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滯通膨9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im on April 21, 2023

停滯通膨

近月全球通膨率雖上揚,但與昔日兩位數通膨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不過對於十多年來已習慣通膨率在2%以下的我們,自然會覺得不習慣,猶記得1990年代台灣通膨率的經建目標就訂在3%,謂之溫和通膨,有助於景氣擴張,然而於今日看來,這已超過通膨警戒線了,認知差距之大,於此可知。 停滯通膨 「銅,是新時代的石油!」四月間,由柯里帶領的高盛團隊,發表一篇題為「銅是新石油」(Copper is the new oil)的研究報告,報告預測到2025年,銅價將因市場需求增溫、供給吃緊,從目前的每公噸9000美元一舉躍升至1萬5千美元。 「我們看到非常大幅的通貨膨脹,大家都在調漲價格⋯⋯,建築成本不斷飆漲,鋼鐵更是每天都在上漲。」5月1日的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會上,經過大風大浪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亦不免對此波由原物料帶起的通膨狂潮,印象深刻。 場景回到美國,5月12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了4月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4.2%,遠高於3月分的2.6%與市場預估的3.6%,寫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 近期國際油價節節高漲,北海布蘭特原油已升逾85美元,西德州也逾83美元,此外農工原料也續呈上揚,加以美國通膨率連續五個月超過5%,歐元區、台灣物價也迭創新高,不少人擔心昔日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將捲土重來。

停滯通膨

從上圖可看出,1970至1980年間,美國共發生三次通貨膨脹率大幅升高與經濟成長萎縮同時發生的情況,而這也正是停滯性通膨唯一在美國發生過的時期(寬鬆的貨幣政策與刺激的財政政策,加上油價瘋狂上漲為主要原因)。 全球化之後,開發中國家生產了大量的物資控制了物價,大量的過剩資金則湧向新興市場,但也讓已開發國家自身的工業變得空心化。 對於「停滯性通膨」的形成,經濟學家認為有兩個主因:一是經濟產值因供給問題而減少,例如石油危機造成原油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及利潤減少,導致商品價格上升、經濟成長放緩;二是政府政策不當,例如貨幣政策過度寬鬆或財政政策過度擴張等,導致需求增加、價格上漲等。 全球化之後,開發中國家生產了大量的物資控制了物價,大量的過剩資金則湧向新興市場,但也讓發達國家自身的工業變得空心化。 上一次的停滯性通貨膨始於 1960 年代後期,油價飆升、失業率上升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使消費者物價指數推高至 1980 年 13.5% 停滯通膨 高位,聯準會當年將利率提高至近 20%。 根據 MSCI 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研究團隊的壓力測試模型,如果油價上漲導致停滯性通膨,全球股票、債券和房地產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最終可能會損失 13%。

停滯通膨: 停滯性通膨會在2023年捲土重來嗎?

值得注意的是,楊金龍細數4大通膨時期時強調,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陷入長期停滯,通膨率也跟著下降,旋即推出非傳統貨幣政策(QE),並於2012年採行通膨目標機制,但是成效不彰,長期達不到2%通膨目標,因此在2020年8月「改採平均通膨目標」為2%。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30日於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說時強調,美國就業市場目前僅出現「重新平衡的初步跡象」,然而過去疫情期間出現了「過度退休」的情況,勞動力市場緊俏,推動薪資上漲的情況已經緩解。 有了可以幫企業在地圖上建構資訊的工具,還有完成各式行銷素材的好幫手,餐旅業者仍有一個潛在的挑戰:客服。 正因為面對到人力短缺的窘境,第一線服務人員該如何在前線協助解決顧客疑問的同時,兼顧線上需求? 他指出,面對通膨Fed強調是短期現象,目前並沒有升息的急迫性,然而巴西、土耳其、俄羅斯面對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壓力,已先進行升息,這對新興市場國家等於提出一個警訊。

停滯通膨

惡性通膨的發生,通常起因於貨幣供給的大量增加,和 GDP 的成長脫勾,用更準確的說法來說是「當大家對於貨幣本身逐漸失去信心時」,惡性通貨膨脹可能便已經悄悄發生了。 一旦人們意識到持有的貨幣已經失去其價值儲存的功能時,會傾向於將貨幣脫手換成貨物,接著出現囤積貨物的情況,當恐慌蔓延時,超額的需求推升了物價,而使得物價水準脫離了原有的價格,這便是典型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景。 其實也有很多人覺得現在跟 1970 年代發生停滯性通膨的時代背景其實不太一樣,所以沒有那麼擔心。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aul Krugman 便一直認為現在的高通貨膨脹是暫時的,一但疫情好轉就會被世人所遺忘。 像是英國央行 Bank of Enlgand 最新的成員 Catherine Mann,他原本是花旗銀行的經濟學家。

