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誠張忠謀9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November 1, 2019

曹興誠張忠謀

曹興誠認為,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上任以來,在「民主同盟」的外交上取得了輝煌成就,讓台灣的處境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知和同情,是他此次選舉支持民進黨的主要理由;但他認為,蔡英文政府在司法改革上躊躇觀望、進步緩慢,讓許多人失望,無疑是民進黨敗選原因之一[27]。 曹興誠說,這次國民黨以「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口號贏得選戰,他認為這是公然主張放棄國防、率眾投降。 命理師江柏樂表示,曹興誠鼓吹兩岸戰爭的言論是民進黨慘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誰希望兩岸戰爭,根本是腦筋壞了。愛台灣不是嘴巴說說而已,他的說法很讓人擔憂」[28]。 曹興誠並指出,支持武統論的解放軍將領就是相信「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的「胡說八道」,才會認為「收回領土」是天職。 1998年10月31日,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判決《美華報導》第378期(1998年1月3日)有關曹興誠與蕭薔及其他演藝界女性的任何報導內容均屬不實,認定本件自訴案成立刑法誹謗罪(判決書文號「士林87年度自字第23號」)[7]。

曹興誠張忠謀

例如機台的工安意外,若是系統無法意識到設備的正常運作與否,造成的不只是經濟損失,而是生命安全的損害。 張忠謀與曹興誠過去被業界認為互有心結,兩人今天的互動備受各界關注。 張忠謀因骨頭關節炎行動不太方便,罕見拄著拐杖進場,曹興誠因塞車晚到,進場時兩人並未碰面。 他接著提出自己的「台北經驗」,過去仰德大道5年內共700多次車禍,但經過交通號誌重新規劃等整治後,隔年車禍傷亡人數下降60%。 這場還路於民大遊行,由「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政治色彩低,許多民眾卻自發性參與,反應改善台灣行人安全,已成社會上一股強大的力量。 畢竟過去20年中,全台每年有近400位行人在道路罹難,2022年的道路死亡及受傷人數,更雙雙創下近十年新高。

曹興誠張忠謀: 曹興誠建議 發展海水淡化廠、回歸核能

除了經營能力,1990年代,曹興誠主導的聯電違法偷跑到大陸蘇州投資和艦。 直到馬英九政府開放八吋晶圓廠登陸大陸,和艦才得以在2013年合法併入聯電。 而台積電則堅守根留台灣,直到2016年才依法往大陸投資,兩人品格高下立判。 最令人不恥的是2011年1月,曹興誠因和艦案訴訟大肆評擊政府,轉而申請入籍新加坡,並宣布放棄中華民國國籍。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5日電)新竹科學園區歡慶成立40週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多年來首度公開同台,張忠謀在致詞時強調土地對科技業發展的重要性,曹興誠則特別關注科學園區的水、電問題,盼廠商可以合力解決。 紐約時報言論版以《台灣: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為題,表示台灣在半導體技術和市場影響力的龍頭地位。

曹興誠張忠謀

台積電與聯電過去競爭激烈,競逐先進製程技術,外界素以「晶圓雙雄」來稱呼兩公司,直至台積電領先與IBM合作的聯電開發出0.18微米,兩公司製程技術差距就此逐步拉大,至今聯電已不再追逐先進製程。 兩老爭了大半輩子,卻無法抹滅他們對於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貢獻,如今都已退休交棒,各自享受歲月靜好,想必名利盡如浮雲,若能趁著出席竹科40週年慶典,上演世紀大和解,相信也是業界樂見的美事一樁。 而且,面對這一路孕育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竹科,「園區對台灣的科技發展真的太重要了,」張忠謀在上台致詞時有感而發的說。 曹興誠張忠謀2023 聯電成立之初,時任工研院院長的方賢齊擔任董事長,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擔任總經理,原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曹興誠則是擔任副總經理,並於1982年升任總座。

