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剩食平台2023懶人包!內含台灣剩食平台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March 29, 2019

台灣剩食平台

在銷售通路方面,因為食品的「1/3的潛規則」,導致不少可食用食物提早成為廚餘。 食品藥物管理署在2016年的調查中,發現全台每年的即期食品產生約3萬53公噸。 台灣剩食平台2023 台灣剩食平台 Tasteme為惜食開創了四贏的新商機:店家可增加收益、減少廚餘處理費,顧客能省錢,環境能受益,而團隊也獲得足夠的營運資金。 2019年,葉柏軍還是位記憶體大廠的經理,一晚意外目睹店家將整袋甜甜圈扔進廚餘桶的景象。 他開始研究餐飲業的食物浪費情況,又發現日本等國已出現惜食App,運用科技減少剩食。 面對創業初期的瓶頸,他並不急著提高收益,而是先確立組織的核心價值——傳遞惜食理念,也傳遞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台灣剩食平台

合作的餐廳提供冰箱以及即將成為剩食的食物,讓參與平台的志工可以自由索取,同時,店家也享有免責申明,志工們必須自行評估且負責食物食用後可能產生的風險。 而「享食台灣」成立至今,每年已成功拯救超過1000公斤的食物。 YouTube頻道「夠維根Go Vegan」是一個長期推廣蔬食、環保的團隊,他們在今年九月將使用Tasteme的過程與心得拍成影片,將使用感受分享給觀眾。 其中一名成員-白龍表示,他們當初會拍攝這個題材是因為認同APP的理念,不但能幫助需要的人,還能減少食物浪費,一舉兩得,加上許多合作餐廳就在台北,其中一家也包括他常吃的素食自助餐。 全台灣一年有將近360萬噸的廚餘,造成不少的食物浪費,就有一群年輕的新創團隊,開發APP,與麵包店、餐廳合作,讓會員可以預約排隊方式下訂單,店家盤點可能會賣不完的食物後,讓消費者可以以親民銅板價購買,另外也有超商、超市等等也都設有惜食專區,要來減低食物浪費。 許多即期食品,外觀沒有瑕疵,只因為超過最佳賞味期限,而必須遭到銷毀。

台灣剩食平台: 北科大跟政府要土地 民眾連署保留建國啤酒廠園區

游子昂說:「整個水果生產過程中,有 15% 的水果因為外觀不佳而遭到剔除,這些被剔除的格外品有 1/3 ,將近全部農產品的 5%。這些其實都可以拿來做加工,創造更多價值。」因外觀而被剔除的農產品,除了作為飼料餵食家畜, 在龐大的產量基數中,5% 的價值不容小覷。 歐美國家長期有食物浪費的討論,也有糧食銀行等機構與政策相輔相乘。 環保署統計,2018 年,全台灣超市、量販店每月製造 500 公噸以上的廚餘,「剩食」,是家戶、商家、賣場每天巨大負擔。 我們自2000年4月16日起,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並建置「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 32%使用者曾丟棄食物 foodpanda推「零剩食計畫」 台灣剩食平台2023 飯麵份量自由選 除了民間團體,食物外送平台foodpanda也宣布即將推出「零剩食計畫」。 據foodpanda和環保團體RE-THINK先前的調查顯示,台灣foodpanda有32%的使用者,都曾因餐點份量太大、吃不完而丟棄。

但全世界每年卻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浪費,面臨嚴重的世界糧食危機,而台灣一年浪費的食物平均多達384萬噸,每年把浪費的廚餘放進廚餘桶,把廚餘桶一個一個疊起來的高度,就相當於「1萬3500座101大樓」,驚人的數字讓人無法忽視,因此各界也設法減緩食材不必要的消耗。 平台運作一年多來,已經搶救了20噸剩食,減少50噸的碳排放,但葉柏軍不以此自滿,而是提出更多想法,希望能與更多零售業種合作,或和農委會洽談將原定要丟棄的「醜蔬果」釋出,讓店家和消費者知道去哪購買,甚至,還想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惜食工廠。 這樣親民的價格和品質,從日漸成長的會員數,證明Tasteme的確切合到消費者的需求。 尤其近年因為疫情,很多餐廳倒閉,造成許多人失業或打零工度日,收入頓時縮減,「良食福袋」的推出,可以讓供應者把多餘的資源分享出來給更需要的人。 「我一人就跑了100間餐廳,大多數的老闆都覺得剩食的處理,的確是他們的困擾和痛點。我也覺得珍惜我們的環境資源相當重要。」這讓葉柏軍興起創業來推廣珍惜食物的念頭,因為在他眼中,這些食物彷若在呼喊著「我是沒問題的,來品嘗我吧。」於是,他便用「Tasteme」為平台命名。

