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董事長2023詳細資料!(震驚真相)

Posted by Eric on January 14, 2022

大立光董事長

今年iPhone新機最大亮點在於旗艦機種首度導入潛望式鏡頭,首批將由大立光獨家供貨,外界看好能夠為大立光下半年的營運增添動能。 此外,大立光今天全面改選董事,董事席次由7席減為6席,但獨立董事由2席增至3席,總席次維持9席;此次改選最大變化在兩位創辦人林耀英及陳世卿退出董事團隊,改由陳世卿兒子陳俊明、技術長黃有執進入董事會,正式啟動世代交替。 大立光係由林耀英與陳世卿兩位創辦人創立於1987年,但中間高層人事卻少有更替,2010年林耀英首度讓出董事長之位,交棒給陳世卿,4年後陳世卿退居幕後,改由林耀英長子林恩舟、次子林恩平接棒,分別出任董事長及執行長,迄今,時隔8年,大立光董座才又易主,改由林恩平接任,對於接班,大立光堪稱極為慎重。 大立光董事長2023 回頭看,2022年供應鏈業者經歷供不應求的缺料、長短料、封城與塞港,卻又在極短時間內,馬上得反方向關心需求端、品牌端拉貨力道,擔心庫存。

如果市況寒冬延續,如何提高產能又維持毛利,或許是林恩平眼下最需要煩惱的課題。 為解決這兩個問題,從第二季法說會看來,大立光VCM布局已重整旗鼓,除了2023年新廠開出產能前就率先擠出VCM產能,提高自製率,林恩平也難得首肯,期待下半年看見VCM貢獻更多營收。 「對客戶而言,在乎的是最後系統價格,我們的方案除了減少良率損失、省去供應商互推責任的麻煩,具體可幫客戶省多少,倒是可以算給客戶聽。」早在一年前林恩平就透露端倪。 探究這季大立光毛利率回溫關鍵,不是高階鏡頭賣更好、更多人採用,反而是「VCM(音圈馬達)收入比重下降」。 經過一番蒐證後,大立光控告先進光侵害營業秘密,提起民、刑事訴訟,民事部分,二審智財法院重判先進光須賠償大立光15.22億,創下智財案史上最高賠償金額,但後來雙方和解,大立光入主先進光成為最大股東。

大立光董事長: 台股開盤》AI續揚 指數開盤小漲6.09點

改造亞光的過程即使痛苦,「放棄」與「退休」從不在這位光學老將的人生選項中。 他著手建立「事務體利潤中心制」,砍掉虧損的事業部,像是中國的玻璃研磨廠等,再把廠區移至緬甸生產。 4.大立光過去幾年平均現金股利發放率約為 35-40%,若以 2020 年 EPS 183 元及目前約 3,000 元的股價計算,則 2021 年現金股利殖利率約為 2-2.4% 左右,並未具有太大吸引力。 6.大立光為擴充現有產能,於 2020 年投入約 80 億新台幣(以下同)於台中擴增三處新廠房,然新產能預計最快 2023 年才能投產,因此未來兩年的產能將維持不變。 也因此,比起中低階產品清庫存,當三星宣佈旗艦機種Galaxy S23即將發表,從品牌廠到供應鏈,無不希望銷量能夠讓大家「跌破眼鏡」,刺激2023年的消費市場。 打入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供應鏈的另一家光學鏡頭同業也證實,「半年後供貨(給特斯拉的鏡頭量)會增加一倍」。

當天下午4點多,先進光再發布另一則重訊─2019年大立光跨海控告惠普、先進光及新鉅科的另一樁專利案件,先進光也已與大立光達成和解。 至於兩大自然人股東則為陳世卿(5.04%)及蔣翠英(4.94%)夫婦,另還有其它兩大家族的謝銘原(2.69%)與梁忠仁(1.56%)。 多年來,這四大家族始終維持不出售持股的共識,因此其持股比率也多年未變。

