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薪幅度2023詳解!(震驚真相)

Posted by Ben on July 16, 2021

調薪幅度

勞動部新聞稿也說明,為減輕投保單位作業負擔,勞保局將主動針對投保薪資第1級(原25,250元)之被保險人辦理逕調作業,自2023年1月1日起調整為26,400元。 依據勞基法第21條跟勞基法施行細則第11條,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所得之報酬,應為法定最低基本工資。 簡單來說,2023年員工只要在正常工作時間出勤,不加班的前提下,最低工資就不能低於法定的月薪26,400元或是時薪176元。

勞動部官員透露,勞資雙方都有共識調升基本工資金額,月薪可望突破2.7萬元、時薪則有望突破180元。 外界對於是否基本工資是否連8漲都相當關注,實際調升幅度,仍待會議討論後確定。 調查也指出,為了留才或徵才,也有高達85.2%的公司會採取「獎金或分紅」的激勵策略;另為挽留「重要人才」,避免他(她)跳槽,對於「非主管職」員工的月薪,公司平均願意加4,855元;相較之下,如果對於「主管職」員工,企業願意加碼8,439元。

調薪幅度: 軟體網路業、半導體業、金融業預期調薪3.6%最多

根據勞動部新聞稿說明,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自2023年1月1日起,由現行11.5%調整為12%,經扣除內含之就業保險費率1%,2023年起將以11%計收勞工保險保險費。 按勞基法第2條,工資是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換句話說,每月固定發放的津貼、獎金,例如:全勤獎金,皆納入基本工資的計算範圍。 2023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確定調漲為月薪26,400元,時薪176元,引發各界討論。 企業該如何因應這次的基本工資調整,請看本文詳解。 此外,李育家也表示,國人的薪資大部分都有3萬元以上,調升基本工資的利益,國人大部分都享受不到好處,基本工資調升讓大部分都是移工享受調薪的好處。

  •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決定,每年第3季時開會時決定基本工資是否需要調整,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今天說,勞動部已與各審議委員確認時間並於今天發出開會通知,基本工資審議會將於9/8早上10時召開。
  • 呂桔誠表示,台灣銀行在薪資結構和營運轉型的推動中,已經達成了第一階段的薪資齊一化,接下來將會進入第二階段的公股銀行化和市場化。
  • 勞動部新聞稿也說明,為減輕投保單位作業負擔,勞保局將主動針對投保薪資第1級(原25,250元)之被保險人辦理逕調作業,自2023年1月1日起調整為26,400元。
  • 其次才考慮被調薪的對象,分別是「財務會計人員」、「研發人員、軟體技術人員」、「行銷企劃人員」,以及「藍領技術人員」、「影音設計人員」。
  •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新聞稿,2023年起環保署規定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民眾借用循環杯時,不須支付或只須支付少許的押金,即可免費借用。
  • 要注意的是,所謂的獎金不是什麼名目都可以代表,如果操作不慎的話,是非常容易被認定為工資,還是得要全部加進去投保級距及加班費計算,這部份不可不慎。
  • 104 《2021~2022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 涵蓋市場208個代表職務薪資,提供薪資PR值(P25、P50、P75), 透過此份報告 ,得以了解自家薪資與市場薪資之差異,以此建立留置績優人才、與績效連結、消除不公平的調薪計畫。
  • 此外,ECA也表示,由於全球通膨情形2023年可望趨緩,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唯一實質薪資正成長的地區,而其中台灣的實質薪資成長幅度預計會是今年的三倍,達1.8%。

然而考量自僱人力與委外人力於勞動條件或福利等仍有差距,為保障勞工權益並給予用人單位適度緩衝期,勞動部已分別通函,自2023年1月1日起,該2類工作者得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僅限自行僱用者,至於委外人員仍應依《勞動基準法》一般規定辦理。 12月9日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宣布明(2023)年1月1日起,國民年金保險費率將調整為10%、月投保金額調整為19,761元,預估影響271萬人,每人每月將多負擔72元至144元。 配合2023年基本工資調整為26,400元,健康保險(健保)投保級距也跟著上調,將原先第一級同樣調為26,400元。 另外,衛福部健保會11月18日考量諸多因素及大環境影響,同意112年度健保費率維持5.17%不調整。

