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2023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Posted by Tim on February 2, 2021

底薪

但这不是你工资的全部(理论上),不同的单位薪资机构不同,现在更多的单位开始根据实际工作量和工作贡献来发放总薪资,也就绩效工资的形式。 現行的基本工資資訊,可以到勞動部網站查詢,進入勞動部網站後,可點擊上方的「業務專區」→「勞動條件、就業平等」,便可在下放的工資欄位中,找到基本工資的網站,並查詢相關資訊。 最新消息:外界預期2024年基本工資有望調升3%,時薪將調升5元,至181元、基本月薪將調升792元,至27,192元。 若2024年基本工資繼續漲,將是連八年調升基本工資。 底薪一般默认都理解为固定不变的保底工资,不用管工资条怎么写,如果承诺和实际到手不一致,那就具有欺骗性。 底薪2023 最后是关于实际到手的金额,我们假设你当月应得底薪就是4048元没有其他项,那么在发给你之前,用人单位会扣除你的个人所得税(如有)、社保承担份额后再发放给你。

底薪

又勞動基準法所定之工資係指第2條規定,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 故工資非以底薪為限,不論雇主以任何名義之給與,如係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均屬「工資」之範疇。 基本工資只包含「勞工應自行負擔」的勞健保費用,因此員工領到的薪水若是扣除這部分低於基本工資的話,雇主是不違法的;但若從員工工資中扣除「雇主應負擔」勞健保費用,導致勞工實領金額低於基本工資,雇主就會違反《勞基法》,更多情況請看這邊。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 2 條規定,工資是指勞工因為工作而獲得之報酬。

底薪: 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最新)

目前一例一休的規定,也會影響到加班費的計算方式。 勞基法第 36 條中規定,勞工七天內應該要有一天的例假日,一天的休息日,所以常見的作法是每週六當作休息日,每週日是例假日。 陳一二要計算加班費,則要以「底薪」、「午餐補助」與「全勤獎金」這三項加總計算,他的工資就是 43,000 元。 除此之外,以下4個情境是一般領基本工資勞工對於雇主給薪常遇到的問題,一起透過薪資結構來看看雇主是否違法了。 明年的基本工資已出爐,月薪為25,250元,時薪則調漲到168元,多數領超過基本工資的上班族可能會問「基本工資上漲和我有什麼關係?」先別急著離開文章!

底薪

A:基本工資調漲,就意味著資方的成本提高,因此雇主也必須從其他地方節約開銷,或者是轉嫁成本,例如漲價、包裝縮水。 而原本就超過基本工資的員工,也容易成為「被節約開銷」的對象。 只要是勞工,都適用勞基法的加班規定,除非是遇到天災或突發事件而不得已要加班,這樣的加班情形勞基法第 32 條中也有另外說明。 畢竟多數雇主會找部分工時的兼職工讀生,都是希望能填補正職人員的空班期,或是增加可彈性調度的人力,也因此,工讀生每天出勤可能都不足8小時,也可能每週只有出勤不到5日,原則上都低於正職人員的每週40小時。 原則上,雇主要在員工離職當天辦理退保,但勞保局表示,員工離職日如果遇到週六、日、國定假日、紀念日等放假日,雇主可在放假日結束後的第一個上班日辦理退保。

底薪: 加班費時薪怎麼計算?一張圖表解決 6 大加班費計算問題

《勞基法》規定,工資是由勞資雙方議定,指的是勞工因為工作或獲得的報酬,因此只要是可以經常性領到的薪資項目都可以算是工資,包含底薪、津貼、獎金(勞基法第2條第3款),也就是說,常常在薪資單中看到的本薪、底薪低於基本工資並不違法,還必須加上其他「應發項目」來看。 但因為面試錄取時,老闆、人資通常不會向我們清楚解釋薪資結構的組成,每月領到薪資單時,你可能需要自行再確認薪水是否多扣或少發了。 只要是勞工「因工作而獲得的報酬」,都應該計入「工資」的項目,但每一間公司的薪資結構不同,可能有些差異。 有些公司除了底薪外,可能還有加班費、業績獎金、績效獎金、全勤獎金、不休假獎金、伙食津貼、職務津貼…等,無論薪資的名目為何,這些都要計算在內。 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給與的三節禮金,則是不列入工資計算。 勞健保費用會依照不同比率,分別由雇主負擔、勞工自行負擔(雇主通常會代扣)、政府負擔。

底薪

♦民國105年9月19日發布,自106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1,009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33元。 ♦民國103年9月15日發布,自104年7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0,008元,每小時基本工資為120元。 ♦民國100年9月6日發布,自101年1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8,780元,每小時103元。 ♦民國99年9月29日發布,自100年1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7,880元,每小時98元。

底薪: 「基本工資」和「工資」、「底薪」、「本薪」哪裡不同?如何正確計算加班費?

