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死亡人數2023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ack on September 3, 2018

今日死亡人數

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哮吼症重症兒童是國內第2例出現哮吼的兒童重症病例,上述個案年齡介於小於1歲及1歲,所幸重症病童都已經康復出院,分別於5月22日及28日康復出院。 近日有媒體指出,國際公衛統計網站Our World in Data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近7日平均新增確診數,每百萬人口有769人,位居全球第9。 至於確診染疫致死率,近2周每百萬人確診染疫死亡數高達31.33人,為全球第3高,僅次於芬蘭77.97人與直布羅陀61.2人,且遠高於香港18.03人、美國的13.69人、南韓13.34人,以及日本10.26人。

今日死亡人數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補充,今日新增33例中重症個案,是自今年5月3日以來的新低點,相隔189天;今日15例死亡病例數也是自今年5月3日以來的新低點,但北部與中部死亡有部分個案因資料未蒐集齊全而未在今日公布,因此,還需觀察後續幾天死亡人數的變化趨勢,才能確定是否已來到新低點;而昨日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5176人份,也是這一波疫情的低點。 今日死亡人數 羅一鈞說明年輕死亡個案:一名40多歲女性,本身具有骨隨疾病等慢性病史,且未曾接種過疫苗;10月8日因發燒至門診就醫,因白血球低下而住院治療,住院期間因發燒持續而進行PCR採檢,檢驗結果呈陽性確診,並接受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肺炎及改善氧氣濃度低落情形,然而雖然經過積極救治,插管、使用呼吸器、轉入加護病房,該名患者仍在11月5日因新冠肺炎併發念珠菌的菌血症而過世。 台灣本土疫情有逐漸降溫的趨勢,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表示,指揮中心昨日提出預估7月底有望跌破萬例,若是如此,屆時染疫人數約425萬例、染疫比例約18%,跟他預估的7月18日新增跌破萬例、染疫人數410萬例、染疫比例17%,相差不多。 針對國內死亡個案的相關病史、發病日、確診日、死亡日、可能感染來源、相關接觸者,可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的資料中,一探究竟。

今日死亡人數: 兒童增2死1重症 死亡累計10例半數有腦炎

倘若主管機關無法訂定有效的監管政策,不僅無法及時識別和回應健康問題,更有可能使加熱菸成為菸害防制的漏洞,導致消費者的健康受到損傷,並使青少年和其他脆弱群體處於風險之中。 因此,WHO特別呼籲世界各國,對於加熱菸品的審查務必更加謹慎,WHO亦提供 TobLabNet 標準測量模式供各國政府主動審查參考。 今(2023)年7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了最新的加熱菸健康衝擊證據報告(Heated tobacco products-Summary of research and evidence of 今日死亡人數 health impacts),指出加熱菸可能的風險與危害,並揭露了目前相關研究的不足與空白。

今日死亡人數

沈政男指出,六都的高峰出現在染疫比例6.5至8.5%,這代表全台染疫人口在13至17%,疫情就可能「探底」,現在雖然死亡率節節攀升、來到萬分之7,「但只要把染疫人口壓低,死亡人數也會跟著降低!到了6月10日左右,會累積多少死亡人數?乘以兩倍,大概就是這波疫情的死亡人數」。 針對死亡高峰出現的時間點,沈政男分析,「香港、新加坡與南韓都是落後新增高峰一周,因此台灣的死亡高峰會發生在6月10日左右,此後就會往下走」,但因為曲線形成了七天一個循環,用一周平均來算會比較準確,「也就是下周將是死亡數目最高的一周,接下來就會往下走」。 奇美醫學中心調查後發布新聞稿指出,此個案並非確診COVID-19,搶救團隊醫師已在死亡通知單清楚註明,且因病人到院前呈現OHCA狀態,也向家屬說明,死亡證明書須依法報請司法相驗後由法醫開立,影片控訴內容背離事實,嚴重打擊第一線醫療團隊人員士氣。 奇美醫學中心於5月9日接獲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要求查證,有網路媒體播放一段影片,內容為控訴親友因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被送到奇美醫院急診走廊等待2個多小時死亡,且醫師拒開死亡證明書一事。

