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禁售燃油車2023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ohn on April 21, 2022

台灣禁售燃油車

歐洲因為政策推動及補貼措施最為完善,電動車使用率最高,電動車占新車銷售量前三大國家分別為挪威、冰島及瑞典。 根據調查,台灣目前電動機車僅佔 台灣禁售燃油車 1%,顯見許多民眾對於電動機車還抱持觀望態度,原因可能是電動車剛起步,價格高昂,雖然政府有推出相關補助,但是補助額度也逐年下調中;再者,充電站的普及仍僅限於都會區,鄉下地方很難找到充電站,且充電月租費較汽油貴,民眾自然會選擇比較省錢的燃油車。 為何各國政府及企業對於2030年能達成禁售、停止使用燃油車的目標具有信心?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表示,2010年至2019年,鋰離子電池組價格下跌了87%。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表示,台灣目前一年機車銷售量為70-80萬輛,2035年全面汰換電動機車,將可牽動包括儲能電池等周邊零組件與電子產業發展,政府明確宣誓後,電子業者會有信心。

台灣禁售燃油車

歐洲各國、日本、美國加州等紛紛宣示,自2030年起陸續「禁賣燃油(新)汽車」,反觀台灣雖一度宣示2040年也要禁賣燃油汽車,但沒多久就急踩煞車。 經濟部官員表示,「要思考誰最有資格喊禁賣燃油車?」官員說,由於歐洲有許多國際大車廠,且環團影響力大,稅收較高,相對有資源來實施汽車的全面「改朝換代」。 而台灣2017年底拍板「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業者的反彈,就是因為沒有配套讓基層機車業者活下去。

台灣禁售燃油車: 特斯拉馬斯克:未來 12 個月很多公司會破產 外媒點名 4 家車廠「很危險」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美股代號:XOM)身上,傳統的石油大廠們過去數年市值都因此大減,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埃克森美孚還因此在2020年被道瓊指數除名。 不過德國能源署的調查中也發現,燃油價格會大幅影響消費者是否更換電動車的意願,數據指出,當每公升汽油或柴油超過 2 歐元(約 67 元台幣),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會考慮購買新能源車款,若漲價到 2.5 歐元(約 83.7 元台幣)時,有五分之一的德國人指出,會想換電動車。 在早期的車輛消費市場上電動汽車比內燃機驅動車輛有著更多優勢:無氣味、無震盪、無噪音、不用換擋和價格低廉,這形成了以蒸汽、電動和內燃機三分天下的車輛市場[5]。 即便歐盟議會已通過法案,但根據《Euronews》,義大利有27萬人直接或間接受僱於汽車業,該國交通部長表態反對此案。

  • 其中,特斯拉Model 3共售出6,800輛,後三家德國高端品牌中型轎車銷量總和為6,100輛。
  • 環保的議題是當前時代趨勢,包括歐盟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近年來對於污染的規範,具有較以往更激進的作為,雖然政策的推出亦伴隨著完整的配套,但日落條款的期限設定,對於汽車產業界來說其實存在不小的壓力。
  • 四、從電池污染造成的威脅看:電池的確有污染之虞,但至少不會是立即與造成全球大規模毀滅性衝擊,而且電池技術持續優化,不斷推陳出新污染性更低的電池,高污染性電池倘安全儲存得當,也可以有機會仰賴未來更好的技術來處理。
  • 充電性能限制也限制了電動車的發展,燃油車加油時間約5至10分鐘,便可行駛約400至500英里。

環保意識抬頭,各國為了達到將全球的氣溫升溫控制在2℃以內,以及自主遵循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巴黎協定,紛紛喊出於不同時間點禁售新燃油車,各國或區域的時程表如下,甚至有些國家已經開始在禁止燃油車駛近市區或徵收進城稅等作法。 歐盟推動電動車不僅是為了減碳,也為歐洲車能在電動車市場與中國競爭,但反對者批此法將衝擊傳統內燃機汽車製造業,影響數十萬人就業。 德國則希望歐盟允許汽車能2035年後繼續使用e-fuels合成燃料。 ACEA執行長暨BMW總裁Oliver Zipse表示:我們看到這一重要目標反映在歐盟政策中,其中包括豐富的再生能源、私人/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及原材料的供應。 不過這項決策也引來不少反對,並擔心歐洲人將繼續開著老車、買不起新的電動車,甚至還有人批評該策略未考慮電動車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 此外,為降低供應鏈風險,Tesla、BMW、Volkswagen等車廠,直接與原物料公司進貨,避免中間商所產生的成本,基於長期考量,Redwood Materials(Tesla前主管創立)也運用電池回收技術,透過熔化電池提取鋰、鎳、鈷等原物料。

