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目標價8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May 29, 2020

萬海目標價

市場法人推估,萬海獲利逐季攀升 ,針對2021年底每股淨值預估值 52.06 元,給予 3.9 倍 P 萬海目標價2023 / B,計算目標價 203 元,維持「買進」 。 萬海航運2022年至2023年將有高營收,中華信評指出,來自高漲的運價費率、及持續成長的貨櫃裝卸量,目前預測若疫情對整體供應鏈的影響有所緩解,則運價費率最快可能會從2022年底,開始自目前的歷史高點恢復至正常水準。 此後,隨著航運業的整體運能逐漸恢復,且預訂的新船也從2023年開始交付,海運運價可能會面臨一番修正,隨後可能仍維持在較疫情前為高的可獲利水準。 本土投顧指出,萬海4月單月營收149.39億元,明顯超過第一季平均單月營收128.89億元;營收跳升,成為推升獲利動力。 而儘管亞洲線運價從2月下旬,跌至5月上旬,不過萬海4月獲利依然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受惠船舶增加以及新增闢遠洋航線,後續亞洲線調漲效益以及旺季效應,將使獲利更具想像空間。 萬海近期股價漲勢兇猛,周二盤中雖一度打到跌停,但多頭氣勢如虹,26日又飆上128元漲停價,而本土法人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萬海營收逐季跳升,2021年底每股淨值預估值52.06 元,給予3.9 倍P / B,推算目標價203元,也是目前法人圈給予貨櫃三雄的最高目標價。

萬海目標價

美系外資表示,由於AI 萬海目標價2023 開發商(如 Meta)仍傾向於將 AI 運算和數據量留在雲端,開發混合 AI 運算也需要時間;中國智慧手機需求依疲,華為正在搶占聯發科手機客戶的市占率;高通仍在低階 5G SoC 市場積極降價,恐使聯發科第四季營收和營業獲利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因此先評級中立,而非優於大盤。 美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智慧手機需求和價格仍疲,但考慮到聯發科在邊緣 AI 運算領域的長期地位,評級「中立」,目標價 698 元。 法人預估,受惠SCFI運價指數創新高,加上美國線長約換約價格大漲,挹注6月營收,長榮第三季旺季更旺,單季EPS應可超過10元。 此外,有本土法人指出,陽明、長榮相對萬海,股價位階較低,從基本面來說,今年陽明只剩6艘新船交船,長榮還有61條新船交船,而長榮的經營績效,整體來說優於陽明,但兩者股價價差卻不到15元,因此買長榮的投資勝率較大,待長榮股價大漲,陽明、萬海、台驊股價才會上漲。 法人這次直接以萬海今年預估的EPS34.24元,給予10倍P/E,計算目標價342元,維持「買進」。 市場法人指出,萬海公告4月單月營收149.39億元,明顯超過第1季平均單月營收128.89億元 ,營收的跳升,成為推升獲利的動力。

萬海目標價: 廣達早盤站上月均線 法人:明年車用營收達雙位數

美系外資調高聯發科評等至中立,目標價也調高至698元;聯發科今(29)日以714元開出,盤中維持紅盤表現。 聯發科將運用 Meta 最新世代大型語言模型 Llama 2,導入至聯發科最先進的人工智慧處理單元(APU),及完整的AI開發平台(NeuroPilot),建立完整終端運算生態系統,可望應用在物聯網、智慧家庭等終端裝置市場。 萬海目標價 萬海在印度有六個自有辦公室,分別是孟買、清奈、蒙德拉、維薩格、德里及加爾各達,除了持續強化航線網絡與提升服務,也會持續善盡公益服務責任,朝永續目標邁進。

由於萬海去年全年總營收2,280.15億元,低於宏遠原預估的2354.25億元,獲利預估從1,067.01億元降為1034.06億元,去年EPS預估自43.73元降為42.38元。 萬海目標價 陽明4月稅後盈餘88.67億元,年增5061.88%,每股盈餘2.66元,年增3425%,創歷史新高。 萬海目標價2023 累計今年前4月稅後盈餘334.54億元,每股盈餘(EPS)10.15元,創同期新高,光前4月就賺超過一個股本。

