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所得稅級距9大著數2023!內含台灣所得稅級距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November 14, 2021

台灣所得稅級距

根據我國國稅局的定義,「綜合所得稅」是指國家對個人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的淨所得課徵的稅,並使用累進稅率;累進稅率意思就是「當你的所得較高就會被課比較多的稅、所得較低的人相對可繳比較少的稅」。 而今年綜所稅課稅共分為 5 個級距,分別是:5%、12%、20%、30%與上限40%。 可以判斷一下在申報年度內(例如109年報稅就要看108年度的),所支付的醫藥及生育費、人身保險費、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支出或房屋租金支出、捐贈及災害損失等列舉扣除項目的金額總合,有沒有超過標準扣除額的額度(單身12.4萬、有配偶24.8萬)。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根據上表來試算一下:如果去年度的所得淨額為 60 萬元,就屬於每年 54 萬~ 121 萬這個級距,對照表格適用 12% 的稅率,則可以直接用「60 萬 x 12% - 累進差額 37,800 元」等於要繳 34,200 元的稅。 基本生活費是指納稅人為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這是不需課稅的,109年度每人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為18.2萬元,110年度調高到19.2萬元,111年度再調高到19.6萬元(2023年5月報稅即適用),也是在報稅時可扣除的項目。

  • 雖然扣除額的種類很多,例如像身心障礙、幼兒、長照等等,但是以一般「單身、無小孩、無撫養」的小資上班族來說,大部分會用到的基本款,就是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這三大項,以下我們簡稱為「免標薪」。
  • 因此只要「基本生活費總額」大於「免稅額+扣除額」時,基本生活費差額部分,就能在綜合所得總額中予以扣除。
  • 我們三個的年總所得都是70萬,但結構稍微有一點不一樣,柴和鼠雖然薪水比派可低,但有一部分的所得是來自於股票和ETF的股利,分別是柴10萬、鼠20萬,加總起來都是70萬。
  • 在正式跟大家介紹該如何透過所得稅級距試算前,袋鼠金融(原貸鼠先生)要先帶大家了解這次所得稅新制所做的調整,因為這些調整都會影響到我們所得稅的試算、申報、應繳金額。
  • 從98.3萬開始,中間這70萬都是繳12%,一直到168.3萬會出現第二個轉折,恭喜你又要升級了,這個時候月薪已經來到差不多13、14萬,要開始繳20%的所得稅。
  • 再上去領30%、40%那種就更可怕,這也是為什麼所得級距越高的上班族,勞退自提的節稅效益會越高,因為你等於是把現在的所得攤提到未來,用退休之後的優惠級距來算,同時達到儲蓄和節稅的效果。

又或者也可以直接把所得淨額57.7萬先全部乘以12%,得到69240元,再去扣掉前面56萬多算7%的部分,也就是39200元,最後一樣會得到30040元的結果。 以一個年收百萬的上班族來說,100萬扣掉42.3萬剩下57.7萬,其中56萬的部分是繳5%等於2萬8,1.7萬的部分繳12%,等於2040元,合計要繳的稅金是30040元。 月薪3萬,年所得就是接近40萬,5萬就是65萬,年薪200萬大約是月薪15萬多,再往右邊年收入超過200萬的,就先不管了。 在台灣我們一共把年所得淨額分成5個等級,請注意這裡講的是淨額不是總額,稅率從最低的5%、12%、20%、30%到最高的40%。 包括營利、執行業務、薪資所得、利息、租賃、權利金、自力耕作漁牧林礦、財產交易、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退職所得、其他所得。

台灣所得稅級距: 綜合所得稅淨額

至營利事業及個人免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規定繳納所得稅之基本所得額金額、計算基本稅額時基本所得額應扣除之金額及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保險死亡給付金額,依本條例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10%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因111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102年度及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行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10年度相同。 這三項今年都有調高,我們這支影片統一都講申報年度,也就是今年(2023)申報 2022年度所得就適用,免稅額從原本的88000元,調高4000塊到92000元,標準扣除額則是調高到12萬4000元。