台灣禁售燃油車: 禁售燃油機車: 電動車時代來臨 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

13日也會在北中南三地遊行抗議,希望政府能重視全國機車商業同業公會的訴求。 為了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首先是交通運輸工具要朝全面電動化邁進,因此將研擬修法讓2040年達成汽、機車銷售100%電動化,同時2030年全台公車也要達成全面電動化。 目前電動公車占比僅8.2%,而政府已經逐步加嚴車輛空汙及溫室氣體排放標準,並提高車輛能源效率標準,希望各車廠逐年降低車輛碳排放,同時交通部也同步修正《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好讓燃油車逐步退場,另外也希望經濟部協助國內業者升級,確保電動車輛更為親民,讓民眾都能負擔。 另外,行政院也規劃全面汰換燃油汽機車時程,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表示,公務車與市區公車全面電動畫時程,訂定在2030年,中央政府每年汰換 輛公務車,由於電動車價格較高,未來推動汰換過程,將考慮採租賃方式,市區公車汰換電動車部分,原本交通部就有補助。 汽機車汰換部分,係考量國際電動車儲能電池發展時程,預計2030年到2035年,全球電動車技術會有突破,因此訂定2035年與2040年時程,希望同時帶動國內周邊產業轉型升級。 禁售燃油車已是國際共識,這不但是為了減少民眾因PM2.5的罹癌疑慮,更是為了全球暖化問題。

  •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於2020年12月8日在議會表示,東京都將於2030年起停止販售只使用汽油引擎作為動力的新車,需全數改為混合動力車(HV)或電動車(EV),比日本全國提早五年實施,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新加坡訂2040年全面淘汰燃油車,每輛電動汽車補助2萬元星幣(約合新台幣43.3萬元),並擴充1600個充電站,至2.8萬個。
  • 雖說許多國家、車廠都已公佈禁售燃油新車時程,但各家年限不一、並且多為「目標」而非強制規範。
  • 他指出,國內1.1萬輛市區公車已擬訂2030年全面電動化的目標,接下來會再跟客運業者、車廠討論更細緻的補助及退場方案。
  • 只有少數城市保留著很少的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以及很有限的電瓶車(使用鉛酸電池組,被使用在高爾夫球場、鏟車等領域)。
  • 中國大陸自年初疫情解封後,經濟復甦乏力,為挽救疲弱的經濟,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天祭出「雙降息」,在不到三個月內二度...
  • 我就有幾個朋友,勉為其難選了特斯拉,開一開發現保時捷出了Taycan這台車,一比較發現性能更猛、內裝更豪華,沒幾天他又決定換車了。

正當歐盟正議論著燃油車銷售禁令實行與否時,交通部長王國材卻在2022年6月21日舉行的「台歐盟電動車論壇」中表示,交通部正著手研擬修法讓油車逐步退場,目標2040年達成汽、機車銷售100%電動化。 台達基礎設施範疇(Infrastructure Business)執行副總裁鄭安表示,台灣經濟結構為出口導向,在全球減碳趨勢下,能源轉型已成不可忽視的壓力,但同時也是企業邁向綠能並友善環境的驅動力與商機所在。 不止如此,蘋果電腦預告2030年,所有零組件供應商都必須實施碳中和,否則就出局,預料嚴重衝擊台產供應鏈,政府應儘速推動碳定價,及符合國際標準的氣候政策,否則不僅嚴重衝擊台灣經濟發展,也因為未善盡國際社會責任,不利國家形象。 回到亞洲,中國訂2025年新能源車佔20%,2035年全面禁絕燃油車銷售。 新加坡訂2040年全面淘汰燃油車,每輛電動汽車補助2萬元星幣(約合新台幣43.3萬元),並擴充1600個充電站,至2.8萬個。

