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櫃法規15大著數2023!內含儲能櫃法規絕密資料

Posted by Tim on July 29, 2022

儲能櫃法規

尤其許多再生能源大型儲能系統經常位於山區或海邊,甚至是在廢棄鹽灘地或溼地,必須事前做好案場環境和地質探勘,針對案場環境特性提出環境對策(例如防火、防風、防腐蝕、防鹽害、防水、防土壤液化等措施),並注意接地系統與通訊干擾,以避免日後營運時設備異常(例如冷卻系統故障、通訊告警與控制系統失效)而發生火災。 而施工期間亦應做好工程絕緣防護、異物屏蔽,並注意工程安全,以避免系統還在調試階段便因人為或環境因素發生意外。 面臨新時代的市場變化與挑戰,台灣企業站在很好的立足點,不論企業目標是韌性、永續、或顛覆創新,台灣廠商需要更智能的解決方案來提供多套情境分析的解決策略、具備迅速響應的能力。

以新科技形塑供應鏈管理模式,正是 Blue Yonder 數十年來攜手客戶,為全球產業不斷創造的新局。 跨國食品集團 Armada,獲選為「SCP(供應鏈規劃)韌性」的標竿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為臺灣市場熟知的 Micron 美光是也是這一獎項的獲得者。 Blue Yonder 亞太區解決方案副總裁蘇昱彰表示,「如今的大環境,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代表供應鏈管理的挑戰永遠不停止」,去年全球產業還在擔心「缺工缺料」,拼命追著原物料跑,沒想到今年的焦點立刻變成了「去化庫存」,裁員潮一波接一波,企業也開始擔憂訂單減少或業務下滑。 根據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立法院答詢,儲能系統1MWh的建置成本為4000多萬元,台電部分自建160MWh,其餘的840MWh則由民間業者建置。 如果以台電提供儲能調頻輔助服務容量費450元/MWh計算,台灣2025年民間儲能系統stand-by的費用就要33億元,一旦傍晚電力不足,還要再另外支付每度2元的「削峰填谷服務電費」,儲能成本高達上千億元。

儲能櫃法規: 永續經營背後的潛在商機

黃志文說,技術規範將明訂儲能電池零件與系統須符合國家標準,且系統應取得電機技師的電氣安全、消防設備師的消防安全簽證後,才可經審查完成系統案場驗證。 配合再生能源發展,去(2021)年底,經濟部將2025年儲能建置目標提高到1000MW。 今年能源局預計推出光電結合儲能計畫,2025年儲能目標來到1500MW。 回顧今年3月3日,全台電力系統無預警斷電,造成552萬戶停電,餐廳、百貨、ATM等重要民生據點營業都受到莫大影響,甚或有停電逾12小時才恢復供電,這凸顯台灣長期電網不穩定及建置儲能的重要性。 儲能依其介質可分為許多類型,目前以機械儲能及化學儲能的應用最為廣泛,其中化學儲能自 2018 年以來全球安裝呈倍數增長,2020 年全球新增的儲能安裝機組中,化學儲能甚至超過 80%。 隨鋰電技術發展純熟,除電池循環壽命逐漸延長外,原物料價格下降等因素皆快速推進儲能商業化發展。

經濟部標檢局從2019年開始規劃儲能系統的安全標準與驗證制度,為配合國內儲能建置需求快速提升,進度只能一再「提前」。 經濟部提出的光電結合儲能草案中也納入消防規劃,擬參考美國消防協會發布的NFPA 儲能櫃法規 855,訂定儲能貨櫃不得堆疊、與建物出口間隔3公尺以上等規定,以減少延燒風險。 能源局參事吳志偉說明,儲能安全分三部分——設備、電器、消防。 設備的安全標準由標檢局訂定中;電器安全則參考「用戶用電設備裝置規則」辦理,之後會要求儲能系統須有電氣技師簽證。 台泥企業團旗下的台泥儲能(NHOA.TCC)這次在7-11亞萬店,建構了安全且環保的UHPC儲能櫃,並使用台泥企業團旗下高性能的能元科技電池芯,打造全台第一個超商DC-DC充電站。 如同先前我們談過「新能源管理」及「虛擬電廠」,這些都是能源轉型路上不可或缺的要件,然而,若要進一步實現淨零碳排,甚至達成 RE100 全綠電使用之終極目標,儲能系統 ESS (Energy Storage System) 在其中絕對扮演關鍵角色。

