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確診9大著數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Ben on July 18, 2020

金日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17,7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7,668例本土個案及5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7例死亡。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新增3萬6168例本土病例,再創疫情以來新高,確診個案以新北市1萬2066例居冠,其次依序為台北市7716例、桃園市6271例、台中市1890例、高雄市1737例;另增45例境外移入病例。 金日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68732例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本土確診個案、19人死亡,另增37例境外移入。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昨上路,通報確診定義大幅縮小為符合併發症條件者,反映在今日確診數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新增112例,均為本土病例,與過去1個月平均每日中重症119例相當,但新制甫上路,有通報偏差可能性,實際狀況仍要觀察明、後天數據再研判。 2020年起累計82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2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07例、台北市314例、基隆市28例、桃園市26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2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金日確診

奇美醫學中心調查後發布新聞稿指出,此個案並非確診COVID-19,搶救團隊醫師已在死亡通知單清楚註明,且因病人到院前呈現OHCA狀態,也向家屬說明,死亡證明書須依法報請司法相驗後由法醫開立,影片控訴內容背離事實,嚴重打擊第一線醫療團隊人員士氣。 有網友指出,推特帳號「CBB 金日確診 News」於昨(16)日發文「從去年到今年台灣現在至少2000萬人感染新冠,即台灣死亡人口就有兩千萬」,而也有不少網友進行轉發。 對此,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也表示,「這個帳號不是只會搞笑,他也很認真的在抹黑」。

金日確診: 本土增4萬 新北破萬、6縣市破千

沈政男認為,台灣雖然三劑覆蓋率達7成,但到了10、11月,對BA.2的輕症與中重症保護力都會下降到目前一半水平,如果是針對BA.5,保護力恐怕會下降得更厲害,所以BA.5的曲線會拉得多高,以及致死率會是多少,都值得持續關注。 最後他也坦言,「有人說現在大家沒在關心確診數字了!不好意思,再過不久,你又會開始擔心了」。 即便預期春節假期來診人次可能增加,謝宗學坦言,兒科醫師人力緊缺,同時段僅有一位醫生,若民眾候診時間過久,就代表醫師正在處理更嚴重的病人或是同檢傷級數的病童過多,希望家長能多多體諒。 不過,羅一鈞提到,目前新制剛剛上路,醫療院所有通報偏差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可能是醫療院所仍在熟悉通報定義,或是也有3月20日前已經住院中重症患者補通報的情形,都會影響呈現數據,因此實際狀況仍要觀察明、後天數據再研判。 不管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易有長新冠症候群,大家都一致認為疫苗接種仍是可以降低新冠症候群的風險、及嚴重程度顯示較少的方法。

  •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的上週病毒疫調結果,本土案例病毒基因定序仍以變異株BA.5為主,BF.7、BA.2.75也有漸增趨勢。
  • 李建璋認為,兩人關懷的面向不同,林氏璧所指的是「死亡率」,而他看重的則是「死亡人數」。
  • 推特帳號「CBB News」昨(16)日在推文中表示,「台灣死於COVID-19的實際人數可能約為2000萬。台灣省政府的謊言威脅台灣民眾和世界。實際數位遠遠不止。台北一個月死2萬,加上其他因素保守估計20萬,一個月就死660萬,從去年到今年台灣現在至少2000萬人感染新冠,即台灣死亡人口就有兩千萬。非常恐怖!」貼文隨即遭大量網友轉發。
  • (中央社記者郭宣彣苗栗縣7日電)苗栗縣政府今天表示,苗縣出現本土登革熱確診首例,此個案為現役軍人,日常活動主要在軍營內,因出現發燒、噁心等症狀就醫確定為本土登革熱第1型,也已啟動化學防治,避免傳染。
  •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路透社報導,中國爆發一波波反對嚴格防疫措施的「白紙運動」後,清零政策被迫急轉彎,隨之而來的是感染人數急速上升,讓他們的看法有所改變。 專家預測,在中國防疫路線大轉彎後,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如今可能面臨疫情海嘯。 根據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的新預估,明年恐將有逾百萬人染疫病歿。

