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人機產業2023詳細資料!(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November 19, 2021

台灣無人機產業

台灣無人機產業逐步起飛,如果將2022年視為台灣無人機產業發展元年,那麼今年將是台灣邁入無人機飛航管理(UTM)的新階段。 此次國內將由國防部親自領銜,參展廠商包括漢翔等指標廠商領軍展出,加上國際軍工與航太大廠,預期不僅參展規模創高,來觀展的人數也將衝破歷史紀錄。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今天表示,為擴大馬達用電磁鋼片布局,正在研究切入無人機市場;另與日本大型商社合作,預計今年底前可向阿曼供應商取得50萬噸還原鐵提貨權。 事實上,隨美中貿易戰升溫,美方擔心大疆創新的無人機影響國家安全,已禁用該企業生產無人機,同樣基於國安顧慮,西方多國及日韓官方也開始轉向採購非中製無人機。 2021年底,美國財政部將八家中國企業納入投資黑名單,禁止美國人買賣這些企業若干公開交易證券,大疆創新同樣在列。

無人機將使以往僅能在地面運作的物流業者,有了低成本空運機會,電子商務、物流業者生態可能再度面臨洗牌。 主持公聽會的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作結表示,民間業者提出的問題凸顯,行政院亟需一個統合各部會無人機產業發展的總協調單位,不論是由行政院副院長領軍建立政策協調平台,或是由國科會主委進行常態性的統合協調,都是台灣無人機發展計畫扎根落實的關鍵。 甚至也延伸至民間之消費型娛樂應用,用於空拍攝影、VLOG製作,其能抵達人類難以到達處之技術,未來將也期許能為運輸、醫療、物流等領域創造無限可能。 據經濟部統計,2022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約達304億美元的規模,預估至2026年將成長至413億美元。 這次「軍用商規」標案開了很好的頭,已經吸引了超過50家相關國內外廠商加入,供應鏈的調整正在慢慢改變。 「軍用商規」的目的是先開通2至3公斤量級的無人機產品,逐步取代中國製無人機市場,提供廠商營利的基礎,以便未來逐步擴大其他中、大型及各領域用途無人機中國造產品的地位。

台灣無人機產業: Cover Story 產業篇

看準無人機發展潛力,由台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領軍,號召亞太各國,共同成立跨國的無人機產業聯盟,希望能共同帶領無人機產業發展。 根據MarketsandMarkets研究,現階段無人機物流運輸市場的主力是十公斤內的無人機配送,主要用於食品、生鮮、醫療這類有時間急迫性,或是高單價商品。 另據標籤機大廠Zebra研究指出,隨無人化運輸載具的盛行,2028年以前,至少有40%物流業者可提供兩小時內到貨服務。

低動機之因可能來自於低需求或是不了解,相關理論不計其數,其中縈縈大者包括:亞伯拉罕. 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交(愛與歸屬)需求、受尊重的需求,還有自我實現的需求。 他舉美國為例,早期一架無人機加裝Remote ID大約花費600美元,等於新台幣兩萬多元,非常昂貴,若是新的無人機內建Remote ID,成本就含在購買價格裡,也會提高無人機售價。 「這是無人機蓬勃發展後必然面臨的情況。」王仲平觀察,以後無論是電力電線、鐵道、橋樑、水壩、森林或公共設施等各種巡檢,一定會用到無人機,當這麼多無人機在空中飛,Remote ID和UTM管理就是一定要走的方向。

