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營收創新高2023介紹!(小編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May 12, 2023

七月營收創新高

長聖表示,已於今年6月向美國FDA申請Pre-IND諮詢會議,探討第三個奈米新藥技術平台在癌症治療的進一步開發計畫。 未來,公司將持續推動免疫療法、核酸藥物、癌症疫苗等研究,未來持續投入異體新藥研究於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搶攻全球百億美元的細胞治療市場商機。 而軟板的銅箔基板也表現不錯,新揚科 (3144) 七月營收也創了歷史新高,公司積極布局 5G 領域,除了在 5G 高頻高速所用的異質聚醯亞胺 (MPI) 銅箔基板材料建立完整關鍵技術,也積極開發 Low Dk/Df 應用,同時擴大產品範圍至車用、無線耳機、智慧音箱等產品的軟硬結合板。 在表二中,可以發現不少中小型電子股的蹤跡,有些個股雖然EPS不大,但是成長性就很強,例如:光罩(2338)、零壹(3029)、群電(6412),上半年EPS都不到2元,但是今年成長幅度都不小,可以說是「低單價、高成長」的個股,蠻適合一般投資人操作。 航運股累計前七月營收成長幅度最大的前4名,分別是:萬海(2615)、長榮(2603)、台驊(2637)、陽明(2609),這4家公司累計前七月營收成長幅度都大於100%。

表三中,近一個月法人最捧場的是大學光(3218),其次是南六(6504)、豪展(4735)。 七月份營收已經全數公告了,說實話,在完全公告之前我個人非常期待也很好奇,到底營收創新高的家數有多少呢? 出來的結果讓我非常驚訝,更是驚喜,因為七月份營收創新高的家數竟然高達115家,較上個(六)月的80家,足足成長了三成之多,這個是讓我驚訝的地方,另一個讓我驚喜的,是營收創新高的類股。 七月營收創新高2023 七月營收創新高 七月營收創新高2023 營業淨利為48.77億元,稅前淨利為54.46億元,稅後淨利為43.16億元,每股盈餘為新台幣24.68元。

七月營收創新高: 蘋果公布財報 法人:看好大立光、兆利及台郡

另外,法人關注潛望式鏡頭進展,林恩平指出,目前大家都積極尋求導入潛望式鏡頭,且高低階都有。 潛望式鏡頭分為內對焦及整組對焦兩種,較高階的內對焦去年已出貨,今年量不會太大。 今年以整組對焦出貨量較多,潛望式鏡頭多以旗艦機種為主,明年可能滲透至中階機種。

長聖(6712)(6712)今(1)日公布7月營收6,060萬元,月增5.8%、年增7.2%,連續七個月正成長,再創新高;今年累計營收3億3,743萬元,也是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隨著另一家細胞治療公司育世博8月8日登錄興櫃市場,長聖持有該公司7,338張股票,法人預估,這將有助於長聖下半年的獲利貢獻,並帶動長聖全年獲利再創新高。 首先,表現最整齊的族群,創新高家數最多的族群,還是IC設計,一共有27家公司七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七月營收創新高: 【2023/07月營收公告】大地-KY( 七月營收創近10個月以來新高,月增15.5%

台股的走勢目前來看是亞洲第一強,不但指數離今年的低點最遠,如果加計除息消失的四百點,台股更是還在萬一附近,所以我請大家選股不選市,就是針對強恆強的公司持續關注,而為甚麼股價可以強恆強呢? 幾乎就是要有好的業績撐腰,而七月營收更是指標中的指標,只要公布營收創新高的公司,幾乎都有好表現。 台股7月合併營收概況將在10日公布完畢,統計至9日共計有94檔個股的7月合併營收創下新高,由於7月有望創新高的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等尚未發布,預計整體7月合併營收創新高的家數將超過百家以上。 目前7月合併營收創新高家的產業及集中在半導體的晶圓代工、IC設計、IC封測、海空運承攬業者、散裝航運、ABF載板、車用周邊零組件、導線架、鋼鐵等。