今日死亡人數: 本土+8萬195例 確診死亡159人創新高 台中超越新北高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4974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4935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 黃軒指出,聯合國機構最近幾個月才提醒,雖然部分地區確診數正在下降,但各國仍然需要保持警惕,並維持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根據美國研究顯示,戴口罩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傳播,即使與確診者面對面接觸,戴口罩也能減少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尤其若在新冠肺炎流行區域要求民眾戴口罩,每周死亡病例可以下降4倍左右,每天確診人數則平均會下跌2%。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張茗喧台北31日電)國內今年本土個案累計超過200萬例,疫情維持高原期,但今天中重症、死亡人數皆下降,死亡數在連5天破百後,再次少於百例;有1例重症兒童康復出院,無兒童死亡個案。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今天國內新增8萬835例本土病例,比昨天略降,其中5萬9525例快篩陽性確診、占73%。

今日死亡人數

台南市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科技犯罪偵查隊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此案經奇美醫學中心澄清,且經市府衛生局調查,死亡個案並非COVID-19確診者,但不實訊息透過網路迅速傳播,已造成民眾疑慮及恐慌。 潘建志認為看起來不會,因為雙北確診人數已經在明顯下降,但台灣老年人口接種覆蓋率不如南韓,這點還是讓人比較擔心。 而在死亡人數方面,南韓和香港有著很大的差距,其中關鍵是老年人口接種兩劑比率,南韓60歲以上高達94%,香港70歲以上只有38%,所以死亡人數大多集中在老年人口,造成死亡人數比率就算在對數刻度上,香港也高出南韓很多。 此外,今天新增1例兒童重症,羅一鈞說,這名7歲男童有先天代謝性疾病,24日發燒到39.1度,出現間歇性抽搐達15分鐘、步態不穩、無法言語等症狀,急診PCR採檢為陽性,後來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疑是腦炎,緊急插管並住進加護病房,以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27日病況改善,已拔管並移除呼吸器,仍在醫院治療。 過去一個月的中重症平均數為每日約119例,最高值及最低值區間為13至236例,受週末或假日延遲通報影響而有高低起伏。 今日死亡人數 總統拜登(Joe Biden)今天宣布夏威夷州的野火是「重大災難」,為重災區茂宜島釋出聯邦資金。

今日死亡人數: 全世界2.596億人確診 美國4896萬 死者過519萬 (11月25日)

指揮中心統計,自2020年起國內COVID-19累計10,069,539例確診、18,010例死亡。 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4萬1,123人,占總死亡人數76.6%,與109年相較,110年死亡人數除肺炎減1.4%外,餘均呈增加,以高血壓性疾病(+17.6%)、糖尿病(+11.0%)、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3%)增加較多。 110年死亡人數計18萬4,172人,較109年增加1萬1,105人(+6.4%),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7歲;死亡率(死亡人數除以年中人口數)為每十萬人口784.8人,增加6.9%;以WHO 2000年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之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405.5人,增加3.8%。 他進一步解釋,即使Omicron的重症率僅0.3%,但一旦感染後演變成重症,其死亡率就上升至30%至40%以上。 今日死亡人數 根據該研究顯示,Omicron的死亡率幾乎大於等於Delta的死亡率,且死亡年齡有2個明顯的分水嶺,包括「超過60歲」和「低於18歲」。

新增 92 例本土死亡病例分別為 52 例男性、40 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89例具慢性病史、65例未接種 3 劑疫苗。 確診日介於今年 8 月 29 日至 10 月 17 日,死亡日期介於 9 月 24 日至 10 月 17 日。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14例具慢性病史、1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

今日死亡人數: 疫苗接種率

他表示,另一名3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病史,從未接種疫苗,染疫後出現敗血性休克病逝;還有一名40多歲男性,曾接種2劑疫苗,過去有神經系統慢性病史,由於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到急診就醫,經採檢確診,後來因呼吸窘迫、代謝性酸中毒等病情無法控制而死亡。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余曉涵台北14日電)指揮中心宣布,今天國內新增6.3萬例COVID-19本土病例,與昨天少約2%,死亡增40例、中重症增130例;死亡個案中有3例不到50歲,中重症個案則有39例從未打疫苗。 原本預期二二八連假後單日新增病例回補上看兩萬例,但今天僅新增1萬380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未破1.5萬,且較上周四1萬4083例下降2.0%;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第八周(2月19日至2月25日)病例數不到十萬,新增9萬8700例,較前一周11萬4513下降13.8%。 今天新增11例死亡案例分別為7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都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 黃軒也提到,根據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合作研究表示,經歷過去兩年Omicron的肆虐,有超過13萬名確診者認為,有鑒於過去兩年疫情浪潮中的住院風險、死亡率,如果沒有施打加強劑疫苗,Omicron造成的病症並沒有比較溫和。 今日死亡人數 疫情越來越嚴峻,今(5)日本土病例增到30035例,再創歷史新高,71例境外移入個案,全台22縣市都有本土個案,新北市染疫人數再度破萬,另外也新增5人死亡。

