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家琮10大優點2023!內含詹家琮絕密資料

Posted by Ben on November 24, 2020

詹家琮

「我們P3實驗室人力原本是3人,除了我(技師)擔任P3負責人是正職,其他包括當年從國防部預醫所請來的P3實驗室管理員,以及有5年左右的資深實驗室助理,都是約聘人員。去年我們院長(廖俊智)有給我們開出名額,編制可以增加到5個人,但從來沒有招滿過,最多時候是4個人、最少時連同我只有3人,」詹家琮說,人力嚴重不足,幾乎成常態。 「我們是在2020年3月再提出申請(動物P3實驗室),6月通過疾管署的審核,當時審核花了一段時間,是因為硬體設備的排氣系統需要重新更新,那些設備都要在國外購買、運送來台,花了比較長的時間處理。這段時間我們的細胞實驗就在生醫所進行,」詹家琮說。 此時,中研院旁的國家生技園區也正開始籌備新的P3實驗室,他也同時協助去規畫。

詹家琮

詹家琮為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為知名抗煞學者,負責P3實驗室,今年12月1日從中研院退休。 林柏儀指出,這些本來是中研院口中的優秀人才,事發之後,變成了「常遲到、工作不力、未遵守SOP,不守規矩的人」? 相對的,中研院管理層對新進員工訓練與監督指導的制度與責任,卻完全不需要檢討? 高教工會呼籲,期待主管機關單位如衛福部、科技部、勞動部能進行通盤調查,督促中研院改進,並告知國人事件始末。

詹家琮: Jan, Jia-Tsrong 詹家琮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該女為研究員助理,具有法律背景,在P3實驗室工作約7個月,當時主管就是18年前實驗中不慎染煞的詹家琮,10月中遭實驗鼠咬傷後,越過直屬主管向生安中心通報,被提醒應先通報主管,接受快篩後呈陰性。 詹家琮18年前在中研院P3實驗室抗SARS,期間不慎感染,是台灣最後一名SARS病例,也因此獲得病毒中和抗體測試祖師爺的稱號,目前仍在P3實驗室研究新冠病毒。 對於中研院1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面對外界所有疑問都沒有回答,院方被媒體罵臭頭,詹家琮說,包含院長廖俊智在內,院內一級主管對實驗室情況都不清楚,對此他感到很抱歉。

  • 「台大能進入P3的,也不出5、6人;短期內需要做的實驗,可能沒有那麼多,但實驗室人力確實是一個問題,」黃立民指出。
  • 而這名個案任職中研院7個月,當時直屬主管為研究技師詹家琮,也就是18年前實驗中不慎染SARS的「詹中校」。
  • 中研院P3實驗室研究人員確診、疑似實驗室感染,P3實驗室的管控流程、人員培訓問題再獲關切。
  • 但在這些研究最前線的,是實驗室人員,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活的」致病原將到來,實驗室動線、規範、保護,院方得先讓各實驗室人員放心。
  • 據了解,去年中迄今,他們接到的委託單位高達43家,其中包含9家廠商(1家撤案),以及5個院外學術研究。
  • 目前P3實驗室內還有相關人員,目前也都在隔離中,經過此事,同事未來對實驗室各方面把關,會更加嚴謹,清消工作也都完成,盼社會大眾勿恐慌。
  •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該女為研究員助理,具有法律背景,在P3實驗室工作約7個月,當時主管就是18年前實驗中不慎染煞的詹家琮,10月中遭實驗鼠咬傷後,越過直屬主管向生安中心通報,被提醒應先通報主管,接受快篩後呈陰性。

目前P3實驗室內還有相關人員,目前也都在隔離中,經過此事,同事未來對實驗室各方面把關,會更加嚴謹,清消工作也都完成,盼社會大眾勿恐慌。 詹家琮說,該名職員健康狀況不好,5月到職之後,8月正式任用,9月開始進入P3實驗室工作,期間便時常請病假。 而她之所以離開前一個工作單位,即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也是因為請假太多,因此試用期沒通過,才會到P3實驗室當約聘人員。 詹家琮 詹家琮 「其實我覺得這件事情,如果我晚兩個月退休,也許就沒有了,但我在退休最後把事情交出去,造成這樣的結果也得自己認了。」12月9日開始隔離後,詹家琮仍對中研院實驗室爆發感染事件有許多遺憾與疑惑,他反省認為,這件事主要關鍵也許是因為「交接過程」中的狀況。