隨晶圓代工廠擴廠資本支出持續進行帶動下,相關材料需求穩健,崇越科技全年營收及獲利,力拚成長雙位數。 而另外一家跟 5G 測試有關就是京元電 (2449),七月營收達 23.34 億元,較 6 月 21.05 億元成長 10.9%、較去年同期 18.19 億元成長達 28.34%,連 3 月改寫歷史新高。 主要就是受惠 5G 基地台、手機晶片及車用電子測試需求量穩健提升,配合歐美、中國大陸和台灣晶片廠客戶測試訂單量同步增加。

七月營收創新高: 宇隆第2季獲利季增39%、EPS 2.24元 今年營運逐季走高可期

再加上本來公司就掌握大多數英特爾基頻晶片測試,在蘋果合併英特爾的基頻晶片部門後,有機會因此打入蘋果供應鏈,更具有想像空間。 電子股這次還是IC設計表現最佳,七月一共有19檔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較上一個月的12檔還要多。 累計營收成長最大的是立積(4968),其次是敦泰(3545)、義隆電(2458),跟觸控IC、射頻晶片需求提升有關。 法人近一個月最捧場的是聯詠(3034),屬於面板趨動IC相關個股,其次是敦泰(3545)、盛群(6202)。

七月營收創新高

因消費性電子業訂單趨緩,7月合併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家數跌破三位數,僅有99家,比6月的143家減少44家。 觀察7月營運依舊屹立不搖的包括台積電、廣達、長榮、台達電、統一超、聯電、金寶、巨大、豐泰、啟碁、全家;特別的是長榮挾著經營團隊努力及營運成本低於同業優勢,再度創造7月營收創新高的奇蹟,拉開與競爭對手差距。 展望後市,台新投顧認為,台股旺季效應將逐漸發酵,隨著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晶圓廠資本支出金額不斷上調,半導體設備產業第三季展望正向,相關供應鏈業績動能樂觀。 崇越科技強調,整合需求銷售半導體、LCD、光電等產業之精密材料、零組件及設備外,也提供環保綠能系統規劃服務。 營業比重上,半導體材料暨電子材料銷售佔比約八成,環保工程逾一成,餘為太陽能與廠務系統工程等。 近年崇越科技將業務觸角擴及民生食品、健康樂活等產業,以全方位鏈結與整合實力,持續擴大集團規模。

七月營收創新高: 相關

其中,晶圓測試卡營收 2.19 億元,月增 23.63%、年減 27.55%。 IC 測試板營收 0.84 億元,月增達 77.39%、年增逾 2.51 倍。 技術服務與其他營收 0.37 億元,月增 44.97%、年增逾 1.87 倍。 累計營收成長幅度前3名的分別是:同欣電(6271)、菱生(2369)、矽格(6257)。

以單季第2季而言,健鼎提到,單季營收134.43億元,營業毛利22.92億元,毛利率17.05%,營業利益12.07億元,營業利益率8.98%,稅後盈餘9.6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84元。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作者無涉。 台塑四寶7月營收合計新台幣1183.45億元,月增3.2%,年減24%。

七月營收創新高: 蘋果最新一季財報符合預期 法人建議:維持買進大立光

材料表示,7月營收續強主因絲束和醋片需求強勁,加上絲束與醋片新產能擴增完成挹注營收,以及調高產品售價等因素。 南韓研究團隊日前發表「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相關論文,帶動全球超導體熱。 不過,他說,雲端服務是趨勢,許多企業雖然調降資本支與人力,但數位轉型的需求還是在,中小企業持續轉到雲端訂閱服務,這是明顯的趨勢,很多中小企業都在利用雲端來做服務,共享平台與社群媒體的服務仍然存在,企業由地端轉向雲端的情形愈來愈明顯。 緯穎(6669)今(2)日舉行線上法說會,針對2022年第4季與2023年展望,財務長陳昌偉表示,不論是第4季或是2023年,所有訊號展望都是樂觀,並預估2022到2024年的年複合成長率,持續以兩位數目標邁進。