  • 因台灣對疫情採取嚴格管控,疫情走勢與國際略有不同,2020年6月死亡人數是13,893人,到了2021年6月是16,639人,但到了2022年6月,就上升到21,033人,與疫情初期有7,000人左右的差距。
  • 今日新增2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4例)、韓國及泰國(各1例),另2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
  • 疫情越來越嚴峻,今(5)日本土病例增到30035例,再創歷史新高,71例境外移入個案,全台22縣市都有本土個案,新北市染疫人數再度破萬,另外也新增5人死亡。
  • 今日新增12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4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8例具慢性病史、48例無疫苗接種。
  • 薛承泰也表示,2021年整年較2020年,死亡人數多了11,000人左右,但衛福部公布因疫情死亡僅896人,計算人口老化等因素後,至少有6,000人是不明的超額死亡人數。
  •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截至目前為止已造成國內超過1.1萬人死亡,對此,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台灣新冠死亡人數多,可能成為今年的十大死因第三名」。

莊人祥報告疫苗接種情形:昨日6個月至4歲兒童接種莫德納及輝瑞疫苗共1268人次,該年齡疫苗接種率,第一劑43.7%、第二劑17.1%;昨日接種次世代疫苗1萬5736人次;昨日總共接種2萬1775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一劑93.9%、第二劑88.4%,在追加劑的部分,第一次追加劑為74%,第二次追加劑為16.1%,其中65歲以上接種率為42.4%。 今日死亡人數2023 黃軒呼籲,雖然各國的邊界陸續開放,但這並不代表新冠病毒的危機消失,目前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宣布全球新冠肺炎的警戒解除,因此個人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堅持配戴口罩,還必須維持一段時間。 另外,黃軒說明,國際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針對600個村莊、34萬人進行了持續5個月之久的研究,結果顯示村民如果配戴一般外科口罩,就有效降低35.3%新冠肺炎的症狀,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明顯。

今日死亡人數: 指揮中心、中選會不做確診者勾稽,提醒民眾遵守不得外出規範

依死亡率排序,110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高血壓性疾病(7)事故傷害(8)慢性下呼吸道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從圖表數據可見,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0日,超過60歲的族群因Delta引發的死亡率為7.8%,因Omicron引發的死亡率為12.1%,是將近2倍的差距;18歲以下的族群,因Delta導致死亡的人數有2名,因Omicron導致死亡的人數則有8名。 据查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2岁,我们假定中国人口14亿总量保持动态不变(也就是出生多少,就死亡多少,这就保持总量人口数不变),同时我们假定平均寿命72岁保持不变,也就是说,中国的14亿人要在72年内全部死完,由此我们来粗略估算一下中国平均每天有多少人死亡。 對此,郭斐然醫師認為:「現在,加熱菸和大麻正採取類似的宣傳手法,例如加熱菸商聲稱尼古丁成癮是沒有危害的習慣、危害物質減少;大麻公司也散佈使用大麻不會成癮、危害低於酒精的訊息。菸商、大麻商用混淆視聽的宣傳,傳播假訊息,進行認知作戰,這是一樣的手法。」他更強調政府對於菸商與大麻商的結合,要有更大的管制力量,取締假訊息的宣傳,追查並處罰假訊息的源頭,並與菸商、大麻商的利益劃清界線。 WHO報告中也提到,目前加熱菸的相關研究依然存在著六大空白領域,包括「產品吸引力」、「成癮性與吸菸者行為」、「實驗室內分析與調查」、「產品成分含量與排放分析」、「監理及監控機制」與「法規健全管理」。

