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運年終2023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June 19, 2020

陽明海運年終

▷ 公司很適合養老,營運狀況很看景氣,如果是業務,工作型態很看組別決定,有些要常應酬,有些送禮喝喝下午茶沒壓力。 星宇航空(2646)現金增資發行27.7萬張新股今(10)日開始交易買賣,使得股價受到衝擊,早盤一度跌至26.6元,狂殺16.6%;隨後跌幅雖然收斂,仍跌逾13%。 近日於各大社群媒體人氣很高的「得正」手搖飲料店,總店位於台中的美村路;不過,網上許多言論都指向「得正與一芳有相關」,對此18日官方於臉粉粉絲專業發出聲明回應。 透過下圖陽明的三大法人持股狀況,可以發現大約有10%的陽明股票都是由外資持有,其餘兩大法人的持股合併過後僅不到1%,而董監持股有30~50%,但近幾個月有下降趨勢。

陽明海運年終

而台灣貨櫃三雄也因為全球疫情持續延燒、貨櫃運輸費用不斷調漲,陽明股價直接一去不回頭,從2020年初直到現在,成長了超過10倍以上。 陽明海運與台灣另兩間海運公司「萬海海運」、「陽明海運」並列為「貨櫃三雄」,分別在全球市佔率都各佔有一席之地,公司主要業務是經營全球定期貨櫃航運、散裝航運、碼頭事業…等物流服務,收入來源有90幾乎都是航運收入。 陽明海運作為台灣貨櫃三雄的老二,也是世界排名前十名的海運公司,因全球疫情、運輸費用調漲,讓陽明股價成長10倍以上。

陽明海運年終: 陽明海運叩關「年終王」!不輸長榮海運「上看40個月」 分紅預估還能拿26個月

至於年終獎金,董事長鄭貞茂說,今年無論是加薪或年終獎金,都一定會幫員工爭取到最好的福利,年終水準是「1+N」個月,依個人績效不同來發放,預計在春節前7天發放。 鄭貞茂指出,公司為照顧同仁,過去不論盈虧,農曆春節前都會固定發放1個月的春節獎金,就是一般傳統認定的年終獎金。 之後再看去年度業績狀況,再進一步於每年第一季末確認去年業績狀況後,決定是否發放業績獎金。 陽明海運年終 陽明海運年終 據了解,貨櫃三雄中萬海因主力業務為近洋線,過去員工的薪獎水準均不如長榮、陽明,不過受惠海運塞港缺櫃、價格處高檔,萬海去年也積極買船造櫃、拓展遠洋線市場,隨著去年大方配發股息,水準優於同業,自家員工也對年終獎金寄予期待,希望公司能比照同業彈性調整獎金,將獲利回饋辛勞員工以利留才。

對此,陽明回應,績效獎金發放依照內部規範辦理,雖然設有獎金提撥上限,但陽明董事會支持獎金參考業界水準,進行適當調整,並強調,獎金幅度當依個人績效表現而定。 媒體報導,除了年終獎金,陽明將再爭取發放中秋、端午獎金,預估員工可領獎金逾16個月;若加計年終、中秋與端午獎金,陽明員工有望領30個月以上獎金。 每個產業的發展與狀態都不同,像是科技業,幾乎年年都發數個月的年終,穩穩的發展、較不容易受大環境影響,這樣就會比較差嗎? 只能說「別人的老闆總是不會讓人失望」,藉由這些資訊,除了羨慕,我們還可以從中瞭解更多市場動態與薪資行情,透過「比較」讓自己在市場上不被虧待,同時也為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型態。 關於長榮與陽明的工作,從平均月薪資來看,其實兩公司的薪資差距並不大,陽明會略低於長榮,《比薪水》認為很有可能是因為「工作機會分布」的原因,薪資的高低,本就很容易因城市而有所差距。 長榮與陽明在台灣的工作機會,不像半導體業集中在特定地區,兩大龍頭算是各據一方。

