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流程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Eric on May 15, 2019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除了這幾類族群,國外研究也指出男性新冠患者相較女性更容易併發嚴重症狀、住進加護病房,更被視為高風險因子之一。 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在家中單獨 1 人 1 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現在約有 8-9 成的確診者都是採取居家照護模式。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日最新政策,不分年齡及族群,全民只要快篩陽性,不用至衛生所PCR,即可視為確診。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未來將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 不過指揮中心仍建議確診這應該維持「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 最新作法將改為:符合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條件之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 進入申請系統後,民眾需點選「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務必確實填寫手機號碼(聯絡電話)、居住地址、隔離地址,並送出申請。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傳染病個案病歷資料彙集平台教材

先前許多民眾染疫後為了申請確診、接觸者證明來申請保險,幾乎把醫療院所塞爆、電子系統也大塞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改用新系統並將相關文件電子化,才化解危機。 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選擇到大醫院的防疫急門診、就近有合約診所、衛生所,請醫師協助判讀,為避免有些醫療院所只提供線上看診,務必在前往診所前先致電確認,才不會出門了卻無法看診白跑一趟。 國內疫情趨緩,3/20起防疫鬆綁,快篩陽性輕症或無症狀者,將不再強制隔離,也不需要通報。 2.至健保署公布之衛生局指定視訊診療醫療機構(包括醫院及家附近的診所),預約看診後,可透過手機或平板遠距看診,通過醫師評估,可由親友代看診者於藥局領藥。 5/12開始,健康益友APP預計開立「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專責視訊門診」,將會評估並開立藥物給符合適應症的居家照護確診者。

  • 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臨床表現可分3階段,至於病情會進展到哪個階段,與個人免疫力、年齡、有無多重慢性病、感染病毒量高低等因素有關。
  • 另外,印度「Delta」變種病毒入侵後,民眾對於「施打疫苗是否有效」也產生疑慮。
  • 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症狀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大部分患者有發燒、乾咳、倦怠等症狀,約1/3會有呼吸急促。
  • 如果有同住親友,確診者不可離開房間,應落實佩戴醫用口罩、加強手部衛生、不可共食,使用酒精清潔,並且維持安全社交距離。
  • 不過請特別留意,如民眾於醫療照護機構及救護車等指定場所規定仍應戴口罩,除非是有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的檢查、治療或活動,可例外暫時拿下口罩。

因應「防疫新生活」,原本的「疫苗接種假」也將解編退場,未來回歸一般性請假規定。 《104職場力》為您整理最新版本「COVID-19」防疫相關規定,也祝福每個人都有健康美好的生活。 除修改通報時效之外,並研擬確診個案於通報後需隔離治療之條件,及簡化隔離治療通知書開立作業流程,以減輕醫療院所及衛生單位行政負擔,預計於6月上旬經專家會議討論確認後實施。 現在為了防止醫療體系的崩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研議讓輕症者返家「自行康復」,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就表示,如果屬於輕症者,遵照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標準,在家中其實可以自行康復。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2023 但也要多加留意自身狀況,因為還是有很小的機率會在幾天後由「輕症變成重症」。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 Step3: 入境台灣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持續延燒,驗出快篩陽性後PCR確診怎麼辦? 不要慌張,在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擴大之時,未來的新常態只要做好功課就能正向面對! 今天ELLE整理網友常見問題,包括看診、拿藥、隔離天數及症狀或後遺症,幫助你在遇到時能更理性從容。 經調整定義後,如民眾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或因配合醫療院所相關感染管制等相關措施篩檢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之輕症民眾,不需通報也不需強制隔離,亦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 近日本土疫情持續升溫,許多醫院急診室外出現大排長龍的民眾等著做PCR檢測、不少輕症確診者也會在慌張下撥打119,引發各界擔憂醫療量能是否能支撐住。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如果有兒童安全座椅需求,機場現場指揮調度人員,會於計程車上車處,按照排班計程車型與乘客人數安排車輛。 原則上採取 1 人 1 機申報,只有特殊狀況,如 12 歲以下孩童,且居家檢疫地點相同者,得共用手機申報。 因應每個人症狀表現狀況不同,有極少數患者病程可能在短時間中急速惡化,所以確診者在家應當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相關指引

