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減資5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Ben on November 16, 2022

長榮海運減資

運河管理局表示,由於情況一直在變動,已開通通訊線路讓客戶得知可預約通行的時段。 長榮海運減資 巴拿馬運河是貨輪由美國西岸要前往墨西哥灣地區與東岸港口的重要貿易水道,美國是最大使用者,每年40%的貨櫃船運要行經此運河,運送貨品價值約2,700億美元,光是美國就占了約73%的巴拿馬運河交通。 巴拿馬運河是美國船運前往波斯灣及東海岸的關鍵要道,每年高達40%貨運量、價值約2700億美元的商品必須通過這裡。

長榮海運減資

被稱最懂航運的男人、「航海王」台驊董座顏益財日前才表示,包含長榮、陽明在內的全球9大船商,歐美線市占率超過8成,因此不太可能讓運價崩跌,今年至少還能賺5~6個股本,明年有機會再賺1~2個股本,他認為,2年長期投資獲利看3成,但跑短線的今年很難賺錢。 長榮在去年迎暢旺的景氣及獲利,今年決定大幅瘦身,長榮目前實收資本額529.11億元,每股淨值82.54元,預計減資後股本降至211.64億元,每股淨值提高206.35元,現金減資退還股款日為9/29。 代表長榮「弟弟派」的法人股東長榮國際今天派出律師吳祝春出席股東會,他在審議減資案時發言表示,經觀察「集保戶股權分散表」資料,目前持有長榮海運股票1張至5張的小股東人數約26萬人,合計約持有51.6萬張股票,平均每名小股東持有約1.98張股票。 長榮2021年合併營收4894.07億元,年增136.34%,歸屬母公司稅後盈餘2390.15億元,年增率880.98%,每股盈餘(EPS)達45.57元,每股淨值也躍升至61.76元。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022年5月30日電)長榮海運 (2603) 今天召開股東會,通過現金減資6成;預計每名股東除了盈餘配發每股新台幣18元現金股利外,還有現金減資每股退還股東現金6元,共計每股24元入袋。 物流公司OL USA首席執行長貝爾(Alan Baer)也認為,「隨著通過巴拿馬運河抵達美東的難度越來越大,進出口商可能考慮在蘇伊士運河通行的船隻。」不過,儘管這對於來自東南亞或中國南部的部分貨運而言,確實是個有效解決方案,但對於中國北部及亞洲北部來說,改走蘇伊士運河可能增加額外7至14天的運輸時間。

長榮海運減資: 長榮減資生效!每股淨值飆至206.35元 EPS衝百元

市場擔心運價下跌後,貨櫃三雄的營收、獲利會跟著走低,長榮海運7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來到627.99億元,年增幅度為36.88%,年增率4.08%;前七月營收4086.23億元,年增率72.39%。 法人分析,長榮減資後股價走勢,最大的關鍵將是運價表現及8月營收表現,這兩個成為長榮減資後股價變化的重要觀察指標。 長榮(2603)明天暫停交易,開始進行減資6成相關作業,股東每股可以領回現金6元,以今(6)日最後交易日,終場收在每股80.8元,以證交所退還現金股款減資參考價格試算,減資後新股參考價為187元。 長榮海運減資2023 長榮海運Q1獲利破千億,EPS賺近兩個股本,Q2、H1營收也同創新高,法人估上半年EPS將超越去年前三季的30.27元,全年每股獲利可望突破百元。 法人預期,長榮8月營收應該還仍維持在相對高檔,不過,貨櫃三雄9月起營運恐怕就會出現壓力,值得後續觀察。

台驊9/6公告,自今年4/25到9/6共買進長榮2500張,每股平均價格127.57元,交易總金額3.18億元,持股比率0.08%。 長榮海運減資2023 由於今春以來的旱情影響巴拿馬運河通行,目前巴拿馬運河有154艘船舶正排隊等待通行,平均等待時間為21天,且塞船狀況愈來愈嚴重,業界指出,可能還會更惡化,衝擊散裝、貨櫃運力。 華航上半年營收亮眼,9月起將全面調薪2千元,長榮今年上半年營收也衝上930億元,長榮企業工會喊話長榮航空不要輸,全集團調薪至少5千元。

長榮海運減資: ▌企業為什麼(Why)要施行「現金減資」?