金日確診: 確診後「3重要器官」會加速老化!重症醫曝恐怖後果:真的不要輕易染疫

昨新增本土病例6295人,據了解,今天新增確診將逼近九千例,離萬例大關僅一步之遙。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案13305為20多歲印尼籍男性,5月8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居家檢疫期滿及自主健康管理期滿時採檢均為陰性,6月13日因工作需求再次安排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3),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且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案13332、案13333分別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及未滿10歲男性,6月6日一同自秘魯返臺,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自宅居家檢疫,2人於6月11日出現發燒等症狀,6月14日通報衛生單位後安排採檢送驗,於今日確診。 派出所同仁全採檢 接觸民眾難估計 疫情持續升溫,新北市警局一名男性員警也確診新冠肺炎,據了解該名男警工作上需外出巡邏等勤務,近日發現有症狀,16日晚間採驗後確定感染新冠肺炎;對此新北市警局也證實確實有員警確診,所屬蘆洲警分局的派出所,派出所員警今日將前往分別採檢,詳情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 確診人數昨日驟降,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以目前每日新增6到8萬例,中重症卻有約200例來說,比例明顯高於2、3周前,可能是2大原因導致:一是隨著疫情擴散,原本社交比較退縮的老人家染疫,使得中重症比例增加;另一個可能則是黑數的問題,若「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實施,且PCR量能不變,就會讓黑數現形,單日確診恐怕將突破10萬例。 近期台灣疫情受新冠病毒株BA.5入侵,有大規模社區感染的風險,疫苗是否能阻擋這波疫情,也成為爭論焦點。

金日確診

苗栗縣政府今天公布苗縣首例登革熱本土確診案例,個案為頭份市斗煥坪新訓中心現役軍人,7月下旬返回疫情嚴重的台南市疑因此染疫。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日上午感到身體不適,有輕微發燒、咳嗽、流鼻水症狀,經快篩呈現Covid-19陽性確診。 防疫團隊針對今日公布左營區本土確診個案活動地,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發現多處積水容器,包含水桶、輪胎、塑膠袋、畚箕、廢棄冷氣零件、造景池等共13個容器已孳生病媒孑孓,研判該地區病媒蚊密度及疫情風險高。 〔記者黃良傑/高雄報導〕高雄市今(7)日新增登革熱本土確診2例,累計本土38例;其中一例為住三民區的20多歲女性,經疫調,她於8月4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症狀,8月5日曾至醫院就診,研判出現社區群聚疫情;另一例為小港區60多歲男性,他於8月5日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背痛、肌肉痠痛症狀,當日前往醫院就診。

金日確診: 最新新聞更多

有些專家認為,無症狀感染者得長新冠症候群的風險是低的,但並不代表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得長新冠症候群。 萊恩表示,其他季節性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增加和COVID-19疫情為北半球的醫療保健系統帶來壓力,也是一個考量因素。 萊恩指出,世衛諮詢委員會可能會在1月的正式會議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談;他還說,世界各地無法公平取得疫苗,是世衛仍可能維持緊急事件的另一關鍵原因。

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周乃翔听取了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汇报,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等部门以及省市县同志进行工作会商,对下步抗震救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省、市、县、乡各级共同努力下,应对地震灾害工作正在有力有序进行。 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指示,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全力做好受伤群众救治工作,确保伤员早日康复。

金日確診: 睡覺1習慣更容易得糖尿病! 美國研究示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9658例,境外移入312例,總共19970例確診(包含30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3931例,高雄市2468例,臺中市2419例,臺北市2114例,桃園市1926例,臺南市1672例,彰化縣904例,苗栗縣543例,新竹縣540例,新竹市509例,雲林縣429例,屏東縣423例,南投縣323例,基隆市289例,嘉義縣276例,宜蘭縣271例,花蓮縣200例,嘉義市177例,臺東縣118例,金門縣71例,澎湖縣42例,連江縣13例。 金日確診 台灣再掀本土疫情高峰,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第三波疫情高峰恐在春節後到來,確診人數可能超過5萬人,從未確診的「天選之人」如果不多加小心,很可能會在春節前後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4389例,境外移入234例,總共34623例確診包含21例死亡。 黃軒指出,近期一份綜合研究分析8219名確診病例以及超過30幾篇國際文獻後發現,「平均11.03%確診病例,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眼睛不舒服的症狀。」而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的眼部不適症狀為乾眼或異物感(16%),其他還有紅眼、易流淚水、眼睛很癢、眼睛疼痛、眼屎很多等。 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近日腔內科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感染新冠變種病毒XBB1.5案例目前正在國外迅速增加,然而他也提醒,除了戴口罩預防新冠病毒侵入呼吸系統外,還需要注意「眼睛」也是新冠病毒最喜歡的「天菜」,對此,他提供4招眼睛防疫措施。

