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終獎金2023詳細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Jack on September 29, 2022

今年年終獎金

這邊的理財儲蓄偏向「多存的」,由於年終入帳的時間都在隔年1月或2月,所以這筆多存的錢,等於讓你可以加速達成新一年度的理財目標。 預算1》給親人的紅包領到年終,就代表要過年了,畢業後有工作,當然要開始包紅包給家人啦! 一開始,我包的金額不多,畢竟當時身為社會新鮮人的我薪水不高,但這幾年隨著收入增加,才慢慢提高金額。 Yes123求職網發布「年終獎金與尾牙規劃調查」結果,發現約74.8%的企業,預估於農曆年前發放年終獎金,比例較去年的90.4%降低15.6%,其餘25.2%企業則不發放年終獎金。 通常新進員工未滿 3 個月是領不到年終的,超過 3 個月以上會按比例計算,像是「到職天數 x 日薪」或「到職月數 今年年終獎金 x 月薪」。 如果公司發的年終獎金少於 84,501 元,公司就不會預先扣繳,會等到隔年 5 月所得稅報稅時,跟其他個人所得一起計算。

經工會協助抗爭,校方於本月初承諾續聘10名教師,教師順利返回崗位並委託工會和學校協商聘約。 袋鼠金融希望能建立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平台,讓民眾可以在這裡找到最好的金融方案,用資金繼續實現夢想的藍圖。 袋鼠金融聯手多間銀行提供優惠金融方案,不僅運用 Gogolook 防詐資料庫與 AI 技術,更符合金管會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 政策中資安認證與資料傳輸規範。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要扣稅嗎?

義民中學事件告一段落,但全教總今召開記者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義民中學事件中,可見主管機關教育部未積極展現公權力,如第一次限期改善未達成時,就可依照私校法停職校長,派任新校長接續處理;抑或者得依法裁罰學校董事,並接續懲處至改善為止,但教育部卻無相關作為。 2021年快過完了,大家在規畫年終的時候,切記不要讓它變成你財務計畫中的未爆彈。 主計總處昨天更新最新經濟預測,今年全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為百分之一點六一,創八年來最低,「保二」確定無望,主因...

今年年終獎金

1111人力銀行今天公布企業年終獎金調查,今年有76.3%的受訪企業確定會發放年終獎金,相較去年的86.0%,明顯下滑近10個百分點,且平均發放僅1.13個月,為11年以來新低;另外,約2成企業坦言,今年確定不發放年終獎金。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7日電)儘管今年台灣經濟表現亮眼,變異株Omicron威脅仍在;根據調查,今年企業發放年終獎金平均僅1.13個月,創下11年新低;且以「全薪」核算年終獎金的企業也下修至3成,更有約2成公司確定不發放年終。 觀察上述調查數據,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相較去年調查,今年年終獎金的「基數」,已經出現「連兩年反彈」格局;若以產業別分析,則屬於「九升、五降」狀態,不過「基數」的高低落差,仍可達兩個月。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Q&A整理!年終獎金要繳稅嗎?什麼時候發?怎麼算?

不過有些外商公司會選擇在年後發放,所以還是要按各公司規定或直接詢問財務、人資。 根據財政部薪資所得扣繳辦法,2018 年起,年終領超過 84,501 元,會由公司直接扣繳 5% 所得稅。 如果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契約中,年終獎金屬於「恩惠性給予」,就代表雇主沒有發年終獎金的義務。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30日電)擺脫2020年年終普遍縮水的「悶薪情」,八大公股行庫年終獎金陸續出爐,其中,第一銀、華南及合庫銀行均可達7個月以上,彰銀、台企銀有6個月,兆豐銀年終雖略為縮水,但估計也有6個月水準。 2022 接近尾聲,除了即將到來的聖誕節、跨年等佳節活動以外,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年尾的年終獎金! 大部分員工都在任職時都會被告知有年終獎金,但你真的清楚年終獎金的意思嗎? 行政院會今將拍板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匡列歲入二點七兆元,歲出二點八兆元,皆創歷年新高。