吳祝春也質疑,2021年5月,長榮海運在公司營運業績非常好、明知有大幅度獲利的情況下,仍選擇啟動募資,然後在今年就要利用現金減資退還股款給股東,已經參與購買長榮海運可轉換公司債的大股東,有沒有可能藉此獲得免稅取回現金的龐大利益。 海運公司North America 長榮海運減資2023 for Marine Traffice主管阿希克(Adil Ashiq)指出,各艘貨輪卸下的貨櫃,可能需要另外再找船運往目的地,不僅貨運成本增加,還得花更多時間預約時段,船舶要等更久才能通過巴拿馬運河,否則航運業者必須選擇繞道,這些都會增加時間和燃料成本,而成本最終都會轉嫁給企業和消費者。 EIS今年已賣掉手中長榮海運股票及長榮新加坡股權推估進帳近400億元;長榮國際賣掉18萬張的長榮航空進帳約70億元,同時也領到長榮海運的股利也達70億元,目前兩家公司帳上增加現金達到540億元。 長榮集團正式啟動分家,不只是「巴拿馬商長榮國際(EIS)」及「長榮國際(EIC)」二家家控股公司持續朝著變現清算分家的目標前進,各公司也開始朝著切割清楚的方向挺進,長榮海運是長榮航空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為77.64萬張,持股比率為14.48%,今天公告已經開始降低持股比重,宣告分家開始啟動。

  • 貨櫃輪運價不振,牽動國內三雄股價疲軟,其中,長榮(2603)因為即將減資的緣故,將在9月7日起停止交易,一直到19日恢復,由於停牌時間長,6日是長榮減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價表現備受市場矚目。
  • 減資代表股本縮小,那公司的EPS(每股盈餘)就有機會往上成長,通常對於減資的股票來說,股價在減資之前容易出現大漲,但減資後能不能繼續大漲,就要看這家公司的體質如何,好的話才會有可能推動第二波的大漲。
  • 英業達(2356)今受邀舉行線上法說並公布第2季財報,其中,第2季營收1306.51億元,季增9%,年減4%,歸屬母公司淨利15.24億元,季增1.2%,每股純益0.39元。
  • 廣達(2382)今舉行法說並公布第2季財報,其中,第2季營收2450.29億元雖較上季衰退近8%,但獲利卻成長逾56%,單季每股純益2.63元,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4.31元,遠優於去年同期的2.78元。

陽明海運(2609)今(11)日公布Q2暨上半年財報,受到市場需求疲軟影響,Q2合併營收為350.46億元,季減5.1%、年減68%,稅後淨損1.3億元,EPS為-0.04元;上半年合併營收為719.99億元,年減66.7%,稅後淨利為32.71億元,年減97.1%,EPS為0.94元。 華碩(2357)今舉行法說,其中,第2季獲利轉正,來到25.86億元,每股純益3.5元,華碩強調已完成營運調整並正常獲利,進入一個營收、獲利成長階段,下半年會是第一個成長階段,包括新產品和新平台推出,將推動下半年穩步成長,下一個階段2024年進入積極且更大步增長階段,對一些新的成長積極投資布局,會是2024年成長明顯成長動能。 仁寶(2324)今舉行法說會並公布第2季財報、第3季展望,其中,第2季每股賺0.48元、上半年每股賺0.8元。 展望下半年,仁寶總經理預估PC將在今年冬天度過寒冬,第3~4季營運將成長個位數,而法人較關注的AI伺服器發展方面,目前佔伺服器營收8%左右,明年在毆美會有一些斬獲,會成長到20~25%。 材料-KY(4763)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承銷價531元,將自8月10~14日辦理公開申購,8月16日抽籤,抽中1張可望賺進36.8萬元,報酬率69.3%。 網友試算每張股票價格約50萬元,因價高而自認「中籤率應該很高」,卻被其他人吐槽「台灣人很有錢,看那價差就知道一堆人搶抽」,還有人舉例嘉澤股價66萬中籤率也才0.15%。

