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景光2023詳解!(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April 11, 2019

賈景光

他認為擁抱敏捷需要時間,得接受團隊因嘗試新方法而出現挫折,甚至初期採用敏捷反而速度變慢的過程。 「敏捷是一場文化的改變,得先試過才會獲得不同(過往開發經驗)的學習,不嘗試只會被淘汰得更快。」賈景光比喻,我們不是把人踢進游泳池要求他立刻學會游泳,而是安排游泳教練,雖然初學者會嗆兩口水,但你得先下水才能學會敏捷,不能只在岸上看人游泳。 賈景光 為了挖掘出金控的資料寶藏,中國信託開始盤點各子公司的數位通路,要先找出客戶的資料斷點(也就是資料蒐集中斷或缺乏的項目),再進一步補齊或改善缺口。 他說,分析客戶行為,就能早一步了解他們的需求,並偵測出行為背後的可能意圖,進而在數位或實體通路為行銷、風險管理與顧客經營加分。

今年,中信銀行更要在全行擴大推動EdgE專案,目標3年內執行涵蓋個金、法金近30項大型旅程。 中國信託近年大力發展AI、大數據及區塊鏈等技術,也持續落地到各業務單位的既有場景。 賈景光表示:「EdgE專案是中國信託科技研發,相當重要的新突破場景,各個科技都要想辦法對焦、切入,將技術發揮在這個場景,讓服務更有感、更具差異化。」他認為,有了科技研發、科技平臺,以及突破的場景與應用,進而產生價值,逐漸地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來帶動轉型的滾輪。 他表示,透過跨團隊協作,讓大家擁有一樣的思維與共識,自然帶動了組織文化的改變。 此外,EdgE驅動下,中國信託中後臺也必須變得更敏捷、彈性,進而促使了所用科技平臺的改變。 他提到,中國信託這幾年做好前期準備,累積了一定水準的科技成熟度,包括AI、大數據、RPA流程機器人或科技平臺等多種能力,才能在這2年挑戰EdgE專案,運用技術支撐流程的改造。

賈景光: 國銀反炒匯 區塊鏈平台立功

整體來說,中國信託將EdgE視為內部推動數位轉型工程的樞紐專案,一開始就訂定了3大目標,首先是提升客戶體驗,包括淨推薦分數(Net Promoter Score,NPS)指標、客戶體驗指數(CX index)能夠上升。 第二大目標是,帶動中國信託獲客與獲利成長,比如提升客戶量、交易頻率。 賈景光解釋,2018年,中信銀行有許多重要的數位專案如火如荼進行中,關鍵數位平臺的升級與優化,是當時銀行端的第一考量,包括新一代行動銀行Home Bank App改造,加上中國信託相關科技還在部署階段。 直到近2年,中信銀行的關鍵數位平臺逐漸成熟,才正式啟動第二階段的EdgE專案。

  • 2021年初爆發的糧商炒匯案,曝露出國銀反企業炒匯破口,現在國銀應用區塊鏈技術攜手建平台反炒匯。
  • 他強調:「這也是為何中信金要先推動IT現代化的關鍵理由。」才能快速地將大量動態資料,透過AI模型轉化分析成訊息,自動傳遞到通路端來執行。
  • 中國信託近年大力發展AI、大數據及區塊鏈等技術,也持續落地到各業務單位的既有場景。
  • 賈景光表示,發動EdgE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除了客戶體驗這項層次,在科技能力也需要達到一定水準,才有辦法運用多樣科技來同時支援一個服務流程。
  • 劉彥伯認為,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數位行銷、社群經營與電子商務等關鍵技能都需要整合與創新能力,因此擁有數位創新技能或願意自主學習的人才將成為搶手貨,企業留才與攬才能力將決定數位轉型成敗。
  • 一方面,將中國信託客戶體驗的競爭力,提升到不同層次,讓服務差異化成為客戶第一時間推薦的致勝關鍵,另一方面EdgE專案也可以降低內部成本。

賈景光解釋,金融資料可分為三類,分別是交易資料、顧客行為資料,再來就是外部資料。 金融業目前大多積極地累積顧客在網銀、行動銀行App與官方LINE帳號上的行為資料,也藉助現代化IT技術,讓資料整合成為更好使用的狀態。 不過,賈景光強調,導入生成式AI是會走的方向,而中信目前也正在評估階段,待確認風險才會進行導入。 賈景光 中信數據暨科技研發處長王俊權補充,目前中信在內部先遵照使用生成式AI的三大原則,第一,和客戶敏資和業務機敏資訊無關的可以優先評估是否導入。 2019年時,台灣人壽率先啟動建置新核心系統暨整合專案,採取新舊系統雙軌並行、分階段轉移規畫。 賈景光表示,台灣人壽3年多前展開了這項系統架構大轉變,不只要汰換核心,包括系統API化、中臺布建都是關鍵工程。

