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乾旱2023必看介紹!(震驚真相)

Posted by Ben on September 23, 2020

台灣乾旱

5月13日下午,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匯流排接地事故,造成興達發電廠四部燃煤機組跳脫,引發影響近千萬戶的臺灣大規模分區停電。 停電主因是瞬間較多機組跳電加上時值下午時段用電負載過高,而原可立即反應接替的多部火力機組歲修之中,水力機組如日月潭、德基水庫等則因旱象無法使用,導致供電暫時不足、電網頻率下降,台電執行緊急分區輪流停電[102][103][104][105]。 日月潭水位下探,4月中水位已比滿水位低了13公尺,潭底乾涸、土地龜裂、池底垃圾露出,還出現大草原景象[90][91]。 南投縣教育處長陸正威表示,日月潭具有水力發電和民生供水等重要功能,水位降低水質也受影響不適合舉辦,除了密切觀測氣象水情,也考慮彈性調整報名日期[92][93]。 日月潭水位一度探底至歷來最低的735.85公尺,較滿水位低了12公尺,5月中旬維持在735.5公尺左右[94][95]。 受水位過低影響,朝霧碼頭及玄光寺碼頭於4月1日起暫時封閉[96],水社碼頭也從4月23日起封閉[97],剩下伊達邵碼頭以包船型式維持營運[98]。

台灣乾旱

2021年4月中,台湾主要水库除翡翠水库外,有效蓄水量均跌破一半[106]。 5月5日曾文水库进行调整放水,经发电后流放到乌山头水库,以因应民生、工业等各项用水,在此波放水后,乌山头水库蓄水率短暂回升到50%以上[107]。 5月13日下午,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压变电所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总线接地事故,造成兴达发电厂四部燃煤机组跳脱,引发影响近千万户的台湾大规模分区停电。 停电主因是瞬间较多机组跳电加上时值下午时段用电负载过高,而原可立即反应接替的多部火力机组岁修之中,水力机组如日月潭、德基水库等则因旱象无法使用,导致供电暂时不足、电网频率下降,台电执行紧急分区轮流停电[102][103][104][105]。

台灣乾旱: 水库蓄水量

石门水库因水位过低,淤泥淤积过深导致集水区上游姜母岛民众饱受交通不便之苦,交通工具舢舨船因搁浅难行[99]。 多个水库因水位降至多年新低,原本淹没于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均重新浮现出水面,例如苗栗鲤鱼潭水库里旧台三线因水位过低重新显露于地表[87]。 永和山水库的永安桥亦重见天日,吸引众多民众争相目睹[88][89]。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统计,全台因干旱影响,农业损失已经超过五亿新台币,在5月梅雨未到来前,农损可能还会扩大,已协助农民在遇到干旱时采取相关农田管理,以降低损失[81][82][83][84][85]。 台中市竹笋出笋量减少、竹笋偏小,台中市府农业局估计灾损约23公顷[74]。

台灣乾旱

多個水庫因水位降至多年新低,原本淹沒於水位以下的建築物均重新浮現出水面,例如苗栗鯉魚潭水庫裡舊台三線因水位過低重新顯露於地表[87]。 永和山水庫的永安橋亦重見天日,吸引眾多民眾爭相目睹[88][89]。 全台最長河川濁水溪因久旱不雨,溪水乾枯,連結雲林二崙鄉與彰化竹塘鄉之自強大橋以西甚至出現斷流,河床龜裂。 彰化竹筍出筍量也減少,綠竹筍預計5月出筍,估計減產3成;彰化高麗菜傳出「頂燒症」,菜葉與菜心出現乾燥狀況,賣相不佳,盤商收購意願低,售價下跌[74]。 臺北市長柯文哲於3月13日表示,臺北已開始擴大支援用水,每天輸送91萬噸水到新北、基隆、桃園等縣市,以利石門水庫進行北水南送到新竹、苗栗[41]。 台中老佛爺、勤美等2大建案工地取水,以自來水規格檢驗與過濾後併入自來水系統。

台灣乾旱: 降雨历程

經歷此次百年大旱衝擊,蘇內閣加強推動再生水等多元水源,經濟部水利署2022年初預告修正「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刪除「位在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才要使用再生水的條件,大幅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 再生水之適用範圍、使用比率、對於「一定規模」定義等規範,每三年檢討一次。 氣象學家吳德榮於6月25日回顧即將結束的梅雨季,他表示,雖有3波典型梅雨滯留鋒面帶來降雨,但若無另2波移動性鋒面、連續午後雷陣雨及西南季風為中南部帶來大量降雨,這場創56年記錄的旱災是無法這麼容易紓解的[141][142]。

