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杯禁用9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April 6, 2019

塑膠杯禁用

環保署今(29)召開記者會表示,新法上路後,預計每年可減少5.8億個一次用飲料杯、相當於7000公噸垃圾的耗用,同時也減少3.3萬噸碳排放量。 材質易破碎的特性,更常造成嚴重海洋污染,國際上早已陸續祭出保麗龍禁用政策。 澳洲「國家塑膠計畫」(National Plastics Plan)計畫2022年12月起,完全禁止發泡塑膠的食物與飲料包裝。 泰國也規定在2022年底前,會禁用保麗龍餐具、塑膠吸管和塑膠飲料杯。 環保署昨日公布塑膠飲料杯限用政策,將「循環杯使用」明確納入,代表連鎖便利商店跟速食店,未來都將開啟提供循環杯的服務。

塑膠杯禁用

王嶽斌說,限塑觀念有地區性差異,北市限塑阻力相對小,目前只有台北市一個縣市提報,其他縣市仍在循序漸進推動當中,全台禁用期限仍維持2024年底,環保署對此樂觀其成。 塑膠杯禁用 目前臺灣已有一些店家提供租借杯的選項,為關心環境卻一時沒帶環保杯的民眾服務。 例如臺南正興商圈的「正興杯杯」、新竹縣在地商圈也有租賃杯、台大校園的「杯特杯」、小琉球由地方團體發起的該區租借杯服務。 若台北市飲料店商家,違反一次性塑膠杯禁用的規定,將依法處新台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限期改善卻未完成者,可按日連續處罰。 塑膠杯禁用 另外,連鎖早餐店像Q Burger、麥味登等,以及提供隨餐飲料的餐飲業,目前未列入環保署的管制範圍內,未來也有機會納入。

塑膠杯禁用: 禁各式一次用塑膠杯 環保署:最慢2024年底實施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環保署日前要求各縣市飲料店最遲需於2024年底前,全面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台北市已經率先宣佈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 台中市東南區市議員候選人陳雅惠表示,台中市環保局至今仍未宣布塑膠杯禁用的確切日期,明顯已經落後其他縣市,要求市府加緊動作限塑,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塑膠杯禁用 2001年上路的舊制原本要求業者提供1~3元的優惠,但統計至今,只有約6%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每年減少1.5億個飲料杯使用量,成效不佳。

  • 由於 PVC 遇熱容易產生變化、分解,在製造時需要添加安定劑,如重金屬;又經常為了達到使用方便,添加塑化劑提高柔軟度,導致製品變得有毒性,這些添加劑更可能釋放至水、空氣和食物中,對人體健康與自然界的生物造成危害。
  • 環保署解釋,今年3月聯合國環境大會宣布,預計在2024年推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塑協議,因此草案修正也結合全球塑膠公約的進程,訂定2024年為最遲提報日期。
  • 環保局表示,為使「飲料店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政策順利執行,今年6月、8月均派員至轄區列管飲料店業者進行2輪宣導,包含法令公告事項、相關宣導單張等,確保業者了解政策內容,11月中旬再進行第3輪逐電宣導。
  • 台灣的珍珠奶茶享譽國際,台灣人也超級喜歡午飯後或下午茶,一起跟同事團購一杯手搖飲,當作一天犒賞自己的療癒時光。
  • 手搖飲店「萬波」業者表示,原本是提供冷飲塑膠杯、熱飲紙杯,未來將以原有的熱飲紙杯套用全品項飲品,規畫2023年上半年全台門市跟進紙杯包裝。
  • 所謂租借杯,就是店家提供可重複使用的外帶杯,消費者只需支付押金或少量費用,使用完之後再將杯子歸還至定點,業者清洗消毒後,再提供給下一位消費者重複使用。

