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迪未來2023必看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December 5, 2019

茂迪未來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而台灣政府也持續推動綠能政策,但期盼政府能正視第三地洗產地模組對本土業者造成的衝擊,不要讓不合法的模組輕易進入台灣,影響產業生態。 茂迪N型產品已獲得30多個案場訂單,訂單能見度相當不錯,加上新產品的毛利率比較好,對明年整體獲利表現有正面幫助。 交椅洲人工島全面發展後,相關經濟活動估計可爲香港帶來每年約2000億元的經濟增加值,占香港本地生産總值約7%,亦將合計提供約27萬個就業職位。 他表示,北部都會區以及交椅洲人工島的發展都正在全速推行,這兩個策略增長區將促成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産業布局。

茂迪未來

茂迪去年營收58.73億元、稅後淨利1.0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3元,董事會也通過每股分派0.2元現金股利,預計配發現金股利總金額達7100萬元以上。 茂迪今天召開股東常會,承認去年度財報,總營收約新台幣53.6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2.67億元,為12年來新高,每股純益0.73元,並決議每股配發0.45元現金股利。 紅色供應鏈從台廠手上搶奪蘋果訂單持續擴大,繼立訊拿下AirPods與iPhone組裝訂單,大陸ODM大廠聞泰科技也在雲南...

茂迪未來: 需求強勁+供應鏈混亂 全球可再生能源價格大漲

下游: 太陽能推廣成效已發揮,安裝率上升下,高效能模組更是供不應求,推升其單價,使得下游模組廠商需求旺盛,甚至呈現擠單的問題,可見市場的熱絡程度,於年底與部分客戶簽訂一年長約,後續一年下游需求能見度高。 上游: |茂迪擁有自家投資的晶圓廠,旗下矽晶圓廠in-house產能約250MW,然而自行主導矽晶圓事業不僅成本高,也較不具效益,故近期已尋覓合作對象”綠能”,開始將部分產能外包出去,已下降營運成本。 國內太陽能電池模組廠目前升級都以轉進 PERC 大尺寸電池 M6 或 M10 產品為主流,但不管是 M6、M10 產品,中國業者都已發展相當久,若正面競爭,台廠未必有利。 茂迪未來2023 太陽能業者不諱言:「過去這個產業,相當草莽。」現在台面上的業者有具專業技術背景的學者,也不乏從機械生產轉做太陽能電池生產;業者在量化生產和保持穩定良率上,都還大有提升空間。 對茂迪來說,在金融海嘯後,全球太陽能產業已進入新的階段,不論是在國際競爭、上下游整合、新技術的探索、全球運籌及營運能力等,都面對各種新挑戰。

依市場研究機構 Solarbuzz 統計,2014年全球太陽能市場約48GWp,而茂迪出貨量達 1,520MWp,全球佔有率約 3.2%,加上並購聯景後,市佔應有上升。 茂迪2021年前三季累計獲利已逾1億元,EPS 0.29元,也是2021年少數獲利的太陽能股。 茂迪自2019年後開始進行重整、2020年轉盈、2021年開始賺錢,2022年預估獲利可更上層樓。

茂迪未來: LTN經濟通》洪災放水淹百姓 中國政府的日常

而太陽能電池可以說是太陽能發電設備中最重要產品,依目前茂迪所佔世界市場的比率來看,當新興國家開始發展時,茂迪可望成為最先受惠者之一。 在安集(6477)的部份,營收比重約有 2~3 成為售電收入,是政府調高躉購費率的最大受惠者。 2015年太陽能電池產業市場暢旺,前景看到好明年年中,後續若要維持如此的成長力道可能得將目光轉移至新興市場地區。