今年年終獎金: 疫情衝擊今年企業年終平均1.13個月 創11年新低

儘管今年年終較少,明年調薪幅度不大,但上班族若拿到年終仍可好好運用。 楊宗斌建議,上班族可將年終獎金分成:「投資本金」、「非基本生活支出」、「急用準備金」三大部分規劃。 但是在公司法亦規定「依各公司章程辦理」,因此常見的爭議是公司得自訂章程敘明員工酬勞分配規則,並經董事會決議及報告股東會後發給,相較於勞基法規範,公司法賦予雇主自主設定個別勞工發放條件的權利。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日前被問到藍白合,表示台灣選民有智慧,最後總會想出解決辦法,什麼事都有可能,先從溝通開始;台北市議... 但麻編提醒,拿年終獎金去消費,要注意之後會不會每個月都多要繳的錢。 舉例來說,買了一支全新手機,結果後續每個月手機資費都變多,這樣可能因小失大,存不到錢。

  • 沙特阿拉伯近年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體育發展,繼足球、高爾夫球、F1及拳擊等不同領域後,現在輪到網球。
  •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30日電)擺脫2020年年終普遍縮水的「悶薪情」,八大公股行庫年終獎金陸續出爐,其中,第一銀、華南及合庫銀行均可達7個月以上,彰銀、台企銀有6個月,兆豐銀年終雖略為縮水,但估計也有6個月水準。
  • 根據所得稅法,年終獎金只要超過 NT$ 86,001(含)以上(2022 年 12 月資料)就要直接扣繳 5 % 稅金。
  • 此種內容由於在契約中明訂,因此根據勞動基準法第 2 條第 3 款是必須給予的「工資」。
  • 由於2023年的農曆春節相較往年都來的比較早,從1月20日(五)就開始放假,並且一口氣連放10天長假,因此,這次可能在1月中旬就能順利拿到年終獎金了。

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院會後將親自說明總預算編列原則,開放提問。 另勞保基金也將加碼撥補,除總預算編列一二○○億元外,加計先前通過的疫後特別預算,總計撥補金額達到一三○○億元。 私立義民中學違法解聘亂日前落幕,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表示,義民中學之亂揭露台灣私校治理的警訊,過程中學校董事、校長... 何俊彥談到,上述狀況經營不善的私校更常見,但義民中學案子可見,即便老師教學認真還是會遭學校惡意解聘,若此時主管機關又無法適時監督,教師權益就會被犧牲。 而主管機關態度畏縮,對私校發展監管更是有害,呼籲教育部積極盤點私校現況。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調查出爐,平均創九年新高,九成六企業都發放

舉例來說,小雯今年的年終領了10萬元,就會先被預扣 5%,也就是5千元,不過也別太過擔心,因為這5千元會列入小雯下個年度報稅時已經繳納的所得稅中。 A:就勞基法規範而言,只要符合「年終結算有盈餘」、「全年工作」以及「無過失」等三個構成要件,雇主即有依法給付年終獎金或是分配紅利的法定義務。 A:大多企業會於過年前發放,部分企業會同該年末薪水一同發放。 發放日期還是要依各公司規定,可詢問公司老同事或人資財務最為清楚。 在「穩健財政」方面,歲入編列二兆七○九二億元,較去年增加一二九六億元,歲出編列二兆八八一八億元,增加一九二七億元;債務還本預算編列一一五○億元,創廿三年來新高。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 今年年終獎金 29 條》規定,「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 預算4》理財儲蓄「理財儲蓄」這個項目,我認為跟「給自己紅包」要一起考量。 先聲明,因為我每個月都會理財投資,所以才會把這個項目放在最後,因為即便我完全不把年終拿來儲蓄或投資,我的理財計畫都會如期達標。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未超過 84,501 元

但是也有公司的工作合約是簽訂年薪 XX 個月,如果在 12 月 31 前離職,公司還是會按比例給予。 2020 年過年比較早一點,春節年假 1月23日號開始,年終獎金的發放,通常會跟薪水一起,比較常見的是每月 5 號、10 號或是每月最後一天發放當月薪資,所以如果公司是 5 號或是 10 號發薪的公司,很可能會在 1 月發薪日連同薪水一起發放。 由於2021年的農曆春節是從2月10日開始放假,而一般常見的年終發放時間點,都會是和上個月薪資一起發。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公司是5號發薪水,那麼明年的你,很有可能會在2月5日,同時領到1月份薪資和年終獎金。 104人力銀行表示,去年同期的調查,24.7%的住宿餐飲業沒有發放年終,有發年終的企業平均發0.5個月,住宿餐飲業今年已逐步走出疫情陰霾。 大致上來說,「經常性給予」指的是勞資雙方已經事先在契約中明確訂出固定金額,例如:保障年薪14個月、保障年終3個月等約定,因此這時候的年終獎金就屬於工資的一部分,雇主「必須」確實履行該條約上的義務。

