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毛利率6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April 12, 2021

鴻海毛利率

因此,別再被「毛三到四」的錯誤說法,誤導了對於組裝代工廠的印象,更何況即便是「毛三到四」,但這些組裝代工廠仍然是賺得盆滿缽滿的。 「代工產業毛三到四」、「代工扼殺了台灣人才」、「代工阻礙了台灣產業轉型的發展」…這幾年,台灣社會對於電子代工業,尤其是台積電與鴻海兩大龍頭,陸續出現許多反思的聲音。 劉揚偉指出,台灣高雄橋頭電動巴士廠預計2025年量產,初期年產量500輛,主要供應台灣市場,未來視情況提升至每年1000輛。 鴻海下午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法人問及電動車領域與傳統車廠合作進展,劉揚偉指出,鴻海集團正與多家車廠洽商,亦有部分傳統車廠主動聯繫,但在委外專業代工時,傳統車廠內部仍有相當阻力,需要時間調適;他認為,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對鴻海與傳統車廠合作有相當助力。

鴻海半導體另一重點項目青島封測廠,在去年底如期完成建物主結構工程封頂,劉揚偉指出,3D 封裝、小 IC 整合是趨勢,對資通訊產業、造車平台來說都不可或缺,未來青島封測廠全部都會往鴻海佈局的未來產業發展。 劉揚偉指出,傳統造車業雖然最懂車,但供應鏈相對單一封閉,這次疫情爆發時,傳統造車業受影響最大,也是因為供應鏈比較弱。 至於網路創新業者,劉揚偉分析,主要是走軟體以及平台發展,但還是得建立在硬體上,要如何解決軟硬整合會是關鍵,現在最紅的某業者,遲早會碰上問題需要解決。 劉揚偉認為,缺料裝況估計要到明年才會舒緩,就鴻海本身來看,因為服務的對象都是全球產業前幾大客戶,因此整體缺料影響會比較小一點。 據鴻海的電動車產品布局規畫進度,預計今年底將對外公布首款電動巴士及 2 款乘用車原型車,明年首季協助拜騰 M-Byte 量產、明年底首款電動巴士量產上市,2023 年與 Fisker 合作的 Project PEAR 量產,C 級距電動車也將量產上市。 台灣的代工產業素來有毛三到四的稱號,指的是代工產業的毛利率非常低,僅有 3% ~ 4% 的水準,這就是所謂的「毛三到四」。

鴻海毛利率: 研發

談及未來展望,巫俊毅表示,雖然目前整體表現還不錯,對下半年看法仍是審慎樂觀,現在看到的狀況,和過去幾年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唯一不同之處就是變數增加很多,著眼於此,未來鴻海對通膨、疫情和國際局勢都仍會持續做觀察。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透露,鴻海切入鏡頭零件和模組,除了筆電應用也鎖定其他消費電子領域,發展零組件可提升毛利率。 劉揚偉表示,前一次法說評估今年毛利率要持平去年有難度,但目前評估景氣以及新事業投資折舊,還是會對今年毛利率產生影響,要達到去年仍有挑戰,但在既有的資通訊產品市占率提升、優化產品組合下,對毛利率相對樂觀。

  • 工業富聯在線上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該公司將積極擴展高階與下一代AI伺服器,並已為客戶開發並量產輝達的H100及H800等高階AI伺服器,此外,雲端遊戲伺服器也在3月起正式出貨。
  • 劉揚偉強調,鴻海在半導體領域具有垂直整合的能力,今年底高階封測廠將量產,在晶圓廠部分,除了持續提升日本夏普福山廠的效能外,正與其他晶圓代工廠談合作。
  • 鴻海去年第 4 季淨利率 2.04%,較去年第 3 季 2.22% 微減 0.18 個百分點,比 2021年同期 2.35% 減少 0.31 個百分點,去年第 4 季每股基本純益 2.88 元,優於去年第3 季的 2.
  • 鴻海 (2317-TW) 今 (12) 日召開法說並公告第一季財報,受惠電腦終端產品出貨成長,首季繳出三率三升,EPS 達 2.12 元,創 14 年來同期最佳,第二季、全年展望估持平,但毛利率可望優於去年同期表現,此外,中國封控影響及電動車布局等也是法人高度關注的焦點。

