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趨勢2023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Dave on March 20, 2019

綠能趨勢

臺灣電子製造業在全球科技業供應鏈上舉足輕重,以電腦、筆電、手機等 3C 產品都需要的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為例,過去一年(2019 年)臺灣業者為全球最大的 PCB 供應商,全年總產值近 220 億美元,約佔全球產值(683 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致力於維持環境友善的太陽能電廠的PGE太平洋綠能,不但可為你省去建置太陽能系統的心力與金錢,且定期由專人人工除草,到場維護、清潔太陽能板,讓你保護環境的同時,穩定賺取被動收入。 至於架設太陽能板對生態及景觀環境的影響,由於覆蓋率通常只有土地面積五成,甚至更低,亦無其他突兀設施,影響有限。 以阿公店水庫為例,仍可見鷺鷥跟水鳥在太陽能模組上休息及覓食,或是屏東林邊光采濕地,亦可見鳥類在太陽能板下築巢。 為了破解民眾的迷思,國內太陽能大廠元晶太陽能科技,今年還特別進行太陽能模組毒物檢測,將太陽能模組浸泡於水中7日,再委託行政院環保署認可之第三方公正單位進行取樣與檢測。 測試項目包含常見有害重金屬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 共計25項,測試結果顯示,不但光電功率無異常,就連所有測試項目也都符合環保署飲用水標準值。

  • 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GSIA)統計,全球永續投資規模已達30.7兆美元;而簽署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的投資機構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已超過80兆美元,顯見永續投資的規模和需求相當龐大。
  • 為確保能源轉型過程兼顧我國能源安全、綠色經濟、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之均衡發展,政府於2017年 4月完成「能源發展綱領」修正,以作為國家上位綱要原則,與各部門配合能源轉型相關政策計畫、準則及行動方案訂定政策方針。
  • 根據能源局統計,2019年,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5872萬公噸,相較2018年,減少了3.2%(約841萬公噸)。
  • 近年來愈來愈多販售液體清潔劑、洗髮精的公司提供重新填裝服務,並和無包裝商店合作,鼓勵消費者改變過往以「方便至上」的消費習慣,在食品及生活用品上漸漸減少一次性包裝的使用。
  • 臺灣的用電大戶,特別是電子製造業,應訂定更積極的能源轉型計劃,並主動取得再生能源電力。
  • (3)112年推動節能之政策目標為強制性節能規定能源消費涵蓋率達41%;能源密集度改善幅度於112年相較104年均改善2%以上。
  • 以全球最大的建築設備製造商之一的開拓重工(Caterpillar)為例,旗下品牌Cat Reman專門從事再製造的業務,將母公司的舊設備和零件再製造、更新和加工,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同時也減少廢棄物和資源浪費。
  • 目前台灣太陽能的發展,在基礎建設上已經有一定成績,為了發揮綠能產業的最大效益,蔡總統日前也表示,現階段要持續加強台灣綠電的穩定供應,達成能源轉型,才能提高台灣在綠電供應的優勢與地位,藉此打入綠電供應鏈。

近年來,葡萄牙也通過「國家能源與氣候計畫」,舉辦多場公民諮詢會議,並進行跨部門技術研討工作坊,期望達成2050年碳中和的願景。 太陽能發電是藉由陽光輻射的能量轉換來產生電能,適合能長期受到日照的地區發展。 相較其他再生能源,太陽能不易受到地域限制,加上發電時段符合人類用電需求等優點,越來越多國家開始積極發展太陽能。 綠能趨勢 2020年,臺灣的太陽能發電占比更超越水力發電,成為最主要的綠能供電來源方式。 風力發電就是運用氣體流動所造成的風能來發電,適用於多風處或具備地勢高低差的地區。

綠能趨勢: 追求環境永續 台灣該如何擁抱綠能——專訪清大科法所副教授高銘志

2017年世界銀行董事會宣布通過第二能源部門計畫(Second Energy 綠能趨勢2023 Sector Project),啟動5.44億美元的融資計畫,用來幫助蒙古發展電力系統,同時建造一座10MW的太陽能發電廠,其中的4.2億美元的貸款將用於建置更完善的電網建設。 「再生能源與傳統電廠不一樣,非常仰賴土地規劃。」高銘志強調,綠能要從土地規劃的角度切入,因此以台灣而言,需要內政部要扮演更吃重的角色,來整合參與更多的綠能開發項目。 「推動綠能或能源轉型,都是非常跨部會的事情。」若能夠強化跨部會整合,將會大大幫助台灣的綠能發展。 綠能趨勢2023 發展再生能源,除了要考量場址是否能提供足夠的資源(例如是否有良好的天候能提供充足的太陽光或穩定的風力),也須思考再生能源的土地利用是否會與當地居民、生態產生衝突。

