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趨勢2023詳細攻略!(震驚真相)

Posted by Eric on February 12, 2022

電動汽車趨勢

范哲豪指出,未來汽車將是除了PC與手機之外的「第三台電腦」,勢必引爆各類IC需求的大幅成長。 聚和 2018 年底於中國常熟廠擴產電池電解液產能,切入電動車電池市場。 公司精密化學品的部分除了鋰電池外,也包含生技相關產品, 2020 年開始因疫情進入豐收期,其出貨比重從 2019 年的 29% 成長至 38% , 2021 年因電動車趨勢,鋰電池佔比提升,精密化學品的佔比已經高達 45% 。

其中,特斯拉 10 月在美銷量為 2.71 萬輛,與上期相比提升 38.5%,市場佔有率與上期相比提升 1.1%;福特(FORD, F-US)Mustang Mach-E 銷量為 2848 輛,大眾ID系列銷量為 1900 輛,極星品牌銷量為 551 輛,均與特斯拉表現存在較大差距。 “ 電動汽車趨勢2023 充電設施是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時很重要的一個參考因素,近年來國家層面和地方政府層面在推進充電基礎設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還會繼續加強建設,包括換電站和加氫站,均有布局和政策支持。 再者,除了公寓大廈住戶、租屋者,通常不易於自有停車位裝設充電設備外,台灣目前戶外、公有停車場等地方的充電樁數量也需要大量提升。 面對這些挑戰,若仍沒有政策支持和擴增基礎建設,自然降低民眾參與減碳行動的意願。

電動汽車趨勢: 電動車黑科技

2021 年,對於脫胎於傳統車廠的 “ 新勢力品牌 ” 來說,將是落地交付接受市場檢驗的關鍵年。 前有特斯拉強勢領先,後有蔚來、理想等新造車廠業羽翼漸豐,加之合資品牌也開始布局純電動車型,中國品牌借純電動車向高端化突圍,將會面臨巨大壓力,恐怕在市場佔有率方面較難有重大突破。 10 萬元及以下區間被五菱宏光 MINI EV、歐拉好貓等小型電動車牢牢把握,蔚來、理想的主力車型售價均超過 30 電動汽車趨勢2023 萬元。

電動汽車趨勢

同時中國、美國也有超過 4 千輛 FCEV 卡車訂單在手,可見氫燃料電池並未走入終局。 另一方面,歐洲車廠雖然多數放棄 FCEV,但是並未停止研究大型氫燃料電池卡車,賓士 GenH2 氫氣卡車開始道路測試,2022 年可望與客戶共同測試。 相反地,氫燃料電池巴士已在許多國家開始營運,美國有 65 輛、歐洲 150 輛、中國多達 3 千輛,訂單數量不斷成長。 電動汽車功率逆變器市場預計在 2021 年達到 414,928 萬美元,到 2027 年達到 1,413,254 萬美元,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22.66%。 Plaid車型最大馬力則來到1,020匹之譜,更僅需2.6秒就能完成0-100km/h加速、零至四分之一英里衝刺亦僅需9.9秒,還有上看262km/h極速實力,不過最大續航力則是些微下修至547公里。 Model X甚至曾在2021年年底在臺灣公開亮相,但上市規劃同樣並未明朗。

電動汽車趨勢: 百家爭鳴 充電規格難統一

林振銘表示,以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自動輔助駕駛分級Level 電動汽車趨勢2023 1到Level 5來看,目前Level 1、2大約會使用到10到12顆感測器,未來到Level 4甚至Level 5的時候,就會需要用到40顆感測器,而且Level 越高所需要的晶片運算力越高,這都會都將持續推升車用晶片需求。 綜觀全球,由於減少碳排已經是國際趨勢,因此每個國家都在推電動車,而電池成本將是影響電動車能否普及的關鍵。 由於不同類別的車用晶片需要不同的製程,包括車用的N5A製程、N6RF製程、以及車用感測器所需要的65/40奈米製程等,台積電都已經準備好了。 由於傳統記憶體架構,在16奈米之後已經無法繼續使用,已經開發MRAM等新型嵌入式記憶體,並且在22奈米量產,預計明年16奈米製程的MRAM嵌入式記憶體產品可以設計定案,以因應未來16奈米以下的嵌入式記憶體需求。 至於意法半導體亞太區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尹容則透露,以意法半導體的營收來說,汽車產業當中的汽車電動化、ADAS系統、32位元車用MCU等領域,從2020年到2021年成長率都有所大幅成長,尤其是汽車電動化領域,成長高達110%。 並且發現到,2002年到2017年,每輛汽車的晶片使用數量大約是成長1.5倍,但是2017年到2021年成長2倍,並預估接下來幾年仍將持續成長,並且不受汽車銷售數量有所影響。