停滯通膨: 中國人行全面降準 可望釋出長期資金達1.2兆人民幣

最後,吳嘉隆說明,表面上是美國總體經濟在通膨下的調整,未來看到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經濟泡沫被戳破,也就等於進入被剪羊毛的階段。 佘通權則憂心,萬物齊漲下,廠商無法即時調整適應,很快地就會進入衰退期,帶來失業率提高,GDP也會受到嚴重的衝擊,這種現象稱為「停滯性通貨膨脹」。 1973年石油危機,由於當時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宣佈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引起全球經濟恐慌。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5.8%,經濟反彈成長將是自1973年以來最快的一年,明年(2022年)的成長率則上修至4.4%。 散熱目前如果能看到明年,投資下檔風險還是小,除了今年比較少人提,基本面也會慢慢從谷底翻升。

  • 隨著聯準會正式釋放出鷹派訊息,市場焦點也從變種病毒轉回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而實際上,各國央行決策的方向仍然會被一些變數干擾。
  • 但近期物價上揚與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成因不盡相同,且目前Fed應有能力處理物價壓力。
  • 2.布列敦森林體系崩潰:1944年起的布列敦森林體系,美國承諾各國的央行都可以用每35美元跟美國政府換1盎司黃金,直到1971年,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停止用美元兌換黃金,也因此使美元與黃金脫鉤,最終導致美元價值大幅走低,引起大宗商品物價大幅上漲。
  • 在歐洲,商業景氣黯淡,物價和工資卻仍快速攀升,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拖長的可能性隨之升高。
  •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呼籲當局未雨綢繆,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 以美國為首的通膨發展經歷4個時期:一、伴隨兩次石油危機,1960年代中至1980年代中的大通膨時期;二、1980年代中至2007年的通膨大溫和時期;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至2020年的長期停滯時期;四、2021年至今,隨美中衝突、疫情和俄烏戰爭的通膨再起時期。

罕見的高通膨壓力促使各主要經濟體國家在2022年加速升息,雖然通膨逐漸放緩,但景氣也跟著受到影響,OECD首席經濟學家佩雷拉在2022年11月即表示,雖然多數國家通膨已呈下降,但仍處於高點,2023年經濟增速將大幅減緩。 2022年是世界局勢詭譎多變的一年,是我們翻開教科書上找不到,卻實際參與的變數之年。 從年初開始一切都讓人難以掌握,先是和平不在、俄烏戰事遲遲未停;再來是一路走高的通膨數字,歐美都寫下40年新高;為減緩通膨帶來的影響,各國央行在美國為首快速升息帶動美元指數走上20年新高,還有原物料供應吃緊,歐洲天然氣價格飆漲等等,前所未見也讓人措手不及。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全球市場策略主管 Paul Christopher 表示,烏俄之戰會讓歐洲更加依賴能源進口,停滯性通貨膨可能對歐洲造成更大打擊,也因此將會導致投資者撤離對歐洲的投資佈局。

停滯通膨: 葉倫示警 全球恐陷停滯性通膨

房屋價格的漲幅一旦沒那麼大,就不會有那麼多老人提早退休;而市場上有越多房屋,央行也就能夠使用更多種政策工具。 在Two-price model中,房地產這類的資產價格很容易跟其他東西大幅脫鉤,因為人口結構之類的因素,比央行政策更能夠影響這類資產的價格。 另一方面,對於物價,楊金龍則提到,去年國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和大宗物資價格飆漲,但今年已見到降幅,並可望持續下降,目前主計總處的 CPI 年增綠預測是每季在 2% 左右,而央行去年第四季的最新預測則是 1.9%,後續也有望緩降,「通膨慢慢緩下來了」。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周三表示,由糧食與能源價格飆漲帶動的通膨效應已經顯現,全球正面臨停滯性通膨的風險。 此外,針對美元升值引發許多國家緊張一事,葉倫認為基於美國進入升息循環,美元走升理所當然,她雖未表態支持強勢美元,但也不擔心美元升值。 現在,經濟分析必須考量到極端事件對供應情況造成的轉變,從封鎖抗疫、全球供應鏈斷鏈,乃至於俄烏戰爭擾亂能源供應,都產生影響。

