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亮10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September 6, 2020

潘思亮

晶華(2707)董事長潘思亮今(15)日提到飯店業缺工議題時表示,這和過去工廠因為找不到人力需要引進外勞是相同道理,這麼多年來對台灣也沒有負面效應,反而是把很多的工廠留在台灣。 潘思亮致詞時指出,國際觀光產業今年面臨這波情況嚴峻數倍、前所未見且重創旅遊業的低潮,感謝集團同仁共學共好,以創新積極突圍,感謝父母在天之靈的保祐,二個女兒從國外回台全家團圓,也特別感謝太太蔣一惠為他再添一子,「兒子長得很像我爸爸」,也感謝太座於疫情期間辛苦照顧新生兒。 感恩節前後,佳節氛圍逐漸轉濃,除了熱鬧歡愉的節慶活動外,聖誕節也蘊含著感恩、惜福的深層意義。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挺過疫情衝擊的台北晶華酒店,選擇在感恩節的前一天(11月24日)、以「感恩」為主題舉辦了今年的聖誕樹點燈儀式。 第一,台北晶華使用麗晶品牌的授權合約,即將於2010年到期,與其繼續付權利金,何不直接成為品牌擁有者?

危機就是轉機,晶華團隊3天內提出整合台北晶華餐廳與館外餐廳的「晶華美食到你家」外帶與外送線上平台,並加速推出冷凍常溫禮盒,滿足因防疫而升溫的宅食經濟,短短一個月內,意外完成潘思亮講了5年想做的數位轉型。 第3次轉變就是自2020年開始的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疫情邊境管制使得飯店業的國際旅客市場斷炊,潘思亮立即嗅到這不是半年就緩解SARS翻版,而是前所未有的危機。 接掌晶華30餘載,從經營權之爭、金融危機、SARS、兩岸觀光急凍、到近年的新冠疫情,每一回驚濤駭浪,潘思亮不但要穩住舵,還得乘浪而起,將晶華帶往下個巔峰。 晶華(2707)(2707)董事長潘思亮談及他從疫情危機中頓悟經營企業與人生的意義,靠著父親傳承下來「將心比心」的信念,帶領企業背水一戰、啟動重生。 他說,晶華兩三年財務報告不是最好,但是卻是最精彩的三年,企業中看不見的才是重點,那是企業的DNA,疫情下不管做什麼決策,最後皆是以同仁為重心。 至於晶華旗下將在六月開幕的平價旅館捷絲旅(Just Sleep),也被認為是潘思亮鎖定陸客來台商機的一次重大出招。

潘思亮: 寧跑外送、當網紅? 飯店高層:月薪逾3萬找嘸人

潘思亮細數接手來的挑戰,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九二一大地震、三一一大地震,「我整整虧了五年。」潘思亮笑得有些無奈,但終究走過了危機,不僅如此,晶華還拿下了傳統產業股王、甚至台股股王的寶座。 「我們都在台灣,是共同體。要走在海嘯前面,而不是被淹沒。」潘思亮點出團結重要性,更顯是現階段超前部署的勢在必行。 現階段3集團達成不減薪、不放無薪假共識,「黑暗之後必有黎明,但黎明不會主動來,是要看我們做哪些努力。」盛治仁感性地說。 潘思亮2023 「這是觀光史上前所未有的團結,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人類還是有選擇權的,而團結是唯一途徑。」雲朗觀光國外事業處總經理張倚蘭在台上激昂地說。

  • 二○二一年第一份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500盤」發表會上,晶華軒奪得八盤,主持人蔣雅淇問我,若只有一盤可以投票,會選擇哪道晶華美食?
  • 美國金融服務公司高盛(Goldman Saches)在一份報告指出,新政府面臨最急迫的問題,就是通過2024財政年度的預算,如果沒有新預算,政府支出將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
  • 或者,可以和人對打,那麼除了五面牆壁所造成的複雜物理反應之外,更要面對不可捉摸的對手出招。
  • 潘思亮說,「為了維持飯店營運動能,做了非常多有意義的改變,彷彿開了一家新飯店」。
  •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英語譯名:Silks Hotel Group[1],註冊英語譯名:Formosa International Hotels Group,簡寫為FIH Group),簡稱晶華集團,是以臺灣為基地的跨國旅館集團,1991年成立於臺北。
  • 根據《NHK》報導,福島第一核電廠在311大地震時遭受海嘯侵襲,造成廠內1到3號機的爐心熔毀,為冷卻熔融核燃料團塊,製造出「汙染水」,東電後來利用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的多數輻射物質,變成「核處理水」。
  • 2010年4月16日,晶華酒店從美國卡爾森集團(英语:Carlson Companies)(Carlson Companies)手中收購麗晶酒店連鎖體系,創下台灣本土旅館業者收購國際品牌首例,也使晶華酒店邁入跨國連鎖旅館品牌之列[6]。