日前有一名網友發文表示,爸媽一直問她有多少存款,讓她深感壓力,表示自己並不想告訴他們,但又不知該怎麼辦? 由此可見,回收並不是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有鑑於大部分的塑膠都不會經過妥善回收再製,PVC 的情況則是更糟,回收 PVC 不僅不實際也很貴,更是塑膠當中回收率較低的。 此外,作為「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氯乙烯」在生產過程中易溢散至環境中,長期暴露下可能導致不孕、免疫系統破壞、癌症等影響。 而廢棄的 PVC 也因為含有「氯」的成分,在燃燒時,易產生戴奧辛,增加罹癌風險。

塑膠杯禁用: 環保紙杯│無塑紙杯|無淋膜紙杯|一次性飲料杯|禁用一次性塑膠杯|禁用淋膜 紙杯

以下5種店家均為規範限制的對象,未來民眾外帶飲料,業者都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 環保局指出,今年7月1日實施四大連鎖業者提供民眾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讓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有更大誘因,選購環保杯的熱度也上升,自備杯比率從過去6%提高至16%,部分連鎖超市更自主提高至8元優惠,進一步吸引消費者自備杯消費,有助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用量。 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陳世偉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業者除改用紙容器也可提供循環杯租借服務,桃園市從112年1月起,在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有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目前桃園市共計有241家門市加入行列,呼籲民眾購買手搖飲時可自備環保容器或選擇使用桃園循環杯,一起為減塑及環保努力。 環保署表示,早期為減少一次用塑膠餐具、飲料杯等產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規範管制業者不得提供塑膠材質的免洗餐具,不過當年並未列入限用「可分解塑膠材質」(PLA)。 環保局表示,台中市為加速減少塑膠一次用飲料杯使用,已依據「台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第18條,於去年1月1日公告實施「連鎖飲料販賣業不得提供保麗龍及其複合材質之飲料杯及餐具」。

可分解塑膠不僅在海洋中無法被分解,且大部分外觀與寶特瓶相似,在既有的回收處理體系中,容易造成混淆、難區分,衍生環境問題。 2022年12月起台北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至少2206間商家響應減塑,不少手搖飲愛好者擔憂,想喝飲料怎麼辦?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秘魏文宜表示,推動的主要目標為減少一次用飲料杯,但考量是否有其他替代材質,因此優先禁用限用一次用塑膠杯。 北市環保局發布新聞稿表示,5月邀集飲料店業者會商,預定12月1日起實施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與會業者多數皆願意配合政策執行。

塑膠杯禁用: 管制膠餐具違例罰則?有冇豁免情況?

環保局表示,同步至轄內連鎖及非連鎖飲料店逐店宣導,讓業者在正式實施前的緩衝期,把庫存的一次用塑膠飲料杯消化掉,並儘早評估使用可替代材質,或提高優惠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以及考量建立循環杯借還系統等,減少一次用容器的產生。 台北市環保局昨宣布,12月1日起,北市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經多次溝通及宣導後,9成以上店家已備貨完成可順利配合上路;另循環杯新制也將於明年元旦上路,透過6大面向規範,確保循環杯服務系統的衛生品質。 配合環保署「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減塑政策,環保局說,7月1日起,轄內飲料店將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石化基塑膠、生物基塑膠及生物可分解塑膠,桃園市目前約有989間飲料店,預估政策實施1年可減少7260多萬個塑膠杯的使用。 桃園市目前估計有多少間飲料店,政策實施1年可減少多少個塑膠杯的使用? 在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中,較常見的為PLA材質,一般運用在食品包裝網袋、蛋盒、超商微波食品容器、速食店的免洗餐具、電池的塑膠包膜等,因此環保署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將從PLA這類材質開始禁用。 行政院環保署日前公告,針對所有一次性塑膠杯提出管制政策,逐步推行限用塑膠杯。

塑膠杯禁用

只是他也坦言,單一材質比較好回收再利用,內發泡紙杯「實務上幾乎沒辦法回收分開」,環保署目前並未統計市面上有多少內發泡紙杯。 對此,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吳盛忠直接表示,「內發泡紙杯不能回收」,就像紙類外面有皮革,無法直接以紙類回收。 但是負責回收管理的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第三組組長李守謙說,內發泡紙杯的主體還是紙,因此列為紙類回收。 要有效的禁止塑膠產品,立法是最有效的途徑,但法案不會只有一條法律,所以法案的英文通常會使用bill來表示。 要成立法案,一開始要去推動(push),推動之後才會通過(pass), 最後再被大眾採用(adopt)。

