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不用報稅好唔好2023!內含多少錢不用報稅絕密資料

Posted by Tommy on February 24, 2021

多少錢不用報稅

在一般情況下雙薪夫妻須一起申報所得稅,依此計算下來,個人所得免稅額 17 萬 6000 元(8 萬 8000 元乘以 2),綜合所得稅標準扣除額 24 萬元(12 萬乘以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0 萬元(20 萬乘以 2),總計 81 萬 6000 元;因此年收在 81 萬 6000 元以下可以不用繳稅。 民眾可上網連結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國稅)」網站查詢個人綜合所得稅及稅額試算服務,就能依照網站指示,查詢到自己的各項所得項目金額。 雙薪家庭扶養 1 名還未就讀大專院校的學童或未滿 70 歲長輩,個人所得免稅額為 27.6 萬元( 9.2 萬元 x 3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合計年收入低於 93.8 萬元可免繳稅。 若夫妻一同申報綜所稅,個人所得免稅額 18.4 萬元( 9.2 萬元 x 2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2),合計年收入只要 84.6 萬元以下就可免繳稅。 如果是有配偶、未撫養親屬的頂客家庭,且要合併申報所得稅,免辦結算申報的標準是41.6萬元,再扣除個人與配偶的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共40萬元,免繳稅的標準就是81.6萬元。

多少錢不用報稅

以單身者、未撫養親屬為例,免辦結算申報標準是20.8萬元,加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40.8萬元就是免繳稅的標準。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也特別提醒,今年辦理109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間維持自今年5月1日至5月31日止,又5月1日勞動節適逢週六,建議大家可以在家採用「行動電話認證」的登入方式辦理網路申報或稅額試算確認,就可以儘早完成今年度的所得稅申報。 基本生活費是保障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是為了保障民眾基本生活所需。

多少錢不用報稅: 所得稅試算:年薪多少不用繳稅?月薪3萬上班族要繳多少?

雙薪家庭扶養1名未滿5歲學前幼童,個人所得免稅額為 27.6 萬元( 9.2 萬元 x 3 )、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 20.7 萬元 x 多少錢不用報稅 2)、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12 萬元,合計年收入低於 105.8 萬元可免繳稅。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 9.2 萬元、標準扣除額 12.4 萬元、薪資扣除額 多少錢不用報稅2023 20.7 萬,若無其他收入,合計年薪 42.3 萬元以下今年就可以免繳稅,但如果要退稅還是必須申報。 雖然2019年薪資收入在40.8萬以下不用繳稅,然而扣繳憑單上有「扣繳稅額」(就是政府先把你的錢當稅金收走,但之後若發現你不用繳稅就會還你)或「可扣抵稅額」(可以讓你抵銷稅金的金額),例如利息扣繳稅,依法可申請退稅,若你沒申報稅額則無法把之前多繳的稅金退回,那真的虧大了! 假設你適用退稅情況,而且是網路申報者,政府將列為首批退稅名單,等於你多了一筆錢。

  •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 9.2 萬元、標準扣除額 12.4 萬元、薪資扣除額 20.7 萬,若無其他收入,合計年薪 42.3 萬元以下今年就可以免繳稅,但如果要退稅還是必須申報。
  • 這時候扣除基本的免標薪之後,所得淨額都剩下27.7萬,落在5%級距內,所以應納稅額(A)這一欄就是13850元。
  • 假設你適用退稅情況,而且是網路申報者,政府將列為首批退稅名單,等於你多了一筆錢。
  • 如果你還是比較喜歡有固定的現金流,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它轉成海外的配息,因為每個申報戶每年都有100萬的海外所得免稅免申報的額度,其實不只債券,包含KY股的配息也是屬於海外所得,同樣算在100萬的免稅額度裡面,而且海外配息還不用扣二代健保。
  • 另依所得稅法規定,納稅人、配偶或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勞工保險、國民年金保險及軍、公、教保險等保險費,每人每年可享二點四萬元的列舉扣除額。

