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業12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ack on February 25, 2022

流通業

2020至2021年間,受惠於疫情帶動網購市場擴大,台灣電商物流產業規模迎來高速成長,多家大型3PL物流企業電商業務貢獻度顯著攀升,同步帶動營收翻漲。 根據天下雜誌所統計2018年650大服務業總營收約9兆7194億元較2017年的9兆2564億元,成長約5%(表4服務業總成績),其中實體零售業前兩大企業營收規模達1000~2000多億元,較前兩大電商的300~400多億元,多出3~5倍,獲利率也較電商業為高,達4%以上。 流通業 商貿流通業屬於服務業,指商品流通和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產業,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餐飲業、倉儲業,並涉及交通運輸業等[1]。

2020年上半年,零售業網路銷售額為1587億元,年增17.5%;同一時期,實體零售業者雖然想盡辦法維持營收,但仍不得不面對營業額年減4.8%的現實。 2020年在邊境管制、總量控管等疫情緊急應對措施影響下,觀光旅遊、餐飲服務及大眾交通運輸等部分長期以來被視為成長穩健的防禦性產業別,反而成為疫情下重災區。 而具有密閉、密集、密接特徵的「三密型服務業」,也在持續實施的社交距離管制下陷入嚴重衰退。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我國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基本建成設施完善、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順暢的農村現代商貿網絡、物流網絡、產地冷鏈網絡,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農村消費環境明顯改善。 到2035年,建成雙向協同、高效順暢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商貿、物流、交通、農業、供銷深度融合,農村流通設施和業態深度融入現代流通體系,城鄉市場緊密銜接、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形成良性循環。

流通業: 物流

未來流通研究所持續調查台灣「連鎖型企業」營收表現,並區分為綜合零售業、專賣零售業、餐飲服務業、休閒育樂&生活家居業等4項主要產業類別,篩選各業別中營業額TOP15(合計60家)代表性企業,定期發布與分析營收數據與變化幅度,不僅能夠反映出各行業別中民生消費景氣的實際表現,更可做為持續追蹤台灣連鎖型企業領先集群的觀察名單。 根據金管會統計,2020全年台灣行動支付交易額突破新台幣4230億,年增132%,消費規模寫下歷史新高。 引領行動支付金額大幅增長主因,除了疫情醞釀出的低接觸生活型態外,另一項關鍵支柱來自於全聯、全家、7-11、新光三越、家樂福、蝦皮等大型零售通路與電商業者近兩年啟動的通路自營支付戰爭,加上外送平台服務的蓬勃發展,匯集形成越來越豐富的應用場景基礎,使2020年成為觸發台灣行動支付與電子支付產業進入快速成長軌道的關鍵點。 除了統一集團外,高坪效30強中的全家便利商店同樣擁有耕耘已久的餐飲布局,而三商集團則是具備橫跨餐飲與零售多品牌的扎實營運經驗,均為連鎖集團跨業態布局的經典代表。 由於大型生活通路集團擁有難以複製的連鎖經營知識等無形優勢,以及餐飲零售產業在採購與物流方面亟需的規模經濟與議價能力,加上貫穿全集團的共通會員機制、跨通路交叉銷售服務等多元策略操作,在面對消費者時自然能夠有更加豐富的策略展現,而相對低成本、高回報的經營基礎,具體即反映在優異的坪效表現上,也是大型集團近幾年布局的關鍵。