賈景光: 中國信託服務力的進化(下)|揭露中國信託數位轉型工程5大策略專案

並且強調區塊鏈的強大,不只是分散式且去中心化的數位帳本,還有「I see what you 賈景光 see」特色,能在企業之間共創一個共享、共用系統,溝通變得快速又方便,而這正是Corda平台出眾之處,讓所有R3聯盟中的不同公司系統,得以實現高效協作的無縫溝通目標。 謝鈞華表示,EdgE客戶旅程重設計時,不再從自身角度看事情,避免只將每個單點優化,卻沒有消除客戶流程中的疑慮,或沒有真正滿足客戶的需求與期待。 從一個單點,延伸到整體客戶旅程的觀點,要找出客戶在互動過程中最重視的事,進而整合內部每個單位的專業來解決,達到更好的客戶體驗。

賈景光

賈景光表示,其數位客戶數達到550萬戶,線上申貸、辦卡比例則分別觸及99%、77%,也讓中信金營收與獲利成長同時持續強化營運品質,數位基礎建設等治理、資安數位維護等級提高。 先採購一套可以自建的語音技術,再自行調校其中語音辨識的AI演算法,將所有客服電話的錄音資料,都轉成文字檔。 雖然中文語音轉文字的辨識率無法達到100%,但足以辨識出錄音檔中簡單、重複的文句,尤其抱怨類的用詞,再透過AI模型歸類,找出其中複雜且有高價值的語音記錄,才交給檢查團隊進行人工檢查。

賈景光: 全方位發展數位金融 賈景光 任中信金技術長

中信數位地基建置的另一大策略是數位科技研發,近年,已持續布局ABCDE這5大科技發展戰略,包括AI、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與客戶使用體驗,特別是在AI與大數據、區塊鏈這2大技術上,這幾年也有不少突破。 此外,在推動EdgE專案時,中國信託同步優化了關鍵數位平臺,來提升數位通路客戶使用體驗。 以中信銀行2018年上線的新一代行動銀行「中信Home Bank」為例,當時,首創了語音轉帳功能,更讓用戶可使用指紋辨識、圖形鎖、臉部辨識等直接登入App。 賈景光進一步提到,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如摩根大通銀行、招商銀行,在過去幾年也徹底執行了類似EdgE的專案,「中國信託的企圖心是要在臺灣帶頭,將服務體驗盡可能做到極致。」甚至,他透露,EdgE專案是由總經理親自每月督導,從上而下推動銀行端法金、個金、前中後臺的轉型,不只面對客戶端的流程,連後臺的員工體驗與效率也要提升。 「EdgE專案背後最大目的是創造服務差異化。」中國信託銀行數位金融處創新二部部長謝鈞華表示,他以去年勞工紓困貸款業務為例,中信銀行開發了AI智能徵審系統,來縮短客戶等待時間。

賈景光指出,過去單一企業同一張訂單可給多家銀行做遠匯交易,1億美元訂單可藉交易創造數億美元的避險額度,從中套利炒匯,但此次的平台實驗做到了「跨家查核的法規限制、技術驗證」,只要用「統編、發票到期日、發票金額」就可確認同一張訂單是否重複做遠匯交易,有效防止炒匯,且是即時查出,央行不用事後再查。 「每一通顧客打進來的電話,不只是各種服務需求,還可能蘊含著商業機會」,所以,中國信託的語音品質檢查團隊,專門負責再次評估客服人員與顧客的對話內容,但每天都會有新的客服電話記錄需要處理,這個團隊,最多只能聽完其中不到10%的語音記錄。 所以,賈景光上任後的另一件事,就是開始在內部推行架構審查委員會制度ARB(Architecture Review Board),他解釋,這是一種設立金控科技標準的作法,要讓全集團採用科技時,有一套共通的採用原則或預設技術。 賈景光透露,目前中信有一半的專案是採取這樣的方式,平常不斷練習跨團隊戰法。

賈景光: 相關貼文

這項端到端流程數位化專案,一路從人壽擴展到銀行,甚至,貫穿了中國信託整體數位轉型工程,從客戶體驗創新、員工工作模式轉型,包括科技平臺現代化、數位科技研發等轉型策略的數位地基建置,都與EdgE專案環環相扣。 早在2017年,中國信託數位金融處透過外部顧問案,導入了EdgE方法論大架構。 轄下的客戶體驗設計中心更投入不少資源,包括服務體驗設計、人因工程使用者研究、Prototype與UI互動設計等各類專家,同時,搭配眼動儀、用戶研究觀察室等設備與相關研究方法,來協助各業務單位進行客戶旅程再造、改善數位產品設計,甚至透過體驗檢測來建立一套客觀的評估方式。