以往台灣的飯店業者多為開發商,買了土地再蓋飯店,需要大量資金,股本很大。 但國外的酒店知名品牌,都是由管理者經營,而不是業主,應從資本財轉型為管理財。 而且每年的現金流已經足以支應管理上的需求,如果不再蓋新飯店,並不需要這麼大的資本。

潘思亮: 日本排核廢水 這檔台股受惠「飆漲停」

「血統是關鍵,我了解這個品牌,我們在台灣經營了二十年,」潘思亮表示,其實,台北晶華並不是出價最高的業主,但只有台北晶華會把麗晶當成「掌上明珠」來照顧,「她是我的最愛,也是唯一,我們會全心全力撫養她,讓她發揚光大。」談起十年前的往事,潘思亮仍然顯露出強烈的情感。 2010年4月16日,晶華酒店從美國卡爾森集團(英语:Carlson Companies)(Carlson Companies)手中收購麗晶酒店連鎖體系,創下台灣本土旅館業者收購國際品牌首例,也使晶華酒店邁入跨國連鎖旅館品牌之列[6]。 晶華酒店收購麗晶酒店品牌後,規劃將台北晶華酒店塑造為麗晶酒店連鎖體系的品牌旗艦店[6]。 2018年,潘思亮決定出售麗晶一半的股權給洲際集團,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負責經營開發麗晶酒店台灣以外地區的全球性業務。 而他換回來的,是現在正在重新裝潢的香港洲際酒店,預計在2022年完工後,將以麗晶的招牌重現於維多利亞港前。 「血統是關鍵,我了解這個品牌,我們在台灣經營了20年,」潘思亮表示,其實,台北晶華並不是出價最高的業主,但只有台北晶華會把麗晶當成「掌上明珠」來照顧,「她是我的最愛,也是唯一,我們會全心全力撫養她,讓她發揚光大。」談起十年前的往事,潘思亮仍然顯露出強烈的情感。

潘思亮

在試過所有茶之後,更發現東方美人效果最好,這成為他的驕傲。 而精品走廊中間出現一個「秘密花園」,也是花藝與食物的跨界。 還有「麗晶學苑Regent 潘思亮2023 Academy」,帶外國客人到故宮晶華去學做翠玉白菜小甜點,不只是產業的跨界,也是食物與體驗的跨界。

潘思亮: 潘思亮哽咽「喜獲麟兒」 幼子首亮相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從24日開始,將用於冷卻受損反應爐的核處理水排放入海,目前預估這134萬噸核處理水要排放完畢,至少要花費30年。 金磚峰會結束後,緊接著就是20國集團(G20)峰會,9月7到10日,將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展開,同樣是金磚國家成員之一的印度動向備受關注,也是也是美國欲拉攏的對象,白宮指出,期望印度能為新興國家帶來具體成果,扮演論壇的首要角色。 8月24日,第15屆金磚峰會最後一天特別召開記者會,宣布阿根廷、埃及、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獲邀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 即便賣掉疫情下業績大火的達美樂他也不覺得可惜,因為他深知晶華的核心是人,保同仁成了疫情下最重要的事。
  • 第3次轉變就是自2020年開始的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疫情邊境管制使得飯店業的國際旅客市場斷炊,潘思亮立即嗅到這不是半年就緩解SARS翻版,而是前所未有的危機。
  • 感恩節前後,佳節氛圍逐漸轉濃,除了熱鬧歡愉的節慶活動外,聖誕節也蘊含著感恩、惜福的深層意義。
  • 原本股本高達五十幾億,潘思亮決定減資五成,幅度之高,令市場譁然,2006年再二度減資。
  •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於今年8月12至27日籌組「2023年東南非市場貿易布局團」前往肯亞、莫三比克、南非及史瓦帝尼王國等4國拓銷,團員有9家,產品涵蓋醫療器材、不斷電系統、汽車零配件、綠能系統、穩壓器、紡織品、油封機及彎管機等,甚受買主青睞。
  • 我想了想說:「ROBIN'S沙拉吧,因為每個人都可以用最...

