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台灣版9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ck on September 28, 2022

蘋果日報台灣版

全彩色版面,精選歷年來的大新聞,包括2003年創刊號,紀念台灣第一位因沙士殉職的抗疫英雄陳靜秋,到今年的台鐵太魯閣號列車事故等。 不過「蘋果」面對媒體數位化引發的報業寒冬,營運連年虧損,2012年黎智英擬出售「壹傳媒」台灣所有業務予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等人,引發社會擔憂媒體遭財團及親中共勢力控制,衍生反媒體壟斷運動。 2001年,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將業務擴展至台灣,出版台灣「壹周刊」,兩年後再發行台灣「蘋果日報」,震撼新聞界。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王心妤14日電)台灣「蘋果日報」今天宣布紙本將於18日起停刊,這份報紙過去不只引入跟監狗仔文化,還創下台灣報紙銷售量與傳閱率最高的紀錄,如今卻因不敵廣告流量消失與香港政局惡化,18年的紙本經營只能劃下句點。

在一些關於事件的報導時,如罪案等社會事件,更會引入動畫製作來模擬事件過程。 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以違反國安法、欺詐等罪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又以涉嫌串謀欺詐拘捕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當天有逾200名警員持手令搜查將軍澳壹傳媒大樓。 8月11日,《蘋果日報》及《蘋果動新聞》如常出版,蘋果日報加印至55萬份。 最後一版台灣「蘋果日報」頭版大大寫下「再會」兩字,告別紙本並與讀者約定在網路的「蘋果新聞網」相見。 全彩版面由標誌性蘋果搭配19則經典新聞組成,細數紙本設立逾18年紀錄的重要事件。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7日電)台灣「蘋果日報」今天發行最後一版紙本,以大大的「再會」兩字告別讀者,精選歷年經典新聞,從2003年創刊號抗疫英雄陳靜秋到2021年台鐵太魯閣事故,為18年紙本經營畫句點。

蘋果日報台灣版: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逃過易主風暴,但讀者越來越不看報、社群媒體崛起,網路新聞流量沒能轉換成對等的廣告收益。 2017年壹傳媒公布年度財報,數位業務由盈轉虧,並推出「搖蘋果」優退離職專案,出走了一批記者。 蘋果日報台灣版 在教室裡傳閱《爽報》,觀看免費的娛樂八卦、美食資訊,是不少七、八年級生的校園回憶。 與此同時,2008年台灣上網人口已突破1500萬人,《蘋果日報》開始積極嘗試數位轉型,在網站上推出「動新聞」以動畫描繪新聞故事;2012年前後,手機行動上網蔚為潮流,蘋果更開啟網路即時新聞年代,讀者閱讀報導,不必再等到隔日見報。

民事部分,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梁文傑與民進黨應連帶賠償新台幣30萬元給馬英九,梁文傑提起上訴;2014年10月21日,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判決梁文傑與民進黨應連帶賠償新台幣180萬元給馬英九,但梁文傑堅持上訴、且揚言絕不可能賠錢給馬英九[76][77]。 2014年10月23日,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施明德說,民進黨與梁文傑等於向社會宣示,法院只能判決他們勝訴,「民進黨才是唯一的法律、唯一的判決者」[78];同日,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發布新聞稿呼應施明德,並要求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公開承諾「如果最後民進黨三審敗訴定讞,蔡主席願意公開道歉並賠償」[79]。 香港《蘋果日報》本月24日停刊,多名高層被捕,雖然台灣部分,蘋果新聞網表示運作一切如常,營運不受影響,然市場認為,台灣蘋果日報後續一定會出售,動向也受到市場關注。 壹傳媒稍早公告,今日壹傳媒與潛在買方就集團可能出售Amazing Sino International Limited,即於台灣經營提供新聞及娛樂內容的媒體業務的全部已發行股本訂立意向書,並接受其項下不具法律約束力之建議。