塑膠杯禁用: 一次性塑膠飲料杯逐步退場 環團讚:台灣朝禁塑方向前進

因應國際趨勢,為加速落實減塑,從源頭減少一次用塑膠,環保局在6到8月便開始向列管飲料店業者進行兩輪宣導,包括法令公告事項、相關宣導單張等,確保店家了解政策內容。 11月中旬訪查後,有9成以上列管店家都已完成備貨,屆時可配合政策順利上路。 (中央社記者陳怡璇台北23日電)北市環保局表示,12月1日起,北市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9成以上業者經輔導後都已準備得差不多。

塑膠杯禁用

台灣一年使用超過 20 億飲料杯,每天不來杯飲料受不了的人更不在少數,Elephant Cuppa 大象環保團隊,為幫助大家享受手搖飲料的同時,再也不用擔心製造過多垃圾。 大象杯從杯身、杯蓋、吸管皆由 Ecozen 環保材質製成,Ecozen 為生物基塑膠,由天然再生原料合成。 不過吳盛忠說,塑膠不易分解,製造過程中也會產生汙染,還是減少使用比較好,鼓勵民眾自備杯子,若業者一定要用,也希望找到更環保的材質。

塑膠杯禁用: 問題在於即棄 慎防污染轉移

日前,韓國星巴克宣布下半年在濟州門市啓動「Better Together 」計畫,消費者只要付押金1000韓元就能使用可重複清洗的循環杯,用完再拿回店內即可取回押金,預計在五年內於全韓國分店淘汰所有一次性飲料杯。 綠色和平認為,星巴克是因應韓國各項減塑措施,及未來不得再使用一次性飲料杯的政策目標而改變銷售型態。 環保署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規範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業者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 環保局指出,6月及8月派員至轄內列管飲料店業者進行宣導,包括法令公告事項、相關宣導單張等,確保業者瞭解政策內容,11月中旬再逐店宣導,經訪查結果,目前已有9成以上列管業者均已備貨完成,皆可於12月1日依法配合實施,期能藉由此政策上路,有效減緩塑料污染對環境的危害。 國際上為減少塑膠衍生之環境污染,聯合國西元2019年環境大會170國共同承諾,將採取措施以2030年前大幅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歐盟規劃於2021年禁用已有適合替代品的一次用塑膠產品;G20環境會議中達成共識,同意履行「藍色海洋願景」協議,在2050年以前,將海洋塑膠垃圾歸零。

美國馬里蘭州2020年10月禁用保麗龍,成為美國第一個實施保麗龍禁令的州,緬因州、佛蒙特州及紐約州也相繼祭出保麗龍禁令,紐澤西及科羅拉多等州也都已訂出保麗龍禁令時程。 事實上,PVC 的缺點值得您我謹慎思考使用,因為它在製造、使用、丟棄的整個生命週期中,都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污染。 由於 PVC 遇熱容易產生變化、分解,在製造時需要添加安定劑,如重金屬;又經常為了達到使用方便,添加塑化劑提高柔軟度,導致製品變得有毒性,這些添加劑更可能釋放至水、空氣和食物中,對人體健康與自然界的生物造成危害。 咖啡紙杯難以回收,原因是紙杯的材質並非純紙張、內層還有淋膜(PE或PP材質),因此咖啡紙杯無法在標準的回收工廠進行回收。

塑膠杯禁用: 【7/1起飲料杯限用】循環杯入法、自備杯至少折5元 保麗龍杯禁用再延後

據2020年出版的《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第6卷第44期研究指出,2016年人均塑料廢棄物生產量前3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英國及韓國。 美國人均每年產出105公斤塑料廢棄物居冠,相當於一年使用4038個600cc的塑膠空瓶,數量龐大。 塑膠杯禁用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雖是排行第4,但卻是塑膠包裝回收率最高的國家,2016年塑膠包裝回收率已達到驚人的99.4%。 理論上,生物可分解塑膠可透過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事實上,必須在適當的濕度、環境溫度下,才能被微生物有效代謝分解,被認為是對環境危害較小的材質。

