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手術8大伏位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January 14, 2019

鼻咽癌手術

但是如果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之後病情仍不受控制(在鼻咽仍有癌細胞或是頸部的淋巴核腫瘤沒有被消滅),那麼病人便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答:由於鼻咽深藏在頭顱中間,手術的難度會增加,而且放射治療對鼻咽癌很有效,所以放射治療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法。 若腫瘤屬於初期(第一期),一般可以用放射治療的方法治療。 倘癌症屬 II期,醫生則視乎個別病情而決定化療的需要。 若癌症已達III或IV A-B期,輔助化學治療則是必然的選擇。 病人常問,化學藥物治療應該安排在放射治療前或之後進行才有最大的效益呢?

現時並無研究指出鼻竇炎患者有較高風險患上鼻咽癌,只是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像是鼻塞、鼻涕帶血等,與一般人常患的鼻竇炎症狀類似。 不過,若鼻涕帶血等症狀持續1至2星期,建議可找醫生進行檢查。 為準備與醫生的預約,患者應記低身體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不論是否鼻咽癌的常見病徵。

鼻咽癌手術: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例如你談到的血壓問題,可能是因為當年放射治療影響了頸部的一些血管。 雖然沒有辦法治癒,但是康復者如果能夠做多一些運動令到血液循環得更好,是可以幫助改善情況。 同時盡量不要太緊張,放鬆心情便能好好面對問題。

鼻咽癌手術

能夠一次過徹底消除殘餘腫瘤,可給予病人最好的根治機會。 鼻咽癌手術 醫生經評估後會為病人選擇以內窺鏡或用 「揭面」 (maxillary swing) 方法進行手術。 是把放射物質放置於非常接近腫瘤的位置,直接照射腫瘤而避免影響正常組織。

鼻咽癌手術: (八) 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應對方法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韋:鼻咽癌是本港常見的頭頸癌之一,是一種發生在鼻咽或是咽喉部的癌症,九成以上屬於未分化鱗狀細胞癌的鼻咽癌。 同時,治療前和期間病人往往都需要吸收營養,照顧者應該為病人準備多方面食物來補充營養,不應迷信坊間一些謬誤或戒食某些食物,以致身體缺乏全面營養,影響康復速度。 在診斷後和治療前,患者一般都會為未來的治療感到焦慮、失望、無奈或憤怒,這些感受可能轉化成負面的情緒、行為而繼而發洩在家人身上。

鼻咽癌手術

目標是團結鼻咽癌的病友及康復者,促進彼此交流。 在那裏,病人會遇見很多和自己面對同樣問題的人,透過病友互相關懷及支持,令病人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孤單;亦能從過來人身上得到重新出發的勇氣。 免疫治療與傳統化療相比,除了病人對免疫治療的耐受性良好,且較少出現嚴重副作用外,對一些鼻咽癌患者亦具有持久的臨床功效,就是「長尾效應」。 隨着醫療技術進步,鼻咽癌的存活率在過去 2、30 年已大大提升。 在 I期 至 III期,局部控制的 5 年成功率一般都達 80% – 95%;而在 IV 期,成功率則約 70%; 5 年存活率可達 60%(IV 期)至90%(I期)。

鼻咽癌手術: ( 口腔檢查 (oral cavity examination)

所以,化療前病人需預先注射補肝藥,預防乙型肝炎再次活躍。 放射治療會引致唾液分泌減少和口乾,增加蛀牙和牙周病的發生。 病人需讓牙醫生詳細檢查口腔,並作適當治理如脫牙、補牙或洗牙,才開始接受放射治療。