蘋果日報台灣版: 政治爭議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預計本週六(12日)起前往友邦巴拉圭,參加新任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的就職典禮,並預計在美國紐約、舊金山過境。 對於外界關心,中國是否會在賴清德出訪期間做出過激反應,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今天呼籲,我國正副元首出訪過境美國等相關國家行之有年,因此呼籲中共當局不必要做過度反應,沒有必要。 目前於《蘋果日報》的「論壇」版中,同時有泛藍及泛綠人士為該報撰寫政論文章,例如趙少康的〈趙少康傳真〉專欄和林濁水的〈非典型論述〉專欄。

  • 今天是紙本的蘋果日報最後一天發刊,對蘋果日報有感情的人,可能一大早會去超商買一份回家保存,少了蘋果日報,今後陳列在超商的報紙恐怕愈來愈少了!
  • 退休這3年來我經常回想《台蘋》的種種,我一直覺得《台蘋》與其他台灣的報紙有著本質上的差異,現在把我的心得寫出來提供給有心人士參考批評。
  • 就在台灣蘋果證實裁員的隔天,香港蘋果日報在6月23日週三宣布,24日將會是最後一份實體報紙,網站將於午夜後停止更新,而香港壹傳媒旗下其他刊物與網上平台,已先後宣佈關閉。
  • 【記者曾佳俊/新北報導】疾管署昨(9日)表示,國內發生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病例,為北部一名30多歲女性,發病前曾前往新北某室內親水設施遊憩,7月26日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於8月1日死亡,經採驗確認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感染」所導致的腦膜腦炎,也是國內時隔12年的第2例死亡個案。

2012年8月21日,自創刊已存在,專門刊登色情資訊內容的副刊——《豪情版》及《夜生活版》,宣佈:「時代在改變,傳媒的生態也在改變,因這兩版副刊已脫離了這個世代,已完成了歷史的任務,將徹底消失於報紙上。」宣告停刊。 當中包含2003年創刊號,紀念台灣首位SARS事件殉職的抗疫英雄陳靜秋,2004年200萬人「牽手護台灣」活動、2007台灣高鐵通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3 年洪仲丘事件引發萬人上街、2014年太陽花學運、2016 年蔡英文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總統、2017年同婚合法化風潮到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等。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昨晚(8/9)到屏東辦首場大型造勢,「主流民意大聯盟」造勢大會吸引2萬人到場,前立委邱毅4點分析,郭台銘若要宣布參選,8/23宣布參選是最好的時機。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台南市今天(10日)傳出豪雨成災,市民留言灌爆黃偉哲臉書敲碗求停班課。

蘋果日報台灣版: 「蘋果日報」相關新聞

對此,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很高興在再生能源、天然氣方面與侯友宜有共識,而現在已在興建許多天然氣機組,政府已經在做,會努力讓2030年在天然氣發電上維持穩定供應。 不過曾文生也強調,侯友宜的18%核電主張尚未看到更多細節,包括有那些內涵、新機組,且是否要讓核一廠做到70歲,這些細節沒看到,若有清楚細節能再做討論。 蘋果日報台灣版2023 【記者潘袁詩羽/台北報導】2024年大選將近,外界也關心,中國是否會藉此機會介入大選。 陸委會副主委詹志宏今天於例行記者會中表示,中國介入選舉為必然,並有3點聲明,首先是《選罷法》及《國安法》皆有相關規範;第二,政府相關部門也會根據實際兩岸間互動,密切關注介選行為;第三,詹志宏也呼籲國人,共同來捍衛民主制度。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醞釀參選2024總統,昨(9)日在屏東舉行主流民意大聯盟造勢,包括屏東議長周典論、他的女兒、國民黨中常委周孟蓉和多位議員到場力挺,台下更高喊郭台銘選總統,再次引發黨內整合焦慮。 對此,國民黨前院長王金平則重申,整合郭台銘因緣未到,認為郭還沒說要不要選,一切都還再轉化當中,何去何從都沒有定論,等定了之後要怎麼處理再說。