  • 下游: 多家大型太陽能系統廠商,並透過協助輔導下游模組廠獲得認證已增加產品需求。
  • 私人住宅用地和商業用地帶來的賣地收益,加上公營房屋和便捷的交通運輸基建,會對整體社會帶來龐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23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香港造地發展及融資經濟論壇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對確保香港有足夠的土地供應充滿信心。
  • 2)新興國家安裝率: 再生能源趨勢下,新興國家將可能是下一個產業發展重點,主因技術的成熟後,太陽能設備製造成本下降,有助於新興國家的投資與發展,未來幾年太陽能市場目光將會轉向第三世界國家,配合政策實行之下,能成為太陽能產業的新發展地區。
  • 由於茂迪的N型產線已量產,而且已獲得30多個案場訂單,因此未來訂單能見度相當不錯,加上新產品的毛利率比較好,對明年整體獲利表現有正面幫助。

他表示,充足的土地是打破發展制約和解決市民住屋問題的金鑰匙,是必須切實解決的第一民生問題,強調推動香港土地供應充足的決心,絕對不會因爲短期市場的波動而有所動搖。 他又指出,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是值得投資的項目,同步發展在財務上是可行的,關鍵在于如何處理現金流。 2)自有完整的產業生產鏈: 茂迪未來2023 因為有技術能擁有自己的晶圓原料產線,目前全部產能均供自用,成本能有所控制,於製作流程上也較有自主排線的空間,做出更好的資源配置。 葉正賢指出,當時茂迪位於中國昆山的工廠,因為當地環保政策修法,無法透過擴增或產線升級降低生產成本,於是於一九年出售該廠。 至於在專利部分,由於台積電擁有不少的半導體製程專利,這些專利未來也可以運用到太陽能產業中,對於台積電及茂迪在發展太陽能產業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太陽能模組廠茂迪(6244)(6244)今(19)日召開股東會,由董事長曾永輝親自主持,他指出,公司最壞情況已過,營運將自谷底回升,下半年將優於上半年,全年整體營運展望不變,仍將較去年成長。

茂迪未來: 產業資料庫-太陽能

美國則是藉由各州政府配合中央,實施稅賦抵免與再生能源配額目標制度,刺激美國太陽能市場,過去三年每年安裝量平均有77%的成長率。 日本則因福島核災,決心轉型綠能的無核家園大勢已定,2014年已有23%的年成長率。 據了解,台積電與茂迪目前已有共識,由於茂迪目前在單晶及多晶的晶體系產品領域,競爭力已很強,未來會持續加強發展。 至於左元淮本人早期是薄膜太陽能專家,但他對於發展薄膜技術卻相當審慎;每次談到薄膜技術時,他總會說,目前全世界薄膜只有一家成功公司叫First Solar,至今還看不到Second(第二家)Solar。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茂迪(6244)今(15)日參加櫃買中心舉辦的線上法說會,茂迪發言人王丁召指出,今年茂迪的營運及市場策略主要有3,包括力推高利基的N型TOPCon產品、拓展太陽能電廠建置及發電量,魚電共生異業結合,期待下半年營收獲利比上半年好。

根據 EnergyTrend預估2016年全球PERC產能將超過13GW。 對於單晶效率的提升,PERC技術的應用明顯有較佳的成效,技術穩定的國際大廠及台灣廠商均已投入生產,將為明年主要單晶規格,產能約為8GW。 茂迪未來2023 明年分散式市場逐漸成為主流趨勢,Perc技術的成熟,光衰問題的改善,加上價格條件及轉換率的上升,單晶產品需求明年可望上升7個百分點,佔全球太陽能產品的25%(今年18%),來到14.5GW。 元晶(6443)供應其太陽能電池片已於 21Q4 小量出貨,2022 茂迪未來2023 年將逐季放量、4)新產能方面,電池與模組產能皆將擴充 500 MW 至 1.5 GW 年產能,預期於 22Q4 放量貢獻。