台灣剩食平台: 食物浪費

在印度,商人的生鮮蔬果常沒辦法賣完,有很多原因,其中一項是運輸成本很高,致使農夫獲得的金額非常少,所以在「食物儲存」、「運輸」、及「農夫的收入」等三方面都是問題。 欣喜之餘,他更期待繼續找到認同理念的餐飲業者,一同築起惜食願景,不只為了拯救「良食」,也是為了抑制氣候變遷,拯救我們生存的環境與家園。 「去年他們來拜訪,我就很認同這個想法,台灣倒掉太多東西了,不要浪費食物。」何鳳玉說,現在店裡多了一個處理剩食的管道,是件好事,至於賣不完的食物仍會送給龍山寺一帶的街友。 為了讓店家理解惜食還有「價格以外」的環境價值,葉柏軍和團隊成員準備一份簡報,走進一間間餐廳,向店家傳遞惜食的多種好處。 購物時,也可以先列好購買清單,進行有計劃的消費,減少衝動購物造成浪費。

  • 分享網下月啟動後,歡迎民眾、賣場捐贈吃不完或賣相不佳的蔬果食品,社會局將再統籌分配給所需者,預計一年內至少可幫助四萬戶弱勢家庭。
  • 他選擇離職投入社會創業,找上曾任職於半導體業的老同學,決心要開發一個屬於台灣人的惜食App。
  • 第一類是,過保鮮期沒有販售出的農產品;第二類是,在運送過程中作廢的食物,或加工處理時被淘汰、截切的部分;第三種是餿水,屬於熟廚餘。
  • 不僅禁止超市及雜貨店拋棄或銷毀可被食用的產品,更規定大型超市需與慈善機構簽訂捐贈合約,違者將可被罰款 3,750 歐元。
  • 聯合國即指出,如果糧食損失與糧食浪費合起來是一個國家的話,它將會是世界上的第三大碳排國,僅次於美國與中國。

其實NG的醜食營養價值並不輸一般食物,而超過食品標上的保存期限,也不代表食物壞掉不能吃,把這些還能吃的食物捨棄非常浪費,更會成為環境污染問題之一。 2016年我們開始試驗,發現若是用小規模的方式來做,並沒有辦法解決系統化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台灣農夫並不想用光合作用來處理垃圾。 所以我們決定:一、提供技術支援,向農戶宣導食安知識和原則,及農業永續的觀念;二、利用農夫的穀物研發料理。 今年二月,Tasteme獲得iF社會影響力獎(Social Impact Prize),是今年唯一獲獎的台灣團隊,得獎原因為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氣候行動」。 聯合國環境署2021年發表的糧食浪費指數報告中指出,全球生產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遭到丟棄。 而根據台灣環保署統計,每人平均每年生產150公斤的廚餘,2020年就浪費約360萬噸的食物,在這些浪費背後,台灣仍有60萬個邊緣家庭無法溫飽。

台灣剩食平台: 台灣超商有多浪費?每年有70億台幣白白丟進垃圾桶

但全世界每年卻仍有1/3的食物被浪費,這些浪費的食物夠養活30億人,讓飢餓絕跡。 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表示,已開發國家的食物浪費,大多來自消費端,這些年來各國都著重如何降低食物浪費,例如日本通路為減少食物浪費,食品只標示最佳賞味期,過了這個期限還是能吃;法國則立法規定賣場不能丟棄食物,須媒合至社福團體等。 《公視新聞網》報導,目前環保署僅要求全台1273家生鮮量販店、超市申報廚餘量,不過台灣超商每年過期食物報廢量也很驚人,IFRA、中華國際連鎖加盟者交流暨權益促進會就指出,台灣平均每家超商,每天報廢食品約1600元到2000元,估計每年超過70億台幣。 李應元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像台灣這樣較為富裕的國家,食物問題大部分都不是飢餓,而是過度營養,但其實從生產端到運送、加工及消費端,都有惜食可以著力的地方,希望能透過惜食活動推廣,讓餐飲業者一起從消費端下手,想想如何讓民眾珍惜食物。 葉柏軍和商家談好,良食福袋內容物價值大約一百元,他不希望食物過多反而讓消費者吃不完,造成二次浪費。

台灣剩食平台

除此之外,針對外食吃不完的食物,不妨可以打包回家冷藏、冷凍,再烹調成下一餐的菜色之一。 有著打包的習慣,也更能讓我們意識到每一餐外食通常會剩下多少剩菜,在下次也可以作為點餐份量的依據。 就在今年9月,Foodsi宣布在種子輪募資中籌集124萬歐元(換算約新台幣3,835萬元),由歐洲創投CofounderZone、STATUS Starter以及經驗豐富的私人投資者(包括荷蘭線上訂購平台Pyszne.pl的創辦人)提供。