今年年終獎金

由於2022年的農曆春節相較往年比較早,從1月29日就開始放假,因此,這次可能在1月中旬就能順利領到年終獎金了。 當然某些公司可能保留盈餘,「儲糧抗寒」以備不時之需,但持平而論,台灣整體經濟仍明顯維持正成長,企業提供的獎金數字,應該不會比金融海嘯時期差。 2020年受疫情影響,6家民營化公股銀行面臨金融市場大幅波動,銀行投資淨收益衰退,以及降息帶來的利差縮減,同時還得負擔紓困任務,年終普遍下滑,整體平均僅6個月左右。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鍾文雄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產業表現強弱分明,以電金資通類持續走強、住宿餐飲及運輸倉儲較弱。 若以產業來看,年終獎金較多前三名分別為:金融業(1.94個月,較去年增加0.3個月)、半導體業(1.5個月,較去年增加0.19個月)、光電光學業(1.27個月,較去年增加0.16個月),其中,金融業已10年連9霸。

今年年終獎金: 精選產業「年終包打聽」

如果發給員工的所有獎金(含年終獎金 + 其他獎金)全年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 4 倍的部分,就要在給付時代扣補充保費 2.11 % ,這筆補充保費可以按月或按年向健保署申報,如果給付獎金沒有超過投保金額 4 倍就不用扣繳這筆補充保費。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公司在計算年終獎金時,是以「全薪」進行計算,而如果工作到職未滿一年,大多會採取按比例計算的模式,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有一位到職三個月左右的員工,那麼他的年終獎金通常會採取按比例計算的模式,例如工作天數乘以日薪,或是工作月數乘以月薪的計算方式。 除非你到職時有與公司簽訂合約,約定年終獎金的發放制度等,譬如常見「保障年終N個月」、「全年薪資含年終共N個月」,或者是約定達到一定的績效或成果,就可領到對應的年終獎金。 大多數的工作合約都會載明年終獎金發放的條件,例如發放年終獎金時必須在職。

另外,與ATP協議期間,沙特網球總會同時也正與WTA接洽中,估計很快也會談妥,讓WTA年終賽也出現在沙特。 第一款薪資收入包括:薪金、俸給、工資、津貼、歲費、獎 金、紅利及各種補助費。 但為雇主之目的,執行職務而支領之差旅費、日支費及加班費不超過規定標準者,及依第四條規定免稅之項目,不在此限。 不過依據勞基法29條提到,只要公司有賺錢,對於沒有過失的勞工,應該是要給予獎金的。 農曆新年快到了,對於員工來說,最在意的就是年終獎金到底何時會到手?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會不會扣稅?

如果你是剛到職的新人,又或是你是準備離職的員工,可能要注意的面向又有些不同囉! 今年年終獎金2023 剛到職的新人通常市場會以三個月做為分隔,三個月以內,也就是10月左右到職的,可能今年都不會有年終獎金。 若是三個月以後的則會有兩種計算方式:以工作月比例計算或以工作日比例計算。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有兩種形式,分別是「經常性給予」和「勞動性給予」。

  • 其實這題的答案,一樣取決於你的年終獎金是屬於「經常性給予」還是「恩惠性給予」?
  • 如果對於年終獎金什麼時候發有疑問,建議可以直接詢問公司人資部門。
  • 至於沒有年終獎金企業占4.1%,也比去年減少2.1個百分點。
  • 但是也有公司的工作合約是簽訂年薪 XX 個月,如果在 12 月 31 前離職,公司還是會按比例給予。

但如果勞動契約裡,年終獎金屬於「經常性給予」(例如保障年終 2 個月),那在離職沒違約的前提下,勞方還是有權領取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可以分為「經常性給予」與「恩惠性給予」,如果合約中有寫到像是「保障年薪 13 個月」或「保障年終 2 個月」等項目,那年終獎金就屬於「經常性給予」,是勞資雙方約定工資的一部分,資方有履行契約的必要。 根據北區國稅局解釋,如果年終獎金如果沒有超過 84,501 元,不會預先扣 5% 稅金,如果超過 84,501 元,會先預扣5% 稅金,假設你年終領了 9 萬元,就會先預扣 5%,也就是 4,500 元,不過別擔心,這會列入你下個年度報稅時已經繳納的所得稅中。 調查指出,企業願意發放年終的意願比起去年足足多出了11.3%,回到近幾年的高點。 當然還是有12.4%的企業,已經確定不發放年終,主要原因包括公司一向沒年終65.3%、採取獎金制度發放19.2%、預估來年景氣不好減少支出15.3%、營運不佳沒賺錢15.1%。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扣稅怎麼算? 年終獎金扣稅計算方法&常見問題一次看

