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方塊世界紀錄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Eric on August 27, 2018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這一類魔術方塊具有六個等價的中心軸,其中較常見的是n×n×n的魔術方塊,但外型不一定會做成立方體,例如:七階魔術方塊。 實際上,七階以上的魔術方塊是無法做成每小塊同大小的立方體的。 原名Skewb Diamond,是一種具有八面體結構的魔術方塊。 一共有8個面塊及6個角塊,每一次移動可以旋轉4個面塊及3個角塊120°或-120°,與斜轉方塊、終極斜方具有相似的結構。

  • 2008年,Tomas Rokicki宣布證明了任何魔術方塊可以在25步以內解開[22]。
  • 與Nichols的魔術方塊不同,魯比克教授的零件是像卡榫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不容易因為外力而分開,而且可以以任何材質製作。
  • 因為形狀會發生變化,而且在形態識別沒有普通帶有顏色區別的魔術方塊這麼快,而且各塊形狀不均勻,因此不太適合於速擰,並未列入世界魔術方塊協會(WCA)的比賽項目。
  • 又稱「五角魔術方塊」,英文為 Megaminx。
  • 編按:在 Rubik's.com 魔術方塊介紹官網中,對於1981年暢銷書一事則是提及12歲少年 Patrick Bossert 的著作《You Can Do the Cube》,銷售超過一百五十萬冊(同1)。
  •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7]。

部份廠家把高階魔術方塊做成麵包形,減輕了魔術方塊塊的大小在視覺上的差異,方便手持。 二階魔術方塊的英文官方名字叫做Pocket Rubik's Cube或Mini Cube,中文直譯叫做「口袋魔術方塊」、「迷你魔術方塊」。 與二階粽子魔術方塊(Pyramorphix 具有相似的結構。 2003年,希臘的Panagiotis Verdes申請了五階到十一階魔術方塊的專利(五階魔術方塊的結構略與魯比克教授的魔術方塊不同),並於2008年在V-Cube公司生產五階、六階和七階的魔術方塊。 魔術方塊在1980年代最為風靡,至今未衰,每年都會舉辦大小賽事。 截至2009年1月,魔術方塊在全世界售出了3億5千多萬個[4][5]。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台灣材「變身魔術方塊」 林試所拉近「人與木材的距離」

不久後 Ron van Bruchem 創建了 speedcubing.com 是當時相當有規模的魔術方塊資訊整合網站(7)。 魔術方塊被視為世界三大智力遊戲之一,法務部矯正署雲林第二監獄日前在監舉辦「魔術方塊比賽」,透過數學角度的分析、推理魔方排列,藉以培養收容人專注力,強化邏輯能力,提供良性競爭的平台,活動過程緊張有趣,吸引不少收容人參與。 这段视频拍摄于澳大利亚悉尼市,视频显示,在操作前,曾姆丹格斯有10秒的观察时间,之后他示意裁判开始计时。 完成操作后,他将魔方甩到桌子上,人群中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邊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邊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在魔術方塊中競爭最為激烈的 3×3 階項目中,一項紀錄能維持 4 年半才被打破,本就說明了其難度之高,而今回 Max Park 新的 3.13 秒又會維持多久,相當令人期待。 關注魔術方塊賽事的讀者想來都對 Max Park 不陌生,征戰全球賽事數年的他擅長有著種種傲人的戰績,而在本周舉辦的 Pride in Long Beach 2023 賽事中,他又再度創下了全新世界紀錄。 2010年1月,菲利克斯参加墨尔本夏季公开赛,以平均9.21秒和42.01秒的成绩分别打破了3x3x3和4x4x4的世界纪录,这是他首次在世界纪录上留名。 截至3月,菲利克斯获得了255枚魔方赛事的金牌,累计共打破78项魔方世界纪录,至今仍然是多项纪录的保持者。 其实,菲利克斯在魔方界早已是名人,自2008年起他便经常在网上自己玩魔方的视频和教学的短片,粉丝们亲切地称他为“菲神”。 自从2008年起,曾姆丹格斯就常在YouTube上发布关于魔方还原的教程,其迅速的魔方速拧力早已为人们熟知。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斯里蘭卡老兵腹痛開刀 驚見801克「世界最大腎結石」

在這此比賽中,參賽者必須在60分鐘內,遞交指定某3x3方塊的解法。 參賽者可以使用紙、筆、三個魔術方塊和貼紙來輔助思考與作答。 這一類魔術方塊具有十二個等價的中心軸,其中較常見的是五魔術方塊、亞歷山大之星、Pyraminx Crystal、helicopter cube。 這一類魔術方塊具有八個等價的中心軸,其中較常見的是Dino Cube、Platypus、Rainbow Cube、魔花魔術方塊。 其實魔術方塊並不只有一種配色,現在所流行的是官方版本,事實上也還有其他版本的配色 (非官方標準六色的方塊不在以下討論範圍中)。 從影片中可見,麥克斯拿起魔方當下,立刻展現超神手速破解,剎那間就還原6面,完成當下振奮大喊「YES!」,旁人全都驚呼連連。

