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荣海運股價15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September 15, 2018

長荣海運股價

再來,就是近幾年最有名的飆股,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 2021年受惠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物流大爆發以及塞港,運價一路上漲,也帶動貨櫃航運類股的股價一路噴出。 對於今年的海運市場展望,謝惠全表示,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的事件,會造成歐洲線塞港情形加劇,美國西岸的塞港情形也持續發生,加上接下來將迎接7月的傳統旺季,預估塞港情形會延續到今年第三季,運量供不應求的狀況才有可能緩解。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再度上演,儘管表面上是以對張榮發基金會是萬年董事會不滿為訴求,不過市場人士都認為,拿下張榮發基金會主導權僅是檯面訴求,但其實未來爭奪長榮海運(2603)、長榮航空(2618)的經營權才是最終目的。 長榮也指出,在運能供需上,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減碳法規今年開始生效,要求船舶降低航速以減少碳排,航商必須在航線投入更多運能以維持原本航運服務,無法符合法規的老舊船舶將被迫拆解退場,因此市場也預期減排措施應可吸收約10%市場運能,減緩原先運能過剩帶來的疑慮。 另外,他也分析,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減碳法規今年開始生效,要求船舶降低航速以減少碳排,航商必須在航線投入更多船舶,維持原本航運服務水平,無法符合法規的老舊船舶將被迫拆解退場。

長荣海運股價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證交所在前年10月以來陸續祭出當沖警示新制,以及「強化投資人違約風險控管措施」後,違約交割金額已有明顯收斂,即使去年是空頭年,在12次違約買進加賣出金額逾1億元中,僅有兩次相抵後超過1000萬元,達違約資訊揭露標準僅3次。 長榮今日以160元開出後持續在低檔震盪,盤中最低報154元,終場收155.5元,下跌3.71%或6元,成交量逾4.5萬張。 本網站所有資料僅供參考,如使用者依本資料交易發生交易損失需自行負責,股豐資訊有限公司 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或傳輸中斷不負任何責任。 長榮去年第4季表現仍然比同業來的穩健,單季稅後純益約298.5億元,年減65%,以期末資本額計算,單季EPS仍繳出14.1元的成績單;累計去年全年稅後純益約3,342億元、年增近四成,每股純益87.07元,若以期末資本額概算,EPS逾157元,各項獲利數字都再創歷史新高。

長荣海運股價: 傳聚陽新產能已被日系客戶包下 股價起舞盤中勁揚5%

長榮(2603)(2603)明天暫停交易,開始進行減資6成相關作業,股東每股可以領回現金6元,以今(6)日最後交易日,終場收在每股80.8元,以證交所退還現金股款減資參考價格試算,減資後新股參考價為187元。 減資代表股本縮小,那公司的EPS(每股盈餘)就有機會往上成長,通常對於減資的股票來說,股價在減資之前容易出現大漲,但減資後能不能繼續大漲,就要看這家公司的體質如何,好的話才會有可能推動第二波的大漲。 華航(2610) F貨機是華航集團從今年開始陸續除役,今天公告出售2架,交易總金額不超過美金5,000萬元,... 華航(2610) F貨機是華航集團從今年開始陸續除役,今天公告出售2架,交易總金額不超過美金5,000萬元,賣給FLUGFELAGID ATLANTA EHF (AIR ATLANTA ICELANDIC) ,預計處分利益不超過美金728萬元,折算台幣為2.32億元。 自從AI股普遍從今年7月高點回檔超過20%~30%以後,很多人都擔心,會不會複製被動以及貨櫃走勢?

長荣海運股價

隨著美中晶片大戰進一步升溫,台股今(11)日再度股匯雙殺,加權指數帶量下殺、再度破底,盤面上半導體族群殺聲隆隆,整體跌停... 其實按照過去歷史經驗,美股正式分割之後,短期之中上漲跟下跌的機率是一半一半,也就是說分割之後,不見得是好買點。 浦惠證券投顧資深分析師王倚隆(老王)先前於YouTube頻道《老王愛說笑》拍攝一則影音說明。

長荣海運股價: 法人:長榮高股利題材 能否填息要看航運市場表現

法人認為,長榮高股利題材,短期對股價會帶來刺激,但未來能不能填息,還是回歸航運市場表現。 上週貨櫃三雄去年獲利及股利全數出爐,長榮決議配發現金股利18元加計減資退還股東6元、合計每股配發24元,萬海配發現金股利10.5元、股票股利1.5元,陽明配息20元,以近期股價推算,長榮、陽明殖利率皆超過15%,萬海則有約6%。 長荣海運股價 不過,驚人殖利率卻沒吸引市場買氣,長榮宣布股利政策隔天,股價一度被打入跌停,近日也持續走跌。