鼻咽癌手術

如患者出現口乾問題,應每天用軟毛牙刷刷牙數次,並在飯後用暖鹽水嗽口。 飲食習慣也應改善,例如恆常喝水、以無糖香口膠刺激口水分泌、避免煎炸或酸辣食物,以及避免攝取咖啡因和酒精。 四、現時重建手術也非常成熟,揭開病人面部切除腫瘤之後,由於切除範圍比較廣,病人面部有機會留下一個空間,醫生可以用病人自身的游離皮瓣(最常使用為大腿前外側皮瓣)來重建缺損的部位。 手術一般會在局部復發 (local recurrence) 的時候才會考慮使用。 若復發的腫瘤仍細,仍未侵蝕至頸內動脈和顱底骨或頸總動脈等組織,耳鼻喉外科醫生可考慮以手術來割除復發組織。

鼻咽癌手術: 鼻咽癌治療 手術治療

鼻咽位於喉嚨的上端,加上鼻咽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容易誤以為相關症狀只是長期喉嚨痛,而忽略背後可能隱藏的罹癌危機。 鼻咽癌較多出現於華南、東南亞及北非地區,亦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 鼻咽癌手術2023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手術

若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化療也能減輕腫瘤產生的徵狀和不適。 化療藥物可能會減少卵子和精子的數目,大多數病人都可康復。 由於放射治療集中在頭頸部,不會涉及生殖器官,但醫生都會提醒病人在治療後半年至一年期間做好避孕的措施。 外科手術萬一電療不見效,可能要動手術切除鼻咽的腫瘤和受影響的頸部淋巴結。 鼻咽癌可根據腫瘤大小、有否擴散到淋巴結,以及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分為四期。 第一期腫瘤仍然局限在鼻咽以內,第二、三期擴散至淋巴,第四期則再細分為4A、B和C,4C期就是指腫瘤已擴散至其他器官。

鼻咽癌手術: 放射治療

四、治療: 鼻咽癌手術 鼻咽癌手術2023 由於鼻咽癌原發位置鄰近顱底及其他主要器官,沒有足夠的安全範圍以供切除。 另外鼻咽癌多為未分化的細胞,極容易發生頸部淋巴腺和遠隔轉移,因此手術難以清除乾淨。 放射線治療一直是鼻咽癌治療的主力,現在多使用鈷六十或直線加速器(目前的五年存活率可近百分之七十)。 然而,放射治療也是局部性的治療,對頭頸部的癌細胞比較可以有效控制,但鼻咽癌十分容易蔓延至骨骼、肺及肝等內臟,因此如何以化學治療增加鼻咽癌的痊癒率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仍未有結論,但是為了增加治癒率,化學治療的臨床試驗是必要的。 手術目的是切除腫瘤和部份周圍健康組織,達至根治效果。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 5 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由於鼻咽藏於頭顱中間深入的位置,附近亦有腦幹等重要組織,外科手術不是首選的治療方法;但若初期腫瘤復發,醫生亦會建議以手術割除腫瘤。 由神經線受損或腦退化而引致的視力衰退、記憶力下降、幻覺、發音/吞嚥困難等現象,現時已十分少見,但對一部分需要接受兩次放射治療的病人來說,這些後遺症可能會較為明顯。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用藥物來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令癌腫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與電療的分別是:放療針對特定部位,而化療藥物透過血管運行全身,不放過身體任何部位的癌細胞。

鼻咽癌手術: 由於鼻咽癌的病理組織多屬於未分化鱗狀細胞癌,對於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的反應良好,治療效果不亞於手術;而且鼻咽部位開刀屬於顱底部手術,困難度及危險性較高。

部分研究顯示,鼻咽癌的區域性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華南地區較常進食含鹽量高的醃鹹魚和鹹肉,而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鼻咽癌風險,但當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鼻咽癌的發病率便有所下降。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國際上已將免疫療法列入轉移性或無法切除之復發性頭頸癌的第一線治療,國內也已健保給付於轉移或復發之頭頸癌的二線治療。 轉移或復發之頭頸癌患者如果要單獨使用免疫療法,必須先檢測生物標記 PD - L1 表現量(Total proportion 鼻咽癌手術2023 score, TPS)超過 50 % 才能申請健保給付。 此外,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發展迅速,目前已有針對腫瘤細胞的標靶治療與 EB 病毒的免疫療法的藥物試驗研究進行中。

鼻咽癌手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