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家學歷7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Ben on January 30, 2022

魏哲家學歷

教授們發現,男女學生被哈佛錄取時,聰明才智應該一樣厲害,照理畢業後發展也會一樣,但調查發現,不管哪個年紀或世代的畢業校友,都存在同一種現象。 當問到「是否從事有意義且令人滿足的工作」與「專業上的成就」時,男校友滿意度平均50~60%,女性則普遍低男性10%,平均40~50%。 「我並沒有說他們達到標準了,人總是有改進的空間。」張忠謀解釋,以前曾說兩人是30%的商人,60~70%的工程師,現在比當時數字高很多,也對兩人有信心多了。 至於擔任總裁的魏哲家,張忠謀表示,他將會在董事會擬訂的方針下,經營、領導台積電,「將會對董事會報告,而非只對董事長一人,整間公司則必須向總裁報告」。 對此,張忠謀表示,兩人自2013年擔任共同執行長至今,表現有目共睹,未來台積電在兩人領導,與大致不變的董事會支持下,「將會再創奇蹟」。 魏哲家學歷2023 魏哲家說,到台中一中喊話,是希望高中生能有興趣,未來考理工科大學,不要讀其他的系,畢業後攻讀研究所,進行兩年碩士訓練,畢業後,再經過兩年訓練就能成為較成熟的工程師,前後耗費八年時間,成為可以幫忙的工程師,還不是非常厲害的工程師,人才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這也算是證明了台積電在張忠謀退休之後運行的雙首長制,是能夠帶領公司持續創出佳績的。 王金河醫師1941年畢業於日本東京醫科大學,返台後認識了 「基督教芥菜種會」的美籍牧師娘孫理蓮,另與有「台灣史懷哲」 之稱的謝緯醫生,開始了二十餘年與治療烏腳病的不解之緣。 年輕時,魏哲家愛《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的瀟灑,現在則比較喜歡《鹿鼎記》中對人性刻畫的真實。 愛爬山、攝影、閱讀、不受框架束縛、個性開朗的他,在這樣三人共治時代裡,再回頭掌管生產、製造、研發,必定能提供不同的跳脫思考。 認識多年的交大電子系教授溫瓌岸分享,他就是Yes就說Yes、No就是No,不會拐彎抹角。

魏哲家學歷: 「先進」與「主流」製程相輔相成

1998年,魏總裁加入台積電,其後掌管主流技術事業群,善於發現成熟技術的新藍海,成功將八吋廠升級,搶攻指紋辨識、微機電、穿戴式及光感測元件及汽車電子晶片商機,為台積電帶來營收新動能。 更在2003年帶領團隊提升0.13微米銅製程良率,成功拉開台積電與競爭對手差距。 此外,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是近幾年來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在魏總裁領導下,台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家導入極紫外光量產的半導體公司。 進入嶄新的智慧化時代,魏總裁帶領台積電與客戶緊密合作,致力於加速技術的發展、提升卓越製造的能力,進而鞏固公司長期競爭優勢,不但獲得全球客戶信任,也為半導體產業永續發展奠定深厚基礎。

魏哲家學歷

劉德音:台積電這20年來改變很多,即使生產製造、客戶信任也是挑戰,但最大挑戰還是在於繼續維持技術的優勢;不過,再講下去就洩漏機密了(笑)。 我們的策略就在於:技術、生產,以及客戶信任,這個策略我與馬克(劉德音)會執行到底。 一個是不斷尋求更先端技術的突破,把用顯微鏡才看得到的六十五奈米,再進階到更微小的四十五、三十二奈米;另一個則是用高科技記錄人類五感。 理性的劉德音和感性的魏哲家,適得其所地將台積電兩大中流砥柱,經營得有聲有色。 以技術上來說,數位運算的效能,比得是誰的速度比較快、誰的功耗比較少、誰的體積比較小;而線性IC的效能,則是如何讓晶片的感應更敏銳,讓接收到的訊號更多、更清楚。