以擁有超過6,000家門店的台灣超商龍頭企業統一超(7-Eleven)為例,我們可以看到,7-Eleven於2020年後門店策略重心定調為打造「依賴型服務平台」,其中以門店寄取業務為主體的E-Service服務為7-Eleven發展差異化服務類別的核心。 2020年7-Eleven全年ES寄取件數年增15%-20%,寄取貨件數達2.5億件,ES佣金收入亦顯著提升。 例如過去著重於B2B物流服務的嘉里大榮,2020年以嘉里快遞為主體,積極搶進都會區電商宅配市場,在運載規模與經濟效益同步攀高帶動下,2020全年電商宅配業務貢獻度一舉由低於10%拉高至近30%。 在疫情最為嚴峻的5月份,嘉里大榮來自電商端的物流規模年增35%,遠高於民生通路企業客戶15%的漲幅。 我們可以看到,2020年以來,電子商務在許多零售集團布局中,已由對策型輔助戰略轉變為進攻型關鍵策略,企業大幅拉高在電商關聯領域中的投注資源與團隊配置規模,對於相關服務的品質要求與標準與過往相較亦明顯提高。 《經濟學人》(Economist)近期一篇文章稱呼 COVID-19 是「新常態」,並建議我們必須重建長期的生活和商業方式。

流通業: 陳春久 / 流通服務業創新趨勢經營管理成功關鍵要素title

星巴克即是透過數據,追蹤各分店的銷售數字與分析消費者的訂單排程,進行門市每天應進貨的數量預估。 值得注意的是,「單層直銷」與「媒體代理買賣」分別為2020年台灣消費生活產業第2與第3大高成長業別,不難看出以線上購物為中心,台灣非實體零售產業生態圈的全體強勢成長。 消費及生活產業涵蓋批發零售、餐飲觀光、運輸物流等產業別,承載著最大量的就業人口,並擁有與其他眾多產業別高度關聯的產業特性。 因此,消費及生活產業的興衰榮枯不僅直接牽動GDP、物價與就業等核心經濟數據表現,更是民眾感知經濟與生活滿意度的敏感訊號。 2021年6月份台灣籠罩在疫情三級警戒之下,這一整個月在疫情影響下,3C家電零售持續爆發、百貨賣場營收跌幅擴大;多數電商再創成長高峰,少數專賣電商受到衝擊;餐飲業中,宴會廳和高價餐廳營收跌幅擴大,外帶型業者逆勢成長;而物流業部分,陸海空營收則全面成長。 綜觀全球產業的發展,循著美國矽谷、台灣新竹科學園區與愛爾蘭的成功發展模式,群聚成為各國政府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策略,打破傳統上企業單打獨鬥的作法,群聚使得產業相關上下游業者得以共同降低生產成本,並能促進上下游業者間的緊密合作,其所呈現的綜效,除創造出團結力量大的螞蟻雄兵效益之外,亦有助綿密產業網絡的形成。

流通業

冷鏈物流使用率及覆蓋率不僅與該地區食品安全及流通管理技術的先進程度緊密相關,同時也是支撐各級產業規模化與高品質市場供給的重要基礎,因此經常成為已開發國家在民生消費領域的關鍵重點政策方向。 近年在市場持續發展以及疫情對於民眾生活型態的大幅影響下,台灣低溫食品與冷鏈物流產業也同步迎來高速成長機會。 2018年後,東森購物、momo等綜合電商平台開始嘗試布局生鮮食品線上銷售,卜蜂、台畜等製造加工業者也投入自建線上零售平台。 2020年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除了電商業者外,實體零售通路商、外送平台、餐飲業者、貿易集團等也陸續進軍生鮮食品線上銷售市場,將台灣生鮮與食品零售電商產業推進煙硝四起的戰國時代。 不僅如此,萊爾富、OK便利店等門店數量較少的超商業者,也將與電商平台合作的店取服務視為突圍的關鍵動能。

流通業: 台灣釀酒史的無形文化財 橫越百年歷史終成佳釀的吉野1號米

台灣大型生活通路集團跨業態布局的策略做法正大步走向成熟,在各領域中均展現出亮眼的經營績效。 例如做為台灣消費佈局最完整的代表,統一流通次集團無疑是極具代表性的標竿。 統一集團旗下生活布局涵蓋零售、電商、餐飲、支付、宅配以及觀光等多元服務,不僅成為支撐民眾生活的基礎設施,也成功應用連鎖生活品牌經營的專業知識KNOW-HOW與跨業整合規模優勢,快速複製出橫跨多元業態的高坪效通路體系。 旗下康是美(藥妝)、7-11(超商)、星巴克(餐飲)全數進入高坪效前20強名單,康是美與7-11更是在各自次產業領域中成為遙遙領先的高坪效優等生。 雖然高難度的生鮮供應鏈運作並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而獲得解圍,但近兩年在持續推陳出新的物流履約服務與技術突破下,台灣生鮮電商產業逐步迎來較高品質、多元化、且成本較低的低溫物流支援體系,例如超商冷凍店取服務、「消費立地型」衛星倉儲、以及結合外送平台等方式。