詹家琮: 基因體流行病學研習營

至於該名女約聘研究助理第二次被咬是在11月底,詹家琮提到,這次進行實驗的是英國病毒株,被咬沒有通報,實驗室完全不知此事。 詹家琮 她表示,操作人員也知道安全櫃會沾染病毒,他們都會戴上雙層手套,一旦將手伸進去操作,就不會輕易伸出箱子;操作完畢,也會先將外層染汙的手套取下。 同時,動物實驗都是兩兩一組,一人操作,一人當助手,兩人不會接觸,助手負責消毒、隨時提供協助。 针对流感,研究团队做小鼠实验结果显示,在致死剂量的H1N1流感病毒感染之下,从鼻腔喷入FRIL(3mg/kg)的小鼠中,有7成安然无恙,而没有FRIL保护的小鼠,则在8天内全部死亡。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報導者》採訪國衛院、中研院多個疫苗研發團隊,介紹各種疫苗研發的方式與特性,剖析台灣疫苗競爭的限制和潛力。 詹家琮 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率及致死率雖比SARS低,但也更有機會在人體存活,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疾病」,像流感一樣年年來,防疫恐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曾經差點連家都回不了,與他相熟的預醫所同事透露,他連升上校時都未出席,心裡還是有點抑鬱。

詹家琮: 研究接棒防疫

詹家琮透過電話訪問大力駁斥,他早在8月份就申請退休,直言「外界這些臆測,才是真正在霸凌」,就算已經離開,該負的責任不會迴避。 而要操作這個病毒研究,疾管署也訂出「高防護實驗室之新進人員實驗室生物安全訓練課程」,必須完成13項主題、至少15小時的課程,並通過測試合格,才能進行相關操作。 國內另一個重要的P3動物實驗室單位是國衛院,這次是由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整個所的規模來執行這段非常時期的實驗,每個實驗室各出1、2名人力,都是有多年實驗室操作經驗的研究人員去受訓,目前約莫有10人具備資格。 關於動物實驗,也由動物中心對所有人員進行倉鼠基本訓練,包括如何面對、處理倉鼠,怎麼抓、怎麼固定跟麻醉以及將病毒放到倉鼠鼻子前點入,每一項都要實際演練,再由獸醫師評估研究人員是否通過訓練。

詹家琮

FRIL在白扁豆成分中占1/1000(1克白扁豆FRIL占1毫克),需要技转,让厂商把FRIL变成产品。 未来或许可把FRIL喷在口罩上绊住病毒,避免病毒传染;在密闭空间,如疫情期间,大家最怕坐飞机,在机舱可用喷雾式,让环境充满FRIL,可能有效抑制病毒,或把FRIL加在鼻喷剂中,但一定要经过非常严谨的临床实验。 而該名確診女研究員的直屬主管身分曝光,就是已經退休、時任P3實驗室的負責人詹家琮。 當年因為新加坡舉辦SARS防治會議,「我們院長要去新加坡參加會議,他跟我說『你一定要來』,臨時把我加進去在會議上做一個報告。那天實驗做到很晚,我要趕快把那個實驗室收起來,就有點急了,沒有再去拿其他的防護裝備,就現有防護裝備用好去做⋯⋯」詹家琮認為,真正問題是在於,當年台灣沒有很好的P3實驗室。 詹家琮2023 而在施打疫苗之後,王明鉅指出,身體除了這些抗體以外的免疫反應,還會產生哪些免疫反應來對抗病毒,這部分在目前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結果中是看不到的,所以要看的應該是「人體的整體表現,不只是簡單的中和性抗體的效價」。 詹家琮緊接著提到,她在12月7日早上到實驗室開會時,都還沒有出現症狀,「人都好好的」,還去了市區很多地方,「會活動,表示身體還是可以的」,但到了12月8日開始出現味覺喪失等症狀,12月9日就診,確定感染的是Delta病毒,而Delta的潛伏期平均為3到4天,推估她在12月3日到5日期間確診機會較大。

