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哲15大好處2023!內含梁華哲絕密資料

Posted by John on July 19, 2019

梁華哲

KY貿聯創立至今十五年,年年都賺錢,而且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三元以上,相對於現今很多IC設計業面臨微利化的挑戰,梁華哲現在的日子反而比同學過得更自在輕鬆一些。 梁華哲|1961 年出生,畢業於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碩士。 曾任聯華電子 IC 工程師、美國 Cadence 公司開發部工程師,現為貿聯集團董事長。 跨文化、跨國界的併購,基本上就是你要開放溝通,我們什麼事情都攤在檯面上講,德國人意見很多、比利時人也是很直接,都沒在跟你客氣。 他們會讓你知道他們的意見,不過一旦做決定了,他們也會尊重股東的決定。 成采錡表示,分析個案銷售順遂原因,台北士林「德林哲里」及新北板橋「馥華原真」,分別位於社子地區和浮洲地區,兩區都屬於近年新供給較稀缺的相對低價區,因此當區域有新建案準備公開銷售,較容易獲得當地居民高度關注。

梁華哲

而看似微小的六%,卻因為台股電動車題材大漲,緊緊牽動貿聯和特斯拉的關係。 兩者股價的高連動性,尤其可從去(二○一三)年十月之後,特斯拉發生火燒車意外看出。 梁華哲 火燒車事件讓特斯拉股價狂瀉,而距離矽谷一萬多公里,遠在台灣的貿聯行銷副理尹又生,接法人的電話接到手軟。 尹又生說:「股價好的時候,都沒電話。可是特斯拉一把火,貿聯股價跟著直直落,跌停六%。那時候我電話講到喉嚨沙啞看醫生。」如今貿聯跟特斯拉魚幫水、水幫魚,兩家公司合作的美談和貿聯發跡的傳奇,要從二十六年前一場地震說起。

梁華哲: 服務

成采錡表示,由於2022年全年完銷建案數量超1百個,以及今年下半年新推案將陸續進場,不利舊案衝刺銷況,今年完銷建案數量下滑,幾乎已成定局。 梁華哲 截至7月底,北台灣以新竹地區的完銷建案數量減幅較大,如過往房市交易較熱絡的竹北,目前尚未見到有指標建案完銷撤場。 梁華哲2023 PC產業的殺價競爭,加上在NB市場沒有競爭力,讓貿聯(3665)必須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因此決定一方面在原有的電腦領域上,轉往例如雲端伺服器、多功能商業擴充基座Docking Station等價值更高的產品。 事實上,貿聯佈局半導體設備已有一段時間,直到去年第四季才算正式出貨,但貢獻全年度的營收已有1%。 但從法人角度來看,在基期不高的狀況下,甚至有機會「數倍」成長。

梁華哲

雖然還有進步空間,但是如果公司要靠 CEO 或老闆每個月來看才能成功,那就慘了。 我們有派人進去他們的大陸廠,不過只有派 梁華哲2023 1、2 個人過去,還是派大陸當地人過去,不是台幹。 畢竟他們原本是歐洲公司,我們在台灣上市,老闆又是台灣人,要很注意到裡面的(政治)敏感度。

梁華哲: 國際

海量網民在梁凱寧的社交網留言,要求有更多圖片支援,並強烈要求把潛水片重新上架,梁凱寧最後亦順從民意做找數女漢子,即晚把潛水片再上架。 片中梁凱寧泳姿優雅,尾隨鯨鯊並嘗試出手輕撫,網民的焦點錯晒,不少人話完全睇唔到有魚,又說片段太吸晴要不斷重播,只有10秒左右的短片,有人誇張到睇咗成個鐘先睇完。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止,北台灣總銷10億元以上的住宅建案共有有159個,其中僅4個建案「確認完銷」(定義為實價登錄揭露成交筆數大於或等於建案可售戶數),占比僅2.5%。 梁華哲說,他在美國期間有換過幾次房子,換房的原因,除了是由小換大,還有學區的因素。

對於大客戶特斯拉在推動自動化的過程遭遇瓶頸,梁華哲感同身受。 他感慨的說,自動化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貿聯在20年前同樣吃過大虧,買進大廠的設備,但碰上故障整條線都卡住,光是故障排除就花掉可觀的時間和成本,若是半自動線或人工線早就調整完畢。 不過,時到如今,貿聯大陸廠推動自動化已相當徹底,「儘管成本可能不會比較低,效率、精準度更重要」。 過去一年,我都在台灣,(採訪時)還差 3 天就待滿一整年,非常不習慣。 我以前很少在同一個地方待超過 1、2 個月,公司小的時候,我跟 Annie(現任執行董事)和 Felix(總經理鄧劍華)都會跳下去看,經常到處繞,但是過去因為疫情沒辦法到處跑,發現公司也沒出問題。 理論上我們不應該這樣飛來飛去,公司盡量自治,導入 OKR 系統、推行 BU 制度,損益各自負責,建立一套不同人運行也不會出錯的制度。