近年以軟銀願景基金為首的眾多投資機構,就是秉持這樣的投資戰略,鼓勵旗下新創公司「燒錢搶市佔」,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 正因如此,近兩年全聯、7-11、全家、好市多、家樂福等實體零售巨擘,大成、台畜、卜蜂、美福等大型製造貿易商、以及2021年甫取得新台幣50億元增資的外送平台foodpanda等,均大力投入資源經營線上生鮮食品銷售,並快速發展成為市場重要支柱。 流通業 生鮮食品向來是觸發消費者持續高頻購買的關鍵品項,以生鮮食品做為流量生成、引導與持續再利用的入口,受到越來越多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重視。 加上台灣生鮮電商在歷經十多年摸索與積累後,市場規模、支援服務與消費者信任均已逐步成形,尤其疫情快速擴大消費潛力,足夠大的市場規模意味著存在能夠容納更多大型集團進入的空間。 2020年台灣生鮮電商產業也迎來大型併購計畫,東森購物宣布併購「熊媽媽買菜網」,持股75%。 在納入熊媽媽北北基3小時快配的低溫儲配資源後,東森購物將能夠以更高涉入程度的自有電商倉配模式參與生鮮電商經營,為台灣綜合電商平台跨足生鮮銷售的重要指標。

流通業: 流通業五流整合創新局

導致上述情勢的主因在於長期以來橫亙於生鮮食品線上銷售流程中,高難度、高成本、高風險的物流履約環節,導致企業營運規模較難複製擴大。 觀察流通產業的發展趨勢,很明顯地朝向資訊化、大型化、多元化、連鎖經營、國際化、無店舖經營等方向前進。 各流通業者為了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求,不僅需增加賣場面積與商品品項,同時還要持續擴展營業據點與開發各種創新的服務,竭盡全力拓展新商機。 除與電商平台合作的店取服務外,7-Eleven目前擁有賣貨便、國際交貨便、冷凍交貨便、快收便等多元電商經營與物流支援服務,旗下大智通也於2020年走出集團內ES物流提供方的角色,開始向外部客戶提供3方電商物流服務。 此外,在台灣超商漸趨飽和的高強度競爭下,7-Eleven也將整合統昶行銷7座物流中心、並與統一數網合作,於2020年共同推出的「冷凍店取」業務,確立為營收第二成長曲線,重要性不言可喻。 因此,拓展線上銷售不僅已成為零售業共通性因應對策,在益發成熟的支援服務生態圈支撐下,電子商務正快速發展成為台灣零售業的「第二營收支柱」,同時也是創造高成長銷售的重要戰場。

如今各大公司在展現企業社會責任,以及分享綠色供應鏈和永續物流的最佳實務方面,已經具備更強的能力,因此也必須承擔更多責任。 生產物流(Production 流通業2023 Logistics)方面,由於台灣地狹人稠、運輸距離較短等特性,部分腐損率較低的生鮮農畜產品冷鏈物流使用率低於30%,逾半農畜產品採常溫運輸。 為提升農食價值鏈整體產值與穩定到貨品質並帶動加值衍生服務發展,政府主管單位及農產流通業者近年積極建構橫跨產地採後處理、預冷保鮮、低溫倉儲/加工/包裝/配送的全鏈低溫體系。 其實,數位轉型不單只是進行線上的銷售,也不是導入單一科技技術或是軟體,而是以商業模式與日常的工作流程優化為目標。 在此前提下,思考數位科技所能扮演的角色,將其完美融入,方能創造「真」轉型的效益。