陽明海運年終: 陽明年終13個月 全年獎金上看39個月

依據陽明海運營運三大改造目標,首先是改善財務結構,目前陽明負債比降為45.33%,為貨櫃三雄中最低者;其次,必須完善公司治理架構,依未來海運法規趨勢謹慎評估造船、資產的投資,最後就能全力衝刺,有信心在營運面能迎頭趕上同業。 陽明的年終獎金在12月會排在元月的董事會討論,董事考量到陽明還有一部分的官股色彩,所以董事會在年終考量面向會比較多,然而陽明獲利創新高也是事實,最少會維持去年12個月的年終獎金。 陽明,陽明海運,公司全名: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全名:Yang Ming Marine Transport Corporation,創立於1972年,它是國內的一間全球貨櫃航運公司,也是台灣第二大、全球前十大的大型海運公司,主要大股東是中華民國交通部、行政院及台灣港務公司。

陽明海運年終

公司低調表示,每年年底均會依公司營運狀況討論年終獎金發放、薪資調整作業,年終依員工個人表現核發。 而陽明海運去年以各種名義發了32個月,今年前3季稅後純益也達1658.58億元,雖然因陽明屬於官股企業,因此年終上限僅能發放12個月,但陽明分紅提撥比例是1%,相較於長榮的0.5%、萬海的0.6%更優,因此加上分紅仍相當可觀,今年則傳出可望領到「40個月」。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陽明的退休員工透露,往年最高的年終獎金,是在2011年發了約有3至5個月,誰都沒想到今年居然高達13個月,而且6、7月的員工酬勞及分紅,預估有16個月以上,另外還有中秋及端午獎金,累積起來超過30個月,雖然少了長榮一點,但已是比下有餘。 「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海運因有官股背景,原本的規定是年終最多發8個月,由於去年的獲利是過去26年總獲利的約87倍,所以日前董事會在參考同業的獎金水準後,決定調整為最多12個月,如果個人考績好可以領更多。 以基層員工平均薪資4萬元來算,至少有52萬元的年終獎金入袋,副總經理級則約有325萬元。 去(2021)年底長榮海運發出最高40個月的年終獎金,讓眾多上班族羨慕不已,昨(27)日陽明海運上千名岸上員工與700多名本國籍船員,也拿到了年終獎金的通知單,大多數員工都能領到12個月,加上原本固定的1個月,年終獎金總計有13個月。

陽明海運年終: 員工曬40個月年終被記大過?長榮海運回應了

而陽明海運雖然年終極限僅能發12個月,但去年也以各種名義發了32個月,今年則傳出可望領到「40個月」。 陽明海運年終 陽明海運年終2023 貨櫃三雄2021年全年獲利合計可望超過5000億元,賺贏金融業整體表現,也讓各界高度關注年終及分紅發放標準;長榮海運員工年終獎金日前入袋,公司大方回饋最高40個月年終,整體平均則是不到40個月,令各界相當稱羨,也讓陽明、萬海年終獎金水準備受關注。 長榮海運(2603)今日發出45個月年終獎金,貨櫃三雄之一的陽明(2609)據悉也將發出共計13個月的年終獎金,預計明年農曆年前發放;若加上明年年中領到的今年26個月分紅,估計全年可拿到39個月獎金。

陽明海運年終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國內的海運業今天最熱門的議題就是長榮海運發40個月年終獎金,陽明前3季稅後純益達1,098億元,年增率達5,839%,前3季每股盈餘32.73元,成為航運業的EPS獲利王,陽明員工今天早上都抱著繼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14日電)陽明海運今年年終將達12個月,再加上固定1個月春節獎金,合計13個月,同時全體員工平均將調薪4%;陽明指出,績效獎金發放依照內部規範辦理,也會視個人績效表現而定。 而陽明海運近10年來首度大規模加薪並發放業績獎金,董事長鄭貞茂表示,今年會再繼續調薪、加薪幅度平均約4%,是員工多年來首度全面加薪,基層員工兩年調薪幅度可達10%以上。 貨櫃三雄獲利大爆發,年終獎金水準也備受關注,外傳陽明海運董事會討論年終將發放13個月,陽明今(14)日表示,公司績效獎金發放悉依公司內部規範辦理,雖設有獎金提撥上限,但本公司董事會亦支持斟酌業界水準適當調整,惟相關獎金幅度當依個人績效表現發放。 至於華航(2610)方面,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華航表示,公司年終獎金尚未定案,目前仍要和工會協商,預計明年農曆年前會發放,今年照慣例也會發放全體員工1個月年度獎金。

