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身分證2023詳細資料!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Tommy on March 4, 2021

數位身分證

為了更廣泛調查專家意見,2020 年 11 月,《今周刊》針對全國各大學資訊工程與資訊管理系等系主任發放問卷。 回覆的 24 位學者當中,雖有近半數的 42% 認為台灣有必要發行數位身分證,但僅 29% 支持 2021 年 7 月就依內政部規劃的時程開始換發。 但這張被寄予厚望的晶片卡,卻被許多專家學者認定是攻破特洛伊城的木馬,不僅構成資安破口,更可能淪為政府窺探人民隱私的監控工具。 內政部在執行政策的過程,屢屢遭民間團體、專家學者、朝野立委強烈反彈,導致進度一再延後,試辦範圍也因各界疑慮而大幅縮水。 內政部援引的德國數位身分證制度,德國是以專法詳細規定儲存資料、存取限制、資料傳送方式,僅授權細節性、技術性事項,內政部也承認計畫仍有不足,須以專法形式經立法院完成三讀程序。

根據《戶籍法》,身分證既然是用來辨識個人身分,因此上面記載什麼資訊,不只該符合法律明確規定,那些資訊還須有助辨識個人身分(母法既只要求辨識身分,經授權制定的命令就必須受限於此目的內,不可踰越),不能過度妨害人民隱私。 數位身分證2023 因此,法院認為:在這樣的生活氛圍當中,國家如果一口氣強迫大家登載那麼多個人隱私,且不能提供有效的區隔或遮隱,那麼當人民出示身分證之際,也就容易外洩不必要的資訊─而這樣的外洩,因與強迫登載資訊息息相關,所以國家必須留意。 而晶片身分證的晶片設計、設備生產製造與應用軟體也存在嚴重國安風險,包含承包「晶片系統設計、空白晶片卡製造」與負責提供「晶片資料寫入設備」給中央印製廠的兩家國外廠商,疑似與中國安全部門存在合作關係。

數位身分證: 「數位身分證」確定2021年7月換發!不僅好看還很方便,能綁定手機、更注重隱私等5大重點搶先看

正式命名為「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REPUBLIC OF CHINA (TAIWAN)IDENTITY CARD」,與護照封面一致,還會放置國旗。 在俄羅斯多次資訊攻擊下,打造全球最成功數位身分證系統的愛沙尼亞,如何做到透明、開放,累積人民對政府的信任,甚至連「數位防線」都建成? 面對中國因素及技術上的風險疑慮,行政院強調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將在台積電晶圓製成時直接寫入,避免被植入惡意程式,更採用符合軍規等級的安全認證等等說法,希望提高人們的信心。 為了解民意,馬來西亞國家數位身份證計劃調查小組在 2019 年 11 月進行一項為期 30 週的民意調查,調查期間民眾可到馬來西亞通訊及多媒體部網站完成問卷[2]。 現有的紙本國民身分證將汰除,內政部預定明年10月開始換發數位身分證(New eID),屆時身分證上的卡面資料將只有5項資料,預計2023年完成2359萬人換證。 黃國裕也透露未來對行動自然人憑證的3階段規畫,將進一步讓行動自然人憑證在申請更方便,且可應用在更多服務。