台灣無人機產業: 相關新聞

警消救難更少不了無人機,無人機可以快速前往救災現場做各種協助,克服人力不足以及地形地物的障礙,或協助災區通訊;至於國防安全方面,使用無人機早已是歷史悠久。 為了符合無人駕駛飛機技術的預期要求,現在官方的計畫和學術機構所聘用無人機操作員日益增多。 當私人企業開始僱用相關人才後,很可能會要求將畢業的工程科系學生,先學習推進機械或導航系統的理論知識,這有助於他們操控無人飛機,包括從靜止、起飛、飛行至照片拍攝等各個步驟。 不過,近年由於美中矛盾日益加深,美國及許多國家因國安考量轉而採購非中企無人機,給包括台灣在內的無人機業者一個市場開拓良機。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台北22日電)外媒報導指台灣無人機能量不及中國,國防學者今天表示,台灣無人機產業鏈完整,且「無人機國家隊」可解決整合問題;在中國無人機屢受資安疑慮之際,待台廠無人機發展成熟,有機會搶奪世界無人機市場,可望創造效益龐大的「國防經濟」。

台灣無人機大聯盟會長吳盟分進一步指出,由於目前發展無人機的廠家,「不可諱言的,通常都是中小型」,為了擴展相關企業的量能,除了政府的採購外,甚至是銀行融資的相關規定,也應特別納入思考。 坤暐科技執行長劉俊毅直言,業界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很現實的一點是,需要政府的訂單,如果是中科院跟漢翔一起做,等於我們這些業界都沒用了。」相關武器規格,例如彈簧刀無人機載重多少? 民間企業確實沒有經驗,因此中科院應該輔佐業者,將規格開出來,讓業者去驗證,「不然到最後,無人機產業還是跟小山丘一樣,不會壯大」。 自今年2月開始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以及2020年為期一個多月的雙亞戰爭,讓原本不受關注的無人機,轉眼間成為舞台上的閃亮巨星。 除了國防上的運用,近來無人機的應用,從早期的休閒娛樂,逐漸延伸到商業、農業等多方面領域,經濟部統計,2022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約達304億美元的規模,預估至2026年將成長至413億美元,深具潛力,這也讓台灣興起「無人機大國」願景,盼再造第二座「護國神山」。

台灣無人機產業: 台灣無人機國家隊成形 可望進軍國際

翁朝棟今天受訪指出,中鋼正在尋找「第2個特斯拉」,目前正在進行歐洲各大知名車廠的認證,未來規劃結合下游業者,建立電動車供應鏈,且正在研究切入無人機領域。 工研院開發燃料電池無人機已創下雙軸旋翼機酬載十公斤、飛行126分鐘等多項長航時紀錄,且成功完成一系列跨海及高山救援驗證,值得一提的是成功挑戰海拔3,200公尺新達山屋的高山緊急物資遞送飛行,突破氫燃料電池在含氧量低的高山飛行限制,讓原本八小時山路徒步行程,僅18分鐘便完成。 在此技術成果基礎上,透過聯盟整合力量,將能進一步發揮台灣無人機產業具備的完整零組件供應鏈優勢。 聽到了業界聲音,政府將在嘉義縣台一線民雄南北兩處設立「中科院民雄航太園區」,另將結合太保市及義竹八掌溪旁腹地,做為大型無人載具測試場,打造嘉義「無人產業園區」。 另外,中華郵政公司與疾管署合作阿里山無人機飛行計畫,測試將抗蛇毒血清運送及郵件遞送至偏鄉地區,希望模擬藉由無人機進行偏鄉醫療資源運送及郵務遞送,並確保郵務服務不中斷,維護郵務人員生命安全及增加山區黃金救援時間。 近年來受到物聯網概念發酵,同時資訊、通信與網路技術得以整合,使得無人機從消費性休閒娛樂玩具滲透到商業、農業、國防領域高價值應用,具有顛覆產業未來的潛力。

台灣無人機產業

外貿協會主辦「2023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簡稱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將於9月14日開展,邀集十國、近280家國內外廠商參展,使用逾970個攤位,規模創新高,而台美如何結盟開發無人載具的議題則最受關注。 受惠於半導體製程持續進化,帶動各種感測元件普及與成本下滑,也使得無人機發展速度非常快,且應用範圍日益擴大。 除早期的軍事用途之外,現今在影像監測、建築設備檢測、農業等領域,也都能看到無人機的蹤跡。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最新公布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 年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292 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為56.5%。