  • 水利署估計,此波鋒面中,北部受益最多的石門水庫整體進帳估2600萬噸。
  • BBC駐中國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走訪了中國南北多個遭遇極端天氣的地區,關注氣候變化對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 部分洗车业者接获通知后,对于规定仅能管控合法业者却未能约束非合法业者表示不满。
  • 6月21日~25日,梅雨锋面徘徊滞留在台湾附近,全台皆有雨势。
  • 5月13日下午,因高雄市路竹路北超高壓變電所人員操作失誤,導致匯流排接地事故,造成興達發電廠四部燃煤機組跳脫,引發影響近千萬戶的臺灣大規模分區停電。
  • 6月4日~6日,彩云台风及梅雨锋面接连为台湾带来丰沛雨量纾缓水情,6月6日起取消苗栗、台中、北彰化地区分区供水红灯措施,史上最长限水终于解除[52]。
  • 根據美國國家綜合乾旱資訊系統(National Integrated Drought Information System,NIDIS),美國 43% 以上的地區在 2022 年 7 月底處於乾旱狀態。
  • 但人為過度開發土地,破壞土壤保水與水源涵養能力,使枯水期的基流量下降,增加旱災的脆弱度。

森林砍伐也導致下雨時土質疏鬆,泥沙堆積在水庫中,使其失去蓄水能力。 民生污水、工業廢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再經由再生水廠精密過濾純化,所得到的再生水可以供應給非民生用途使用,避免工業用水與民生、農業搶水[45]。 高雄市政府與水利署,於前瞻基礎建設中於高屏溪攔河堰上游完成興田、溪浦及大泉等伏流水設施,2020年初步完工,每日可供應40萬噸原水、備援水30萬噸。 因應此次旱象,備援水已經啟動應用[35][36][37][38]。

台灣乾旱: 乾旱指數

第四,2021年五月梅雨季,太平洋高壓異常增強西伸,高溫偏少雨,梅雨鋒面偏北發展,影響台灣梅雨遲到也偏少。 其他因子還包含水資源汙染,此問題對旱災的衝擊分為兩種:一種是汙染的水無法正常供給,意即可供給之水量減少;而另一種是氣象與水文乾旱使河川流量不足,造成水質自淨能力下降。 水庫上游集水區若無管制開發,上游的污染順著地表逕流流入水庫中,將造成水庫的優養化,影響供應的水量。

台灣乾旱

经过5月底~六月初的几波梅雨锋面以及午后雷阵雨灌注,德基水库的蓄水量于6月14日重新回升至20%[110][111]。 台灣乾旱2023 高雄市政府运动发展局表示,公立自管游泳池原于110年4月1日起,关闭旗津池、三民池、鼓山池、右昌池、甲仙池、东门池,计6池。 [64]并预计自4月19日起公立自管游泳池配合市府限水抗旱措施,局属10座游泳池(国际池、三民池、新兴池、旗津池、鼓山池、左营池、右昌池、楠梓池、甲仙池、东门池)全部暂停营运。

台灣乾旱: 乾旱緊接著豪雨成災,臺灣如何因應氣候新常態?

來自20世紀的氣象記錄也不夠完美,因此難以把任何一年排進「長期乾旱聯賽榜單」上,但科學家們對我說,今年旱災所波及範圍,屬數十年來最廣。 然而台灣臭名昭著的低水價似乎無法撼動,它被指責沒有為消費者節水提供動力。 台灣乾旱2023 有人說,這是因為提高水價會很不受歡迎,而政客們也不敢這樣做,因為他們不想失去選票。 4月19日,高雄意誠堂關帝廟舉辦祈雨法會,邀高雄市長陳其邁擔任主祭官,廟方請出象徵祈雨的「雷電旗」,希望旱象儘速解除[122][123]。

台灣乾旱

綠色和平即日起透過官方LINE帳號發送限量省水馬桶裝置,藉此沉重呼籲,氣候變遷下缺水將成新常態,省水裝置雖能救急,有遠見的政策與調適規劃才有機會減緩氣候衝擊。 地方政府應盡速宣示氣候緊急,並落實投資在長期減碳及治水政策之上,而不是只在開源。 從前,典型的乾旱需要連續幾個季節以至於幾年的時間來形成,但科學家們指出,在許多地方,這模式已發生變化。