調薪幅度: 「兒童神單」熱議業者急喊停 保險公司回應了

早前勞動部新聞稿指出,5月31日勞動基準諮詢會第32次會議討論於7月29日廢止「公營事業單位於立法院列冊之國會聯絡工作人員」及「臺北市政府新聞處隨同市長行程之專業攝影技工及採訪車駕駛」繼續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 「基本工資補貼」相關申請及受理期間,預計於112年1月將開放受理線上申請,屆時再請事業單位務必留意。 考量疫情影響近3年,補貼方案比較基期之「111年9月、10月」,可與110年、109年或108年任一年之同期總營收作比較,衰退幅度10%以上者,即符合補貼條件。 ChatGPT 熱度竄升,帶動「生成式 AI」熱潮激增, 而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財報遠優於市場預期,並調升AI的... 而完成登錄申請,家事移工依預定入國日入境,並在「移工一站式服務中心」完成8小時三天兩夜入國講習後,於第3日上午交由雇主或仲介公司接回,當日即可取得聘僱許可、外僑居留證,並完成職災保險、全民健康保險及生活照顧入國通報等作業。

調薪幅度

看壞主因:全球景氣復甦不如預期、通膨、台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 看好主因:疫情解封、全球景氣復甦、民間消費增加。 年終倒數,今年受到疫情的衝擊,不少企業在今年的調薪上不免保守許多,面對2021年的到來,人力銀行就針對企業調薪做的調查,結果發現36.3%的企業預期調薪3.4%創七年次低;平均每月調薪1433元,比今年多調了174元。 根據104發布《2021企業年終及2022景氣調薪大調查》,2022年39.3%的企業預期調薪3.1%創8年來次低,平均每月調薪1,302元,比2021年少126元。 今(2023)年基本工資月薪為26,400元、時薪為176元。 總統蔡英文任內基本工資月薪已連續調升7次,由20,008元提升到26,400元,調幅約31.9%;時薪則調整8次,由原來的120元提升到176元,調幅46.7%。

調薪幅度: 薪資福利對於求職者的重要性

在「與公務人員薪資脫鉤新制」下,國營銀行每兩年檢視一次調薪。 台灣銀行今年決定調薪5%,是近25年來最高的加薪幅度。 過去6年台灣銀行已經5度加薪,加上今年的5%,加薪幅度總計達17%。 除了總經理、董事長是按照公務人員的規則加薪,其餘全部員工已經從今年元旦開始調薪了。 土地銀行今年也調薪5%,過去6年也有5次調薪,2018年加薪3%、2019年加薪2.94%、2020年加薪2.84%、2021年加薪3%,加薪幅度總計為16.78%。

36.3%的企業預期2021年平均調薪3.4%。 依產業排名,1、50%的軟體網路業預期調薪4.5%。 94.1%的企業會發年終獎金,平均1.15個月。 依產業排名,1、金融業1.94個月,比去年增加0.3個月。 2、半導體業1.5個月,比去年增加0.19個月。 3、光電光學業1.27個月,比去年增加0.16個月。

調薪幅度: 平均調薪幅度8年次低!企業調薪制度該如何設計?|饒德民老師

半導體受惠全球景氣復甦以及晶片荒,金融業因股市續創史高產業前景看好,半導體和金融預期明年調薪幅度3.6%,追平軟體網路業,並列第一。 且預期會調薪的企業比例,半導體業有56.5%、金融業有51.7%,已經超越軟體網路業的44.8%。 調薪幅度2023 調薪幅度2023 薪資展望同樣呈現「電金資通續強,住宿餐飲較弱」的態勢。

調薪幅度

2022年47.7%的企業將新增職缺,平均員額新增10%。 產業前三傑,67.1%的半導體業將新增職缺、員額新增12%,61.1%的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將新增職缺、員額新增10%,58.8%的軟體網路業將新增職缺、員額新增15%。 負責薪酬福利規劃的人資人員常犯的一個錯誤:【用自己或一些私交很好的同仁看到的問題,來說服總經理要調薪】一旦這建議不被接納,心中便產生很大的「挫折感」,認為總經理「不重視人才與員工薪酬福利」。 要提出「成本組成比例」與「薪酬分析」去說服老闆。 調薪幅度 戴國榮也說,勞工團體這次以務實方式看待基本工資,「讓數據說話」,這樣對勞資政三方談基本工資調幅比較客觀、容易達成共識,也肯定總統蔡英文連7年調漲基本工資,希望這次能夠突破2萬7600元、甚至到2萬8000元,若可以落實基本工資3萬元的話「我們也樂觀其成」。