流通業: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社

台灣方面則以網路家庭(PChome)與富邦媒(momo)為代表,兩家企業均橫跨自營倉儲至末端運輸配送,積極展開電商自建物流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由於幅員狹小且城鎮化程度高,加上訂單密度多集中於特定都會區,因此電商平台自建物流設施重點除大型自動化物流中心外,緊扣「短鏈配送」的衛星倉與自有快配車隊建置也是相當關鍵的拓展領域。 從服務業的總體來看,各流通業都面臨來自消費者習慣的轉變,百貨業、藥妝業、超市、便利店等,都必須正視電商業所帶來的衝擊,更應加速線上線下的統合,不要用傳統線下零售的思維來發展線上電商,而是用消費者的需求來找出創新的服務方式。 台灣為亞洲連鎖型企業發展最蓬勃的市場之一,尤其在超商、超市、百貨、量販、餐飲等業別,皆已形成規模龐大且獨具特色的連鎖生態體系,不僅吸引許多跨國連鎖企業投資布局,良好的績效表現甚至成為不少外資企業全球經營成效最佳的地區事業體。 數位轉型和日益成熟的數位供應鏈技術,在供應鏈的透明度和永續性發展中扮演要角。 大數據管理、進階分析、人工智慧(AI)和安全性工具(如區塊鏈和 RFID 感應器),在現代化供應鏈承擔了前所未有的能見度與責任。

流通業

近年來由於科技發達、網際網路、全球化經濟和環境的變遷,無國界的世界正迅速形成。 台灣服務業的發展從本土到國際,從外商的投資或合資,同時引進外商的全球品牌、規格化模式及服務管理技術,為台灣服務業注入發展動力。 數位創新服務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數位創新轉型策略服務,從設立目標到導入創新方法與科技應用,我們致力於協助企業持續淬鍊產品與服務,並提升組織營運效能。

流通業: 銷售點管理

這些企業都有新台幣數億元以上的營收,都非常穩健的成長著,獲利率也都在5-8%間。 流通業 我們還要特別關心東南亞物流產業的爆發,近年來,東南亞市場蓬勃發展,台商製造業已遍布東南亞,都已生根發展,產業循著大陸的發展模式,台商更快的布局流通業,特別是電商、連鎖餐飲、連鎖麵包烘焙、養殖水產、連鎖商超等,東南亞流通與物流業最近紛紛來台取經,台灣產品與經驗的性價比最高,來台採購意願最高。 2018年本公司舉辦的第23屆台北物流展,其中來自東南亞的採購商已達300多家,其中馬來西亞7-11、越南ABC麵包、越南糧食局等廠商都是以採購物流中心作業設備為主,來台參觀展覽。

流通業

所謂疫後新生活型態包含了2020年民眾為應對疫情而於短時間產生驟變的生活方式,以及在疫情影響催化下逐步發展出的中長期生活型態。 流通業2023 讓數據自動化貫穿生產製造全流程,達到降本增效提質減存效益,激發新營運模式轉型創新,軟硬融合共贏智慧未來。 不過,2020年富昇物流與網家速配均為虧損狀態,意味著無論是物流中心或運配車隊建置,均需大規模資金投入與足夠的風險承擔能力做為支撐,同時亦需要足夠訂單量才能夠發揮規模經濟效益,因此各家電商企業在擴充自有物流設施的決策過程均十分謹慎。 統一速達(宅急便)雖然營收成長率為負數,這是因為一例一休的實施,人力吃緊,管理更為困難,因此母公司統一集團下了命令,不再追求營收成長率,改為追求獲利率,因此獲利率從2017年的3.37%,成長為4.33%。 新竹物流的轉型最為成功,運輸配送不分零擔快遞或宅配,將其統合一起運作,加上鐵桿紀律與優厚的待遇,讓新竹物流獨樹一幟,新竹物流的物流倉儲業務也同樣知名,有許多國際大型客戶,也協助客戶做代買代收的金融業務,今年又合併了中連貨運的零擔貨運業務,中連貨運選擇了股票下市,轉型為投資公司。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