電動汽車趨勢

與此同時,基於預期的歐元區經濟衰退以及美國和中國 的GDP 增長放緩,全球新商用車銷量將下降 1.3%。 2021 年特斯拉銷量逼近 100 萬輛,同時連續維持優異獲利表現,隨著不斷擴張的 Gigafactory,特斯拉正朝 2030 年銷售 2 千萬輛目標持續前進。 以每輛車平均 3 萬美元估算,就算 2030 年特斯拉只達成 500 萬輛目標,也相當於 1,500 億美元營收,保守估計 2030 年電動車市場總值約 4,500 億美元,特斯拉可能占據三分之一。

電動汽車趨勢: 電動車供應鏈瓶頸

IEA對於加速全球電動車發展的建議包括:1)持續調整電動車推動策略(逐步由直接補貼轉換至車輛效率與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等);2)推動電動重型車(貨車、巴士等)市場;3)促進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的運具電氣化;4)規劃並拓展充電基礎設施與智慧電網的布建;5)確保安全、具韌性且永續的電池與電動車供應鏈。 在晶片的研發、生產、需求、原材料等產業鏈中,每個環節都需要深入布局。 目前,中國IGBT最主要技術瓶頸是可靠性問題和電荷穩定性問題,突破技術瓶頸、發展晶片產業需要長時間的投入,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能急於求成。 晶片是汽車實現自動駕駛、動力與傳動、車載娛樂等功能最關鍵的零組件。 目前,全球車規級晶片主要生產商(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等)均為外資企業。 在燃油車領域,合資車廠領先中國國內企業近半個世紀,幾乎已經失去了赶超的意義,此時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賽道,但是 “ 彎道超車 ” 並不輕鬆。

  • 由於高壓電池成本相當高,維修目前仍掌握在原廠手中,以Model 3為例,更換高壓電池可能就要約40萬元左右,對於中古車買家而言,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
  • 1990年,歐洲「城市電動車」協會成立,在歐共體組織內有60座城市參與,該協會幫助各城市進行電動汽車可行性的研究和安裝必要的設備,並指導電動汽車的營運。
  • 勤業眾信歸納,「消費者信心指數改變、政策與立法因素、汽車原廠經營策略、商用車市場成熟」為電動車產業四大成長動能,期望協助業者快速從疫情衝擊中恢復,並建立未來發展藍圖。
  • 其中,兩黨基礎建設法案包含用於在全國地區興建電動汽車充電站的75億美元,而3.5兆美元預算計畫則包含一項條款,即購買電動車將享有最高12,500美元的稅額抵減,包括現行的4,000美元的基本扣抵額度及依照電池容量最高可折抵3,500美元的額度。

目前台灣廠商有投入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及電解液等領域,但因上游材料專利技術與資源需求龐大,因此大多數投入上游材料之台灣廠商,背後多有集團資源支持,也有廠商是透過研究法人機構技轉方式取得技術。 另外,各家汽車業者都想獨佔鰲頭,成為電動車的領頭羊,因此各自開發不同的充電規格,彼此不相容,甚至同一款車型擁有二至三種不同的充電規格,造成諸多使用上的不便,成為電動車市場版圖做大的限制之一。 美國政府也於 2 月宣布,未來將投注 50 億美元以維持主要高速公路周邊的充電設施,期待改善相關問題。

電動汽車趨勢: 發展停滯(1920~1990年)

新能源車方面,上調 2022 年全球汽車銷量至 1000 萬輛,同步上調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至 656.0GWh ,與上期相比增加 91.6% 。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景氣度延續較高水平,產品從 “ 好用 ” 轉向 “ 實用 ”,助力汽車市場電動化滲透率提升。 中信證券預計 2021 年中國新能源車全年銷量為 320 萬輛,與上期相比成長 133%;中長期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從補貼驅動跨越至市場驅動,從 “ 0 到 1 ” 的導入階段步入 “ 1 到 N ” 的成長階段。 至於8噸以上的貨車及旅遊業等商用大型電動車輛,目前正在研發及示範階段,目標2030年前引進5,000輛。 目前豐田及日野汽車正共同研發25噸級,續航距離600km的燃料電池大型貨車,預計2022年春季開始與物流業者合作示範。