蘋概指標股大立光(3008)(3008)昨(5)日公布7月營收,月增近三成,為今年以來單月新高,累計前七月業績則年減12%。 大立光表示,7月營收成長主要受惠客戶新機種拉貨,預估8月拉貨動能會比7月好。 七月營收創新高2023 另外,上市櫃7月營收前五大公司為鴻海、台積電、仁寶、廣達、和碩,合計達8,338.5億元,年增2.71%。 值得一提的是,對照去年同期五哥營收表現,可以看出鴻海、台積電、仁寶仍是正成長,但廣達、和碩7月營收則呈現年減態勢,法人分析,主要與去年遠距辦公需求大幅顯現,帶動筆電拉貨動能爆發,基期相對偏高,且今年缺料問題嚴峻,也干擾組裝廠生產進度,因此有營收排行洗牌的情況。

七月營收創新高: 中華電財報/Q2每股純益1.28元 上半年EPS 2.52元創6年新高

玉山金總資產3.58兆元,根據最新自結盈餘顯示,單月獲利雖年減38.13%,由27.8億元衰減至17.2億元,表現不如去年7月創下單月同期新高亮眼,但是與上月大致持平,前七月累積稅後純益也較去年成長逾兩成。 展望第三季,台積電之前預期市場對於公司領先業界的5奈米及7奈米製程持續需求,將支持公司業績成長。 預估第三季合併營收介於198億美元到206億美元之間,平均值202億美元,估約季增11.2%,超越市場預期的6到8%,至於毛利率也估於57.5%到59.5%之間。 第一個脫穎而出的首推過去也當過千元股后的精測 (6510),公司公佈七月合併營收達 3.42 億元創歷史新高,雖然年增率 0.53%,但是月增率高達 36%,可見旺季效應已經到了。

七月營收創新高

雖然創意下修2023年財測,但仍對其AI伺服器專案量產,提供更清晰的方向,AI專案將在2024年進行量產,將助益營收與獲利提升。 同時,兩個延後的5奈米專案,在修改設計後,將於明年完成定案,進一步提供明、後年之營收動能。 永豐金控(2890)今(8)日發布7月自結稅後純益23.74億元,創歷史單月新高,前七月稅後純益124.44億元續創歷史... 而第四季隨著疫情逐漸受控,民眾開始重返日常活動,預料內需消費產業將逐漸復甦,而振興券推出更將刺激消費者需求提升,成長動能可期。 不過有網友哀嚎「群創買在31元,套兩年了,要換股嗎?」其他人則建議,若跌破24元「再不甘心也該走」,並提供他兩大解決方案。

七月營收創新高: 營運五強股 業績「疫」路發

相較於上一個月創新高的金融股以證券股為主,七月金融股營收創新高的除了證券之外,金控、銀行也都在榜上,不過若是從累計前七月的營收成長來看,康和證(6016)拔得頭籌,而國票金(2889)、日盛金(5820)到七月為止都有2位數成長,算是金控指標。 可以發現的是,金融個股還有不少個股的股價低於淨值,在加權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之際,有漲幅落後的嫌疑。 而法人在近一個月最捧場的是日盛金(5820),其次是元大金(2885)、統一證(2855)。 雖市場仍在觀察通膨數據爆表後,對消費市場的排擠效應、以及科技業的庫存調整等影響,不過,隨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布7月營收,截至下午2點,約近80家公司仍交出創下歷史單月新高的好成績,其中,法人在先前五個交易日大力加碼的個股,包括聯電(2303)(2303)、長榮(2603)(2603)等。

七月營收創新高

而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的則有78家,當中包括廣達、長榮、台達電、聯電、金寶、豐泰、啟碁、全家、第一金(2892)(2892)、兆豐金(2886)(2886)、合庫金(5880)(5880)、全科(3209)(3209)等公司。 但是有些拉回可以考慮介入的,也就是累計前七月營收表現不錯的,因為預期全年財報會不錯。 例如:泰碩(3338)、零壹(3029)、矽創(8016)、昇陽半(8028)等,請靜待拉回的時機點唷。

七月營收創新高: 訊連營收/7月攀全年高點 下半年5項新品問世、吸睛!