  • 內政部表示,民眾透過數位身分證在臨櫃或網路上識別身分後,透過政府骨幹網路連結各機關後端資料庫,即可享用各機關單位所提供的服務,例如健保、駕照監理等服務,就可辨別是否為當地居民,享受縣市福利。
  • 此外,監察院的調查報告也認為,數位身分證換發採購案沒有違反採購法的明確事證,公共工程委員會也指出,當初標案中的廠商資格並未包含須提供ISO認證,檢察官因此認為,東元集團得標後才補充已取得ISO認證等資料,並無觸法嫌疑,處分不起訴。
  •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5日電)內政部今天表示,數位身分證的個資保護及防偽功能都優於現行紙本身分證,數位身分證是行政院的重大政策,政府一定會做好資安準備工作,消除外界疑慮後,再進行全面換發工作。
  • 台教會透過聲明呼籲政府應以人權及國安為重,先透過立法或修法程序,釐清各種資安及隱私風險疑慮後,再推動數位身分證。
  •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洪孟楷則提及,無論是資安專家還是在野黨,對於數位身分證皆提出有個資外洩疑慮,但時任內政部長徐國勇拍胸脯說,數位身分證的晶片是台積電做的,國人可以放心,但問題在不單單在於晶片,更在後端資料庫保護、傳輸安全保障,都會有資安風險。
  • 數位身分識別證採雙晶片備援機制,晶片均通過國際安全認證標準,並由「台積電」代工生產,其中主晶片 6 項功能中有 5 項為 CC 認證(Common Criteria),安全評估達「軍事機密」等級。

而在系統調整方面,除了導入FIDO標準,為強化資安防護,行動自然人憑證App採用源碼混淆資料加密、多重金鑰保護等機制,以ISO29115對遠端及實體身分識別的要求,達到LoA3等級,與實體的自然人憑證IC卡相同等級。 其他的安全等級還包括經濟部App安全標準等級L3,美國FIPS Level 1。 因此,內政部規畫將自然人憑證與行動裝置結合,確認認證過程的6道程序,包括從任何裝置向線上應用服務發出認證請求,線上應用服務再向內政部自然人憑證管理中心(MOICA)發出認證請求,MOICA與使用者手機內KeyStore的金鑰進行簽章認證,再將認證結果回覆給線上應用服務。 內政部在2月中推出行動自然人憑證,讓自然人憑證從實體IC卡走向行動化,不需電腦與讀卡機,讓自然人憑證能與手機結合,並支援FIDO標準,通過指紋或臉部辨識,就能完成身分認證,使用憑證的電子簽章功能。 自然人憑證實體IC卡發行至今,在國內已將近20年,今年2月16日內政部正式推出行動自然人憑證,讓自然人憑證與民眾的手機結合,並採用FIDO標準,讓使用者可以手機上的指紋、臉部辨識方式,取代傳統的帳號、密碼輸入,未來還規畫多元申辦、擴大應用領域。 媒體詢問,數位身分證研議兩年,現在暫緩推動的原因為何,李孟諺說,雖然籌備過程有過多次的溝通,但仍接收到法界認為要加強法源、資訊界對資安的疑慮,以及來自學界、NGO團體的意見和陳情,再加上原先要試辦的地方政府也有意見,綜合考量下決定暫緩。

數位身分證: 驗證規則

但檢察官函詢國內知名的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發現所謂的ISO認證,並沒有限定由哪個機構認證,也就是任何人都能提供有需要的廠商相關專業領域認證,最大的關鍵區別在於,發出認證的機構本身是否具有公信力,是否足以讓外界信任獲得認證的廠商品質。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是中華民國國民的身分證,《姓名條例施行細則》第二條第一項:「國內有戶籍國民本名之證明為國民身分證。未滿十四歲者,得用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代替之。」,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無法獲發國民身分證。 德國政府在2021年時宣布[6],從該年秋季開始,人民可以使用手機存儲政府頒發的身分證PIN 碼,能夠直接在線上證明自己的身分。

數位身分證

2003年6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分證法》,此中規定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申請領取居民身分證;未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也可以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分證。 當該人再回國時也將不能以馬來西亞公民之身分入境,但該人可以使用他國護照和他國公民的身分入境馬來西亞。 其實早在2020年間,內政部發包的數位身分證標案,就遭業界檢舉告發,東元集團涉嫌先上車後補票,用不實證明文件取得標案,涉嫌違造文書、違反《政府採購法》,包括東元電機、東元捷德以及公司董事陳春旭,宏通數碼科技和負責人黃文賢,都成為被告。 2021年1月19日,唐鳳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說,「健保卡比現行紙本身分證(六代卡)在法律、技術面都較強;數位身分證在法律、技術面若能夠補強到健保卡的程度,並且最好有個資專責機構,大家會比較安心」[42]。 所以政府在2000年初起便開始研議更換新身分證,原本身分證設計初稿印有象徵華人的龍圖案,但由於「龍」在宗教上有敏感性,故被一些信奉亞伯拉罕諸教等人士所反對;經過數年設計,正式版本才於2004年定稿,且於2005年12月21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全面換發。 數位身分與大多數駕駛執照和護照等紙質身分證不同[1],數位身分可以讓人們快速跨越國際邊界、使用多張信用卡、更改銀行帳戶,並作為在任何線上服務的登入的工具。

