濟成長、產業轉型、提升國家競爭力。 目前散裝航運全球運力缺乏,載運大宗物資的散裝航運2022年開始需求大增,加上因俄烏戰爭、各國為防疫而封鎖邊境,導致船舶周轉率維持低檔等因素,依舊持續缺船;租約到期的船商幾乎都會續約。 只要政治不動盪,2022年下半年續推基礎建設,加上歐美也大手筆投資基建,讓散裝運輸主力的鐵礦砂與鋼材運輸大增,因此未來兩、三年散裝市況具成長性。

航空產業: ✔ 航空產業鏈 - 航空業者位居中游,與相關產業合作密切!

目前全球約有3.9萬架商用客機,平均單機每日執飛2.56架次,疫情後對比2019年的飛行成本,加入了防疫成本的變數,包括搭乘成本、服務成本、安全成本,若整體上升50%,將使得無論是商務客或旅遊客將重新考慮飛行必要性,例如商務活動改用虛擬、線上的方式取代大型會議會展,跨國公司以加強視訊設備的方式取代差旅移動。 疫情影響了民眾的生活型態,遠距上班、視訊上課也呈常態,網購蔚為風潮,對於物流業者而言,更是創造了全新的需求,受惠於宅經濟發酵,貨運物流業運量大增,全球物流服務承攬業者訂單應接不暇。 貨櫃航運主要以定期航線為主,所載運之物品多為工業製成品,標準化的包裝將貨品直接送至受貨人倉庫,途中不用拆裝貨,以降低作業時間,因此具有與全球消費市場高度連動的特性,一般以20呎櫃與40呎櫃為標準櫃,運價最重要的觀察指標包括S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尤其是SCFI指數。

固然獲利率極高的客機機腹載貨比重可望因為兩岸航線班次增加而提升,但整體而言康和仍預估明年起客運的獲利程度將會下降。 由於飛機相較其他運輸載具,最大優勢在於速度非常快,而且不受到地表高山、海洋等環境限制,因此在客運方面已是絕大多數長程以及越洋需求上首要的交通方式,而在貨運方面則主要是被需要快速運送(如生鮮)以及高價值又講求時效性的貨物(如最新3C電子通訊產品)所採用。 不過由於飛機承載量有限,但無論購置、維護以及營運成本(主要是燃油)金額都相當龐大,所以單位成本也最高。 因此航空運輸業對於景氣榮枯的反應往往較其他運輸產業更為劇烈 - 特別是景氣不好時,航空客、貨運支出往往是最先被個人及企業削減的項目。 再加上航空燃油佔成本比重極高,價格波動又大,所以航空運輸業營運成績高低起伏也相當大。

航空產業: 航空產業Aviation Industry

西門子也鼓勵內部每個人提供各種減碳發想,以「創新孵化器」的概念,找到更多永續的可能性。 楊子慶說明,DEGREE 代表的是六大優先永續指標(Decarbonation、Ethics、Governance、Resource Efficiency、Equity、Employability),當企業要導入新概念,勢必面臨陣痛期。 而西門子內部的落實,則是先透過鼓勵員工抱持正面心態,再把數據透明化,與 AI 技術結合,使每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檢視永續指標的實踐度。 在導入平台統一管理後,帶來的效果,是在既有的員工規模底下,成長了數以倍計的成交單量。

我國2022年航空產業總產值達新臺幣約1089.12億元,隨著全球航空運輸需求回升,國內航空產業有逐漸復甦跡象。 高星潢分析,客運的高需求量、高載客率一直沒有改變,因此樂觀看待未來營運,由於需求強勁、成本攀升,因此機票價格將繼續上漲,預期到2025年前都不會下滑。 華航也瞄準商機,日前已先租進一架新機,預計今年底交機,明年開始營運;同時正在評估年底再租進一架新機,華航明年還會再開出新航線。 航空產業2023 航空產業2023 航空業在新冠肺炎疫情後期,邊境距離完全解封僅差一步之遙之際,與航空、觀光旅遊相關業者都迫不及待希望能迎接人潮,但由於燃料成本飆升與供應鏈中斷等因素,未來機票將越來越貴,但航空公司未必能因此賺錢。 貨櫃運輸及倉儲業主要是經營貨櫃集散站業務及貨櫃維修,貨櫃集散站指經海關完成登記專供貨櫃及櫃裝貨物集散倉儲之場地,也從事進出口、轉運貨物及貨櫃在集散站之存放、移動及處理。

航空產業: 長榮航空無限萬哩遊會員限定優惠 帶您遨遊日本松山

隨著人們開始與疫情共存,航空產業也逐漸復甦,大量的飛行時數伴隨著大量的燃料及碳排放,為了恢復行業競爭力以及解決溫室氣體問題,航空產業需要前所未有的革命。 據報導指出,2021 年 10 月 1 日至 4 日中國共出動 149 架次軍機擾台,空軍升空監控每架 IDF 戰機,每小時油耗約 3400 美元,F-16 戰機和幻象 2000 則分別超過 航空產業2023 4000 和 4700 美元。 全球近三年飽受疫情衝擊,2022年下半年,雖疫情尚未結束但已逐漸趨緩,隨著歐美解封,台灣政府也將在12月10日解除入境的人數限制;但全球貨櫃運價自高點回檔以來已經下跌約七成;其中歐洲線運價持續走低,主要為目前運往歐洲的航班,已趕不上耶誕假期,加上港口壅塞問題獲得解決,因此貨櫃航運業正等待農曆年前運價反彈機會。 2Q是傳統一年中最淡季,但今年的營運表現反而再較1Q成長,客、貨運狀況都持續處於高峰。

航空產業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