據統計,國內累計兒童重症26案例,14案例是腦炎、6名肺炎、2名敗血症、2例哮吼,1例共病(腦腫瘤),及1例家中死亡,經法醫認定與COVID-19有關;上述個案已有10人死亡,5名合併腦炎、2人肺炎、1例敗血症、1例共病(腦腫瘤)及1例家中死亡。 不過沈政男也擔心,由於目前死亡率已經提升至萬分之6.7,而且仍在升高,針對中重症比例持續攀升,沈政男認為,「除了染疫黑數增加以外,我實在找不出合理解釋」。 因為高齡染疫占率的增加,並不足以解釋何以新增九萬多時中重症不到兩百,如今新增七萬多,卻是將近四百。 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率,王必勝在記者會上親自回應,累積確診死亡率或致死率通常會看全程或是較長時間進行判斷,不會特別挑疫情高峰期間,且每個國家的統計基礎不同。 另一例是 今日死亡人數2023 9 歲女童無慢性病,接種兩劑疫苗在 9 月 8 日確診,10 月 1 日起右頸腫痛、發燒、喉嚨痛,10 月 5 日到急診,檢查有頸部淋巴結腫,發炎指數升高,懷疑淋巴腺炎住院,住院後症狀症狀持續,皮疹、紅眼、腹痛、血壓偏低,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擴大診斷MIS-C,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順利出院。

今日死亡人數: 今增80死 本土確診案例累積破700萬大關!指揮中心:新冠疫情仍在高原期

衛福部統計顯示,2021年因疫情死亡人數為896人,但到2022年7月19日止,因新冠死亡人數已累計到8,224人,顯示今年上半年因疫情死亡人數已達到7,328人,這讓上半年全國死亡人數首度推升到10萬人以上。 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死亡人數為10萬2,177人,是史上首次半年死亡人數突破10萬人,其中6月死亡人數為21,033人,首度單月死亡數超過2萬人,這與新冠疫情衝擊,全國累計因疫情死亡人數8,224人密切相關。 黃軒在個人臉書粉專發文,並引述澳洲研究指出,我們對Omicron病毒的資訊一開始就引向錯誤的方向,多數人認為Omicron引發重症的機率低就不用擔心,但其實很多科學家警告,「Omicron在你的國家爆發,你國家的死亡人數就會增加」,也有不少文章提到,儘管Omicron的重症率比Delta低,但不代表Omicron造成的死亡人數,一定比Delta還低。 台南市長黃偉哲11日公布新增7038名COVID-19本土確診個案,統計自2022年1月1日至6月10日,台南市累計確診個案人數共165884名,已解除隔離125232名、尚在隔離中40652名。

陳時中表示,今天本土病例數比昨天少約2%,這3天狀況都類似,值得持續觀察;要注意的是,先前確診個案中有6例中症轉重症及死亡,1例重症轉死亡。 另一例40多歲的男性個案則是本身具有肝硬化等慢性病史、曾接種1劑疫苗,10月29日因全身虛弱、食慾差就醫,急診時檢驗為陽性確診,同時患有肺炎及敗血性休克而入院接受瑞德西韋治療,但經過積極救治仍不幸於10月31日過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7196例,境外移入69例,總共37265例確診(包含78例死亡)。 而首起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個案,為第19例白牌司機,該案為中部60多歲男性,有B型肝炎及糖尿病病史,無出國旅遊史,亦非確診病例之已知密切接觸者。 當日收治於負壓加護病房治療,個案已於2月15日晚間因肺炎合併敗血症死亡,因死前檢體已驗出,其遺體經家屬同意,將依法定傳染病規定進行火化。

今日死亡人數: 完整接種率破7成 指揮中心催打追加劑

這場火災已奪走至少53條人命,並夷平一座歷史小鎮,州長還說,預料死亡人數將顯著增加。 (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宣布夏威夷州的野火是「重大災難」,為重災區毛伊島釋出聯邦資金。 這場火災已奪走至少36條人命,並夷平一座歷史小鎮,州長還說,預料死亡人數將顯著增加。

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目前沒有規劃將確診者名單交給中選會,中選會也沒有規劃要掌握確診者名單來做勾稽;請國人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在確診、5天的居家照護期間依照規定不得外出,若是違反將由地方衛生局進行20萬至100萬的裁罰。 對於BA.4、BA.5的免疫逃脫,他直言其實結論都是大同小異,「BA.4、BA.5對BA.1染疫者會有免疫逃脫,但程度比BA.1對Delta小很多」,且台灣多數是BA.2,所以免疫逃脫程度會更小。 而提到死亡人數,沈政男則認為情況樂觀,以同一天發病者來計算,在六月初致死率已達萬分之15.7,「死亡人數快降到一百以下了」。 自從2020年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入個案,是居住南部50多歲女性,於中國大陸武漢工作,1月20日由武漢搭機入境,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後送就醫,X光檢查顯示有肺炎,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於下飛機後立即送往醫院隔離病房治療,並未進入社區。 首例確診個案經由2次採檢與糞便檢查,都沒有檢驗出病毒,2月6日確認康復就可以返家。