不過意外的是,捷絲旅的發想與陸客開放並無直接關聯,「純粹是認為國內商旅市場仍有極大發展空間,而晶華則要提供平價、純粹,但精緻的服務。」薛雅萍說。 就像在SARS期間,晶華的營業額曾經在一個月內減少一半。 晶華麗晶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於新年期間,闔家前往越南富國島麗晶酒店團圓過年,同時許下新年新希望,祈願在大疫過後各行各業能時來運轉,台灣政通人和,全民共好前行。 而促成合作的盛治仁坦言相當不容易,因集團文化有差異:「以往飯店間比較多是競爭,較少合作。此次很多事情都以抽籤方式決定,但可貴的是不論業主或溝通團隊都拿出誠意、不計較好處。」再加上剛好各集團員工數與投入金額幾乎相等才能成功。 不過,潘思亮雖然也會全世界吃美食,卻把「選秀」工程交給團隊,更不會去廚房巡視,「因為我不會做菜,去干擾人家不好」,甚至也不會先試菜,完全信任專業。

潘思亮: 晶華缺工推掉數千桌尾牙生意 潘思亮:觀光業復甦最大挑戰

倒是他曾經在餐廳開幕前,特別去調整燈光,這也是他對飲食「體驗感」的重視。 晶華因此推出一系列內部員工培訓課程,包括私人管家服務、廚藝傳承、旅遊行銷企畫和電子商務等。 Robin's 以提供提供精緻的牛排排餐及法式鐵板燒,並為第一間以外場服務人員為名的餐廳。 潘思亮 晶英國際行館(Silks Club)以國際級精品行館為市場定位,鎖定全球頂級商務人士以及追求高質感的城市度假客群。 當旁人聽到這段故事,都會覺得潘思亮太浪漫了,不過他強調世界級的酒店,一定要在香港、倫敦、巴黎、紐約等國際級的城市有一間旗艦店,其他地方在他看來,都不夠格。

潘思亮

「北京、上海、首爾、馬尼拉……forget it(別提了)!連東京都不能算,」他非常堅持。 美國金融服務公司高盛(Goldman Saches)在一份報告指出,新政府面臨最急迫的問題,就是通過2024財政年度的預算,如果沒有新預算,政府支出將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 回到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指出,從去年第四季至今,已抽驗52件以上的日本水產品,都沒有發現異常,因而暫時不改變對日本食品的管制措施;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也表示,政府將持續以國安標準檢測評估相關數據,確保台灣與民眾的安全。 不過,針對金磚國家的擴張,美方卻淡然處之,表示各國可以選擇與其交往的伙伴和團體,美方將繼續與世界各地的伙伴攜手合作,共同促進繁榮並維護全球和平。