蘋果日報台灣版

2003年12月31日,廖本煙舉行記者會否認性侵,說他不認識王女,王女的指控是「子虛烏有、胡說八道」,「有人有計劃要毀滅台聯」,他將交給司法處理,他將控告台灣《壹週刊》與撰稿記者[28][29]。 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介入偵辦,要求王女提出物證,王女說「我沒有提出告訴,所以沒有驗傷也沒有證據;我雖提供給《壹週刊》內褲與衛生紙,但現在不能找到這些證物」;當時在場的行政院國家太空實驗室副主任蕭秋德與招待所女服務生陳春夏都說,未見廖本煙性侵王女。 2004年7月15日,台北地檢署以證據不足為由將廖本煙不起訴處分,廖本煙說感謝司法還他清白[30]。 2002年12月2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宣告破案,逮捕天道盟太陽會樹林分會會長陳詩寶到案[24]。 近年來,隨著壹傳媒虧損日益擴大,加上黎智英官司纏身,香港形勢不利,市場早已傳出台灣蘋果出售的消息。

蘋果日報台灣版: 內容—

[40]而在2003年起,《蘋果》由商業化走向政治化,樹立旗幟鮮明的親民主派立場,在社會運動中站在市民的一方。 《蘋果日報》(英語:)是香港壹傳媒曾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為台灣境內負責人兼紙媒總編輯。 由於營運上虧損持續,於2021年5月17日發行最後一期紙本報紙後於次日停刊,集中發展線上新聞網[3]。 2022年8月31日,「台灣蘋果新聞網」公開承認的新買家潘賢召開記者會,表示原訂交易案無法進行,宣佈成立新平台「壹蘋新聞網」,延攬96%台蘋在8月底遭資遣的員工,並宣布將堅守「五不一絕對」原則。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3年8月初出席公眾活動指控《蘋果日報》8月2日報道的標題「林奮強辭職 梁班子又倒一個」是「有違事實」、「不公」和「反智」。

蘋果日報台灣版

《自由時報》加入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後,結果稽核報告證明於2007年3月期間每日平均實銷量超過72萬份,大幅領先同時期的《蘋果日報》約21萬5千份,並由公信會正式認證為「稽核期內」第一大報。 但《蘋果日報》在便利商店的銷售量比《自由時報》還高很多(自由時報以訂閱取勝),因此台灣報紙的佔有率統計數據是:《蘋果日報》和《自由時報》互爭第一名,而《聯合報》、《中國時報》則落於三、四名間競爭。 同日,呂秀蓮駁斥,她與陳水扁從來都沒討論到辦報,且辦報目前八字沒一撇,但她會持續為辦報募款,她要向台灣《壹週刊》提告求償並拿賠償金來辦報[50][51]。 同日,呂秀蓮辦公室發布聲明,台灣《壹週刊》該篇報導捏造不實、未經查證,呂秀蓮辦公室要求台灣《壹週刊》於下一期公開更正道歉[52]。 同日,民進黨立法委員賴清德說,他不知道台灣《壹週刊》的說法來自何處,呂秀蓮看到目前的媒體對藍營一路偏頗才會想辦報,媒體不應該把任何民進黨的事都與陳水扁劃上等號[53]。 2014年9月30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判決,段子薇與邱銘輝均無「故意不法侵害張淳淳之名譽及信用」或「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或違反保護他人法律致生張淳淳名譽及信用之損害」,故台灣《壹週刊》無須賠償與登報道歉[74]。