魏哲家學歷: 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直言「門都沒有」

例如,台積電第一座12吋廠正是在他手中完成,後來更曾接下先進技術事業群,要做別人沒做過的決定、定義新科技。 劉德音:半導體與其他硬體產業不一樣,每兩年技術就大換一次,這也是為何中國,或任何有錢有力的公司無法一下子就跳進來競爭,並改變產業秩序;因為摩爾定律使得持續投入研發的公司保有優勢,我們就是靠技術來競爭。 魏哲家:客戶一定會找第二供應商,但假如贏了技術,自然最好的產品都會在台積電做,等到競爭者會做了,客戶才會跑過去(競爭者);因此,台積電能做的就是持續拉大距離。 在美國實境節目《誰是接班人》裡,節目最後房產大亨川普總會開除一名參賽者,並對著他說:「You’re fired.(你被開除了!)」但內斂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畢竟不是秀感十足的川普,這一幕,不會在台積電上演。 雖然少了戲劇化的情節,台積電的接班大戲卻多了一分耐人尋味的期待。

魏哲家學歷

而有人知道目前台積電的雙首長是哪兩位嗎~給三秒想一想回答(停頓),沒錯就是他們,劉德音和魏哲家,由劉德音擔任董事長、魏哲家擔任總裁。 說到總裁,不自覺就想到一大堆總裁的電視劇或小說,但其實只是張忠謀相對於執行長,更覺得總裁這個名稱比較合適。 今天就是要跟各位介紹台積電的霸氣總裁,喔不是,是很開朗和藹的總裁——魏哲家。 本來掌管主流技術事業群的他,成功把8吋廠升級,搶攻指紋辨識、微機電、穿戴式及光感測元件及汽車電子晶片商機,帶來營收新動能。 但從2009年到2012年間,張忠謀卻再把他調任到業務開發部門歷練。

魏哲家學歷: 服務

對台灣「觀眾」而言,這分期待不僅是台積電未來關係著台灣產業的前景,「兩位好友爭取同一位佳人青睞」的戲碼,其實也更貼近東方人偏愛的內心戲。 一個月前,張忠謀選擇劉德音與魏哲家作為接班人,成為台積電的共同執行長,他們兩位一同掌管市值高達二. 雙執行長制運轉了一個月,外界還看不出什麼端倪,倒是劉德音與魏哲家已充分展現好默契。 外界擔憂,雙執行長制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導致雙頭馬車,最終走向毀滅的路途;對於這些疑慮,劉德音跟魏哲家都了然於胸,但也不急於辯解,畢竟時間會證明一切。 而這麼樣一個有趣又優秀的人才,為何張忠謀不讓他擔任最高職位——董事長,而是擔任總裁呢?

魏哲家出生於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在小學時家裡搬至臺中[3]。 魏哲家(C.C. Wei,1953年—[1]),出生於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半導體企業家,中華民國工研院院士,專業經理人。 現任台積電副董事長兼總裁,於2018年6月5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後接任[2]。

魏哲家學歷: 魏哲家學歷交大– Sxep 台灣上市公司資訊

《遠見》採訪多位劉德音老友,他們對他的共同評語 是:「天資聰穎仍然非常努力,內斂不露鋒芒,卻曖曖內含光。」其中一位同學還想起,高三時,大年初一寒流來襲,就只有劉德音還到學校自習,認真得不得了。 這也凸顯本刊8月號的「台灣上市櫃女CEO 30強」榜單有其價值。 近幾年來ESG成為企業最重視的方向,從環境、社會、治理構面,檢視一家企業是否善盡社會責任,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兩性平權、性別平等、多元包容。 創刊於1922年的《哈佛商業評論》,第一篇關於女性在職場的文章,發表在1953年、創刊後31年。 該篇文章探討女性在職場上是否受重視,不是看能力,而是受不受喜歡,因此也很難晉升高位。 1956年時甚至出現一篇文章〈成功高階主管的成功賢內助〉,談女性應如何協助丈夫在職場上成功,反映當時社會對女性的期待。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當時魏哲家的回答,讓在場所有人都覺得圓融高明,不僅氣氛和緩下 來,董事長也不好意思再那麼嚴厲以對了。 本次訪問當面跟魏哲家求證,是否是唯一敢跟張忠謀回嘴的人? 他先是哈哈大笑說不記得了,然後趕緊補上:「當時還沒學會『傾聽』,現在不敢了!」四兩撥千金化解問題。 一直到2009年,張忠謀回鍋CEO的首場法說會上,身穿無塵衣的他,在晶圓廠內視訊連線解說40奈米製程最新進展,答詢滿座法人踴躍發問,螢光幕前初體驗,表現令人驚艷。 當時張忠謀還幽他一默說「This is still my show」(這仍是我的場子),幽默提醒他快回去改善生產效率。