潘思亮: 全球挑美食 移植台灣

後疫情時代聚焦觀光業發展,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今(20)日表示,疫情改變雄獅未來營運模式,除推出新型態四代店外,更期盼將台灣打造為「觀光島」;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指出,台灣應營造英語友善環境、多元開發台北夜遊景點,並應儘快恢復免簽證措施,讓台灣重回國際觀光舞台。 本土疫情延燒,衝擊都會型觀光飯店產業營運,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今(14)日表示,這波疫情的慘況等同去年五月,都會型觀光飯店業績衰退五成以上,飯店業仍是「重症病人」,認為目前救急紓困比起振興消費來得重要,呼籲政府持續給予觀光產業薪資補貼,才是真正的對症下藥。 國內電價明(1)日調漲,旅館用電並不在凍漲之列,麗晶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今日表示,國境尚未解封,國際觀光飯店仍是艱困產業,向政府喊話爭取「個案處理」,至少應納入凍漲之列;至於是否反映成本調漲房價,潘思亮坦言以目前市況漲房價很困難,不殺價就不錯了。 政府上月中旬宣佈國門開放,正值搶攻解封商機之際,麗晶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今(24)日卻示警,目前飯店產業缺工情況非常嚴重,晶華本身的人力缺口仍有20%尚未補足,因此推掉了數千桌尾牙生意,這不僅是觀光產業復甦的最大問題,也是台灣的國安危機。 麗晶晶華集團邁入三十周年,國際觀光產業近年受到疫情衝擊,在董座潘思亮領軍下,推動集團創新與數位轉型,打造晶英薈旅等多品牌,並開拓五星飯店暨住宅綜合體開發營運的新商業模式,使得晶華集團成為全球唯一在疫情下獲利的飯店集團。 去年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即開始醞釀籌備,今年將展開針對員工、消費者、與上下游供應商的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潘思亮

1990年,投資金額約40億元的台北麗晶酒店(後更名為晶華酒店)完工開幕,創下台灣五星級飯店,結合世界一線精品購物中心的經營模式。 潘思亮認為,世界上最浪費的兩件事「第一,虛度時間,第二,白白浪費了一場危機」。 晶華成功在疫情風暴中挺住,成為全球唯一獲利的飯店集團,並以轉型成功之姿,在各國邊境走向解封之際,走向前方光亮。 2010年6月,來自台灣的晶華以5600萬美元,當時的新台幣17.5億元完成麗晶收購案,創下台灣併購全球飯店品牌首例,經歷第二次轉變之旅。 潘思亮 而經歷了8年的「單打獨鬥」,2018年,潘思亮在因緣俱足下,選擇結盟英國洲際國際酒店集團,組成全球品牌雙打團隊,聚焦雙方優勢。 疫情重擊觀光業,在潘思亮的領軍下,晶華成為全球唯一在疫情下獲利的飯店集團,並意外完成講了5年的數位轉型,他在新書中暢談,面對逆境轉變心境,「不能白白浪費一場危機」。

潘思亮: 台灣女孩揭大胃王圈內秘辛

晶華雖然三個月完全沒有營業額,但疫情卻圓了潘思亮辦學校的夢想,他開辦「晶華企業專班」和產業共學,幫助同仁提升、精進能力,潘思亮說,「不管做什麼決策,我最後是以同仁為中心,基礎定了之後再去找資源」。 即便賣掉疫情下業績大火的達美樂他也不覺得可惜,因為他深知晶華的核心是人,保同仁成了疫情下最重要的事。 捷絲旅商務旅館的英文名稱是Just Sleep,擺明就是訴求最單純的商旅服務,事實上,這個名稱就是由潘思亮所構思。

晶華(2707)董事長潘思亮談及他從疫情危機中頓悟經營企業與人生的意義,靠著父親傳承下來「將心比心」的信念,帶領企業背水一戰、啟動重生。 他說,晶華兩三年財務報告不是最好,但是卻是最精彩的三年,企業中... 晶華董事長潘思亮今天表示,飯店業最大困境是缺工,來自薪資、少子化等結構性問題,坦言服務業「台灣薪資還是普遍偏低,5年翻倍是應該的」,但也須面對進入「高成本、高物價」的挑戰。

潘思亮: 潘思亮:不能浪費一場危機!晶華成全球疫情唯一賺錢飯店…「賺的錢要拿來還員工」

國境解封,台灣觀光業贏來復甦,晶華董事長潘思亮表示,雖然目前的住房率已經回到疫情前的百分之七十五,但缺工情形相當嚴重,且是整體產業的問題,整個觀光產業的復甦力道與產值取決於能夠找到多少員工。 晶華酒店集團(2707)董事長潘思亮昨(24)日表示,缺工已經成為觀光業復甦的最大阻礙,甚至是國安問題,因為缺工,晶華今年尾牙宴已推掉近千桌的生意,就算全力招工,七個職缺只來一個人應徵。 潘思亮2023 晶華今天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潘思亮表示,台灣飯店業整體營運可望在2024至2025年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晶華目前營運已超越疫前,今年營運有機會創新高,但缺工問題仍是最嚴峻挑戰,建議應比照日本作法,加速...

