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October 19, 2019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豪華進口轎車Lexus ES 再度以 304 輛拿下 7 月進口轎車之冠,全年累計至 7 月底已達 2,236 輛,相比 2022 年同期略為增長 14%,在豪華轎車市場版圖持續被壓縮下,算是少數仍維持成長的車系。 在對手品牌 Mercedes-Benz 部分,則分別有 C-Class、E-Class、A-Class、CLA 入榜,其中 C-Class 的 233 輛對比上月有著約 20%的增長,至於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2023 7 月繳出 90 輛的現行款 CLA、國內經銷端日前已有小改款接單資訊曝光,預計可望在第三季內就會導入。 而 BMW 品牌則是有 3 Series、2 Series、i4 等車入榜,小改款 3 Series 的 179 輛對比上月有所增長,進入產品末期的現款 5 Series,目前總代理已先行公布 i5 的預售價,燃油 5 Series 雖尚未公告接單資訊、但據了解初期應當只有 520i 動力供應。 純電車部分,i4 單月掛牌多達 145 輛排至榜內第 3,而 Porsche 的純電跨界旅行車 Taycan Cross Turismo 也因大量交車 112 輛首度擠進豪華轎車榜第 7。 毫無疑問地,總市場 Top 10 排行榜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進入第一個完整銷售年的 Toyota Corolla Cross,以全年銷售累積 40,675 輛的驚人成績,輕取總市場銷售冠軍寶座,比起 2020 年一口氣挺進 8 名! Corolla Cross 的新興霸業,也讓 2020 年自蟬聯 19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2023 年總市場銷售冠軍 Corolla Altis 手上風光拿下冠軍的 RAV4,僅僅享受 1 年的車壇霸主生涯,2021 年就退居第 2 名,至於老牌神車更是同步後退到第 3 名。

  • 因應市場特性,在設計產品及服務時,需留意友善人機介面和客製化用戶體驗,以利和矽谷新創公司競爭。
  • 現代和高階品牌 Genesis 預定 2030 年前推出 17 款純電車,而 Kia 則有 14 款,目標 2030 年達成全球純電車銷量 187 萬輛目標,估計會是當時全球新車銷售的 7%。
  • 而大改款的 BMW 2 Series Coupé將在 1 月底上市,170 萬起預售的大改款 2 Series Active Tourer 預計第一季末發表,預料屆時將對整體 2 Series 的掛牌有所挹注。
  • IC導線架方面,材質為銅合金或鎳鐵合金,在半導體封裝的作用是支撐IC,以及負責IC與電路板間的訊號傳輸,前五大廠商分別為Mitsui High-tec(三井高科技)、長華科技、Shinko(日本新光電工)與順德工業;功率導線架則由台灣三家導線架廠商包辦,包含順德、界霖與長華科技,功率導線架是指用於功率半導體產品的導線架,因此電動車的成長性與台灣廠商關係密切。
  • 根據日本媒體「THE GOLD ONLINE」報導,曾經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丹尼爾.

2022 年全年度累積銷售量達到 14,922 輛,雖然低於 2021 年的 17,402 輛,但依然有總市場第 5 名的成績。 相較於 6 月全品牌交出單月 2,296 輛的佳績,Tesla 品牌在 7 月則因應第三季車輛尚未大量到港,全品牌僅掛出 380 輛。 其中 Tesla Model Y 掛出較為亮眼的 303 輛,擠進豪華休旅排行榜第 5,Long Range 為 224 輛、Performance 為 1 輛。 改款 Model X 與 Model S 則是繼 6 月份的 856 輛、252 輛後,7 月雙雙則僅剩下雙位數的掛牌,其中 Model X 各為一般版 21 輛、Plaid 版 41 輛,Model S 則為一般版 6 輛、Plaid 版 5 輛;至於自 2022 年底已許久未有新車到港的 Model 3 車系,也僅掛出現貨車個位數的 4 輛。 Kia EV6 在 7 月掛出 93 輛,比起 6 月的 57 輛更為亮眼,而國內 Kia 已預告將在第四季推出性能版 EV6 GT,售價有望落在 300 萬內,再加上第四季也會推出大型 7 座休旅 EV9,可望讓品牌在國內的純電戰線更加壯大。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Volkswagen 集團銷量連 2 年衰退,純電產品逆勢成長

ADAS系統並不限電動車才會搭載,但除了低價電動車外,多數電動車都會搭載Level 1或以上的ADAS功能。 這些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中,對功率半導體需求比內燃機車輛增加許多,且隨著電動化程度而呈現倍數增加,而電動車對高壓需求的提升,使可耐高壓、高頻與高溫特性的功率半導體元件SiC逐漸引入動力電子元件中,於高功率和高頻領域取代IGBT。 此外,由於電動車零組件與內燃機車輛差異大,因此催生電驅、電控與電池商機,同時也重構一部分供應鏈關係,產生新的參與者如鴻海、Magna等電動車平台設計製造供應商。 Mazda 3新年式針對20S Premium與20S Signature車型升級10.25吋中控螢幕,搭載無線充電與無線Apple CarPlay裝置;高階20S Signature的抬頭顯示器更支援智慧型手機導航。 Mazda 3全車系均換上USB Type-c連接埠,符合目前手機連接習慣,同時加入新車色晶瓷白。