綜所稅手機報稅今年可以用「現金繳稅」了,也可申請延(分)期繳稅;另外,應檢送證明文件,也可採網路上傳、免再繳交紙本。 這一集從最源頭的扣除項目和課稅級距,還有不同所得級距的族群,再介紹到勞退自提和存股領息節稅的優缺點,以及適合的節稅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你在每年五月報稅的時候,規劃適合自己的節稅節費策略,合法的工具都在這邊了,要不要善用就各憑本事囉。 這時候減項大於加項,相抵之後變成是增加100塊的股利所得,還多出3.5塊可以扣在其他的地方,也就是存股族藉由股利所得合併計稅的優勢,同步減少了薪資所得的稅額,雖然柴鼠收入比派可高,但綜所稅反而繳得比派可少,大家一樣都是辛苦的上班族,懂不懂節稅就差很多了。 三個人當中年收入最高的鼠,照理來講應該要繳比較多的稅金,但因為鼠多出來20萬的收入是來自股利,額外獲得17000元的抵減,最後扣下來,實際要繳的稅金只有派可的一半不到,這個就是有股利和沒股利的差異。 這裡要注意股利的可抵減稅額,和一開始介紹那堆扣除額是不一樣的,扣除額是扣在原始的所得裡面,但是可抵減稅額是直接扣在應納稅額,這就好像是結帳金額再折抵的意思。 接下來買股票的優勢開始出現了,因為柴的所得當中有10萬塊是來自股利,享有8.5%也就是8500元的可抵減稅額,可以拿去直接和A相減,扣除之後稅金只剩下5350元。

多少錢不用報稅: 服務

另外,今年報稅課稅級距5%、12%、20%、30%、40%門檻也配合調整,你今年報稅時將適用調高後的課稅級距金額。 舉例來說,新人妹2021全年所得淨額為於55萬,原先申報適用稅率為12%,2023年適用稅率降至5%。 我們再試算第三種情況,假設我們都是年薪200萬的上班族,這時候每增加10萬元的股利所得,在扣除自帶的8500元之後,還是要多負擔11500元的稅金,因為我們的所得級距都是20%,多領股息就真的要多繳稅。 另外,從4月28日起,民眾若持有自然人憑證、醫護人員憑證、健保卡及密碼、行動自然人憑證、電子憑證、行動電話認證,或以「戶號+查詢碼」為通行碼,可透過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下載所得及扣除額資料。 單身族群年收入 多少錢不用報稅2023 423,000以下免繳稅、雙薪無小孩族群年收入未達846,000免繳稅、雙薪扶養一位大專以下學童或未滿70歲長輩族群,年收入:938,000 免繳稅,雙薪扶養一位 多少錢不用報稅 未滿 5 歲學前幼兒,年收入 1,058,000元以下免繳稅。

另外,以扶養兩名幼兒的雙薪家庭試算,一家四口的免稅額合計為36.8萬元、標準扣除額24.8萬元、薪資所得扣除額41.4萬元,再加上兩名子女的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24萬元,因此四口之家若年收入低於123.2萬元不用繳稅。 先將各項所得(營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租賃、權利金、自力耕作漁牧林礦、財產交易、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退職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扣除薪資標準扣除額(一般上班族)或必要費用(表演工作者、自由工作者),便可得出「綜合所得總額」。 接著再扣除免稅額,每人為 TWD92,000,接下來可以選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擇一進行扣除。 如果符合特殊規定,例如身心障礙或有學齡幼兒在家等,還可以再減掉特別扣除額。 今年月5月報稅季,按照免稅額調整幅度試算,單身者可享有的免稅額8.8萬元、標準扣除額12萬元、薪資扣除額20萬計算,因此合計年收入只要40.8萬元以下,就免繳稅,不少首報族可能會符合這個情況。

多少錢不用報稅: 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怎麼選

未採用直撥退稅方式或退稅款無法轉入存款帳戶者,則由國稅局寄發退稅憑單,再由納稅義務人於兌領有效期限內,持憑單至金融機構辦理託收或提兌,耗時又費力。 不過剛剛這個節稅優勢的前提是「減項大於加項」,若當3個人的所得級距都提高到12%時。 但抵減還是固定8.5%,這時候把股利併入綜所稅,就會變成加項大於減項,增加的股利需要多負擔12%-8.5%=3.5% ,股利的節稅優勢就會開始降低了。 還是落在5%的級距之內,算出來的應納稅額分別是13850元、18850元和23850元,但因為柴和鼠的股利有8.5%的可抵減稅額,分別是8500元和17000元,A減B之後就變成13850元、10350元和6850元。 再上去領30%、40%那種就更可怕,這也是為什麼所得級距越高的上班族,勞退自提的節稅效益會越高,因為你等於是把現在的所得攤提到未來,用退休之後的優惠級距來算,同時達到儲蓄和節稅的效果。