蘋果日報台灣版: 中國為何面臨通縮?可能像日本失落30年嗎?分析一次看

《蘋果日報》經常獨家揭露各種弊端,以及社會的不公平事件,因此也有人認為蘋果能勇於揭弊、不畏強權,並能破除偶像崇拜(尤其是對政治明星的崇拜)。 而對於招致負面評價的八卦內容,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新聞正滿足社會大眾需求,反應時代風氣。 有讀者與民眾認為,《蘋果日報》的內容有過多無關緊要的花邊、八卦新聞,不但與公眾利益不相符、也傷害人權。 《蘋果日報》為臺灣首家接受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ROC-ABC)稽核發行量的報社(其最大競爭對手《自由時報》亦於2007年加入)。 由於ROC-ABC在稽核發行量時不列計「免費報」(即免費供自由取閱的報紙),所以台灣各大報紙之中過去僅有《蘋果日報》在其報頭強調「本報為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唯一報紙稽核會員」,後來已在《自由時報》接受稽核發行量之後去除「唯一」二字,暗諷台灣其他報社只敢宣傳閱報率有多高,卻不敢接受ROC-ABC的稽核發行量。 蘋果日報自2009年之後已非ROC-ABC會員, 目前銷售量已不接受ROC-ABC稽核。

正當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蘋果日報》及同集團旗下《爽報》在3月20日刊登疑犯被羈押期間的訪問,內容涉及案情與犯案動機。 相關兇殺案的報道涉及藐視法庭,引起警方高度關注,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更表示向律政司尋求指示待進一步行動。 蘋果日報台灣版2023 蘋果日報台灣版 自2013年10月15日香港政府宣布不發牌予香港電視網絡翌日起,蘋果日報即展開《電視風雲》系列報道,至11月21日的37日內,共刊出62篇負面報道。 在11月19日無綫電視台慶前,《蘋果日報》號召讀者熄(關上)電視罷看台慶,更在11月22日娛樂版中列明《熄機精選節目巡禮》,影響節目包括《歡樂滿東華》至翌年1月的《慈善星輝仁濟夜》、《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等。

蘋果日報台灣版: 蘋果Q3營收優於預期 服務部門彌補iPhone銷售

許淑華表示,曼容多次在國際上為台灣、為南投爭光,縣府將邀請她擔任觀光大使,為南投代言,行銷南投之美。 腸病毒來勢洶洶,為了瞭解父母對於預防腸病毒的認知是否充足,以及是否具備相應的預防措施,本文與TNL Research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合作線上問卷調查,進行進一步分析,及提供在施打腸病毒疫苗前家長必須知道的相關資訊。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於是黎老闆把社論流動化,不固定版面,隨著版面新聞量安插社論,有如補版用的填充稿(直到晚近在陳裕鑫社長的調整下社論才有固定的窩)。 好在每次的讀者意見調查會上,我們的「蘋論」(社論)大多受到肯定,分數滿高,才能在唯閱讀率是從的黎老闆斧鉞之下存活。

蘋果日報台灣版

本案一審及二審,台灣《壹週刊》主張,已試圖連絡連勝文,但因連勝文電話關機而無法聯絡他[45]。 2008年4月15日,台北地方法院判決,協議明訂台灣《壹週刊》必須向連家成員及事件當事人查證,該刊卻只採訪未被連家授權的連勝文友人李德維;而即使連勝文拒訪,該刊已拍到連勝文夫婦的照片,顯示該刊不是不能掌握連勝文的行程,該刊卻未善盡查證責任,只採訪未被授權的李德維,故判決該刊敗訴[46]。 2009年12月18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判決,連勝文是公眾人物,台灣《壹週刊》應可自其他管道向連勝文查證,而且蔡依珊懷孕是連家私事、與公共利益無關,故認定台灣《壹週刊》違約,判決該刊及其社長裴偉必須依協議各給付違約金新台幣一百萬元給連惠心,全案定讞[45]。 2007年,台灣《壹週刊》報導女藝人徐至琦出道前曾以「蔡淑臻分身」名號在外賣淫,徐至琦控告台灣《壹週刊》報導不實,法院判決台灣《壹週刊》應賠償徐至琦新台幣40萬元定讞。 2010年,台灣《壹週刊》報導徐至琦「打著伊林名模名義『外賣』(在外賣淫)」等語,徐至琦再次控告台灣《壹週刊》報導不實;2013年6月6日,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判決,台灣《壹週刊》應賠償徐至琦新台幣20萬元並刊登道歉啟事,徐至琦指控台灣《壹週刊》其他負面報導侵害名譽部分則均免賠[41]。

