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展新竹2023詳細攻略!(小編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April 9, 2023

台灣設計展新竹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表示,此次主視覺打破傳統,採用科技編碼技術探索無限可能,Local Remote 在設計時,使用開源的線上編碼系統 Processing 編寫視覺。 無限延伸的線條組成富有活力、動感、方向性的動態視覺,以科技詮釋創意,呈現出高雄引以為傲的智慧城市特色。 主視覺設計以廣闊的藍色大海,展現高雄的格局視野,熱情海派的城市特質;海面上交錯漸層的藍綠色方格,呈現高雄港灣區建築群與山海意象。

  • ▲2020台灣設計展志工可拿到「特製口罩與徽章」,服務滿10個班次,還能獲贈有「竹科人指定包款」之稱的設計小包。
  • Public Line 城市步行廊道連結新竹公園、舊城區兩大主展場的步行廊道,以開放的空間設計與規劃,讓旅人更自在地遊走新竹!
  • 藝術家郭奕臣12日於臉書發文,稱自己為前期概念原創者,但總籌單位卻將他的概念轉交其他團隊執行。
  • 新竹發展比大稻埕早了100年,因此很多南北貨、民生物資等販賣在此深耕已久。
  • 本次展覽以「CHECK in新竹—人來風」為題,將當地九降風特色,轉化為翻轉城市設計的有趣意象,讓民眾能像自在的風一般遊走在城市內,體驗新竹的歷史記憶與現代創意。

以前台灣人都想要告訴別人自己有多好,現在是在看我們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反而是最真實的。 同樣的,新竹市一個這麼小的城市,只要新竹民眾對自己的生活、環境跟公共設施有感,其實不一定要像六都,也不一定要蓋出多偉大的建設。 這是一個觀點的改變,一個成熟的國家、成熟的城市,都會慢慢地變成用這種方式來看自己。 台灣設計展新竹 龔:讓設計思維與整體觀主導一座城市的治理,以設計驅動城市建設,以大數據、社群媒體和載具去重新建構未來的城市樣貌,談城市治理的新可能性。

台灣設計展新竹: 空間結合文化!影博館變身複合式藝文場地

饒慶鈴縣長表示,近年看到新竹用設計翻轉城市,特別在古蹟維護與教育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此次參訪設計展也看見許多台東縣可以取經、學習的地方,她非常開心。 2020台灣設計展「Check in新竹-人來風」將在10月1日正式開展,新竹市長林智堅近日公布展區路線,要讓民眾漫步中體會「看展即旅行」,總計2公里長的路線,包含前後站兩大展區、以及由及30處店家串連而成的「Public line」,沿途都可見到設計展主視覺「新竹獸」大型裝置現身。 另外,還有6條多元主題步行路線,如廟口文化、自然風等,探訪5座古蹟,並走訪30個老店,包含百年中藥行鴻安堂、丸竹化妝品等,讓民眾透過設計展深入城市也更了解新竹。 第一主展場「新竹公園」的6大展覽主題,包含劉真蓉策劃的「城市終端機」,將體育館變成一台巨大的處理器,帶領民眾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而由簡訊設計張志祺和偶然設計曾令理共同策劃的「超連結」集結阿滴、千千、Joeman等知名Youtuber,和觀眾分享科技對生活的影響。 總策展人衍序規劃設計劉真蓉表示,新竹首度舉行的台灣設計展,是一座城市即展場的概念,發想「新竹獸」從新竹市區湧出來,為今年台灣設計展代言。 走進蓪草森林,這不單純只是一件美麗的工藝作品,工藝經常是運用大自然的產物,人類展現特有的美學天賦,慢工細活,將生活民生用品轉化成具有美感又兼具實用的藝品,觀看顯微下的蓪草,手觸台灣史上第一張植物紙張,感受數百年來藝術文化的美。

位在中央路與府後街的交會口,分別座落著美術館、新竹市政府(新竹州廳歷史建築)、228 紀念碑及停車場。 一般城市中的溪河往往被架高提防、鋪上欄杆,但曾經重新規劃整治宜蘭冬山河景觀工程的建築師郭中端,運用生態工法以石頭堆砌、加入植栽,並敲除舊有的不透水層鋪面,改用透水層。 「未來護城河會連接所有歷史建築的人行道路,從州圖、美術館、市政府,到新竹市立圖書館,將成為火車站前非常重要的人行網絡。」龔書章說。