根據能源局統計,2019年,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5872萬公噸,相較2018年,減少了3.2%(約841萬公噸)。 綠能趨勢 根據中華民國2018年能源統計手冊的數據指出,台灣的能源自給率僅有1.94%,高達98.06%的進口能源中,原油及石油產品佔比為48.23%;煤及煤產品佔比為29.38%;液化天然氣佔比為15.06%;核能約佔5.38%,其中原油、石油產品、煤、煤產品及天然氣都屬於台灣最依賴的火力發電原料來源。 尚未施工的事前,就應該開始注意預算的掌握和控制(外包、材料、人力和進度時程等),施工中要應該要符合事前的規劃狀況。

綠能趨勢: 企業標竿引領能源轉型,未來10年您不能錯過的全球綠趨勢

除此之外,REN21最新的2020報告更指出,太陽能與風能的發電成本大幅降低,顯示其技術已逐漸成熟,若國家想要發展再生能源,這2項會是較好的選擇。 在法規面,面對氣候變遷,各國紛紛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並推動減碳相關立法,企業在各式法令、供應鏈、資本市場及產品競爭的要求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減碳壓力。 對此,企業唯有瞭解最新國內外有關碳稅、碳費課徵、碳交易、碳盤查及如何抵減或抵換等法令規定,務實地辨識自身排碳風險、設定減碳目標及具體行動方案,綜合考量並透過相關購電合約等法律文件預作規劃,才能在此變局中立於不敗之地,將氣候變遷議題轉化為碳商機及綠色成長策略。 除了有步驟的在台推動太陽光電外,為了讓離岸風電也在台生根,政府也分三階段來推動離岸風電開發,第一階段是於2017年4月完成臺灣第一、二座離岸風電示範機組,總裝置容量8 MW。 緊跟著推動第二階段計畫,在2018年4月完成3.8 GW遴選作業,確定10個風場開發,將促成於2024年完工併聯發電,第三階段也已於2018年6月施行,計畫完成1.7 GW競價作業,確定4個風場開發,將促成於2025年完工併聯發電,預計要達到5.5 GW的總裝置量目標。

綠能趨勢

台灣能源局為了尋找適合的太陽光電設置地區,將台灣各區域地層下陷或不適合耕作的地點納為優先開發場址,並排除生態保護區等環境較敏感的地區。 德國則更進一步考量到自然景觀、產業等因素,減少更多可能的環境或與民眾間的衝突。 當已完成併網,就要開始規劃電廠維運計畫書,做好太陽能板和設備的維護保養的維運流程SOP,不同專案都需規劃定期的整場巡檢、太陽能面板、模組等設備的保養和維修計畫,才能保持良好且持續的高發電量,確保未來20年的穩定收入。 全球各國的減碳目標,成為綠電與電動車兩大產業長線發展的有利推手,交通與發電的碳排量是目前美國最大的碳排來源,占比分別達35%、31%。

綠能趨勢: 台灣碳排放資料

談到太陽能發電,大家可能會聯想到在沙漠中一望無際的太陽能板,而國土面積不到4萬平方公里的台灣,要如何設置大面積的太陽能板呢? 雖然台灣地狹人稠,但我們可利用既有屋頂、廢耕/污染的農地來設置太陽能板,有效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除此之外,台灣中南部的日照時數每年可高達2000小時,發展太陽能再適合不過。 在桃園縣政府努力推行之下,縣市內的太陽能案場也賦予土地新的生命,創造一地兩用的益處;此外投資太陽能建置,投入資金愈多也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與營業稅收,為縣市帶來巨大的附加價值,更重要的是,推動再生能源已是不可抵擋的一股趨勢,兩大縣市在這股潮流上也已經能與國際接軌。 對於北部日照條件較差縣市如桃園,也成功克服先天不利條件,成為北部太陽能設置容量最高的縣市。