萬海目標價: 公司簡介

本土法人表示,從訂單來看,2022 年新船比 2021 年少; 2023 年確定實施 降速減排,實質供給明顯受限 ; 但萬海受惠「大買二手船 及 新船下水」,預期萬海獲利逐季攀升 且 2022 年獲利優於 2021 年 ; 針對 2021 年稅後EPS 34.24 元,給予 10 倍 P / E,計算目標價342 元,維持「買進」。 本土法人指出,6 月 18 日 SCFI 美東線去程運價 8,914 美元 / FEU,萬海6 月18 日起,增加亞洲到美東航線,配置 10 艘 2800TEU ~ 4000 TEU 船,營收貢獻將落在 08 月 ; 營收及獲利將跳升。 再加上萬海 2021 年有 11 艘二手船(現成船)投入營運,合計增加運力 6萬5056 TEU ; 投入高峰主要落在 3 月及 2Q。 美系外資表示,相信人工智能伺服器正在排擠常規伺服器需求,且人工智能伺服器的價格又相對昂貴,有鑑於在雲資本支出的增長有限和市場對2024年伺服器市場復甦的預期,常規型伺服器市場恐面臨疲軟。 且相較於優勢較不明顯的供應鏈,由於信驊等指標性業者,單價較高,恐將受到更大的負面影響。

萬海目標價

揚秦(2755)今(30)日舉行法說會,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10.21億元,年增13.98%,稅後純益0.63億元,年增2.53%,EPS為2.08元。 揚秦表示,下半年進入旺季,將持續展店,麥味登預計至少再開60家、力拚2025上半年達1000家水準;炸雞大師今年則至少展店15家;全新火鍋品牌最快9月底加入。 本土法人指出,明年6月底,美西29個港口、兩萬多名碼頭工人將進行換約,依照過去慣例,明年上半年怠工、罷工、封港 都有可能發生,勞資抗爭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將明顯壓縮船舶運力供給。 此外,先前凍漲運價的歐美貨櫃航商達飛、馬士基、赫伯羅特,將在明年2月1日結束凍漲,屆時,對於運價將產生助漲效益。

萬海目標價: 本土法人調降陽明、萬海評等 目標價降至75元、81元

信驊先前因市場憂心AI伺服器浪潮恐排擠傳統伺服器市場商機,股價走勢不振,野村最新報告送暖,激勵信驊昨(28)日股價大漲205元、收2,590元,奪回台股股王寶座。 中華信評表示,2021年萬海因獲利能力提升而產生高達新台幣1330億元的營運現金流量,估計萬海2022年將產生2000億元到2300億元的營運現金流量,遠遠超出萬海的資本需求。 此外,中華信評認為,萬海航運應會在股利政策方面維持彈性,並 應會為潛在的船隊擴張計畫預留足夠的現金。

依其評等基本情境假設來預測,萬海航運應會在2022年至2023年間維持「淨現金」部位。 2022年的資本報酬率,中華信評預估,將維持在100%以上的水準,2023 年則將下滑至30%至 35%之間。 中華信評主辦分析師陳宛暄分析,四大理由調升萬海航運的評等:一、萬海航運強勁的營運現金流量,二、較高的帳上現金水位,三、具彈性的股利配發政策,應可使該公司在未來二年間得以維持充裕的財務緩衝空間,四、積極的資本支出計畫將擁有豐富資金來源,並在調整後的基礎上維持「無借款」狀態。 航海王之一萬海航運2021年獲利能力大升,產生高達新台幣1,330億元的營運現金流量,中華信評26日表示,四大理由調升萬海航運的發行體信用評等,從「twA-/twA-2」調升至「twA/twA-1」,評等展望亦回到「穩定」。 攤開貨櫃三雄2月營收,萬海236.79億元,年增93.08%,累計前兩個月營收561.9億元,年增117.72%。

萬海目標價: 貨櫃三雄盈餘 法人看好

市場法人表示,新船短期無法大增,任何政府或民間管制都無效,2020年9月中國政府管制運價,導致「買艙費(服務費)」的出現,實際運價還是大漲。 2021年5月19 日,美國工業託運人聯盟要求監管運價,市場法人預期,強悍的中國政府做不到的事,講民主的美國政府或民間組織更難做到。 市場法人認為,運價上漲,關鍵在於供不應求,除非能讓新船短期大量增加,否則,任何管制,頂多只會衍生出更多收費項目。 「亞洲線運價5月22日明顯調漲,6月營收將明顯受惠。」投顧表示,美國線從5月1日起換約,長約價大漲,預估將從6月開始貢獻營收,預估無論是遠洋線或近洋航商,6月營收都將跳升。 本土投顧認為,由於供給快速轉鬆,各航線現貨運價都已跌破合約價,並且改以與現貨價聯動的價格執行合約,預估美西線及亞洲線將在今年第4季轉至虧損,美東線及歐洲線將分別於明年第1季、第2季轉至虧損。