12月營收創一年新高者,上市櫃合計高達200多家以上,但卻高達100多家股價跌破月線之下。 若反彈仍站不回月線之上,甚至持續創新低,恐怕要對其保持警惕,其中恐怕有些可能轉為利多出貨期。 創意總經理戴尚義於法說會提到,第三季合併營收較第二季微幅上升,其中委託設計業務(NRE)雙位數上升,量產業務(TURNKEY)則微幅下滑,毛利率雖然可持平,不過費用呈現個位數季增。

七月營收創新高

7億元,累計EPS 0.84元,單月稅後純益較上月大致持平,略增0.35%,累計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增加24.29%。 汎銓看好日本擁有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半導體材料技術領優勢,也規畫於本季設立日本業務據點,擴大當地客戶委案需求,有助增添營運動能,並為汎銓下一步於日本設立分析實驗室營運據點奠定有利的營運基礎。 汎銓為擴大搶攻全球材料分析市場龐大商機,積極推進海外布局計畫,一方面,今年下半年起隨著最新型分析-設備陸續到位,將帶動兩岸營運據點分析產能逐月增加,至今年底目標提升台灣分析產能達三成以上、中國分析產能達五成以上。 材料分析(MA)大廠汎銓( 6830)今日公布2023年7月合併營收1.72億元,月增0.26%、年增5.76%,為歷年單月次高:累計2023年1至7月合併營收10.83億元,年增13.06%,改寫新歷年同期新高。 華新(1605)(1605)今(7)日公告,7月營收151.87億元,年增0.43%,單月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7月營收1,153.37億元,年增6.70%,前7月創歷史同期次高紀錄。

七月營收創新高: 七檔個股營收創新高 投資人手上有幾檔?

其次營收表現整齊的族群,應該屬於PCB相關,這裡包括了上游的PCB材料,以及PCB製造,一共有15家公司。 不過累計營收成長的幅度,就比不上IC設計了,累計營收成長前3名的公司是:台表科(6278)、台光電(2383)、金居(8358),他們累計營收成長幅度都大於40%,由此可知在PCB產業裡,上游還是相對優於中下游。 元大金(2885)7月單月獲利維持40億元以上水準,7月稅後純益41.27億元,創下歷史單月獲利次高,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90.97億元,比去年同期獲利成長近35%,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53元暫居第一,玉山金前七月獲利122.71億元,年增24.2%,EPS為0.84元。 上市櫃最新營收成績單出爐,合計7月營收以3.31兆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雖然比6月略為減少1.2%,但創新高家數來到164家,明顯優於前一月的135家及去年7月的124家,除了航運、鋼鐵營運表現續旺之外,還有多檔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加入創高行列,反應第三季旺季行情已有開始暖身跡象。 除了七月份營收公告之外,另一項也是要在八月中旬之前公告的,就是第二季的財報數字,因此,就已經公告前二季EPS的公司去做比較,今年累計上半年EPS已經超過去年全年EPS 50%的個股,大概就是今年的轉機或是黑馬股,這些族群如果有拉回,預料也是優先考慮承接的對向。

  • 創意總經理戴尚義於法說會提到,第三季合併營收較第二季微幅上升,其中委託設計業務(NRE)雙位數上升,量產業務(TURNKEY)則微幅下滑,毛利率雖然可持平,不過費用呈現個位數季增。
  •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5年,合格證券分析師,現任仲英財富投資長、CMoney全曜財經顧問、財經主筆,並且是證基會、中正社區大學以及明星雲學苑講師,Yahoo理財專欄、商周財富網特約作者。
  • 傳產股七月營收表現較好的族群當屬航運及鋼鐵,這2個族群各有9家公司七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 他說,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對未來的資本支出展望,並沒有調整,持續增加,使用者的行為也轉到雲端服務上面,帶動緯穎的雲端伺服器需求暢旺,第4季通常是一年的高峰,預估往後三到四年,年複合成長率仍然是雙位數,雲端服務產業是成長的,目前所有訊號都是樂觀,不論是第2022年4季與2023年。