因應全球布局及新事業發展,鴻海資本支出明顯增加,財務長黃德才表示,上半年資本支出已來到 375 億元,年增 17%,全年估計會超過去年的 655 億元。 談及未來展望,巫俊毅表示,雖目前整體表現還不錯,對下半年看法仍審慎樂觀,現在看到的狀況和過去幾年沒有太大改變,唯一不同之處就是變數增多,著眼於此,未來鴻海對通膨、疫情和國際局勢仍會持續觀察。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14日電)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表示,儘管景氣和資本投資對今年鴻海集團毛利率仍有影響且產生挑戰,不過全年度毛利率審慎下稍微樂觀一些。

鴻海毛利率: 鴻海法說會/與夏普將在ICT、EV、半導體、面板與家電等合作

鴻海於1974年2月創立,1991年掛牌上市,那一年鴻海的資本8.03億元,營收23億元,稅後淨利2.02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2.51元。 假如這是一個起跑線,到了2019年,郭董為了參選總統,宣布交棒,鴻海的營收達到5.342兆元,稅後淨利1153.09億元,EPS 8.32元。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場訪談就像一場電視法說會,劉董事長從他受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欽點「上位」,到改變鴻海昔日「毛三到四」的低毛利瓶頸,希望迎向10%的毛利率;同時,他也為鴻海在MIH平台的電動車生態系擘畫一個新未來,我相信劉董會是開啟鴻海未來10年、20年關鍵的接棒人。 不過有網友哀嚎「群創買在31元,套兩年了,要換股嗎?」其他人則建議,若跌破24元「再不甘心也該走」,並提供他兩大解決方案。 鴻海也在近日攜手全球最大的車用半導體廠英飛凌簽署策略合作MOU,成立系統應用中心,以針對鴻海EV平台與EEA架構開發所需的車用次系統,初步將以鴻海已推出的車型開始推進;同時,雙方也將在SiC碳化矽的產品設計/製程開發/產能供應等及相關的車用半導體有進一步合作。

鴻海毛利率

其中,AI伺服器及高速運算(HPC)相關產品出貨在2022年增長迅速,且持續維持增長態勢。 未來將持續推進AI伺服器、數據中心、高速網通設備的技術創新與應用,持續提升相關領域的市占率。 鴻海今年對於運算與消費電子營收看法偏向保守,但預期高價機種訂單增加將推動筆電營收成長,iPhone組裝訂單比重持穩於60%以上,全球化生產據點將強化競爭力,預估未來2至3年內中國大陸產能占比由目前75%降至70%以下,有助穩固筆電、智慧手機及伺服器訂單。

鴻海毛利率: 鴻海法說會/劉揚偉:鴻海是唯一提供 AI 完整解決方案的廠商

回首過去30年的發展歲月,郭董領軍的鴻海,開疆闢土,堪稱是台灣產業界的典範;而郭董在兩岸的指標,也使他成為台灣首富,鴻海市值也一直緊緊跟隨在台積電之後,是台灣第2大市值的企業。 花仙子代表本業獲利能力的營益率在緩步上升,並不是因毛利率提升,而是來自於費用的縮減(費用中的銷售費用與研發費用都有助於未來的銷售,故費用縮減並不是一件好事),故長遠來看是有隱憂的。 管理費用即公司花在管理上的費用,包含公司日常營運開銷、管理階層的薪水、獎金等。

鴻海毛利率

近期 8 吋晶圓代工市況轉佳,鴻海競標對手態度也變得積極,8 吋晶圓雖不如 5 奈米、3 奈米先進製程,不過卻是電源、微型 IC 設計的關鍵,加上社會氛圍改變等因素,現在看競標結果還很難講。 劉揚偉表示,原先預估 2024、2025 年電動車才會起飛,現在看來,有機會提前在 2023 年顯現。 劉揚偉說,鴻海集團的優勢就是掌握出海口,另一項優勢就是集團在 CIS、碳化矽、IGBT 等特殊半導體製程,都有不錯的掌握。 劉揚偉透露,目前在電池也與相關廠商合作,接下來 1-2 個月,會公布合作案;至於電控的 IC 以及軟體,也都有潛在合作對象,正在洽談中。