編按:在 Rubik's.com 魔術方塊介紹官網中,對於1981年暢銷書一事則是提及12歲少年 Patrick Bossert 的著作《You Can Do the Cube》,銷售超過一百五十萬冊(同1)。 劉禹錫是個不錯的詩人,可惜的是他不夠徹底,觀念總有點放不開,心中還是想藉自己的清高來博取更高的名聲,言行舉止因而有些錯亂了。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總在仕、隱之間糾纏掙扎,欲就不能,欲斷又斷不了,很少有人如陶淵明的沉穩痛快的。 我不懷疑劉禹錫的文學有真誠的一面,文學史已給他適當位置了,但他的〈陋室銘〉確實還差了點。 這篇短文的問題是太被傳統文學的框架框住,臨筆總想攀附點德馨之類的消息於其中,而他「德馨」的範圍又窄了些,他偶爾又會擺出點一般讀書人的架子,認為自己見識廣、才德高,因而瞧不起人。 既居陋室,就不再探聽外面的消息,也不再意圖與高官厚爵來往,那些歷史名人,不論諸葛亮也好,揚子雲也好,我一個也不豔羨,我只寧願做自己,不論我選擇陋室或陋室選擇我,我都很有自信,而且來去自由,在這情況下,我便無須裝腔作態的「調素琴」、「閱金經」了。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魔術方塊數學方程式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邊塊之間。 2010年,包括Tomas Rokicki和Morley Davidson等人的研究團隊證明任意組合的魔術方塊可以在20步內還原,現在上帝的數字正式定為20[23][24]。 2008年,Tomas Rokicki宣布證明了任何魔術方塊可以在25步以內解開[22]。 所有的三階魔術方塊都可以在有限步數內復原,1982年,佛雷與辛馬斯特合著的《魔術方塊手冊》定義任意的三階魔術方塊都可以保證最少n步復原,並稱呼n為上帝的數字(英語:God's number)。 往後的時間有許多學者鑽研於此問題,而 Tomas Rokicki 在 2010年7月 使用電腦計算並證明上帝的數字確實為20(24)。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 頂層和底層都有風箏塊和三角塊,它們也被稱為角塊和邊塊。 相對於層的中間來講,角塊為60度,邊塊寬度為30度。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方塊轉不快

雖然外形看起來像是金字塔魔術方塊,但兩者的解法大相逕庭。 魔棕的解法與三階魔術方塊十分類似,只是由於其形狀特殊而稍有不同[9]。 即用腳復原魔術方塊,參賽者可以站立、坐在椅子上或地上。 觀察的部分也必須用雙腳完成,其他規則大致與競速玩法相同。 即以單手轉動魔術方塊進行復原,但可以使用桌面輔助。 如果有零件在轉動過程中脫落(pop),也必須用同一隻手裝回去。

  • 五階魔術方塊的英文名字叫做Professor's Cube,直譯過來是「專家(玩)的魔術方塊」,也說明了它的難度。
  • 又稱「五階魔術方塊」,英文為 Professor's Cube,由 Udo Krell 於 1981 年發明並在 1986 年申請通過專利(28)。
  • 方法就是先還原魔術方塊的四面中心塊,再一面面復原。
  • 魯比克公司聽取色彩研究者的意見,將相對兩面的顏色安排為相同色系,也就是白黃相對、紅橘相對、藍綠相對,且藍、橘、黃三色以順時鐘排列。
  •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韓裔21歲男子麥克斯(Max Park)至今已在400多項魔術方塊賽事獲勝,串流影音平台Netflix在2020年還因此推出紀錄片《魔術方塊神級玩家》。
  • 內有網頁計時器、公式庫、也有許多相當有趣的魔術方塊統計。

正階方塊可以使用「NxN」表示其階層,N代表一邊上有幾顆零件,例如三階魔術方塊的一邊上有 2 顆角塊與 1 顆邊塊共計 3 顆,所以也可稱為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2023 3x3 魔術方塊。 根據紐約時報在 1982年10月30日 的報導(6),此時已可觀測到魔術方塊的熱潮逐漸被其他玩具所取代的現象, Ideal Toys 也表示雖然持續在銷售,但瘋狂程度遠不如以往。 這首詩的可貴,在只寫民情,不言「大道」,又融入一般鄉下人的口語,毫不裝扮。 如「聞郎江上唱歌聲」,寫女的被男的歌聲吸引,詩裡不用較雅的「歌聲」,而用通俗的「唱歌聲」,直白近俚,卻顯得更為自然,可見劉禹錫放下身段,走入民眾,這一點很切合文學社會學者的主張。 但民間文學也不見得每件事都直白,有時會暗藏些迷語、暗語在其中的,詩中「晴」與「情」互通,看似文字遊戲,也藏有無限溫柔之思,這跟《詩經》的源流是一樣的。 《全唐詩》收錄的〈竹枝詞〉尚有多首,形式內容多類似,詩人走向民眾,歌詠人間最質樸的情感,是杜甫之後的新途,其中劉禹錫跟白居易的貢獻與成就最大。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使用的方塊

