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倒閉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June 18, 2020

蘋果日報倒閉

蘋果著重高階市場,預預料9月推出iPhone 15系列產品,可能在同月稍晚或10月初即開始銷售。 《立場新聞》於2014年12月成立,其創辦人為商人蔡東豪,自稱屬非牟利新聞網站,透過接受商業廣告和公眾贊助來支維持營運開支,但其約章強調「編採獨立自主,不受財團、金主、權力機構或黨派左右」。 但在去年北京頒布《香港國安法》,已有數人被香港國安警察起訴「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 在《立場新聞》被搜查前一天,原《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等七名報社高層也被香港律政司加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

  • [5]而《蘋果日報》對新聞工作投入資源的程度更是前無古人,例如曾派記者跟隨保釣人士赴釣魚台,更租借衞星電話作採訪,其對新聞的投入程度可見一斑。
  • 陳惜姿曾在壹傳媒工作超過十年,她說集團不惜成本投資調查報導令她印象深刻,例如《壹周刊》曾經調查一名地產界人士的資金來源,不惜花費十多萬去查許多單位背後的業主,後來揭發銀行和他私通,香港防貪部門廉政公署要作出行動。
  • 而最後一篇文章是國際新聞,內容是:《蘋果日報》國際即時新聞,將於6月24日凌晨起不再更新,讀者們珍重。
  • 不管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如何辯駁,說沒有意圖要令《蘋果日報》倒閉,都無法令人信服。
  • 因營運上虧損持續,在非常不得已的情況下,董事會決定《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
  • 市場上擔心供應受限可能會限制輝達本季營收表現,但輝達財務長柯蕾絲說,需求很龐大,需求的能見度一路看到明年,供應正「逐季」提升,預期也是逐季提升至明年,主要是供應商格外良好地做出回應。

停播之前每集節目由一位主播主持,星期一至四通常由曾美華或陳美茵主持,其餘日子由《蘋果日報》記者黃珮琳、于健民、王春怡、鄧溢禧、方榆汶、盧熙林、玲笙或謝馨怡主持。 2012年8月21日,自創刊已存在,專門刊登色情資訊內容的副刊——《豪情版》及《夜生活版》,宣佈:「時代在改變,傳媒的生態也在改變,因這兩版副刊已脫離了這個世代,已完成了歷史的任務,將徹底消失於報紙上。」宣告停刊。 在 2003 年反 23 條立法後,香港曾有一些規模很小的媒體冒現,予人憧憬。 可是,這種獨立小媒體的理想局面可以說從來沒有充份打開,大約十年前,我也已不再經營管理《獨媒》,在差不多時候,香港出現了所謂「網媒」。

蘋果日報倒閉: 媒體得獎紀錄

鑑於2021年6月公司財產被政府凍結而被迫停運,及後有員工因不滿壹傳媒集團董事會沒作出遣散的安排,因而即日遞信辭職。 由於蘋果動新聞大量剪接師辭職,部門難以運作,《9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提早至6月21日播映最後一集,而蘋果動新聞同時亦會停止運作。 最後一集《9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由記者謝馨怡擔任主播,她在前一日(20日)才首度擔任該節目的主播。 2020年8月10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以違反國安法、欺詐等罪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營運總裁兼財務總裁周達權,又以涉嫌串謀欺詐拘捕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當天有逾200名警員持手令搜查將軍澳壹傳媒大樓。 8月11日,《蘋果日報》及《蘋果動新聞》如常出版,蘋果日報加印至55萬份。 另一方面,親北京政府的商人幾乎把全港媒體收購控制,《蘋果日報》自然成為唯一的反對派傳統報章,支持者自然有增無減。

但是「蘋果」的銷售業績相當驚人,2003年甫上市,每日平均實銷約42萬份,發行至2008年達每日52萬份,也迫使其它報社不得不「蘋果化」。 壹傳媒經常被人提告,有些涉及誹謗、有些涉及隱私問題,歷來多宗案件有輸有嬴,而近期,《壹周刊》公開藝人張柏芝兒子的出世紙被罰款。

蘋果日報倒閉: 「香港需要記者」

2008年起推出的蘋果動新聞,將報紙新聞電子化、影像化,以視像媒介來報導新聞內容。 在一些關於事件的報導時,如罪案等社會事件,更會引入動畫製作來模擬事件過程。 據悉,「蘋果動新聞」動畫內容是由壹傳媒旗下的「壹傳媒動畫有限公司」製作。 蘋果日報是香港較早把報章內容上網的報社——該報早在1998年就已經提供網上版。 蘋果日報設有網上討論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少見,其他設有網上討論區的報紙有明報和頭條日報。 蘋果日報倒閉 當地居民表示澳門大多傳媒自我審查下,有很多重大新聞事件,只能經過蘋果知悉,更指出在澳門有一些當地記者會報料給《蘋果》,讓澳門政府能夠正視問題。