鴻海毛利率: 鴻海毛利率成長可期 外資目標價上修至104元

隨雲端與電動車營收擴增,毛利率將逐步走升,預估2025年毛利率10%目標不變。 車用軟體與半導體方面,鴻海車用軟體「HHEV.OS」系統,今年將應用於實際專案,EEA以及軟體平台相關專案已於去年起開始創造營收;SiC已有超過5家客戶投片試產,自主研發的1200V/750A 碳化矽功率模組已開發完成,目前正在與車廠洽談車用電驅逆變器的設計導入。 劉揚偉說,2025年10%毛利率的目標不變,透過上述兩者並進的方式來提升毛利率,成果陸續會顯現,短期內鴻海著重在營收與獲利率,會著重爭取更多訂單,爭取EPS極大化,要等到2023年底才會有比較清楚的方向,目前相關布局進行中,仍維持2025年毛利率的目標。 鴻海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已上線,劉揚偉表示,現在電動車是趨勢,競爭來自三股力量,分別為傳統車廠、網路新創與資通訊產業,但看好資通訊業者優勢將會最大。 由於 ICT 產業過去 30 年從電腦、手機到伺服器,不僅有非常好垂直整合的供應鏈,也積累工程人力、能力,目前手機進入成長高原期,只要 7 成工程人員維持就好,3 成跑去開拓新產業,並透過平台就能解決造車問題。

鴻海毛利率

鴻海(2317)14日舉行法說會,除公布第二季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2.38元,也釋出後市展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強調,第二季雖屬淡季,但整體營收、毛利率仍優於預期,第三季營運可望加溫、呈現季增趨勢。 在全年展望上,考量全球貨幣緊縮、地緣政治緊張,以及通膨等不確定因素,將原先全年展望持平的看法,調整為略微衰退。 印度方面,劉揚偉表示,鴻海集團早在2006年就進入印度市場,未來著重當地生產良率,有必要新增產能因應客戶及當地需求,持續擴大組裝和零組件布局,看好印度當地供應鏈持續完整,印度製造的競爭力會逐步顯現。 力拚紫光投資案過關,鴻海(2317)發言人巫俊毅透露,19日已正式向投審會送件,展望未來,巫俊毅表示,雖然整體市場變數增多,但有信心今年第二季和上半年毛利率均會比去年同期好。 在其他產品別表現,鴻海預估第3季網通產品業績可季增雙位數百分點,雲端產品第2季回溫、第3季估可季增雙位數幅度;第3季伺服器表現持續強勁,可接近雙位數成長,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去年占伺服器營收比重近3成,預估今年CSP營收和出貨量可較去年成長雙位數百分點幅度。 印尼電動巴士和電池生態系、高雄電池中心以及墨西哥車用零組件廠也都是明年發展重點。

鴻海毛利率: 鴻海拚毛利率 今年雲端伺服器和零組件成長可期

負責低壓變頻器與伺服馬達的楊子慶產業發展經理分享,作為全球企業的領頭羊,西門子把將六大優先永續指標,定義出「DEGREE 框架」,鼓勵內外部共同往「營運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負責製程自動化的范栩副協理,業務範圍包含網路、控制器與儀表等內容,他表示在工業界,以往即有交換資料的需求,而隨著電腦網路與 IT 技術的發展,加上數位化浪潮,工業界開始思考把 IT 技術引進至 OT 領域,因此可以看到使用民生常見的 鴻海毛利率2023 IT 方式被應用在工業系統當中。 從資安議題到永續節能,西門子數位工業在客戶服務上擁有完整的觀念與技術,進一步透過實際行動加速轉變,提供全方面服務,創造更好的永續未來。

IC設計軟體的思源(2473)在2007~2009年時毛利率上升約3%,但營益率卻下降38%,顯示公司在研發新產品上不遺餘力。 由於EDA軟體的進入門檻高、客製化程度高,服務營收又可不斷疊加,故預期思源花在研發的錢在未來應可順利收回。 思源2010年起獲利不斷攀升,並於2012年被EDA大廠新思溢價20%收購。