因為階數過高會導致角上的塊完全懸掛於魔術方塊之外而難以固定。 因此理論上,角塊要做的非常大,邊塊做成長方形,而中心塊則是非常小的正方形,有廠家把以這方法做出了方形的8階。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由於六階角塊跟主體的連接處不能太小,不然結構強度不足,所有量產方形六階棱塊都是長方形的。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魔術方塊是部分民眾打發時間的好玩具,不過要將6個方塊的面轉成相同顏色並不容易。 美國21歲韓裔男子近期於加州參加魔術方塊比賽,孰料他僅花費3.13秒驚人成績完成,順利將方塊的6面順利轉到同色,更因此打破金氏世界紀錄,近期這段比賽過程畫面公開後引熱議。 又稱「四階魔術方塊」,英文為 Rubik's Revenge 或 Rubik's Master,由 Péter Sebestény 發明並於 1981 年申請到專利(27)。 基礎的降階法為先將每面中心的四個顏色轉在一起,第二步再將所有邊塊同色的零件轉在一起,此時便降階完成,可以按照 3x3 魔術方塊的解法復原。 三階魔術方塊由1個中心軸/核心球、6個中心塊、12個邊塊及8個角塊構成,當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每個零件會互相牽制不會散開,並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 中國的一些魔術方塊玩家,嘗試對三階魔術方塊結構進行修改,形成適合競速的魔術方塊,這些修改包括對摩擦面接觸方式、尺寸、重量、材質、顏色、邊角處理、彈簧彈力等等的修改,這些修改都很成功,並且受到了世界魔術方塊頂尖選手的青睞。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中心塊

1979年九月,Ideal Toys公司將魔術方塊帶至全世界,並於1980年一、二月在倫敦、巴黎和美國的國際玩具博覽會亮相。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韓裔21歲男子麥克斯(Max Park)至今已在400多項魔術方塊賽事獲勝,串流影音平台Netflix在2020年還因此推出紀錄片《魔術方塊神級玩家》。 Square One又叫做Square1或者SQ1,是由Karel Hrsel和Vojtech Kopsky在1992年共同發明並申請了美國專利第5,193,809號。

而日本在過去的時間也沿用早期配色,所以那時候有些魔術方塊會特別標註「日配」避免玩家購買後發現配色與自己習慣有所不同。 2017年1月,淦源公司(GAN)推出了首款原廠改造的磁力方塊 - GAN 356 Air UM(19)。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2023 當時原廠自改的磁力方塊會特別稱呼為「官磁」,而之後原廠替魔術方塊加上磁鐵的行為越來越常見,玩家逐漸沒有自改的必要,此稱呼也逐漸消失。 展出之後,Ideal Toys公司將魔術方塊的名稱改為Rubik's Cube,1980年五月,第一批魔術方塊在匈牙利出口[5]。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魔術方塊如何復原?

參加過的玩家成績將會登錄,之後可以在 WCA 官方網站進行魔術方塊世界排名。 在轉動與復原的過程會明顯偏離正方體狀態的魔術方塊稱為異形方塊,部分款式僅靠特殊貼紙就可以製作,部分需要從零件的尺寸做考慮,部分則是改變軸心的設計。 異形方塊的種類與數量極多,以下僅對部分常見異形做魔術方塊介紹。 2016年9月,TheCubicle 公司嘗試替魔域威龍GTS加上磁鐵(15),獲得相當好的評價,也為方塊界結構帶來另一個創新,許多玩家在網路分享方塊改磁教學與評測,而改磁後的方塊通常在名稱後方加上「M」代表「Magnet」。 當時評價最好的改磁方塊是奇藝魔方格的 Valk3(16),Mats Valk 本人就在 2016年11月06日 的爪哇帖木兒公開賽用改磁版本的 Valk3M 轉出 4.74 秒的單次成績,刷新世界紀錄(17)。 魔術方塊被視為世界三大智力遊戲之一,是不少人休閒打發時間的好玩具,但要把方塊6個面轉回同樣顏色,其實並不容易。