台灣所得稅級距

這時候減項大於加項,相抵之後變成是增加100塊的股利所得,還多出3.5塊可以扣在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存股族藉由股利所得合併計稅的優勢,同步減少了薪資所得的稅額,雖然柴鼠收入比派可高,但綜所稅反而繳得比派可少,大家一樣都是辛苦的上班族,懂不懂節稅就差很多了。 這裡要注意股利的可抵減稅額,和一開始介紹那堆扣除額是不一樣的,扣除額是扣在原始的所得裡面,但是可抵減稅額是直接扣在應納稅額,這就好像是結帳金額再折抵的意思。 這時候扣除基本的免標薪之後,所得淨額都剩下27.7萬,落在5%級距內,所以應納稅額(A)這一欄就是13850元。

台灣所得稅級距: 綜合所得稅該怎麼報稅(試算、查詢與申報)?

該繳多少稅也不用自己計算,報稅軟體都幫你算好了,近年報稅軟體介面也進化很多,上面資訊都很清晰的呈現,所以只要大概了解各個專有名詞代表什麼、扣除額選擇是否有利於自己就好。 免稅額就是不用繳稅的額度,每個人都有免稅額度,每個人的免稅額為9.2萬元,而70歲以上的人,免稅額則為13.8萬元。 而一樣要評估是否棄息,ETF又多了一項先天優勢是證交稅只有0.1%,債券型ETF甚至免證交稅,先賣再買的成本可以再下降到0.271% ,一樣200萬的部位,交易成本只有5420元,對比級距20%的人,不參加除息可以省下超過一半的稅費。 還是落在5%的級距之內,算出來的應納稅額分別是13850元、18850元和23850元,但因為柴和鼠的股利有8.5%的可抵減稅額,分別是8500元和17000元,A減B之後就變成13850元、10350元和6850元。 派可、柴、鼠3個上班族同樣都是70萬年所得,但有存股領股利的鼠,比派可少負擔了17000元的稅金,這就是股利自帶的節稅效益。 從98.3萬開始,中間這70萬都是繳12%,一直到168.3萬會出現第二個轉折,恭喜你又要升級了,這個時候月薪已經來到差不多13、14萬,要開始繳20%的所得稅。

從這裡可以看到第一個起點是年收42.3萬,也就是免標薪的加總,只要所得在這個數字以下,因為扣除之後的所得淨額都是0,所以稅金乘以5%之後也還是0。 雖然扣除額的種類很多,例如像身心障礙、幼兒、長照等等,但是以一般「單身、無小孩、無撫養」的小資上班族來說,大部分會用到的基本款,就是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這三大項,以下我們簡稱為「免標薪」。 今年的所得稅計稅基礎,首先在扣除項目,必須先認識一個名詞叫做「所得總額」,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年收入多少,以一般上班族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最基本的12個月,再加上所有獎金,包含了年終和三節。 若去年整年捐款、醫療費用支出、人身保險費(上限 24,000 元)等加總不滿 12 萬的話,選標準扣除額就對了!

台灣所得稅級距: 綜合所得稅是什麼?

39200元這個數字,就是我們常在級距表後面看到的「累進差額」,方便快速計算不用再一級一級乘完再加。 報稅可以用人工申報,就是到家裡附近的國稅局申報,或是下載財政部的報稅軟體,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查詢碼、金融憑證、台灣行動身份識別登入,就能看到去年一整年的所得資料,非常方便。 台灣所得稅級距 由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知道,所得淨額是300萬並不是300萬全部都用30%去算,只有超出252萬的部分(48萬)是用30%稅率,其他的則是以此類推用更低稅率去算。 你不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但有我國來源的所得,應納稅額應該由扣繳義務人就源扣繳(指所得發生時,直接從所得源頭按一定比率扣繳),那不屬於扣繳範圍的所得,會按規定的扣繳率申報納稅。 這一集從最源頭的扣除項目和課稅級距,還有不同所得級距的族群,再介紹到勞退自提和存股領息節稅的優缺點,以及適合的節稅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你在每年五月報稅的時候,規劃適合自己的節稅節費策略,合法的工具都在這邊了,要不要善用就各憑本事囉。 台灣所得稅級距 台灣所得稅級距2023 如果你還是比較喜歡有固定的現金流,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它轉成海外的配息,因為每個申報戶每年都有100萬的海外所得免稅免申報的額度,其實不只債券,包含KY股的配息也是屬於海外所得,同樣算在100萬的免稅額度裡面,而且海外配息還不用扣二代健保。