塑膠杯禁用

而行政院環保署2018年就在「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指出,以台灣過去10年淨灘的結果來看,寶特瓶、塑膠吸管、免洗餐具、手搖杯和塑膠袋為海灘垃圾前5名。 塑膠杯禁用 環保署擬在明年全面禁止保麗龍杯,引發業界正反評價,許多業者已經用PP塑膠杯和紙杯取代保麗龍,不過有些紙杯為了保溫保冰,會在內層鋪PP發泡塑膠,因為難以認定是紙類還是塑膠類回收物,且很難分開兩種材質,幾乎不能回收再利用,恐對環境造成浩劫。 北市環保局表示,12月1日起,北市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9成以上業者經輔導後都已準備得差不多。

塑膠杯禁用: 北市南京西路「天坑」做透地雷達檢測 預計今晚11點通車

第三,使用其他材質杯子,以紙類、木片、甘蔗、蘆葦、麻、稻草、麥桿或稻殼等植物纖維為主體者,包含紙杯內部有塑膠淋膜及塑膠封膜密封,屬於非塑膠的一次性飲料杯,都不在禁用範圍,多數業者第一時間可能會改用「紙杯」作為替代容器。 環保署原擬今年7月1日全台禁用保麗龍杯,然而地方希望可以給緩衝期,因此改要求地方在2024年底前提報飲料店、超商、速食店、超級市場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政策。 而台北市則即將在12月1日起成為全台最早禁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縣市,此事也讓許多人開始討論相關環保話題。

業者若提供PLA或其他材質塑膠餐具,將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表示,台北市在6月中下旬就提報計畫,預定在12月1日起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環保署日前也已經完成核定、公告,但北市後續要如何跟業者宣導、實施,就由北市自行規畫。 回顧 2018 年,臺灣宣布 2030 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目標,曾被譽為亞洲的減塑先鋒。 反觀較晚宣布禁塑目標的韓國,曾在一年內減少 14.4% 塑膠杯禁用 的一次性飲料杯用量,並規劃在 2022 年減少 35% 含飲料杯在內的一次性塑膠。 法國則是 2021 年 7 月起禁用一次性塑膠杯,而泰國也預計 2022 年禁用,比臺灣積極許多。

塑膠杯禁用: 禁用塑膠免洗杯「未含淋膜紙杯」 環團揭乾坤大挪移:更難回收

只要一個環保杯就至少擁有三種以上的容量變化(390ml、590ml、790ml),一杯還能拆成多杯,簡直太划算了。 一名在尋找塑膠包材的吳小姐說,保麗龍的替代品還是要有基本的保冰保溫功能,價格當然會貴一點,不過若政策這麼走,還是得找到替代方案。 台北市南京西路、貴德街口出現「天坑」經過市府搶修目前三大民生管線已完成埋設作業,路面已填平,副市長李四川原本透露預計今下... 一名來自加拿大的YouTuber蘿西(Rosie Gabrielle)最近貼出她騎車環島影片,其中有片段是她誤騎高速公路,卻遭路人「攔車拔鑰匙」,引起許多網友質疑該民眾行為不當,蘿西也對此說明自己的想法。 除了塑膠微粒,另外一個頻繁出現在新聞的就是我們常用到的吸管(straw)了。 Straw的原意為稻草,因為稻草的稈內是中空的,所以被用來作為吸管的英文名。