絲束暨醋片廠材料-KY(4763)(4763)昨(7)日公布7月合併營收達9.22億元,月增10%、年增147%,連續第七個月創新高;今年前七月營收48.49億元,年增119%,已超越去年全年營收42.69億元。 而在電子股中,又以PCB相關個股居多,例如:聯茂(6213)、台光電(2383)、中探針(6217)、新揚科(3144)、騰輝-KY(6672),這些都是PCB上游的材料相關個股。 進一步去看營收創新高的類股,驚喜發現不再是電子股專美於前,傳產、金融也都有不錯表現。 115家中63家是電子股,佔54.7%,其次是傳產,總共是38家,最後是金融,總共是14家。 他說,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對未來的資本支出展望,並沒有調整,持續增加,使用者的行為也轉到雲端服務上面,帶動緯穎的雲端伺服器需求暢旺,第4季通常是一年的高峰,預估往後三到四年,年複合成長率仍然是雙位數,雲端服務產業是成長的,目前所有訊號都是樂觀,不論是第2022年4季與2023年。 傳產股七月營收表現較好的族群當屬航運及鋼鐵,這2個族群各有9家公司七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七月營收創新高: 服務

至於鋼鐵股,累計前七月營收成長幅度最大的前3名分別是:運錩(2069)、世紀鋼(9958)、威致(2028),這3家公司累計前七月營收成長幅度都大於60%。 觀光類股呈現「雙成長」,來自於疫情趨緩及適逢暑假,國人報性旅遊的貢獻,7月合併營收寫下歷史新高的觀光類股有夏都、亞洲藏壽司及豆府,夏都更以單月營收1.18億元、年增11.5倍的姿態,躍升為觀光飯店的大黑馬股。 國票金昨天也公布獲利,7月稅後純益2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3.24億元,年增28%,EPS為0.38元。 華新近年積極布局新能源產業,並擴大投資,三大事業皆朝向「儲能、運能、用能、創能」四大領域布局,其中布局電動車電池所需關鍵原料,也成為指標鎳礦概念股,華新在印尼旭日四條冰鎳產線去年底完成試車,今年第2季電廠併網,目前已全產全銷。

七月營收創新高

不銹鋼事業方面,華新併購義大利Cogne案,於今年第1季挹注營收、獲利;大陸煙台軋鋼廠第2季試車,第3季量產,冷精廠第3季試車,明年第1季量產。 顯示驅動IC廠瑞鼎(3592)於今(8)日公告第2季財報,每股純益為5.55元,上半年每股純益為7.76元。 代工廠緯創受6月季底拉貨墊高基期影響,今天公布7月合併營收新台幣677.2億元,月減16.5%,年減15.02%。 軟體商訊連(5203)今(8)日公布7月營收1.59億元、月增3.3%、年增6.6%,不僅為今年最高紀錄,更達近27個月... 健鼎提到,第2季受到景氣尚未能完全復甦影響,季營收略低於第1季,雖折舊占營收成本較高,但因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以及原物料價格壓力減輕,單季毛利率仍較上季上升1.75%,營業利益率及稅前純益率也都較上季成長,營運結果尚符合預期。 陽明之前在法說會上指出,下半年歐洲、美洲、澳洲為傳統旺季,加上船期延誤、缺櫃、缺艙、塞港情況未能紓解,供需缺口加大,運價可望維持高檔,雖疫情仍嚴峻,但下半年整體營運狀況,樂觀可期。

