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獲利排名2023懶人包!(小編推薦)

Posted by Ben on March 25, 2023

金控獲利排名

新光金 (2888-TW) 也在新壽股債操作得宜下,新壽單月稅後純益 13.33 億元,推升新光金 金控獲利排名 1 月自結稅後純益達 21.32 億元,年成長 19%,EPS 為 0.16 元,獲利排名第 5 名。 另若從公開資訊觀測站中,可發現不少金控旗下的保險子公司,在防疫雙險理賠持續的情況下,目前仍尚未轉虧為盈,如兆豐產險、富邦產險、國泰產險等…。 7月12家金控獲利達378億9,300萬元,其中以銀行的190億400萬元占比最高,壽險則以139億1,200萬元緊追在後,證券則是穩定的52億8,100萬元。

第三名是最近啟動庫藏股機制的王道銀行,2023年前七月EPS繳出0.58元、年增0.44%,又狹帶著旗下轉投資租賃公司日盛台駿租賃,近期已經準備公開發行,甚至有機會拼上市,加上過去幾年營運表現相當掙扎,也可以說是否極泰來。 最近大家又重新愛上金融股,根據2023年7月最新公布的定期定額交易戶數統計排行月報表,前五名有四檔就是金融股,第一名依舊是萬年不敗的台積電。 這些金融股合計交易戶數超過十萬以上,而台積電大概將近六萬戶,人氣也出現黃金交叉,其中有一個重點是,這些金融股通通都是以銀行為主,顯然大家也注意到了,銀行放款隨著升息本來就會受惠,但這邊又要思考一件事情,當升息壓力變大時,銀行放款是不是會有呆帳的壓力,所以藉著這次機會,我們就特別針對銀行股進行研究。

金控獲利排名: 富邦金重回三冠王寶座 單月、累計、EPS都拿第一

不過,中信金旗下子公司銀行及保險核心動能依舊穩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累計前11月稅後盈餘為269.5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台灣人壽累計前11月稅後盈餘為233.3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2%。 金控獲利排名 14金控整體7月稅後盈餘合賺664.99億元,較6月獲利707億元月減約6%,但跟去年同月相較成長高逾四成之多,6、7月獲利都亮眼,主要受惠於金控旗下人壽股利持續入帳,台股又創新高,機構伺機處分股票,加上新台幣重貶3角,各家壽險匯兌成本減少,亦有助獲利表現。 累計方面,14家金控總共前2月稅後純益賺了約478.99億元,跟去年同期相比則衰退了53.58%。 主要因為壽險金控去年同期趁股債站上歷史高峰,大舉實現獲利,基期較高,此外因台商回流、國境解封後,國人染上新冠肺炎並申請防疫險理賠高於預期,導致部份產險業理賠及虧損又稍微放大,加上元月匯損較大,因此累計1~2月仍較去年同較衰退超過五成。 金控單月獲利較上月好轉,主要來自銀行金控貢獻,持續受惠美升息利差及投資好轉,普遍有成長四、五成左右。

金控獲利排名

第3名是最近啟動庫藏股機制的王道銀行,2023年前7月EPS繳出0.58元、年增0.44%,又狹帶著旗下轉投資租賃公司日盛台駿租賃,近期已經準備公開發行,甚至有機會拚上市,加上過去幾年營運表現相當掙扎,也可以說是否極泰來。 這邊特別補充一下,京城銀行我是沒有放進去的,原因是京城銀行主要專長並不是放款而已,其實公司也很會投資,因此獲利容易隨著市場而忽高忽低,甚至也更容易踩到地雷,因此升息對他們而言其實不太重要,才予以剔除。 五大壽險金控是國泰金(2882)(2882)、富邦金、中信金、新光金和開發金,因旗下均有子壽險公司,對陸投資部位也較高,在這波大陸經濟風暴中,備受外界關注。 截至今年第2季底統計,五大金控投資大陸市場前五大業別是大陸政府公債、騰訊、香港公債、國家開發銀行、中石化集團,又以持有大陸公債近1500億元、占五金控對大陸市場總投資部位17%最高。 市場法人表示,隨著金融股配息陸續公布,高殖利率的個股有望持續吸引存股族青睞,其中開發金、兆豐金都是不錯的標的,不過短線金融股股價有過熱跡象,外資法人也開始有買多調節的跡象。 金控業者指出,去年盈餘分派壓低股利配發比率,未分配盈餘增加,明年配發股利時,就有機會增加可分配盈餘也就是股利水準,只要投資評價損益不再發生限縮股利配發狀況,加上獲利本身成長,都有利於明年發放股利。