茂迪未來: 〈財經週報-熱門族群〉旺季到 太陽能族群大漲

私人住宅用地和商業用地帶來的賣地收益,加上公營房屋和便捷的交通運輸基建,會對整體社會帶來龐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葉正賢分析,目前全球現在PERC已沒有人在擴產,大家都擴TOPCon,年底全球TOPCon產能會從目前的80GW(10億瓦)到200GW以上,以過去經驗,PERC取代傳統太陽能技術花了6-7年,而下世代N型技術取代PERC的時間會更快。 由於茂迪的N型產線已量產,而且已獲得30多個案場訂單,因此未來訂單能見度相當不錯,加上新產品的毛利率比較好,對明年整體獲利表現有正面幫助。 至于交椅洲人工島,陳表示,它既是重要的住宅供應來源,也會是香港第叁個核心商業區,一方面提供約2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50萬至55萬人居住;另一方面,提供合共約500萬平方米商業總樓面面積。 茂迪未來 交椅洲人工島也會是未來連通港島、大嶼山、機場、新界西以至深圳前海的重要連接點。

茂迪未來: 營收與獲利分析

葉正賢表示,茂迪在TOPCon的產能規畫,也計畫由目前的350MW,明年上半年會增至400MW,並預期在日本大客戶若敲定訂單下,也會展開另一波擴產行動。 針對明年市場景氣,葉正賢認為,全球太陽能市場豔陽高照,估計市場需求仍會相當旺盛,包括歐洲、美國目前都在積極推動太陽能光電建置。 TOPCon模組優勢在於可節省電廠土地面積8%、節省系統成本7%,而且25年的發電能力可較P型增加5%,在陰雨天的發電能力可較P型模組增1%至2%,總發電能力則高於6%。 茂迪未來 據悉,N型電池產品的發電效率會高於P型,且模組衰退率會低於P型,預計20年的總產出會高於P型15%,所以茂迪此刻積極增加N型產品的電池產線。

2)雙反稅率的重審: 根據市場機構 EnergyTrend 預估,中國廠商在近期雙反稅第二次重審後將享有約5%的降幅,世界最大廠天合光能將成為最大贏家,輸美之路更佳通順,穩定在美國的市佔比率。 而原先擁有兩岸最低稅率的茂迪,今年間接輸往美國的訂單比重大幅提升,若重審決議確定,茂迪的成本將高於天合光能,預估對茂迪輸往美國的訂單會是一大衝擊。 由於中國及台灣是全世界太陽能電池最大製造區域,茂迪的出貨大多集中於亞洲,主要客戶為中國下游模組與系統整合廠商,與日本地區。 中國政策的支持,過去兩年均有雙位數成長,未來仍持續為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需求國。

茂迪未來: 利多加持 太陽能業下半年更好

考量到跳脫同質性產品的競爭,茂迪擬直接跳往投資下世代的太陽能電池TOPCon,為N型的太陽能電池,以茂迪40年來在生產製造上的經驗,目標量產發電效率要破24%;另外,台灣的氣候特色多颱風、四面環海,所以抗風、抗鹽腐蝕也是台灣環境特別的要求。 茂迪擬不做Me too產品,將投入資本支出,直接切入下世代太陽能TOPCon電池、模組,量產轉換效率將突破24%的水準,且TOPCon產品無論在ASP、發電效率以及投報率都高出一般的PERC電池,客戶的需求也相當急迫,對產品組合、獲利都會有所幫助。 為了達到政府目標,經濟部於 21Q4 宣佈調高躉購費率 4.5%,希望藉由政策力量加速系統廠完成併網,這也確實加速系統廠對模組廠的拉貨力道。 近期,元晶(6443)公告 11 月營收達 8.77 億元(YoY+131.75%,MoM+51.46%),創下歷史新高紀錄,且公司預期 茂迪未來 12 月營收將維持 11 月的高檔水準。 茂迪今年首季業績超乎預期,第2季受到出貨自家案場以及客戶工程延宕,表現不如預期。