曹興誠張忠謀: 盤中速報 - 華星光( 股價大漲至170.5元,漲幅達7.23%

台積電(2330)被稱為台灣的護國神山,以晶圓代工聞名天下,控制全球一半以上的晶圓代工市場,但台積電不是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台積電的台股代碼2330,是台灣第30家掛牌的電子公司,而曾能和台積電以「晶圓雙雄」稱呼的公司,是比台積電早掛牌的聯電(2303)。 據了解,當年這3家半導體新創公司需要的晶片生產也考慮採用聯電的生產產能,但因為那幾年消費電子晶片市場熱賣。 筆者曾報導聯電一款裝在娃娃玩具內的回聲IC聖誕節前後,歐美市場熱賣,聯電產能供不應求,從這點來看,聯電撥不出產能給3家園區新創半導體團隊確實是極有可能的事,卻也間接促成了台積電的誕生。 其三: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由工研院顧問潘文淵計畫下,曾草擬了首批半導體人才訓練計畫,推舉數十人送到美國RCA接受職場場域的訓練。 曹興程、史欽泰與台積電後來擔任副董事長的曾繁城,都是這批送到海外培養半導體技術、營運中的團隊成員。

曹興誠張忠謀

在貿易戰、新冠疫情顛覆全球科技產業鏈,讓昔日的「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昨日新竹科學園區成立40周年頒獎活動,更見到長達30年王不見王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同框,破冰握手成為全場關注焦點。 就在兩位台灣晶圓雙雄掌門人一笑泯恩仇時,紐約時報言論版15日也以《台灣: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為題,表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技術和市場影響力展現龍頭地位,且重要性持續增加。 曹興誠生於北平,一歲半時隨父母到台灣,其父來台後曾於台中縣清水高級中學任教中文及歷史等學科。 臺灣省立清水中學(現臺中市立清水高級中等學校)初中部畢業、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畢業、臺灣大學電機系學士,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1974年,進入時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所推動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1976年,工研院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簽訂技術移轉授權合約,加入RCA計畫,曹興誠等人遂前往美國學習半導體之生產技術。

曹興誠張忠謀: 台灣半導體業的「兩個太陽」

當年面對「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創辦中芯國際,複製台灣晶圓代工模式,曹興誠搶在政策開放登陸之前,率先援助設立蘇州和艦,卻也因此捲入「和艦案」,最後黯然辭去董座,淡出聯電經營。 堪稱台灣經濟火車頭的竹科歡慶成立40週年,昨(15)日將頒發傑出成就貢獻獎授予張忠謀、曹興誠以及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業界大佬難得齊聚一堂,更為行禮如儀的週年慶典增添不少話題。 聯電在2000年《BusinessWeek》根據成長率、獲利率排名的科技業百強排行榜中,排名世界第8,台積電則排名第5。 雖然晚了台積電多年,但曹興誠以靈活經營與多角化投資手法,找國外公司合資設立5家8吋晶圓代工公司再合併,前往日本購廠、新加坡設廠;之後台積電跟進前往美國設廠、購併世界先進。 兩場大型併購行動,使曹興誠本預計在2000年追過台積電的願望化為泡影。 1976年,工研院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簽訂技術移轉授權合約,加入RCA計畫,曹興誠等人遂前往美國學習半導體之生產技術, 1980年5月22日,台灣第一家積體電路公司聯華電子在工研院出資下成立。

1995 年,聯電開始轉型為純晶圓代工廠,開始台積電競爭,並與各家IC設計廠合作成立晶圓代工廠,隨後逐步拆分內部成立的IC 設計公司,避免客戶擔憂競爭關係,但隨著台積電早年專注在晶圓代工業務,加上依靠自身研發製程取得先機,讓市場認為台積電更是晶圓代工方面的王者。 竹科四十周年國際論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15日同台領獎,成為全場焦點。 2人所執掌的台灣晶圓雙雄為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強勁實力的後盾,外界對於2家半導體大廠曾經掌門人的恩怨情仇也格外關注。 1995年,聯電終於放棄經營自有品牌,力圖轉型為晶圓代工廠,當時聯電找上IC設計公司合資設廠,不僅解決籌資問題,也能順勢綁住訂單,但是此舉反讓客戶憂心技術被偷,聯電只好再將IC設計部門分割出去,聯發科、聯詠、聯陽、智原等「聯家軍」應運而生。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5日電)新竹科學園區歡慶成立40週年,過去被傳出互有心結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天同台領獎,曹興誠主動與張忠謀握手寒暄,被形容為世紀大和解。

曹興誠張忠謀: LTN經濟通》台積電抽手 中國飛彈變沖天炮?