長荣海運股價

謝惠全指出,一般投資人對今年海運的景氣看法比較悲觀,主要因為受到去年俄烏戰爭影響,造成高通膨、高利率以及高存貨情況,再加上環保法規及大量新船投入等因素所致。 第1季船運公司都已經揭露它的第1季營收,跌幅大約都有60~70%,這些跌幅已經從上海航交所的指數反映出來,不過,競爭力好的公司仍然可以獲利。 國際海運價格持續上漲,本土法人也上調陽明、長榮獲利財測,貨櫃三雄周二(1日)股價全數漲停,並創下歷史新高,值得留意的是,今年這三家公司EPS都有30元的實力,萬海股價收在159.5元,超過陽明、長榮47元以上。 投顧指出,三雄股價差這麼大相當不合理,原因在於萬海股本小及籌碼集中優勢,加上軋空效應,提醒長榮在6月初可能入列台灣50,本周股價積極追趕,後續爆發力不容小覷。 長榮海運今天公布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新台幣87.07元,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息70元,股利與配發率都居貨櫃三雄之冠。

長荣海運股價: 萬海去年EPS 33.17元但僅配息5元 法人憂首季恐大虧

SCFI在每周五的下午三點會公布,這個指數重要的原因在於,上海港在2010年的時候,正式超越了新加坡港,成為全球貨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耳熟能詳的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就是貨櫃航運的代表,主要載運的都是以貨櫃為主,裡面裝的都是一些不能受到擠壓的電子零組件那些東西;貨櫃的外表那麼堅硬,就是怕會壓壞裡面的貨物。 面對近年的經濟情勢,謝惠全表示,2020年到2021年仍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陸續封城以減少傳染;宅經濟興起;各國量化寬鬆救市,通貨膨脹疑慮漸起等因素所致。 長榮去年第四季表現不俗,合併營收為646.9億元、年增34.98%,稅後純益為134.29億元,每股盈餘達2.79元。 2014年3月:長榮海運加入由中遠(CSCL)、川崎汽船(K Line)、陽明(YANG MING)以及韓進(Hanjin,已解散)四家所形成的CKYH聯盟後,組建成新的CKYHE聯盟[3]。

  • 首先,去年上半年海運市場極度低迷,業界自主發起大減艙,隨後疫情稍有緩解,各國陸續解封,市場需求急速湧出,無法出國旅遊的消費者轉往內需市場,實體通路沃爾瑪、電商龍頭亞馬遜的股價扶搖直上。
  • 長榮將依船舶調度及艙位使用狀況,適時調整航班,以有效提高船舶使用效率,降低營運操作成本及減少碳排。
  • 首先,是2018年的被動元件,當年因為受惠於日本大廠Murata、TDK的轉單,以及供需失衡的漲價效應來帶動營收成長,讓被動元件股飆翻天。
  • 不過,驚人殖利率卻沒吸引市場買氣,長榮宣布股利政策隔天,股價一度被打入跌停,近日也持續走跌。
  • 以長榮海今年股東東會釋出看法,總經理當時謝惠全表示,雖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但仍在正向發展軌道上,預期歐美通膨減緩情況下,下半年各國升息浪潮可望逐漸進入尾聲,全球景氣下行風險也將下降,帶動消費、就業與製造回穩。
  • 對於去年營運大爆發,謝惠全說,去年第一季到第三季的運價比較低,再加上燃油成本年初較高,後來逐漸走低,因此運價增長、油價降低,也拉高其毛利率,若從毛利率的變化來看,2019年第四季為7.37%,後來逐漸增加到33.17%。
  • 長榮2022年全年營收為6,272.84億元、年增28.17%,毛利率來到63.52%。
  • 貨櫃三雄於3月15日紛紛宣布股利政策,以近期股價推算,長榮、陽明殖利率皆超過15%,萬海則有約6%,不過,統計3月16日至3月23日三大法人買賣超情況,長榮遭賣超達3萬張、陽明賣超逾8千張、萬海賣超逾1萬張。