調薪幅度: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調整,第1級為26,400元

104人力銀行整合招募服務處資深副總經理鍾文雄說,從產業看年終及調薪幅度不容易看出個別差異,然而,職涯路徑多元,技術藍灰領、外語/外派/業務人才跨產業,異質性仍然打破產業的限制。 物價漲不停,薪水都要跟不上,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確定於9月8日召開,明年有望連8漲,外界預期調升3%,月薪可望破2萬7,時薪來到182元。 戴國榮則說,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經超過2%,近年審議基本工資都希望調幅能十足反映CPI,雇主團體稱調幅不能超過2%,「這樣的說法沒有立論基礎」。 對於基本工資審議,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告訴中央社記者,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標準為基礎,若薪資低於中位數的2/3就是低薪,呼籲基本工資最少應調至2萬7600元。 進一步以「產業別」交叉分析,明年加薪意願(比例)較高的行業,又以「科技資訊業」以82.5%奪下冠軍寶座,緊追在後的是「營建與不動產業」(77.1%)、「醫護與生技業」(75%),至於名列四、五則是「傳產製造業」(71.4%)、「金融保險與會計統計業」(68.2%)。 《104職場力》以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家公司揭露資料,以下整理2023年(112年度)上市櫃公司最高調薪逾10%排行、加薪幅度排行榜,包括企業名單及最新工作機會,不妨列入求職、轉職參考名單。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薪分紅規劃與職場年度代表字調查」,目前有32.3%的企業表示,「明年沒有任何加薪計畫」。 這也意謂有加薪計畫的就占了67.7%,其中58.5%的企業,仍然屬於「針對績效,採部分員工加薪方式」;僅剩9.2%才是「不論績效,替員工全面加薪」。 上市公司中保科(9917)今年預計最高調薪幅度達27%,上櫃公司榮昌(3684)最高調薪25%,雖然加薪幅度不及去年,仍讓人好羨慕!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家公司自願揭露資訊,《104職場力》整理之2023年(112年度)上市櫃公司最高調薪逾10%排行、加薪幅度排行榜,包括企業名單及最新工作機會,不妨列入求職、轉職參考名單。 基本工資自112年元旦起調整,經濟部考量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產業,為減緩調漲工資對事業單位所造成的負擔,研訂「基本工資補貼方案」,預計可補貼全職員工18萬餘人、部分工時員工6萬餘人。 中小企業中有製造業、服務業,今年景氣確實不太好,有些中小企業營運很辛苦,政府應該考慮讓有賺錢的企業調高基本工資,較辛苦、沒有獲利的企業可以暫緩,不要都「齊頭式」調整。

調薪幅度: 亞太商辦租賃 台灣優等生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決定,每年第3季時開會決定隔年基本工資是否需調整,而勞動部已確定今年將於9月8日早上10時召開審議會議。 時機1:公司內部年度調薪:每年固定的調薪時間基本上依據自己的績效而定,但大多數的調薪幅度不大,落在3%~5% 間。 如果你待在職位愈久並沒有特殊表現,則調薪幅度會隨著每年遞減。 畢竟職務內容沒有改變,公司不會一直調薪而增加成本。

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也認為,服務業今年缺工,薪資大部分都超過基本工資水準,基本工資調高3%服務業尚可接受;但是製造業今年受到出口降溫影響,很多勞工放無薪假,政府也應該正視勞工放無薪假等問題。 至於2023年企業徵才展望,43.8%的企業將新增職缺(不含遞補現有職缺),平均員額新增9.8%,皆比2022年保守。 新增職缺最高的前三名產業為:軟體網路業60.6%、半導體與顧問服務業皆為55.6%。 在缺工加上通膨情況下,47.3%的企業新進人員薪資可能高於在職員工,平均高10%。 基本工資訂立的目的是保障底層勞工,例如:打工族、中高齡勞工等。 倘若,公司原本僱用的人員皆高於法定基本工資時,則無影響。

調薪幅度: 平均調薪3.1%調幅8年次低 完整觀看17產業2022年薪資調幅

而2023年1月1日起,新聘或逾5年未參加講習的家事移工,雇主在家事移工入國日5日前,申請入國講習並登錄移工基本資料,同時線上申辦「聘僱許可」、「居留許可」、「加入職災保險」、「加入全民健保」及「辦理入國通報生活照顧檢查」等5項法定事項,並檢附法定應附文件。 2023年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於今(26)日在吉隆坡圓滿閉幕。 本次展覽以「台馬攜手合作,攀越高峰」為主題,不僅象徵了兩國攜手共進,更是對於疫後重建的共同信念與決心的生動體現。 展覽3天共吸引來自各界超過1.5萬人次的參觀者,創造8241萬美元的商機。