  • 而廢棄的 PVC 也因為含有「氯」的成分,在燃燒時,易產生戴奧辛,增加罹癌風險。
  • 先前,政府規定店家不能提供免費塑膠袋,也限制塑膠吸管的使用,鼓勵民眾自備購物袋、減少塑膠袋用量,禁用的手段卻引發不少反彈,甚至還有人在購物時和店員發生爭執。
  • 不過,當初「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沒有把生物可分解塑膠排除、限制使用,考量到近年來業者多以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限塑後的替代材質,而此材質除必須在特定條件環境才能快速分解,國內也沒有合適的再利用方式及堆肥設施做處理,其外觀又跟保麗龍杯等相似,回收處理時會產生混淆,衍生環境問題。
  • 環保署7月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要求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必須提供自備環保杯者有5元折扣外,也比照之前限用免洗餐具的模式,由各地方政府提報限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含保麗龍杯)的實施期程。
  • 去買咖啡時用小杯子,想喝手搖時把它變到最大,還有隱藏式粗吸管,讓你大口吸珍珠。
  • 環保局表示,桃園市從去年底著手規劃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經多次與轄內飲料業者溝通、電訪及現場調查,掌握業者塑膠杯庫存去化及政策期程預告,並召開研商會議說明討論,業者都表示願配合減塑政策推動,環保局也呼籲民眾自帶環保杯。

飲料杯通路業者表示,台南、台北等許多城市開始禁用保麗龍杯,許多業者已有心理準備使用替代材質,目前以紙杯和塑膠PP的Y型杯最受歡迎;PP Y型杯即是一般手搖飲料店常見到的透明塑膠杯。 環保局表示,目前已有9成以上列管業者均已備貨完成,明天可依法配合實施,外送飲料部分,飲料業者也須以符合環保署規定材質如紙杯作為替代,違反者將依法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限期改善卻未完成者,可按日連續處罰。 2011年推動「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實施方式」政策,希望透過給予1至3元優惠方式,獎勵消費者自備飲料杯來達到減量效果。 陳雅惠表示,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台灣的飲料店家數達2萬8千家,若以縣市區分,高雄以4395家奪冠,其次是台南有3984家,台中第三有3785家。

塑膠杯禁用: 台北「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喝飲料、手搖必備12款「免用吸管喝珍珠、折疊變尺寸」超美環保杯

國內淨灘調查結果則顯示廢棄飲料杯仍為十大常見海灘廢棄物,除耗用大量資源外,部分使用後之空杯遭隨意丟棄影響環境及海洋,已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PVC 對環境和身體健康的危害,使全球有越來越多國家宣布淘汰 PVC 食品包裝,如韓國、紐西蘭。 而臺灣的飲料杯、火鍋料包裝盤、奶球盒等食品包裝,仍有部分使用 PVC 容器。 因此環保署於 2022 年 4 月公告,自 2023 年 7 月起,不得製造、輸入及販賣含有 PVC 的食品包裝,預計每年可減少 79 噸 PVC 包裝的食品容器。 當一次性飲料杯的材質禁用淋膜紙杯的時候,對你來說影響一定很大,身為老闆,應該如何因應? 歸零生活zerolife的理念就是要回歸零塑生活,讓我們與地球一起永續共存。

第一,自備循環杯,且享有最低五元優惠;第二,租借循環杯,今年起全台連鎖便利超商及速食店至少需有百分之五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讓消費者可押金免費借取循環杯。 北市即將在12月成為全台最早禁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縣市,消息一出引起熱議,更有網友發文指出,如果該政策導致手搖飲料店大量倒閉「店家可以申請國賠嗎?」並表示自己將拒絕買手搖飲,轉而去超商買飲料。 另有業者指出,很多飲料都是視覺系,禁止使用透明塑膠杯後,將會透過「IP角色聯名」方式,推出限定紙杯,讓紙杯成為打卡重點,吸引消費者購買。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解釋,此次統計對象包括「受飲料杯限用法規管制」及「未受管制」店家的所有用量統計,若只計算受管制的店家,則國人每年約用掉22億個一次性飲料杯。 陳姿蓉解釋,複合材質杯反而會造成回收體系更大負擔,地方政府除了應禁止飲料業使用「所有塑膠材質」飲料杯(含保麗龍杯),也需考慮一同將複合材質也納入管制。

塑膠杯禁用: 明年7月起飲料店不能再用「保麗龍杯」!

