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6大著數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ack on June 22, 2020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人物誌(Persona)是一種在進行行銷規劃和商業設計描繪目標用戶的方法,透過假設用戶的特徵、偏好、生活情境等,可以建構出完整的目標用戶輪廓。 人物誌可繁可簡,依企業的需求目標而定,不同的預設特徵可以搭配成多種組合,協助規劃者分析,並設定針對不同用戶類型所開展的策略。 根據資策會MIC調查,行動網購族每月平均網購2.5次,單次平均網購金額為853元,加總全年網購金額後達25,599元,每次以購買1~3個產品(79%)居多。 在無行動購物經驗者方面,每月平均網購僅1.4次,單次平均消費額1,056次,每年網購總額為17,745次。 據資策會 MIC 調查,92% 消費者有行動購物習慣,最大宗消費者愛用的網購平台 App 為蝦皮購物 (64%),其次依序為 momo 購物 (40%)、PChome 24h 購物 (27%)、Yahoo 購物中心 (14%) 與 PChome 商店街 (11%)。

許多企業在進行產品設計和行銷前並沒有做足消費者研究,無力透過行為調查、數據驗證測試、顧客回饋設計等來進行研究,間接導致產品行銷無效。 消費者研究可以說是產品設計、行銷策略的根基,設計出的產品或是制定出的行銷策略若無法滿足消費者胃口,產品就無法被市場接受進而產生獲利。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進行的「行動購物消費者調查分析」指出,與無行動網購經驗者(只有PC網購經驗者)相比,台灣行動購物族雖然單次平均消費金額略低,但消費次數更高,其2015年消費總額遠高於無行動購物經驗者。 隨著電商普及及疫情影響,過往實體門市在消費旅程的角色也逐漸開始轉變,線上成為主要購物決策的管道,實體則轉化為取貨、了解商品實體的媒介,因此建議品牌儘早針對電商進行更完整的佈局。 在疫情期間,建議品牌可以規劃不同的活動檔期來測試消費者反應,並且優化整體購物體驗;另外,針對消費者對於商品可能會產生的問題,於官網中進行說明也甚為重要,這不僅可以加強消費者的信心,也能建立首購客人對於你的信賴。 Money101 發布 2022 消費者網購支付行為調查,透過線上問券蒐集探究消費者的網購習慣,觀察到線上通路三大趨勢:多樣化綜合型電商、平台整合體驗、直式影音互動崛起。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持續溝通,維持心佔率、創造信任

「商家有沒有認清楚這項趨勢是重點,最大的風險在於拒絕改變。」隆章琪為後疫情時代電商環境下了這樣的註解。 一首歌的完成,需要樂曲旋律、歌詞點綴、以及曲風節奏等元素組成,往往仰賴大量人力時間創作。 這時候,如果音樂產業能結合Gen AI,如同企業借助大型語言模型,縮短AI應用的開發時間與成本,將有助於改寫產業運作典範,釋放人力投入到更有價值或創造性事務。 為了凸顯Gen AI的強大運算力與即時反應力,2023 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現場,邀請DJ Dennis與現場與會者,使用基於AWS架構的AI雲端工具一起「共創」歌詞與封面設計。

《熱水器》:追求安全恆溫沐浴最安心一整天工作下來,回到家最大享受就是泡個熱水澡,消除全身的疲憊,但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指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瓦斯中毒事件非常頻繁,提醒消費者在紓壓同時,也不能忽略空氣流通的重要性。 這次調查結果顯示,選購熱水器時,「檢驗合格、具有安全認證」為影響消費習慣最大的購買考量,佔45.5%,反應消費者對熱水器安全性仍有些不放心的疑慮。 另外像是熄火保護、過熱保護、過壓保護、風扇停轉安全保護、電流安全保護、空燒安全裝置,也都受到消費者重視。 此外,37.2%的消費者則重視「具恆溫功能」功能,讓水溫不再忽冷忽熱,維持設定的出水溫度,讓「舒適感」帶進居家生活之中。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消費新常態,不可不知的品牌增值策略