長榮海運減資: 破天荒!長榮現金減資6元、配息18元,為何分析師說「公司很會」,直言真是高招

「臺灣老人過世前平均臥床時間是7 年,期許我們有一天能跟北歐國家的長輩一樣只有短短的7天!」黃月桂校長眼睛裡閃耀著盼望。 長榮海運列席律師陳錦旋回應表示,對於減資案有股東表達反對意見都予以尊重,但吳祝春視減資為「坑害小股東」,陳錦旋認為「這樣的說法太沉重」,而且也不是事實。 船運公司OL USA執行長貝爾說,由於行經巴拿馬到美國東岸的難度提高,一些進口商可能選擇改道蘇伊士運河,但這較適合目的港在東南亞或中國大陸南部,對於北亞與中國大陸北方港口,改道蘇伊士運河要增加7~14天時間。 對此,國內的物流表示,對於貨櫃輪美東線運價有助漲效應,散裝船塞船影響比貨櫃輪還明顯,貨櫃輪供需尚未到不能解決,若旱季時間拉長,就要非常注意對航運業的影響。 船運追蹤網站「北美海洋交通」(NAMT)負責人阿西克船長(Captain Adil Ashiq)指出,為了減輕船隻重量,被卸下的貨櫃需要另一艘船載運。 由於船隻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通過,托運業者可能選擇其他路線,而增加的運輸時間與燃料成本等,最終可能轉嫁在商業夥伴及消費者身上。

長榮海運減資

長榮日前公告,減資股票最後交易日為9/6,最後過戶日為9/11,停止過戶期間為9/12-9/16,換發新股票暨上市買賣日為9/19。 長榮海運(2603)今日公告,辦理現金減資6成案已完成實收資本額變更登記,減資後每股淨值飆至206.35元。 就目前全球運力來看,長榮海運目前排在全球第7名,總計有201艘船,自有傳比例達到62%,整體運能在151萬TEU,年增約16%,去年累計貨量在1000萬TEU,未來還有61艘新造船尚未交船,陸續交船後讓長榮海運運力持續成長,有望在全球運力排名再往前。 至於今天傳出長程輪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卡住,謝惠全也自嘲說,法說會剛好在這個時間點「很尷尬」,不過擱淺後第一時間已經針對油艙、貨艙、水艙進行檢查,3項目前都維持正常,接下來會做水下檢查,跟上一次長賜輪不同的是,這次航道沒有塞住還在正常營運,預期會比上一回容易脫困。 第3個觀察指標就是塞港的狀況將持續,謝惠全分析,雖然目前塞港已經舒緩,但還是有40到50條船塞著,過去30艘船塞住就已經塞爆了,因此塞港可能會變成常態,第4,美國碼頭工人和約談判預期不會太順利,會讓塞港的狀況持續不退,最後,俄烏戰爭拖得太長對經濟衝擊太大,他認為應該不會拖太久,因此今年海運展望樂觀以待。

長榮海運減資: 遠銀現增 可能折價

長榮今年6月合併營收603.44億元,年增59.75%,創單月新高;累計上半年營收達3458.33億元,年增82.09%,同為史上最佳表現。 長榮透過重訊說明,減資前資本為529.1億元,減資後股本降為211.64億元,減資後每股淨值則由82.54元增加至206.35元。 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兩大考驗,其一是少子化使台灣從2020年開始出現總人口負成長的「生不如死」趨勢;其二則是2026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屆時醫護需求遠比現在更多!