而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未來降級後的COVID-19將比照流感疫苗的接種辦法,回歸一般性規定辦理。 不過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但約有14%出現嚴重症狀需住院與氧氣治療,5%需加護治療。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2023 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症狀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大部分患者有發燒、乾咳、倦怠等症狀,約1/3會有呼吸急促。

確診輕症免隔離制度上路後,指揮中心特別說明,未來確診者符合肺炎須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同時要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者,才是須通報對象。 鍾侑庭建議,政府可以參考日本的做法,制定民眾居家檢傷評估工具(手冊、APP軟體及WEB版本)供民眾在家檢傷。 建議尋求遠距醫療諮詢(健康益友APP)、衛生局提供之電話專線或視訊診療。 鍾侑庭指出,平時因為醫療資源豐富,急診尚能應付,然而在疫情期間卻會大大地衝擊我國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健康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所造成的疾病稱為新冠肺炎(COVID-19)。 SARS-CoV-2屬冠狀病毒科的beta亞科,冠狀病毒是造成人類與動物疾病的重要病原體,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 最後,鍾侑庭也呼籲,近日感染人數不斷創新高,許多民眾擔心自己受感染而至急診要求PCR採檢,導致急診被塞爆,為維持急診正常運作,希望民眾並非緊急傷病,不要到急診要求做PCR採檢,可改往政府或醫院設置的快篩站採檢。 國際醫療中心副主任陳中奎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病人症狀屬於感冒後期未癒,且因為心肺功能受影響、腸胃功能不佳,導致痰易生,且過多不易排出。 而中醫認為心主神明,且中醫內經指出:「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嗅覺異常則是與心肺有關,所以藉由中藥加強心肺功能,幫助病人恢復嗅覺。

2.確診用藥代領門診:請先上網預約掛號,並由非確診親友攜帶確診者健保卡、確診證明、用藥清單等資料,前往北醫附醫第三醫療大樓二樓38A診間看診領藥。 若快篩陽性之勞工身體不適無法出勤,可持「快篩陽性證明的照片」(不需特別跑到醫院或診所開立診斷書),向雇主請未住院之普通傷病假,病假日數1年內未超過30天的部分,雇主應發給半薪。 另外,快篩陽性的勞工若請病假,自篩檢陽性日及次日起5日內,雇主不得扣發全勤奬金。 3/20起,遺體不再強制使用雙層屍袋,改為有體液滲漏風險才使用完全密封的屍袋,也不強制從醫院或接體車上入殮封棺後直接送火化場火化;在符合感染管制原則下,親友可瞻仰遺容,但應佩戴口罩,並避免直接碰觸遺體;工作人員建議依執行任務之暴露風險,選擇適當個人防護裝備。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確診者線上補發居隔書 4大步驟與申請資格一次看懂