梁華哲: 戴琪:中國握稀土供應開關 美國徹底脆弱

其實挑併購對象都是 case by case,很多時候是天時地利人和,到最後,人和非常重要,我們會要求跟對方主要經營團隊見面。 有些團隊做很好,而且跟我們的化學反應非常好,可以溝通,我們就一起合作、當它的股東,甚至把它併起來。 梁華哲提到,貿聯在廈門也計畫擴充產能,原先在當地租賃廠房用於生產資訊科技及數據傳輸、家用電器產品,由於下游拉貨動能強,貿聯去年買了工廠還是不夠用,因此與當地官方簽了一塊地,未來除了集中、整合現有產能,也不排除引進其他產線。

1996年創立的連接器線束大廠貿聯,致力研發生產連接器、線材、光電子元件等產品,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工業機台、醫療設備、光通訊及太陽能領域等提供優異的互連解決方案。 貿聯的營運策略,除了保持產品的創新與穩定,積極併購全球廠家也是重要的一環,包括香港城鉞、德國LEONI、新加坡Speedy等,不僅完整布局區域供應鏈,更拓展不同電子產品類別,深入經營不同的品牌客戶。 貿聯|1997 年美國加州成立貿聯全球總部,主要提供連接線束應用等相關服務,產品涵蓋半導體設備、電動車、數據中心、工業自動化、醫療保健、電器以及能源連接設備。 在全球 14 個國家設有營運據點、32 個生產據點,2021 年營收約285億元,年增 26.74%。 我們還會重視是否應用到公司的優勢,早期主要靠的是總部在矽谷、大陸有設廠,可以壓低製造成本;公司上市後就開始思考,各地 support要更強,美國有了、亞洲有了,歐洲比較弱。 剛好 5 年前德國上市公司 LEONI(全球最大汽機車電線電纜製造商之一)旗下電器線束事業單位(Electrical Appliances Business 梁華哲 Unit,下稱 EA BU)主動找上門,我們評估客戶重疊性不高,也符合需求,就決定收購。

梁華哲: 中國房市崩盤恐影響台灣?專家直言:8年魔咒才是威脅

A:我不是一言堂的人,會聽不同意見,而且我認為我有能力消化不同意見。 亞洲老闆一般習慣自己做決定,但我會讓別人發表意見,再來做決定。 一言堂很多 good 梁華哲2023 idea 就聽不到,除非很緊急或太離譜,我才會出聲。

梁華哲

在這個「打群架」的時代裡,台商應突破只專注單一文化背景的大中華地區,積極打造區域供應鏈。 他也強調,貿聯正加快歐美設點,並回台投資設廠,壯大世界級的營運潛能。 貿聯事業策略的布局,已擴及汽車、醫療、綠能,極具前瞻性。 除了團隊溝通,我們也好奇,從創業第一天就獲利至今的貿聯,不論在併購或在產品線開拓方面,如何才能每次都做出「正確的判斷」呢? 聽到這個問題,梁華哲學長大笑:「我怎麼知道!」雖然覺得自己像個創業幸運兒,但實際上梁學長心中有一把量尺,他會捫心自問一堆問題,例如「這是否值得做?」、「此處是否已經變成一個紅海、殺戮戰場了?」、「貿聯的產品在這裡有沒有競爭力?」……等等,仔細評估後為公司做出最適合的決策。 由於連接線材範圍廣,梁華哲採用併購策略,橫向跨足車用、家用電器、工業應用等領域。

梁華哲: 小粉紅又崩潰了!舒華直播談個性「獨立」 遭中國網友出征:故意的

貿聯跨入醫療、汽車領域的時候,梁也在矽谷最前線,感受網路泡沫化的衝擊,並進而思考其他發展空間。 梁華哲說:「西元兩千年,科技廠一家一家關門,像骨牌效應。所以心裡在想,電腦線材之外,還要多角化經營。」國內傳統線束業者不出國門,但是貿聯占盡地利之便,吸收矽谷強調創新的精髓,大膽嘗試各種產品。 而從科技重鎮延伸出來的產業界人脈,還助益貿聯拿下重要訂單。