數位身分證: 從被迫喊卡的數位身分證政策,看台灣與「數位國家」的距離

儘管如此,身分盜用和濫用是數位身分的最大風險[11],數位身分的註冊通常涉及使用者所擁有的真實身分與詳細個資,如果這些重要資訊落入有心人士手中,將造成巨大損失。 2020年澳洲、加拿大、芬蘭、以色列、紐西蘭、新加坡、荷蘭及英國八個國家共同成立數位身分工作小組(Digital Identity Working Group, DIWG)[8],討論如何利用數位身分讓人們可以跨境使用。 根據該組織的觀察要實現數位身分還需三項條件才可達成,包含通用語言與定義須達成一致、可互相操作的技術模型與基礎設施以及各國須評估以調整各自法律和政策。 台中一名張姓男子,身分證上的生日一錯50年,到戶政事務所調閱資料,才知是早期戶政人員手抄謄寫出錯,想更正又怕麻煩;大雅戶政事務所表示,還是要及時更正,否則未來辦理繼承等相關權益。

  •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贊同立專法後才能推動新式數位身分證,讓各部會執行時有明確依據;民進黨立委劉世芳則認為,制訂專法、或是修正現行的戶籍法、資通安全管理法、個資法等都是可行方向;民進黨立委黃世杰則建議由「數位發展部」為主責機關,宏觀討論數位身分證的應用層面,才能因應數位發展與生活需求。
  • 內政部今天指出,將在110年7月啟動全面換發作業,內政部長徐國勇也說,將在澎湖縣、新竹市及新北市小規模試行。
  • 馬來西亞身分證(大馬卡)上所可以看到的文字資料不多,其原因是因為所有資料已被記載在身分證上的晶片裏面。
  • 醫師蘇偉碩三年前公開反對開放萊豬進口,被衛生福利部控告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獲處分不起訴;他要求時任衛福部長陳時中、食...
  • 預計明年10月開始換發,2023年3月完成換發,民眾換發不需付費,政府預估花費48億元經費。

行政院核定數位身分證預算約為48億元,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強調,只是延緩實行,投入的相關經費都不會浪費。 針對內政部編列1.42億元數位身分證業務費用,國民黨團總召費鴻泰主張全數減列,但民進黨團幹事長劉世芳說,仍需相關設備維護費用,不要全刪,不能變廢鐵。 不過,對於內政部長徐國勇說明光是必要維護費就高達1.38億元,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質疑,這是支付給中央印製廠,也只是國庫通國庫,可以直接抵銷。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國家會和 Apple 共同合作,也期許台灣未來也能盡快針對數位身分證、數位駕照功能。

數位身分證: 行政院

據了解,在宣布暫緩之前,內政部提供了測試卡片給幾位資安專家進行測試,希望在得標廠商做出的既有軟硬體規格上,測試可能的風險,進而滾動式調整數位身分證的使用方式、乘載數據等。 因此他認為,目前推動晶片身分證政策的法源並不足夠,「假若推動晶片身分證,要求每個臺灣國民都得具有一個數位身分,但《戶籍法》中卻無相關規範」,例如該晶片身分證的應用情境為何、未來發展的修法依據。 新的數位身分證採晶片卡設計,符合ISO 29115數位身分驗證的最高等級4規範,並以數位簽章確保線上交易的安全及不可否認性。 在資安管理上,內政部有ISMS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資安監控中心,還有第三方獨立單位的驗證。 內政部戶政司長張琬宜報告時指出,行政院會日前決議數位身分證是智慧政府基礎架構,內政部就開始著手規劃全面換發相關工作;106年辦理開放決策計畫,有近7成民眾支持換發,內政部在2年內完成了規劃、招標、法規、製證場域建置,也拜會專家學者,召開正式會議等。