台灣禁售燃油車: 禁售燃油機車: 能源轉型非一蹴可及 學者:只祭出棍子難促成「油轉電」

Volkswagen推出「MEB模組化底盤平台」,2025年前打造50款不同電動車型,並計畫運用MEB於未來10年內發布70種不同的電動車款,其中首款遠程電動掀背車ID.3是2020年歐洲排名第三暢銷電動車款,續航力為336英里,2021年則開始銷售ID.4。 燃油車的產業鏈、銷售鏈相當龐大,小至汽車零組件,大至加油站、汽車製造商、保養廠等等,這些都可能因為禁售燃油車而受到波及。 英國政府表示,提早頒布禁令是為了抵抗全球暖化、降低碳排放,英國政府甚至立下一個非常遠大的目標:2050 年碳排放達淨零。

儲能系統則可作為廠辦用電負載、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充電樁之間電力調度的緩衝,執行削峰填谷、備用電源等斜槓應用。 透過碳排與能源管理平台並以AI機制整合綠能與儲能,優化綠電匹配與營運效益,打造更低碳環保且永續經營的廠辦微電網。 此外,由於2040年起台灣將禁售燃油車、國際車廠也將逐步停產燃油車,廠辦終究得增設充電樁以應對營業車輛、員工的充電需求。 企業應在規劃低碳轉型初期就將充電樁納入佈局,結合能源管理與儲能調控,方能在不大舉擴建電力設施且大幅提升契約容量情況下,彈性調度假日或夜間離峰電力,輔助充電尖峰時段,穩助廠辦營運。 台灣現在仍未實施碳定價,對於氣候政策亦不明確,日後將成為歐盟課徵碳關稅目標,嚴重影響企業外銷能力,至於蘋果電腦等國際大企業供應鏈,台廠將因缺乏碳中和計劃,被迫退出生產,衝擊經濟太大,政府應正視問題嚴重性,及早規劃週延之節能減碳措施,才是長遠之計。 世界各國大力推動電動車計劃,罕見像台灣竟然還補助燃油機車,而且電動汽車發展,或充電椿設立,缺乏具體可行辦法,如何跟上全球節能減碳,地球環保的步伐?

台灣禁售燃油車: 更多「氣候」主題...

除此之外,義大利也擔憂禁售燃油車政策對超跑品牌 Ferrari、Lamborghini 等會有重大影響,年銷售 1 萬輛以下的車廠僅有一年緩衝期,超過 1 萬輛的如 Ferrari 甚至連緩衝期都沒有。 在市場及技術面,電動車的成本、電池原料取得、充電站設置、駕駛感受改變等都還有待克服;國家政策部分,目前他國政府則多透過電動車補助及法規限制等方式,一方面推廣電動車市場、一方面讓燃油車退場。 歐洲各國提出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後,許多政府早就積極推行電動車周邊建設以及相關配套措施,以應付未來各項需求。 賴清德說,國際上對於要不要禁售燃油車已有很多國家討論,已是國際趨勢和產業升級議題,但要訂在哪一年? 賴認為,若全部都和外國進口,固然能與國際接軌,但也必須要讓台灣業者有信心保握如期達標,賴強調,科技的進步速度相當快,台灣產業也會用相同速度進步,在訂定這個標準下,可望讓業者提早達成,同時不讓他們有太大心理負擔。 簡單來說,隨著各國間對於燃油車的禁令與電動化的推行越見普及,若台灣汽機車產業無法跟上轉型,外銷出口恐怕是一大問題,等同於在不吃豬肉的國家賣滷肉飯,又或者當台灣汽機車電動化的環境不甚完善、法規跟不上科技,可能連買進口車都是一個問題。

五、從綠色電力替代性的角度看:一旦電力來自風、陽光、水或生質能等再生能源,電動車就可以有更環保的電力,燃油車除了改用生質油外,其他就完全沒有這樣的機會。 三、從空污集中處理的角度看:電動車的能源仰賴充電,倘電力來自化石能源,空污會從燃油車的移動污染源轉換成電廠的固定污染源,產生的空污至少可以集中在大電廠的污染防治設備中更有效地去除。 賴揆表示,本次空汚大作戰,按照去年行政院律定政策方案加強執行,包括空品區劃設,空汚預警期間國營事業配合降載,以及老舊鍋爐全面汰換,同時在生活面全面做到空污防制。

