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廠裁員2023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December 8, 2020

科技廠裁員

LED磊晶大廠晶電也在近期宣布裁員;依據科學園區通報數據,裁員比例不到五%、不到兩百人,但業界傳聞裁員比重高達十五%,未獲晶電證實。 由鴻海集團參與投資的原瑞電池於2009年成立,初期核定資本額達23億元,現實收資本額僅剩6.77億元,員工數最多時達近700人,號稱台灣規模最大的二次鋰電池公司。 行政院主計總處22日公布9月失業率為4.32%,104資訊科技集團表示,畢業3個月,還有35%的新鮮人待業中;1111人力銀行則表示,工作機會年減已有和緩趨勢,農曆年後會有較多元的工作機會。 Google在這次科技業裁員潮中較晚才做出決定,資遣方案囊括的福利公布後,讓一些Meta和Twitter等公司的員工有些羨慕。

  • 許多科技業財報不如預期,面對艱困現況而醞釀組織、人員編制的調整計畫。
  • 不少即將畢業的台灣留學生受到影響,有企管專家認為,企業這波人力重整短期還會發酵,持續多久尚待觀察。
  • 有意思的是,日前日經新聞的報導中,談到全球前十強IC設計公司,有七家公司CEO都出身台灣,只有高通、博通和邁威爾不是,這七位執行長中,黃仁勲及蘇姿丰是台裔美國人,至於其他五位都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 除此之外,蝦皮及其數位金融服務部門-SeaMoney,包括新加坡與大陸的徵才、員工關係管理、培訓及其他人力資源部門也在裁員部門範圍。
  • 記憶體大廠美光遭部分台灣員工指控將無預警裁員,台灣美光昨也發出聲明,證實今年將透過自願離職、人員精減和減少外部招募的方式,縮減約10%的全球員工數。

科思創表示,後續將投資數百萬歐元,在德國利物庫森建立PC回收試驗工廠。 科技廠裁員2023 中科台中園區二期擴建計畫,基地以台中高爾夫球場、機17用地為主,開發面積89.75公頃,中科管理局原本規劃今年5月交地;但環評今年2月8日通過,開發時程改為8月交地,後又因都審未過,再度順延。 宏碁宣布,持續致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並將教育視為重點項目之一,因此擴大捐贈電腦設備予烏克蘭波爾塔瓦地區的三所中學,以提升... LYDIA 在數位圈打滾了8年,從數位行銷跟社群經營起家,延伸到線上電商產業與使用者經驗設計與研究的日常。 擅長品牌成效數據分析、使用者經驗流程優化,以及CRM及分群分眾的投放策略規劃。 對這變化萬千的數位領域深深著迷,並把每天攝取的數位新知轉化為文字與Podcast,期待對自己與更多數位人才人有所幫助。

科技廠裁員: 企業用人轉趨保守 人力銀行:3成5新鮮人待業中

裁員後員工總數將降到至少六年來最低,約比2020年1月減少3.9萬人。 手機芯片大廠高通面對智能手機市場急劇下滑的衝擊,也無奈祭出裁員大招。 繼在去年年底高通在美國聖疊戈裁員153人之後,有報導稱將在以色列進行新一輪裁員,削減數十個工作崗位。 在地緣政治、新冠疫情及全球經濟下滑影響下,半導體產業鏈及其生態也連帶進入下行周期。 這些公司的裁員或是削減資本支出,或為業務調整,但裁員「過冬」無疑均是半導體行業下行的「直觀」投射。

  • 中科管理局指出,中科園區就業人數總計約5.5萬人,其中位於后里園區的美光中科廠,員工有7,500人。
  • PRETTL SWH集團歷來財報表現相當穩健、營運逐年成長,預估短期可為鴻騰每年貢獻約3.5億至4億歐元(約新台幣114.8億至131.2億元)營收,未來可望以更佳的產品組合,提升鴻騰整體毛利率表現。
  • 換而言之,如果組織重整後,你的職務不存在於公司新規劃的組織架構的話,你就是變相被裁員了。
  • Coinbase的CEO表示裁員的主因是員工的成本太高,他們需要縮減員工人數到他們覺得有信心繼續應對衰退市場的人數。
  • 根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Meta承諾給予被裁的員工16週資遣費但沒有提到2個月的預告期工資;推特(Twitter)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說要給員工3個月的資遣費,但是有些人控訴實際只領到1個月。
  • 蝦皮母公司的冬海集團半年內為了應對不斷擴大的虧損,針對新加坡及大陸地區裁員7,000人,占其員工總數約10%。