茂迪未來

毛利率方面則看好泰國廠的啟用,將不受到雙反稅率的規範,輸往美國的產品單價高,能有較高毛利,預計2016年會開始看到成效。 上游: 昱晶上游晶圓提供主要由子公司昱成及國內外大廠國碩(2406-TW)、綠能(策略合作對象) 等提供,導電漿則以碩禾(3691-TW)為首的國際前五大廠提供,原料品質穩定無虞。 子公司昱成培育成功產能已達450MW,約50%自用,50%銷售給其他下游廠商,於今年九月轉虧為盈。 1)發電成本的下降: 在西歐等太陽能發展較健全成熟的國家中,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已逐漸向傳統電價靠近,讓原本太陽能使能垢病的能源轉換高成本問題得到解決,加上太陽能電池壽命長,安裝後保養容易,增加民眾安裝自有電網的意願,一方面節省能源一方面能售予政府,看好未來這方面的全球需求。 茂迪(6244)出席會展表示,看好 2022 年太陽能市場將呈爆發性成長,未來公司會著在重漁電共生領域,預計採用最新 TOPCon 產品,發電能力更強、投報率更高。 另外也跨足半導體業投資廣閎科(持股 20% 以上),每月可望帶來不錯的收益。

茂迪未來: 太陽能11月營收上衝

長期來看太陽能電池應用層面增加,增廣,設備往高效目標看齊,單晶矽雖然目前市場疲弱,但可能是太陽能成熟市場的新需求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太陽能電池廠都積極的已併購跟策略聯盟擴大產能,產業有走向廠商數量漸少,大廠鼎立成為趨勢。 茂迪現為台灣第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生產線從電池產業上游至下游均有,有能力完成結晶矽晶圓的製程封裝、加工製成太陽能電池到最後組裝成標準化模組販售給下游系統商,但仍然以販賣太陽能矽電池為主力。

  • 據了解,在單晶及多晶的晶體系太陽能部分,投資茂迪一家公司已經足夠,不會再有第二家了;這也表示過去老是被點名的新日光,肯定不在台積電的雷達幕上了。
  • 大尺寸產品方面,M6 已於 12 月拿到 VPC 認證,2022 年 3 月將開始出貨,M10 則預計 2022 年 7 月取得 VPC 認證。
  • 1)發電成本的下降: 在西歐等太陽能發展較健全成熟的國家中,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已逐漸向傳統電價靠近,讓原本太陽能使能垢病的能源轉換高成本問題得到解決,加上太陽能電池壽命長,安裝後保養容易,增加民眾安裝自有電網的意願,一方面節省能源一方面能售予政府,看好未來這方面的全球需求。
  • 展望未來,茂迪總經理葉正賢日前指出,新產品不僅效能佳,而且已取得VPC認證,10月開始正式量產後,已接獲不少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第2季,將是未來營運的主要成長動能。
  •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 葉正賢表示,茂迪增購的TOPCon新設備,將於今年5月到貨並進行安裝,生產規畫將快速由M6轉換至M10,迎合客戶需求。

對此,曾永輝指出,公司谷底已過,未來業績表現會逐步走升,並且在現有基礎上,投資更大尺寸M10的 TOPCon 產線,預估明年第1季可全面量產。 展望今年,葉正賢說,第1季營運表現優於預期,第2季受客戶工程延宕,以及出貨自家太陽能案場,影響營收認列,業績表現不如預期。 目前茂迪產品線,TOPCon占比約六成,四成是PERC產品,且規格主要為M6。 葉正賢表示,茂迪增購的TOPCon新設備,將於今年5月到貨並進行安裝,生產規畫將快速由M6轉換至M10,迎合客戶需求。 茂迪未來將持續在台灣升級產線,預計2024年所有產能均是高階的M10 TOPCon產品,接軌國際主流趨勢;旗下大陸馬鞍山廠模組產能明年也會倍增,瞄準海外市場。 下游: 多家大型太陽能系統廠商,並透過協助輔導下游模組廠獲得認證已增加產品需求。

茂迪未來: 【研究報告】「太陽能產業」 將逆轉勝,優先看好 3 檔受惠股 2022 年獲利向上!