數位身分證

1月21日,資安爭議、質疑聲浪下,行政院院會決議暫停換發數位身分識別證,待專法審議通過、取得社會共識再施行。 例如,使用最小化的包裝設計,不僅減少了包裝材料的使用,還可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碳足跡。 當然,如果能使用可再利用的包裝材料,或者循環再造的包裝原料,也都非常有幫助。 前者是像環保容器的概念,提供消費者返還包材給商家的機會,讓商家可以重複利用包材,自然達到廢棄物減量;而後者則是優先使用回收再製的原料來製作包材,在減少製造包材所需的原物料之餘,還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現在也有許多廠商,利用生物可分解,或者以植物為基礎的原料來製作包裝材料。

數位身分證: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

一般說來,如果有身分認證機構為某個數位身分發了數位憑證(身分認證機構為這個數位身分加簽),那麼這個數位身分就不需要其他人或其他機構再次加簽了。 如果某個數位身分的數位憑證是某個個人發的,那麼就需要多人對這個數位身分進行加簽。 由於輿論反彈,行政院去年初宣布暫緩換發「新式數位身分證」,內政部長徐國勇去年底允諾,下會期提出專法,但至今尚未提出。 據瞭解,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召集六次專案小組會商,皆未達成共識,但若決定不推數位身分證,不排除先換發無晶片的新式身分證。

對於近來外界關心的資安議題,內政部強調,將來數位身分證民眾可自由選擇是否要附加自然人憑證,若不附加,則無相關電子簽章功能,可免去部分民眾的疑慮。 新式數位身分證受到資安爭議加上隱私疑慮,引來外界反彈聲浪,行政院去年臨時喊卡,宣布暫緩發行,有待取得社會共識。 不過還沒等到專法出爐,內政部傳出不推數位身分證,但不排除先發行無晶片版,立委則質疑政府浪費公帑。 民進黨立委賴惠員質詢時表示,台灣作為科技大國,如果沒辦法推動數位身分證實在是一個笑話。

數位身分證: 數位身分證資安集體訴訟案敗訴 邱臣遠:政策推動草率

分析師紀緯明認為,貨櫃航運需求來自歐洲線、美東、美西線,但是歐美經濟並沒有起色,需求面下滑,CFI指數從年初跌到現在,市場資金流進航運股,有一部分是猜測運價有機會止跌。 提出訴訟的台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司改會聯合聲明對法院判決指出,已達成數項階段性任務,包括行政院宣布暫緩政策、承諾立法及相關修法作業;並強調數位發展應避免淪落為實名制社會的風險,讓渡自主、隱私,不是鞏固民主社會該走的路。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說,當初數位身分證推動前,各界就有很多質疑,包括個資外露、資訊安全等問題,內政部不聽外界批評,行政部門才暫緩推動。

另外,旅遊交通方面,MyKad 不僅可以當成悠遊卡儲值使用,在馬來西亞國內旅遊搭乘飛機時,由於 MyKad 內亦存放護照資料,故可取代護照做為通關時的身份憑證。 林思銘表示,數位身分證可說是一路黑箱作業,政府信用破產,絕對不是內政部輕輕一句「配合立法院、行政院決議」可以帶過,國民黨團也呼籲監察院應立即啟動調查,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香港法例規定凡年滿11歲或在香港逗留多於180天人士,皆需於年滿11歲後或抵港30天內登記領取身分證。 年滿11歲的兒童所領取的身分證為兒童身分證,並必須於年滿十八歲後更換為成人身分證。 現在香港使用的身分證屬第七代身分證-智能身分證,取代上一代舊有電腦證,並逐步失效。