賈景光

賈景光表示,目前已通過測試,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預計今年下半正式商轉,會先從部分銀行與業務開始導入。 他指出,區塊鏈商轉真正的挑戰之中,技術不是大問題,而取決於整體產業生態系的參與意願,價值鏈上,只要其中一環存在商業利益的衝突,推行難度就會辛苦很多。 現在,同樣規模的語音品質檢查團隊,已經可以聽完所有的語音記錄,也可更明確地判斷出來電顧客的問題,盡快交給相關部門接手改善。 賈景光指出,導入AI人機協作模式,可用來大幅強化金融業中後臺作業效率的新模式。 金融業過往以穩健為主,一個專案從零到推出平均需要 10 個月,但可能推出已經不是客戶需要的,因此,數位轉型需要的是敏捷和速度,現在是只要做 70、80 賈景光2023 分就先上場測試,再透過客戶回饋,不斷修正,用迭代的方式不斷推出新產品。

賈景光: 中國信託揭露數位和永續雙軸轉型策略的3大發展重點

因此,中國信託決定改變作法,賈景光強調:「EdgE核心精神是,串聯跨部門協作,同時使用到多種科技,才能真正完成一個端到端流程數位化的服務體驗。」簡單來說,EdgE不是單純的數位優化專案,而是中國信託端到端流程的數位轉型。 不過,選擇這個作法也帶來更大的挑戰,需要更細緻釐清流程中每個金融服務的斷點,才能透過科技的力量與跨部門的協作,來快速反應市場。 【時報-台北電】為了應用金融科技來全方位發展數位金融,中信金 (2891) 21日公告增設「技術長」,且挖角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賈景光出任此職位。 中信金高層表示,技術長未來將全面檢視、提升金控旗下各子公司的IT技術,不僅是銀行,證券、保險等其他子公司的業務也會引進新的技術應用。 吳展榮也補充,中國信託的科技研發策略偏向雙軌進行,除了保有原生金融科技的創新比如人臉辨識,另一部分則聚焦EdgE專案運用,透過客戶全旅程的梳理,以提供差異化服務為主軸,找出流程中各個觸點、環點中顧客的痛點,進而搭配金融科技的手段來優化。 賈景光 為了應用金融科技來全方位發展數位金融,中信金21日公告增設「技術長」,且挖角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賈景光出任此職位。

賈景光

ARB委員會先分門別類歸納了金控與旗下子公司所用的各種技術,從中找出未來有發展力,且能符合業務單位IT期望的科技技術,再盡可能地建立標準化,並要求所有子公司,未來優先採用這一套標準化的平臺或技術能力。 賈景光還將自家分成三類,包括了記錄類系統(systems of record)、分析類系統(systems of insight)與促進參與類系統(systems of engagement)等三大類系統,再進一步思考IT現代化的作法,如中國信託銀行IT轉型計畫是將核心系統現代化,再讓這三大類IT系統能互相協作。 「IT是數位轉型的重要基礎,若IT能力沒有改變,數位創新的力量就會受影響,IT得徹底轉變成不一樣的型態,才能跟上創新的腳步。」賈景光斬釘截鐵地說。 這正是為何他上任後,第一步就是在金控端發起一項IT轉型計畫,來打造中國信託的現代化IT系統架構,只有基礎架構打穩了,才能展開數位創新。 賈景光表示,28 萬件貸款申請,有 97% 是從數位平台進來,3 分之 賈景光 1 案件完全由 5 個流程機器人徵審,達到了 868 人的生產力,幫助中信做到整個市場 4 分之 1 的貸款量。

賈景光: 賈景光

利用區塊鏈資料同步、不可竄改,以及去識別化特性,「遠匯交易重複性驗證平台」可在確保客戶交易隱私的前提下,跨業者查核資料,可確保客戶沒有重複交易行為,進而防堵企業炒匯,降低銀行違規風險,線上查核亦可大幅減少人工作業、紙本交易成本。 這也是一種金控角度發展科技的作法,不論是節奏、速度,甚至採購綜效的效益都能提升。 另外也能加快子公司間科技的交流,像中國信託銀行技術採用腳步較快,將他們所用技術納入標準後,就能將銀行所用的技術和經驗複製到其他子公司,以「大哥帶小弟」的模式前進,來加速整體科技力的進步速度。 賈景光 第二,生成式AI存在不可控,可能不定時回應錯誤資訊,恐衍生更多損失。 2018年,中信銀行與陽明海運、奇美實業聯手,共同完成臺灣首個區塊鏈國際貿易概念驗證,加速了海運及貿易融資流程。 同年,攜手7家外商銀行以R3區塊鏈聯盟Corda技術,共同開發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以提升信用狀作業流程效率。

賈景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