台灣無人機產業: 推動無人機產業 台中港科技園區成立「無人機產業智慧製造聯盟」

為協助台灣產業搶攻新世代商機,交通部已公布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範圍涵蓋無人機科技產業政策、智慧公共運輸產業政策等。 電電公會常務理事游文光說,過去幾年,無人機應用領域朝多元化發展,特別是在商用領域有非常亮眼成績,如可協助農民噴灑農藥,解決農村人力不足的問題。 由於美國是無人機最大的商用市場,更希望能引進無資安疑慮設備的無人機,所以也曾向電電公會建議台灣產業可籌組無人機供應鏈,以便跨足此商機無限的市場。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中港分處梁又文分處長表示,目前全球近七成消費型無人機都是中國公司的產品,但在資訊安全及歐美政府管制下,國際市場將是台灣自行研發生產無人機的機會。 「臺中無人機產業供應鏈智慧製造聯盟」囊括中部大專院校、精密機械、光學產業及先進材料供應鏈,藉聯盟助力與廠商合作,媒合中港分處場域作為園區場域、工廠、綠能巡檢之場域試煉,促進學界研發能量及中區重點產業廠商交流,共同研發關鍵零組件及無人機相關應用方案,以發揮特色產業聚落之加值效益。 國立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張健忠主任表示,本中心以臺灣國際產學中心為平台,協助國家發展無人機產業,以國內實際需求為導向,導入相關研發技術、產業鏈結媒合,培育跨領域人才進行在學、在職訓練及企業解題之產學合作,促成無人機產業轉型或新創公司,奠定產業發展基礎。

台灣無人機產業: 無人機飛航管理將上路,這是有必要,還是多此一舉?

包括在農業方面,使用無人機來做大範圍的農作物生長狀況監測,以及噴灑肥料或殺蟲劑;無人機用於建物監測控管,例如橋梁、高樓、輸電塔、輸油管或其他長距離輸送管路、風力發電塔、無線基地台等等。 在日常用語中,「無人機」被特指為「無人飛行載具」,內建或外掛照相機、攝影機的飛行載具常被俗稱為「空拍機」。 雖然無人機的正式英文名是Unmanned Aerial Vehicle,但科技界鮮少使用這個名詞,更多人稱呼無人機為「Drone」。 在空拍機流行之前,大家稱Drone為「機器人」,而無人機被之所以被稱作Drone,就是因為它的骨子裡也是機械人。 台灣希望建立「無人機大國」,盼再造第二座「護國神山」的願景,就必須先解決無人機產業資本不足的困難。 其中,長榮航太有長榮集團優勢、資本額雄厚,航空機械能力出眾,也是獲得國防部海軍司令部「陸用型監偵無人機」標案的得標廠,也有進駐嘉義亞創園區。

  • 例如,當空域內有多架無人機同時活動時,UTM管理就能提供衝突諮詢及告警功能,保障所有無人機都符合安全水準。
  • 另據標籤機大廠Zebra研究指出,隨無人化運輸載具的盛行,2028年以前,至少有40%物流業者可提供兩小時內到貨服務。
  • 在台灣逐步建立無人機自主產業的路途上,需要企業間的良性競爭、產業合作及政府的政策扶植。
  • 為加速長航時無人機產業鏈成型,經濟部促使工研院成立「燃料電池與無人機整合聯盟」,整合產業界投入燃料電池材料、系統整合、數據通訊、無人機應用等方面。
  • 在台灣逐步建立無人機自主產業的路途上,需要企業間良性競爭、產業合作及政府政策扶植。
  •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最新公布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 年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292 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為56.5%。