台灣剩食平台: 環境資訊中心

隨時代改變,國人在飲食上的選擇更豐富多元,卻造成許多食物生產過剩被浪費。 近年台灣的剩食問題頻頻,從產地到餐桌,那些看不見的浪費透露環境隱憂,而即期品捐贈食安問題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許多環保團體致力降低這些情形,減少食物浪費的意識抬頭,讓更多人一同關注此議題。 每年10月16日為聯合國的「世界糧食日」,提倡大家可以為食物盡點心力,在2021年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便發起「全民食物逆轉剩計畫」,希望不只是呼籲大家減少食物的浪費,更能積極投入食物生產,推動全民食農教育。

每個良食福袋以新台幣50元為基本單位販售(定價為50元、100元、150元⋯⋯以此類推),而店家必須放超過售價價值的食品在裡面——也就是說,你也許可以用50元買到一個價值100元的炸雞腿便當。 聯合報系即起以「陽光行動」專題,環繞永續、關懷、監督,推出深度報 導。 目前和Tasteme合作的店家,以自助餐和烘焙業為主,其中素食餐廳的數量特別多。 原因之一是葉菜類、豆腐等食材較易腐壞,另一原因則是素食餐廳老闆更認同惜食理念。

台灣剩食平台: 台灣食物浪費量驚人 剩食價值亟需再翻轉

日本於2019年開始實施《減少糧食損失促進法》,希望透過政府、地方政府、企業與消費者間的攜手合作,以及通過更改保質期,盡可減少食物的浪費。 種下「未來食物」台灣油芒 民間團體推食農教育減少剩食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長期向各大量販店、超市、食品製造商、公司行號收集可能被浪費的食物,再媒合給有食物需求的單位。 國際糧食日前夕,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推出「全民食物逆轉剩」計畫,從食農教育出發,引導民眾珍惜食物。 其中有幾種食物浪費常見的原因,例如:新鮮產品如果在形狀、大小和顏色等方面有所缺陷,往往會在挑選過程中從供應鏈中被移除。 而現代人追求的精緻飲食也造成許多食物浪費,許多高級餐廳為了追求美觀或美味,只截取食物的一小部分作成餐點,未被使用到的部分則被丟棄。

他選擇離職投入社會創業,找上曾任職於半導體業的老同學,決心要開發一個屬於台灣人的惜食App。 台灣剩食平台2023 現在福物配的食品都是買斷形式,因此貨量不多,「畢竟我是小資本,還是希望有報廢需求的食品廠商一起來,可採寄賣方式合作」。 福物配主要販售短效即期食品,目前台灣也還未有以此為定位的電商平台;現在平台約販售20種品類,包括飲品咖啡、餅乾糖果、油鹽調料、米麵罐頭、堅果穀麥,像是知名食品廠「雀巢」、老字號麵條品牌「五木麵」、養生飲品牌「馬玉山」等,福物配上都能買到相關即期品。 2023年9月,一年一度的「DevDays Asia亞太技術年會」即將於台北、高雄盛大舉辦,邀請美國微軟總部的頂尖專家、相關產業高階經理人以及各行各業的資深開發者共襄盛舉。

台灣剩食平台: 食物浪費依舊屢見不鮮? 通路端剩食行為洞察報告

除了呼籲減少食物浪費,「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也在今年夏天,與屏東、花蓮三所原鄉部落小學合作,復育本土特有種「台灣油芒」。 該物種營養成分遠比稻米、小麥高,又耐旱抗鹽,有「未來超級食物」之稱。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表示,夏天種下的台灣油芒,預計年底就可以採收。

  • 蔬食餐廳「綠原品」是Tasteme第一間合作餐廳,當時葉柏軍找上綠原品時,業者非常認同良食福袋的理念,便決定加入成為合作夥伴。
  • 此外,他們也聘僱了《BIG ISSUE》雜誌的街頭販售員,或因疫情而被裁員的人們作為麵包店員,除了希望減少不必要的食物浪費,也提供就業機會給需要的人。
  • 日前有報導指出,全台超商一年丟棄約70億元的食物,加盟主為此發出陳情行動,希望四大超商總公司能正視浪費食物問題。
  • 創業念頭難抑,他親自走訪台北西門町一帶,隨機挑選100家餐廳,藉此了解店家每天剩餘多少食物,又是如何處理。
  • 根據環保署公布的數據,全台累積下來一年的廚餘量高達五十二萬噸。
  • 在家戶個人等餐廚端,我們呈現台灣棄食的可怖現象,並沿用國際觀點,指出棄食也會是氣候暖化殺手,同時也展現零廚餘的範例,以及靠食育法改善食物浪費的可能與現行困境。
  • 透過將剩食轉換成可口點心,黃尹宣想讓更多人知道,許多剩食只是因在錯誤的生產消費體系中成了淘汰品,但營養價值跟新鮮程度並不輸正常品,只要經過精心烹煮,一樣可以成為令人垂涎的美好料理。