蘋果日報台灣版: 蘋果日報 (台灣)

2013年4月17日,台北市政府政風處駁斥,「政風體系為人事一條鞭制度,所有人事調動均由法務部廉政署統一派令,以貫徹政風人員於機關內公正客觀、毋枉毋縱、依法查處之超然立場;因此蔡輝昇絕無可能有權將鄭重生調至捷運局當政風室主任,干預政風人事之情形」[103]。 2012年3月15日,台灣《壹週刊》第564期報導,女藝人王思佳的男友徐天龍的友人爆料,王思佳與徐天龍的戀情早已在二星期前破局,本月底王思佳將搬離徐天龍買的台北東區高級小套房[88]。 2012年3月16日,王思佳透過經紀人發布聲明稿批評,該篇報導不實、且以「捲舖蓋走人、無腦、愚蠢」為標題「假報導之名、行誹謗之實」,她將控告台灣《壹週刊》[89]。 《壹週刊》(英語:Next Magazine)是香港傳媒機構壹傳媒於臺灣推出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2001年創刊,2018年停止發刊、轉為網路媒體,2020年2月29日一度結束營運,2022年1月26日以17人團隊重新營運[3]。 攤開壹傳媒集團截至2019年9月底的半年報顯示,訂閱制上路後,虧損仍持續擴大。 去年上半財年共虧損約3.1億港幣(約合新台幣11.8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加9%、約2,580萬港幣(約合新台幣9,800萬元)。

蘋果日報台灣版

而最後一篇文章是國際新聞,內容是:《蘋果日報》國際即時新聞,將於6月24日凌晨起不再更新,讀者們珍重。 傳統媒體大環境蕭條、近期香港局勢惡化,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身陷囹圄,2021年壹傳媒集團幾乎接近消失:台灣蘋果率先將報紙停刊,陸續資遣超過500名員工,香港蘋果日報關門,僅剩台灣的《蘋果新聞網》如風中殘燭持續運作。 公告王是專業的報業廣告公司,代理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太平洋日報、Taipei Times(台北時報),各大報紙分類廣告及全國法院相關公告、海外版公告刊登。 蘋果日報台灣版 為客戶節省廣告預算,法院公告刊登我們建議您價格便宜、具相同法律效益的報紙全國版見報,公告刊登完畢後將免費提供報紙兩份,人事廣告刊登台北市與新北市版可免費提供第一天見報日之報紙一份(其他縣市需視情況另行申請)。 蘋果日報台灣版 2016年4月14日,白沙屯拱天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洪文華批評,台灣《壹週刊》的報導方式是「亂開媽祖玩笑」,他將把此事提報管理委員會討論,不排除也控告該刊;台灣《壹週刊》總編輯邱銘輝回應,還不清楚駱調彬提告一事,將待了解後再作回應[129]。 2011年1月13日,台灣《壹週刊》報導女藝人林韋君就讀台北市立北安國民中學時期有帶小跟班霸凌學妹的行為,並搭配林韋君裸身、僅以淺藍色紗巾遮住重要部位的變造照片[69]。

蘋果日報台灣版: 自由說新聞》拜登祭禁令掐中國科技命脈!最大衝擊曝光

《彭博》3日報導,有匿名消息人士透露,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的壹傳媒集團,旗下《蘋果日報》台灣分部因資金用罄,將在本月關閉業務並停止出版,台灣《蘋果日報》約300名員工將收到資遣費。 2021年6月14日,香港保安局引用「港版國安法」凍結壹傳媒旗下3間公司資產,也讓集團經營陷入危機台灣《蘋果日報》率先於5月18日停刊,香港《蘋果日報》則在 6月24日停刊,隔週6月30日,壹傳媒宣布公司自隔日起停止運作,香港蘋果劃下句點,台灣蘋果則將心力轉投入《蘋果新聞網》。 為因應數位轉型,台灣「蘋果日報」2019年4月推動付費訂閱制卻嚐到苦果;隔年4月,黎智英坦言媒體訂閱數從推動初期的百萬訂閱,下滑至少40%。 2020年6月,台灣「蘋果日報」表示受疫情及訂閱制影響廣告收入,營運虧損,裁員140名員工,同年7月「蘋果日報」改成無需會員亦能免費閱讀內容,等於承認轉型訂閱制失敗。