金日確診

本土確診數屢創新高,昨(26)日新增6,295確診案例,傳出今日確診數恐超過9千例,詳情待指揮中心說明。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6)日宣布有本土確診81852例,境外移入55例,總共81907例確診。 沈政男解釋,曲線壓平後,高峰將延至五月下旬出現,以高峰期每日新增20萬例計算,每150例需要一張病床,平均每床住5天,大約需要六千多床,剛好是目前的空床數,因此醫療量能應該不會被沖垮,而死亡率目前仍只有萬分之2.3,民眾不用感到悲觀。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宣布有本土確診65385例,境外移入61例,總共65446例確診。

金日確診: 防疫動起來! 嘉縣出現首例本土登革熱 3接觸者快篩陽性

指揮中心自5/12起認定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形同確診,不過快篩到底準不準? 金日確診 一名網友表示,4日在家自行快篩出現第二條淡淡的線,立刻預約PCR檢測,確診新冠肺炎,不過之後的每一天快篩都是陰性,因此質疑快篩的準確度,對此有網友表示,也許是Ct值太高測不出來,以PCR為準。 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部分國家會在疫情下坡開始做,雖然快篩的準確度達到約90%,但100個快篩陽性中,仍可能有10人非真正確診,若被當成確診者醫療,也會佔掉醫院或集檢所量能。 本土疫情爆發,自從4月28日起每日確診都破萬例,指揮中心5日宣布5月12日起居檢、居隔、自主防疫對象快篩陽性,不需出門做PCR,只要經醫事人員遠距視訊確認,就認定為確診個案。

金日確診

沈政男分析,目前可以確定九月中旬不會出現高峰,要觀察下週三(28日)是不是,如果高峰在這天出現,接下來可能會有一、兩周的高原期,停留在五、六萬或更高的數目,之後才會下降,因為南部的BA.5擴散較晚,但不會像BA.2拖那麼久。 金日確診 先前,沈政男也曾在臉書上預估六月底,台北市會跌破千例,不過對此沈政男表示,現在看起來只剩台北市可以符合當初的預估,就因為曲線上升快也下降快,幾乎對稱,當然人流指數回升有造成一周左右的延宕,因此最慢七月初就會出現破千。 沈政男說明,若排除中秋後那一周,近來每周的新增比例約為7%至8%,到上周還沒有減緩的趨勢,代表曲線還在持續攀升,並非處於高原期,「至少要再看到下周三,才知道高峰到了沒有」至於下周三是否有可能突破六萬?

金日確診: 專家:籲快篩陽視確診 避浪費人力

黃國忠說,另有3位童軍自行篩檢確診,目前戴口罩在營區部內隔離休息,據所知狀況不嚴重,也有服務員陪同照顧。 衛生局長張蕊仙說,此首例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日常活動地點主要在軍營內,7月22至23日有返鄉,活動史曾於台南市,28日出現發燒、噁心、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症狀至醫院就醫,流感快篩陰性給予藥物治療。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日前刊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專訪,文中劉德音直言不認同「矽盾」護台的說法,並表示,中國不會因半導體改變對台灣的軍事態度,台海關係還是取決於中美關係。 原PO在PTT發文,家裡有小嬰兒,自己又是家裡的經濟支柱,幾乎天天都會自行快篩,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就在4日快篩時,「當天的試劑在篩完12小時後,隱隱約約出現了第二條線」,於是他立刻預約PCR檢測,並於7日收到簡訊通知,確診新冠肺炎。 台北市議員徐弘庭近日發現,北市府各機關也出現瘋搶快篩劑的情形,從今年4月8日到5月5日這段期間,就有8個局處向廠商下單,但採購金額和數量都不相同。 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6日上午下令,未來快篩劑統一由衛生局、教育局與消防局3個單位採購再做後續分配。