台灣乾旱: 雲南產松露 乾旱量少一顆上萬人民幣

中央氣象局表示,這波滯留鋒影響最顯著的時間是22、23日,主要降雨區域為西半部和東北部[140]。 高雄市政府運動發展局表示,公立自管游泳池原於110年4月1日起,關閉旗津池、三民池、鼓山池、右昌池、甲仙池、東門池,計6池。 [64]並預計自4月19日起公立自管游泳池配合市府限水抗旱措施,局屬10座游泳池(國際池、三民池、新興池、旗津池、鼓山池、左營池、右昌池、楠梓池、甲仙池、東門池)全部暫停營運。 高雄市長陳其邁於4月16日宣布,17日起自來水停供洗車場與公私立游泳池,且即日起南區水資源局與自來水公司啟動鑿井計畫,以本月底前日增16萬噸用水、5月增加至30萬噸為目標,確保高雄水情不進入「供5停2」的紅燈階段[67]。 長期觀測指出,颱風帶來的降雨,貢獻了台灣整年大約40%的雨量,但2020年強烈的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導致2020年台灣缺少颱風[20][21]。 然而,氣候模式評估指出,人為導致的氣候變化將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顯著增強[22]。

台灣乾旱

「長期來看,未來下雨的情況,臺灣的水資源、自然災害的情況都容不樂觀。」中研院環變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認為,依據氣候變遷推估的情境,雖然本次為號稱百年一遇的大旱,但未來類似的旱象極可能更加頻繁。 今年的旱象應該視為水資源管理的重要警訊,提醒臺灣全體及早為了氣候變遷做出適當的因應。 2022 年 台灣乾旱2023 8 月,法國遭遇史上最嚴重的乾旱,政府成立了危機小組採取緊急應變措施。 據法新社(AFP)報導,國營的法國電力公司(EDF)不得不減少部分核電廠的供電,因為河水溫度太高,無法充分冷卻。

台灣乾旱: 水庫有效蓄水量堆積圖

烟花台风虽未登陆台湾陆地,但外围环流仍为中部以北带来丰沛雨量,统计水库入流量效益约3.3亿吨。 由于这波降雨有效挹注中部与北部地区的水库,桃园、苗栗地区水情转为正常,台中由减量供水橙灯转为减压供水黄灯[144]。 5月30日~6月1日,一波较完整的梅雨锋面为台湾带来明显降雨过程,全台水库蓄水率都转为正成长。 水利署估计,此波锋面中,北部受益最多的石门水库整体进账估2600万吨。 但蓄水率仍偏低,要完全解除旱象仍需几场降雨[138][139]。 台灣乾旱 曾於 1997 年與魏國彥教授合著出版《全球環境變遷導論》的許晃雄沉浸在此議題中幾十年,他表示氣候變遷議題,已經廣泛到影響所有人,所有人都應當參與。

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于4月19日发表解析文章[129],根据最新梅雨指标图研判,台湾于5月底过后有机会迎来纾旱梅雨[130]。 4月30日,中央气象局举行梅雨季展望记者会,预报中心主任吕国臣指出,今年梅雨季的大范围持续性降雨的时间点可能落在5月下旬后,梅雨季5至6月总雨量以偏少到正常几率较大[131][132]。 中央、地方政府趁着多个水库底部露出的机会,调派人力清除淤泥[68][69]。 水利署表示,2020年清淤量达1440万立方米,是历年平均值的2.6倍。 2021年的清淤量也较2020年同期增加[70],1~4月清淤量达760万立方米[71],至5月16日已清淤896万立方米,远超过2016年以前的平均值[72]。

台灣乾旱: 水库有效蓄水量堆积图

5月太平洋高壓異常增強西伸、梅雨鋒面偏北發展,導致台灣高溫少雨,影響台灣梅雨遲到也偏少[15]。 補水無望,西半部水庫陸續進入警戒下限,其中中部部分地區更於4月初開始限水措施。 因目前多數氣候變遷乾旱災害風險研究多針對「小範圍的研究區域(單一流域、單一地區)」、並多使用「數值模擬法」呈現降雨減少的氣象乾旱、河川流量減少的水文乾旱,較少全臺灣較整體的風險資訊。 為了呈現較全面的資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使用「指標法」,針對不同災害問題,選擇適用的關鍵因子指標,並計算綜合風險值及其風險等級,並以圖資方式呈現臺灣氣候變遷風險熱點區域。 旱灾中央灾害应变中心于3月24日会议决定,苗栗、台中及北彰化部分地区(彰化市及和美、花坛部分地区)水情较严峻,自4月6日起实施分区供水红灯,另4月1日起高雄地区水情灯号由减压供水黄灯转为减量供水橙灯,连江地区由水情提醒绿灯转为减压供水黄灯。 实施分区供水地区分为二区,供水5天,停水2天,以节水15%[46]。