過去利用減資增資,來優化獲利能力的台股代表,首推國巨(2327),國巨從2013年起,分五年把股本從220億減至2017年的35億元,幾乎減資近84%,EPS也從2013年的0.75元躍升到2017年的15.64元,國巨自此躋身為績優電子股,脫離雞蛋水餃股的命運。 散裝船主要裝載運輸黃豆、玉米、礦砂、煤炭等大宗貨物,特色是貨種單樣,無須包裝成捆,不怕擠壓也方便裝卸,在台灣上市的散裝指標股包括新興(2605)、裕民(2606)、中航(2612)、台航(2617)、慧洋-KY(2637)、正德(2641)及四維航(5608)。 長榮放出來時跟隨朋友低檔搶進,這種心理也是跟風心理,別人有航海王,我也不能沒有持股,或是大家都在當沖,我也想要來沖,這個都是邏輯失誤表現。 多家航商、貨代提出運價反轉的觀察點,一是大陸十一長假過後,10月下半月貨量是否開始回升,亦即耶誕節、春節前的小出貨潮,再來是因應人民幣、新台幣大貶,出口商提早在12月開始、農曆年前出貨押匯。 長荣海運股價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提出溫和貨幣政策,美股收紅,台股25日下跌289點收在16481點,失守短期均線,外資期貨淨空單增加逾...

長荣海運股價: 航運股還有春天嗎?股市老手教你一公式,長榮的合理價「在這裡」

透過聯盟的組成,航商也提高了對下游客戶的議價能力,讓運費得以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不至於在短期出現大幅度的回落。 而那些沒能進入三大聯盟的航商們,通常營運規模就不容易做大,後來大部分不是轉為經營區域性的航線,就是逐步面臨倒閉一途。 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 WCI )是由倫敦海運諮詢機構(Drewry)和新加坡 Cleartrade Exchange 共同推出,於每週四發佈全球 8 條重要航線(包含上海 、紐約、洛杉磯、鹿特丹、熱內雅等世界大港)之最新報價。

有人表示,「如果台幣持續貶值,可成手頭上的美金,用來併購那會蠻可觀的,遲早填息,人手一張167買到賺到」。 鴻海(2317)29日跌2%,媒體抓住機會開始作文章,把走勢和昨天郭台銘宣布參選總統的記者會發言腦補成因果關係。 報價單位為FEU,是由倫敦海運諮詢機構(Drewry)和新加玻Cleartrade Exchange共同推出,於每周四發布全球8條重要航線之最新報價,包括上海、紐約、洛杉磯、鹿特丹、熱內亞等世界大港。 所以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算航運指數再跌,也不會跌到哪裡去了,因為現在歷史低點,就剩一點點的空間,簡單說,就是下跌空間有限。 有助於去了解更快速、更即時的運價變化,觀察可以發現FBX歷史低點都在2500點以下,現在的股價位置也在2500點以下,不過還是比歷史平均低點來得高。

長荣海運股價: 家登董座邱銘乾:航太事業第4季起飛 明年放量

另外,去年第四季燃油成本占營業成本的13%,對比去年第一季燃油成本為20%的情況,除了受惠油價降低的因素以外,讓燃油成本大幅降低的原因在於超過一半的船裝載脫硫塔,讓燃油效率大增。 雖然目前油價持續攀升,而長榮目前每TEU平均運價1800美元,平均油價每噸約367美元,雖然油價持續攀升,但是影響不大。 2021年3月23日,長榮海運向日本正榮汽船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輪因遇到強側風吹襲而偏離航道,擱淺於蘇伊士運河,造成連接紅海、地中海的運河雙向阻塞,導致全球貨櫃輪船的航運受到影響[10],後於同年3月29日脫離擱淺河道,該運河亦在隨後恢復交通[11]。 本土法人表示,去年3Q旺季,長榮單月平均營收478億元,單月平均EPS 5 元,今年1月 ~ 2月淡季的平均單月營561億元,比去年3Q旺季的單月平均營收高出83億元,換言之,估計前2個月EPS可能挑戰12元。

長荣海運股價

長榮2022年全年營收為6,272.84億元、年增28.17%,毛利率來到63.52%。 稅後淨利為3,342.01億元、年增近4成,EPS 87.07元,營收、獲利均創新高。 因此,美系外資調高長榮及陽明今年EPS預估,長榮EPS由2.36元一口氣調高為6.56元;陽明則由-0.04元調高至1.77元。 此外,也將長榮評至「買進」,目標價135元;陽明則是「中立」,目標價下修為47元。