董事長高治宏指出,車用領域中,量會放得最快的將是充電樁,台灣雖在整車市場不具話語權,但台廠無論電源大廠台達電或幫特斯拉組裝的和碩(4938)等廠商所串起的充電樁供應鏈已做到全世界第一是無庸置疑。 加上整車市場雖衰退,但在E化過程中,處理電磁干擾與過電流、過電壓保護需求及相關安規標準大增之下,穩得不會在此龐大商機下缺席。 法人表示,車用領域向來以高門檻及認證時間長著稱,但若一旦取得門票則可成為相當穩定業績來源,目前興勤在車用領域所涵蓋的終端客戶包括陸系、美系與歐系;以車用保護元件的使用量來看,預計電動車將會是原本燃油車大約50顆的10倍以上。 電動汽車趨勢 目前電動汽車的充電方式分為「慢充」與「快充」,現今社會講求效率,因此電動汽車的「快充」正是未來的趨勢。 特斯拉為因應台灣快充規格混亂的現象,將快充規格從TPC改為歐規的CCS2,其他非特斯拉的電動車,皆採CCS1,而日本車系則是採用CHAdeMo。 交通部路政司科長趙晉緯表示,台灣電力公司目前已經與地方政府及客運業者聯繫,就契約電量,即每月依約定繳交台電公司的基本電費,以及充電站周圍電網佈置等問題需進行重新評估與規畫。

電動汽車趨勢: 充電樁大戰台廠拚「智慧儲能、快拆速修」

豪華品牌中,BMW 新能源車 10 月銷量為 4283 輛,表現亮眼,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則仍待發揮效果。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BMW xDrive四驅系統在3代X1上就成了純電iX1的專屬配置,前後軸各一具的電動馬達總計能夠輸出313匹最大馬力以及50.4公斤米的峰值扭力,0~100km/h加速成績只需5.6秒即可完成,還直接標配可變式運動轉向以及M跑車化動態懸吊系統,車系馬力王當之無愧。 對於本出版物中資料之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任何陳述、保證或承諾(明示或暗示),DTTL、其會員所、相關實體、僱員或代理人均不對與依賴本出版物的任何人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責。 雖然各式各樣的混合動力形式讓人有些困惑,但不可否認在轉型到零碳排的過程中,油電車是很有效的短期選項。

電動汽車趨勢

中鋼碳素隸屬中鋼集團,生產軟瀝青、雜酚油、精萘、苯、甲苯等煤化學產品銷售外,更致力於開發煤化學相關下游產品及技術創新,是介相石墨碳微球之龍頭;碩禾積極布局鋰電池儲能產品,除公司內部發展動力電池負極材料與黏著劑外,亦透過轉投資佈局上游動力電池之正負極材料及下游電動大巴車市場。 電動汽車趨勢2023 不過就在5年前,路上連混合動力的油電車(HEV)都還不算多,純電動車(BEV)更是見所未見。 隨著技術演進,加上綠能環保趨勢,先進國家紛紛宣告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國內電動車市場亦順勢而起。 以工研院為首的「臺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以下簡稱「充電聯盟」)公開建議,公共充電站應採用歐美最常用且可支援直交流電的CCS1插座介面作為主要充電規格,以建立友善充電設施,共同推動電動車發展環境。 此外,交通部也計畫在2040年實行新售自小客車與機車百分之百電動化。

電動汽車趨勢: 電動車大軍壓境(上) 2021 & 2022現身國內的電動車

蓋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技術長Christian Jansen說明,全球受到都市化影響,人口都往大城市聚集,宅配包裹數量也逐年增加。 為了因應這些轉變,物流業者也更專注於「快速到貨」及「減少成本浪費」。 目前小型貨物的運送依舊依賴中、大型貨物車,但每次的運送只會用到平均20%左右的貨車容量,並造成交通擁擠、汙染、效率降低等影響。 依照目前市場需求,初估全球在2050年時,平均每日的貨物運送量將可達6.7億件。 進一步觀察細分市場表現,可以發現傳統燃油汽車與電動車兩大市場出現截然不同的發展趨勢。 傳統燃油汽車受到晶片短缺的影響最大,即便整體汽車市場出現復甦跡象,但傳統燃油汽車市場銷售量仍較2020年下跌1.7%,已出現連續第四年的下跌;相形之下,電動車市場卻大幅成長45%,達到1,450萬輛。

電動汽車趨勢

19世紀,第一輛電池動力車問世,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突破300萬輛,百年以來,電池技術的持續演進,充電設施的加速滲透,電動車即將展開飛躍成長,駛向更快、更遠、更安全的未來。 自駕車市場方面,根據本報告統計,在2020年,45%的全球新車至少具備L2(部分自動)或更高的自駕等級,預估至2030年,此比例將成長至79%。 而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SAE)預估,至2030年,歐盟新車銷售預估有20%具備L3(有條件自動化)以上自駕等級,美國市場為11%,中國大陸為11%,顯示自動駕駛仍無法大規模導入。 台灣線材廠商風青,因其新製程的漆包銅線跟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正在進行新車研發小批量交貨,明年新車發表上市後交貨量有望以倍數成長。 此外風青配合中國大陸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開發完全絕緣線(FIW線),應用在華為、Ericsson 和 Nokia生產的5G基站設備及相關物聯網設備上,明年成長應屬可期。 過去幾年電動車發展圍繞著銷售數字、充電站數量及電池電量等數量議題展開。