魏哲家學歷: 台積電衝到台中一中覓才 總裁魏哲家說這個最有效

一起共事過的敦泰電子董事長胡正大也觀察,魏哲家在老闆面前絕不是那種「Yes Man」,而是直來直往,敢於表達不同想法,執行力也非常強。 他舉例,當年台灣半導體業方興未艾,進行實驗時,器具相對簡陋,一不小心碰撞,晶片就摔成好幾片,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懊惱、完蛋了,但是魏哲家卻趕快把大的那一半撿起來,跟大家說,「別擔心,量得到電晶體就好了!」一下子化解煩悶,帶來歡笑。 交大前校長、現任電子系講座教授吳重雨,談到相識近40年的魏哲家,先是一陣笑聲,接著才說,魏哲家非常幽默風趣,總是給大家「正面能量」。 當年,吳重雨在交大電子念博士班,魏哲家剛好是碩班學弟,師從指導教授吳慶源,同一個實驗室、同棟宿舍,更時常一起挑燈夜戰。 比起劉德音,另一位新任共同執行長魏哲家,外界更不熟悉。

魏哲家學歷

魏哲家院士為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總裁,擁有半導體的科技專業與靈活的業務能力,負責台積電的整體經營策略與營運方針。 此前魏總裁先後擔任台積電主流技術事業資深副總經理、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等重要職位,實務經驗豐富。 在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衰退12%的情形下,魏總裁領導的台積電業績仍逆勢成長,營收達1兆699億9,000萬元,創下歷史新高,於全球邏輯積體電路產業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魏哲家學歷 魏總裁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取得學士、碩士,其後並於美國耶魯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博士,長期投入半導體領域,曾任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技術資深副總經理、德州意法半導體公司邏輯暨SRAM技術開發資深經理。

魏哲家學歷: 半導體去台化?魏哲家重申:門都沒有

不過,當要他們用一句話來形容對方時,兩人卻又不約而同地選了「聰明」。 魏哲家學歷 魏哲家的職業生涯始於德州儀器技術研發部門,歷任意法半導體邏輯暨SRAM技術開發資深經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英語: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資深副總經理[5],1998年進入台積電[6]。 魏哲家的职业生涯始于德州仪器技術研發部門,歷任意法半導體邏輯暨SRAM技術開發資深經理、新加坡特許半導體公司(英语: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資深副總經理[5],1998年進入台積電[6]。 十年前加入台積電,魏哲家原先掌管八吋晶圓廠;改組後,所有主流製程都由魏哲家負責。 曾有業界人士說,製程不斷提高,新的晶圓廠不斷地蓋,為了填補六吋廠和八吋廠空出來的產能,台積電只好去尋求比較低階的產品來做。

魏哲家學歷

不以「尺寸」,改以「製程」作為劃分原則,顯然更能貼近客戶動態與需求,被視為蔡力行的一步好棋。 魏哲家出生於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在小學時家裏搬至臺中[3]。 高中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之後在國立交通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碩士學位,並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4]。 魏哲家(,1953年—[1]),出生於臺灣南投縣鹿谷鄉,半導體企業家,中華民國工研院院士,專業經理人。 現任台積電副董事長兼總裁,於2018年6月5日台積電創辦人张忠谋退休后接任[2]。

魏哲家學歷: 台灣史懷哲蓋醫院

一直到2012年初,台積電董座張忠謀宣布由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三人接任共同營運長,才讓這個名字浮出檯面。 還記得,2013年11月初台積電年度運動會上,劉德音領頭跑完1200公尺,仍臉不紅氣不 喘。 就像現在他扛下台積電業務開發、行銷新任務,要往外衝刺生意,這位實事求是的沈穩戰將,要再創個人與台積電的巔峰。

  • 蔡力行曾被派到世界先進擔任總經理,而二○○○年,台積電合併世大積體電路時,也是派劉德音到世大擔任總經理。
  • 免費供應貧困者三餐,無力喪葬者,王金河買木材,親手訂製棺木,予以安葬。
  • 對此,張忠謀表示,兩人自2013年擔任共同執行長至今,表現有目共睹,未來台積電在兩人領導,與大致不變的董事會支持下,「將會再創奇蹟」。
  • 劉德音不諱言,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但是看到世大的員工一天比一天有自信,他也與有榮焉。