長荣海運股價: 長榮航太

萬海周一宣布斥資逾130億元訂4艘全貨櫃輪,而遠東到美東、歐洲、地中海運價續創新高,貨櫃三雄周二股價持續亮燈漲停,萬海收在159.5元,不受分盤交易影響,長榮和陽明分別收在108元、112.5元。 持有長榮海運的股民,自明天開始暫停交易,完成新股票暨上市買賣日期為9月19日;目前持有1張長榮股票的股民,未來只剩下400股,但是掛牌首日股價則由現在的80.8元,變為187元。 投資人應該要觀察這家公司,基本面是不是持續往上,像美國的蘋果從1987年來出現過5次股票分割,長線來看蘋果的股價都還是可以持續往上,主要的關鍵利多,還是公司不斷成長的基本面。 家登(3680)昨公告將現金增資及發行無擔保公司債共計28億元以內,用以充實營運資金與興建廠房,對此,家登董事長邱銘乾今在台灣半導體在地供應鏈聯盟成立記者會後表示,將建置旗下家宇航太的生產基地,打造家登除半導體事業之外的第二隻腳,預期明年業績將大幅成長。

2M(馬士基Maersk、地中海航運MSC)聯盟將於2025年解散,謝惠全指出,長榮參加的海洋聯盟(OA)在市場上相對有競爭性,聯盟對現在合作十分滿意,長榮的同業對目前合作默契都很好,合約也到2027年才會結束,不至於會有影響。 而這些影響因素近期有些趨緩,最近也看到整個運價在谷底徘徊一陣子後已經反彈,並看到貨量回升的跡象,第2季雖然處在低點,但相信比第1季好一些,要再好一些要看到第2季末,下半年因為存貨去化差不多,配合旺季,相信復甦會更明顯。 謝惠全認為,如果俄烏戰爭能夠結束,對復甦會有進一步催化作用,因此對今年海運保持審慎,但並不悲觀。 有這種心理的投資人,看見他人紛紛購進股票時,也深恐落後,在不了解股市行情和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情況下,也買入自己並不了解的股票。

長荣海運股價: 長榮兩次處分長榮航持股獲利62.54億元,挹注Q3 EPS逾2.95元

有鑑於紡織股后聚陽(1477)目前股價已來到歷史高檔區,類股股王儒鴻(1476)今(29)日展開強勁反彈,有落後補漲的味道。 日本政府排放核廢水引發南韓、中國大陸出現搶鹽潮,台灣民眾也蠢蠢欲動,有投資人擔心此現象將牽動相關股票股價,不過臺鹽(1737)近日秀出大量庫存,盼能安撫害怕缺鹽的民眾。 長荣海運股價 以長榮海今年股東東會釋出看法,總經理當時謝惠全表示,雖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但仍在正向發展軌道上,預期歐美通膨減緩情況下,下半年各國升息浪潮可望逐漸進入尾聲,全球景氣下行風險也將下降,帶動消費、就業與製造回穩。 IMF(國際貨幣基金)調升 2023 年全球經濟成長,從先前 2.7% 調高至 2.9%,主要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成長表現均有調升但 2.9% 仍低於去年預期的 3.4%。

這篇文章報導了《中國好聲音》因李玟對賽制不公的指控而爆發衝突,並且在李玟的逝世後流出她控訴節目欺負和不公對待的音檔。 除此之外,文章提到了《好聲音》母公司星空華文的一些相關情況,包括投資者的反應和股價的下跌。 此外,文章還提到了星空華文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星屹(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的狀態從存續變為註銷。 然而海運市場近期景氣不佳,國際運價持續向下探底,林漢偉認為,長榮符合市場預期的股利政策雖然在短線上有支撐,但目前全球運價及景氣都有疑慮,因此能否順利填息還是回歸航運市場表現,表現仍有待觀察。 貨櫃輪的高股息還是相當吸引投資人,法人圈推估,以長榮海運(2603)(2603)去年的獲利表現推估,預期股利會有60元以上水準,配發率約39%,以今天平盤價143.5元計算,股息殖利率為44.6%,長榮海運再度吸引買盤進駐,成為貨櫃輪反彈的領頭羊。 不過今早一開盤,長榮一度股價下跌超過9元或4.8%,最低來到178元,隨後再拉升至180元關卡之上,終場下跌18元,收169元,跌幅9.62%。