這一波「無人機國家隊」以經緯航太和雷虎科技為指標,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曾任漢翔總經理,2022年6月到執政的民進黨中常會專題報告「台灣無人機產業的戰略發展新局與關鍵契機」,是這一波政府發展無人機產業的關鍵推力。 主辦單位表示,今年的「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因應國防自主的國家發展政策,台北航太展以嶄新樣貌「Show Off Your ARMS」,攜手國內外業者、政府單位、學術界專家,展出最新研發成果及全方位解決方案,展現國防航太產業「轉型-創新-結盟」三大新亮點。 七國代表共同簽名,由台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領軍,號召亞太各國,無人機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在各種科技加持下,包括5G提供長距離操控、電腦視覺技術協助辨識與分析影像、邊緣計算協助AI躲避危險障礙等,加上供電技術突破,無人機的應用充滿無限可能,市場成長令人期待。 全球已陸續出現無人機送貨實例,例如韓國物流和配送解決方案新創公司Pablo Air,已與7-11合作開設韓國首個「便利店無人機配送站」。

台灣無人機產業: 無人機應用不斷擴展  台灣掌握市場優勢

羅正方說,對於一個新興萌芽的產業來說,非常需要國發基金、國家主權基金,或者是公股行庫來創新點火,這是業界所有人的共識。 他更透露,其實民間資本都看好台灣的技術,「但是資本圈都在講,我不知道你的單在哪,政府有沒有需求?我不敢投資你,也沒看到國家資本站在你後面,」這樣如何打國際盃? 江振瑋舉例,無人機電路板內的飛控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子變速器等都要客製化,數量不多,很難找到廠商小量製造,自行燒製電路板也很辛苦,必須找在地的供應商協助試製;也可以串連進駐廠商一起「團購」鋰電池等產品,「透過整合聚落,能達成過去做不到的」。 台灣無人機產業近年蓬勃發展,嘉義縣政府打造DTeam無人機供應鏈,串聯製造上下游的供應鏈,包括研發、設計、製造、生產、加工、材料等。 提到台灣開發無人機優勢,江振瑋告訴中央社,無人機最重要的就是晶片與飛控、通訊軟體等,「而5G(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AI(人工智慧)和IT(資訊科技)技術都是台灣的強項,絕對有更多發揮空間」。 目前台灣無人機領域的生產與技術能量主要在系統整合、整機及零組件,主要用途為農用巡檢、救災、偵查及監控等,產業處於萌芽階段,也正在建立完善的無人機供應鏈。

台灣無人機產業

美國將來台設國家館,加上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航太巨擘也將參展,台美軍工產業結盟議題再起。 舒孝煌說,除發展商用無人機轉為軍事用途等進程,亦應積極想定敵方可能如何運用無人機進行攻擊行動,藉此反思台灣的反制因應作為。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商用無人機因成本相對較低且容易取得,在戰場上能發揮不少效果;但重點在於如何讓無人機,可在台海衝突中發揮實質作用,強化反制對岸的對台可能威脅。 同時,現階段政府還沒有一個單一窗口,除了國防部要來審核,經濟部、數發部也要來進行相同重複的審核,這也是造成廠商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無人機領域商業智能研究平台Drone Industry Insights(DII)今年1月底發布的最新「無人機就緒指數」(DRI),英國和澳洲並列第一。

台灣無人機產業: 40 VIP》績優冷門股/三竹行動金融資訊交易平台市占100% 未來將積極布局大陸市場

可惜目前各家業者都是採取單打獨鬥方式,難以在國際市場有亮眼成績,若能比照口罩國家隊方式發展,可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勝出。 台灣發展無人機產業最大優勢,就是資通訊產業實力雄厚,電子硬體相關設備及零組件供應鏈已臻成熟,因此包括無人機電池、飛行控制晶片、微處理晶片、攝影鏡頭組裝、影像處理晶片、GPS與WiFi天線等零件研發成本具競爭力。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研究員熊治民曾於受訪時指出,台灣無人機產業發展最根本問題為國內應用市場雖多元卻偏小;進軍海外則會面臨歐美日等國家優先扶持該國專業無人機相關公司發展。 為促進中部地區無人機產業發展,提升供應鏈廠商國際競爭力,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中港分處、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立中興大學產業鏈結中心及國立中興大學國防關鍵系統研究發展中心聯手推動「臺中無人機產業供應鏈智慧製造聯盟」, 於今(29)日簽約 。