金控獲利排名: 癌友用住院申請理賠減負擔 壽險公會:違背醫療險本意

連接線束大廠貿聯-KY受累提列存貨跌價損失,美元利息負擔加重,第2季單季獲利探近9季新低,衝擊今天股價重挫跌停,回測年初低點;嘉澤則在急單訊息推動下,上揚3.22%,持續反彈行情。 其他羅列五金控的大額交易名單中,還包括阿里、中國中信集團(CITIC LTD)、中國工商銀、友邦集團、中國銀行等,在中國政府支持下,投資風險應有限。 以投資水位來看,五大金控持有大陸政府公債近1500億元居首,又以富邦金持有大陸地區政府公債1340.5億元最大;科技巨擘的騰訊,依舊是五大金控最愛,以新光金抱騰訊公司債260億元最多。 但隨投資評價損失逐漸縮小,獲利轉佳提升淨值下,明年金控配發股利能力將大幅提升,有機會今年少配的股利明年多少補給股東。

  • 主要因股利入帳迎接季節性獲利高峰,加上防疫保單理賠金額減少、股債市回穩等因素所致。
  • 我去銀行局還有各家公司法說會資料彙整而來,依序是逾放比、備抵呆帳/逾期放款、銀行獲利占金控比例。
  • 14家金控中上半年唯一1家虧損還是新光金,雖然新光金單月已從5月虧損16億元變成大賺32億元,單月獲利金額擠進金控第6名;但是仍不夠彌補之前虧損,上半年稅後虧損61.95億元,每股虧損0.4元,排名依舊吊車尾,其他13家金控均是有賺錢的。
  • 根據金管會資料,所有金控上半年淨值均較去年底顯著增加,即使是獲利虧損的新光金(2888)(2888)淨值也上升,根據金控財報,淨值項下其他權益因投資評價損失導致的減損,多數也大幅降低或已翻正,顯示投資評價損益對金控配發股利空間干擾正逐漸消褪。

據各家金控自行申報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整體14家金控自結3月單月稅後純益為330.39億元,相較2月的244.05億元與元月的234.88億元,都有顯著成長,月增35%左右。 兆豐金原本前五月EPS還有第2名位置,但到了6月排名已落到三名之外,以1.35元排名第四,國泰金跟中信金各有1.98元及1.48元疾風追上。 金控獲利排名2023 永豐銀今(28)日宣布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服務,打造創電、售電及購電的三方綠電信託機制,建構可靠且便利的交易平台,同時提供再...

金控獲利排名: 金融業法說 獲利受矚目

中信金3月稅後純益38.99億元,不僅低於2月的57.08億元,也低於去年同期的62.14億元,前3月更年減17%,中信金控財務長邱雅玲指出,主要是因為金融市場波動、提列俄債減損5.8億,但首季仍賺逾160億,在同業排名第三。 富邦金控3月稅後淨利77.7億元,累計稅後淨利463.6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93元,首季稅後淨利創歷年同期次高,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富邦產險首季稅後淨利分別為65.26億元、29.53億元,也紛紛創下史上同期新高。 國泰金持續緊追在後,獲利也破成立以來的新紀錄,去年12月稅後獲利35.7億元,累計全年獲利758億元,年增19%,累計每股盈餘為5.39元。 《Yahoo奇摩財經》為民眾整理14家金控獲利金額,成長率及每股EPS排名一次看。 14家金控4月稅後盈餘為336億元,跟3月比僅些微成長,金控名次再度洗牌,前四名廝殺激烈,累計前4月稅後盈餘1115億元,年減率約四成,新光金單月虧轉盈好轉,但累計前四月仍是唯一虧損金控。

累計1~2月整體金額獲利王是中信金的79.9億元,其次是兆豐金的77.84億元,富邦金只排第三名,金額為73.92億元。 若跟3、4月賺約330億元,元月跟2月都只賺2百多億元比,6月金控獲利「火箭式噴發」,主要因提早迎接股利入帳高峰來臨,一般金控股利高峰都落在第3季,今年不少科技廠早在6月發股利,因此提早有業外挹注入帳。 台新金 (2887-TW)12 月稅後純益 4.6 億元,包含台新創投持有鑽石生技股票 (帳列 FVPL) 認列的 4.5 億評價損失,累計全年稅後純益 148.6 億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1.09 元。 臺灣證券交易所針對六大民生需求「食衣住行育樂」,展開永續發展目標SDGs系列減碳活動。 元大銀行針對電子支付市場的布局模式,以採取與各大支付業者合作,借助資源整合力量加速行動支付應用場景向外拓展,用戶可持行動...