梁華哲

但隨著出貨量大增,戴爾直接開放供應商在網路集體競標,高毛利的好景不再,改打割喉戰。 總經理蔡耀禎說:「你(友商)減一塊錢,貿聯減兩塊錢,這樣殺來殺去拚價格做生意,怎麼有辦法跟鴻海這種大鯨魚競爭?」熱門產業利潤雖高,但競爭相對大。 談到當初進入這兩項產業,梁華哲感慨地說:「醫療、車用產業很封閉,新供應商不容易切進去。而且可能熬不到賺錢,在研發、磨材料的階段,就先賠錢賠光了。」而貿聯的全球布局策略,也在轉型時期發揮關鍵作用。 世界最大醫療器材公司奇異(GE)訂立新政策,要求供應商增加中國大陸的採購數量。

梁華哲: 特斯拉不能沒有它 這條線年銷量繞地球25圈

梁華哲說,近年來拜電動車、大數據、人工智慧、挖礦…等需求,半導體的需求很強,另外,中國大陸近年傾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在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之後,更將激發他們自主開發的決心,整個中國大陸市場就更大了。 從半導體設備廠角度來看,以往佈局大陸不多,但現在則是相當積極,最近就有個在微影設備領域「非常大咖」、與台廠淵源很深的客戶主動找上門。 此外,經營走美式風格的貿聯,同樣善用美式企業擅長的併購、募資手段,持續擴充事業版圖、拉大營運規模,並樹立競爭門檻。 梁華哲指出,該公司位於全球共有「14+1(含美國總部也有生產線)個」製造基地,不僅能迎合就地供應或分散風險的客戶需求,也不懼貿易戰的威脅。 貿聯-KY是連接線束大廠,並且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電池管理線束主力供應商,由於貿聯總部在美國舊金山的矽谷地區,就在特斯拉附近,雙方從很早就開始合作。 當然,我們也繳了很多學費,尤其是在投資新創方面,要很注意財報,亞洲公司會有內帳跟外帳。

梁華哲

「車用產品因量大又固定,設計模具產線比較方便。」但梁華哲指出,這項優勢的另一面,就是車廠會把利潤抓得很清楚。 但半導體、醫療產業設備不一樣,因為量少、更看重供應商的服務,而非僅以價格取勝。 從一個純粹的工程師,搖身一變成為跨國企業大老闆,過往還能親自開著堆高機把貨搬上搬下,如今此場景已成絕響,工作思維自然也跟過去大不相同,以前天真地以為「我們做的產品這麼好應該賣得出去」,後來才知道經營沒有這麼單純。 創業多半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唯有「人和」一項能讓創業者高度掌控,同樣一個產品在同樣一個市場,不同的人去做,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梁華哲學長非商科出身,他邊走邊摸索出屬於自己那套「快、狠、準」的經營風格,工作之餘梁學長喜愛閱讀,從他人經驗裡擷取精華,甚至作為借鏡,有助於他做決策和判斷。 創辦伊始,梁華哲學長帶領公司的方法,不外乎用明快的決策廣納各國人才,「國際化」堪稱貿聯的正字標記。

梁華哲: 從矽谷到國際 創業 Day 1 就獲利 ── 貿聯集團董事長梁華哲專訪

其實,梁華哲由於是電子工程系畢業,同班同學幾乎都在IC產業,有不少人是瑞昱早期的研發及管理高層,如今有人已經退休。 其中,班上成績最好的的女同學,則是目前在興櫃掛牌的立積電子總經理王是琦。 至於併購後的整合,這也是我們後來學到的經驗,如果要併購這種規模比較大的團隊,除非你公司內部的管理團隊很強,否則最好能夠善用原來的管理團隊。 很幸運的是,EA BU 原團隊都有留下來,對我們幫助很大。

  • 因此,中國網友對於此事的解讀可以說是過度敏感和矯枉過正。
  • 我們從 day1 就是要做 global,很早就知道併購很重要,一開始就跟著客戶走,剛成立就到世界各地,馬來西亞、愛爾蘭、廈門設廠,都是客戶要求我們過去。
  • 貿聯設置「數位轉型辦公室」,直接匯報給總經理高階管理者,同時招攬新血帶入全新思維,結合了解公司文化的資深成員,擔任基層與核心決策層重要的溝通橋梁,讓轉型之路更順暢。

當貿聯終於有能力供貨給國際車廠時,二○○七年舊識牽線,貿聯和特斯拉搭上關係。 梁華哲2023 二○○六年一位與貿聯高層相熟的老朋友轉職到特斯拉,當時特斯拉剛跨入電動車業,也還是家小公司,而且設計一日數變,很難找到合拍的供應商。 █ 豐收矽谷靈地造就 多角化經營能成功轉型,並且跨足車用、醫材、家電、小飛機、鑽油台各領域,梁華哲坦言:「因為住矽谷而在那創業,還真的壓寶壓對了。」矽谷位於技術、應用創新的最前端,廠商能在第一時間就嗅到危機與商機。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