這個時候柴和鼠有兩種節稅的方法,第一種就是直接棄權棄息,也就是在除息之前先賣掉、除完息再把它買回來,把股利轉成免稅的資本利得(填息的前提下)。 我們三個的年總所得都是70萬,但結構稍微有一點不一樣,柴和鼠雖然薪水比派可低,但有一部分的所得是來自於股票和ETF的股利,分別是柴10萬、鼠20萬,加總起來都是70萬。 從98.3萬開始,中間這70萬都是繳12%,一直到168.3萬會出現第二個轉折,恭喜你又要升級了,這個時候月薪已經來到差不多13、14萬,要開始繳20%的所得稅。 又或者也可以直接把所得淨額57.7萬先全部乘以12%,得到69240元,再去扣掉前面56萬多算7%的部分,也就是39200元,最後一樣會得到30040元的結果。

多少錢不用報稅: 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綜合所得總額」–「免稅額」–「 一般扣除額(標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若為負值,則不須納入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計算)」

雙薪3口家庭年薪93萬8千元以下免繳稅假設是雙薪家庭一家三口,含撫養1位大專以下學童/未滿70歲長輩,享有免稅門檻為:基本免稅額27萬6千+標準扣除額24萬8千+薪資扣除額41萬4千=合計年薪93萬8千元以下。 雙薪夫妻年薪81.6萬元以下免繳稅若為雙薪夫妻小家庭,享有免稅門檻為:基本免稅額17.6萬+標準扣除額24萬+薪資扣除額40萬=合計年薪81.6萬元以下。 單身上班族年薪40.8萬元以下免繳稅若你是單身小資上班族,享有免稅門檻為:基本免稅額8.8萬+標準扣除額12萬+薪資扣除額20萬=合計年薪40.8萬元以下。 今年的所得稅計稅基礎,首先在扣除項目,必須先認識一個名詞叫做「所得總額」,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年收入多少,以一般上班族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最基本的12個月,再加上所有獎金,包含了年終和三節。 每年5月開始就是一年一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但今年的免稅額、扣除額和課稅級距都有調高,對一般上班族或是存股族來說,領股息的稅金差在哪裡? 不過,若小李4口之家,李先生月薪8萬元,年薪96萬元,李太太月薪7萬元,年薪84萬元,家庭年收入180萬元,則其應繳的實際稅額則是180萬元減去123.2萬元,綜合所得稅淨額為56.8萬元,由於稅率為12%,因此其繳稅額則為6萬8160元減去累進差額37800元,也就是實應繳稅額為3萬360元。

多少錢不用報稅

以今年5月報稅適用的最新級距來看,5%的金額從原本的54萬調高到了56萬,範圍增加了2萬塊,也就是原本所得金額超過54萬會跳到下一級開始繳12%,但是從今年開,會變成超過56萬才會跳級。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而未達繳稅門檻並非代表不用申報,因為有些公司有預先扣繳所得稅,因此若有申報才會知道是否有退稅,並完成退稅流程。 另外,民眾110年度,若有透過專戶捐款,賑濟烏克蘭也可全額列報捐贈列舉扣除額或費用;受疫情影響自政府領取的補貼、補助、津貼及獎勵補償等,免納所得稅。

多少錢不用報稅: 所得級距5% 存股節稅最划算

民眾今年申報綜所稅時,除了可以準備相關文件到稅徵機關、國稅局窗口,進行人工申報以外,另外也可選擇線上申報,讓報稅流程更加便捷、快速。 而自從稅制優化方案上路後,報稅時可以選擇將股利分開報稅或是合併申報,如果選擇合併申報,股利所得的8.5%可計入抵減稅額,因此如果以2萬元的股利所得的8.5%為1700元,可以計入抵減稅額,但如果沒申報,就無法拿到1700元的退稅,因此建議如果有股利所得的小資族還是可以進行申報。 關於稅率,到底是用單一稅率,還是累進稅率,歷史以來有許多爭論。

  • 從這裡可以看到第一個起點是年收42.3萬,也就是免標薪的加總,只要所得在這個數字以下,因為扣除之後的所得淨額都是0,所以稅金乘以5%之後也還是0。
  • 最重要的別忘了,當你的收入變多時,消費可別也跟變高了,而是應該把儲蓄的金額拉高,這樣一來你才真的能把錢留在身邊,進而執行各種人生規劃。
  • 但抵減還是固定8.5%,這時候把股利併入綜所稅,就會變成加項大於減項,增加的股利需要多負擔12%-8.5%=3.5% ,股利的節稅優勢就會開始降低了。
  •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 再來就是年收入低於84.6萬元的雙薪夫妻頂客族,假設夫妻一同申報綜所稅,個人所得免稅額 18.4 萬元(9.2 萬元 x 2人)、標準扣除額 24.8 萬元( 12.4 萬元 x 2人)、薪資所得扣除額 41.4 萬元(20.7 萬元 x 2人),合計年收入只要落在 84.6 萬元以下就可免繳稅。
  • 雖然2019年薪資收入在40.8萬以下不用繳稅,然而扣繳憑單上有「扣繳稅額」(就是政府先把你的錢當稅金收走,但之後若發現你不用繳稅就會還你)或「可扣抵稅額」(可以讓你抵銷稅金的金額),例如利息扣繳稅,依法可申請退稅,若你沒申報稅額則無法把之前多繳的稅金退回,那真的虧大了!
  • 只有以營利為目的,或是採進、銷貨方式經營,才會被歸類為「營利所得」。