儲能櫃法規: 台達能源基礎設施 安規實驗室 取得德國萊因認證 充電樁測試及驗證能力獲國際認可

傳統電力系統轉型為高占比再生能源系統時,必須面臨發電量即時變動性及夜尖峰供電需求之挑戰。 不過再生能源案場裡的儲能系統,最重要的功能還是在使無法穩定出力的再生能源電力平滑化。 「儲能可以有不同的功能與運作模式,但台電建置的所有儲能系統,最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電網的安全。」再生能源處處長蔡英聖表示,再生處建置儲能,是針對光、風等再生能源電力做調節,與其他單位所做的儲能相較,雖然最終目的同樣是為了電網安全,但著眼點有些不同。 依據美國消防協會(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簡稱NFPA)855 附件中,亦提及供搶救人員參考資料中,有關預防事發前的規劃中,還需包含下述幾點建議:1. 了解現在儲能櫃的技術類型、潛在危害、火災應變的方法與關於儲能櫃火災的特殊事件。 辨識所有在建築物內儲能櫃斷電的位置,且了解到儲存在儲能櫃的電,能不能被獨立起來或移除,因此有隨時有觸電風險。

若想引進相關儲能設備,則所需資金和技術資源非常龐大,從政府到民間企業都要團結起來,一同整合儲能系統供應鏈,才可以將儲能產業發展起來,真正解決台灣缺電危機。 為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經濟部從4大發展方向推動能源轉型:展綠、增氣、減煤和非核,訂定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須達到20%,預計2050年時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離岸風力裝置容量超過5.7GW。 但再生能源電力供應尚不穩定,綠能產業皆在發展儲能裝置,希望透過智慧的配電方式維持正常電力供應。

儲能櫃法規: 產業動態

目前國內要求設置儲能系統須在工業區或離加油站一定距離等,這些規範是為了確保附近有足夠的消防設施、減少延燒的可能。 據透露,目前跨部會討論設置三要件包括要具備安全距離、須具工廠登記及地方政府同意;而「安全距離」等標準,能源局已與內政部等單位討論儲能安全規範,希望今年底前能初步定案。 但儲能因為安全考量,用地規範相當嚴格,現行法規僅能做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附屬設施建置;去年底,業者與經濟部開會,希望丁建全面開放設置,但因安全考量不應遍地開花,政府跨部會討論僅限在編定工業區內設置,引發業者反彈。 在取得清潔能源後,企業如何儲能並妥善管理電力的「削峰填谷」,則是下一個業者要搶進的市場商機。 如電線電纜廠華新(1605) 、大亞(1609),以及工業電腦廠研華(2395)、廣錠(6441)等陸續在綠電、儲能系統相關市場展現實績。 如遇電動車、固定式充電站等鋰離子電池設備起火,應先移除附近可燃物避免火勢擴大延燒。

儲能櫃法規

面對儲能意外,應以更嚴格的法規去建立產品標準、嚴格要求產品安全。 若將意外歸因於某類型的電池、或限制不能使用某材料,反而對產業進展不利。 因此,在儲能系統意外中,最重要的是做到火勢不延燒,讓災害侷限在特定機櫃或小範圍,減少損失。

儲能櫃法規: 能源政策還能不調整嗎?

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進一步關注西門子在此方面的推進與服務內容,幫助企業無縫整合內外部供應鏈資源、提升資安保護系統,走在 ESG 的先驅腳步上。 這樣的趨勢不只帶來商機,更在引入技術後,讓自動化的效率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樣一個發展之下,工業網路安全必須要被重視的原因。

儲能櫃法規

台達電已在台灣、日本、歐洲三地做出實績,歐洲已做入3家以上大型充電樁運營商,台灣更拿下儲能標案數量第一名,市占率超過六成。 透過儲能業務當領頭羊,台達電向上游與下游延伸觸角,不斷在能源市場練功。 台電說明,再生能源的容量越大,其間歇性帶來的變動量也會增加,台電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以及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都是為了增加系統韌性與速度,以搭配再生能源發電特性。 台電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相較於韓國於電力系統輕載、再生能源高滲透率時,會對光電、核電有出力限制,台電的調度模式則是抽蓄水力加大抽水儲存電能,降低燃煤機組出力,燃氣複循環機組低載調節電量,維持系統慣量穩定。 風電跟光電都是「看天發電」的再生能源,發電時間跟用電時間無法完全搭配。 儲能櫃法規 在淨零的路徑上,要讓晚上能使用白天的光電,或讓白天用到晚上的風電,都得靠儲能。