陽明海運年終: 陽明年終合計13個月!含中秋、端午「有望逾30個月」

長榮海運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3043.51億元,EPS為68.88元,遠超去年同期2390.15億元,雙雙創下歷年同期紀錄。 長榮海運去年即發放40個月年終,以及年中分紅10個月;而今年中已提撥淨利的千分之五,約13.03億元給全體2300名員工分紅,每人約可分得56.67萬元,約為10個月獎金,再加上今年發放45個月年終,員工2年來的獎金確定超過100個月。 由於陽明屬官股企業,因此年終預計按照制度最高上線12個月,不過由於陽明今年前三季稅前獲利比去年同期1335.44億元成長60.79%,達到2147.68億元,而去年陽明員工就拿到22個月紅利,今年按理有望上看30個月以上;惟第四季的營運情況讓最終能分紅情況充滿變數。 海運業迎來百年一遇榮景,貨櫃三雄獲利大爆發,年終獎金發放標準也成為關注焦點,外傳陽明海運年終加紅利獎金上看30個月;據了解,過去陽明受限於財務改善方案,公司淨利須優先彌補累計虧損,而員工獎酬訂有淨利5%上限,加上官股佔比近三成,發放年終本來就很難比照民營公司長榮海運。 長榮海運今年年中獲利提撥員工酬勞13億0346萬5685元,給員工分紅,以2300位員工來算,平均每人可拿56.67萬的分紅,大約是10個月。 加上去年,員工2年來拿到的年終獎金就達到了85個月,若是加上年中的分紅獎金,員工2年來已經拿超過100個月的獎金。

陽明海運年終

外界推估,陽明員工若是領到12個月年終、加上26個月分紅獎金,每年又會固定加發1個月薪資,部分員工還能拿到1個月的不休假獎金,一路增減上去,有望可以領到40個月。 截至目前為止,陽明累計前三季獲利還是繳出新高的成績單,合併營收3,159.64億元,營業毛利2080.45億元,稅後純益純益1,658.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0.95%,每股稅後純益為47.5元,也讓明年的依獲利提撥員工酬勞1%出現想像空間,市場推估最少有機會達30個月。 陽明股東會通過根據公司章程獲利提撥員工酬勞1%,去年金額高達20億元,考量到工作模式不同,陽明最後選擇採取依月分方式發放,每一位員工約領21個月的獎金。 ※如果你要查看陽明及貨櫃航運產業的市場總體經濟,我會推薦你使用財經M平方,它是一款非常直觀,容易理解的金融分析網站,非常適合投資新手及老手使用,我也幫你爭取到了本站的專屬優惠,立即點我免費試用14天財經M平方 MM PRO會員。 可以從下圖得知:2020年底到目前為止,陽明股價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移動平均線以上(上漲趨勢),受到疫情影響、貨櫃海運價格持續攀升,使得推動股價在這兩年大幅成長10倍以上。

陽明海運年終: 「很多想退休的人都不退了!」 陽明海運業績好到35年來未見 但老董算盤這樣打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除節省成本外,船隊調度可以更機動,當某條航線需求好時,派其他地方船隻來支援,「這邊多一點,那邊就少一點。」或當一地需求沒有那麼多時,可以大船換小船。 鄭貞茂認為,數位時代,要打破過去以經驗為依據,改用數位工具作為公司策略的依據。 「負債比要降到60%以下,流動比要拉到100%以上。」這是鄭貞茂心中正常公司應該要有的水準。 陽明海運年終 「現階段來講,趁這波有賺錢,有子彈時,審慎使用我的子彈。」他給自己任內的兩大目標,一是調整財務結構,二是進行數位發展,調整陽明管理體質。 《中時新聞網》前身為《中時電子報》,於1995年創立,是全台第一家且歷史最悠久的網路媒體,開啟新聞數位時代。

陽明海運年終

萬海則是往年三雄中最晚公布年終的一家,去年最高發到18個月,但有內部員工透露,其實領多領少全看個人考績,拿到4個月的也所在多有,與外界接收到的訊息落差極大。 散裝船公司則表示會完全按契約走,沒有另外加給獎金計劃,不過疫情期間已經有加發疫情獎金,每個月在數千到近萬元不等。 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2022年預估供給成長為4.2%,2022年預估需求成長為0.9%;2023年預估供給成長為8.2%,2023年預估需求成長為2.7%。 2020年更自行研發「眾聲大數據」人工智慧系統,為廣大投資人提供有別於傳統財經新聞的聲量資訊。 據了解,陽明在2020年獲利119.9億元,EPS為4.51元,之前10年則有7年虧損、3年小賺,因此過往年終、考績獎金都不好看,直到2021年陽明EPS高達32.73元,全年可望大賺1500億元以上,年終才上看8個月,但陽明現任董座鄭貞茂上任後風波不斷,近期才因買樓、買101廣告,挨批亂花錢。