台灣禁售燃油車: 我們需要公正轉型

目前電動車的維修跟銷售據點都需要佈建,原本的燃油機車維修點是否有能力直接轉型維修電動機車,政府還得需要利用這段過渡期,好好協助業者轉型。 李應元指出,目前階段各縣市汰換電動車已有補助,在國家政策做出宣示後,將帶動產業方向發展,加上國際潮流,以及台灣研發能力,量產後價格會繼續下降,讓一般人都有採購能力,不用因為要加速汰換而提供補助。 台灣禁售燃油車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行政院今針對空污議題召開記者會,宣布「空氣清淨方案」,其中一項,為2035年禁止市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由於此舉勢必影響民眾生活,成為現場關注焦點。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禁售燃油汽、機車的時間點,是在與業者充分討論後,在顧及技術上能夠有所突破的同時,不帶給業者太大負擔而訂定。 不過隨著世界趨勢發展,機車產業未來可能將被電動車輛取代,面臨轉型命運。

台灣禁售燃油車

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波蘭甚至主張擴大基金的規模,而芬蘭、丹麥和荷蘭等更為富裕的淨出資國家則希望縮減基金額。 還有,挑剔內裝的人,真的不要選特斯拉,這個品牌精神就完全不是以豪華見長,所以不會是你想開的車。 我就有幾個朋友,勉為其難選了特斯拉,開一開發現保時捷出了Taycan這台車,一比較發現性能更猛、內裝更豪華,沒幾天他又決定換車了。

台灣禁售燃油車: 台灣 2040 年禁售燃油車算晚?看看其他國家時間表就知道!

平心而論,台灣節能減碳成效並不理想,「2020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成績欠佳,評比總分竟然全球倒數第三,再退步三名,名次是59名,表現最差的是溫室氣體排放,與再生能源發展項目,落到倒數第二及第四。 台灣禁售燃油車 SMAT表示,台灣電動機車總數將在2024年突破100萬輛,尤其2019年之前,台灣電動機車市占率年皆翻倍成長,未來八年的電動機車市售比只要年增加4.3%,就能達成50%,是非常務實的階段性目標。 以買電動汽車來說,現階段台灣只有「免貨物稅」一項優惠,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甚至對岸,額外提供電動車購車款、充電費用等補助,廣設充電樁,才有足夠的誘因吸引一般民眾換購電動車。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台灣禁售燃油車 燃油機車過去陪伴台灣走過經濟起飛,完整的產業鏈與經濟價值不只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更是撐起台灣機車王國的內外銷奇蹟。 然而,台灣機車產業的競爭力近來卻在國際市場上大幅衰退,除了面對創新研發裹足不前外,更是挾數十年來的產業資本及政治人脈,高唱獨步全球的「油電平權」,令人憂心台灣機車王國的前景。

台灣禁售燃油車

不過,日本分析師也擔憂,一般燃油汽車由約 3 萬種零部件構成,但如果是純電動汽車,據稱零件數以引擎相關為中心將減少一半,倘若純電動車銷售佔比提高到 25%,混合動力車達到 50%的話,日本國內零件廠商的雇用將減少 2.2 萬人。 假設全為純電動車與燃料電池車,則最多將減少 20 萬人,零部件供貨量減少 30%,對於日本可能也有另外的經濟危機。 在全球向電動化車輛時代邁進的同時,許多國家或地方主要都市的政府,也都不斷發表計畫哪一年達成燃油車禁售或者下達純汽柴油車禁令的時間點。 台灣禁售燃油車2023 U-CAR 在 2018 年透過專題報導為大家整理過,而時至今日,許多國家或地方政府也持續調整目標的禁令時間,或者首度宣佈。 幾乎所有的傳統汽車業者都已經制定電動車的積極參與和量產計畫:在2018年,全球最大的車廠福斯(Volkswagen,美股代號:VWAGY)就曾表示最後一台內燃機出廠被設定在2026年。 2021年3月5日更宣布了它的Acclerate戰略──預計到2030年,公司將在歐洲完成70%的電動車市場份額;而在中國和美國這一數據為50%。

台灣禁售燃油車: 電動汽機車讓供電更吃緊?台電:備用容量率可能還需再增加

虽然这些言语有些过于夸张,但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或许他们说的淘汰是用更惊艳的纯电动产品惊艳消费者,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 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 就好比当年苹果推出iPhone一样,乔布斯并没有让大家淘汰功能机,而是用颠覆式的产品取悦消费者,功能机最终是被市场淘汰的。 協議的另一個內容是,建立金額為590億歐元的氣候保護福利基金,以緩解減排措施導致的能源支出上升可能給低收入群體帶來的沖擊。