鴻海毛利率: 外資:未來2至3年 鴻海中國以外產能比重升至3成

而西門子內部的落實,則是先透過鼓勵員工抱持正面心態,再把數據透明化,與 AI 技術結合,使每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檢視永續指標的實踐度。 在導入平台統一管理後,帶來的效果,是在既有的員工規模底下,成長了數以倍計的成交單量。 當我們提到「資安」,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指像是密碼外洩而導致個人財產損失;但在工業面,不只會造成財產與企業經濟損失,更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 例如機台的工安意外,若是系統無法意識到設備的正常運作與否,造成的不只是經濟損失,而是生命安全的損害。 韓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Elec於12日報導,韓國廠商Hyvision System將提供鴻海集團鏡頭模組用檢測設備。 2021年名列《財富雜誌》(Fortune)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2名。

鴻海毛利率

鴻海昨天首度參加證交所「科技大未來」主題式業績發表會,原定在證交所一樓會議室舉辦,由於報名人數爆棚,改在九樓大會議室舉行。 鴻海昨天股價收105.5元,上漲2元,三大法人同步買超,其中7月以來外資累計賣超3.76萬張。 西門子也鼓勵內部每個人提供各種減碳發想,以「創新孵化器」的概念,找到更多永續的可能性。 如針對西門子自家工廠產品,進行碳量計算,以利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鴻海毛利率: 鴻海法說會/劉揚偉:與超過10個客戶 討論20個電動車合作項目

不過說到鴻海除息,投資人也可以多多注意掛牌在美國市場的鴻海ADR,其權益與鴻海股票是完全相同的商品,但比起台股鴻海卻有許多優勢,例如更高的配息、更高的漲幅、更低的投資門檻,鴻海ADR除了持有外,其實透過ADR折溢價的特性,也可以作為觀察台股鴻海的指標。 至於低軌衛星,鴻海投入低軌衛星領域研發,包括LEO(Low Earth Orbit)衛星通訊酬載及自建地面接收站等方向,相關內容將在10月18日鴻海科技日公布。 西門子數位工業在資安與永續議題上,提供客戶通盤觀念到具體執行的解決方案。 客戶的疑難雜症,由客戶服務部門負責排除,甚至還提供客戶 0800 的電話諮詢,第一線解決問題。 楊子慶說明,DEGREE 代表的是六大優先永續指標(Decarbonation、Ethics、Governance、Resource Efficiency、Equity、Employability),當企業要導入新概念,勢必面臨陣痛期。

近年來,積極投入「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 礙於疫情影響鄭州園區的營運,集團下調了第四季展望,但是第四季相較第三季仍然會有成長的表現,加上前9個月優於預期的表現,全年展望仍維持「成長」。 展望2023年,考量通膨、疫情以及國際政經局勢,且2022年營收成長比預期來得要好,在基期墊高的情況下,集團對於ICT方面的展望將會比較中性看待。 劉揚偉表示,鴻海跟國巨合資的國創半導體,將針對電動車和電子代工 (EMS) 客戶,提供類比及功率 IC 穩定供應方案,預計明年見到效益,年營收估 20 億元,2025 年目標成長至 500 億元,年增 25 倍。 劉揚偉指出,初期毛利率要從 5-6% 提升到 7%,增加的 1-2 個百分點,可以靠內部轉型及零組件銷售,但要從 7% 到 10%,提升 3 個百分點,勢必要靠後續的電動車應用推升,不過,目前亞洲疫情嚴峻,是否再次衝擊供應鏈有待觀察。 若從全年來看,鴻海去年消費智能產品電腦產品均小幅成長符合預期,雲端網路產品明顯成長符合預期,元件和其他產品持平不如預期。

鴻海毛利率: 鴻海去年Q4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皆下滑,EPS 10.21元

雖然說隨著公司業務擴大,管理費用隨之增加乃正常現象,但投資人還是不怎麼喜歡看到公司的管理費用增加的太快,因為很可能代表公司又請了好幾個「副總」或是發了一堆績效獎金。 至於大家非常關心的電動車平台MODEL C,將於今年第四季量產並逐步交車給客戶。 鴻海研究院今天正式揭牌,並進行人事布達,研究院執行長將由李維斌博士擔任、同時兼任資通安全研究所所長,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由謝明修博士擔任,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則由栗永徽博士擔任,未來鴻海研究院將以鴻海內湖大樓作為主要研發場域。 劉揚偉說明,客戶因為疫情而下的急單、追加量的訂單受影響程度較大,整體訂單受影響比重估僅在 10% 之內。 從一九九一年到二○一九年,郭董努力組建的鴻海大軍創造了上兆元市值,在九○年代、PC產業奔馳的時代,鴻海股價只在二○○○年創下三七五元的天價,金融海嘯後,最慘跌至五十二. 面對台灣半導體的大起,台積電的市值扶搖直上,聯發科的市值一度追上鴻海,郭董一直以來的經營透明度不高,也使鴻海的本益比長期處在十倍以下。