  • 2010年7月21日,台灣《壹週刊》刊登記者謝忠良撰文,指控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大姊馬以南疑似透過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吳清基向明新科技大學董事長王廣生關說爭取她的小叔馮丹白出任該校校長,另外馬以南特權要求台北市立兆如安養中心派三名外勞二十四小時照護她九十幾歲的婆婆。
  • 臉書專頁「新聞噏乜9」指出蘋果日報是連續於2016年及2017年間被找出最多錯處的香港媒體[154]。
  • 不過壹傳媒反而變本加厲地以批判性的角度報道無綫電視的諸多事件等,並用「大台」、「CCTVB」等極具爭議色彩的稱呼來稱呼無綫電視。
  •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華航與中華航空企業工會達成共識,將在9月起提高所有員工薪資2000元,以應對通膨物價上漲和航空業勞動力短缺的挑戰。

《蘋果日報》(英語:Apple 蘋果日報台灣版2023 Daily)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繁體中文報紙,由黎智英於1995年6月創立,是香港的主要中文報章。 2021年6月24日,由於香港特區政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拘捕多名高層並凍結《蘋果日報》資金流,導致其資金斷鏈,已被迫停刊。 「蘋果新聞網」今天表示,「台灣蘋果日報」將於18日起停刊紙本(報紙),主要是因為營運虧損持續,並將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 此外,台灣蘋果日報指出,堅信新聞有價,「這個重大決定並不是違背我們的信念,訂閱仍會持續走下去,而且相信會越走越寬廣。只是值此百業蕭條之際,蘋果日報也希望能與民同苦,盡一份媒體的責任」。

蘋果日報台灣版: 台灣蘋果日報紙本18年收刊 再敲媒體寒冬警鐘

「蘋果日報」不僅將歐美和香港新聞媒體的跟監狗仔文化帶入台灣,報紙報導手法也以貼近日常生活為主,輔以大幅彩色圖片、口語化標題,吸引讀者購買,但時常被指「以煽情方式報導」、「過度渲染血腥和暴力」的內容,被認為「有違」傳媒專業。 台灣「蘋果日報」今天在官網表示,隨著網路改變閱讀習慣,雖已嘗試動畫、即時新聞,甚至是訂閱制,但都無法抵抗數位平台壟斷造成廣告流失,同時加上香港政局加速惡化,新聞自由被打壓,只能宣布停刊紙本,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 鑑於2021年6月公司財產被政府凍結而被迫停運,及後有員工因不滿壹傳媒集團董事會沒作出遣散的安排,因而即日遞信辭職。

[96]記協主席楊健興則指出,警員翻閱蘋果日報記者檯面的個人物品及採訪材料是「摧毀香港的新聞自由」及「製造白色恐怖」的行為。 學者指出《蘋果日報》把香港報業帶進多圖彩色的時代,一改當時「文人辦報」、「文以載道」的風氣和想法,即報道以新聞及資訊為主的風氣。 在《蘋果日報》未創刊之前,報業較為精英化,報章充當社會領導者角色,思維傾向報導和告訴讀者傳媒機構認為重要的事;《蘋果日報》則一反這傳統,走市場導向路線,按讀者喜好投其所好,將新聞「商品化」、「娛樂化」,為報業市場帶來開天闢地的衝擊,一些報章如《天天日報》、《快報》便不敵這股風潮而相繼停刊。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