他常問同事對於「假如有個越南、菲律賓新移民創造台灣最大、市值最高的公司」的想法。 從大家的回答,童子賢認為台灣的包容性還是低於矽谷,「矽谷都是以成就,而不是以血脈來評價人,」台灣這方面還要加油。 曹興誠表示,零碳排放世界趨勢,而零碳排需要用電,但只靠再生能源不夠,「一定要核能」。 其中,聯發科在董事長蔡明介領軍下,不僅多年穩居台灣IC設計龍頭地位,今年並可望成為全球第4大IC設計廠,僅次於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及輝達(NVIDIA)。 柯建銘形容,那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最關鍵的時刻」,因此在他的努力之下,說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支持,在1994年立法院通過《專利法》修法,首次進行專利侵害除罪化,刪除發明專利侵害之有期徒刑處罰。 當年因為和艦案,加上曹曾在陳水扁執政末期主張「統一公投」替兩岸解套,對比張忠謀,民進黨內普對曹興誠有敵意,但柯和曹還是好友,當年也替曹辯解過。

1991年,曹興誠結合其他董事,以競業迴避為由逼迫張忠謀辭去董事長職務,晶圓雙雄爭霸的時代正式展開。 目前台股總被投資人笑稱是「台積電的形狀」,穩居權值龍頭地位,但是聯電今年也很爭氣,股價、市值不斷改寫近期新高,似有重返榮耀的王者風範。 2022年9月26日,曹興誠批評,臺北市市長兼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拋出「兩岸一家親」勾搭中共,2022年九合一選舉所有縣市長、縣市議員參選人都必須宣誓「與職位共存亡」。 柯文哲諷刺,曹興誠以前都不要台灣,改入新加坡國籍;中間消失很久,2022年個性卻180度轉變,後面一定有原因。

曹興誠張忠謀: 半導體競逐30年 張忠謀曹興誠同台握手破冰

疫情期間,他留在家裡,也有機會環島旅行,才發現台灣有很多很美的地方。 外部因應永續議題在全球各地的發酵,許多客戶都像西門子提出自己企業內部的改變需求。 西門子提供完善的數位軟體管理平台,縮短客戶在節能減碳數據應用的過渡期,更能監視並分析廠房人員的操作習慣與狀態,透過這些收集的數據,由內至外提升設備的節能與人員的效率。 楊子慶說明,DEGREE 代表的是六大優先永續指標(Decarbonation、Ethics、Governance、Resource Efficiency、Equity、Employability),當企業要導入新概念,勢必面臨陣痛期。 而西門子內部的落實,則是先透過鼓勵員工抱持正面心態,再把數據透明化,與 AI 技術結合,使每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檢視永續指標的實踐度。

他說,1988年台積電要動土時,聯華氣體創辦人苗育秀找上了他,希望可以跟台積電要一小塊土地來創業,「你(台積電)可以比聯電、華邦獲得更便宜的氣體價格,」苗育秀釋出這樣的利多給張忠謀,但是他終究覺得不妥而沒有答應。 後來苗育秀又登門拜訪,但這次不是為了土地,因為聯華氣體已經獲得了需要的土地資源,而是來跟張忠謀討論投資,「聯電、華邦都已經投資我們了,你如果不投資、你的氣體價格就會比較貴,」苗育秀說。 聯電在2000年採用IBM技術並與其合作,共同開發0.13微米製程,結果研發並不順利;而台積電則在考慮過後選擇自行研發,在資深研發副總蔣尚義以及負責先進模組梁孟松的帶領下,創造出0.13微米的銅製程,幫助台積電拉大與聯電的差距。 此外,28奈米更是兩家晶圓代工的關鍵一役,當時台積電決定採用與英特爾(intel)相同的後閘極(Gate-last)架構、並在2011年量產,當時競爭對手聯電、三星則還在研發階段,直到隔年、2012年才推出。 說起張忠謀、曹興誠兩人的瑜亮情結,就必須從「晶圓代工(Foundry)」這個打破半導體過去一向以IDM(整合元件製造商)為主的商業模式說起。