詹家琮: 助理當時主管身分曝光 「染煞中校」詹家琮

但家人、同袍的溫暖以及中研院的支持,讓他至今仍堅持在戰場上,一邊留在實驗室裡和不斷湧現的新興傳染性病原奮鬥,另一方面,也和自己治療留下的肺損抗戰,甚至因而鑽研中醫藥。 募資計畫獲得外界熱烈響應,短短不到5天就達到預計目標的85萬元,計畫仍在進行中,詹喬愉說,若這次的活動成功,希望未來還能將淨山活動繼續延伸到台灣各個深山角落,邀請大家一同來參與,讓台灣山林更美好。 詹家琮表示,白扁豆是許多東南亞國家的食物,也是印度會食用的食材,就中醫來說是常見的中藥材,古籍有記載,白扁豆補脾胃之氣,健脾胃、消暑、助消化。 詹家琮2023 台企銀昨(10)日1名總行同仁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當日同層樓辦公的所有同仁至醫院快篩結果皆為陰性,但今日PCR核酸檢測報告出爐,新增1名同仁陽性確診。 暱稱「三條魚」的詹喬愉,自大學參加登山社後,便愛上了在山中探險的樂趣,從一個平凡的登山社社員,一步步成為高山嚮導及山搜隊小隊長,迄今已完成台灣70餘座百岳,以及多次中級山、長天數探勘。 而世界上共14座八千米高峰中,她已完成了四座的攀登,包含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第五高峰「馬卡魯峰」、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並且是台灣第二位登頂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的女性。

詹家琮

由於霸凌的環節,後來經網路討論而強力發酵,詹家琮直言,這名作為其主管的實驗室女安全官,在P3與P4實驗室任職20幾年,面對外界質疑與攻擊,心裡非常不好受。 「校正回歸」引起大眾注意篩檢量能問題,改變通報流程、以快篩分流就能完全解決嗎? 多位基層醫事檢驗師指出,與衛生局系統連動問題未解,確診通知延遲恐持續發生;也呼籲「檢體動,病人不動、實驗室不動、醫檢師不動」跨區常態調度,讓醫檢師的「防疫之眼」專心檢驗。 《報導者》走訪分離全台第一株新冠病毒的台大團隊,及負責藥物、疫苗研發重要任務的國衛院團隊,記錄200多天來,他們幾乎以實驗室為家的抗疫人生。 COVID-19之前,基因體中心的P3實驗室,是以流感和禽流感的研究為主,P3實驗的需求沒有很大。

詹家琮: 中研院確診女助理主管竟是他!18年前P4染煞 10天前「巧合」退休

近年H1N1禽流感、腸病毒71型等國內重大高感染性的病原體,他都親手「碰過」。 「抗體中和效力試驗不足以取代三期臨床試驗」,詹家琮認為,疫苗是以病毒的棘突蛋白為材料,也有以棘突蛋白上的接受器結合區位(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為材料的。 這兩種材料免疫人類後所產生的抗體是專一性的認識病毒上的棘突蛋白,抗體藉著結合棘突蛋白而阻撓了病毒感染細胞。 但是,這兩種疫苗免疫人類之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不只是抗體而已,還會有其他的免疫反應,包括T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手(Natural killer, NK)細胞等,以及其他非記憶性的細胞與激素反應,甚至是人體的其他細胞,尤其是呼吸道細胞與肺臟細胞,這些細胞的反應都會直接間接地影響病毒的感染以及人體的病理結果。 抗SARS老將、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表示,國產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只用最早的原型病毒株,未加入最新英國病毒株,除了不專業外,防護力也僅剩十分之一,感嘆「國家是在蒙蔽老百姓,讓民眾以為國產疫苗效果很好」。

詹家琮

目前面對的壓力是,具有P3實驗室資格的人力不足──中研院的P3實驗室正式編制僅4人,必須考量工時和輪替,眼前新型冠狀病毒研究量將迸發,也積極訓練其他實驗室人員,讓實驗室工時合理。 「台大能進入P3的,也不出5、6人;短期內需要做的實驗,可能沒有那麼多,但實驗室人力確實是一個問題,」黃立民指出。 原本都同時通過台灣疾管署、美國及WHO認證,基因體中心日前向疾管署申請動物生物安全第三級ABSL-3 還未通過,就遇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現在疾管署忙翻天,派不出人力查驗,中研 院應而暫停動物部分,只做細胞。 「滿能體會要對外找人真的很難,因為要做動物實驗本身就有門檻,能不能跟動物相處,再加上又是高風險病毒,也不是每個實驗室人員都能接受,這些具資格的人員都滿不容易,有很多細節都要注意。我們(國衛院)可能是長期做動物實驗,臨時調動人力也比較彈性,」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余冠儀表示。 隔離中的詹家琮接受《報導者》專訪,完整陳述中研院P3實驗室從去年(2020)6月規畫動物實驗室後,從管理、排程、人力到制度上的問題,也正面回應在女助理在實驗室擔任的工作、發病、通報過程,及P3實驗室沒有在安全櫃中操作、穿脫防護衣、實驗室人員控管等未依SOP確實落實的相關質疑。 中研院P3實驗室女研究人員確診,近日不僅傳出遭同單位主管霸凌,還有她身為約聘研究助理,為何可任職高風險研究單位,還有傳染途徑與離職原因,諸多問題引起關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