潘思亮

他認為,讓商務旅客能住得舒服、睡個好覺,就是最好的服務。 這一切應和潘思亮個性有關,「我喜歡挑戰!」潘思亮很有自信,他看待去年以來嚴重的金融風暴也是如此。 「經濟危機嚴重,讓我忽然進入那五年慘澹經營的氛圍裡,那種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鬥志,又回來了。」對手愈強愈專注,愈專注,也就愈能找到逆勢突圍的攻擊方向,然後奮力出招。 財政部今 (7) 日公布 2 月出口值為310.5 億美元,年減 17.1%為連六黑,經濟部長王美花晚間表示,出口數據顯示製造業仍在低點,但以經濟部掌握之用電數據來觀察,製造業的急單及訂單均在增加中,台灣目前經濟現況應是「外冷內熱」,產業發展也具有經濟韌性。

潘思亮: 潘思亮小檔案

對外,他為產業向政府發聲,爭取相關從業人員的薪資與教育訓練補助,對內,他擔任「轉型學習長」,內部開設各種課程,每位員工都要上課滿120小時,透過跨部門、跨飯店、跨世代共學。 香港和澳門則宣布,禁止來自東京、福島和宮城等10個都道府縣的水產品進口,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更痛批,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排放核處理水,是不負責任的把自身問題強加於他人身上,他強烈反對。 這次擴張同時加強金磚國家的經濟影響力,目前成員有包括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

很像他在面對事業、投資時的態度,當環境的變化愈快,處境更加困難複雜時,潘思亮總能快速而冷靜的分析,然後回擊、突圍。 五月中旬,晶華登上台股股王,雖有陸客開放題材的助陣,但包括新流感疫情惡化、國內經濟持續低迷等「惡狠狠的對手」也虎視眈眈,然而,晶華終究靠著突出的業績表現,贏得市場認同而躋身股王一族。 觀光業是以體驗經濟為主,保住員工、人才,才能保住元氣。 「政府補貼觀光培訓,意外實現我的夢想,我一直想辦個觀光學校,把晶華變成學習型組織。」潘思亮興致勃勃地分享其中關鍵為:大主管變身教授、小主管就是助教與導師、員工成為學員。

潘思亮: 晶華潘思亮看好2024年恢復榮景 台灣國際觀光步入新時代

經歷過「水餃股」、SARS期間營業額曾一個月內減少一半的日子,面對挑戰與變化,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從中找尋逆勢突圍的事業哲學,讓晶華能躋身股王,即使面對新流感,也能從容以對。 「目前針對旅宿業補助達20億元,但不僅是消極紓困,更要藉機提升服務品質,儲備疫情過後的競爭力。」林佳龍解釋一個培訓課程以300萬元為補助上限,人數控制在100人,總時數約120小時。 這個Lab很能玩,飲料加了台灣沒有的辛香味,以香料、香草和水果混搭出的飲料,或者潘思亮最近很愛的鵝肝甜甜圈,還有很像無奶卡布奇諾的氮氣冰咖啡,以及烤起司三明治。 潘思亮說,「小包包」主廚周思薇服務過米其林餐廳,更重細節,五花肉比較大塊、比例也對,醬料和配菜都是米其林水平,或許不是最昂貴的食材,但是手藝、味道都符合跨界精神,甚至有炸雞刈包、紫薯刈包,帶給食客全新體驗。 我那將心比心的父親 我一直牢記著父親說的一段話,時常提醒自己將心比心,利人利己。 每年,他都會以台北晶華創辦人身分出席春酒,為員工加油打氣,他生前最後一次參加春酒,席間突然轉頭對我說:「我人老了,只...

潘思亮

第一個就是收購東帝士股權後,迅即進行堪稱台灣企業史上第一次現金減資,讓晶華轉型為輕資產、重管理的公司。 潘思亮2023 談到晶華的血統,就要講到潘思亮的最愛:香港麗晶(Regent)酒店。 1981年開幕的香港麗晶,毗鄰尖沙咀海濱,房客可直接眺望維多利亞港海景,是麗晶酒店旗下首間旗艦店,曾經連續十年榮獲世界最佳飯店。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