工總表示,舉凡全世界也只有台灣是月薪,這是政治性經濟,而時薪、周薪才是社會性經濟,且是弱勢團體比較常適用時薪制度,為照顧這些群體,時薪調較高幅度,比較適當。 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觀察,半導體業從今年第二季開始出現庫存過多的雜音,猛爆性通膨逼得全球 主要國家央行展開鷹式升息,需求減降加上停滯性通膨,確實讓企業保守看待2023年,徵才規模和調薪幅度都不如2022年。 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指出,「我覺得這樣期待不切實際,台灣的產業如果還是信仰或是以為低薪,就可以成為他們繼續生存、發展的利基,這樣的思維已經過時了,那會更缺工,我們無法接受製造業這樣的期待」。 1.數位科技發展相關:人工智慧、5G、數據優化人才。 基本知識1:公司加薪幅度:每個公司有自己的薪資規定,可以找尋既往的歷史資料,通常每年的%是一樣,不會變動。

調薪幅度: 幸福企業引共鳴!餐飲、金融業出現加薪潮 最高上看20%

如果過低,你就應該跟你的老闆談談,增取加薪機會。 時機2:公司內部職位轉換:內部職位轉換調薪幅度比較大,尤其是職務晉升。 這是內部調薪最好機會,但前提是你的職務變大或責任更重了。 電視一打開,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美食介紹,美食的擺盤看起來是如此的精緻可口,更重要的是只要幾個銅版我們就可以享受這些美食的好滋味。 銅板食物的物美價廉,看似一種令人雀躍的小確幸,但卻也深藏著另一種隱憂:多年來台灣社會的消費及大眾的薪資水平,似乎沒有成長而停滯在相對低點。

調薪幅度

進一步綜觀全球,2022年全球平均名目薪資漲幅為4%,卻要面對高達7.8%的全球平均通膨率,也因此調查結果顯示78%的受訪國家及地區於2022年實質薪資呈現負成長,其中位處歐洲與美洲的受訪國家及地區實質薪資更是都呈現負成長。 亞太地區表現則相對亮眼,是全球唯一實質薪資呈現正成長的地區,並且2023年有望繼續保持,估計名目薪資平均將調漲5%,加上趨緩的通膨情況,2023年亞太地區的估計實質薪資成長為1.3%。 2023年全球名目薪資預估會有5%成長,且通膨情況相比2022年將獲得明顯改善,但實質薪資漲幅恐仍不敵通膨而下降0.5%。 依產業,2023年預期調薪幅度前三名產業為:半導體4%、化學與石化業3.7%、電子零組件業、批發零售業、倉儲或運輸輔助業、醫療服務業3.6%。 預期會調薪企業占比前三名產業為:半導體業72.2%、醫療服務業58.2%、軟體網路業57.6%。

調薪幅度: 「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調整,第1級為26,400元

勞動部於111年9月1日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會中正式拍板決議2023年的基本工資月薪由目前25,250元調升至26,400元,調幅達4.56%;時薪部分則由現行的168元調升至176元,調幅為4.8%。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則表示,雖然基本工資明年可能只調漲3%,但之前已經連續7年都調漲了,不僅工資成本已經墊高,勞健保企業負擔部分也隨之墊高。 若分別以亞太地區各市場來看,2022年實質薪資漲幅由中國大陸位居第一,其中漲幅為3.7%、通膨率2.2%,且估計2023年實質薪資也將維持相近的成長比例,將繼續位居亞太地區實質薪資成長前三名的位置。 中國大陸以及鄰近其他地區,如香港、日本等地,同樣受惠於低通膨率,保住2022年實質薪資的正向成長;反觀新加坡、南韓,與泰國等地,名目薪資的成長速度不敵當地的通貨膨脹,導致當地2022年實質薪資反而是小幅度下滑,呈現負成長。 星展銀行8月12日正式併購花旗集團的消金業務,成為台灣最大外商銀行,但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全金聯)今(26)日控訴,星展銀在合併後首周,行員加班超時,甚至超過晚上11時,全金聯將協助星展員工向各縣市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檢舉,要求主管機關應即刻進行勞動檢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於今年8月12至27日籌組「2023年東南非市場貿易布局團」前往肯亞、莫三比克、南非及史瓦帝尼王國等4國拓銷,團員有9家,產品涵蓋醫療器材、不斷電系統、汽車零配件、綠能系統、穩壓器、紡織品、油封機及彎管機等,甚受買主青睞。 全程與324位買主洽談,創造1162萬美元商機,成果超過預期。 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可複選狀況下,依序為「業務、外勤人員」、「一般內勤行政人員」、「產線作業員」,以及「產線、設備工程師」、「客服或門市人員」。