另外單純以品牌力來說,Ferrari 雖然品牌價值下降 8%,市值為 74 億美元,但品牌力驚人,也就是在知名度、美譽度和誠信度方面,Ferrari 依舊是獲得《Brand Finance》AAA+ 等級的評價,是汽車品牌之最。 至於車長接近4.6米的MG HS,2022年於英國地區銷售超過6000輛,銷售量僅次MG ZS,此車不只是空間非常寬敞與實用,MG HS造型也深具英國騎士風範,優雅大器且不失精緻,此外優異的妥善率也是MG之特色,因為原廠對於自家的品質非常有信心,所以在歐洲推7年保固! 福斯中國業務主管布蘭斯塔特(Ralf Brandstatter)13日指出,電動車市場可望繼續快速擴張,傳統車銷量開始永久性下滑,電動車市占大的情況,很快能在中國車市看到。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產業技術評析

全球各大汽車集團的 2018 年銷售報告相繼出爐,而國際知名市調機構《Focus2move》搶先發表集團銷售排行榜,去年全球汽車銷售達 9560 萬輛(不含重型車輛),比起 2017 年成長 0.2%,銷售龍頭則由 Volkswagen 拿下。 此次表現最為驚豔的便是 Tesla,相比去年市值成長 44% 之多,品牌價值高達 662 億美元,主要歸功於 Model Y 車款熱銷,再加上對於下一代平台與入門新車的期待,同時《Brand Finance》認為 Tesla 具備高度可持續發展價值。 這主要是因為2020年中國車市在2月出現劇烈下滑之後,3月快速反轉,4-12月連續走強。 而美國、日本、南韓、德國等車市目前仍處於疫情加重、車市劇烈下滑後,從低迷中逐步改善的階段。 具體到銷量數據,2018年中國國內汽車銷量為2800萬輛,同比下降3%,減少88萬輛,超過全球下降總量(76萬輛);但隨後情況開始反轉,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575萬輛,下降206萬輛,相比全球下降275萬輛而言,中國銷量下降佔比降至75%;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527萬輛,下降48萬輛,相對於全球下降的1180萬輛,中國佔比僅為4%。

  • 去年全球各大汽車集團的銷售排行榜出爐,根據知名市場調查機構《focus2move》的報導,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各集團的銷售成績都有明顯下滑,甚至沒有一個集團突破 1000 萬輛,第一名依舊是 Volkswagen。
  • 來自英國市調研究公司 Kantar Millward Brown,公布 2020 年 BrandZ 全球品牌價值前 100 強,汽車品牌方面,Toyota 再度蟬聯冠軍,Tesla 則直衝第四名。
  • 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佔全球份額的30%,2019年下降到29%,但仍具有絕對優勢,2020年再次回升到32%。
  • ADAS系統並不限電動車才會搭載,但除了低價電動車外,多數電動車都會搭載Level 1或以上的ADAS功能。
  • 即便總銷售量成長幅度有限,但電動化、先進駕駛、智慧座艙的成長空間仍大,預估全球電動車(包括油電混和車HEV、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氫燃料電池車FCV)新車銷售量至2025年預計達到3,820萬輛,占全球汽車銷售約40%。
  • 6 月僅以 146 輛排第 6 的 Lexus ES,7 月重新以 376 輛奪下冠軍,主要是年式切換前的大量交車,和泰已公布 23 年式 8 月接單,目前傳出全車系調漲 2 萬、175 萬起跳,配備主要取消觸控板、加大置物空間。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使用廢棄的食用油、秸稈等生物質,可加工製成燃料,與傳統以石油提煉的燃油相比,其碳排放淨值明顯較低。 因此,歐盟的氣候政策鼓勵生產、使用生質燃料,其中以高科技製成的「先進生質燃油」的需求更是暴增,價格也水漲船高。 Lexus 旗艦 MPV 車款 LM 已經陸續在日本、台灣等地推出,中國近期也已展開預售,不過只有 LM 350h 一種動力選擇,不像台灣還多了 LM500h 的 2.4 升渦輪油電。 如同前一代,LM 在中國不但要加價才買得到,這一代甚至要加價 50 萬元人民幣(約 221 萬元台幣)。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進口總市場