台灣所得稅級距

因110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未達上述應行調整標準,均免予調整,各項金額與109年度相同。 在正式跟大家介紹該如何透過所得稅級距試算前,袋鼠金融(原貸鼠先生)要先帶大家了解這次所得稅新制所做的調整,因為這些調整都會影響到我們所得稅的試算、申報、應繳金額。 新制調整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金額、免稅額、3 項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的金額,幾乎所有申報戶都能因此受惠。 前開各項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111年度,112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11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

台灣所得稅級距: 所得稅級距如何算要繳多少?

直到你的年收超過98.3萬會出現第一個轉折,這時候你的月薪已經達到7萬多接近8萬塊了,必須要對稅收要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超過98.3萬的部分,就要從5%變成12%。 所以這次4個級距的調幅依序是加2萬、加3萬、加5萬和加9萬,我們把剛剛的免標薪和課稅級距結合,用圖形畫出來看就會更清楚。

台灣所得稅級距

以常見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來說,根據國稅局的定義,是指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各有薪資收入採定額扣除者,每人每年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述110年度各項金額,為納稅義務人於111年辦理110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我們再試算第三種情況,假設我們都是年薪200萬的上班族,這時候每增加10萬元的股利所得,在扣除自帶的8500元之後,還是要多負擔11500元的稅金,因為我們的所得級距都是20%,多領股息就真的要多繳稅。 而累進差額的由來,其實是一種快速計算的方式,因為不同收入的人要不同稅率一個個級距去乘,計算會很麻煩,因此直接乘上最高的那個稅率,再扣掉多收的部分(就是累進差額),這樣即使級距很多,也能可以快速算出要收多少稅。 有個常見的誤解是,以為收入超過一定金額,就會被按照特定級距算,例如所得淨額如果是300萬,因為超過252萬,就所有收入要用30%稅率去算,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台灣所得稅級距: 所得稅試算:年收200萬要繳多少?

袋鼠金融希望能建立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平台,讓民眾可以在這裡找到最好的金融方案,用資金繼續實現夢想的藍圖。 袋鼠金融聯手多間銀行提供優惠金融方案,不僅運用 Gogolook 防詐資料庫與 AI 技術,更符合金管會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 政策中資安認證與資料傳輸規範。 袋鼠金融為每一位民眾創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體驗,以實踐普惠金融的價值。 不過還是要提醒,不管是股票或ETF,參加除權息沒有保證填權息的,還是有貼息的風險,這個是最基本的一定要先知道 。 但也不要忽略除權息,還要多承擔價位波動的風險,要是除息一當天開盤就部分填息 或完全填息,沒有平盤價給你買,等於是多花手續費又少了股息,所以棄權息其實已經帶有價差操作的技術在內,也特別需要花時間在除息日前後去盯盤下單。 這個時候柴和鼠有兩種節稅的方法,第一種就是直接棄權棄息,也就是在除息之前先賣掉、除完息再把它買回來,把股利轉成免稅的資本利得(填息的前提下)。

台灣所得稅級距

2023年薪資所得扣除額調升至20.7萬/人,但如果申報的薪資所得沒有超過20.7萬元,那麼只可以扣除申報的薪資所得額(例如某人111年度薪資所得有5萬元,他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就只能扣5萬元,而不是20.7萬元)。 王先生與林小姐兩人 2022 年的總收入為 NT$ 200 萬,扣除兩人的免稅額 NT$ 18.4 萬、夫妻標準扣除額 NT$ 24.8 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NT$ 41.4 萬後,可得到所得淨額為 NT$ 115.4 萬。 李先生 2022 年的總收入為 NT$ 84 萬,扣除免稅額 NT$ 9.2 萬、標準扣除額 NT$ 12.4 萬、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NT$ 20.7 萬後,可以得到所得淨額為 NT$ 41.7 萬。 以今年5月報稅適用的最新級距來看,5%的金額從原本的54萬調高到了56萬,範圍增加了2萬塊,也就是原本所得金額超過54萬會跳到下一級開始繳12%,但是從今年開,會變成超過56萬才會跳級。 最後提醒:綜合所得稅的報稅時間為每年的5月1號到5月31號,如果不小心超過報稅期限就必須加計利息,必須特別留意。