一起打開薪資條,小編幫您一一拆解薪資單中老闆不會跟你說的小秘密。 底薪 虽然这个问题过去时间三年多了,偶然间看到了回答一下,可能刚开始找工作的同学有这个疑问。 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白一个前提,就是薪资结构,一般情况下是底薪+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其他福利补贴(用人单位不同可能叫法不同)组成你当月的实际收入。 根據勞動部的資料統計,以基本工資投保的人口,有超過4成為外籍移工和打工族,是基本工資調漲的主要受惠族群,不過大部分的受薪階層,通常領取的薪資在一開始就已經超過基本工資,即使基本工資調漲,對他們的薪水並不會有太顯著的影響,因此才有基本工資調漲後,民眾卻感覺薪水沒有漲的情形。 答:勞資雙方原約定之工資低於調整後之基本工資者,應依法調整;但原約定之工資未低於新基本工資者,並無應比照該調幅而調升之規定。

因此凡是符合勞基法所規定「工資」定義的項目皆可納入基本工資計算,包括工資、薪金,或是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給勞工的獎金、津貼或其他任何名義的經常性給予。 簡單來說,只要是因為工作而獲得每個月固定發放的報酬都算在「工資」的範圍內。 底薪2023 底薪 一、每月底薪26000、全勤2000、職務津貼2000、年資津貼3000,這樣加班費要算時薪不是以26000計算,而是以每月底薪26000、再含全勤2000、職務津貼2000、年資津貼3000之全薪計算。

底薪: 錯誤三:用「底薪、本薪」來計算離職薪水,薪水會少給

按件計酬若是按月結算,在「正常工作時間」的薪水也必須符合基本工資的標準,若是以日計算,每小時給予的薪水亦不能低於最低時薪。 答:基本工資係指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所得之報酬。 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與休息日、休假日及例假工作加給之工資。 底薪2023 根據《勞基法》規定,即使基本工資有所調漲,勞資雙方原約定工資未低於新基本工資者,不一定要比照該調幅而調升。 基本工資調漲主要是受惠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族群,通常大部分的受薪階級領取的薪資都已經超過基本工資,因此基本工資調漲對於非領取基本工資的勞工來說便沒有太大的感覺。 基本工資訂立的目的是保障底層勞工,例如:打工族、中高齡勞工等。

底薪

黃維琛指出,其次有民眾發現「公司僅以本薪或底薪計算加班費」,然而工資並非以本(底)薪為限,全勤獎金、夜班津貼等,在核計加班費的「平日每小時工資額」時,均應列入計算。 不知道看完以上加班費計算的規定和範例,大家是否更了解加班費的計算方式,還有平日與不同假日之間的加班費差異呢? 想知道自己可以領多少加班費其實不困難,只要分清楚是屬於平日加班,休息日、例假日或休假日加班,根據標準就可以簡單估算,根據上圖的劃分也可以一目瞭然。 正確來說,計算加班費的基準是每小時平均工資,而根據勞基法第 2 條第 3 款的規定,只要是「經常性給與」的薪水都算在工資的範圍內。

底薪: 老闆說用底薪申報投保薪資比較省?當心省下勞保費,卻賠上自己的未來!

今天將帶你一起來了解基本工資和工資、底薪、本薪有什麼不同,如果你是曾領過低於基本工資薪水的上班族更要留意,公司是否因為誤會薪資結構中各項名詞的定義而因此算錯薪水,可以透過常見4種情況來確認當實領薪資低於基本工資時,雇主是否違法了。 📍 舉例:小馬在10月1日到職,老闆和他約定好每月薪水為36,000元,上班時間是週一到週五,休假日則為週六、日,且比照政府機關行事曆出勤見紅就休。 然而,小馬突然因為母親生重病須辭去工作返鄉照顧母親,提出想要做到10月20日離職,則小馬離職時共可領到2,4000元。 對於每月工資不固定的勞工,投保薪資可用最近3個月收入的平均為準,對應「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申報投保薪資。 若是勞工領到的實際薪水低於基本工資,或許不一定是違反勞基法,可能是扣除了必須扣除的部分。