長榮553.05億元,年增86.66%,創單月歷史次高也是同期新高,累計前兩個月營收為1121.46億元,年增率93.14%,同樣創同期新高。 台玻(1802)看準5G需求,持續提升電子級玻纖布等產品生產比重,而玻纖布已通過台光電驗證,使其承為潛在AI受益者,今日股價一度衝上漲停價20.6元,成交量逾3.7萬張。 2020年9月大陸政府管制運價,導致「買艙費(服務費)」的出現,不過實際運價還是要大漲;2021年5月19日美國工業託運人聯盟(NITL)要求監管運價。 本土投顧調降萬海目標價至56元,維持持有評等,建議投資人靜待2022~24年下降循環落底後再檢視萬海的情況。 陳吉仲指出,因應氣候變遷,嘉南平原今年一、二期稻作都因乾旱而休耕,乾旱期轉作大豆及高梁等雜糧,都可增加農民的收益。

萬海目標價: 萬海1月營收暴衝 法人估每股獲利逾6元

中華信評預測,由於美國對實體商品的需求依然強勁,且運價費率高,萬海擴增跨太平洋貿易航線運能應可為萬海帶來可觀的營收。 因此,中華信評預估,萬海2022年與2023年的貨櫃裝卸量將成長3.5%至4.5%,但在未來幾年成長速度將會趨緩,並以跟全球經濟成長率大致相符的2%至3%幅度成長。 中華信評今天發布新聞稿,預測如果疫情對整體供應鏈影響有所緩解,運價費率最快可能會從2022年底自目前的歷史高點恢復到正常水準。 此外,法人認為隨著2022年全球新船下水量減少,長榮卻有大量新船,長期營運爆發力更勝同業;而碳中和議題,將使船的供不應求更加嚴重,新船數較多者,更能掌握商機。 法人估長榮2021年底每股淨值預估值53.61元,給予4.1倍P/B,推算目標價220元,維持「買進」建議。 本土投顧表示,今年第3季,SCFI美西線、美東線、歐洲線、亞洲線運價指數分別累計下跌68%、38%、49%、66%,跌幅超出預期,決定進一步下修今年、明年貨櫃航運需求及萬海獲利展望。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萬海在連5紅後,昨日盤中一度打入跌停,不過,市場法人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指出,萬海獲利逐季攀升 ,針對2021年底每股淨值預估值 52.06 元,給予 3.9 倍 P / B,計算目標價 203 元,維持「買進」 。 投顧指出,目前為美國零售淡季,但庫存卻在低點;第三季是零售旺季前的進貨高峰,美國線將帶領全球運價上漲。 推估萬海獲利逐季攀升;萬海2021年底每股淨值為52.06元,給予3.9倍P/B,推算目標價203元,維持「買進」。 本土法人表示,今年起因商品消費增加、裝卸人力短缺及運力不足造成的貨櫃塞港邏輯已漸消失,後續將面臨運價下跌帶來的營利走弱壓力;由於商品消費降溫導致貨櫃航運需求減弱、運價下跌,9 月中國-美西/中國-美東40 呎櫃運價分別為4,556 美元/8,534 美元,較2 月下滑70%及50%,將衝擊陽明、萬海9月營收下滑。 本土法人認為在塞港邏輯漸消失,長期合約無法提供保護,亞洲近洋線運力供需短期再轉差等因素下,預估貨櫃運價後續下跌壓力仍大,同步調降陽明(2609)、萬海(2615)評等至中立,目標價則是分別調降至75元、81元,同時預估兩家公司明年EPS年減超過七成。

萬海目標價: 明年要賠錢了?本土投顧開第一槍 估萬海最快Q2轉虧、目標價56元

輝達(NVIDIA)上周發布第2季財報以及展望,雖大幅超越市場預期,但公司股價未如前一季財報發布大漲,多處於盤整格局,遲至美股周二(29日)以487.84美元作收,創收盤新高,但外媒憂心,注意潛在客戶增長放緩、中國進一步限制以及未來成長性3大風險,對於股價要再進一步衝高存在潛在風險。 本土法人指出,萬海今年新船下水時程,分別為第1季22038 TEU、第2季4076 TEU 、第3季8064 TEU、第4季3.8452萬TEU,此外,萬海持續購入二手船,投入營運。 這篇報告引發PTT網友兩極反應,紛紛表示「已反應」、「長榮、陽明 已抱緊」、「感謝信心加持」、「EPS 又沒有比較高,為什麼當老大!」、「目標價打6折」、「投顧ALL IN我就跟」、「我要換船」、「航運就是在洗籌碼 韭菜還傻傻der」。 第十三屆印度航運暨物流大獎(MALA)頒獎典禮24日在印度孟買舉行,評選標準包含該區間貨量、年度成長率、國際市場影響力、文件流程、新航線開發、船期穩定度與客戶滿意度等。萬海是第十度獲此殊榮。