如果春節入境期間,在防疫旅館住滿 15 晚,那麼只需於機場入境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PCR 採檢一次,以及防疫旅館隔離結束前再採檢一次,共兩次 PCR 檢測。 航站有規劃居家檢疫者的入境動線與乘車程序,請依照指引至指定地點搭乘防疫專車。 梁祐爾主治醫師說明,中醫調治咳喘,依據是否存在外感病邪及體質陰陽虛實偏盛,隨病況緩急及症狀表現來給予治療,臨床上尤其著重肺、脾、腎三臟的關係,這三者都是調節氣體出入吐納與痰濕生成的重要臟腑;除了確定外來的感染解除了沒,還要注意病人平時體力、消化、情緒跟睡眠情形。 醫師發現符合臨床條件及檢驗條件之病患,依新規定於72小時內通報即可,通報後經醫師評估有隔離治療之必要時,得住院隔離治療。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但請民眾仍要注意個人衛生健康,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並建議若情況許可,可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社區保護力,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註三:若病人因COVID-19相關症狀而感到身體不適,除了可以使用COVID-19居家照護期間自我檢傷評估表決定是否需就醫外,病人或照護者亦可直接尋求遠距醫療諮詢。 六、肌肉痠痛/全身無力/倦怠註三:若病人因COVID-19相關症狀而感到身體不適,除了可以使用COVID-19居家照護期間自我檢傷評估表決定是否需就醫外,病人或照護者亦可直接尋求遠距醫療諮詢。 池榮美表示,雖然新冠肺炎傳染病等級將調降至4級,不過年長者和免疫能力不足者等高風險族群仍須受到保護,也因此醫療院所等設施仍需維持戴口罩義務,60歲以上高齡者等高風險族群的快篩部分費用由健保承擔,而提供高風險族群進行核酸篩檢(PCR)的臨時診療所暫時不會關閉。 可以,但因為疾管署會透過手機簡訊通知確診民眾填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建議最好留下手機號碼,如果留市內電話,需主動自健保快易通填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 陳時中表示,因為擔心住院患者進入醫院後,反而被其他感染者傳染,所以維持民眾住院前應該執行PCR採檢規定,以免因為家用快篩偽陽性,造成醫院群聚事件,「這就不符合科學照顧精神」,並重申快篩陽性後必須經過醫師診斷確診,不是直接「視同」確診。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新毒株EG.5害「確診數攀升」 英專家:有症狀別出門

為此,南韓防疫部門決定從本月31日起,將新冠肺炎的傳染病等級從第2級調降至第4級,與流感等傳染病同等級,回歸一般醫療體系,不再每天統計確診者人數,不過醫院或療養院等高風險設施仍需戴口罩。 陳中奎醫師也提醒有新冠後遺症的病人,因為身體還處於虛弱狀態,若是平常有運動習慣,建議減少運動強度,並做好防風措施,即時擦乾汗水,避免反覆感冒;若是呼吸會喘,則是不建議激烈運動,需好好休養,以養足精氣神。 另外,雖然疫情趨緩,但是高風險族群包含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還是需要保護好自己,避免反覆感染新冠肺炎。 疾病管制署透過新聞稿說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即Covid-19新冠肺炎)自2023年5月1日起降階為第四類傳染病,醫師發現符合臨床條件及檢驗條件之中重症病患仍須於24小時內通報。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註五:若病人此次所欲查詢的症狀並非COVID-19相關症狀(如),可以遠距醫療諮詢(如健康益友APP、COVID-19居家照護期間衛生局提供之電話專線…等),由遠距醫療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評估,以決定是否就醫。 日前我們已為大家整理「【2023最新】確診防疫指引」一文,當中詳細說明「輕症免隔離」上路後,萬一不小心確診新冠肺炎(或快篩陽性)該怎麼辦,現在將再參考疾管署的說明文件,帶您了解現行制度下的通報及隔離治療作業流程。 快篩陽性者,也可至合作的診所、醫院防疫門診進行快篩陽性及確診的實體評估。 衛福部在全國2100家基層診所、156個防疫門診,提供實地或遠距診療就醫的服務,民眾可備妥快篩陽性檢疫證明,前往指定醫療院所,實地進行確診判斷。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防疫鬆綁新制」還有哪些配套措施同步調整?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全球疫情從肆虐到趨緩,南韓疾病管理廳(疾管廳)今宣布,將於本月31日調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傳染病管理級別,從目前乙類下降至最低級別的丁類。 北韓已進一步解除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的嚴格孤立狀態。 法新社和路透社引述北韓中央通信社(KCNA)發布的聲明指出,北韓國家緊急防疫總部昨天宣布「海外公民獲准返鄉」,並說這項決定符合當局在「全球疫情趨緩之下」,針對防疫等級而做的調整。