儲能櫃法規: 電網改善計畫 2年擬先砸871億

韓國因應再生能源增加,為確保電網穩定,核電機組需降載減發次數較過去大幅增加。 台電表示,因應再生能源占比提高,電力系統需保有升降載快速的機組因應,核電或燃煤機組升降載率較慢,特性上較不適合搭配。 儲能櫃法規2023 袁芳偉分析,現階段建置儲能的成本仍遠高於購買綠電憑證或建置光電,所以鮮少用戶會選擇儲能。 然而在國外,儲能不僅有資格參與多元的商業模式,幫助企業達成RE100,也可參與電力市場賺錢,有助攤提建置成本。

儲能櫃法規

2050淨零碳排路徑總預算9000億新台幣中,約有20%做為強化智慧電網和儲能系統之用,而2022年中,經濟部也公告了「儲能系統結合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中華民國111 年度競標及容量分配作業要點」,鼓勵光電案場設置儲能設備,以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機制,參與電力市場的收益。 過去設置光電和儲能只能自發自用,無法躉售綠電進行交易,現在制度鬆綁,就可以引導用電大戶加入儲能產業,增加電網韌性和安全性,促進儲能產業發展。 協辦單位熙特爾新能源指出,只要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鋰電池儲能場域的消防設計規劃及風險分析和管理,就能設計出安全穩定的儲能電廠,藉由專業且明確的評鑑制度,能進一步確保系統品質,未來也能扮演跟民眾溝通很好的橋樑。

儲能櫃法規: 產品列表

2.依目前市場狀況,同一支基金之下又會區分不同級別,本排行只取同一基金下績效表現最佳的級別,進行評比,其他級別,則忽略不計。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他也提醒,電網級儲能需求2025年後雖然仍會成長,但預估2023年有望供需平衡,2024甚至可能出現供過於求。 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出具的《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中可以發現,五大民生消費產業今年第一季平均每月短缺38.2萬人,創歷史新高,其中餐飲業每月短少17.1萬人位居第一,而住宿服務業每月短少2.7萬人也緊追在後。 張建中坦言,過去台達花了許多心思才打通儲能系統中各個機器的通訊協議(protocol),但好處不少,未來用戶如需維修、升級系統的某一部分,直接抽換零件就行,他形容,這就像新的機器與舊系統,兩個人都說閩南語,反應的延遲自然能降到最低。 「供應鏈管理已一步步邁向更成熟的階段,從最早的可視化(visibility)、前瞻性(predictive),演進到智薦式(prescriptive),最後達成高度自動化、智慧化、甚至能夠達成自主學習(autonomous)的模式!」蘇昱彰分享。

儲能櫃法規

另外,對民眾加強宣導有關鋰離子電池使用的相關資訊,與購買具有合格認證標示的鋰離子電池,遵照原廠的使用規範且正確的儲放鋰離子電池,將減少鋰離子電池災害的發生,勢必可減少這類型火災發生,進而降低消防人員搶救時危害的風險。 如果到達現場發現為鋰離子電池火災時,應考慮現場水源是否能有效滅火。 因為鋰離子電池火災若僅撲滅其表面火焰,是無法完整中斷其化學反應,電池內部通常還會有極高的溫度,且鋰離子電池特殊的熱失控現象,會持續發生且容易產生再度復燃現象。 為此,必須使用大量的水持續降溫,直至鋰離子電池內化學反應結束,才可避免造成再次復燃的可能。

儲能櫃法規: 永續經營

台灣已有不少公司加入RE100(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的國際倡議),加上用電大戶條款,允許用電大戶設置儲能以滿足法規要求,但根據3月底用電大戶申報的執行計畫書統計結果,用電大戶擬設置儲能者僅3.4%,這部分商機尚不明顯。 2020年,台電首度以招標方式,向民間業者採購15MW的儲能自動頻率控制(AFC)調頻備轉輔助服務。 原本市場看好1000MW的儲能系統可如期達標,但袁芳偉指出,受全球供應鏈影響,近期電池、功率調節系統(PCS)等交貨期均延後,建置期程恐不如預期。 此外,當社群媒體成了與消費者主要的溝通管道時,過去耗費大量人力製作的各種吸睛、花俏的行銷素材,如今只需要透過Google Workspace一鍵就可以完成。 儲能櫃法規 此時,「轉型」成了產業勢在必行的解決方針,然而在眾多數位工具中又該如何於餐旅場景裏發揮價值,產業解決眼前缺工的燃眉之急外,並維持服務品質的量能?