大立光董事長: 毛利率跌破5成 大立光:4.5月拉貨動能差

交際應酬是空,技術與管理才是經營致勝關鍵 即使台中磐石會數度力邀,大立光也婉拒參加。 林耀英認為,只要把技術與管理兩樣工作做好,擁有實力就會讓人不容忽視。 大立光為爭取工業區用地,跳過地方政府,直接找馬總統陳情,就是發揮實力的最佳註腳。 即使交棒給兩個信奉「曹洞宗」的兒子,但「曹洞宗」的核心教義,正是反對膜拜與任何迷信行為。 「曹洞宗」主張人可透過打坐,達到身心平衡,以最佳狀態迎接活在當下的挑戰,正與林耀英的思想不謀而合。 留戀過去與描繪未來都是空,師徒制才能扎實傳承技術與精神 師徒制是大立光內部管理的重要特色,身為師父不僅要負責指導徒弟技術,也要關心徒弟的生活。

大立光董事長

1980年,林耀英與陳世卿在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對面成立「大根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大立光直接併購母公司-大根精密光學[4],2002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5]。 2014年4月28日,股市收盤價新台幣1990元新高,打破了國泰人壽在1989年創下的台股紀錄新台幣1975元,並成為股王持續至2021年5月。

大立光董事長: 大立光除息 市場焦點

車載鏡頭客戶訂單成長快速,為避免公司資源競爭,大立光(3008)決成立新的子公司「大根光學工業」,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表示,公司營運重心仍在智慧型手機鏡頭,未來手機鏡頭與車載鏡頭雙軌發展走向再做配比,由於「非球面模造玻璃」為車載鏡頭合理解決方案,未來新廠將規劃「非球面模造玻璃」產能。 針對記者詢問設立「大根光學工業」是否意謂公司產品重心不再以智慧型手機鏡頭為主? 林恩平表示,手機鏡頭跟車載鏡頭目前營收還是差很大,手機鏡頭仍是公司重心,未來將視手機鏡頭與車載鏡頭雙軌發展走向再做配比。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大立光(3008)今天上午舉行股東會並全面改選,會後董事會推舉執行長林恩平升任董事長,新任董事、技術長黃有執則升任副董事長及總經理,新人事令即日起生效,至於原董事長林恩舟則專任董事。 大立光這屆董事改選後,兩位創辦人林耀英及陳世卿退位,外界認為是啟動世代交替,對此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上午記者會上表示,確實是如此。 這次當選名單中,陳世卿之子陳俊明接棒進入董事會,技術長黃有執也首度列入董事會,成為市場焦點。

  • 其中大立光(3008)上漲1.7%、欣興(3037)也走揚1.4%,帶動新iPhone與Macbook族群紛紛上揚。
  • 林恩平表示,潛望式鏡頭分為內對焦及整組對焦兩種,較高階的內對焦去年已出貨,今年量不會太大。
  • 新北市政府將持續以「馬拉松」精神,長期陪伴企業夥伴在新北持續擴大投資成果。
  • 今年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將全球首座完整認證智慧城市頒發給新北市,2022年智慧城市Top 1首獎,同樣也由新北市獲得,印證了新北打造的數位科技與綠能永續智慧城,不只與國際接軌,更是走在最前線。
  • 林恩平指出,玻璃塑膠混合鏡頭部分,玻璃本身優於塑膠,但是卻因製造性不良整組做起來不會好於塑膠,目前客戶想往這方向走,所以大家都在努力;另外,大立光玻塑混合用於車用鏡頭已有一段時間,只是用在手機上規格嚴苛、挑戰較大,目前玻璃部分幾乎外購,之後看量多寡才會決定是否自己生產玻璃鏡片。