Volkswagen的飛速進步並不讓人訝異:為了挑戰Toyota並矢志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集團,Volkswagen近年來致力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一舉放棄過去的「高級溢價定價」策略改為在價格上與主要競爭對手正面交鋒,甚至正面壓迫其他歐洲汽車製造商。 2011年PSA(Peugeot Citroen)、Renault和Fiat三家主要依靠歐洲本土市場銷售的汽車製造商更進一步受到來自市場龍頭老大Volkswagen的價格壓力:2010年11月推出的小改款Passat車型與前一代相比不但沒有漲價還調低了675歐元。 雖然中國市場表現相對較強,但從各國銷量來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總體表現不佳,目前表現較好的仍是發達國家市場,日本、德國、美國市場以及法國市場總體表現更為強勢。 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佔全球份額的30%,2019年下降到29%,但仍具有絕對優勢,2020年再次回升到32%。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去年一季度中國份額被歐洲超越,二季度則大幅回升並創新高,三、四季度在32%到37%間波動,走勢相對平穩。 根據德國汽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布拉澤爾(Stefan Bratzel)公布的調查,就銷量論,美國電動車一哥特斯拉,仍穩坐全球電動車龍頭寶座,中國品牌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緊追在後。 為促進產業轉型同時兼顧國家淨零碳排目標,我國訂定2040年電動小客車市售比達100%等目標,另由交通部主責電動車及充電設施等整體環境配套措施規劃,並結合各部會推動各類車型補助及示範計畫。 在乘用車部分,經濟部已著手推動電動車整車自主生產能量相關補助計畫,預期可加速國產車研發及生產設備投入,未來伴隨平價國產車的加入,國內電動車市場及產業成長性值得期待。 2021 年第一季全球電動車品牌銷量排行出爐,在眾家車廠追趕下,特斯拉雖然市占下滑,但銷量持續增長,仍然居於龍頭寶座。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品牌文章

全球電動車銷量相較整體車市仍呈成長態勢,2022年全球電動車占比初估升至19.3%。 2022年我國國產車銷量占比有望提升至55.9%,全年銷售量雖小幅下滑仍保有近44萬輛規模。 國瑞、中華及台灣本田位居國產內銷量前三位,2022年隨各車廠新售車輛平均油耗需達每公升20.9公里,搭配國產混合動力車型熱銷,臺灣電動車占比初估提高至20.3%。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尤其是在全球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的大環境下,空調正在從提升居室環境舒適度的可選品,變為守護用戶健康的剛需産品。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另外,股價表現來看,美國特斯拉近期股價雖受前波科技股修正回檔,但近期股價已止跌回穩,其他電動車廠股價,目前亦維持震盪打底表現,未來隨第四季起,各式電動新車款陸續上市後,劉恆誌預估,2023年電動車銷售量,有機會上衝至1,332萬台,較2022年成長率達30%以上,成長的主力,主要仍來自美國、中國及歐洲的德英法國。 美國拜登政府實行IRA法案,有望帶動特斯拉及其他電動車廠等銷售助力大增,預估今年美國電動車銷售年增率有機會上看49%;中國方面,主要來自中國政府延續消費者免購置稅政策,預估中國電動車銷售量今年亦可年增26%,歐洲方面,則看好德國、法國、英國三地電動車滲透率不高僅2成,未來成長空間仍看,有機會今年銷售上升37%左右。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電動車沒電!九旬重聽翁迷路慌 雄警拿出「這法寶」助返家

美國車廠在進入21世紀之後走向衰退,Toyota在2004年銷量超越Ford之後,又於2007年正式超越GM集團成為汽車產業的龍頭老大! 可惜全球汽車銷量冠軍寶座僅僅坐了四年,日前在總結了各地區銷售數字之後,總計2011年GM汽車集團在全球範圍銷售了9,025,942(903萬)部各式車型產品、對比2010年的8,385,484(839萬)部相比成長7.6%,全球市佔率也從11.5%提高0.4個百分點至11.9%,在2009年宣佈破產重組之後不到3年內締造了「王者歸來」。 一季之前,伴隨著新年倒數的慶祝煙火,我們將2011年送入歷史,迎接全球汽車產業充滿挑戰卻也充滿機會的一年! 2011年在大中華地區汽車市場仍呈現成長的背景之下,全球汽車銷售量出現7%的不俗年度成長。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美國市場方面,由於低基期加上消費者信心有所回升的條件下具備成長潛力,但不能忽略美國新車平均價格不斷飆升,以及升息導致的高貸款利率兩大不利因素。 西歐雖也同樣處在低基期,但因俄烏戰爭持續,歐洲的能源問題尚未解決將影響歐洲汽車市場的成長動能。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2023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但新興市場表現良好,舉凡印度銷量在2022年首度以430萬輛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印尼則是在連兩年成長後回到疫情前水準。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 《產業》美、中政策支持 全球電動車滲透率拉高

例如,福特的F系列卡車(包括F-150)於2020年在美國的銷量雖然下降了12%以上,但在美國及加拿大的銷量仍然優於任何其他品牌。 在俄羅斯,2020年最暢銷的汽車是由當地汽車公司Avtovaz和法國雷諾集團合作製造的經濟實惠小型汽車Lada 全球汽車品牌銷售量2023 Granta。 在印度,最暢銷汽車則是由日本鈴木汽車公司印度子公司所製造的Maruti Swift小型掀背車。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