長荣海運股價: 國際盤已漸入佳境 台股9月中之前關注抗跌股 廣積、欣興、神準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根據台灣證交所3/22公告,證券商申報投資人買加賣違約金額為1.32億元,買賣相抵後僅76萬元,但驚見長榮海運(2603)違約達3985.2萬元,申報券商為永豐證券鳳山分公司,據了解是隔日沖交易。 國內海運業者指出,SCFI連番重挫,已經連跌15周,近2年來的運價近90周上漲,而且現在的海運運價比2020年還是高出最少1倍以上,現在海運價格跌是事實,美國消費力還在成長、住宅需求也很強勁,運價整理之後會恢復理性。 最新北美長約價優於市場預期,平均價格約2000美元起跳,不過最新的SCFI報價卻跌破千點,終止連4周漲勢,貨櫃三雄今(2)日股價也跟著慘摔,長榮(2603)盤中最低報154元,創下2個月新低;陽明(2609)跌近2%、萬海(2615)也跌近3%。 長榮減資的方式是現金減資,簡單來說就是每股會退還6元的現金給股東,減資後股價會因為調整而變高,有些大大可能誤認為這樣會賺到價差,但要釐清一下,持股下降但市值沒有變,等於是沒有賺的!

證券分析師陳唯泰表示,今年的貨櫃三雄獲利成長幅度不會比去年高,在高運價的前提下,可能擁有蠻不錯的獲利數字,但現實來說,股價可能沒有辦法像去年一樣大漲特漲,而是轉變為大的箱型震盪架構。 航空貨運是華航重要營收來源,在三年的疫情期間更成為全公司的英雄機隊,回憶3年前的5月,因為當時有一堆原本要搭機腹載貨到北美、歐洲,因為客運大量停飛,一夕間全部走不了,當時全球航空運價價格急速飆漲,有些人有錢還找不到艙位,華航默默成為國內許多產業的救難英雄。 中國自8/28起調降股票交易印花稅,從0.1%降至0.05%,等於減半徵收,這也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調降。 PTT網友擔心,此政策會導致「中國強力磁吸台股的資金」,但其他網友卻表示,中國目前主要問題是通貨緊縮,許多人的錢都被扣在房產上,經濟前景差,導致不敢花錢,降低印花稅也不會提高投資意願。 航運類股去年紛紛「營運大爆發」,受惠國際運價飆漲、油價低等因素,去年(2020)下半年起,航運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的股價就紛紛起漲。 若以長榮股價來看,去年4月1日股價9.1元,時隔一年,今天收盤價為創下20年新高的47.9元,已大漲426%,漲勢相當驚人。

長荣海運股價: 焦點股:長榮集團經營權風波再起,長榮海( 下跌,惟長榮航與榮運微幅上揚

法人指出,亞洲航商去年獲利亮眼,韓國HMM(韓新海運)第4季獲利僅較第三季下滑五成,昨日股價應聲大漲,推估國內貨櫃三雄合計去年賺逾6,000億元,而股價淨值比不到0.6,吸引資金買盤積極進駐。 航運人氣指標股長榮海運(2603)現金減資六成後,新股昨(19)日掛牌交易卻遭遇逆風,終場崩跌逾9%,僅差一檔跌停,拖累航運類股同步重挫。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28日宣布投入2024總統大選,並喊出願為兩岸和平犧牲、中共可沒收鴻海財產等言論,參選總統記者會上一句「Yes!please do it!」一番話引發討論,鴻海股價昨更爆量下跌2元、收在106元、跌幅達1.85%。

長荣海運股價

根據最新的數據,上海集裝箱出口指數(SCFI)上周五(4/28)來到999.73點,與前一周相比下跌37.34點,終止連續4周上漲趨勢。 林漢偉指出,此外,相較陽明、萬海,法人及外資對長榮的持股較多,尤其外資會拿長榮股利政策跟國際航商做比較,如果不如預期,恐會影響外資對長榮長期持股的意願。 長榮今天召開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息70元,以稅後淨利3342.01億元計算,配發率約44.33%;若以今天收盤價171元計,現金殖利率約40.94%。 法人圈推估,以減資後股本推估,去年全年的EPS約162.03元,預期股利會有60元以上水準,配發率約39%,以今天收盤價149元計算,股息殖利率為40%。 對於市場運價下滑,今年長榮歐美長線合約的比例,謝惠全表示,過去2年長榮美洲及歐洲比重約60%及30%,即使運費下滑,但基本上這兩部分的比例差異不大。