林耀英3年前原本就打算退休卻被董事會多留了一任,外界也不免聯想,應該也是為了要培養兒子接班。 大立光董事長 亞系外資日前也釋出最新報告,看好新iPhone上市,規格有望更新,還有華為手機重返5G市場,產量有望年增五倍,鏡頭規格也大幅提升,因此調升大立光(3008)評等至買進,目標價更從2100元上調至2900元。 光學鏡頭大廠大立光(3008)今日下午將舉行法說會,不過就在法說會前夕,大立光今日股價報喜,盤中股價最高來到2445元,漲幅超過3%,這也是大立光股價自3月以來新高,也讓大立光要回股王寶座。 台股股王大立光再沾上蘋果光,24日股價打破歷史新紀錄,以每股5700元開盤,一路開高走高,盤中一舉衝破6000元大關來到6020元,最終以6000元收盤,每股大漲320塊,創下歷史天價。 為了因應新產能開出,人才需求大,股王大立光近期確實在人力銀行開出不少職缺,而這次開出的52項職缺,項目堪稱歷年最多,以作業員、工程師為主。

大立光董事長: 光學元件產業明星股|玉晶光、大立光、亞光

隨著2022年三星、Oppo、Sony、小米都推出,如今潛望鏡頭是旗艦市場的兵家必爭之地,但目前,戰略意義遠大於對營收實際的刺激。 放眼2023年,在鏡頭領域這一次被問的最多的莫過於潛望式鏡頭(Periscope Lens)。 因為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為首,不少人也相信最快蘋果在今年將發表的iPhone15系列,就會導入高單價的潛望鏡頭,作為相機的新賣點。

「可惜的是,大家還是不捧大立光變焦鏡頭的場,不是不相信它的技術能力,而是變焦鏡頭專利早已被日本相機大廠布下天羅地網,卡得死死的。如採用大立光變焦鏡頭,但萬一日廠先告你侵權,再來假扣押,即使幾年後侵權官司真能還你清白,也已經付出慘痛代價!」該主管感嘆說。 數位相機變焦鏡頭一役未戰先敗的經驗,帶給林耀英極大的挫折,但這個挫折也是讓日後大立光脫胎換骨的一記當頭棒喝。 因為,在數位相機正紅火之際,具備照相功能的手機正悄悄地崛起,這塊市場正是國際光學大廠尚未卡位的處女地。 林耀英砸下大量人力、資金與物力,全力衝刺手機照相鏡頭鏡片研發,待照相手機普及後,一般光學廠想回過頭來衝刺手機鏡頭,卻發現大立光在技術與製程上已遙遙領先。 所以,與其說林耀英在手機照相鏡頭光學競賽的大獲全勝,是因照相手機大受消費者歡迎,是時勢造英雄的偶然,倒不如說,是他堅持技術自主,如前述攀登大山的和尚爬上某一高度一樣,能看到大部分人都看不到的視野,而促使他及早拓展另一條路的必然。

大立光董事長: 蘋果新品加持!台系供應鏈強勢表態 法人按讚大立光、欣興

大立光去年資本支出達82.56億元,年增近四成,為歷史次高,今年底又有新廠開出,惟因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在7月法說會上釋出保守展望。 林恩平表示,潛望式鏡頭分為內對焦及整組對焦兩種,較高階的內對焦去年已出貨,今年量不會太大。 今年以整組對焦出貨量較多,潛望式鏡頭多以旗艦機種為主,明年可能滲透至中階機種。 謝金河認為,看到大立光從天上精靈回落凡間,大立光也許要去想這些事,一是大立光過去高階手機鏡頭太過倚重華為,也就是說,大立光幾乎為華為而生,這次科技戰,華為高階手機幾乎滅頂,大立光也因此受到重傷害。 過去大立光負責生產VCM的子公司大陽科技產能有限,外購導致零件,也墊高成本,導致毛利偏低。

大立光昨日線上法說會吸引逾400位法人參加,聚焦下半年蘋果新機出貨進展,林恩平的回應,再度潑了市場一盆冷水。 林耀英2010年首度退下董事長之位,先是交棒給陳世卿,4年後陳世卿退居幕後,由林耀英之子林恩舟擔任董事長、林恩平擔任執行長,今年大立光董事改選,林耀英與陳世卿正式退出大立光董事會,象徵大立光完成世代交替。 林耀英47歲與夥伴陳世卿共同創立大立光,締造台灣光學聚落盛事,四大家族林、陳、謝、梁長期在董事會共治,且從不賣股也傳為市場佳話。