萬海目標價

外資券商野村證券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信驊(5274)(5274)已切入輝達(NVIDIA)BF3晶片互聯中介商機、加上擴大Google訂單市占,給予「買進」評級,目標價上看3,500元。 隨著缺櫃、缺船、物流供應鏈堵住的情況未解,加上高殖利率題材,本土法人再次調高三雄的目標價,同步給予買進評等。 國際海事組織(IMO)已經訂出2023年減碳目標、美國零售業庫存銷售比創新低、美國解封在即、全球塞港問題蔓延,在多項利多因素下,加上今(22)日萬海(2615)在股市最高價達273元,超過本土法人本月15日給的目標價272元,在已經過價情況下,該法人今日立即調高萬海目標價到342元,調幅近26%。

萬海目標價: 中國開發商自救 廣東珠海「5折」賣房開第1槍

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南韓、中國開始囤鹽,儘管臺鹽(1737)不斷強調庫存充足,台灣仍有民眾非理性搶鹽;經濟部也出手管「鹹事」,大秀臺鹽「史上最鹹倉庫」影片,呼籲民眾真的可以不用囤鹽。 00878公布最新持股,技嘉再增加3778張,合計來到7462張,權重已經上升到1.24%,00878除了買進技嘉,也調節部分持股,調整後,金融股持股張數最多,AI股權重最重,前10大持股AI股逾半。 日圓匯率貶值,彰銀今(30)日舉辦今年第二季法說會,彰銀主管表示,日圓兌美元匯價到150元匯價之前,日本央行應不會進場干預,由於彰銀在東京設有分行,日圓匯率貶值會吸引個人或企業海外置產,將持續爭取日圓貶值所帶動的新商機。 聯發科和輝達合作車用領域,有助於推升聯發科股價,美系外資認為雖然近三年營收貢獻有限,但有助於車用 萬海目標價2023 SoC 進展,尤其輝達財報會議提到合作,市場反應相當積極。

而萬海將船舶從美西調回亞洲後,趕上亞洲線的運價暴漲,今年1月營收達325.11億元,月增40%;相較前波營收高峰,2021年9月的257.64億元,亦高出26%,在貨櫃三雄當中表現最佳,遠高於長榮(2603)的月增率9%與陽明(2603)的月增率1%。 基於保守原則,假設上海航運交易所貨櫃運費指數SCFI遵循季節性慣例,下滑至3月底;同時2月受制「天數較少、農曆過年工廠停工、全球疫情嚴重」利空,估計萬海2月營收僅263億元,是2022年最低點,3月開始步入回升,估計營收284億元,萬海首季稅後EPS16.99元。 但宏遠估算,萬海今年1月營收325.11億元,遠高過於去年第三季單月平均營收235.76億元,即使保守假設,今年1月稅後淨利率,僅與去年第三季相同,則單月稅後EPS仍有6.7元;因此可以合理推論,市場過度低估萬海今年稅後EPS。

萬海目標價: 矽統傳跨足CoWoS搶AI大餅!連2天爆大量 公司澄清無此計畫

陳吉仲說,這是可以討論的公共議題,但根據過去在2007年及2011年大選前,2度調高公糧的保證收購價格,卻因種的人多,稻穀的價格反而下跌。 根據輝達官網資料,BF3是全球首款每秒處理速度(線路速率)達400Gb的DPU,用於資料中心軟體定義網路、儲存、網路安全防護等應用加速。 野村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鄭明宗指出,輝達在日前的財報電話會議中,已明確強調BF3晶片的成功與重要性,即使是最新推出的低階AI晶片L40S,也將BF3作為連結的晶片之一。 陽明今(15)日收在72.6元,上漲0.8元,漲幅1.11%,萬海收在80.7元,上漲1.6元,漲幅2.02%。

萬海目標價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