陽明海運年終: 股匯雙殺!台股跳水 新台幣貶破31.8元

另外,陽明董事會今日通過造船造櫃案,將新造5艘15,000 TEU級全貨櫃船,已列入公司2022年資本支出規劃中,董事會充分支持,惟船舶布建涉及對環保法規趨勢判斷、傳統燃料或替代燃料研議、船廠造價與期程之評估等關鍵因素,方案仍須提報董事會,同時也會進行貨櫃補充計畫,以因應持續暢旺之業務需要。 「臺灣老人過世前平均臥床時間是7 年,期許我們有一天能跟北歐國家的長輩一樣只有短短的7天!」黃月桂校長眼睛裡閃耀著盼望。 ▷ 航運業這產業蠻特別的,如果不在意年終浮動,其實是不錯的選擇,陽明也算是列在世界前十,對航運有興趣可以進來試試看,對了,英文能力真的很重要,若英文能力好也許會有外派的機會。

  • 未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員工累積的怒火上週又燒起來,原本陽明高層對發年終一事猛打迷糊仗,沒想到長榮大手筆發40個月,比價效應浮現,只好對外宣稱在8個月績效獎金外,待財報結出來後再補發紅利,合計也能發30個月以上,暗示不輸同業。
  • 未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員工累積的怒火上周又燒起來,原本陽明高層對發年終一事猛打迷糊仗,沒想到長榮大手筆發40個月,比價效應浮現,只好對外宣稱在8個月績效獎金外,待財報結出來後再補發紅利,合計也能發30個月以上,暗示不輸同業。
  • 甚至以我個人跑船的經驗,它比在船上工作有著更大的心理壓力,他絕對值得這份年終分紅。
  • 本網站之股市、財經資訊僅供參考,本公司不擔保該資訊之完整性、正確性、即時性,資訊接收、使用者應自行評估且自負風險,如該資訊存有錯誤、疏漏、延遲等情事,本公司、關係企業、負責人、員工及本網站資訊提供者均不負任何損害賠償責任。
  • 在得知長榮發40個月後,員工更是火大,批公司先前對年終絕口不提,只會發信叫員工認股,甚至語帶威脅指會作為升遷的參考指標,但要發年終時,卻對員工吝嗇,認為同樣都是海運,今年都賺很多錢,年終卻差十萬八千里,讓基層很不滿,飆罵公司「根本亂來」、「要不要問問高層領了多少」。

貨櫃航運長榮(2603)日前傳出年終獎金發放,最高高達40個月,羨煞不少受疫情衝擊而蕭條的行業雇員,但同樣受惠運價高漲獲利大成長的陽明海運(2609)則傳出年終僅有8個月,引起員工大為不滿,要求大股東交通部介入協調。 去年全年運價維持高檔,且有不斷上探趨勢,外界預計貨櫃三雄去年獲利相加,可望超過5000億元。 而先前長榮的40個月年終震驚全台,也讓各界高度關注同為海運的陽明、萬海年終及分紅發放,不過,近來卻傳出陽明海運年終獎金不如預期,遠低於長榮海運,對此,陽明海運也做出回應。 散裝航運方面,資優生慧洋海運今日率先公佈年終水準,慧洋表示,公司過去最低仍配發四個月年終,隨著去年營收獲利雙創新高,今日董事會通過發放最高獎金達12個月。 慧洋進一步指出,目前海上運輸仍呈現供不應求狀態,加上環保新規即將於2023年上路,預期散裝榮景將可延續。 這兩年可以說是航運開紅盤,獲利持續成長,去年「貨櫃三雄」陽明、長榮、萬海,都發出高額的年終獎金,其中長榮海運更是發出40個月,今年的獎金狀態更上看到60個月;陽明海運雖然只有12個月,但去年用其他的名義總共發了32個月,今年則傳出可能會到40個月。