這個憑單,就是老闆已幫員工繳了部份稅的單據,當申報個人所得稅時,這已繳的稅能抵減計算出來的應繳總額,有時預繳得多,加加減減變成退稅,所以要重視扣繳憑單。 所得稅法第88條以下規範許多有關扣繳規定,通常在報稅季公司也會寄出紙本或電子扣繳憑單,就是過去一年,員工所得有符合所得稅法「應扣繳規定」時,公司就會依照依定扣繳率,從員工全數所得先扣一定比例的金額,先扣下來繳稅給國庫。 小資族賺錢就很辛苦了,怎麼樣聰明報稅, 蕾咪分析的很清楚,哪些人該報稅、所得總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這些東西的算法。 從2018年開始改了新的稅制,如果你的手上的投資持股有參與除權息並而且發放現金股利給你,隔年就會被課稅。 但是我們小資族,薪水少、所得稅率低「領股利時還可以再退稅」。

多少錢不用報稅: Q: 2023 個人綜合所得稅如何計算?

依照今年報稅新制計算,未扶養親屬的單身上班族,免稅額為9.2萬、標準扣除額12.4萬、薪資扣除額20.7萬,以此計算,只要年收入小於42.3萬元,不用繳納綜合所得稅。 物價上漲,去年10月宣布綜所稅申報免稅額、課稅級距與標準扣除額、部分特別扣除額有調整,但這要2023年報稅才適用;今(2022)的「免繳稅門檻」還是與去年相同,去( 2021)年年收低於40.8萬元的單身小資族是免繳稅的。 但會計師提醒,如果認為「反正所得太低不用繳稅,所以5月報稅和我沒關係」,這樣的想法反會害民眾吃虧! 因為可能有先扣除的扣繳稅額,屆時可以退稅,申報遠比不申報好。 因應物價上漲,今年綜合所得稅包含基本生活費、基本扣除額、薪資扣除額都有調升,像基本生活費就從去年的 19.2 萬提升至 19.6 萬等,薪資扣除額也一口氣調高 7,000 元。 至於免繳稅對象包含年收 42.3 萬以下的單身族、年收 84.6 萬頂客族以及年收 127 萬以下且有兩名未滿 5 歲的四口之家。

當「個人所得稅率」低於「企業稅額扣抵比率」時,政府就會退稅,因為在你買進股票,在配發股息之前,政府已經拿走一筆「營利事業所得稅了」所以你領的股息已經「繳過給政府了」,所以政府會退回多收的稅。 台北國稅局表示,雖然甲君不服申請復查,主張該股利應以公司原分配年度為課稅年度,並依「兩稅合一」制度核認可扣抵稅額等,但因甲君及其他繼承人於2019年才辦妥過戶登記等事宜,應以此認定課稅年度,並依當時計算所得額及稅額,考量所得稅法於2018年2月修法後已不採「兩稅合一」,因此駁回其申請。 四、子女已滿 20 歲,但仍在校就學(具有正式學籍),可申報為扶養親屬嗎?

多少錢不用報稅: 免稅額、所得稅級距調高!從淨額來看綜所稅5種級距要繳多少

雙薪四口家庭年薪123.2萬元免繳稅假設是雙薪家庭一家四口,含撫養5歲以下子女2人,享有免稅門檻為:基本免稅額35.2萬+標準扣除額24萬+薪資扣除額40萬+幼兒扣除額24萬=合計年薪123.2萬元以下。 好今年申報所得稅的常見「6大QA」,申報時程、方式與管道等各種資訊,一次幫您整理清楚。 雖然扣除額的種類很多,例如像身心障礙、幼兒、長照等等,但是以一般「單身、無小孩、無撫養」的小資上班族來說,大部分會用到的基本款,就是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薪資特別扣除額這三大項,以下我們簡稱為「免標薪」。 2019年,財政部調整了全新的所得稅稅務制度,調整5種主要扣除額,包含標準扣除額、薪資扣除額、配偶扣除額、薪資所得、身心障礙以及幼兒學前扣除額等。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指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的薪資所得,每人可扣除20萬元;全年薪資所得未達20萬元,只可依照全年薪資所得總額全數扣除。 2021年綜合所得稅將從5月1日起申報至5月31日,今年特別新增了手機報稅,民眾只需要到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透過行動電話認證、填寫資料、確定稅額、繳款後就能輕鬆完成申報,這樣一來可以省去像往年還需特別親自跑到國稅局申報的時間。