全台最大民營電廠業者中租迪和指出,火災風險評鑑制度將是案場風險分級明確的標準,可幫助金融機構及保險業者快速有效的評估,對儲能產業發展是很大的助力。 協辦單位新進能源表示,有別於傳統被動式減災作為,應在火災產生之前至火災之後的事件節點,探討熱失控不等於全損的關鍵因素,儲能系統的設計除了減災外,更要重視如何避災,隨著儲能建置技術越趨成熟,期許透過產學討論,結合國內外最新科技技術,建立在鋰電池火災前的第一道屏障。 上述皆是從系統開發設計初期、安裝、調校、操作和維護,直至系統退役或是翻修、重複利用過程中需一一聚焦解決的問題,方可期待系統安全無虞運行,目的皆是企求維護人身財產安全。 儲能系統容量以及設置環境地點等會對運維方面有不同的需求等級,因此目前全球各主要國家對於電流、電壓、電池充電狀態(SOC)等參數並未有一致性的規定,亦沒有相對應的設備檢修標準。 目前儲能系統經常出現容量損失、循環壽命損失以及內阻增大等進而引發安全性問題,一直是儲能產業的挑戰,電池也在相關儲能事故案件中成為眾矢之的,急需較完善的系統運維相關依循準則。

儲能櫃法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儲能系統的市場參與者仍積極不斷為更高的儲能容量需求而努力,監管機關僅能隨時滾動式修正與調整運維監管機制,諸多因素的不確定性仍高,使得國際間針對儲能相關的運維監管規則尚不明確也並未有統一做法。 隨著對儲能系統的需求與運行經驗累積,相關標準制定單位亦持續更新與調整規範內容,現階段僅能隨時追蹤國際間規範之更新狀況,並視當地案場所需進行調整,期望未來會有更全面的保障與依循標的。 電力測試專家解釋,一般家用電器火災的規模較小,建築與大樓的消防設備大致足以處理。 一座大型的儲能系統內有上百至上萬顆的電池,一旦起火,處理難度很高,也可能延燒擴大,因此須搭配消防規範,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目前市場上都是直接接電網的AC-DC充電站,但台泥儲能在亞萬店建置的係DC-DC充儲一體充電站,也就是透過設置儲能設備供電給充電樁,DC-DC充電站在離峰時將儲能設備充飽電,在尖峰時候放電,不僅能優化充電站電力使用,提高電力系統效率,也能減少台電電網負擔。 在台灣積極進行能源轉型發展綠色能源的道路上,搭配完整的儲能,才是能突破再生能源間歇性發電限制的利器,在綠電生產豐沛時段先儲存,削峰填谷,再供其他時段使用,提供電力系統運作彈性及可調度性。

  • 另因UHPC具低熱傳導係數,較標準金屬儲能貨櫃更具優越的耐候性,不會因外界環境溫度升高而造成櫃內溫度也隨著升高。
  • 盛齊針對大型電站,包含農漁電,推出了自動清洗的模組機器人,有效節省人工清洗成本。
  • 盤點市場中許多企業沒有能力自建儲能系統,台達現在也發展租賃儲能系統的商業模式,為想進入儲能市場的客戶降低門檻。
  • 使用儲能設備可達到創能、節能、儲能和減碳的效益,透過電力調度來智慧發電。
  • 盛達應用高效儲能電池芯進行高密度及高精確度封裝,儲能系統包含電池模組(Pack)、儲能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BMS)、能源管理系統(EMS),以及貨櫃型儲能站。