平日熱愛古典樂的張忠謀,宣布退休當晚,並沒有為自己安排特別的節目,只是一如往昔,聽歌劇和比較感性的音樂。 展望台積電未來營收表現,張忠謀說,未來每年營收成長應該在5%~10%間,還有很好的結構性獲利,有很高的期待和信心,能把目前的營收與結構性獲利維持下去。 張忠謀指出,劉德音是台積電最高代表,也是公司決策最後把關者,並領導董事會,必須熟悉經濟、社會、市場等任何影響公司營收表現的因素,更要對公司內部運作瞭若指掌。 魏哲家今日出席玉山科技論壇做「半導體產業的新挑戰」專題演講,現場半導體、學界大咖雲集。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魏哲家學歷: 女性職涯晉升路漫漫?

2006年時,71%的男性表示在女性上司底下工作相當自在,與1965年的27%相比,變化很大,顯示到了近代,社會已普遍接受女性擔任高階主管。 「女性適合擔任高階主管嗎?」這個問題,更是《哈佛商業評論》上一直重複討論的百年思索。 1965年只有35%的男性對管理階層中的女性持良好態度,2006年已增至88%。 魏哲家學歷2023 2014年哈佛商學院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在哈佛商學院MBA開始招收女學生滿50週年時,幾位教授特別針對當時還在職場上工作的MBA畢業校友進行調查,想了解這些校友畢業後,男女發展是否大不同?

魏哲家學歷

魏哲家澄清這個說法,他強調,台積電過去二十年,都是做最先進的技術,因此都專注在數位運算IC;但是三年前,經營階層開始思考,台積電若要變成擁有營收三千億元的公司,只靠數位運算IC,做得到嗎? 既然全世界線性和數位IC都在成長,那麼台積電就不應該只做一種生意。 高中畢業於台中市立台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之後在國立交通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碩士學位,並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曾經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和英特爾工作過的劉德音,十六年前加入台積電,管理八吋晶圓廠。 劉德音說話的口氣和外形一樣,都是溫文儒雅;即使有笑容,也是淺淺的微笑,而不是豪邁大笑;談話過程常常三句話中,就出現好幾個半導體專有的技術名詞,很有工程師的風格。 現在他主導先進技術事業,也常代表台積電參與國際性的技術研討會議。

魏哲家學歷: 院士名錄

因此行動果決、圓融和藹的魏哲家會被認為比較適合擔任這個每天都要下很多決策的總裁位置,而思慮比較周延、冷靜敏銳的劉德音則適合擔任董事長來監督公司的決策。 3D感測技術是幹嘛的呢~就是大家現在都很愛玩的iPhone Face 魏哲家學歷 ID啦~當初章建中,也就是現在的高通技術部副總裁,到台積電對3D感測技術進行提案,大多數研發人員都認為跟目前業務沒什麼關聯,興趣缺缺的,就唯有魏哲家看見了它的前瞻性,立馬執行起來。 現在台積電就掌握了蘋果跟安卓系統都使用的Face ID技術。 李欽堯更印象深刻在於,畢業後,同學互通書信,多半只寫些生活雜感、瑣碎事,只有劉德音給他的信,闡述著對國家民族的澎湃抱負。 內部人士透露:「劉德音就是有辦法讓晶圓廠run得風調雨順。」同樣升任共同執行長的魏哲家提及這十幾年來辦公室一直比鄰而居的戰友:要是沒有劉德音建立基礎,公司的12吋廠不可能達成今日月產破40萬片晶圓的效能和效率,裡頭有很多細節要克服,非常不容易。 2013年12月12日,來自全世界半導體設備、封測、原料廠一級主管,500人齊聚新竹,參加台積電年度供應商管理論壇。

魏哲家學歷

與他建中、台大電機系同學七年的寶典資產總經理李欽堯形容,劉德音絕不會是同學裡最出名、也不是最聰明、成績最好的那一個;卻是最有修養、耐力最夠的,多年來,從沒聽過他講過一句情緒性的粗話。 「他是細水長流型的人,游泳一游都是千公尺起跳的,」李欽堯佩服的說。 自從2009年回任執行長,張忠謀每年都親自出席供應商大會演講,但這次則交由Co-CEO之一的劉德音獨挑大樑。 劉德音在典禮30分鐘前到場,西裝筆挺、打著斜紋領帶的他,臉上始終掛著溫暖微笑,他先找出每一位得獎供應商握手致意,然後與在場貴賓寒暄,盡地主之誼,一直到活動開始前3分鐘,才坐定下來。 接著,劉德音以溫文流利的英文,上台發表演說,不僅發表對未來半導體景氣看法,更報佳音,「20奈米系統單晶片,2014年1月進入量產。」比外界預期提早1個月。