曹興誠張忠謀: 半導體大廠 啟動分組分流上班

負責低壓變頻器與伺服馬達的楊子慶產業發展經理分享,作為全球企業的領頭羊,西門子把將六大優先永續指標,定義出「DEGREE 框架」,鼓勵內外部共同往「營運碳中和」的目標邁進。 張忠謀說,台灣要取得土地很困難,假如沒有園區供應土地給創業的科技廠商,很多初創的科技公司都辦不成;另外,單一窗口進出口服務也很重要。 「台灣人才淨輸出,要怎麼創造產業下個高峰?」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在上台致詞時則特別提到「包容」的重要性。 40年前的今天(1980年12月15日),只有13家廠商進駐的新竹科學園區正式成立,時任總統蔣經國親自到場主持,顯見當時政府的期盼。 張忠謀曾批判員工分紅制度是找法律漏洞想出的妥協辦法,長期不利人才養成。 曹興誠則表示,員工分紅配股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一大發明,促使半導體產業異軍突起。

張忠謀尤其點出,台灣土地取得困難,「沒有土地,很多初創企業都辦不成」。 竹科12月15日過40歲生日,一路協助草創的張忠謀、曹興誠等科技大老均親自前來慶賀。 同時點出,竹科現正面臨缺水電、缺人才、缺新產業三大「中年危機」,若不解決,眼前百花齊放恐一起凋零。 曹興誠與張忠謀也傳出互有心結,兩人不僅對誰創「晶圓代工」營運模式有不同見解,也曾針對「員工分紅」展開筆戰。 半導體產業於82年超越電腦與週邊產業,躍居竹科最大產業,至今依然是竹科最大產業。 張忠謀後來來台擔任工研院院長,並在一九八七年創立台積電,以晶圓代工開啟事業起步,被業界稱為「晶圓代工之父」;業界盛傳,這讓曹興誠很不服氣,從此種下兩人「瑜亮」心結。

曹興誠張忠謀: 城房價加速下跌 中媒 : 中國已救不動

同時曹興誠也建議,這些困難絕對是要群策群力去克服,不要什麼事情都推給政府,其實園區的廠商們一起合作也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 張曹兩人昨日在竹科活動同台,張忠謀先拄拐杖到場,致詞時還分享聯華氣體負責人苗豐強登門拜訪的小故事,雖因關節炎、行動較為不便,仍與曹興誠握手問好。 曹興誠也說,與張忠謀間沒有心結,沒機會講到話,完全是媒體做文章,日後會找時間找張董聚聚談談。 但隨著台積電與聯電分別在2003年台積電發展出0.13 微米銅製程、28奈米製程之戰,聯電也在2018年宣布放棄12 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研發,目前就只有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英特爾還有辦法進入先進製程,聯電則是專注在特殊製程研發,並站穩12奈米以上製程。 聯電原先在0.18微米製程領先台積電之後,繼續和IBM、英飛凌共同開發0.13微米製程,結果並不順遂;反而是自行研發的台積電,2003年在銅製程出現重大突破,0.13微米自主製程技術亮相,客戶訂單趨之若鶩。 2018年初張忠謀宣布將在該年6月卸下台積電董事長後,曹興誠曾對媒體表示,張忠謀很偉大,「現在他要退休,我要恭喜他,可以輕鬆一下了」。

曹興誠張忠謀

待曹興誠從沈榮津手上接過傑出貢獻獎後,他不是走到講台發表感言,而是先走向坐在台上後方的張忠謀,兩人雙手握手的「世紀之握」,成為今天現場最受矚目、鎂光燈最閃亮的畫面。 他回憶,沒多久苗豐強來找張忠謀商量,「因為他成立了聯華氣體」,希望台積電分一點土地給聯華蓋氣體工廠用,「這樣你們的競爭對手,像聯電、華邦電啊,以後他們要拿(工業)氣體的價格會高一點」,讓全場哄堂大笑。 華星光(4979-TW)所屬產業為通信網路業,主要業務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及電子材料批發業等相關產業。 西門子數位工業提供全面性的服務,不只是資安,更包含永續 ESG 的推進。

曹興誠張忠謀: 台灣雙王爭霸史!曹興誠請教晶圓代工 張忠謀一句話種心結

台積電產生的磁吸效應,讓台灣建立完整半導體聚落,成為全球半導體重鎮。 事隔3年、1987年,當時張忠謀也早已應孫運璿之邀,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並在行政院開發基金的出資下,成立以晶圓代工為主要業務的台積電,並以此商業模式立足半導體界、被外界稱為「晶圓代工之父」,此舉讓當時率先提出晶圓代工概念的曹興誠不以為然,也才有了日後的兩雄心結說。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15日於新竹喜來登,頒發傑出成就貢獻獎給張忠謀、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張忠謀、曹興誠先後到場,曹興誠致詞前,也先與台上的張忠謀握手致意,晶圓雙雄破冰引發全場關注。