調查指出,資訊科技業年終平均高達1.64個月,高居各行業之冠,是今年最大贏家;反觀民生服務業平均僅能領到0.94個月,且在有發送年終獎金的企業中,每位員工都可領到的比例占76.7%,另外23.3%則是採取論功行賞制。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今年年終獎金「基數」較去年縮水,疫情重災區的產業持續有裁員、無薪假壓力,營運甚至需要紓困,相較之下,受惠防疫商機、無接觸經濟,以及外銷轉單、急單效應等相關從業人員,年終較有機會提高。 而今年年終獎金「基數平均值」1.11個月,較去年1.31個月下降0.2個月,少了約6天工資,更創下9年來新低;若扣除「不發放的」(比例佔25.2%),整體平均值則變成1.49個月。 舉例來說,如果麻編在今年拿到 10 萬元年終獎金,公司會先扣掉 5%,共 5,000 元,所以實際拿到的年終是 9 萬 5,000 元。 但是不用擔心,這筆預先扣繳的 5,000 元,會直接納入隔年 5 月所得稅的已繳稅額,不用再繳這筆獎金的稅。 2023 年的農曆新年從 1 / 20(五)就開始放假,因此年終獎金發放的時間也會比往年早,大約 1 月中旬就會發放,各公司的發放時間可以洽詢公司的財務部門, 而年終獎金究竟能領到多少想必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事。

甚至於每年春季、全國教師聯甄開跑前,要求教師於五月就確定是否接下一學年的聘書,若不接,下學年就解聘。 侯俊良表示,教育部堅持給學校三次機會,卻換來學校有恃無恐,校長和董事認為教育部只是塑膠、紙老虎,吃定教育部只會發文,不敢有具體作為,教育部應徹底檢討過程疏失。 全教總日前揭露,義民中學今年6月底片面更改教師新學期聘約,逕自將學術研究費打95折,教師加註意見並交回聘約,未料其中10人卻無預警遭解聘。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是什麼?

或是修改你的財務計畫,譬如減少包給自己的紅包、放棄某次的旅遊行程等。 所以,為了避免財務計畫垮台,最佳方案就是「直接當作沒有」! 不要把年終獎金納入考量,或是即便納入計畫之中,也請保守預估獎金數字。 今年年終獎金2023 這要看各家公司而定,但是大多是以全薪計算,不過業務單位員工的計算方式可能更複雜,計算的方式與細節還要依照合約與公司的規範。

今年年終獎金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與前一個問題非常相似,重點在於雇主與你之間是否有約定獎金屬於「經常性給予」,如果有約定的話,雇主就不得以公司財務狀況差為由停發獎金。 不過如果契約中沒有明定,那麼雇主以公司財務困難為由停發年終獎金也是不違法的。 根據所得稅法,年終獎金只要超過 NT$ 86,001(含)以上(2022 年 12 月資料)就要直接扣繳 5 % 稅金。 舉例來說,假設今年公司預計發給貸鼠先生 NT$ 90,000 的年終,那麼貸鼠先生實際拿到的金額將只有 NT$ 85,500。

今年年終獎金: 年終獎金計算公式與發放標準

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表示,事求人就業市場,面對飛漲的物價,企業有調薪的壓力,透過本薪以外獎金加給,相對本薪負擔較小,成為發放年終企業比例提升,預期月數攀新高的主因。 年終較少的產業,則為今年受到疫情重創的住宿餐飲業,約有11.4%沒有年終,平均年終僅有0.61個月,敬陪末座。 由於2023年的農曆春節相較往年都來的比較早,從1月20日(五)就開始放假,並且一口氣連放10天長假,因此,這次可能在1月中旬就能順利拿到年終獎金了。 今年年終獎金2023 《勞動基準法》第29條: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