魏哲家學歷: 魏哲家學歷 台灣上市公司資訊

同樣輪值到各個部門歷練的魏哲家,也大感同意,「就像董事長說的,『器識在先,工程其從』,工程(我們)都夠啦,器識是他要我們培養的。」魏哲家不諱言,張忠謀對他們的期待很深,看事情要有遠見,待人接物也都要更有深度。 未來是否從雙執行長裡挑出董事長,張忠謀沒把話說死;對於在張忠謀心中,這兩位執行長的火候未到家,他們心底也明白。 如何脫穎而出,端看兩人在三、五年內,甚或十年內的表現;而這齣「後張忠謀時代」戲碼,考驗的不只是一位老人的心思、兩人情誼,更在於能否為台灣企業接班轉型樹立典範。 接受《今周刊》專訪當天,劉德音、魏哲家兩人不約而同地穿了同色西裝,連不打領帶都事先講好,一路從辦公室走來,談笑風生。 若真要說兩人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魏哲家爽朗了些,劉德音則多了分內斂。

內斂一些的劉德音,上班前會先和太太快走運動,準時八點半上班;浪漫、直率一些的魏哲家,卻是六點半就出現在公司,不是為了工作,原因很令人莞爾,是怕塞車。 「一早來,就要快快樂樂的,(開車)沒有人堵在我前面,就覺得好爽啊!」魏哲家的爽朗,盡在話裡。 看著兩人一搭一唱,就為化解外界對雙執行長制的疑慮,「我們有很好的『領導(指張忠謀)』,沒有變啦!」兩人異口同聲地說。

從管生產的老手,成為業務一級戰將,也讓張忠謀看見他的靈活變通。 魏哲家:完全配合,(我們)合作愉快,why not(為什麼不)?

免費供應貧困者三餐,無力喪葬者,王金河買木材,親手訂製棺木,予以安葬。 醫生不惜以傷天害理之事謀利者,雖然也有,但有愛心的醫生仍居多數。 2010年11月,我應邀到香港為「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頒發愛心獎,台灣有五位人士獲獎,其中一位是高齡已94歲的良醫王金河先生。 雖是原來不熟的領域,他卻二話不說馬上答應,開始積極耕耘行動運算處理器市場,抓住高通、輝達等大客戶訂單,短時間內交出亮眼成績單。

其中,在全球兩萬多名員工中,「先進技術事業」和「主流技術事業」兩個事業組織,就占了一萬六千多人,為台積電創造一年逾三千億元的營收,領軍的劉德音與魏哲家,功不可沒。 但儘管接受度提高,事實上在《財星》(Fortune)500大企業裡,女性擔任CEO比例不到20%。 在台灣1700多家上市櫃企業中,位居董事長、副董事長、執行長、總裁、總經理等職務的女性,在今年3月底的調查統計,也才225位,約12%,均遠低於男性。 儘管社會已普遍接受女性擔任高階主管,但在《財星》500大企業裡,女性擔任CEO比例不到20%。 台灣1700多家上市櫃企業中,位居董事長、副董事長、執行長、總裁、總經理等職務的女性,在今年3月底的調查統計,才225位,約12%,均遠低於男性。 究竟需要怎樣厲害的學經歷或是豐功偉業,才有機會當上台積電的總裁呢?

「我們孜孜不倦地盡量縮小半導體的技術,把東西弄得更小,但在縮小之外呢?還有很多生意不是用縮小來解決的。」魏哲家說。 魏哲家則擁有耶魯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原先擔任新加坡晶圓代工廠特許半導體副總經理,後加入台積電,並從2013年起與劉德音並任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 去年二月底,台積電為了因應客戶日益複雜的產品,並且縮短研發製造的時間差,更快反映客戶需求,而進行史上最大幅度的組織調整。 將原本的營運組織與其他的研發和技術服務單位整併,依客戶特性,分為「先進技術事業」和「主流技術事業」兩大平台,分別由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位資深副總經理接任事業群負責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