曹興誠張忠謀

而輪到曹興誠上台獲頒「竹科 曹興誠張忠謀2023 40 傑出成就貢獻獎」時,曹興誠從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手中接下獎座並合影後,轉身走向坐在台上的張忠謀,而張忠謀也起身,兩人相互握手,張忠謀並拍拍曹興誠的肩頭,兩人睽違多年首度破冰,展開世紀大和解。 從現場座位安排來看,張忠謀與曹興誠分別坐在會場兩側,原先外界預期兩人可能不會有太多互動。 不過,在張忠謀上台受頒「竹科 40 傑出成就貢獻獎」時,曹興誠已在台下化身小粉絲,猛拍張忠謀受獎儀式。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電集團創辦人曹興誠今日均獲頒「竹科 40 傑出成就貢獻獎」,由於兩人素有瑜亮情節,20 多年來始終「王不見王」,今日也是兩人時隔 20 多年首度同框。 活動尾聲,為了展現行政部門改善交通治理的誠意,交通部長王國材在現場一遍噓聲中上台。 他坦言,過去這幾年時間自己做得不夠好,導致行人或國內交通死傷嚴重,並深深鞠躬道歉,這次民團提出的5大訴求,他會一一了解並給予正面回應。

曹興誠張忠謀: 「台灣一定要走回核能!」曹興誠酸反核人士:像清末民眾反鐵路

有興趣的夥伴們,可以進一步關注西門子在此方面的推進與服務內容,幫助企業無縫整合內外部供應鏈資源、提升資安保護系統,走在 ESG 的先驅腳步上。 西門子具備強大的整合能力,不只優化能源供應器以及硬體設備,再加上聯網、AI 大數據的分析,盡可能結合各個部門團隊,幫助客戶把耗能降到最低。 當我們提到「資安」,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是指像是密碼外洩而導致個人財產損失;但在工業面,不只會造成財產與企業經濟損失,更有可能造成人身安全。

  • 當年面對「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創辦中芯國際,複製台灣晶圓代工模式,曹興誠搶在政策開放登陸之前,率先援助設立蘇州和艦,卻也因此捲入「和艦案」,最後黯然辭去董座,淡出聯電經營。
  • 1980年5月,工研院技術移轉成立聯華電子公司,由方賢齊擔任董事長,曹興誠擔任總經理,是台灣第一家生產積體電路的企業。
  • 兩老爭了大半輩子,卻無法抹滅他們對於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貢獻,如今都已退休交棒,各自享受歲月靜好,想必名利盡如浮雲,趁著出席竹科40週年慶典,上演世紀大和解,相信也是業界樂見的美事一樁。
  • 在新竹擁有廠區的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11月也向媒體表示,水情有點緊繃。
  • 當年因為和艦案,加上曹曾在陳水扁執政末期主張「統一公投」替兩岸解套,對比張忠謀,民進黨內普對曹興誠有敵意,但柯和曹還是好友,當年也替曹辯解過。
  •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15日於新竹喜來登,頒發傑出成就貢獻獎給張忠謀、宏碁電腦創辦人施振榮、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張忠謀、曹興誠先後到場,曹興誠致詞前,也先與台上的張忠謀握手致意,晶圓雙雄破冰引發全場關注。

曹興誠宣布退休後,逐漸淡出台灣半導體產業,但仍不時在報章雜誌分享自己對整個半導體看法。 據《科技新報》報導,從台積電今日規模、營運等層面來看,台積電身為晶圓代工龍頭當之無愧,但當年聯電成立時就開始發展晶圓代工,張忠謀是來台灣並在台積電成立後才開始執行,曹興誠認為他是採用晶圓代工模式的第一人。 不過,從張忠謀的自傳以及事後敘述來看,他在德州儀器時期就萌生相關概念,來到台積電只是實踐這個想法。 聯電是以IC設計結合生產製造起家,也就是整合元件製造(IDM),其實曹興誠早有意識到這種經營模式的艱辛,當年身為聯電總經理的他就已提出晶圓代工構想,甚至特地飛到美國向張忠謀請益,卻未獲得正面肯定。