陽明海運年終: 陽明年終最高8個月 基層怒吼:砸錢買101廣告、對員工吝嗇

依據陽明海運公司章程,公司年終結算,如有當期淨利,除扣除所得稅費用外,應先彌補以前年度虧損,並依相關法令規定提列各項公積外,如有擴充運輸設備及改善財務結構時,得提列或迴轉特別盈餘公積,如果還有盈餘,才能提撥員工獎酬及股利發放。 至於台航(2617)今年的年終獎金也是比去年同期多,台航預計送董事會的年終獎金為8加1個月的考核獎金。 除了透過Goodinfo股票資訊網、Cmoney網站來查看陽明股票基本面資訊之外,站長我非常推薦你使用「TradingView」這款看盤軟體來分析股價走勢。 在股東會上也有小股東發言,表示「希望提高5元至10元股利」,董事長鄭貞茂直言「陽明希望每年都可以發放股利」,提到上市櫃公司中沒有人殖利率比陽明更高,喊話股東們給陽明機會「不要殺雞取卵」。

陽明海運年終

※本站有部分連結與商家有合作夥伴關係,透過專屬連結購買,我會獲得少數佣金,讓我可以持續經營網站並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但這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權益,詳情查看免責聲明。 透過TradingView圖表,我設定了三種陽明股票不同時區的MA(移動平均線),分別是紅線(5日)、藍線(10日)以及黃線(20日)。 下圖Cmoney整理的技術分析概覽可以快速查看股價、成交量、KD、MACD、RSI…等技術指標(由上而下)。 大多數的投資人通常是看現金股利為主,也有一些人會將股票股利和現金股息合併後再得出實際股息,個人認為並沒有對錯,取決在公司當年的股利政策。 從下表陽明的獲利能力報表可以發現,陽明前些年的EPS表現並沒有很穩定,有正值也有負值,但是2020年創下EPS歷史新高,近一季2021Q1更是比前一年同期的2020Q1成長好幾倍以上,幾乎可以確定2021年度會再度創EPS新高,這也是這兩年陽明股價不斷破新高的原因之一。 每股盈餘 (Earnings Per 陽明海運年終2023 Share,EPS)是一種評估企業為普通股東賺錢的財務數據或公司能力指標,它可以評估一家公司的賺錢能力,以及分辨同產業但不同規模的公司之間的獲利能力比較。

陽明海運年終: 年終不輸長榮海運!陽明分紅估上看26個月 可望爽拿40個月

陽明表示,董事會充分支持公司內部訂定之績效獎金辦法,並同意於未完成年度結算前提前發放,另相關引述影射造成員工與董事會之負面對立,對業務推展實無助益。 繼先前長榮海運開出40個月年終獎金,羨煞眾人,相較之下,同為海運起家陽明海運卻只有8個月,讓不少員工大嘆同為海運怎麼差這麼多。 對此,陽明今天(14日)召開董事會,外傳將增訂5艘1.5萬TEU的船舶,更拍板加碼年終獎金從原先8個月至12個月,多了4個月的年終獎金。 對此陽明表示,董事會充分支持公司內部訂定之績效獎金辦法,並同意於未完成年度結算前提前發放,另相關引述影射造成員工與董事會之負面對立,對業務推展實無助益。 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日前預估,貨櫃船公司今年第四季獲利恐逐季下滑5成,差一點的更會下滑至7成,以陽明前三季稅前獲利看,627.68億元的5成是為313.84億元,按此計算全年約2461.04億元;若與去年2033.77億元相比,成長約21.6%,分紅將降為26個月。 然而一堆交通部派的董事,均拒絕讓本公司發超過8個月年終,甚至還有明文規定,讓基層很不滿。

飯店業在疫情下受創最重,但國境解封、國際旅客回籠,第4季房價與住房率同步走揚,有望打破連2年普遍落在0.5~1.5個月,甚至有些還是「掛蛋」的局面。 至於為穩定軍心,去年全體員工一律發2個月的晶華酒店,也有機會拉高到2個月以上。 對陽明來說,這也是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員工休息一陣子,不用每天去煩惱錢的問題。」鄭貞茂笑稱,先蹲低把公司的體質打理好,日後才能跳得更高。 鄭貞茂指出,公司知道客戶、貨品在哪,就能爭取更多高單價貨品,優化攬貨結構,同時更好地掌握市場動態。 2020年12月24日,陽明公布11月自結獲利,單月稅後純益27.0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來到0.92元,逼近第三季旺季單季1.05元,超越前三季0.71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