研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最新報告中預測,今年智慧手機出貨量將比去年同期下降六個百分點,來到十一點五億支,創十年來最低水準,原因是中國大陸經濟惡化、陷入通縮,而美國市場的需求也不盡人意。 2009年年初,全球IT界發生了大規模裁員風暴,微軟也未能幸免,宣布因經濟危機等多因素將裁員5000人。 當年,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多家大型企業紛紛宣布裁員計劃,涉及的裁員人數達9萬人。 科技廠裁員 網路PTT版討論台灣Q裁員的話題,網友指出,台灣Q公司(指Qualcomm)今年將採4項節約成本的措施,包括不調薪、一波大的裁員、10月公布裁員名單、分紅打7折。 更新:才在兩個月前裁員過的Meta,在11月份繼續加碼裁員,並且人數高達11,000人,也就是員工總數的13%,主要裁員部門分別是 Meta 元宇宙(metaverse),以及 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 等子公司。

科技廠裁員: 新聞留言

上述專家分析,庫存消化還需要一段時間,從走勢來看,有可能在2023年第三季走向回暖,行業恢復景氣。 一些應用表現強勁,如數據中心、汽車電子、工業物聯網等,且我國在不遺餘力加快成熟工藝產能擴充,對相關的設備與材料都將帶來促進作用。 在消費電子需求萎縮的情形下,作為觸控與驅動整合IC(TDDI)大廠也遭受到巨大衝擊,敦泰前不久宣佈將裁員約10%至13%,且中高端主管均減薪,後續走勢依舊難以明朗。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 網友點出台灣看不見裁員潮的關鍵,因為「外商先裁,薪資高當然要裁」、「台灣薪水低得可憐是要裁個什麼鬼」。 全球最大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於24日宣布,成為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的頂級贊助商,法國代表團的服裝也將由LVMH旗下品...

胡書賓說,電競品牌必須找到定位,華碩現在多數位居第二、偶爾會衝到市占第一名,希望品牌價值做到更好,能穩定居於第一。 目前正在盤點組織運作和策略,因此必須優化整體營運,要更深刻連結市場和消費者需求。 許先越坦言,主管異動可能影響同仁的工作心情,但希望大家一起朝新目標衝刺,新部門主管會讓新部門同仁,能積極面對明年新目標及更高成長。 胡書賓還信心喊話,強調華碩的營運仍處於成長擴張階段,有多達600多個職缺,只是事業單位的調整過程中,有些同仁會有異動,這600多個職缺也是受影響同仁的轉調空間,「找不到職能發展匹配的員工數,我們覺得是相當少的,」胡書賓說。 華碩兩位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許先越今天晚間低調召開媒體說明會,說明華碩的組織調整,將在7月1日正式生效,但在生效前。 科技廠裁員2023 胡書賓表示,華碩相當重視員工及同仁的溝通,這兩周已舉行至少四場溝通會議,新事業單位主管也會花一至兩個月時間,來review整個事業規劃,隨後認真思考最適合的組織規模。

科技廠裁員: 投資台灣方案完成度不到3成?經部:數據引用有誤

Lyft(美國僅次於Uber的第2大叫車公司)裁員約700位員工,佔員工比例13%。 執行長給員工的信中表示明年很可能遭遇衰退情況、共享保險費用成本上升。 彭博上 (11) 月就曾報導,格芯已通知員工將削減人力,但並未透露何時會裁員及哪些部門會受影響。 據外媒報導,美國晶圓代工廠格芯 (GlobalFoundries) 近期在員工線上會議上宣布,今年底前全球將裁員 800 人,以非生產製造端的員工為主,高階主管也包括在內。 經濟學家認為科技業動盪對就業市場產生的整體影響,要到春天才可能開始顯現,經濟前景當前雖未出現衰退現象,卻也難以預測。 微軟(Microsoft)表示裁員將進行到3月底,公司預計支付12億美元(約新台幣364億)的資遣費,符合條件的員工可獲得「高過市場」的資遣費、6個月的醫療保險和60天預告期等多項福利。