台灣設計展新竹: 馬戲表演、市集、光雕秀 城市街頭處處有驚喜

座落於新竹古街巷中的「竹茂行」,包辦物資未豐時的新竹常民生活用品,顧客需要什麼、竹子就可以編製出什麼,成為老新竹人的共同記憶。 林智堅表示,當天會與策展人劉真蓉和總統蔡英文與使節貴賓走進城市終端機,體驗科技如何形塑現代生活,透過創新科技裝置感受「城市大數據」,展現出新竹獨步的科技前瞻實力。 此次展覽包含科技產業、循環設計、生活產業等議題,在「科技產業」方面,新竹是台灣高科技重鎮,半導體、光電、LED等產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展覽藉科技產品微小化,呈現生活的大改變。 雖然在日本時代市區改正下,城門僅存東門迎曦門,但東、西、南、北城周遭卻仍各自發展出獨特的生活紋理。

台灣設計展新竹

林智堅表示,設計展改變過去靜態展覽模式,將新竹舊城區變大展場,以2公里軸線串聯前後站展區,「整個城市都是展區」,希望「當代設計力X舊城老建築」迸發出不同新竹風景。 2020年台灣設計展破280萬人次參觀,由卵形oval-graphic負責主要視覺設計,將象徵在地的「風」、「Wifi」、「竹」、「網路」四大元素符號化,並將其彈性組合成各種視覺延伸。 「風」以「風轉」的意象擴大符號性,結合動態,藉由幻化成新竹獸的原型,引領人們在路徑中尋找與探索,打造「人來風」意象;「竹」本身在象形圖解上像是前進的「箭頭」,結合動態擴大至各種設施應用的指示圖形中,另外結合台灣常見的「歡迎跑馬燈」動態感為發想,創造各種應用可能。 館舍的重新翻修,由新竹市政府奔走新光集團董事長吳東進(在地新竹人),並引進文化部、新竹市政府及新光集團資源後建成。

台灣設計展新竹: 診機師足跡遍布桃竹苗 新竹宣布防疫升級

「有邊境生活」即尋著老城的生活經驗,以劇場概念設計空間,讓觀眾可以從情境式體驗中,發現東門熱鬧城區的關鍵字、西門的文學書香、南門土地孕育的在地產業、北門「生老病死一條街」。 本屆設計展讓新竹家庭傾巢而出、讓老建築重獲新生,更挑戰了市府行政與打造品牌的能力,對於新竹市的觀光、文化發展,甚至政治效應,都還有發酵空間。 今年度台灣設計展移師新竹市舉辦,以「Check in新竹人來風」為主題、11天的展期於11日落幕,不但邀請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分別出席開、閉幕典禮;期間也有許多縣市首長「不分藍綠」到訪取經。 台灣設計展新竹 根據主辦單位統計,展期間共吸引超過280萬人次到訪、其中國慶日當天就吸引超過70萬人前往觀展。 由於新竹市有高科技產業聚落,2020台灣設計展也將協同新竹科學園區、工研院、國家實驗室提供技術與媒合協助,並推動科技x設計媒合論壇推動產業做技術與應用層面的提升,盼展覽能為城市產業帶入新創意,促進產業進入「設計驅動創新」的新階段,提升產業能量。 台灣設計展新竹 2020台灣設計展由經濟部及新竹市政府共同辦理,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今年因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全台頂尖設計師、策展團隊齊聚新竹,將新竹舊城變展區,大秀設計力。