大立光董事長: 台股外資大賣超減碼173億 投顧:盤勢回穩要看三訊號

儘管大立光才在2022年的第四季寫下營收新台幣143.9億元,季對季成長7%、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一成的好成績,毛利率也因出貨規模增加、鏡頭出貨畫素較好,回升到了55.9%,單季稅後EPES,就達到30.01元。 林恩平有別於下游組裝廠多半曖昧地預判景氣將「保守但樂觀」,總不忌諱當那隻先知般的烏鴉。 他分析,以目前手機開案的訂單而言,升級大都限於旗艦機種(flagship),且中規格品在感測元件(半導體)庫存偏高的情況下,只升級鏡頭,顯得沒有意義。 「需求整體都不好,1月會比12月差、2月會比1月差。目前還沒看到樂觀的(手機)廠商,VR、車用都變得比較差」照例搶在財報公開的第一時間舉行法說會,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直言,儘管1月工時需扣除春節假期,2月以客戶的預告來看仍不可期。 大立光5月合併營收下滑至26.26億元,月減8.47%,年減16.63%,累計1到5月合併營收為146.34億元,年減10.84%,隨著美系客戶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廠新機開始拉貨,大立光表示,6月拉貨動能看起來比5月好一點。

  • 2001年,大立光直接併購母公司-大根精密光學[4],2002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5]。
  • 即使這個判決確定了,我敢說未來10年還是會有人不斷犯下這種錯誤。
  • 林恩平表示,今年除了導入潛望式鏡頭,拉高變焦倍數外,已有客戶加速導入玻塑混合鏡頭,在潛望式鏡頭部分,高階的內對焦鏡頭已於去年開始出貨,今年中低階整組鏡頭出貨較多,而內對焦鏡頭儘管因組裝較複雜、價格比較好,只是今年量不會太大。
  • 但我進辦公室把門關起來,坐在位子上真的哭出來了,因為我覺得9年的壓力太大了。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通稱大立光電、大立光,股號:3008)為台灣光學、光電設備製造商。

和解,這整件事對先進光是扣分的,我們只是努力讓這個扣分變成是雙贏。 你知道去法院是一件很累人的事,那種內心的累,比肉體的累還恐怖,我都覺得每次出庭,細胞都要死掉兩萬隻以上,因為真的非常緊張。 大立光董事長2023 我覺得終於結束這場夢魘了,我真的哭到如釋重負,哭一哭又覺得想笑,但笑不出來,因為沒有值得笑的地方,只是真的很開心,這一切終於都結束了。

大立光董事長: 大立光股價破6000元 董事長「啥都沒做」就進帳18億

大立光和亞光誰能領先對方,看的就是企業布局與產品優勢,並予對手的關鍵一擊。 這場精彩的光學龍頭之爭,誰會先等到致勝關鍵的那一刻,其實誰也不知。 在國內光學元件界,大立光董事長林耀英與亞光董事長賴以仁總是被拿來相提並論,這實在是因為他們的「相同」與「不同」,都為2家公司帶來令人想像與預期的空間。 林耀英出身治軍嚴謹的德商保勝(Bosch),賴以仁則出身要求完美的日本佳能(Canon),外商公司的歷練都讓2人對於技術認識、企業經營與國際觀上有完整的背景,也是這2家公司奠下良好發展基礎的磐石。 低調樸實的林耀英,讓大立光專注守在中游,提供下游客戶快速又低成本的光學元件、讓下游眾多廠商廣泛運用,是最大的經營優勢;而積極霸氣的賴以仁,則讓亞光有效率地整合中、下游市場,呈現「水平又垂直」的經營合併,甚至被譽為「光學界的鴻海」。