经历此次百年大旱冲击,苏内阁加强推动再生水等多元水源,经济部水利署2022年初预告修正“再生水资源发展条例”部分条文,删除“位在水源供应短缺之虞地区”才要使用再生水的条件,大幅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 台灣乾旱 再生水之适用范围、使用比率、对于“一定规模”定义等规范,每三年检讨一次。 国民党于3月25日召开记者会,文传会主委王育敏表示,政府编了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等大笔预算,却未能解决台湾缺水问题,质疑预算的钱都花去哪了。

台灣乾旱: 英國「氣候難民」雖將痛失家園但拒絶接受廢村搬遷命運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的《臺灣地區各水資源分區因應氣候變遷水資源管理調適能力綜合研究》指出,若氣候變遷未得緩解,2030年臺灣各縣市將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其中以臺南市、高雄市的供需缺口最大,每日缺口分別為62、63萬噸。 BBC報導指出,全球最高階的晶片約有90%在台灣生產,因此臺灣的乾旱可能對全球電子業不利。 而造成此次乾旱的原因,除了1960年代以來,臺灣每年的雨天數明顯減少的氣候變化外,過度低廉的水價調整導致臺灣人把水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水管漏水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和臺灣政府對水資源管理方式的忽視是造成水資源短缺的根源[154][155]。

  • 許晃雄表示,現階段應該盡快完成有關氣候變遷衝擊影響的研究,才適合進一步研擬調適策略。
  • 中國各地不斷出現破紀錄的高溫,使電力短缺和乾旱變得十分嚴重,儘管政府在部分地區啟動節電措施,包括工廠停工、商店縮短營業時間、辦公大樓關閉空調等,卻對製造業和商業經濟造成衝擊。
  • 而造成此次干旱的原因,除了1960年代以来,台湾每年的雨天数明显减少的气候变化外,过度低廉的水价调整导致台湾人把水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水管漏水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和台湾政府对水资源管理方式的忽视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源[154][155]。
  • 部分洗車業者接獲通知後,對於規定僅能管控合法業者卻未能約束非合法業者表示不滿。

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丶台中市長盧秀燕率水利、農業等五位局長全程參與[115]。 石門水庫因水位過低,淤泥淤積過深導致集水區上游薑母島民眾飽受交通不便之苦,交通工具舢舨船因擱淺難行[99]。 巴拿馬極限型運費指數 (BPI) 上漲 49 點,或 3.4% 至 1498 點;平均日租金增加 440 美元報 美元。

台灣乾旱: 從李登輝到賴清德 台灣30年「過境外交」下的美中台角力

台南市全市37行政區也在當地寺廟同步舉辦祈雨祭典,由各區長主祭[126]。 台灣乾旱2023 5月底~8月初,台灣各地雨水豐沛,水庫均已達到滿水位,旱象解除。 安平開臺天后宮廟方經過擲筊請示後,於8月7日清晨6時許,由市長黃偉哲擔任主祭官,將商羊恭送回天庭[127]。 2021年4月中,台灣主要水庫除翡翠水庫外,有效蓄水量均跌破一半[106]。

2017年,行政院林全内阁在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中针对台湾气候变迁与旱涝不均情况部署了相关水利工程,经过数年建设执行,相关设施在此次旱灾中发挥效益[23][24]。 2020年7月,经济部提前部署,透过强化管理调配,加速提前完成相关水资源建设及抗旱水源1.0计划。 2021年度,为因应本次干旱,政府与民间寻求多种方式开发紧急水源,第二次苏贞昌内阁也在3月份推动抗旱水源2.0计划[25]。 包括日治时期由鸟居信平设计的二峰圳为台湾运用伏流水作灌溉的先锋,于2017年初修复完毕[16][17];2018年开发完成的大潮州人工湖作为地下水补注湖,完工后已挹注5000万至7000万吨水源至地下含水层成为地下水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