科技廠裁員

中科管理局指出,中科園區就業人數總計約5.5萬人,其中位於后里園區的美光中科廠,員工有7,500人。 目前,管理局尚無接獲台灣美光勞工投訴或資遣通報,對於裁減人力,除了輔導確實依法辦理之外,也會密切關注其後續發展。 包括臻鼎、華通、燿華、精成科等PCB相關業者均表示沒有裁員計劃、人才招募正常進行,載板廠南電及景碩也表示人才招募正常,且產能還在擴充中,人力仍不足,但有部份PCB設備廠因應不景氣已停止招募新人。 Netflix第一季財報流失了約20萬的訂閱戶數,這是近10年來第一次訂閱戶數下滑。 Netflix把訂閱數下滑歸類於全球盛行共用帳密,為此公司宣布自2023年起正式開始針對帳號共用行為收取費用,讓訂戶為與非同住用戶共用帳號支付額外費用;此外,也推出遠端登出新功能,保障個人帳戶安全。

科技廠裁員: 庫存風暴火燒連環船!科技廠裁員6千人 明年PC業衰退成定局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傳啟動台灣分公司大規模人力精簡計畫,採自願離職與資遣並行,預計十月要砍兩百人,約目前台灣高通總員工數逾一成,同時也會對留下來的員工實施減少分紅、不調薪等政策,凸顯智慧手機市況不佳,大廠積極開源節流。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傳啟動台灣分公司大規模人力精簡計畫,採自願離職與資遣並行,預計10月要砍200人,約目前台灣高通總員工數逾一成,同時也會對留下來的員工實施減少分紅、不調薪等政策,凸顯智慧手機市況不佳,大廠積極開源節流。 不只 Facebook 母公司 Meta、亞馬遜、Twitter 裁員引人矚目,據高盛報告,11 月美國有 17 家大型科技公司宣布裁員,規模達 3.4 萬人。

科技廠裁員

根據《The Verge》的報導,這些公司裁員是因為:投資者改變了他們評估公司的方式。 MIT史隆管理學院副院長Michael Cusumano就表示,一般來說,當公司增長非常快時,如當收入每年增長 20% 或 30% 時,沒有人會時刻注意利潤,但現在,因為不是增長期,因此投資者更加謹慎了。 Google台灣發表聲明指出,因應先前公布的全球性人力精簡政策,台灣也有符合當地規範的相應異動,將給予受影響的員工最大的協助,包含延長員工福利和支援方案等。 沒有外傳的「收到一封信就要走人」,也不會馬上就關閉所有權限,因此舉也與台灣現行法規不符。 Google台灣強調,與政府機關有適當的討論,資遣條件一定優於勞基法規定,包括獎金、薪資等有一定保障。 網友還分析「台廠人事成本那麼低,再裁下去還會有人嗎?」認為台灣少子化、嚴重缺工,若是貿然裁員,可能面臨未來找不到人的風險;也有網友分享公司不僅沒有裁員,「還有陸續招聘幾個新人」。

科技廠裁員: 裁員潮燒進台灣?科技業徵才趨保守

因存儲器價格暴跌,讓美光最近的營收直接「腰斬」,不得不宣佈以自願減員和裁員相結合的方式,在2023年將員工人數減少約10%。 她觀察一間公司,缺工時老闆因念舊情,還去挖角離職的資深員工,認為大家有默契較好溝通,薪水也談得高。 科技廠裁員 「別以為老闆沒在看。就我了解,現在他們腦袋可清醒了,看得格外仔細!」她強調。 南韓最低工資委員會19日表示,南韓已決定最低薪資明年調升2.5%,調幅為三年來最小,此時正面臨經濟成長減緩與高通膨的環境...

最後原PO回想當時,主管開口「好的,我已經知道你的個性了」,像是塵埃落定,心意已決的肯定他的評價。 但當他回到人資處時,卻收到「好的,今天的面試已經結束了」,讓他即便心裡想著「疑?沒有二面人資嗎?」也不敢把話說出來、只能含淚吞下,兩個禮拜後果然收到感謝面試的通知信。 布林(Sergey Brin)持有絕大多數B類股份,有著穩固投票控制權。 桃園市府勞動局昨證實,富圓采九月通報將於十一月廿五日前關閉楊梅廠,廠區一三○名員工分兩批資遣,本月中前將資遣首批六十六人。 名廚阿基師身兼多職,不但是飯店主廚,也是電視節目主持人,還出書教做菜,可說是職場常勝軍,對於有民眾投了900封履歷,卻仍然沒找到工作,阿基師建議大家找工作,不要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站在老闆的立場,想想自己能替公司創造多少價值。 安全網站Zero Day Initiative(ZDI)指出,解壓縮軟體WinRAR出現重大漏洞,已修補漏洞,建議盡快升級。