總統蔡英文指出,將結合周邊民雄航太園區的新創量產、太保研發中心的測試驗證,以及義竹的載具測試場,將嘉義縣建構成未來台灣最重要的無人機試驗場域。 3D設計公司達梭系統(Dassault 台灣無人機產業2023 Systèmes)則透過數位雙生技術協助無人機研發,智慧城市、智慧工業區規劃等,與台灣合作密切。 目前,台灣軍用無人機區分為「軍用商規」與「軍用軍規」兩類發展,其中「軍用商規無人機」運用民間現有技術能量生產製造,中科院協助國軍執行測試驗證與技術諮詢工作;「軍用軍規無人機」則由中科院規劃、研發與產製,並擴大產業釋商方式執行。 關注無人機產業的民進黨籍立委羅致政指出,行政院確實動起來了,副院長沈榮津先前已召集相關單位開會,確認軍方可釋出哪些需求,經濟部也與國防部和中科院討論清單。 針對國內無人機業者認為,台灣的商用無人機市場太小,初期勢必要靠政府採購來「養」,羅致政預估,會有新台幣數百億元的商機釋出。

台灣無人機產業: 台中港科技園區成立「無人機產業智慧製造聯盟」

耿驊說,由於美國很多無人機製造商反映無人機250公克重量太輕,「一個Remote ID重量大約50公克到80公克,裝上去後整個無人機變重,性能大打折扣」,以致於美國花了很多整合時間。 翁朝棟指出,今年已從馬來西亞進口6000多噸還原鐵進行試產,每噸還原鐵可減碳1.8噸,並與日本商社合作,預計今年底前可向阿曼供應商取得第1批、50萬噸提貨權。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又稱作「無人載具」,是一種無搭載人員的載具,通常使用遙控、導引或自動駕駛來控制,可在科學研究、場地探勘、軍事、休閒娛樂用途上使用。 還有「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由英國羅徹斯特大學心理系愛德華. 萊恩(Richard Ryan)兩位教授所提出,他們主張:人類行為帶來的物質結果(直接獎勵)並不是主要動機(外在動機無法長久),而是這些行為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內在享受或意義(內在動機)。 人的關鍵需求有三——勝任感、自主性與自我連結,他們指出,當人們覺得這三項需求獲得滿足,其內在動機就可因此持續。

商研院與國網中心在111年度合作開發以5G電信網路來傳送即時影像與無人機控制訊號的傳輸技術,將圖傳影像與控制訊號以通道概念分隔開來傳送,互不干擾,讓無人機可以在5G電信訊號涵蓋範圍內進行遠距離遙控與視訊即時傳輸。 台灣無人機產業 明年也預計投入無人機偏鄉醫療物資運送的應用開發,期望可以參與補足台灣內需市場的一份子,為無人機產業盡一份心力,也期許未來打進國際供應鏈。 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灣有一流無人機大國的所有條件,從無人機自主飛行的高階運算晶片、無人機資料鏈所需的維波無線通訊、無人機上的電子感測器、航太級的碳纖複合材料、AI自動目標辨識與演算法、無人機群飛聯網的雲端布局,這些台灣都具備。 國內其他廠商如中鋼的矽鋼片、大雅的電纜、東元和其他小馬達製造廠,正在積極發展國產無人機的通用馬達;台塑的國產材料、福懋的碳纖布是經緯在組裝銳鳶無人機的重要航太級複合材料。 雷虎科技不但是首批進駐嘉義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的廠商之一,也獲得國防部微型無人機的訂單,雷虎本身為上市櫃公司,在現任董事長陳冠如不斷增資下資本充足,值得一提的是,雷虎研發布局策略相當積極,為強化無人機的雷達感測能力,選擇具有AESA雷達技術的創未來科技當成合作夥伴。