台灣所得稅級距: 所得稅級距一覽表

至於免繳稅對象包含年收 42.3 萬以下的單身族、年收 84.6 萬頂客族以及年收 127 台灣所得稅級距 萬以下且有兩名未滿 5 歲的四口之家。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開各項金額按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調整,係為符合國民經濟情況,依據稅法規定進行之調整機制。 每年5月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但今年的免稅額、扣除額和課稅級距都有調高,對一般上班族或是存股族來說,領股息的稅金差在哪裡?

台灣所得稅級距

在前面這兩種試算當中,派可、柴、鼠的所得級距都落在5%,代表每增加100塊所得,未來都有5塊要繳所得稅,而因為股利有自帶8.5%的抵減,代表增加的這100塊如果是來自股利的話,最後可以扣除8.5元的稅金。 三個人當中年收入最高的鼠,照理來講應該要繳比較多的稅金,但因為鼠多出來20萬的收入是來自股利,額外獲得17000元的抵減,最後扣下來,實際要繳的稅金只有派可的一半不到,這個就是有股利和沒股利的差異。 假設派可、柴、鼠都是30歲的未婚上班族無撫養,報稅時都選擇標準扣除額,加上股利合併計稅,這個是前提我們先定義清楚。

台灣所得稅級距: 所得稅級距試算範例

財政部表示,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及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依所得稅法第5條第1項及第3項、第5條之1及第14條第4項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3%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上開各項金額按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調整,係為符合國民經濟情況,依據稅法規定進行之調整機制,有別於一般具特定政策目的之減稅措施。 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扣除額及課稅級距金額調整,預估增加民眾可支配所得新臺幣95.7億元,納稅義務人於112年5月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適用。 營利事業及個人免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規定繳納所得稅之基本所得額金額、計算基本稅額時基本所得額應扣除之金額及免予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保險死亡給付金額,依本條例規定,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達10%以上時,按上漲程度調整之。 個人適用之金額,上次調整年度為103年度,112年度適用之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與103年度適用之指數相較,未達應調整標準,爰免予調整。

  • 這個時候柴和鼠有兩種節稅的方法,第一種就是直接棄權棄息,也就是在除息之前先賣掉、除完息再把它買回來,把股利轉成免稅的資本利得(填息的前提下)。
  • 月薪3萬,年所得就是接近40萬,5萬就是65萬,年薪200萬大約是月薪15萬多,再往右邊年收入超過200萬的,就先不管了。
  • 在台灣我們一共把年所得淨額分成5個等級,請注意這裡講的是淨額不是總額,稅率從最低的5%、12%、20%、30%到最高的40%。
  • 直到你的年收超過98.3萬會出現第一個轉折,這時候你的月薪已經達到7萬多接近8萬塊了,必須要對稅收要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超過98.3萬的部分,就要從5%變成12%。
  • 三個人當中年收入最高的鼠,照理來講應該要繳比較多的稅金,但因為鼠多出來20萬的收入是來自股利,額外獲得17000元的抵減,最後扣下來,實際要繳的稅金只有派可的一半不到,這個就是有股利和沒股利的差異。
  • 該如何節稅或免稅,其實最大的關鍵在於要善用免稅額、扣除額的部分,像是免稅額中每人有9.2萬免稅額、70歲以上有13.8萬免稅額,因此若有可以納入的親屬就能運用,但也要注意扶養親屬若有收入也會計算到納稅義務人的收入中。
  • 這時候減項大於加項,相抵之後變成是增加100塊的股利所得,還多出3.5塊可以扣在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存股族藉由股利所得合併計稅的優勢,同步減少了薪資所得的稅額,雖然柴鼠收入比派可高,但綜所稅反而繳得比派可少,大家一樣都是辛苦的上班族,懂不懂節稅就差很多了。