數位身分證: 內政部推「自然人憑證」app難用? 徐國勇:立即改進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內政部長徐國勇今日澄清,我國有個資法保護,內政部也不會接收到回傳的資料,資安問題不用擔心。 台灣曾嘗試推動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9],將卡片個資最小化,只保留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相片及配偶欄,其餘個人資料如戶籍地址、父母親名字則保存在晶片內,得輸入密碼才能讀取。 而若使用New eID,護照簽證、公投聯署、國民年金、勞保、育兒津貼等多達16項服務都能直接線上辦理。

數位身分證: 政府網路服務

如同過去大法官曾經表示:為了維護個人主體性,並保障私密生活不受他人干擾,隱私權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權利,並可從中衍生所謂「資訊隱私權」;也就是說,「資訊隱私權」不只保障人民能決定是否要公開個人資料,並保障個人能自由決定「何時、以何種方式、向何人揭露」資訊的空間。 換句話說,如果原告覺得使用身分證時,露出那麼多項目,恐怕會有侵害隱私權、個人資訊自主權及不表意自由權等疑慮,那就可以自行遮蔽相關資訊,也就不用擔心那麼多。 這是因為,《戶籍法》不只說大家都該帶身分證出門,而且還把製作身分證的詳細規格,授權讓內政部去設計。 數位身分證2023 數位身分證2023 數位身分證 數位身分識別證政策爭議不斷,尤以資安問題最為外界擔憂,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團體3年前召集58位民眾集體提出預防性不作為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判決58人敗訴,可上訴。 本文將探討數位身份證在亞洲五個國家的推動與發展,依照不同推行機制,首篇文章介紹「非強制推廣數位身份」的日本與「強制推廣數位身分證」的馬來西亞;第二篇文章則介紹「非強制性推廣智慧裝置數位身分證」的南韓、新加坡,以及尚在轉型階段的台灣現況,以帶讀者一覽數位身份證在亞洲的使用情況。

內政部數位身分證換發規畫,晶片晶圓由台積電生產,並已委託中央印製廠製卡,而在今年6月也委託中華電信開發維護後端管理系統,包括建置數位身分證管理系統、戶役政系統,擴充自然人憑證系統功能,以及中央印製廠製卡中心介接整合等等。 不過,民進黨立委黃世杰則說,現在各界僅聚焦討論身分證這張卡的資安疑慮能否解決,但他認為應該以更宏觀角度去探討這張卡背後所連結的各種數位生活服務,並不是立一個專法就能解決,也不是內政部或國發會就能處理。 黃世杰說,既然政府規劃設立「數位發展部」,以因應數位時代的產業發展、生活需求,「數位身分證」就是數位時代基礎建設的一環,他建議可由「數位發展部」擔任新式身分證的主責機關,完整討論新式身分證應用層面,把配套做好,才有前瞻性。

數位身分證: 行政院拍板!「數位身分證」明年上路,未來可望綁定手機免攜卡

這段比喻,符合各部會一再強調的「數位身分證只是一把鑰匙,並非將所有個資都儲存在一張卡片」。 依國發會 2018 年解釋,這把與自然人憑證結合的鑰匙,可透過「政府骨幹網路」與各部會管理的所有資料庫連結。 約 2 千萬名 14 歲以上國民,未來都會拿到用來開啟政府資料寶庫的鑰匙。 當時,積極推動數位轉型的行政院,期待「運用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優化決策品質,進而帶來更創新便捷的服務、體現更透明治理的政府」;負責擘畫藍圖的國家發展委員會認為,政府數位轉型的基礎,是讓民眾線上申辦政府服務,因此必須對全民發放一張能在網路世界辨識身分的證件。