「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於105年10月27日行政院第3520次會議報告,全面推動包含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之能源轉型,以綠能推動、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三大願景,聚焦節能、創能、儲能及系統整合等四大主軸,期望能促成「綠能推動促進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增益綠能推動」之正向循環。 綠能趨勢2023 綠能趨勢 2021 年,台達電、台積電、友達等八家科技巨頭看見全球淨零趨勢,組成「台灣氣候聯盟」,率先承諾「2050 年前達到製程 100% 使用再生能源」、「2030 年前,企業成員自有或租賃車隊車輛達成 100% 電動化」,除了影響與帶領各自供應鏈同步達成碳中和目標,也向外界倡議積極減碳。 研究發現,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15倍以上,且研究對象中,53%的肺癌患者從未吸菸,研究團隊懷疑是空污所致。

綠能趨勢: 永續製造商的轉型之路

國民黨批評立委賴品妤父親賴勁麟擔任雲豹能源十九家子公司董事長,而且都登記在同一棟大樓! 其實太陽能公司都是一個電廠建案就成立一家公司,因為這樣跟不同地主的分帳才會清楚! 而對於離岸風電,亦常見夏颱風會損壞離岸風機之謠傳,事實上苗栗外海2架離岸風力示範機組,於2017年4月完工併聯後,歷經尼莎、海棠颱風,都沒有造成實質影響,已證明抗颱實績。 且離岸風電示範機組採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Class IA為標準,標檢局也將抗颱耐震納入國家標準,制定10分鐘平均颱風基準風速為每秒57 公尺的規範,相較於早期相對舊型的陸域風機,離岸風機的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綠能趨勢

不僅是光電,風電、汙水都看得到雲豹能源及其子公司的身影,標案初步統計超過50億元,賴勁麟像是新潮流在企業界的超級門神,呈現「綠電金流惡性循環」。 水力發電是透過高處的水流往低處時所產生的高低差(位能)來發電,適合在擁有豐富山地的國家應用。 綠能發電種類豐富多元,現今世界上所採用的主要為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質能發電等4種類型,臺灣則以太陽能及水力發電為大宗。

綠能趨勢: 太陽能和風能可能在2026年佔美國發電量的25%

為了順利達成這項目標,台灣陸續在相關法案上做出變革,例如 2017 年通過《電業法》修正案與 2019 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讓台灣的電力市場得以自由化。 過去,台灣電力市場中的發電、輸電、配電、售電都是由台電公司獨佔,修法過後,企業或民眾就能夠選擇購買來自其他民營電力公司的電力,讓電力市場得以像一般市場自由競爭,藉此提升能源效率。 (2)聯合研究中心第一期(資安暨智慧科技產業研發大樓,C區):目前整體大樓進駐率達90.62%,進駐人數共454人;第二期截至112年6月30日止,工程進度為36.40%。

綠能趨勢

每年台灣約有 10% 的 GDP 用在購買進口能源,發展再生能源產業不只能把人才、錢留在台灣,更能讓外商的熱錢和技術進來,甚至向台灣購買再生能源,增加國內消費力、經濟。 好比台泥集團與台鹽合作打造的首座漁電共生示範案場:台泥嘉義綠能嘉義漁電共生案,太陽能板設置於魚塭塭堤上,不會影響漁獲採收,預估裝置容量達 44MW 左右。 要做漁電共生案場,必須具備諸多條件,包括要取得 100% 的養殖戶及地主同意,以及遮蔽率不超過 4 成,且要維持產量 7 成等,藉此在兼顧養殖戶及地主的權益之下,達到「養殖為本 綠電加值」的效益。

綠能趨勢: ● 台灣適合發展太陽能嗎?從地理面分析

(3)112年目標累計安裝約250萬具,截至112年6月28日累計完成240萬8,654具電表安裝量。 近期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是瑞士的專業跑鞋品牌On ,以循環使用為出發點,提供訂閱和回收機制。 不只產品本身便是以降低化學染劑使用、單一材質來減少環境負擔,它還是一雙「你永遠不會擁有的鞋」(The shoe you’ll never own)。 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除了考驗消費者的接受度,也考驗業者克服定期支付服務、逆向物流等帶來的挑戰。