近5日股價上漲1.43%,相關運輸類指數近5日上漲0.12%,台灣加權指數下跌0.13%,股價漲幅表現優於大盤。 眼看台股守不住「萬3」大關,金管會今再擴大限空令,宣布當日收盤價跌幅達3.5%以上,次一交易日不得以低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 把原本的股數增加;譬如一間公司有1萬股,將其增加5千股進去,總額變成1萬5千股,這樣的舉動就叫做「增資」。 長榮海運減資2023 浦惠證券投顧資深分析師王倚隆(老王)先前於YouTube頻道《老王愛說笑》拍攝一則影音說明。

長榮海運減資: 華航加薪2000元 長榮工會喊話「長榮不要輸」

AI股今開盤出現跌深反彈走勢,多數呈現小漲格局,其中,MSCI季調台股成分股新增技嘉,帶動技嘉開盤最高來到307元、上漲11元或逾3%,但較緯創及、緯穎、廣達漲逾4%略低。 長榮海運減資 英業達(2356)今受邀舉行線上法說並公布第2季財報,其中,第2季營收1306.51億元,季增9%,年減4%,歸屬母公司淨利15.24億元,季增1.2%,每股純益0.39元。 輝達(NVIDIA)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黃仁勳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2023年計算機圖形與交互技術頂級會議暨展覽上,再次展示公司GPU的商業運用,超級電腦秀味十足,因此身為供應鏈的廣達又再次受惠。

長榮海運將啟動現金減資,減資前股票最後交易日為9月6日,9月7日起暫停交易,新股完成暨上市買賣日期為9月19日。 長榮集團搶經營權大戰落幕後進入分家階段,長榮海運(2603)(2603)11日公告採用鉅額交易的方式出售手中持有長榮航空(2618)(2618)股票,預計將賣掉37.5萬張,以今天收盤格計算需要斥資133億元。 市場專家指出,因為是採用鉅額的方式,推估是談好特定對象,市場揣測是張家老三張國政開始出手增加長榮航空的持股。 長榮海運則指出,減資是調整資本結構及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加上負債比率降低,且未來未有大資金支出,減資後並無辦理募資或無償配發新股的計畫。 公司派律師陳錦旋指出,股東會召集程序等完全合法,對於小股東要提訴訟予以尊重;而圖利大股東之說則言過其實,大、小股東是同比例減資,沒有不公平。

長榮海運減資: 長榮減資 7日停牌

不過,海運貨運旺季確實沒有出現報復性需求,隨著旺季進入尾聲,市場對未來半年海運景氣普遍看淡,這將是長榮減資後重新掛牌的最大挑戰。 長榮(2603)今年股東會通過減資6成,每股退回現金6元,9/6最後交易日股價收盤上漲0.8元或1%,收在80.8元,到9/16(五)停止交易,今天週一(9/19)減資後新股重新恢復掛牌交易,參考價187元。 不過今早一開盤,長榮一度股價下跌超過9元或4.8%,最低來到178元,隨後再拉升至180元關卡之上。 巴拿馬運河發生「大塞船」,目前累積154艘商業船隻排隊中,通過運河的平均等待時間約21天,而這全都是因為持續乾旱引起的節水措施所致。

長榮海運減資

廣達(2382)今舉行法說並公布第2季財報,其中,第2季營收2450.29億元雖較上季衰退近8%,但獲利卻成長逾56%,單季每股純益2.63元,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4.31元,遠優於去年同期的2.78元。 若依長榮總經理法說會的看法,今年的獲利展望不會遜於去年,如果再經過減資加持,大家可以拭目以待EPS超過100元的長榮出現。 長榮海運減資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長榮(2603)昨天公告2021年稅後純益2390億元,EPS為45.57元,同時長榮也宣布要現金減資6元,未來減資後,股本將從現在的529億元,降低至211億元。 根據長榮去年底的資料顯示,減資前股本529.08億元,股東權益3427.05億元,換算下來,股本佔股東權益比為15.43%。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