可以,扶養子女如滿 20 歲以上,而因在校 就學、或因身心障礙或因無謀生能力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 申報時應檢附在校 就學的證明(例如:當年度的繳費收據、或學生證影本、或畢業證書影本、或 是在學證明書等)以備審核。 小周公司的會計阿香於登帳時,發現公司上個月的營業收入與營業稅銷售額申報資料不符,經與統一發票明細表逐筆核對,發現其中1筆交易額1,500,000元,因疏忽誤填為150,000元,致短報銷售額1,350,000元,心想一定要被國稅局處罰了,該怎麼辦才好呢? 自動補報補繳免罰的範圍,除了各稅法所定關於逃漏稅之處罰外,尚包括稅捐稽徵法第44條、第45條行為罰部分,即未依規定給與、取得、保存憑證及未依規定設置、記載、保存帳簿之處罰。 現在小周應該立即補繳短納的稅款及利息,並至國稅局自動提出補報,方能免受處罰。 此外,國稅局進一步說明,自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開始,5月10日前以書面方式向非戶籍所在地稽徵機關提出確認之退稅案件,以及於申報期限內採QR Code、人工申報方式、5月11日後申報之退稅案件,經稽徵機關核定退稅者,一律列為第2批退稅。

多少錢不用報稅: 基本生活費差額公式怎麼算?

有人認為,「反正我所得40.8萬以下不用繳稅,所以每年5月不報稅,也沒有關係,」但會計師說,雖然2021年薪資收入在40.8萬以下,不用繳稅,但別忘了扣繳憑單上有「扣繳稅額」或「可扣抵稅額」可抵銷稅金,像是利息扣繳稅等,都可依法可申請退稅。 此外,若綜所稅本身的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及特別扣除額合計「低於」基本生活費 19 萬 2000 元,則可減除低於基本生活費的差額。 參照主計總處公布之 109 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 60%,今年 5 月份申報綜合所得稅,每人基本生活所需費用金額為 19 萬 2000 元,較去年增加 1 萬元,為歷年來的最大調幅。 今年5月報稅,免繳稅門檻若依免稅額調整幅度試算單身族只要年收入 42.3 多少錢不用報稅2023 萬元以下就可免繳稅,換言之,若平均月收入低於3萬5,000元的朋友有很大的機會是不用繳稅的,不少首報族都可符合這個情況。 另外,今年國稅局試辦線上附件上傳服務,也為了讓申報所得稅更方便,希望讓民眾不再覺得報稅很困難。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中已明定納稅者及受扶養親屬因維持基本所需之費用不得加以課稅,因此 5 月報稅時調高的基本生活費有機會能少繳一些稅。 若莊董有股利10萬元,個人所得稅新制(股利合併計稅)股利所得享有8.5%的可抵減稅額,算出來為8,500元。 📌假如適用稅率為0%,不用繳稅,申報後可再享有退稅8,500元,等於是領到股息、又賺稅金。 📌假如適用稅率為5%,那股利會課到5%的稅額為5,000元,則8,500需減5,000,也可退稅3,500元。 若去年整年捐款、醫療費用支出、人身保險費(上限 24,000 元)等加總不滿 12 萬的話,選標準扣除額就對了!

多少錢不用報稅: 報稅攻略/免結算申報標準大公開 年收40.8萬以下免繳稅

月薪年收低於 40 萬 8000 元免繳稅,即使算上12個月的月薪加1個月年終,不用繳稅。 免繳最爽,中華民國萬萬歲,牌照稅、房屋稅、所得稅…超多稅收! 我懂~但國稅局也提醒,即使不用繳稅,國稅局建議有扣繳稅款或可抵減稅額依法可申請退稅者及辦理個人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者仍要申報。 財政部於日前公告,自 110 年度起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為新台幣 19 萬 2000 元,較 109 年度的 18 萬 2000 元調高 1 萬元,民眾在今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即可適用。 2023報稅 時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今年 5 月申報 2022 年所得稅相關免稅額及扣除額都有調升,且今年可以透過網路(稅務入口網、申報系統(含手機報稅))、郵寄或臨櫃等3種方式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 其中,今年起手機報稅服務再強化,功能比照電腦版,可使用現金繳稅,並提供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功能。

多少錢不用報稅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