在此全球趨勢之下,近年來如荷蘭、法國、德國、加拿大、挪威、日本等國亦相繼推出能源轉型政策與行動方案,積極朝向低碳能源社會的目標努力。 英國採取的解決辦法,也是以「溝通」為一大重點,例如邀請民眾參與、投資,並積極對民眾報告相關開發計畫,解答民眾的疑問,讓民眾有十足的準備,才能有效降低對風電的負面觀感。 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需要廣大的腹地,但台灣不若法國、澳洲等地具有充足的閒置土地可供利用,必須在地狹人稠的環境下,審慎評估土地利用效益,以及開發過程中是否會影響環境生態、農漁民生計、周遭居民權益,才能決定是否設置太陽光電板。 相比其他國家,台灣面臨的氣候暖化挑戰更為嚴峻,例如都會區的升溫幅度更是高於全球平均,旱災與水災發生的比率與強度也逐年升高,大大影響農業與養殖漁業的生計,因此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必須積極思考如何降低碳排放量。 (四)儲能系統建置: (1)台電公司112年目標自建100MW,截至112年6月30日統計已達成40MW。 (2)112年輔助服務目標238MW,截至112年6月21日止,民間已建置完成584.9MW,其中已併網356.6MW,向民間採購之儲能輔助服務累計容量約268.6MW(含109年15MW採購合約)。

綠能趨勢: 太陽能-企業採購綠電案例

(3)112年推動節能之政策目標為強制性節能規定能源消費涵蓋率達41%;能源密集度改善幅度於112年相較104年均改善2%以上。 (四)系統整合:推動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低壓智慧電表布建110年累計150萬具、111年累計200萬具及113年累計300萬具;增加饋線自動化開關,訂定自動化饋線下游非故障區間5分鐘內復電事故數占比,110年目標提升至30%,111年提升至35%,114年提升至70%。 (三)儲能:建構儲能系統電力輔助能量(包含台電自建及民間採購),109年累計24MW、111年累計99MW、114年累計1,000MW,藉由建立儲能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推動我國儲能產業。 以全球最大的建築設備製造商之一的開拓重工(Caterpillar)為例,旗下品牌Cat Reman專門從事再製造的業務,將母公司的舊設備和零件再製造、更新和加工,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同時也減少廢棄物和資源浪費。

為了保護地球環境免於崩解,同時延續各類生物與人類的永續,2016 年有超過 170 國共同簽署「巴黎協定」,承諾遏阻全球暖化趨勢、降低碳排放量,力求將全球平均氣溫的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 2 度 C 內。 (六)綠色金融:透過綠色金融行動方案改善綠色金融體質,建立國家融資保證機制以分攤業者風險、加速產業成長,並以綠電憑證交易中心連結供給與需求,期望能打造臺灣成為亞太綠能金融交易中心。 此外,一些石油和天然氣業者也紛紛投資碳技術的開發,儘管這樣的投資本身帶有爭議。 例如全球石油巨頭之一的艾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便在2022年與印尼的一家國有能源公司簽署了一份價值25億美元的協議,旨在於印尼開發碳捕獲和封存中心,以支持印尼實現206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

綠能趨勢: 解決雜草叢生問題 太陽能農場找羊咩咩來吃草

主要原因出在2016年中國新增裝置容量雖明顯下降,但靠著歐洲、印度等其他幾個市場撐場,新增裝置量依然創下了新高紀錄。 全球風力發電裝置容量仍以陸域風機佔絕大多數,約有96%以上,但在2017年有9個國家共新增4.3 GW離岸風電之裝置容量,其增量領先國家有英國、德國、中國及比利時,使全球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成長30%,達到累計18.8 GW。 在世界共識的支持下,全球再生能源的佔比也在穩定成長中,以太陽光電為例,2017年全球新增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超過任何其他類型的發電技術,也超過了化石燃料發電和核電淨增容量的總和。 全球範圍內,併網和離網的新增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約為98 GW (直流),較創紀錄的2016年又增長了約29 %,2017年底累計裝置容量達到約402 GW,平均每小時安裝的太陽能板超過40,000塊。 另外「政府淨零 12項戰略」中,以能源占最大宗,按照規劃,到2030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13.1GW,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31GW,合計43.1GW。 從此數據可見台灣的綠能產業以太陽能光電為最大宗,也是政府重點推動項目,除此之外今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新法明定新建物屋頂依法須設太陽光電,而綠能的管理機制大同小異,後續以太陽能光電作為綠能商業模式的解說範例。

綠能趨勢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