金控獲利排名: 金融股EPS

台新金自結 1 月稅後純益 14.71 億元,年減 4.2%,EPS 為 0.12 元。 主要子公司台新銀行 1 月稅後純益 12.82 億元,本月在核心業務獲利動能強勁帶動下,淨利收及淨手收較前月及去年同期成長。 資產品質維持穩健,截至 1 月底逾放比為 0.13 %,備抵呆帳覆蓋率為 962.08%。 而台新證券 1 月稅後盈餘 0.53 億元,主要因證券市場交易持續熱絡,經紀業務成交量及融資餘額穩健成長。 疫情陰影未散,玉山金(2884)去年全年稅後盈餘180.16億元,年減10.4%,累計每股盈餘1.43元;主要子公司「玉山銀行」更是年減16.0%;玉山金表示,是銀行利息收入縮水等因素,衝擊整體獲利表現,今年會持續聚焦跨境整合、數位轉型及風險管理,維持穩健發展。

據各家金控自行申報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整體14家金控自結2月單月稅後純益為244.05億元,跟元月時的234.88億元相比,增加了約9.17億元,但是跟去年2月賺400億元以上相比,則年減達39%左右。 EPS第3~5名排行榜跟今年2月一樣,中信金以0.66元拿第三,第一金以0.5元擠上第四名,國泰金上月落到第5名後,也出現強勁對手,與元大金同樣每股賺0.46元,因此並列第五。 金控獲利排名2023 金控獲利排名2023 從各家金控數字來看,富邦金3月獲利大增4倍,一舉拿回三冠王寶座,包括單月獲利65億元、累計獲利139.1億元及每股盈餘1.12元,都居金控第一名。 據各家金控自行申報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整體14家金控自結6月稅後盈餘707億元,跟去年比有1.8倍,跟5月241億元,更成長2倍之多。

金控獲利排名: 累計年成長率 台新金100%居冠

上半年尚未突破百億元的合庫金(5880)、台新金(2887),加入7月獲利後,也紛紛進入獲利百億元俱樂部,估計前7月將有12家金控賺破百億元。 這幾天寶成又宣布裁員,已經是今年第三次了,合計前面兩次,裁員的總人數甚至超過9000人,看起來有點嚇人... 金控獲利排名 前四名廝殺激烈,每股盈餘第五、第六名則為第一金與元大金,分別為0.65元與0.64元,差距一樣甚微。

金控獲利排名

根據金管會資料,所有金控上半年淨值均較去年底顯著增加,即使是獲利虧損的新光金(2888)(2888)淨值也上升,根據金控財報,淨值項下其他權益因投資評價損失導致的減損,多數也大幅降低或已翻正,顯示投資評價損益對金控配發股利空間干擾正逐漸消褪。 不過金控在分派去年盈餘、今年發股利時,因為去年投資評價損失慘重,嚴重限縮股利,不得不壓低股利配發比率,甚至有三檔金控股利掛零。 日盛金 (5820-TW) 自結 1 月稅前盈餘 4.14 金控獲利排名2023 億元,稅後純益 3.37 億元,稅後每股純益 0.09 元,雖然在 15 家金控中墊底,但是跟自己相比,卻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137.3%,表現也相當不俗。

金控獲利排名: 金融存股》誰是今年第1季的金控獲利王?14家金控EPS、配息殖利率情況1表掌握

不過因為 3 月疫情時的低谷拖累,讓開發金累計前 6 月稅後純益僅有 30.36 億元,年減 61%,每股純益 0.21 元。 永豐金 (2890-TW) 自結 6 月稅後純益 11.51 億元,6 月獲利已較 5 月回溫。 不過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前 6 月稅後純益 56.66 億元,年減 14%,累計 EPS 為 0.5 元。 永豐金旗下主要子公司永豐銀行 6 月稅後純益 5.83 億元,前 6 月稅後純益 48.12 億元;永豐金證券 6 月稅後純益 3.76 億元,前 6 月稅後純益 9.42 億元。 第一金 1 月稅後純益 14.2 億元、年減 6.3%,EPS 為 0.11 元。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