茂迪此次取得台積電六十二億元資金,對於未來繼續加碼投資助益甚大,更有助持續擴大美國多晶矽廠的生產規模。 而且,台積電是坐擁現金千億元的大公司,「人是英雄、錢是膽」,茂迪董事長左元淮是擁有一身太陽能技術的英雄,如今英雄又有錢膽,未來機會增大不少。 據了解,在單晶及多晶的晶體系太陽能部分,投資茂迪一家公司已經足夠,不會再有第二家了;這也表示過去老是被點名的新日光,肯定不在台積電的雷達幕上了。 由於目前台灣很多太陽能廠,產品與技術多集中在電池(cell),但在上下游整合能力都還太弱,這是茂迪具備更多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 台積電入股茂迪,為近來大漲的太陽能產業注入一項新變數,到底這件合作案對雙方有何助益?

茂迪未來

談起公司的起死回生,茂迪總經理葉正賢提到二○一八年的關鍵決定,是讓公司得以熬過低潮的主因。 據了解,目前台積電的態度是,在晶體系部分,台積電跟著茂迪學習,本身不會再投入晶體系市場。 但對於薄膜技術,台積電則已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未來將切入薄膜技術;雖然目前尚未選定哪一種技術,但這是台積電在太陽能產業要創造出差異化競爭力的關鍵。 薄膜技術之所以受到重視,主因是過去多晶矽報價曾攀上每公斤四百美元天價,但今年以來報價已經跌到五十五美元左右,業界預估明年更會跌到三十五美元,薄膜技術的成本壓力會更大。 九月從德國漢堡歐洲太陽能光電會議歸來的台灣太陽能業者,多半訂單滿滿,某光電公司總經理表示,光是接到來自歐洲的長約訂單就塞爆工廠產能,明年產能要再擴增一倍才夠用。

茂迪未來: 茂迪( 持續增加自有電廠規模,且開發技術門檻更高的 TOPCon 產品

據悉,茂迪旗下新品次世代N型TOPCon模組業務告捷,目前已獲得30多個案場訂單,訂單能見度相當不錯,加上新產品毛利率比較好,對今年整體獲利有正面幫助。 此外,茂迪TOPCon 電池效率持續突破,模組轉換效率已達22.5%,領先同業超過6%,且出貨比重持續增加。 他說,茂迪將持續積極拓展國內太陽能市場,尤其是室內漁電共生案場,不僅採用下世代N型技術,提升發電效益,並培養室內養殖團隊,期望綠色水產品未來能挹注營運成長動能。

尤其是茂迪或台積電有無可能成為薄膜太陽能界成功的second Solar,將是所有投資人最關心的焦點。 王丁召指出,今年將力推高利基的N型TOPCon電池模組產線,而去年茂迪總經理葉正賢即表示,TOPCon電池模組產線的年產能將由15MW(百萬瓦),預計提高到200MW,新增產能暫訂第2季開出,目前TOPCon產品線滿載。 茂迪也跨足半導體業,投資廣閎科、持股 20% 以上,每月帶來不錯的收益,未來會將資源著重在漁電共生領域,預計採用最新 TOPCon 產品,發電能力更強、投報率更高。 葉正賢以2022年是N型太陽能電池元年,估未來3-4年時間就會可取得PERC,TOPCon產能會快速滿足全球需求,PERC則會淪為低價產品。 茂迪並信心滿滿說,公司目前的TOPCon產線,訂單已排到今年第3季,公司也因應市場對TOPCon熱烈需求,將斥資逾4億元,進行產線調整及產能提升。