今年年終獎金

以會發放年終的企業來看,平均發放1.1個月,與2020年相比少0.05個月,但是與2017年、2019年同為8年來最低水準。 陳尹柔分析,雖然下半年受到通膨、戰爭的影響,景氣出現反轉,但比起2021年國內實施三級警戒,經濟活動幾乎停擺,2022年的步調已逐步回歸常態,調查中有46.3%的企業主以全薪來計算年終,比去年的29.9%大幅增加,可以看出企業在年終發放上比起前一年更有餘裕。 放眼2023年,受到全球因素影響科技業與製造業的外銷訂單下滑,台灣產業力抗全球環境的關鍵在於內需的加溫,內需型的民生服務、百貨販售等產業能否把握農曆春節的消費旺季衝高業績,開啟好的開始,才能為農曆年後的市況打下基礎。 此外,在有發送年終獎金的企業中,根據去年調查,有5成2企業是以「全薪」核算年終獎金,但今年下修到3成;反而以「底薪」核算年終獎金的比例,今年明顯激增至5成4。 今年年終獎金2023 黃若薇指出,由此可見,企業營收受到影響,也會改變年終的核算方式。

不過這減少的 5 % 獎金並非憑空消失了,而是會在隔年申報個人所得稅時成為你已繳的稅款。 當然如果年終獎金總額並未超過這個數字,只要在隔年報稅時將這筆年終獎金算入所得內就可以了。 根據所得稅法第14條第三類之定義,獎金也算在薪資收入中,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超過 84,501 元,年終獎金也屬於員工在職務上或是工作獲得的薪資,必須依規定繳稅。 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11)日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今年願意發放年終獎金的企業高達87.6%,不但發放比例衝上16年新高,願意發給的年終獎金也提高了,平均發出1.34個月,是近五年最高。 相對地,「恩惠性給予」就是根據這名員工的表現或業績好壞給予年終獎金,無論金額高低都並非工資的一部分,因此雇主也並沒有一定要發年終的義務,甚至怎麼發、會發多少、哪時候發放也只能以公司公布為主。 但如果合約只寫會根據員工績效發放獎金,那年終獎金就屬於「恩惠性給予」,並非工資一部分,沒有一定會發。

今年年終獎金: Q5:年終獎金可以規定「在職為限」嗎?

「建設國家」部分,教育經費增加,包含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專案、提升教研人員待遇,約增加五○九億元。 文化經費有文化禮金、台流文化黑潮等,增加八十二億元;公共建設經費包含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二○三○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等,增加近三百億元。 對於義民中學一案,教育部也說明,會持續關注學校後續的聘約協商內容,也會督導學校注意聘約內容,不能牴觸法律規定。 全教總私校委員會主委何俊彥則指出,私校不止苛扣教師學術研究費,甚至要求跟招生結合,若教師無法達成招生目標,便不發或逕自將年終打折。

今年年終獎金: 相關文章

所謂「經常性給予」就是最開始的契約中就有包含如「保障年薪 14 個月」或是「固定給予年終獎金 1 個月」的文字內容。 此種內容由於在契約中明訂,因此根據勞動基準法第 2 條第 3 款是必須給予的「工資」。 年終獎金的認定要看各家公司的規定,雖然大多數都是以全薪計算,但業務單位員工的計算方式可能更複雜,相關計算方式與細節要依照合約與公司規範而定。 專家也提醒,有些工作年終獎金不固定,規劃時應多加留意,以免減少或中斷,影響到財務狀況。 例如有些人會用年終獎金繳保險,如果今年年終拿到 10 萬,而提高保險金額,但明年只拿到 6 萬年終,保費就可能反過來造成財務壓力。 有些公司習慣在農曆過年前最後一天,用紅包發給員工;有些則會跟著 1 月薪資一起入帳。

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今年調薪幅度僅3.01%,為近5年來新低,明年約有36.3%企業預估調薪3.4%,為7年來次低,且平均每月調薪1433元,僅較今年高出174元。 104人力銀行發表《2020年終暨2021調薪展望》指出,今年7.8%企業沒有年終,92.2%企業會發放年終,平均1.15個月,相較去年(2019)及2017年的1.10個月增加0.05個月,僅多出約一天半的工資,為近7年次低。 對此,104人力銀行調查指出,今年約有92.2%的企業會發年終獎金,平均1.15個月,創7年次低;yes123求職網調查則顯示,今年年終獎金「基數平均值」落在1.11個月,創9年來新低。 再者,依據《所得稅法》第14條規定,年終獎金屬於員工在職務上或是工作獲得的薪資,因此不論金額多少都必須依規定繳稅。 每間公司對於發放年終的時間都有自己內部的流程和規定,詳細發年終獎金的日期還是要依照每個公司的習慣進行! 不過一般公司會把年終獎金的發放日期訂在接近農曆新年的發薪日,與薪水一同給予。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