台灣設計展新竹

當轉運站伸出了巨大的獸腳,水岸公園出現巨大的尾巴,整座城市發展的想像就被串連了起來。 「新竹獸」透過設計與想像,將城市進步力量加以具現化,包含城市中的巨型裝置、生長在城市空間的AR 雕塑以及蒐集經驗進行共創的回饋系統,跨越類比、數位、虛擬並累積共同經驗,呼應了人類發展的進程。 長2公里的城市設計廊帶,將由舊城走區向新竹公園,並經過城隍廟、新竹之心、新竹火車站、新竹動物園等景點,除了室內展館外,也會同步規劃市集、裝置藝術、表演活動。 「美感電域POWER ZONE — 新竹站」變電箱科普特展,從「電」與「美」的角度切入,結合電力科普知識與新竹在地街道美學議題,將靜態的變電箱以多元且豐富的方式呈現,同時以「可拆組化」構件,因地制宜構築戶外展間,讓變電箱的奧秘及城市街道美學轉譯為大眾更有感的內容,同時也是國內外首度以變電箱為主題之展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9日電)2020台灣設計展10月1日將在新竹市登場,展中最吸睛的「新竹獸」,將以巨型充氣裝置和擴增實境(AR)的方式,出沒在設計展的2公里步行路徑上,讓民眾感受新竹的「人來風」。

台灣設計展新竹: 裝置藝術「新竹獸」城市出沒 東門派出所抱「警」處理最吸睛

高雄副市長史哲表示,港灣優勢結合高雄百年人文歷史,設計從90年前起,點點滴滴,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傳動著台灣前進,帶來明日無窮的願景。 在燈會之後,高雄再度發起「台灣設計設計台灣」,串連首度離開台北舉辦的「臺灣文博會」,以及睽違十年再度回到高雄辦理的「台灣設計展」,此外更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設計與設計展覽,屬於高雄遼闊的視野格局,熱情海派的城市特質,將再一次地展現在全世界面前。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台灣設計展在高雄今年主題定為「台灣設計設計台灣」,以宏觀的角度切入,展現勇敢迎向世界浪潮的海洋首都高雄百年來累積的創意實力,匯聚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的設計量能,更以無限的設計力拓展城市未來。 過去經貿發達的高雄蓬萊商港,搖身成為「設計中島」,呈現高雄海納創意的潛力,10月的台灣設計展將再掀波瀾,讓台灣的高雄,航向世界的高雄。

在新竹公園中,將既有的空間意涵對接城市的發展亮點,除了想像一座城市的未來性時,不可或缺的永續與科技之外,也從在地產業、教育、市民參與、城市規劃等多個面向切入,邀請觀眾帶著身體參與,共同想像與創造。 以舊城區的產業特色、歷史人文、生活樣貌為核心,分為「無邊際想像」和「有邊境生活」兩大展區。 新竹市長林智堅也在臉書發文指出,越來越多人看到新竹市的不一樣,台灣設計展就是為了迎接更多人進到這座城市、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一道「開胃菜」。 他說明,近年透過設計力導入公共建設翻轉新竹市,設計展更結合步行城市政策,將優質步行環境搭配城市獨有的歷史、文化、科技特質,同時加入了常民生活元素,超越了以往台灣設計展的框架、讓民眾重新認識這一座城市。 一年一度的台灣設計展即將在10月份登場,首度到新竹舉辦以「Check in新竹人來風」為主題,匯集25組設計團隊共同參與,規劃2公里路徑串聯起新竹新舊城區,注入科技力創新美學,展前記者會也曝光各展覽主題,還有快問快答活動炒熱氣氛。 Public Line 城市步行廊道連結新竹公園、舊城區兩大主展場的步行廊道,以開放的空間設計與規劃,讓旅人更自在地遊走新竹!

台灣設計展新竹: 設計展推出官方app,提供觀展路線指引,還可跟新竹獸透過AR互動。圖/2020台灣設計展提供

以高質感豐富內容,帶領讀者進入令人嚮往的高端奢華世界;並藉此凝聚各領域傑出人才的正面力量,為世界帶來更具啟發性的未來影響力。 其中,設計有本市的世界咖啡冠軍吳則霖 Simple Kaffa 展場特調、臺虎精釀的新竹桔醬口味生啤酒、福灣巧克力 台灣設計展新竹2023 首度曝光新品『可可可樂』,都是必須買的厲害新品! 品味生活新美學的雜誌《VERSE》社長張鐵志與策展團隊、林智堅市長暢談設計美學的講座,也將在此登場。 由黑生起司 HEY SHENG策展,將在動物園 Gift Shop 登場的「有種新竹 OF THINGS」展覽空間,集結了 30 組特色品牌,與 12 位跨領域的 台灣設計展新竹2023 風格家、生活家,分享他們如何創造出自我 Lifestyle,是有得吃、有得看、有得買的必逛熱點。 依循台三線,跨越北桃竹苗中五縣市、17個鄉鎮市、長達150公里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以「花啦嗶啵Falabidbog」,從藝術與設計出發,帶領人們踏上一場盛大的公路旅行,提供更繽紛多元的客家想像。 2020台灣設計展在新竹,她發現三個可深入思考的命題:科技城市、公共廊道、鐵路交通。