曹興誠張忠謀: 晶圓代工業 明年毛利率上看5成

曹興誠事後受訪表示,兩人之間沒有心結,是媒體作文章,會邀約張董聚聚,並稱讚台積電發展至今天規模,非常不容易,他很佩服。 此後,台積電連續幾個世代技術遙遙領先,奠定全球霸主地位,聯電迄今則未擠進先進製程技術之列,只能吃下台積電不做的訂單,營收、獲利乃至股價、市值高下立判。 張忠謀與曹興誠今天互動成為各界關注焦點,曹興誠上台領獎時主動向張忠謀握手致意,媒體以「破冰」來形容兩人互動。 張忠謀透露,他受孫運璿之邀到孫家吃飯,兩人在後院聊起園區命名,原本命名「新竹科學園區」,他建議加「工業」兩個字,用了很久。 兩年前又改名,工業兩個字拿掉了,也許再過幾年連「科學」、甚至「新竹」二字都可拿掉,就叫「園區」。

  • 竹科40週年,張忠謀與曹興誠的破冰同台,也再令業界回想堪稱瑜亮的兩人,過去傳出互有心結,對誰創「晶圓代工」營運模式有不同見解。
  • 這也讓曹興誠曾表示,「如果能重來,我希望我們沒有到中國協助設廠。」。
  • 和艦一年在中國大陸賺了3億多元,但聯電在中國虧的更多,2014年,聯電和大陆政府合作成立廈門聯芯,在廈門設立12吋廠生產40和28奈米晶片,聯芯從動工到量產只花了20個月[6]。
  • 在推廣資安概念時,首先讓客戶有完整觀念,思考「假如要落實資安,要從什麼角度著手?」重盤考慮之後,依循概念,再訂定執行策略方針,最後才是套用相對應的技術。
  • 聯電一開始走垂直整合模式(IDM),包括上游的IC設計、下游的IC封測公司,讓晶圓代工的產能利用率能維持在一定程度。

在導入平台統一管理後,帶來的效果,是在既有的員工規模底下,成長了數以倍計的成交單量。 舉例來說,西門子數位工業的「客戶審視服務」就能協助客戶了解企業大方向的資安現況,以及未來可以著重的管理作為,整體審視之後,客戶在考量現有的人力與財力資源,決定使用西門子的哪些軟硬體產品線,以實現未來的發展藍圖、面對資安風險。 范栩更直接點出,工業網路安全不是只有技術方面,而是要從企業管理的大方向思考  —— 包含流程與人員都必須全面考慮,一切都是環環相扣。 曹興誠張忠謀 對西門子來說,資安方針的第一步是完整的觀念,產品與技術反而是最後一塊。 范栩分享,西門子本身也同時是製造商,十分了解製造商的需求,有能力提供全方面的軟體與硬體,但這都是屬於技術的範疇。 在推廣資安概念時,首先讓客戶有完整觀念,思考「假如要落實資安,要從什麼角度著手?」重盤考慮之後,依循概念,再訂定執行策略方針,最後才是套用相對應的技術。

曹興誠張忠謀: 倫敦塗鴉牆繪中共暴龍傷台港 中國異議團體想畫太陽花運動

透過公司系統的最佳化分析,產品是否適用或替換都能被檢測出來,減少可能的資源浪費。 曹興誠張忠謀 再進一步配合西門子的軟硬體,即能把產品的生命週期優化,往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 加上西門子也在發展充電設施,讓他更加理解到,每個人的綠能實際行動,其實有改善整個環境的影響力。 他相信,只要越多人使用(如電動車此類裝備),社會上會需要更多的再生能源;持續進行,就能改變整個生態系統,改變工業發電帶來的污染目前佔全世界發電一半以上的現況。 會後被問及與曹興誠聊了什麼,張忠謀表示,雙方互相問好;而曹興誠則說,兩人間其實沒有心結,也沒有刻意不講話,只是媒體太講求戲劇性,今日也向張忠謀祝賀,「祝他身體健康」,曹興誠也說,張忠謀身體狀況其實很好。 在與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受獎者共同合影後,張忠謀主動向曹興誠握手寒暄,雙方在台上交談不到 30 秒後,張忠謀再度拍拍曹興誠肩頭後轉身離開,而曹興誠也拍了拍張忠謀的背,為兩人的世紀大和解寫下句點。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