在許多情況下,「購買前」的網路購物階段代表一個愉快的體驗,購物者通常都會投入很多時間在這個產品搜尋的過程。 ——以上三大問題所討論的其實皆涵蓋在消費者研究的範疇內,企業在設定 TA 時不該是憑感覺,也不該是跟風看競品往哪跑就往哪追,更不該是等到銷售成績出狀況後急忙無根據地修正。 另外,消費者最常行動購物的場景,以「臥室(42.6%)、客廳(40.7%)」為主,「公司/學校(28.5%)」次之,顯示獨處或與家人共處的居家空間仍為主要購物場景。 疫情嚴峻期間,品牌應仍宣導⺠眾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但如果品牌仍需營業實體店面,可掌握以下兩項措施保護消費者也保護自己。 TenMax 將基於 Google 發布的《2021 智慧消費關鍵報告》,為你整理四大重點。 像是上述的串流影音問卷,就能在「獲得最新消息的方式」的題目選項中設定「標籤」,根據填答者的回答,分類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Line、社群、edm、app 等,往後推出新的影集或是有新的行銷活動時,就可以依據之前蒐集來的分眾名單,選擇最適合的行銷渠道推播訊息。

面對不斷加速變化的市場,收集消費者資訊與數據,以協助分析市場、理解消費者行為,進而制定最佳決策,並與目標消費者產生更精準的互動是當前業者的首要行動。 2.過去,我們熟悉的顧客旅程為線性流程;隨著科技演進、資訊大爆炸,Google透過觀察消費者行為提出「混沌歷程」,當消費者出現購買需求後,將會經過反覆來回的探索與評估,接觸多元平台,從不同的資訊管道中搜集相關資訊,最終才會完成購買決策。 此研究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訪談了英國,西班牙,法國,德國以及波蘭的40位歐洲年輕網路消費者,目標不是要取得廣泛代表性的總體研究,而是想透過觀察消費者真實的生活網路購物經驗,來了解這些歐洲年輕人的網路購物行為與顧客歷程個階段可能會產生的情緒反應。 透過人物誌的設計將預設的人物角色與市場策略結合,除了有助於企業規劃決策,也可以針對產品、服務流程、使用方法、渠道佈局等引導出有效的討論。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掌握這8個步驟,你也能成為商務談判專家!

其中品牌電商與實體零售品牌,可善用網路開店、社群、直播等工具,在疫情期間持續經營會員及和消費者互動,與消費者產生連結,深化顧客關係。 以這些數位工具快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自疫情帶來的危機中快速跳脫,跟上市場最新的消費動向。 根據統計,相比去年疫情剛爆發的 2 月時期,除口罩持續為搜尋度名列前茅的商品外,觀察網路熱搜榜單,因應五月疫情爆發,居家防疫有關商品也開始迅速竄升,包含⺠生必需物資以及宅在家打發時間的周邊商品都榜上有名,顯見疫情爆發對於市場消費需求的走勢變化,有高度影響。 資料顯示,2021 年「快速到貨」、「24 小時到貨」的搜尋熱度,相較於 2011 年已翻倍成長;另一方面,約有四成消費者當遇到產品缺貨情形,會直接轉往其他品牌購買或放棄購買,其中以食品與飲料品類比例最為顯著(48%)。 疫情延燒,使得人們減少出門頻率,轉往加入線上購物的行列,相較於 2019 年底疫情爆發前,截至 2020 年八月,台灣網路購物人口普及率已增長 16 百分點,幅度可觀。 此外,有高達 77% 台灣消費者曾下載品牌或電商所推出的 APP,其中以 歲族群,下載比例最高(83%)、35-44 歲居次(79%);而 2021 年上半年,台灣電商 APP 月活躍用戶總數,平均也較去年同期增長 18%。