主流的復原方法是層解法(LBL),一層一層依序復原,並非一面一面復原;而我認為目前最簡單的復原解法是雙公式基本解。 由 WCA 裁判長理查所創建的網站,完整度相當高介面也很漂亮。 內有網頁計時器、公式庫、也有許多相當有趣的魔術方塊統計。 轉動 3x3 魔術方塊,包含轉一步、轉兩步、完全轉亂等等,總共會有約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2023 4.33x1019 種可能的狀態出現。 編按:此時應已可在台灣見到魔術方塊的蹤影,因部分文獻皆有提及「市面充斥台灣製產品」;而根據上報的這篇文章,也可以看到作者從台灣大量進口魔術方塊到國外市場打價格戰,以及被持有專利方告侵權後,跟律師合力談判到只賠四千美元的事件。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觀察

因此用V-Cube設計的偶數階魔術方塊即使製造出來,其手感並不好,容易卡死和飛塊(POP)。 其後出現的設計有雙層卡腳甚至三層卡腳,大幅加強穏定性。 也出現了"加針"和"隱藏二階"等方法來解決中層走位。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魔術方塊同樣有自己的世界組織世界魔術方塊協會(World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2023 Cube Association簡稱WCA),這個協會是被承認的關於魔術方塊的官方組織。 它致力於推廣魔術方塊,同時也舉辦各種比賽,並且收錄最好的成績作為官方的世界紀錄。 是一種十二面體魔術方塊,總共有50塊可以移動的部分,一共有六或十二種顏色,因為有些五魔術方塊會把相對的面塗上相同的顏色。 空心魔術方塊是一種魔術方塊,由日本的岡本勝彥(英語:Katsuhiko Okamoto)發明,一般以三階為主,結構與三階魔術方塊不同。 魔術方塊家族的成員有很多,以下用中心軸的數量分布來分類。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魔術方塊介紹 2023最新版 關於魔方的歷史、比賽、公式與一切知識

不過這些魔術方塊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依然會面對三階魔術方塊結構專利權的問題。 不同的魔術方塊有不同的結構,以最經典的三階魔術方塊為例,三階魔術方塊由1個中心軸/核心球、6個中心塊、12個邊塊及8個角塊構成,當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每個零件會互相牽制不會散開,並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 編按:Mats Valk 是自 2011 年起開始大量刷新紀錄的玩家,包含 3x3 與 4x4 的世界紀錄,還有一小時復原最多方塊的紀錄,更發明著名的 VLS 公式集。 奇藝魔方格與 Mats Valk 合作創立新品牌 - The Valk。 此品牌生產的魔術方塊款式在量產販售前必須先取得 Mats Valk 的認可,而品牌第一顆發表的魔術方塊就是 Valk3(18),正式販售日期是 2016年8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個量產的3階電子魔術方塊,由台灣學樂公司推出由台灣龍華科大邱煌森老師授權生產。

其實在 1970 年之前就已經由 Larry D. Nichols 設計出雛形,於 1974 年通過專利申請(25)。 編按:David Singmaster 是倫敦南岸大學數學教授,在首次接觸魔術方塊後,大約用兩周便找到一套通用的解決方案,此時的時間約是 1978年9月。 於1979年出版第一版的《Notes on Rubik's 'Magic Cube'》內容主為數學分析與定義英文轉動代號;而1980年的第五版則新增了層解法教學(同21)。 隨著魔術方塊的流行,在 1980 年代初期便有了許多的解決方案。 最早的解法書較難以考證,應是 David Singmaster 於1980年8月自行出版的《Notes on Rubik's 'Magic Cube'》(21),此書使用層解法進行教學,且已定義了英文轉動代號沿用至今。 為了讓六個面可以轉動,最內部有個六軸的軸心,有 6 個中心塊透過螺絲和彈簧固定在軸心上,而其餘的 12 個邊塊和 8 個角塊則是在內部略為凸出,使得零件可以互相扣在一起,結合成一個可以穩定轉動不會隨意散開的狀態。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魔術方塊

使用三色LED顯示及按鍵操作,在每個行列上都有兩個按鍵,使用者經由壓觸按鍵選擇旋轉方向,而LED的顏色變化模擬原機械式魔術方塊的旋轉。 因為是微控制器軟體控制,因此使用者可以輕易的恢復原始狀態及設定開始難易程度,E-cube也加入其他遊戲的功能。 雖然產品早已量產及販賣,但正式於媒體亮相是在2008年10月30日的台灣教育部舉辦產學展覽會上。 在還原過程中,鏡面魔術方塊與傳統6色魔術方塊不同,傳統6色魔術方塊是上下左右前後各為一種不同的顏色,我們在還原的時候,是以顏色來確定魔術方塊塊應該在的位置。 而鏡面魔術方塊,所有的塊兒都是同一個顏色的,整個魔術方塊體只有一種顏色,而不規則的切割讓魔術方塊每一塊都具有不同的形狀,我們在進行還原的時候,是以不同的形狀塊來確定它應該回到的位置。

魔術方塊世界紀錄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