舉例來說:民眾於3月20日持3月19日家用快篩陽性證明至醫療院所就診,如醫病雙方均同意3月19日快篩結果且醫師評估為確診個案,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及相關防治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由於國內外疫情趨緩,因此如疫情持續保持穩定,將於2023年的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 江坤俊醫師表示,當感染印度「Delta」變種病毒,產生的症狀像是重感冒,嗅味覺喪失已不是典型指標,與原本新冠肺炎產生的症狀大不相同。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他更進一步解釋,40歲以下常見的症狀包含頭痛、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及發燒,很容易讓患者誤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感冒,容易忽略病情,因此造成病毒的大傳播。 江坤俊也提醒,感染印度「Delta」變種病毒也有其特殊症狀,像是嚴重胃部不適、聽力受損等,當有這些症狀出現時,就要特別留意。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確診怎麼辦?得Omicron勿慌張!Covid-19確診「隔離天數、症狀、拿藥流程、後遺症」8大QA懶人包

據疾管署統計資料,新冠肺炎輕症占99.79%;中症占0.17%;重症僅占0.04%。 鍾侑庭表示,絕大多數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不需至急診就醫的,據疾管署對新冠肺炎疾病嚴重度分類,中重度患者由於緊急程度較高需要住院治療,輕症病人除非有緊急傷病,否則不需住院,若有醫療需求時,可以透過衛生局預約視訊診療。 除了「輕症強制隔離」,還取消「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居家照顧對象)開立」、「確診者同住家人及入境民眾自主防疫(0+7)」、「輕症通報丶提供確診數位證明」、「確診者簡訊丶自主疫調回報」、「居家照護遠距諮詢」。 不過,3/20~3/26為緩衝期,系統仍提供3/19(含)之前檢驗陽性的民眾補上傳自主疫調及醫療院所補通報,以維護民眾權益。 指揮中心特別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當新冠肺炎已進入廣泛性社區傳播階段,若每天都有超過六萬確診個案到急診就醫時,將成為我國急診沉重的負擔。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梁祐爾指出,咽喉為「心肺肝腎呼吸之門,飲食聲音吐納之道」,慢性咳嗽除了感染尚未痊癒,還需考慮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排除肺部發炎、癌症、上呼吸道阻塞、感覺神經過度敏感、藥物副作用等可能。 而在疫情開始後,這類「確診後遺留之慢性咳嗽」並不少見,時間從數周到半年以上的都有,讓病人不勝煩擾。 45歲郭先生,去年新冠確診後就一直反覆喉嚨痛和咳嗽,三週前又感冒,出現急性發燒及喉嚨痛等症狀,雖已痊癒,但咳嗽仍相當嚴重。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控制疫情! 醫療資源是關鍵

對此,台灣緊急救護醫療指導醫師學會前理事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鍾侑庭醫師參考日本居家檢傷、我國疾管署、急診五級檢傷制定出,「COVID-19疑似或確診病患居家自我檢傷流程」與居家檢傷檢查表,給予民眾參考使用。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近一週單日確診數均在7至8萬上下間,為了防止醫療資源潰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宣布,將自今(26)日起,全民快篩陽性即視為確診,不過仍需經醫師評斷後才可領藥、開立診斷書。 以下為《TVBS新聞網》特別整理出領藥流程、PCR採檢條件調整及申請診斷流程7大Q&A。 教育部也將持續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防疫政策及疫情發展之判斷,適時調整校園防疫措施,鼓勵各級學校教職員工生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COVID-19疫苗施打劑次儘速進行疫苗施打,共同守護教職員工生健康及安全。

  •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還是不少人受到新冠後遺症的困擾,60歲的陳女士在7月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不僅持續咳嗽、痰多、走路喘,還喪失了嗅覺,經過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以中藥調理及穴道按摩,陳女士一週後就恢復九成的嗅覺。
  • 未來將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
  • 「聖肺愈喘湯」成分包括:人參、白朮、陳皮、麻黃、桂枝、柴胡、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生薑、桑枝、大棗等13味藥組成。
  • 江坤俊也提醒,感染印度「Delta」變種病毒也有其特殊症狀,像是嚴重胃部不適、聽力受損等,當有這些症狀出現時,就要特別留意。
  • 北韓已進一步解除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的嚴格孤立狀態。