風城轉生站落成於1920年的新竹市立美術館,日治時其為新竹市役所,充滿早年東洋時期的建築風格,彰顯政府機關的威信與建築美學。 2007年重新定名為「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並於2017年以展現當代美術館為主軸更名為「新竹市美術館」再度亮相。 蚯蚓文化以舊城區的產業特色、歷史人文、生活樣貌為核心內容,打造出名「風城轉生站」的主題展,內容分為「無邊際想像」和「有邊境生活」兩大展區,同時邀請平面設計師何佳興與攝影師鄭弘敬,透過視覺設計和攝影,重新轉譯城市符號和意象。

台灣設計展新竹: 設計

今年的設計展主視覺由設計師葉忠宜規劃,他透過新竹最具代表性的「風」、「Wifi」、「竹」和「網路」四大元素予以圖像化、符號化和單元化,透過更簡單易懂且具彈性延伸性的設計元素,營造出所有人「Check In新竹」的第一印象。 在長達2公里的設計步行廊道上,不僅串聯起新舊城區的設計對話,同時也邀請了超過10種文化領域、25組以上的專業團隊共同參與,共同打造出屬於前衛與經典世代的設計語言。 展覽以「重啟・未來閱讀」為題,邀請科技、設計、空間裝置、光影等跨領域藝術家及團隊參與其中;以「閱讀」為引,穿越歷史長流,串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軸線;以當代藝術角度重新思考「閱讀」的意義,透過藝術家的詮釋而形塑未來的生活樣態。 第一主展場新竹公園有多項展覽主題,包括由總策展人劉真蓉策劃「城市終端機」,將體育館變成一台巨大的處理器,帶領民眾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簡訊設計張志祺、偶然設計曾令理共同策劃的「超連結」,集結知名Youtuber阿滴、千千、Joeman等,和觀眾分享科技對生活的影響。

將體育館變成了一台巨大的處理器,掃描人們的生活、分解成位元再重組,帶你開始一場跨越時空的旅行! 主題館「城市終端機」藉由 7 個場景打破新竹體育館空間結構,打造一部城市體驗劇本,以新竹為範本,反映到每個人所生活的城市。 結合科技影像互動,將整個體育館變成一座城市的核心處理器,持續運算所有感測到的數據,並提出未來變動的方向與可能性。 透過採集新竹的生活型態、城市記憶與即時數據,設計一趟從日常場景穿越到數位時空的故事軸線,引領大眾從城市的尺度重新觀看社會脈動,真實感受整座人與城市之間的相互關係,大膽想像可以如何主動參與、共同塑造一個能夠乘載各種理想生活的動態城市。 經濟部及新竹市政府共同辦理的「2020台灣設計展」即將於10月1日登場,因此上週五(9/18)經濟部林全能次長、新竹市政府林智堅市長共同出席台北展前記者會,揭露今年設計展亮點。

台灣設計展新竹: 重新定義我們的文化記憶與生活樣貌

新竹市政府重新整理了已塵封數十年的「新竹州圖書館」及新竹第一間百貨公司「新州屋」,解封了許多年長新竹人的回憶,更與藝術團隊策展,帶入新鮮衝擊。 原來市府團隊與視覺藝術團體「黑青」特別為設計展所打造,一下在警察局門口出現大手,一下在新竹轉運站出現尾巴,鮮豔配色的怪獸佔據建築一角,更在社群媒體中頻頻曝光。 設計展期間多位綠營縣市首長前來新竹與林智堅合體,如高雄市長陳其邁、桃園市長鄭文燦、嘉義縣長翁章梁等都曾來逛展;亦有國民黨籍縣市長如新北市長侯友宜、台東縣長饒慶鈴等現身。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