「現階段儲能貨櫃保固15年,且15年後,電池還能保有80%的蓄電力。」蘇經理表示,貨櫃中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就是用以監控電池芯的健康度、效能,同時可偵測電壓、電流及儲電量。 15年後,或許儲能已進展到另一個階段,就算電池屆時仍保有80%的功能,也可能整批汰換掉。 「一小時20MW全部放電,大約可供4萬家庭用戶一小時左右的用電。」負責現場監造的再生能源處太陽光電廠光電三組經理蘇育辰,換算後具體說明南鹽光儲能容量。 儲能櫃法規 若有機組無預警跳機,儲能系統可第一時間放電填補電力缺口,一小時的時間也足以讓全臺的天然氣機組啟動、回復供電。 再假設跳機可能使10萬家庭用戶受影響,現在有了儲能,受影響用戶將減為6萬戶,可以預期在未來數年內,全臺儲能陸續建置完成,將可大幅減少各種突發事件引起的電壓震盪。

儲能櫃法規: 全球每年新增綠能 突破300GW,但仍不足以達成零碳目標

2021年台達電平鎮廠的5MW儲能系統已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調頻備載服務,但外界較少注意到,這套系統的電池芯是台達電自行研發的。 提供台灣在地製造PCS和電池組合供選擇搭配,符合IEC62477及UL1741規範,支持Modbus-RTU /Modbus-TCP/ IEC RS485等通訊協議,DC/AC轉換效率達98%,5/10年原廠保固。 如今,思想科技也預見了餐飲零售產業正面臨到全新的挑戰,將在9月22日盛大舉辦論壇,邀請到業內的意見領袖齊聚一堂,從技術、轉型到場景落地等不同面向,為餐旅業者的未來勾勒出全新的輪廓與樣態。 吳志偉強調,消防相關資料會先提供給消防署參考,與消防署協商後才會定案。 7-11使用綠電加儲能系統做為不斷電系統,可以大幅降低碳排,以亞萬店為例,一年可產生5500度綠電,相比於台電目前電網供應的市電,相當於亞萬店因為使用綠電,一年可減碳約2761公斤。 且因UHPC具耐火耐燃特性,就算儲能櫃櫃內悶燒溫度1000度持續悶燒1個小時,儲能櫃外牆背板溫度只有150度,頂板250度,不致於使整個儲能櫃損毀。

儲能櫃法規

不過,儲能系統的主要元件都仰賴進口,本土產業規模僅約40-45%。 查詢地圖外,Google Maps其實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隱藏版功能。 當各項資訊都整理在這個地圖上,也能為第一線的服務人員減少許多任務上的負擔。

儲能櫃法規: 分析:儲能市場可期 仍需穩步前行

由此可見,儲能技術所衍生的應用組合相當多元,又企業為何要搭上這個當今最具發展力的能源成長股? 張建中直言:「市場就是這麼大,我們不做就是別人會做,佈局了這麼久,台達有決心做到最好!」張建中細數從用電大戶條款到風力、太陽能發電的不確定性,無論對台達還是客戶,他相信,儲能商機大爆發都已在咫尺之遙。 艾祖華直言,台達在儲能市場中能脫穎而出,最大的優勢就是,整套儲能系統台達都做的出來,尤其有能力自製如儲能系統心臟般的PCS。 PCS如同電池通往電網的閘門,能控制電池要以多少功率,輸出、存入多少量的電,還能將電池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電網需要的交流電,多年製造電源轉換器的經驗,讓台達在PCS領域獨佔鰲頭。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電力交易平台上線一個月,翻開合格電力交易者的名單,仍只有寥寥4家,分別是大同4MW、安瑟樂威3MW、台達與漢翔各5MW,其中漢翔整套儲能設備,又是由台達一手建置,換句話說,交易平台上合計17MW的備轉容量,超過一半,得依賴台達的技術。

楊子慶說明,DEGREE 代表的是六大優先永續指標(Decarbonation、Ethics、Governance、Resource Efficiency、Equity、Employability),當企業要導入新概念,勢必面臨陣痛期。 而西門子內部的落實,則是先透過鼓勵員工抱持正面心態,再把數據透明化,與 AI 技術結合,使每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檢視永續指標的實踐度。 最落地的內部案例,即是在商業文件的來往上,西門子力行電子無紙化。

303大停電隔天,媒體以圖表揭露儲能系統如何在大停電時,瞬間偵測到電網頻率波動,進而快速補充電力的情況。 台電規劃至2025年儲能建置目標1000MW,除了160MW台電自建,其餘將由民間業者興建。 PCS是連接電池組與電網應用的關鍵系統,是儲能功率調節的執行設備,在監控與調度系統的調配下,實施有效和安全的儲電和放電管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