電動汽車趨勢: 傳統車廠大進擊 大量電動車加速問世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汽車暨零組件產業服務會計師徐建業分析,當車輛開發的風向逐漸吹往智慧應用及電動車,臺灣受益於資通訊產業的優勢,也在汽車電子零組件建立起自身獨特的利基,成為國際汽車製造供應鏈關鍵的一份子。 根據經濟部資料,臺灣2019年的汽車產業總產值已達6,061億台幣,其中有近四成(2,477億台幣)即來自汽車電子產值的貢獻。 當中固態電池量產將幫助電動車一次解決安全性問題及里程憂慮兩個煩惱;電機電控三機一體化、模組化並導入新的線材,將提升用電效率,降低系統重量、成本與系統體積;智慧座艙往沉浸式體驗的發展上,AR HUD的廣泛導入將為電動車駕駛帶來新的感受,並完整幫助車廠創造產品亮點及差異化。 此外因AR HUD的顯示配置能搭配軟體進行個性化調整,此功能將有效提升駕駛、乘客與汽車的互動性進而提升智慧座艙的個性化體驗。 台灣廠商目前在AR HUD領域中,以大眾控為技術領導者,使用領先業界的雷射掃描投影技術(Laser Beam Scanning, LBS),讓大眾控的AR HUD能有更大更遠的可視角及可視距離,為消費者帶來沉浸式的駕駛體驗並幫助車廠帶來電動車差異化。

Audi這次將外觀細節重新調整以及動力系統升級列為重點,雖然依舊提供50 quattro、55 quattro 還有三馬達SQ8共三種動力設定,但電池容量大幅升級! 在Boost模式下具備335匹、67.7公斤米輸出的50車型,電池容量從71kWh升級至95kWh,讓續航力提升至491公里與505公里 (Sportback)。 55車型在Boost模式下動力輸出來到402匹、66.7公斤米的水準,電池則是從既有的95kWh提升到114kWh,續航里程分別為582公里與600公里 (Sportnack)。

電動汽車趨勢: 電動車進入高速成長軌道 未來市場發展面臨三大挑戰

全球電動汽車功率逆變器市場由大陸集團、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電裝公司和三菱電機公司等少數幾家公司主導。 這些公司正在通過開設新的生產工廠或成立合資企業來擴大業務,以獲得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 同時,還提供運動化設定、動力輸出來到295匹馬力的Enyaq RS iV以及Enyaq Coupé 電動汽車趨勢 RS iV。 降低碳排量只是各國積極推動汽車電動化的原因之一,我們心裡都有數,真實世界對於環保、永續、未來的重視程度遠低於國家利益。

  • 「儘管電動車發展態勢已很明顯,但現階段仍處發展初期,未來市場潛力雄厚,」張念慈說。
  • 而能量密度與電動車的續航力息息相關,又分「重量能量密度」及「體積能量密度」。
  • 此外,經濟部工業局為強化電動車產業鏈,正在推動「智能電動車輛產業輔導推廣計畫」,預計在2019年至2022年投入1.01億元,加上業者自籌款2,398.5萬元,朝向「支援產業政策研究」、「輔導產品競爭力」、「建構產業價值鏈」及「推廣宣傳與鏈結國際」等四大項目展開。
  • 台達電布局電動車市場多年,產品從車內零組件,到車外的充電樁,包含充電能源管理系統,提供軟、硬體的解決方案。
  • 根據一項調查,美國新法案實施後,2022年接近5成的來自中國的電池相關採購到2030年將降為零,來自墨西哥等國的採購比例將增加。
  • 電動化短時間之內確實不會影響軍隊,軍用車輛、坦克、戰鬥機等仍會使用石化燃料,畢竟補給方便快速,這方面的優勢電動車輛遠遠比不上。

尤其是隨著晶圓廠汽車晶片供應逐步增加和新建廠將陸續投產,汽車晶片短缺局面顯著緩解,從而帶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實現第二階段的高速公路成長。 國融證券認為,下半年以來美國新能源相關政策持續推動,使得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屢創新高,預計 2022 年美國市場高機率會複製 2020 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的爆發式成長,2021~2023 年美國新能源車銷量可望達到 60 萬輛、 120 萬輛和 180 萬輛。 與其他國際標竿國與亞洲鄰國相比,台灣在禁售燃油車目標時程之態度仍過於保守,至今也看不到政府針對輔導燃油車退役的配套措施,且在創造電動車友善使用的環境上也仍需努力。 隨著蔡英文總統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運輸部門的減碳議題更是迫在眉睫,不容忽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