在香港,「網媒」通常指在網絡以外沒有其他傳播渠道的媒體,但它們經營的模式及規模,未必就是公民團體模式,更不是西方所說的獨立媒體,亦與 2003 年後出現比較有公民團體性質的小媒體有所不同。 近日於各大社群媒體人氣很高的「得正」手搖飲料店,總店位於台中的美村路;不過,網上許多言論都指向「得正與一芳有相關」,對此18日官方於臉粉粉絲專業發出聲明回應。 但我們要說的,我們忍痛割捨紙本,但不敢,也不能割捨我們的媒體責任,為民喉舌,追求公義,捍衛民主自由。 佐登表示,大陸疫情復甦放緩,適時轉進觀光的策略奏效,截至2023上半年營收15.97億,年增23.44%,EPS 0.87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6%。

蘋果日報倒閉: 香港文匯網

藉由高通完整的 AFC 解決方案,我們能夠部署可擴展的、統包式從雲端到晶片的服務,最大限度地提升 6 GHz WiFi 效能。 獲得核准後,我們可以加速客戶在加拿大的標準功率接取點部署,並準備擴展到其他地區。 這次的圖表帶你看113年度總預算,歲出、歲入編列雙創新高,國防整體支出高達6080億元,預估年度舉債逾1700億元。 事業廢棄物與廢棄土違法流竄全台,中南部偏鄉、沿海等地成濫倒天堂,地方政府昨指出,廢棄物亂象不只是環保單位要管,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都應建置相關處理設施,並訂定全國可以依循的法規,而不是讓各縣市政府各做各的,無法落實也難以管理。 輝達(NVIDIA)昨晚公布財報,營收、財測雙雙超越預期,帶動輝達股價盤後大漲6.58%。 統一FANG+ETF(00757)(00757)經理人林良一表示,輝達財報顯示,受惠AI熱潮,雲端供應商對 GPU 需求正在加速成長,預計未來一到兩年,AI所帶動的需求將持續成長,數據中心需求強勁。

蘋果日報倒閉

过去壹传媒凭其调查报导获奖无数,例如早年揭发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布加大汽车首次登记税前偷步买车避税,梁锦松因而下台;《苹果日报》2018年曾报道香港一条新建铁路线的承办商建造车站时没有跟随标准建筑,影响车站结构和安全,香港政府要就事件作出调查。 香港《明报》早前引述相信是政府内部的消息人士警告,呼吁《苹果》员工“早走早着”。 陈先生(化名)在《苹果日报》做了十多年时政记者,当天警方搜查后回到公司,他回到公司看见自己桌子的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其与多名同事使用的几十台电脑和硬盘被警方取走,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为政权的狠心而愤怒,亦为香港可能再没有《苹果》而悲伤,但更切身的感受,是恐惧。 这家有26年历史、香港剩下的唯一一家大型亲民主派媒体步向终点,外界视为香港新闻自由以及“一国两制”的终结;但香港政府与警方认为,执法行动与新闻自由无关,并指责壹传媒以新闻机构之名,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工作。 香港《苹果日报》在周三(6月23日)宣布,基于员工安全和人手考虑,午夜后即时停止运作,24日将会是最后一份实体报纸,网站将于午夜后停止更新。

蘋果日報倒閉: 台灣行銷策略

前《蘋果日報》中層接受本台專訪,表示《蘋果日報》一向敢言及敢於揭露社會不公,《蘋果日報》被消失後產生寒蟬效應,令調查報道在香港近乎絕跡。 蘋果日報倒閉 2021年6月17日,警方國安處拘捕5名《蘋果日報》董事,包括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及執行總編輯張志偉。 他們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9條 「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警方亦曾到被捕人的住所進行搜查[98][99]。

蘋果日報倒閉

12月初,出身自警隊的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公開指控《立場新聞》在報道特區政府建設「智慧監獄」時將之「妖魔化」,又稱《立場》一篇有關2019年示威期間香港中文大學本部衝突的報道「與事實不符」、「美化暴力」。 據香港媒體報道,被捕者包括前總編輯及前董事鐘沛權,前董事周達智、吳靄儀、方敏生、何韻詩,以及署理總編輯林紹桐,以及正被羈押的《蘋果日報》前副社長陳沛敏。 香港警察國安處動員200多人,星期三(12月29日)清晨持根據《香港國安法第43條實施細則》發出的法庭手令,搜查位於九龍觀塘區的《立場新聞》辦公室,查抄大量文件物品。 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證實,警方引據《香港國安法》凍結6100萬港元(782萬美元;4985萬元人民幣)資產,為香港國安警察歷來凍結最大筆資金。