調薪幅度: 企業該如何調整

其次才考慮被調薪的對象,分別是「財務會計人員」、「研發人員、軟體技術人員」、「行銷企劃人員」,以及「藍領技術人員」、「影音設計人員」。 您所在的 ,111年有 %廠商有調升經常性薪資,其中 %廠商全面調薪, %廠商部分調薪;調升經常性薪資人數的比率 %。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新聞稿,2023年起環保署規定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民眾借用循環杯時,不須支付或只須支付少許的押金,即可免費借用。

另外,有關核定公告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之工作者中,「各縣市抽水站之操作人員」、「事業單位之首長、主管以及獲有配車人員之駕駛」前經解釋以委外方式進用者亦得適用該條規定。 要注意的是,所謂的獎金不是什麼名目都可以代表,如果操作不慎的話,是非常容易被認定為工資,還是得要全部加進去投保級距及加班費計算,這部份不可不慎。 景氣逆流,82%企業擔憂2023年台灣景氣衰退,23.5%的企業看好,「淨看壞」比例仍達25.6個百分點。 不同年資的求職者對於工作價值的重要性排序也不同,年資較深的工作同仁對於「薪資福利」的重要排序往前,同時期望工作有保障,因此必須著重薪資福利的設計,才能留任及招募資深人才。 今(25)日大立光(3008)雖然開低,不過盤中走勢逆勢抗跌,截至上午10時,早盤最高1,965元,漲幅1.30%,上漲... 京元電7月營收28.56億元,月增2%,和去年相比年減一成,連續三個月營收正成長,創近七個月以來高點,受惠AI測試需求大增,法人預期下半年營收可望逐季成長。

調薪幅度: 相關新聞

很多在公司待久的員工會抱怨:外來的和尚會唸經,所以薪資總是比較高。 調薪幅度2023 這是事實,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因為轉換公司有風險性,所以高報酬並不為過。 方法3:打探外部薪資評比:從獵人頭公司的交談中,你可以了解自己薪資在市場性的競爭性。

調薪幅度: 展望2021年多少企業會調薪? 調查估平均調1433元

工商團體認為,製造業今年較為辛苦,甚至很多勞工還在放無薪假,建議政府考慮月薪、時薪脫鉤,調幅不同。 104人力銀行指出,面對明年的調薪幅度,目前僅36.3%的企業預期調薪3.4%,推估平均每月調薪1433元,比今年多調了174元。 若依產業別來看,有50%的軟體網路預期會調薪4.5%,這也是連續4年來調薪幅度最高的業別。 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受訪表示,對於基本工資審議,勞資雙方考慮通膨,有共識調升金額;不過,由於國內製造業跟內需產業景氣兩樣情,因此商總跟工總可接受的調幅也不同,商總可接受3%、工總認為超過2%則不合理。 呂桔誠表示,台灣銀行在薪資結構和營運轉型的推動中,已經達成了第一階段的薪資齊一化,接下來將會進入第二階段的公股銀行化和市場化。 其中公股銀行化是希望能夠讓台灣銀行的薪資、人員晉升、業務推展相關規定等重要面向和其他已經民營化的公股銀行接軌,是現階段的重點推動工程。

預估2023年全球通膨會逐漸趨緩,而其中亞太地區與台灣也將維持低通膨率。 根據預測,2023年台灣實質薪資將增加1.8%,調漲幅度大過八成以上的受訪國家與地區,位居所有受訪國家與地區的前20名。 104人力銀行整合招募服務處資深副總經理鍾文雄指出,和薪資相關的三大指標,今年受疫情影響,產業表現強弱分明,電金資通續強、住宿餐飲及運輸倉儲較弱。 從產業看年終及調薪幅度不容易看出個別差異,然而,職涯路徑多元,技術藍灰領、外語/外派/業務人才跨產業,異質性仍然打破產業的限制。 調薪幅度 而台灣出口已經連11黑,訂單負成長,製造業慘兮兮,甚至很多勞工還在放無薪假,工商大老林伯豐也認為,今年經濟成長率未達2%,基本工資卻要調2%不合理,但這個理由,勞團可不買單。 各產業表現,軟體網路業預期調薪3.6%,連5年居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