台灣禁售燃油車

當時各國定下的期限不一,最快為挪威的 2025 年,荷蘭、愛爾蘭、冰島和丹麥則都決定以 2030 年為最後期限。 很多保守派提出反對意見,他們擔心過快實現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可能會導致大規模裁員。 可能現在你還不願意為一輛純電動汽車買單,但對於傳統燃油車巨頭們,他們已經不願在燃油車型上多“浪費”一分錢了,正揮刀砍向了新一代內燃機的研發。

台灣禁售燃油車: 特斯拉Model S、Model X更便宜2023-08-16

至於規模最大的福斯集團,則是訂出 2040 年逐漸停產燃油車型的目標,預計在 2030 年以前就銷售 2600 萬輛純電車款。 作為汽車大國,德國境內有相當多國際知名汽車大廠,針對禁售燃油車的法案,豪華品牌龍頭 Mercedes-Benz 日前表示,原廠有在積極轉型迎接電動車時代,但並不打算給燃油車具體的退場時間表。 1990年代開始,隨著電池儲能單元的發展,以及對礦石能源儲量、油價不斷升高的擔憂,各個主要的汽車生產廠家開始在新能源車領域做出嘗試。

台灣禁售燃油車

賴清德則補充,2018年,全國電力備轉容量平均將達10%,備用量15%以上,供給電動車使用不是問題。 不同於前兩位任職於現代汽車公司的受訪者,年輕的趙先生(Cheol-Yeon Cho)目前任職於新興的電動車充電設備公司。 專業為環境工程的他,在服務於電動巴士公司的父親建議下,開始這份工作。

台灣禁售燃油車: 媒體報導「七期機車最高補助13,000元...看得到吃不到」 環保署回應說明

如果不能從成本上降低電動汽車的售價,那很多人還是會選擇沒有里程焦慮的燃油車。 首先,“充電難”就讓很多有意向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打起了退堂鼓。 尤其是遇上節假日,一些新能源汽車車主羣裏紛紛在討論自駕出遊,充電難題是焦點話題之一。 往年“排隊4小時充電1小時”“堵車不敢開空調”的新聞,讓不少車主有些擔心。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預測,到2040年時全球電動車新車銷售量為6,000萬輛,屆時將超越傳統汽柴油新車;這個預測和IEA一致。 按照動力來源分類,又細分為純電動車(BEV)、混合動力車輛(HEV)和燃料電池車(FCEV)。

台灣禁售燃油車

與會者在經過16小時的談判後就一份妥協方案達成了一致,包括從2035年起,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新車的銷售。 板橋在地長大的劉笠鋒,因為從小對汽車的熱衷與喜愛,所以選擇加入汽車銷售產業,開拓自己的人生。 歡迎全國熱愛Lexus的車主一起來交流,讓我以完整經歷打造出更優質的新車銷售服務迎接您的蒞臨。 我買新車那時候,剛好遇到超級充電站終身免費,也是我決定換電動車的主要誘因之一。 我想,若想進入社區設充電裝置,面對不講理的住戶、不願意改變的區分所有權人大會,一直阻撓的話…那它真的是個大問題。 以前還要排隊,現在一改為收費,超充根本不用等多久,像我從公司開到內湖超充站,只要五分鐘車程,我常去台大進修,那附近也有一個超充站,甚至全台到處去旅行,我認為也沒問題,現在應該全台有幾十個超充站了,真的擔心,隨時下去充電一下,很快就好了。

台灣禁售燃油車: 相關熱門文章推薦

CleanTechnica分析預計2025年,若要改使用電動車,達80%的電量所需充電時間將減少30分鐘,2022年平均續航里程預計達275英里。 蔚來汽車(NIO)已於紐約證交所上市,該企業擁有5款電動車,並在2020年4月獲得多家國有企業1億美元的投資;小鵬汽車(Xpeng)於2020年8月於紐約證交所上市,籌資15億美元,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在香港上市,籌資18億美元。 根據報導指出,小鵬汽車2020年銷售27,041輛電動車,較去年大幅成長112%。