台灣無人機產業: 台廠第一家 雷虎科技通過「軍用商規」微型無人機原型機測試

而對於近期參與國防部「軍用商規」無人機原型機研製以及「無人機防禦系統」研製的16家廠商通通落選《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廠商資格級別認證」一事,羅正方表示,經緯還是很有自信的,因為經緯早已取得4張中科院的認證,當然在此次認證中,經濟部不是這麼了解產業技術是其中一個原因。 但主要的還是現在國內無人機產業尚在萌芽階段,多數廠商都只是中小企業,他們的資本額甚至只夠研發一架無人機,政府開出最高規格的要求,多數廠商是無法負擔的。 例如政府一開始還要求每家廠商無人機的數據要各自建置最高保密等級的數據儲存場,又或是一開始就要求娛樂等其他國安疑慮較低領域的無人機零件都要去中化,這是多數廠商無法一步到位的。

台灣無人機產業

根據美國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指出,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成長至2025年將達1,292.3億美元。 台灣無人機產業近年蓬勃發展,嘉義縣政府打造D Team無人機供應鏈,串聯製造上下游的供應鏈,包括研發、設計、製造、生產、加工、材料等。 蘇紫雲說,反觀台灣產業鏈相當完整,且「無人機國家隊」得以解決資源、專業分工等整合問題;未來民間無人機產業可望逐漸成熟,甚至有機會取代大疆地位。 另外,政府採購上慣用的「價格標」,多家業者均強調非常不合理,因為在價格決定一切的狀況下,許多濫竽充數的,甚至MIC(中國製造)的都會流入其中。 一名業者指出,政府採購法裡面雖限制陸資,目前政府採購的部分機種,雖然基本上是美國製,但其實全都是中資。 這是因為中國近來也利用各種方法,例如將資金投入其他國家等等,以規避相關國家對紅色供應鏈的疑慮。

台灣無人機產業: 「軍用商規」無人機今年量產 將做野戰用途

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洪潔理指出,台灣航太產業產值為984.34億元,其中無人飛行載具產值為13.57億元,國內廠商以中北部居多,工業局曾統計,目前台灣無人機產業有20家屬於整機設計的系統整合業者,其他多數是有組裝能力的中小企業。 因台灣發展無人機的廠家多偏向中小型企業,且在無人機領域尚未擁有成熟的核心技術進而建立完整供應鏈,對於台灣整體無人機研發領域還有很大的布局空間,若未來台灣半導體及零組件業者能協助無人機供應鏈成熟,將會是重要的助力。 在台灣逐步建立無人機自主產業的路途上,需要企業間的良性競爭、產業合作及政府的政策扶植。 其中在無人機科技產業政策部分,將結合經濟部、科技部等跨部會能量, 輔導國內無人機產業成立 U Team,規畫推動無人機整合示範計畫(Integrated 台灣無人機產業2023 Pilot Program, IPP)及辦理無人機創意應用競賽,並邀請無人機標竿廠商進行高峰論壇與技術交流,藉此提升台灣產業的能量。 無人機亦能用於倉儲運輸,利用無人機運送緊急需求的醫藥品,或者服務偏遠交通不便的民眾購物。

台灣無人機產業

這些中企被懷疑是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以生物特徵辨識方式,監視追蹤新疆維吾爾人,故被列入美國投資黑名單。 無人機以技術高低來說,分兩種類型:第一種是以四個螺旋槳起飛的「旋翼機」,以手動遙控,滯空時間短,僅能在視距內飛行,例如:亞馬遜Prime Air、大疆Phantom等。 另一種則是「定翼機」,可飛至十多公里外,速度達近百公里,多採自動駕駛,例如:Google及Facebook太陽能無人機,打造高空基地台的運行目標。 眾多民間無人機業者,8月23日在立法院舉行的一場公聽會,直接陳述了目前面對的困難與挑戰。 田屋科技的創辦人張成榮出身自碳基科技,他和日本專家成立田屋科技,持續深耕國內外市場,和海巡署已建立合作關係,實機已在南沙群島測試,田屋在交通部的運輸驗證中也通過嚴苛考驗。