金日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有本土確診50710例,境外移入69例,總共50779例確診(包含52例死亡)。 沈政男昨(11)日於臉書發文表示,依目前的確診人數來看,新增曲線確實被壓平一些,但不是因為有黑數,也不是確診量能觸頂,而是疫情真的稍稍緩解,原因在於民眾自發的防疫行為導致人流移動指數下降,從Google的數據可見,目前已遠低於前年二月疫情爆發時,也達到去年五月疫情一半水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6538例,境外移入23例,總共16561例確診(包含34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2720例,臺中市2375例,高雄市2229例,桃園市1760例,臺南市1515例,臺北市1339例,彰化縣843例,屏東縣536例,新竹縣437例,苗栗縣375例,南投縣369例,雲林縣367例,嘉義縣329例,新竹市323例,基隆市214例,宜蘭縣212例,嘉義市212例,花蓮縣172例,臺東縣83例,澎湖縣64例,金門縣59例,連江縣5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25)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6921例,境外移入206例,總共17127例確診(包含53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2955例,臺中市2051例,桃園市1847例,高雄市1767例,臺北市1727例,臺南市1380例,彰化縣830例,新竹縣479例,苗栗縣478例,屏東縣452例,雲林縣439例,宜蘭縣361例,嘉義縣337例,新竹市336例,南投縣324例,花蓮縣309例,基隆市237例,嘉義市182例,臺東縣171例,金門縣125例,澎湖縣118例,連江縣16例。

金日確診: 本土飆5.7萬、添8死 縣市分布曝

後4天自主防疫期間,每天進行快篩,快篩陰性者可外出工作、上學及採買生活必需品。 更多疫情及防疫作為等事宜,指揮中心下午兩點將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宣布有本土確診52338例,境外移入67例,總共52405例確診(包含37例死亡)。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BA.4、BA.5社區傳播案例,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也提醒,目前尚未確診過且4月前就打過第3劑的人最該注意,因為BA.5的保護力已經降到相當低的程度,「感染BA.5的風險跟沒打疫苗差不多」。

民眾可選擇透過紙本申請或至「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進行線上申辦,進入網站後,依序按下「線上申辦」/「e化服務系統」/「個人申報及查詢」,登入後選擇「意外」/「確診COVID-19勞保普通傷病給付申辦」功能,即可開始依指示鍵入申請資料。 至於新加坡與紐西蘭,早在去年七、八月就開始打第三劑,到了今年初保護力已經下降;而韓國雖然第二劑打得比較晚,但因為他們有三分之一是打AZ,輕症保護力稍差。 沈政男認為,目前的疫苗對於Omicron仍是有保護力,只是下降得很快,必須及時追加。 不論是哪一劑,只要剛施打完疫苗就能對BA.1/2產生五六成的輕症保護力,但四個月後就降到兩成左右了。 沈政男強調,隔離政策如果要等曲線明顯下降才改為「0+7」,那顯然是十月下旬以後的事,其實改或不改,都無關疫情大局,但如果改了以後疫情生變,即使只是巧合,也會影響民眾觀感。

金日確診: 確診後多久可以打疫苗?醫師曝接種最佳時間點「延長抗體時間」,搭配1動作保證不會忘

羅一鈞表示,今確診數較上周日相比減少7.4%,而明(20)即為輕症免隔與0+n上路,之前確診民眾,須按照原舊制「5+n」隔離5天。 指揮中心呼籲,3月20日起輕症免隔離0 n新制上路後,請篩檢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民眾配合「自主健康管理指引」,有症狀時在家中休息,避免不必要外出,並請注意自身健康狀況,依照前述建議適時就醫,以獲得妥適醫療照護。 沈政男指出,北北基桃的PCR篩檢站將因新制轉型,若導致PCR檢驗數量下降,反而可能產生更多黑數,因此未來應保留現有PCR檢驗量能,與快篩確診雙軌並行,並讓快篩確診流程更加簡便順暢,才能讓更多黑數曝光。 目前中央打算由基層診所提供快篩確診,但也可比照香港,讓非高風險族群(不必服用抗病毒藥物者)直接上網呈報,才能讓確診者及早進入自主防疫流程。 台南市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科技犯罪偵查隊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此案經奇美醫學中心澄清,且經市府衛生局調查,死亡個案並非COVID-19確診者,但不實訊息透過網路迅速傳播,已造成民眾疑慮及恐慌。 推特帳號「CBB News」昨(16)日在推文中表示,「台灣死於COVID-19的實際人數可能約為2000萬。台灣省政府的謊言威脅台灣民眾和世界。實際數位遠遠不止。台北一個月死2萬,加上其他因素保守估計20萬,一個月就死660萬,從去年到今年台灣現在至少2000萬人感染新冠,即台灣死亡人口就有兩千萬。非常恐怖!」貼文隨即遭大量網友轉發。