數位身分證

今年1月立法院審查數位身分證的年度總預算約4.2億元,決議凍結十分之一預算,今天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內政部New eID預算解凍案,內政部規畫在明年1月展開小規模試辦數位身分證,並將在明年7月開始全面換發。 內政部換發數位身分證最新時程曝光,初步規畫在明年1月開始在澎湖縣、新竹市及部分新北市試辦數位身分證,明年7月開始全面換發。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一人決策、眾人反對、全民受害,導致10億元公帑損失,以及看不到的行政成本損失,賴清德錯誤的政策導致10億元公帑損失,必須向國人道歉,也請國人睜大眼睛,檢視賴清德是否夠資格挑戰2024總統大位。 2023年6月金管會也推出「金融FIDO」得以應用於金融業「行動身分認證」。 然隨後台灣檢察體系於檢改會上不僅未表認同,更痛罵台灣電子支付詐騙多:金管會為何不學加密交易所「拿身分證拍照」? 其實,由司法界提出的「拿身分證拍照」很具體、很直觀,似乎也更貼近符合法學專家所謂「化繁為簡」的好方法。

數位身分證: 亮點1. 身分證只顯示5項個資

數位身分證換發因資安爭議難續推,廠商向政府求償五億點二六元,加上已採購機器和場地費及維持運轉的空調費用五點二四億元,若協調破局,逾十億元費用將由全民埋單。 另外,「nuHRM 人資管理系統的介面十分好懂,功能也一應俱全,許多欄位還能根據內部需求彈性調整,通常照著介面操作都不會有什麼問題,即使真的遇到操作問題,也會有專人詳細地服務解說,對於管理者來說十分便捷。」倪協理補充道。 人易科技專門提供臺灣的中小企業人人好上手、價格親民的人資管理系統,也會和客戶保持密切的交流,重視客戶每一次的回饋與建議,不斷因應中小企業主的需求進行更新,讓人資系統可適用於各行各業。 尤其在餐飲業複雜的使用情境下,人易科技更是受到眾多一線餐飲品牌的肯定。

伴隨著企業快速地發展,數位化系統的導入,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企業必須積極導入數位化工具,提升企業營運效率,回應疫情後逐漸回流的人潮,以及全球快速變遷的局勢。 在以人為主的餐飲業服務中,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企業帶來幫助,迷客夏攜手人易科技由內而外的強化人資管理能量,落實集團的經營理念,打造透明友善的職場環境。 企業在導入系統後,最怕的就是人員的反彈,畢竟在已經熟悉上手的工作環境中,突然多了全新的系統要學習及適應,難免會引來抱怨。 數位身分證 在實際使用過人易科技的人資管理系統後,迷客夏的倪協理對於 nuHRM 人資管理系統讚譽有加。 在競爭激烈的手搖飲市場中,以主打健康、天然、高品質的迷客夏深獲許多消費者的喜愛,從最早台南發跡,如今在台已有逾兩百五十間分店。 隨著規模持續發展,要讓各家店的服務流程及品質一致,勢必需要改善現有的工作流程,讓內部能更有效率地溝通協作,其中人員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又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落款申稱她/他就是你,因此公鑰必須向接受者信任的人(身分認證機構)來註冊。 對檔案簽章後,你把此數位憑證連同檔案及簽章一起發給接受者,接受者向身分認證機構求證是否真地是用你的金鑰簽發的檔案。 徐國勇說,在New eID系統上線前,先進行整合測試、網站弱點掃描、滲透及壓力測試,並在小規摸試行期間辦理「賞金獵人」競賽,針對New eID晶片、API應用程式等進行攻擊與驗測,強化資安整備工作後,才會全面換發。 防偽功能更高,透過授權才能取用(公開區需輸入讀取碼才可讀取、加密區則需經本人同意並輸入密碼、需用機關須先向內政部申請,經內政部審核同意後,始可讀取加密區特定欄位資料)。 內政部表示是為提升及強化防偽變造,保障民眾身分財產安全,同時配合數位化時代及國際潮流與世界接軌,使民眾享受更便利的服務。 紙本身分證再用的 10 年應該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最近有許多身分證盜用問題,如果解決紙本防偽問題,並升級系來統提升政府單位效率,達成數位台灣的新生活,也許長痛不如短痛。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