無人機載具已普遍應用於各個領域,自烏俄戰爭後,因軍用無人機載具良好作戰效益之特性,無人機備受國際關注,各國也紛紛積極投入無人機於軍用、商業、農業、運輸等多方領域的採購及研發,並利用於巡檢監測、救災應用。 曾擔任交通部常務次長的台灣無人機大聯盟會長吳盟分說,「從產業國際化趨勢來看,大家都不想和大陸的紅色供應鏈掛鉤,這是乾淨供應鏈的概念」。 他不諱言,先前訪問日本,日本也希望在國際間找乾淨的無人機供應鏈,這反映了「無人機不只是經濟的產業,也是國安產業」。

台灣無人機產業: 無人機大未來》無人機20強潛力廠曝光 長榮、宏基、聯華、台糖集團都入陣

實現更多無人機開發應用,勢必要再增加有效載荷,同時延長飛行時間或保持上線,而要達到這些目標,首先須突破電力供應限制,燃料電池就是解方之一。 燃料電池系統具有高能量密度優勢,且只需添加燃料即可維持電力,相當於自帶小型發電機,突破傳統鋰電池續航力難題。 台灣無人機產業2023 大疆創新迅速崛起,主要拜中國政府政策補貼所賜,使其能以低價競爭策略攻城掠地,在消費型與商用多軸無人機市場搶下全球七成市占。 根據德國無人機研究機構DRONEII發表研究報告指出,2020至2025年,全球無人機市場呈倍數成長,預測複合年均成長率高達13.8%。 路透社報導,總統蔡英文獲得的內部評估顯示,台灣無人機能量遠不及中國,因此正與民間企業合作奮起直追。

台灣無人機產業: 無人機防駭、25公斤以上納管 民間企業憂這點

江振瑋指出,面對台灣與中國的不對稱作戰,發展無人機也變得格外重要,「無人機將為未來戰爭趨勢」。 以無人機產業而言,中國大陸起步較早,擁有較完整的生態圈,價格較其他進口零件便宜許多,然而基於資安考量,政府規範軍用、公務用無人機設備近幾年已全面禁用紅色供應鏈,也將嚴格審查軟硬體,對於台灣產業而言,要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完全不使用大陸製造零件無疑是一大挑戰。 另一家「艦載監偵型」無人機得標廠為智飛科技,資本額1億元,為定翼型無人機UAV成熟廠商,該公司另獲經濟部技術處「無人機TU-27VG產品研發計畫」。

璿元科技則致力開發類似大疆那樣台版消費級無人機,嘉義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中還有光纖大廠台數科、軍工大廠亞洲航空等強棒進駐,亞洲航空有一大股東竟然是台糖。 台灣無人機產業 另一批無人機廠商,則通過了交通部的「無人機物流運送深化應用」檢測,這是去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設定從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中舊址至拉拉山風景區44公里物流飛行測試,國內21家業者報名參與,13家業者通過初審,最後僅有4家業者過關,分別為泰世科技、田屋科技、經緯航太、樂飛創新。 台灣無人機產業2023 自強工程則為航拍、測量公司,能建製三維地理資訊系統,本身也有定翼型無人機,產品,除了入選「無人機國家隊」,另外獲得經濟部技術處「無人機智慧三維導控與圖資運用平台開發補助計畫」。 國防部「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標案4款無人機得標廠除了經緯航太、雷虎科技,實力堅強的就是中強光電集團下的中光電智能機器人,共獲得微型、陸用監偵型2款無人機測試合約。 中光電智能機器除了是經濟部的「無人機國家隊」成員,另有技術處「軍用商規高效能多旋翼無人機發展計畫」1千萬元補助款。 梁又文說,中港分處將持續透過產學合作,結合公部門與民間企業力量,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優勢,共創園區經濟榮景。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