停滯通膨

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星展集團不對因任何依賴和/或使用本資訊(包括任何錯誤、遺漏或錯誤陳述、疏忽或其他問題)或進一步溝通產生的任何種類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包括直接、特殊、間接、後果性、附帶或利潤損失)承擔責任,即使星展集團已被告知存在損失可能性也是如此。 另也上修我國今年通貨膨脹率(CPI年增率)預估值,從1.7%升至2%,剛好是中央銀行所能容忍的警戒上限。 在1990年代以前,通膨呈現一個比較不穩定的狀態,起伏較大,在1980年代初期,通膨曾達到高峰13%以上,當時的利率最高也飆到19%以上。

停滯通膨: 通貨膨脹一定不好嗎?

通貨膨脹代表物價上漲,其實這並非全都不好,適量的通膨其實有益經濟健康,如果物價下跌(通貨緊縮),公司可能會減少投資新工廠和設備,造成失業率上升。 例如:經過了COVID-19 大流行的隔離潮之後,大家接種了疫苗,覺得疫情的威脅降低,因此增加了消費力、需要更多商品和服務,這些更多的需求通常會導致物價上漲。 如果從更長期的尺度思考來看,通膨有一天終究會過去、經濟有一天會復甦, 通膨的傷害是確實無法完全避免,但對投資資產帳面上減損不應該過於恐懼,因為對優質的資產來說,價格波動都只是暫時現象。

停滯通膨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通膨怪獸襲擊,各國紛紛加快升息腳步,停滯性通膨隱憂浮現。 不過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經濟學上的「停滯性通膨」是指經濟停滯甚至下滑、但通膨卻居高不下。 在這樣的定義下,全球及台灣今年預估經濟成長率皆超過3%,即使油價上漲、物價上漲,經濟仍正向成長,因此不構成停滯通膨危機。 如何選擇正確的投資組合,以及要配置哪些股票和債券,每個人看法不一,但有一點卻很清楚:主權財富基金、 退休基金、捐贈基金、基金會、家族辦公室和遵循60/40原則的個人投資人,應該開始考慮分散投資,以減低通膨持續上升、負成長衝擊、政治和地緣政治等風險。 停滯通膨2023 未來20年,個人和機構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金融財富?

停滯通膨: 我們在重演歷史嗎?升息環境下,全球會重演過去「停滯性通膨」經濟慘況嗎?

2008年之後,「明斯基時刻」這個詞在金融界快速竄紅,這個概念是說,當金融體系崩潰的速度,高到所有均衡模型都無法解釋時,政府就只能用非傳統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因應。 這種狀況如今眾所皆知,但其實它背後暗藏一種和通膨相關的價格理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目前還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我們已經陷入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而只要適度進行結構性改革,停滯型通膨也就不會到來。 不過目前有跡象顯示大環境正在改變:日本 6 月不計生鮮食品的通膨率年增 3.3%,超越美國的 3%,此外,日本企業開始提高工資,讓人期待這個良性循環能為日本吸引更多外國投資進駐。 在超市貨架上已可看到物價上漲的痕跡,根據日經調查,牛奶、奶油今年來分別上漲 8% 和 10%,反映進口飼料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雖然日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比起 2022 年開始有所下滑,但目前仍比 2021 年底高了 10%,在所有進口品項中,食品和汽油等能源項目漲幅最明顯。

停滯通膨

2.完美風暴的形成:政策失誤當時聯準會的反應被評為過於寬鬆且反應過慢,而造成聯準會政策失誤。 首先在歷史背景上,當時正處於美國擴大參與越戰、歐日製造業迎頭趕上,同時布列敦森林體系瓦解,美元與黃金正式脫鉤後一路走貶,使得美國面臨財政貿易雙赤字壓力,干預了貨幣政策以寬鬆來支持巨額國債的壓力。 停滯通膨2023 停滯通膨2023 1.回顧1950年代至今所發生的區域戰爭,並非所有戰爭皆會引發衰退,而也並非所有引發油市供給出現缺口的事件皆會引發停滯性通膨,因此可以簡單結論,戰爭所引發的供給側衝擊為構成停滯性通膨的必要條件而非絕對條件。 「MacroMicro/財經M平方」是亞洲唯一鑽研指數型商品基本面的專業總經投資平台。 我們致力於將關鍵的數據轉化為友善的圖表,協助大家創立屬於自己的投資地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