  • 羅一鈞指出,5例重症個案中,有1例從未接種過疫苗,是一名小於10歲男童,個案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慢性病等,染疫後有呼吸窘迫症狀,目前正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瑞德西韋藥物。
  •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2720例,臺中市2375例,高雄市2229例,桃園市1760例,臺南市1515例,臺北市1339例,彰化縣843例,屏東縣536例,新竹縣437例,苗栗縣375例,南投縣369例,雲林縣367例,嘉義縣329例,新竹市323例,基隆市214例,宜蘭縣212例,嘉義市212例,花蓮縣172例,臺東縣83例,澎湖縣64例,金門縣59例,連江縣5例。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有本土確診50710例,境外移入69例,總共50779例確診(包含52例死亡)。
  • 市府新聞處長詹賀舜指出,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桃園市確診案例有10例,其中有一例1842是從台北轉過來的,但由目前初部疫調資料,他近期並沒有來桃園,也沒有住桃園,原則上戶籍在桃園的足跡有9例。
  • 他指出,就現在的來診量趨勢推估,今年春節假期兒童急診的來診人次將可能是過去3年最高,而重症醫療量能也可能是過去3年來最緊張的時期,預估輕症候診時間可能來到2-4小時以上,若檢傷2級以上的急重症病人越多,檢傷3級以下輕症的候診時間勢必得再拉長。
  • 俄羅斯研究結果則顯示,30-60%無症狀、輕症患者,在康復出院後,仍持續有長新冠相關的症狀產生,且多發生在女性身上。

黃軒醫師進一步說明,除了這些研究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發表在知名期刊上的論文,這些論文也是分析了新冠病毒大流行後,對心理健康的長期影響,特別是在大流行病期間,曾出現有憂鬱症狀的人。 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家庭和零存款,有生活經濟困難的人,更需要介入,因為研究顯示,這些人,疫後最易持續有憂鬱症的。 而另一項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金日確診 of Psychiatry 》上的研究發現,在covid19 大流行期間,出現憂鬱症症狀的人,其之後患慢性憂鬱症的風險增加。

金日確診: 本土飆破8萬5 羅:未來1周高峰

陳時中表示,確診個案中新增10例死亡個案、11例重症及76中症病例;死亡個案中,有4例是由中症轉重症後死亡。 另居隔縮短「3+4」26日上路,已居隔超過3天者自今天開始解除隔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若以接觸日在4/17~4/23個案計算,預計有6.7萬人明起可解隔。 據了解,今天新增確診人數驟增,逼近9000大關;高雄市長陳其邁今上午前往議會接受市政質詢,中途疑因疫情出現變化,備詢到一半突然告假。 指揮中心統計,自2020年起國內COVID-19累計10,069,539例確診、18,010例死亡。

金日確診

林氏璧也提醒,寒假期間計畫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務必檢視自己的疫苗施打狀態,建議攜帶體溫計、快篩,以及退燒、止痛等基本症狀治療藥物,有重症風險者,可考慮投保有給付新冠確診的醫療旅行平安險,回台灣以後,也要留意自我健康管理。 林氏璧指出,日本政府總務省消防廳在12月27日表示,救護車載運患者遭醫療機構拒絕收治超過3次的「急救困難案例」,最近一周在全日本主要城市52處消防本部共計6800件,較前一周增加12%,超過第七波疫情時的6747件,創史上新高。 日本11月單日新增都在兩位數或百例左右,12月單日新增則高達兩百多至三百多例,至於28日新增415例死亡病例,比今年9月2日第七波時的347人更高,也是疫情爆發三年來,死亡人數首度超過400例。 林氏璧在臉書發文表示,日本疫情在冬天又掀高峰,11月開始已進入第8波疫情,前段以BA.5為主,12月開始則由「BQ家族」主宰,12月27日新增21萬6219例確診,尚未高於第七波的高峰,但日本目前不需逐例掌握,推測通報比率較夏天低。 沈政男指出,BA.5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免疫逃脫,使得輕症保護力更低,因此,現在台灣跟歐美一樣在等次世代BA.5疫苗,但就怕拖到十月才能夠開打,那時BA.5的高峰可能已經過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