科技廠裁員: 相關連結

另外,微軟在10月時又再次進行裁員,裁員人數少於1,000人,波及多個部門。 PC大廠惠普(HP)在11月22日公布財報時,公司提出將進行在2016年以來第三波大型裁員。 預計在2025年10月以前裁員4,000~6,000名員工,最多將占總員工數的10%。 受到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國際科技大廠掀起裁員潮,Google台灣也傳出在3月1日啟動裁員,恐逾180人遭到波及,Google回應,因應全球性人力精簡政策,台灣也有符合當地規範的相應異動。

科技廠裁員

美國科技業掀裁員潮,加州灣區矽谷從科技巨擘到新創公司紛紛縮減人力、暫停招聘。 不少即將畢業的台灣留學生受到影響,有企管專家認為,企業這波人力重整短期還會發酵,持續多久尚待觀察。 科技廠裁員2023 國際科技大廠屢傳裁員潮,自由時報報導,Google台灣也於3月1日啟動裁員,受影響人數和部門不明。 不過據了解,Google在台灣員工約超過3000人,若依6%的裁員數計算,可能波及逾180人。 美國數位及科技業開始紛紛縮編及進行大規模裁員,根據統計截至2022年8月下旬初估裁員數已有39,000人,而有意縮減編制的公司卻似乎還在持續增加中。 《彭博》分析,上半年科技業費盡力氣到處找人才,面對需求放緩,現在方法是先「囤積員工」。

科技廠裁員: 歐盟市場 中國製造正取代德國製造

勞動力市場諮詢和研究公司 Lightcast 首席經濟學家也認為,雖然科技業裁員很不幸,但美國勞動力市場規模大得多了,且總體仍很健康。 外媒分析,科技業問題是自己造成,如 Facebook 和 YouTube 都因 TikTok 侵蝕版圖,導致利潤下滑。 Twitter 許多問題可能是馬斯克造成,他不可預知的行為導致許多廣告商退出。 第二是現在科技職位空缺仍遠高於疫情前,認為被裁掉的科技工作者應該有很好的機會找到新工作。 第三,過去科技業裁員經常突然增加,但裁員總數沒有真的變多,從歷史看,科技業裁員也並不是勞動力市場惡化的領先指標,其他行業的裁員看起來仍然有限。

科技廠裁員

Axios則指出,這項改變代表雅虎結束過去多年的努力,不再直接挑戰Google和Meta在數位廣告領域的主導地位。 綜合外電報導,當前大陸就業市場以電動車、生技及人工智慧領域的企業最為熱門,招聘缺口激增382%,而網路科技產業的缺口則比以前減少四成,一來一往的消長相當劇烈,許多人也無法面對這種快速的轉型。 近來特斯拉投資者對於執行長馬斯克感到憂慮與不滿,認為此人接管推特之後無暇顧及該車廠。 科技廠裁員 根據新聞網站Electrek周三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出,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在下季即將展開另一波裁員並且凍結人力。 消息一出,特斯拉股價震盪走高,但最後吐出漲幅,收跌0.17%至137.57美元。

科技廠裁員: 聯電7月營收190.64億元 今年第二高

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在7月傳出裁員後,抖音海外版-TikTok也於7月18日展開重組,並裁減部分職位元,針對高層認為對公司貢獻不大的個人和團隊,總裁員人數少於100人,涉及美國、歐盟與英國的員工,並停止內部擴張計畫。 事實上,在馬斯克收購推特後三周內,在推特經歷大裁員裁錯人、又重新請回的混亂局面後,推特從原本的7,500名員工剩下2,700人,馬斯克在推特宣布目前已結束裁員並準備招聘新員工,他告訴剩餘的員工他們需要接受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否則就得走人。 但這並不是推特今年第一次裁員,早在6月初,推特就裁員約30%的人才招聘團隊,並凍結大部分的甄聘。 科技廠裁員2023 至於稍早於7月宣布裁員的微軟在7月宣佈裁員計畫,裁員比率占整體員工數的比率不到1%,並取消許多職位空缺,包括Azure雲端服務業務和資訊安全軟體部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