台灣禁售燃油車

我國2050淨零排放轉型之長期願景係透過打造具競爭力、循環永續、韌性且安全之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以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創造綠色就業、提升能源自主並提升社會福祉。 未來政府將陸續公布12項戰略計畫,並配合推出新的國家自願減量目標(NDC);「2050淨零轉型」是必須動員整個國家一起完成的目標,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必須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才能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年輕人。 龔政委強調,2050淨零轉型不只是因應氣候變遷的環保議題,更是經濟及產業的議題。 台灣自2016年啟動能源轉型,已打下良好基礎,且能源政策始終和產業政策扣合,從五加二產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到發展氫能、擴充電網設施儲能設備等,未來將帶動更多產業一起成長,經濟動能會持續,產業轉型也會更具競爭力。 義大利也基於類似理由,認為不該用電動車侷限汽車產業發展,油電技術、限制性能等方式同樣也可以發揮良好減碳效果。

台灣禁售燃油車: 起!保時捷「超搶眼718 Style Edition」亮相 台灣同步開賣

全球電源與能源管理領導廠商台達(2308)日前正式展開《台達智慧能源競爭力論壇》系列活動,共吸引近千人次報名參加,首站已於8月4日在新竹科學園區啟動。 台灣禁售燃油車 台灣禁售燃油車 上述車輛電動化要求,係規範當年度銷售的新車應為電動車;以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為例,指的是2035年起禁止燃油機車之生產銷售,2035年之前已領牌之使用中機車並不受相關規定影響,有關「2030年汰除全部燃油車使用」係屬刻意誤導,意圖引起車主不必要之恐慌。 不同區域對機車的使用習慣和程度有所落差,政策對民眾及產業可能產生的影響,當然不可一概而論。 不過若仔細觀察台灣機車大廠外銷全球的數字不難發現,歐洲對電動運具的迫切期待,自許為機車王國的台灣,恐怕難以置身事外。

台灣禁售燃油車: 日本預計排放的是「核處理水」而非「核廢水」,中國混淆視聽將「科學問題政治化」

受到近年能源成本高漲與環保法規影響,歐盟消費者已逐步轉向購買電動車,目前歐盟銷售的新車中約有12%是電動車。 根據《法廣》,支持者認為法案可為歐洲汽車製造商轉型生產零碳排車訂下了明確的時間表。 除了混合動力之外,豐田也拓展了可以使用家用電源充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氫燃料電池車(FCEV)等。 2019年豐田及Lexus在日本國內銷售約162萬台,其中電動車大約占四成。 雖然禁令只限於歐盟,但實際影響將更加深遠,畢竟在成本與國際戰略考量下,跨國汽車集團很可能不會考慮開發只有特定市場能夠販售的燃油新車。

台灣禁售燃油車: 陸Q1新能源車出口翻倍 國際品牌搶市

而歐盟執行委員會也計畫將在 2030 年降低車輛 CO2 排放量達 55%、比起先前的 37.5%標準更高,並且將預期 2030 年全歐盟境內將會有 350 萬座充電站。 因為我本身對Model 3評價算是很正面,親友也都知道,我推薦大家如果要換車,可以考慮直上純電動車,特別是那些用途單純、大多用來通勤的朋友。 唯一要注意的是,買純電車之前,請確認社區中最好要有充電設備,或者是區權會已經同意開放建置新的充電設備。 如果家裡沒有、或者社區確定不准增加,建議還是把電動車當第二台車使用,不要完全依賴它。

台灣禁售燃油車: 電動車產業趨勢及台達在電動車產業的佈局

另外歐盟也指出2030年全歐洲將有680萬個充電樁,也就是將在10年內完成20倍的成長。 以2019年12月台灣機車出口地區統計表來看,外銷區域佔比第一名為亞洲地區約42%,第二名為歐洲地區約為30%,歐洲市場為台灣機車出口第二大區域,然而整體歐洲的制度規範正在快速轉變,台灣機車產業無法跟上電動化的革新,也導致外銷出口節節敗退。 從近年來的台灣機車出口地區統計的資料進行計算,隨著電動化的趨勢越趨明朗,台灣外銷歐洲市場的衰退比例就越高,無論是CBU整車銷售數量又或是KD套件數量都面臨大幅衰退,若再不力求轉型,未來台灣機車產業鏈的上下游業者及從業人員,恐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 上一篇介紹了亞洲機車大國的電動機車產業政策,發現亞洲各國無不加大對運具電動化的政策力道,這項事實,與油車業者疾呼的「油電平權」恰恰相反,亦即,台灣燃油機車在亞洲的產業優勢正備受威脅。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