茂迪未來: 中國IC設計玩不下去?OPPO夭折、星際魅族5個月收攤

2015年昱晶的動作頻頻,展現出成長氣勢,7月與中國通威集團策略性合作,雙方產能相加能達4GW以上,將為全球第一大電池產能。 並於12月起,泰國成立的子公司正式投入生產,目前僅小幅量產,估計若全線啟用能有350MW的產能,對公司產能貢獻20%。 矽晶片型的太陽能電池而言,產業鏈可區分為以矽晶圓及材料生產為主的上游、製作太陽能電池的中游及生產電池模組或組裝成電力系統的下游三大區塊。

茂迪未來

葉正賢並指出,茂迪新世代電池稍早在日本光電展參展時,已獲得日本大廠關注,並洽談相當龐大的採購量,茂迪為此也決定加速產品交替時,預料將產品全數轉進新世代TOPCon的時間,由原訂明年底 ,提前半年到1年完成,意謂今年底或明年中,茂迪現有的產品線,將會全數生產TOPCon。 法人預估,茂迪今年營收可能不如去年,主要原因來自將大陸工廠不具競爭力的老舊設備淘汰,加上產能進行調整的時間較預期多一個月,但整體下半年仍優於上半年,而且明年有望更佳,業績呈現先蹲後跳。 國內法人出具最新報告指出,茂迪今年動作頻頻,10億元資本支出主要著重在產線升級,主要目的是實現大尺寸產品生產,並且購置N型電池設備,今年第3季產能已陸續開出,加上電站建置約30MW(百萬瓦)已陸續動工,估計明年第2季可完成。 陳茂波稱,北部都會區對于香港創科發展十分重要,希望到港及現時已在港的重點企業未來都可以進駐北部都會區,形成群聚效應,並利用好香港與大灣區兄弟城市各自的相對優勢,有更全面和協同的發展。 香港本屆政府結合“有爲政府”與“高效市場”的理念,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在土地、人才、投資、財政、稅務等方面,制訂針對性和具有吸引力的配套政策,吸引企業落戶。

茂迪未來: 茂迪推下世代模組產品MoPower-400 模組效率最高達22%

隨著公司已決定入股擁有豐富技術的鋒沛海洋公司,將可建立高科技養殖技術,逐步擴大室內養殖規模。 葉正賢補充,今年展覽與去年感受明顯不同,整個展場規模擴大 40% 以上,明年將是爆發年,業界若能反映成本下降,可讓各環節分享利潤,產業將重回健康循環。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Motech Industries, Inc.),簡稱茂迪、茂迪光電,創立於1981年,以生產數字型電錶起家。 對左元淮來說,引進台積電持股二成,還有額外的加分——以目前茂迪的董監持股來看,僅約一成左右。 對左元淮這種專業經理人來說,雖說不一定要靠持股來穩定經營權,但無可諱言,在前任茂迪董事長鄭福田過世後,目前茂迪董監持股的掌控力的確並不高。 茂迪目前已有18MW的漁電共生案場進入流程,加上非漁電持有電廠達33MW,目前電廠建置量逾50MW。

茂迪未來: 【10:54投資快訊】茂迪( 表示 2022 年太陽能將呈現爆發性成長,未來預計採用TOPCon 新產!

他一再強調托展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都有其必要性,對香港未來社會及經濟發展極其重要。 3)中國廠商的強烈競爭: 因為這兩年太陽能重新受到矚目,中國廠商也開始積極動作,經過上次的產業谷底與淘汰後,現存的中國廠商有著較健全公司狀況,並有著較低成本優勢,搶佔太陽能市場大餅。 1)政策延長,搶裝機熱潮減緩: 由於原先預期美國與中國於2016年停止的補貼政策,均宣布延長,明年下半年後裝機熱潮不再,整體太陽光電產業恐又再度面臨市場供過於求之壓力,可能影響平均單價已及毛利表現。 太陽能市場需求回溫,讓一度是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的茂迪,終於擺脫連續十四季虧損,在今年第二季由虧轉盈。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