鴻海毛利率

鴻海第2季營收為新台幣1兆3045億元,年減14%,毛利達836億,年減14%;營業利益309億,年減30%,淨利為330億,年減1%;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淨利率分別為6.41%、2.37%、2.53%。 相較去年同期6.40%、2.94%、2.21%,毛利率及淨利率皆有成長,至於EPS為2.38元,較去年年減0.02元。 談到通膨,劉揚偉指出,通膨會抑制需求,對低收入戶影響較大,目前市場開始反映出中低階產品需求受到影響;不過對鴻海影響小,因為鴻海以高階產品為主。 舉例來說,西門子數位工業的「客戶審視服務」就能協助客戶了解企業大方向的資安現況,以及未來可以著重的管理作為,整體審視之後,客戶在考量現有的人力與財力資源,決定使用西門子的哪些軟硬體產品線,以實現未來的發展藍圖、面對資安風險。 范栩更直接點出,工業網路安全不是只有技術方面,而是要從企業管理的大方向思考 —— 包含流程與人員都必須全面考慮,一切都是環環相扣。 鴻海毛利率 對西門子來說,資安方針的第一步是完整的觀念,產品與技術反而是最後一塊。

鴻海毛利率: 〈鴻海法說〉劉揚偉:產品組合優化 今年毛利率展望稍樂觀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天表示,儘管景氣和資本投資對今年鴻海集團毛利率仍有影響且產生挑戰,不過全年度毛利率審慎下稍微樂觀一些。 鴻海在去年11月中旬法人說明會中預期,今年雲端網路產品需求看好,CSP表現強勁,網通產品需求在5G應用帶動下延續到今年。 因應半導體缺料市況,劉揚偉表示,鴻海集團本身擁有8吋晶圓廠,向旺宏收購的6吋晶圓廠,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始生產,不過不是生產第三代半導體,先量產既有半導體元件,鴻海集團也與部分8吋廠緊密合作,這些措施對緩解半導體缺料有些幫助,但要完全解決,「還是杯水車薪」。 展望半導體布局,劉揚偉指出,目前鴻海集團在半導體項目營收規模約新台幣700億元左右,預估到2023年,半導體項目營收規模可超過1000億元。 印度方面,劉董事長指出,鴻海自2005年進入印度至今,營收、員工數、投資規模皆已有倍數成長。

鴻海毛利率

觀察毛利率走勢,鴻海表示,美元匯率貶值、受疫情影響的額外支出,可能會影響毛利率,長期來看,2025年毛利率到10%目標不變,鴻海今年資本支出預估比去年增加。 依據業內數據,劉揚偉指出,2023年AI伺服器市場300億美元,2027年會達到1,500億美元。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客戶是AI伺服器訂單的主要來源,少數來自品牌客戶。 鴻海掌握AI伺服器前端的關鍵地位,以及和北美雲端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設有產能,可以做在地化服務,鴻海競爭優勢,未來一定可以跟北美客戶,增加生成式AI業務合作。 工業網路安全近年越來越被重視,當連接到網路的工業設備和傳感器成為潛在的攻擊目標,若無足夠重視安全措施的觀念與行動,可能會導致生產中斷、資料洩露和運營的風險。