今日死亡人數: 新增68,34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8,311例本土及36例境外移入

今日新增1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5例男性、5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7例具慢性病史、71例無疫苗接種。 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30日至6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6月5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新增7萬9598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新增211例死亡。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公布,沒打疫苗者共94人,接種疫苗者117人。

今日死亡人數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宣布有60042例本土確診,境外移入61例,總共60103例確診(包含109例死亡)。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6015例,境外移入37例,總共16052例確診(包含65例死亡)。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1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韓國、越南、泰國、北韓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4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 沈政男建議,目前還有很大機會可以降低死亡人數,最重要的就是「高高齡抗病毒給藥」,可以把每日開藥人數,特別切出80歲以上比例,「因為這刀口上的用藥,如果比例能夠一直增加,就能挽救更多高高齡長者!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同樣珍貴,即使是臥病在床的失智失能長者,我們仍要盡全力來拯救他們」。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80656例,境外移入49例,總共80705例確診(包含90例死亡)。 潘建志近日在臉書貼出一張曲線圖,分享目前台灣防疫的成效,圖中比較台灣、南韓和香港的確診和死亡人數,將橫軸上的時間點對齊,縱軸改成對數刻度,圖上有6條曲線,粗線是台灣,正走到一半。

今日死亡人數: 台灣COVID-19最新疫情動態

奇美醫學中心依影片中的病人死亡通知單資訊清查,發現死亡個案是由119救護車於5月4日下午3時16分送抵急診,到院前已呈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醫療團隊立即施行搶救,急救30分鐘後無效身亡。 近日網路流傳「從快篩陽性確診到太平間」影片,控訴親友確診死亡卻遭醫院註記非傳染病,經台南市政府與奇美醫院駁斥為假訊息,警方已通知涉案人到案,並移送台南地檢署偵辦。 潘建志點出台灣的優勢是「爆發時間比較晚」,有各國考古題可以參考,還有抗病毒口服藥Paxlovid和莫納皮拉韋的大量供應,情況沒有香港那麼惡劣,最後結果期盼能比南韓好。 他指出,確診人數在35天時,三個地區是交會的,說明病毒擴散速度差不多,但南韓確診人數持續時間比香港久,他認為這和南韓的邊境開放政策有關,因為南韓邊境提早解封,所以境外移入變種病毒株就比較多元、傳播鍊也多,要達成後天免疫,要比較久的時間。 黃軒預告,今年秋天雙價疫苗可能會出現,這支雙價疫苗的追加劑劑量為50微克,這次臨床試驗對象共300人。

  • 奇美醫學中心依影片中的病人死亡通知單資訊清查,發現死亡個案是由119救護車於5月4日下午3時16分送抵急診,到院前已呈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醫療團隊立即施行搶救,急救30分鐘後無效身亡。
  • 他進一步解釋,即使Omicron的重症率僅0.3%,但一旦感染後演變成重症,其死亡率就上升至30%至40%以上。
  • 因此,民眾若年滿65歲且有共病史屬於非常高危險族群,建議盡早施打疫苗,才能避免相關風險。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雖然Omicron造成重症的機率低,但由於它的傳播速度太廣太強,確診人數一旦變多,就會造成死亡率大幅增加,更喊話,「我們不要再輕敵了,尤其敵人是叫Omicron病毒,那更不可輕忽!」。
  • 據統計,今年1月至5月27日,本土輕症、無症狀個案累計170萬3201例、占99.74%,中症累計3153例、占0.18%,重症累計1286例、占0.08%,累計死亡人達到1058人,突破1000例大關。
  • 依死亡率排序,110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高血壓性疾病(7)事故傷害(8)慢性下呼吸道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另外,羅一鈞說明國內重複感染情況:累積至昨(7)日的重複感染病例數為6萬5808位;而上週增加6700多名重複感染病,上週確診人數共計19.7萬人,重複感染約佔3%。 本週病例較上週二減少9307例、27.2%;今日新增15例死亡、33例中重症個案皆為5月3日以來的新低點,昨日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5176人份,也是這一波疫情的低點。 沈政男在臉書上發文分享,過去民眾可能只看單天的確診數,就沒有曲線圖的概念,目前來看,新增數目已經形成七天一個循環。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