指揮中心提醒,雖然大多感染者為輕症或無症狀,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 若民眾快篩陽性後,出現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每分鐘心跳大於100次者,請立即撥打119、或請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步行、開車前往就醫。 3/20起,快篩陽性或無症狀的民眾,不需通報也不需強制隔離,建議遵守「0+n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檢測結果為陰性,或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已達10天。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國內外研究及病例皆陸續發現,無論輕重症,甚至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皆有可能留下長期後遺症。 包括乏力、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咳嗽、嗅覺或味覺障礙、記憶力減退等持續性症狀,這些後遺症常帶給患者生活及工作上的痛苦與不便,且痊癒時間仍未可知。 但若快篩陽性,不需做PCR檢測,只需透過「健康益友」APP或聯繋所轄衛生局安排,以遠距或視訊方式經醫生確認快篩結果後,即為確診。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確診警憂傳家人又無處安置 被迫流浪

南韓傳染病管理級別分為4級,丁類是最低一級(4級),與流感、急性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同屬於丁類。 目前新冠與結核、霍亂、傷寒等被歸類為乙類,武漢肺炎於2020年1月被歸類甲類傳染病,直至2022年4月25日下調至乙類。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池榮美提到,疾管廳未來不再統計迄今已達3年7月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至於健康人群,COVID-19感染的嚴重性已降至流感水平,醫療體係也已具備足夠應對能力。 陳中奎醫師分享,若是罹患新冠肺炎或是反覆確診的病人,建議確診後一個月內,飲食以清淡為主,盡量避免油膩、甜食、烤物、炸物、辛辣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來鞏固腸胃、肺功能以及避免生痰,也能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指出,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男性確診者的重症率高達女性的3倍多,顯示男性相較女性更容易併發出重症,甚至死亡;國內醫師也觀察到類似現象。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補充,快篩陽性診斷確診的證明是一張黃色的卡片,會紀錄快篩陽性結果、醫師資料、身分證資料等;接觸者隔離證明則是白色的卡,至今沒領到紙本、電子單的民眾可以下載使用。 指揮中心提醒,快篩陽性如外出,除了要全程戴口罩外,也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之場所;請勿與他人從事近距離或群聚型之活動,如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 居家照護期間有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指甲發青等症狀,請立即聯繫119,或聯繫衛生局依規劃指示,如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步行、自駕、騎車)等方式前往就醫。 從5月26日起,只要在家使用快篩試劑檢測結果為「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研判,即可確定病例為確診。 可以透過視訊診療,或是自行前往(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請醫師現場評估快篩陽性結果。

新冠肺炎確診流程: 防疫專車 FAQ

提醒您,確診或快篩陽性請別驚慌,歡迎參考《104職場力》依據衛福部疾管署的指引,為您整理「不斷更新」、符合最新版本的「確診者指引」。 若感染Omicron,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會有下列症狀:「乾咳、喉嚨症狀(喉嚨痛、喉嚨癢)、發燒、流鼻水或鼻塞,少數失去嗅覺、味覺、腹瀉」。 如果有同住親友,確診者不可離開房間,應落實佩戴醫用口罩、加強手部衛生、不可共食,使用酒精清潔,並且維持安全社交距離。 此外,考量學校教學需求,各級學校經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於具特殊性場域或授課有相關需求時,學校得自行決定採取佩戴口罩措施。 原則上,如清明連假後國內疫情穩定,自4月17日起搭乘公共運輸由規定戴口罩改為建議佩戴,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也將比照公共運輸辦法實施。

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並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 ★ 補充說明:醫療照護機購包括: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住宿式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聖肺愈喘湯」成分包括:人參、白朮、陳皮、麻黃、桂枝、柴胡、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生薑、桑枝、大棗等13味藥組成。 其中的人蔘鬚、白朮、甘草、紅棗、陳皮,有培元固本、理氣養肺、補腎氣、開胸利膈的作用;麻黃、柴胡、桂枝、荊芥、防風、生薑、桑枝、黃芩則可宣肺平喘、清熱化痰,全方可達到養陰補氣及解除風鬱的效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