來台灣學中文的德國人Stefan 台灣剩食平台 Simon發現台灣也有嚴重的剩食問題後,決定引進他在德國參與的拯救剩食運動,於是在2016年4月創立了享食台灣Foodsharing Taiwan。 不過,比起Facebook或NextDoor,OLIO特別之處在於:用戶之間早已藉由「分享」建立起信任感,社群基礎是見過面的「鄰居」而不是「陌生人」。 此外,用戶也是基於認同OLIO「不浪費」的核心價值而加入,有著強大的品牌認同。 他們的策略相當有效,越來越多人願意花10秒鐘把不要的食物拍照上傳,而不是1秒隨手丟進垃圾桶。 OLIO剛上架的幾個月內,就有超過一半上架的剩食在21分鐘內被預訂,效率相當驚人。 因此,OLIO在宣傳時著重他們所在地區有多少人在使用 OLIO、有多少人瀏覽過剩食清單、又有多少食物被「拯救」。

台灣剩食平台: 食物分享地圖解決剩食危機

他也希望循環經濟能夠被推廣出去,並成為社會大眾的日常,當有需要時便能用最少的碳足跡,將需求最大化,既能夠解決自身問題又能替環保盡一份心力,人人都可以成為環保小尖兵。 消費者可選擇附近合作店家的福袋,在線上完成交易後再等取餐時間到,前往餐廳領取福袋。 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的努力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此人正是致力於減少食物浪費的活動專家特里斯坦.斯圖爾特Tristram Stewart。 2009 年,他主持了“Fitting the 5000”活動,將用廢棄食物做成的菜餚分發給數千人。

透過將剩食轉換成可口點心,黃尹宣想讓更多人知道,許多剩食只是因在錯誤的生產消費體系中成了淘汰品,但營養價值跟新鮮程度並不輸正常品,只要經過精心烹煮,一樣可以成為令人垂涎的美好料理。 社會企業eFOOOD共同創辦人鍾馥如為了推動「惜食、享食、捐食」的理念,成立兩大平台,一是「食物分享地圖」,另一個則是電商平台「福物配」。 主婦聯盟呼籲,不僅超市與生鮮量販店,超商的廚餘申報也該納管,環保署則回應,超商據點太多,一一要求廚餘申報並不容易,未來會透過其他方式來列管。

台灣剩食平台: 垃圾筒的食物高聲呼喊 丟棄的甜甜圈萌生創業

「Tasteme」APP從2021年四月上線至今,已經有200多家業者,和5萬多名的會員加入。 APP只要搜尋、下單、自取三步驟,操作相當簡易,是葉柏軍和負責程式設計的朋友,參考丹麥的剩食APP「Too good to go」,花了一年時間才開發完成。 自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問世,人工智慧(AI)展現出諸如自然語言、圖像、音樂等內容生成的創造能力後,AI一詞便躍升為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 不只企業紛紛導入相關技術人才,整合各式AI服務、開啟新一波的商業競賽,甚至海外也出現了名為「AI溝通師」的新興職缺,年薪上看百萬台幣。 Tasteme至今還在面對店家數不足的瓶頸,葉柏軍發現,只靠逐家拜訪還不夠,必須找到認同理念、資源豐富的夥伴,才能擴大影響力。

台灣剩食平台

成立於2017年的Unpackaged,鼓勵消費者「自備容器,用多少買多少」,就算是臨時起意的購物,店家也販售可以重複使用的不織布包裝袋和玻璃罐,建立消費者減少使用一次性包裝的習慣。 店內販售商品超過八成也都是無包裝,包括數十種有機穀米、義大利麵、乾貨、香料、調味料等等,連洗衣精、食用油都可以小份量販售,在春大直Chef Market開幕的最新門市,則推出超過50種的烘焙食材,對於偶一為之想大顯身手卻擔心剩下食材不知如何處理的人來說堪稱一大福音。 Unpackaged除了在大台北地區有兩間實體門市,在蝦皮也開設賣場,方便更多人響應無包裝、小份量的購物方式。 食物被丟棄,除了意味著它在生產過程中用到的土地、能量、與水資源也一同被浪費之外,放在掩埋場的廚餘也會產生二氧化碳與甲烷。 聯合國即指出,如果糧食損失與糧食浪費合起來是一個國家的話,它將會是世界上的第三大碳排國,僅次於美國與中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