大立光董事長

這時林耀英在媒體旁敲側擊下,才又吐露,手機相機鏡頭出貨去年已逾一億套,總量比日本兩家廠商加起來還多,「應該是世界第一」。 林耀英說:「世界第一是很危險的訊號。」他希望持續有優秀競爭者,讓他們可以更往前推進。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 以下簡稱我 )目前無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且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 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

大立光董事長: 大立光董事長、副董事長分別由林恩舟、林恩平續任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通稱大立光電、大立光,股號:3008)為台灣光學、光電設備製造商。 大立光董事長2023 總部設立於臺中市南屯區台中精科園區,2002年股票上市,自2014年8月至2021年5月為臺灣股王。 不過,林家雖是大立光最大股東,另外 3 位創始股東也持有約四分之一股份,其他創始股東又怎麼看林耀英的作法。 《財訊》調查,大立光創立時,有 4 個家族分別持有 10% 的股權,其中謝銘原家族曾因為遺產稅將部分股權賣給林家,使林家成為最大股東。

大立光董事長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8日電)大立光今天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兩位創辦人林耀英及陳世卿正式退出董事團隊,改由陳世卿兒子陳俊明、技術長黃有執擔任董事,正式啟動世代交替。 另會後,大立光董事會也重新推選董事長、副董事長及總經理,經推舉,新任董事長拍板由林恩平接任,另副董事長和總經理乙職則由原技術長黃有執兼任,第二代全面掌舵態勢趨於明顯。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二是大立光的股價快速下滑,大立光一直都是台灣最高價的股王,今年被矽力KY超車,而且,7日的股價正好剩下矽力的一半,這實在令人感傷。

大立光董事長: 玉晶光捲內線疑雲 股價開低

一般而言,高價股相對具有較強的獲利能力及籌碼優勢(編按:即股價愈高,一般散戶比較買不起,籌碼集中在資金部位大的法人及中實戶、大戶手中),當然,也有一些股票是主力利用特殊題材炒作成為高價的個股,而非以獲利成長為依據。 我很願意談談這起案件,因為我希望它能讓台灣光學鏡頭企業不要重蹈覆轍。 我覺得這起訴訟,會在台灣營業祕密案例中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典範,了解在刑事與智慧財產法院裡面,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同的見解。 4天後,大立光再發出一則令外界跌破眼鏡的重磅訊息─斥資5.98億元認購先進光私募普通股,持有15.2%股權,成為先進光單一最大股東。 《財訊》報導指出,有了大立光這個世界冠軍大股東加持,先進光股價也一飛沖天,連飆6根漲停,股價來到67.5元,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紀錄。 攤開大立光年報揭露截至4月中旬為止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除了四大家族外,屬於外資法人的花旗受託保管新加坡政府投資專戶,及摩根大通受託保管之投資專戶,持股比率皆已較去年同期下滑。

大立光截至上半年流動資產1200多億元,因手中現金較多成為法人關注投資規劃,林恩平透露,都有在規劃,會投資自己可以製造生產行業,但也會有其他規劃,估計未來1年內可以看得到不只一項的投資規劃。 林恩平指出,目前拉貨動能來看,7月比6月好,8月會再比7月好些,至於第三季出貨動能,目前僅看得到8月。 業外部分,匯兌收益11.7億元,利息收入10億元,而毛利率下滑主要為營收規模下降。 大立光累計上半年營收為173.3億元,年減13%,毛利率49.34%,較去年同期54.55%衰退5.21個百分點;營業淨利60.21億元,年減25%,稅前淨利89.32億元,年減31%,稅後淨利69.85億元,年減33%,每股盈餘52.33元,較去年同期78.36元低。 不參加磐石會,大立光倒是加入了「台中市精密園區廠商協進會」,協進會理事長江進助說:「邀大立光加入時,他們一位協理接見,只問了須繳多少會費?」「每當繳錢時,大立光非常準時,從不拖延;但開會或會員交流從未出席過,也不願擔任協進會任何職務,給人一種很冷淡的感覺。」江進助苦笑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