根據資策會MIC「行動購物消費者調查分析」的數據顯示,台灣整體網購比例已達86.1%,其中行動網購經驗者占整體網購63.3%,無行動購物(只有PC網購經驗)經驗者占整體網購的36.7%。 根據資策會MIC調查,消費者選擇透過行動裝置網購的原因,主要為「使用手機時正好看到欲購買的產品(37.2%)、購物當下無PC可用(36.7%)、使用App限定的促銷活動(32.3%)、可享隨時隨地購買樂趣(31.1%)」。 資策會 MIC 產業分析師陳冠文表示,未來電商勝出關鍵除了掌握不同族群使用偏好,仍得回歸六大原則,包含品牌品項獨家性、良好逛店體驗,如介面設計與搜尋精準度、便利快速的結帳流程、符合消費者預期的物流配送穩定度、商品庫存充足度,以及有感的促銷手法。 然而在網購的世界,消費者有較多的比價與考慮時間,因此拉長了購物流程,品牌應該要把握消費者網購的誘因,驅動消費者完成轉換,在琳瑯滿目的電商中脫穎而出。 根據 Datareportal 的調查,「免運費」為最能激起消費者達成轉換的因素,而「優惠卷」、「貨到付款」則是第二、三順位,除了品牌實質提供的優惠與服務,「評論」、「即時線上客服」也是加速消費者完成購買的原因之一。 資策會MIC執行的「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於2015年10月29至11月12日間,針對目前個人擁有智慧型手機、且居住台灣北部、中部及南部者,以網路調查方式,進行整體意向與行動購物行為之分析。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網路使用行為 單位:%

據疫情爆發後的商品銷售統計,可看見光食品相關就佔了整體的 48%,其他沐浴及保養類的美妝保養,也佔整體 18%,足見疫情期間上述兩者的需求大幅增加。 31.83% 受訪者重視電商是否提供多種類的商品或品牌,商品價格優惠、回饋與折扣竟然不是消費者首要的考量。 其次,平台免運費的吸引力竟也不如預期,在此次市調中僅達 9.77% 。 這也是為何品牌、電商需持續下廣告的原因,根據研究,人們平均要看過一個品牌七次,才會留下印象、產生好感。 整體而言,全球 2021 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 5.7%(相較為 2020 年為 -3.5%),景氣回彈值得期待;至於台灣,據行政院主計處預估,2021 全球 GDP 有望攀達 5.46%,漲幅為 10 年來最高,經濟前景樂觀。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分析帶動網購金額成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年消費額超過30,000元以上的中高消費族群增至24.4%,較2014年成長6.3%。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展望後疫情時代台灣電商環境,momo認為疫情加速台灣線上消費習性的養成,以momo自身的數據來說,新客年增率成長近2成,整體有購會員數也較去年同期成長近2成,顯見消費行為不僅加速轉往線上,也加深網購黏著度。 如今,當台灣疫情趨緩,你可能會以為電商購物即將失寵,但現實的情況卻是消費者已經回不去了。 ShopBack台灣總經理隆章琪就以自己身邊的朋友為例,因為這兩個月的線上購物體驗,讓他的消費習慣有巨大改變。 《按摩椅》:有效紓解疲勞最吃香談到按摩椅,影響消費者選購因素前三名,分別為「按摩力道強度控制性」、「包覆力的舒適度與完整性」、「按摩技巧變化性」,比例分別為52.3%、45.3%、40.0%。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市場調查

而全年齡皆最常使用蝦皮購物 App,特別是 18~25 歲族群高達 8 成,26~55 歲也有近 7 成的比例。 我們也發現影響消費者選購原因,除詳細商品說明、買家回饋評論,還包括產品影音;而商品的影音介紹更將大幅帶動轉化率。 根據調查發現,全台平均 53% 的消費者看過網購直播,並以年輕世代看過的比例最高,觀看影音直播似乎成為消費娛樂行為,不買也要看得開心。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想要進行有價值的消費者行為研究,除了研究消費者特徵外,企業也必須了解到消費者行為其實是一整個過程,而非接收訊息、購買階段而已。 針對第二常用 App,除了 18~25 歲族群,其他年齡層皆為 momo 購物,而 18~25 歲使用 momo 比例較其他年齡層低一成以上。 另外,可觀察到 Yahoo 購物中心、Yahoo 奇摩拍賣的使用偏好與年齡呈正相關。 Fiogf49gjkf0d  有賴網際網路發達,不用出門也可上網購物,非常方便! 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第1項規定,大家都知道網購商品擁有「7天猶豫期(鑑賞期)」,消費... 許多品牌主想到電商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品牌官網或打造 App,但成立官網不等於生意上門,流量從哪裡來才是關鍵。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品牌該如何應對疫情?《 成⻑產業篇 》