蘋果日報倒閉: 中國留學生倫敦東區塗鴉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爭議

雖然有讀者支持《蘋果日報》報道關於無綫的負面新聞,但亦有讀者批評《蘋果日報》過於偏激及不客觀,為反而反。 自2013年10月15日香港政府宣布不發牌予香港電視網絡翌日起,蘋果日報即展開《電視風雲》系列報道,至11月21日的37日內,共刊出62篇負面報道。 在11月19日無綫電視台慶前,《蘋果日報》號召讀者熄(關上)電視罷看台慶,更在11月22日娛樂版中列明《熄機精選節目巡禮》,影響節目包括《歡樂滿東華》至翌年1月的《慈善星輝仁濟夜》、《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等。

蘋果日報倒閉

但《蘋果日報》在便利商店的銷售量比《自由時報》還高很多(自由時報以訂閱取勝),因此台灣報紙的佔有率統計數據是:《蘋果日報》和《自由時報》互爭第一名,而《聯合報》、《中國時報》則落於三、四名間競爭。 香港《蘋果日報》並於2006年4月25日在壹傳媒總部豎立已故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半身銅像,以表揚他奉行「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又發表文章表揚其經濟自由主義思想。 另外,該報社論部份由筆名盧峯的資深新聞從業員李怡、李平、林本利等執筆,2004年2月4日開始以「自由市場」作為第二社論。 蘋果日報倒閉2023 蘋果日報倒閉 而當有大型公司使用中國製造的產品時,《蘋果日報》也會加以批評該產品的品質,如港鐵公司為配合屯馬綫的營運,訂購了多列屯馬綫中國製列車,但隨即被《蘋果日報》批評該批列車經常出現故障、車身凹陷或座位有刮花痕跡等,並引述網民戲稱為「國產列車」、「假千九」等。

蘋果日報倒閉: 李嘉誠基金會捐資1億元人民幣 支持潮州市人民醫院綜合樓建設

《蘋果日報》報紙的名稱是黎智英所構思,他說:「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14] 蘋果創刊時的電視廣告中,黎智英口中咬著蘋果時說下金句:「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 當權者要殺雞儆猴,《蘋果日報》就是一隻被宰的大雞,下一隻可能是《立場新聞》,也可能是《獨媒》。 很無奈,我們無法阻止當權者殺雞,但我們無必要把一隻又一隻的雞養得肥肥白白,然後目送牠去給屠夫宰殺。

蘋果日報倒閉

香港警方指壹传媒大楼是“犯罪现场”,《苹果日报》多篇文章因呼吁外国政府制裁香港而涉嫌违反港区《国安法》,警方已获法庭手令去获取采访资料,呼吁外界与这些违法者划清界线,事件与新闻自由无关。 蘋果日報倒閉 終於,中央出手制定頒布國安法,黎智英自作孽以至荼毒年輕人,已經得到法辦了。 他勾結這個勾結那個,甚至跑到美國跟反華政客一起向中國示威,還是因串謀欺詐及煽動罪、非法集結罪、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等一長串罪行進了監獄。 雖然他一度申請保釋獲批,但香港終審法院沒有糊塗,決定讓他在監獄裏歡度了聖誕節和春節,到現在還如此。 我對於香港法院所作的事,質疑的非常多,獨於這一件卻很認同,因為「修例風波」一事,的確應該由他負責;香港法院實在辦得很不錯的。 只可惜我還沒有看到黎智英的最終結局,也還沒有看到《蘋果日報》的倒掉,或者時候尚未到,卻是「好事多磨」罷。

蘋果日報倒閉: 【蘋果收紙媒】台灣《蘋果日報》丟震撼彈 宣布5月18日起紙本停刊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 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對警方搜查《立場》感到難以理解,要求警方公開交代抓捕理據,「否則,新聞界將無所適從、自我審查,對新聞自由造成傷害」;自稱「非建制中間派」政黨新思維稱關注《立場》遭搜查,促請警方盡早說明具體指控,以免影響外界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觀感。 建制派第一大黨民建聯稱「全力支持」國安警察對《立場》採取行動,該黨指控《立場》經常發佈煽動仇視警察的報道。 星期三清晨遭到搜查的還有《立場新聞》副採訪主任兼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住所。 陳朗昇在接近中午獲釋後向記者表示,國安警察清晨在其新界沙田的住所搜查約一小時,檢走電腦、手機、平板電腦和記者證,繼而將他帶到位於新界大埔的另一處住所,檢走銀行提款卡與存折。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