  • 因为整年扣除掉周末,实际的工作天数就是261天,平均到12个月,每月就是21.75天。
  • 有些公司除了底薪外,可能還有加班費、業績獎金、績效獎金、全勤獎金、不休假獎金、伙食津貼、職務津貼…等,無論薪資的名目為何,這些都要計算在內。
  • 不知道看完以上加班費計算的規定和範例,大家是否更了解加班費的計算方式,還有平日與不同假日之間的加班費差異呢?
  • 《勞基法》規定,工資是由勞資雙方議定,指的是勞工因為工作或獲得的報酬,因此只要是可以經常性領到的薪資項目都可以算是工資,包含底薪、津貼、獎金(勞基法第2條第3款),也就是說,常常在薪資單中看到的本薪、底薪低於基本工資並不違法,還必須加上其他「應發項目」來看。
  • 答:勞資雙方原約定之工資低於調整後之基本工資者,應依法調整;但原約定之工資未低於新基本工資者,並無應比照該調幅而調升之規定。
  • 前者係指按月計酬者,且依法定正常工作時數上限(現為40小時)履行勞務之最低報酬。

TIPS:實務上有雇主會在面談時和新進人員談好「包含加班費」的薪水,當你以為可以領到高薪,入職時才發現是用大量加班換來的,因此在面試時不妨多做確認,拿到薪水時也可以稍加計算上班時數和領到的薪水是否成正比,確認一下若以基本工資來計算薪水,加上加班時數的薪水是否少給了。 📍 舉例:小青到職時便和老闆談好薪資為「底薪為24,000元、交通津貼1,000元、職務津貼3,000元」,假設小青預計做到11月底離職,除了特休已休完,當月份沒有任何請休假,則小青離職後應能領到全薪28,000元,雇主不能只給底薪24,000元。 正確來說,月薪制員工的薪水包含了平日、休息日、例假日、法定休假日(即國定假日),也就是用員工實際「在職天數」來計算,因此即便遇到休假、員工當天沒有出勤,薪水還是要照算。

底薪: 離職薪水怎麼算?不滿一個月、月中離職何時發?5大常見錯誤算法要留意

而基本工資只包含「勞工應自行負擔」的勞健保費用,因此員工領到的薪水若是扣除這部分後,低於基本工資的話,雇主是不違法的;但若是從員工的工資中扣除「雇主應負擔」的勞健保費用,導致勞工實領金額低於基本工資,雇主就會違反《勞動基準法》。 「月薪制」是普遍雇主和勞工約定的薪資發放方式,到職時談好的薪水,原則上就是勞動契約的一部分,後續有沒有依照約定發給,除了是基本誠信問題,更是會涉及違法疑慮。 據《勞動基準法》規定,勞資雙方約定薪水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是指勞工每天 8 小時、每週 40 小時的正常工作時間內,最低可領到的薪水報酬總額,不含平日、例假日、國定假日等加班領到的加班費。 既然經常性給與屬於工資之一部分,那麼工資當然包含底薪及其他一切津貼及獎金,因此加班費係以勞工實領工資之平日每小時之工資額核計,而非以底薪之每小時工資額核計。

所以,底薪4000也可以理解为,每个月工作21.75天可以获得4000块的报酬。 底薪是指“基本工资”,更详细一点描述,是指你在满足约定工作时长,并且完成基本工作任务,无其他违规事项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对应的报酬。 底薪2023 这个基本工资会在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中约定。 基本工资是包括了津贴加班费等的工资,底薪是正班时间的工资,即一天八小时,每星期五天,每个月二十一点七五天的最低工资。 ♦民國25年12月23日國民政府公布最低工資法,法規定成年工資以維持其本身足以供給無工作能力親屬二人之必要生活為準。 遷台後,因該法所定標準稍高,工業正起步,故未施行。

底薪: 勞動部民國106年1月20日勞動法訴字第1050019283號訴願決定書的個案為例:

但由於值班和加班間的定義模糊,勞動部已從 2022 年的 1 月 1 日開始,只要勞工的工作時間超過正常工時,也就是我們上一段落中提到的「上班超過 8 小時」或「連續上班超過第 6 天」都在加班的範圍內,符合勞基法規範的行業雇主必須給予加班費,否則有可能被罰 萬元的金額。 自今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月薪調整為25,250元、時薪調整為168元,也讓許多中小企業雇主的人事成本提升。 然而,日前卻傳出有連鎖餐飲老闆用一套「特殊算法」計算薪水,變相讓員工薪水反而越領越低,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 舉例:新人妹領月薪基本工資24,000元,其中包含全勤獎金3,000元,但新人妹當月請一天病假,除了扣除當日病假半薪400元,還扣除全勤獎金3,000元,導致她實際領到的薪水只有20,600元。

底薪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