同樣可以利用「單選題」、「多選題」、「多行文字」了解消費者的產品使用率、消費頻率、最喜歡產品的哪個功能、最不滿意的產品功能、希望未來能推出哪類型的產品。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2023 透過「單選題」或「多選題」,了解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管道、獲得資訊的方式、喜歡的產品類型、喜歡接受哪種類型的品牌訊息、最印象深刻的品牌活動、習慣消費的門市等,讓後續品牌在制定行銷策略時有參考依據。 其中,49%消費者期待品牌能持續投入研究與發展專業知識、45%消費者更傾向選擇願意積極聆聽自己意見並做出調整的品牌。

Deloitte亞太及其相關實體的成員,皆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提供來自100多個城市的服務,包括:奧克蘭、曼谷、北京、河內、香港、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墨爾本、大阪、首爾、上海、新加坡、雪梨、台北和東京。 MIC調查網購者最常購物的前五大B2C平台則依序為PChome 24h(50%)、Yahoo購物中心(45%)、momo購物網(41.5%)、創業家兄弟(17.9%)與博客來(16%)。 至於最常購物的B2B2C、C2C開店平台,前五名依序為露天拍賣(36.8%)、蝦皮購物(36%)、PChome商店街(36%)、Yahoo拍賣(33.9%)與Yahoo超級商城(31.3%)。 但是,在購買決定的那一刻起,強烈的情感會在購物點擊後鬆懈下來,而有種失去控制的感覺。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生活與休閒

DTTL每一個會員所及其相關實體僅對其自身的作為和疏失負責,而不對其他的作為承擔責任。 整體而言,全球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5.7%(相較為2020年為-3.5%),景氣回彈值得期待;至於台灣,據行政院主計處預估,2021全球GDP有望攀達5.46%,漲幅為10年來最高,經濟前景樂觀。 至於每月網購次數方面,台灣網友「每月網購1至2次(42.4%)」為主,其次為「每月低於1次(34.3%)」。 整體而言,台灣網友每月平均網購2.05次,與2014年相比無明顯變化,不過在網購消費金額方面卻有較明顯的提升。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2023 相較之下,泰國與馬來西亞消費者對美妝商品的需求明顯較高,而在澳洲與印尼的部分,因為當地法規允許,疫情期間銷售最好的產品分別為酒類與菸品。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DJ Dennis在AWS台灣雲端高峰會現場,細數音樂載體一路以來的變遷。 台灣網購消費者調查分析-整體族群行為 以往聽音樂要透過黑膠唱盤,接著類比技術演化到數位,旋律搭乘著CD形式傳唱。 然而,CD盜版問題間接促使MP3技術接棒,為了讓聽眾能隨點隨播,再由串流服務進入大眾視野。 防止疫情快速擴張的措施之一,就是確實控管病毒傳染的路徑,因此有實體店面的品牌,皆需配合落實實聯制,協助疫調與進行防疫。 在整體消費者可接受的驗證方式方面,前五名依序為:「輸入字母(54.8%)、掃描指紋(47.4%)、螢幕簽名(35.9%)、圖形密碼(19.1%)、眼睛虹膜(18.6%)、自拍人臉(9.4%)」。 對於本出版物中資料之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陳述、保證或承諾(明示或暗示),DTTL、其會員所、相關實體、僱員或代理人均不對與依賴本出版物的任何人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責。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