《科學Online》舉例,在溫度58~70度C、相對溼度90%的條件下,可在2~6個月內分解二氧化碳和水等較無害物質。 不過,每種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化學結構、來源及物理特性都不同,可分解的條件也有所差異。 魏文宜表示,早餐店業者是否納入將通盤考慮,而依現行草案只要攤商有提供飲料的攤販就算飲料店、就要納管。 但不論哪種塑膠容器,都有釋出塑化劑的疑慮,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醫師李俊璋近年發現,塑化劑會讓孩童性早熟,許多幼童天天喝塑膠杯裝的豆漿、飲料,體內無形中累積了塑化劑,若要避免塑化劑疑慮,出外買飲料最好自備不鏽鋼杯、少喝飲料。 該文馬上引來大量網友批評,表示該文作者完全誤解該政策「你有在買嗎? 是還有幾家還在用塑膠杯?」、「禁塑膠杯你講成飲料杯?」、「可以亂造謠嗎」、「紙杯是有禁?」、「絕大部分都紙杯了好不」。

塑膠杯禁用

有鑑於此,英國國會環境監察委員會於2018年1月5日提議徵收「拿鐵稅(latte levy)」,對一次性咖啡杯以每杯徵收0.25英鎊的「稅金」,並以2023年百分百回收一次性咖啡杯為目標;若2023年無法達標,則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咖啡杯。 台灣減塑政策自2002年起實施首個限塑政策:限用塑膠袋及塑膠免洗餐具的使用,並禁用厚度低於0.06公釐的塑膠袋,減塑之路已走了20年。 但其實解決方案有很多,消費者、飲料業者或政府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達到減塑功效,也推展全球趨向循環經濟。 根據台灣大學高瞻自然科學教學平台《科學Online》解釋,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又稱為聚乳酸,是由植物澱粉如馬鈴薯、甜菜、玉米澱粉等來源製成的「生物基質塑膠」(Biobased),主要是將澱粉發酵為乳酸再聚合而成。 或者能使用其他材質杯子裝飲料,以紙類(包括內部有塑膠淋膜及塑膠封膜密封)或用甘蔗、麥桿、稻殼等植物纖維為主要材質,都屬於非一次性塑膠杯。

塑膠杯禁用: 生物可分解塑膠免洗餐具8月禁用 一次看懂什麼是PLA

另外,為提倡環保永續觀念,循環杯新制也將於明年元旦上路,規範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需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 環保署也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針對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6大面向規範,確保循環杯服務系統的衛生及品質。 環保局指出,我國自2002年起即要求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量販店業、超級市場業、連鎖便利商店業、連鎖速食店及有店面的餐飲業等8大業者,限制使用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餐飲業者改採紙餐具替代,迄今已逾20年。 目前PLA常被運用在食品包裝網袋、蛋盒、超商微波食品容器、速食店的免洗餐具(如偏黃色刀叉)、電池的塑膠包膜等,另外國人喜愛的手搖飲料,目前使用的透明杯子在實施禁塑令後也採PLA材質,之後禁用PLA材質的手搖杯後,只能以三種方式來替代。 台北市從今年12月1日起,禁止全市飲料店使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引起業者一震譁然。 但其實台灣不是唯一實行禁塑政策的國家,許多歐美國家其實都已經在實行相關的環保政策。

塑膠杯禁用: 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反讓食農模範小學廚房關門?美濃小校盼續自辦廚房,守住食農教育基地

不過,當初「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沒有把生物可分解塑膠排除、限制使用,考量到近年來業者多以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限塑後的替代材質,而此材質除必須在特定條件環境才能快速分解,國內也沒有合適的再利用方式及堆肥設施做處理,其外觀又跟保麗龍杯等相似,回收處理時會產生混淆,衍生環境問題。 標榜「生物可分解」的PLA塑膠杯,外觀與PET塑膠相似,但分解條件特殊,目前多只能焚化。 環保署3日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正式將PLA認定為塑膠免洗餐具。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