進一步觀察上市櫃7月營收表現,較去年同期成長幅度前三大族群為運輸、鋼鐵、塑膠,清一色皆為傳產原物料,其中,運輸類股年增高達101.35%,包括長榮、陽明、萬海及台驊投控4家7月營收同步繳出倍增成績,鋼鐵、塑膠族群年增分別為67.58%及54.2%,顯示全球經濟逐步走出疫情陰霾。 因為台北股市過去一向有「五窮、六絕、七上吊」的順口溜,就是在形容月營收在這三個月的淡季表現,只不過沒想到七月份整體上市櫃公司營收達到3.04兆,月增4.6%,年增2.5%,締造了今年以及歷年來同期最高水準;另外,累計前七月營收達18.79兆元,衰退幅度收斂至-2.4%。 累計營收成長幅度前3名是:矽瑪(3511)、萬泰科(6190)、界霖(5285),再加上第4名的建舜電(3322),這4家連接器公司在前七個月累計營收成長超過50%。

雖然仍舊是電子、傳產及金融三大類裡面創新高家數較少的族群,七月份營收創新高的家數只有5家,但是有2家金控上榜,分別是日盛金(5820)及玉山金(2884),這應該跟累計營收成長前2名的大慶證(6021)及群益證(6005)有關,也就是受惠於台股七月的成交量。 不過八月份開始,成交量出現萎縮,八月營收是否仍會持續成長,大家要仔細觀察一下。 電子業進入庫存調整高峰期,台股上市櫃公司7月合併營收達3.54兆元,為今年第四高,月減7.71%,但仍年增6.83%。 7月營收創新高公司共99家,台積電、廣達、長榮等拔得頭籌,觀光類股夏都受惠報復性旅遊,7月營收繳出創新高且年增11.5倍的絕佳成績。 PCB大廠健鼎(3044)今(8)日董事會通過財報,公告上半年合併財報營收276.72億元,營業毛利44.69億元,營業利益22.63億元,稅後盈餘21.1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02元。 另外公布今年7月營收51.7億元,與去年同期的57.59億元相比,雖年減10.2%,但月增18.5%,創近三季以來單月新高。

而創意希望培養長期的客戶關係,時局不好,長久的合作夥伴,公司願意幫忙。 法人指出,智邦7月400G交換器出貨暢旺,智邦第3季營收可望較第2季微幅成長,不過,仍需觀察5G出貨狀態,第4季在AI伺服器出貨帶動下,交換器出貨也將受惠,預期第4季營收可望較第3季成長,全年營收突破800億元,將創歷史新高,智邦第2季營收201.2億元。 華新7月調漲部分不銹鋼盤價、電力線纜7月營收係依6月銅均價8,386.23美元、年減7.16%計算,一消一長,7月合併營收151.87億元,比去年同期微幅增加0.43%,改寫同期第三高;上半年合併營收1,153.38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6.70%,創同期次高。 台積電7月營約為新台幣1867.63億元,較上個月的1758.74億元增加了 6.2%,也較去年同期的1245.58億元增加了49.9%,再創歷史單月新高。 累計2022年1至7月營收約為新台幣1兆2119.7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591.13億元增加了41.1%。 台積電今(10)日公佈2022年7月營約為新台幣1867.63億元,較上月增加了 6.2%,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9.9%,再創歷史單月新高。

七月營收創新高: 聯電、長榮等個股7月營收創新高 法人大力加碼

創意表示,在聊天機器人出來後,正在進行的客戶要求改規格(SPEC),符合能夠運行類似的功能,詢問客戶增加不少。 (記者王憶紅攝)〔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智邦7月營收為75.1億元,年增9.78%,月增2.5%,創歷史同期新高,歷史次高。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受惠整體運價上漲,陽明7月營收294.47億元,月增6.9%,年增1.4倍,創歷史新高,連14個月創新高,累計1-7月1649.99億元,年增10.98倍。 台新金控(2887)今(8)日公布7月自結稅後純益21.4億元,月增四成;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10.3億元,創歷年同期次...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於今(8)日公告2023年7月自結,7月單月稅後純益為76.13億元,較6月稅後90.38億元衰退1...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備貨動起來,助攻台積電下半年3奈米家族出貨動能轉強,法人看好台積電第3季美元營收在蘋果大單...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