鴻海毛利率: 鴻海 相關新聞

集團新事業的進展上,劉董事長先是就美國俄亥俄州廠區近期量產情況向外界說明,第一季已順利量產首批Monarch 鴻海毛利率 Tractor自駕農用曳引車,按目前客戶出貨時程,產能稼動率已往上提升,為明年其他客戶大量產車款導入預先準備,目前Ohio廠區正持續推動其他車款量產,營運不受影響。 針對近期火熱的AI伺服器需求議題,劉董事長也看好CSP或AI伺服器的成長性,並指出鴻海單單去年伺服器的營收就達到1.1兆台幣,所以作為伺服器的製造龍頭,當然會受惠於相關基礎建設的需求。 鴻海研究院今 (4) 日舉行揭牌儀式,由鴻海 (2317-TW) 董事長暨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主持,創辦人郭台銘強調,台灣要有更多護國神山,希望鴻海集團至少可以看到台積電的方向盤;此外,劉揚偉也宣示,將從製造的鴻海轉型為科技的鴻海,技術發展將是毛利率提升至 10% 的關鍵。 法人關注半導體缺料對鴻海集團的影響,劉揚偉表示,第 1 季前 2 月客戶缺料狀況不是很明顯,不過,現在逐漸看到變化,集團正審慎觀察中。 劉揚偉表示,第一季開了好年,優於正常季節性表現,現階段來看,今年 ICT 產業發展審慎樂觀,對鴻海集團有利。 除既有的俄亥俄州電動車廠,劉董事長也在法說會上透露,鴻海將在「汽車之城」底特律成立乘用車研發中心,目前已有多位有經驗的研發人員加入,未來將以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為基礎,迅速開發乘用車,持續拓展B2B的市場機會。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今天反擊,強調綠電價格完全是依循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該條例是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訂定,難道是馬英九圖利民進黨嗎? 呼籲在野黨不要因為選舉關係,錯誤解讀,甚至誤導民進黨透過綠能擴展政商關係。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上午舉行「台電跌倒 雲豹賺飽 揭發綠友友 綠電發大財」記者會,立法委員王鴻薇表示,民進黨非核家園發展綠電的結果,是設計一套讓民進黨政商關係可以延伸,讓這些綠友友可以賺到爆,而最後背鍋的就是台電或是民眾的荷包。 這樣的轉變,在決策官員要決定何時停止升息,以及最終開始降低借貸成本的時間點時,可能導致更激烈的辯論,或引發更多異議。 不過,舊金山聯準銀行研究人員 Andrew Foerster 和 Zinnia Martinez 在評論中寫道,「從那以後,官員們的分歧一直在擴大,以2023年前兩季看,甚至超過了平均水準」。

鴻海毛利率: 台灣代工廠或許只有「毛三到四」,但你還是該知道他們真正的實力

報告包含公司的方針、結合數據後的解決策略,以及不斷期的行動方案,一條龍內容如同企業量身的健康檢查清單。 加上西門子也在發展充電設施,讓他更加理解到,每個人的綠能實際行動,其實有改善整個環境的影響力。 他相信,只要越多人使用(如電動車此類裝備),社會上會需要更多的再生能源;持續進行,就能改變整個生態系統,改變工業發電帶來的污染目前佔全世界發電一半以上的現況。 事實上,組裝代工大廠近年來早已陸續從傳統的個人電腦組裝代工,轉進行動裝置代工、伺服器代工等新興的領域,這不也是一種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具體案例?

鴻海毛利率: 鴻海

劉揚偉進一步指出,AI 伺服器獲利優於一般伺服器,尤其上游的 GPU 模組及基板毛利率更好,鴻海這一塊市占率高,有利獲利表線,上半年伺服器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 鴻海毛利率 1 個百分點,此外,元件產品也持續成長,也支撐毛利率走勢。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以模具為根基,逐漸發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 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排名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四成,範圍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

鴻海毛利率: 毛利率結論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2年5月12日電)鴻海 (2317) 董事長劉揚偉指出,影響毛利率有4大因素,其中產品組合和匯率有利,預估第2季毛利率可略優於首季,上半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佳,今年全年毛利率優於去年。 至於四大產品線的表現,劉揚偉表示,電腦終端產品受惠市占提升,無論桌上型、筆電或是平板,出貨都會增加,因此將展望由原先持平上調至成長;其餘產品則預估維持不變,消費智能產品持平、雲端網路產品成長、元件及其他產品大幅成長。 他表示,通膨可能影響終端需求,對低階產品影響較大,鴻海主要聚焦中高階電子產品,影響較小,通膨仍在高點,鴻海整體表現雖然不錯,但對通膨與國際情勢仍要觀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