該如何節稅或免稅,其實最大的關鍵在於要善用免稅額、扣除額的部分,像是免稅額中每人有9.2萬免稅額、70歲以上有13.8萬免稅額,因此若有可以納入的親屬就能運用,但也要注意扶養親屬若有收入也會計算到納稅義務人的收入中。 要知道自己該繳多少稅,就要先算出所得淨額,再對應課稅級距、乘上稅率並減掉累進差額,就是要繳稅的金額。 簡單來說,如果你有夠多的單據是可以證明扣除的,總金額也超過標準扣除額,就用列舉扣除並自行填寫申報並提供單據給國稅局,沒有的話大多情況都是用標準扣除額。 國外所得不在「綜合所得稅」的計算範圍中,包含國外的投資(從國內買境外基金、境外投資標的,也都算是國外投資)、境外的收入,都屬於此類。 累進稅率意思就是「收入越高稅率越高」,每超過一定的金額稅率就會向上增加, 例如大多數人收入可能適用的是5%、12%、20%稅率,但收入超出一定金額以後,超出部分可能高達30%~40%稅率。 你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有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就必須在每年5/1~5/31(或依法展延結算申報截止日)止,填寫結算申報書,向國稅局申報上一個年度的綜合所得稅。

台灣所得稅級距: 今年報稅要繳多少稅?一文看懂所得課稅級距、累進稅率!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則是多了7000元變成20.7萬,所以今年的免標薪加起來就是提高到42.3萬,比去年多了15000元,這個金額沒幾年就會調整一次,不過計算原理是一樣的。 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財政部已調高今年每人基本生活費至 19.2 萬元,根據「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納稅人為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不得課稅。 因此只要「基本生活費總額」大於「免稅額+扣除額」時,基本生活費差額部分,就能在綜合所得總額中予以扣除。 因應物價上漲,今年綜合所得稅包含基本生活費、基本扣除額、薪資扣除額都有調升,像基本生活費就從去年的 19.2 萬提升至 19.6 萬等,薪資扣除額也一口氣調高 7,000 元。

財政部於今(21)日公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詳附表)。 有另一個稅叫做「個人基本稅額」,會把國外所得與國內所得都納進來、考慮免稅額後,計算出應繳稅額,基本所得稅和綜合所得稅,會擇高的那個去繳交或補差額。 一般經驗上,國外收入加上國內收入如果沒有超過台幣一千萬以上,都還不用考慮個人基本稅額的問題。 財政部今(24)日公告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相關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及計算退職所得定額免稅之金額(詳附表)。 根據國稅局的定義,綜合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的淨所得課徵的稅,這個總額還會再依法扣除減免一些項目,並使用累進稅率,所得較高的人會課較重的稅、所得較低的人課較低的稅。

台灣所得稅級距: 綜合所得稅怎麼算?所得稅級距多少?2023最完整的綜所稅懶人包

接下來買股票的優勢開始出現了,因為柴的所得當中有10萬塊是來自股利,享有8.5%也就是8500元的可抵減稅額,可以拿去直接和A相減,扣除之後稅金只剩下5350元。 我們三個的年總所得都是70萬,但結構稍微有一點不一樣,柴和鼠雖然薪水比派可低,但有一部分的所得是來自於股票和ETF的股利,分別是柴10萬、鼠20萬,加總起來都是70萬。 因為台股的股利不管是配現金或是配股票,都有自帶8.5%的可抵減稅額,配股票以面額計算所得,每個申報戶每年最高有8萬的額度可以抵減。 再上去領30%、40%那種就更可怕,這也是為什麼所得級距越高的上班族,勞退自提的節稅效益會越高,因為你等於是把現在的所得攤提到未來,用退休之後的優惠級距來算,同時達到儲蓄和節稅的效果。 假設所得是60萬,扣掉免標薪剩下17.7萬就是你的所得淨額,落在5%級距內,所得稅是8850元,因為這段56萬(年收42.3萬~98.3萬)的範圍內都是繳5%。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