長荣海運股價: 長榮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啟用 328億元經費打造台灣首座自動化貨櫃碼頭

長榮表示,以目前全球總體經濟來看,整體成長動能減緩,但仍處在正向發展上,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歐美通膨將逐步減緩,下半年各國升息浪潮可望進入尾聲,未來景氣下行風險也將下降,消費、就業與製造等需求將回穩。 而俄烏戰爭仍是影響市場發展最重要因素,如果戰事能夠終止,預期今年下半年貨量將比上半年來得好,至於運價仍將取決於運能供需。 以籌碼面來看,除息前一交易日棄息賣壓不輕,成交量逾11萬張,高居個股單日第三大,法人分析主要來自融資戶「假除息」,主要賣壓消除後,30日除情行情表現強勢,終場以93.5元作收,成交量超過14萬張。 對於所有投資長榮海運投資人,在長榮海運股價跟全球運價崩跌後,今年最期望能收到長榮海運的高股息;尤其,長榮海運去年前三季已大賺3,043.5億元,提前超車前年一整年賺進的2,390億元,就算去年下半年市場運運價反轉崩跌,長海運業去年全年的獲利可望連莊海運業的「獲利王」。 摩爾投顧分析師林漢偉受訪時分析,長榮每股擬配發70元現金股利,顯示公司對於未來的獲利能力及資金調度有一定自信;另外,長榮2021年獲利頗豐,但配發率不如預期,加上減資6成,一度引發法人、股東反對聲浪,相較之下,今年的股利政策讓市場頗為滿意。

  • 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未來張凱舜會將手機部門內表現優異主管帶入商用部門,扮演關鍵重要角色,讓部門營運更紮實。
  • 而在李玟逝世後,更流出一段李玟生前控訴遭到《好聲音》欺負以及對待不公的音檔,瞬間點燃了外界的怒火,《好聲音》也宣布暫停播出。
  • 航空雙雄同樣走弱,終場長榮航下跌1.2元,以28.7元作收,跌幅4.01%;華航則跌1.1元,收在22.25元,跌幅4.71%。
  • 2021年3月23日,長榮海運向日本正榮汽船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輪因遇到強側風吹襲而偏離航道,擱淺於蘇伊士運河,造成連接紅海、地中海的運河雙向阻塞,導致全球貨櫃輪船的航運受到影響[10],後於同年3月29日脫離擱淺河道,該運河亦在隨後恢復交通[11]。
  • 消息曝光後,不少網友也對於直接註銷的舉動感到驚訝,「意思是你手上的股票直接變廢紙」、「母公司還在啊,不過節目停播沒多久,子公司直接註銷也是很酷」、「太猛了,這不是割韭菜,是整根拔起啊」,在各大論壇上都掀起不小的討論度。

貨運產業和整體景氣向來關係緊密,當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消費者需求降低,連帶衝擊賣家的出貨數量,便有可能導致貨運量減少。 ETtoday新聞雲 | Anue鉅亨 | PR Newswire | Investing.com 相關新聞標題與內容之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均屬原網站及原作者所有,本網站僅提供新聞聯播,不主張任何權利。 航空雙雄同樣走弱,終場長榮航下跌1.2元,以28.7元作收,跌幅4.01%;華航則跌1.1元,收在22.25元,跌幅4.71%。 還有一種情況是,事前根本就不打算進入股票市場,當看到許多人紛紛入市時,不免心裡發癢,經不住這種氣氛的誘惑,從而做出了不大理智的投資決策。 其實也不是,因為法人持有部位比較大,被關緊閉期間20分搓合一次,實在是無法脫手,解禁後有機會趕緊賣出,而且怕長榮的跌幅,很怕會被關第3次,那就不是20分搓合一次,而是更久的時間。 今(25)日台股表現相對波動,開盤後出現明顯的跳空缺口,統一投顧陳杰瑞表示,台股關鍵支撐16,588點是否能夠維持,成為...

長荣海運股價: 強颱蘇拉颱風影響 華航部分香港、深圳航班異動

2007年起,整合集團下的義大利海運公司、長榮海運英國公司、長榮海運香港公司及長榮海運新加坡公司(2009年加入)共同組成Evergreen Line。 不過,謝惠全也認為,俄烏戰爭仍是影響市場發展最重要因素,如果戰事能夠終止,下半年貨量將比上半年來得好,至於運價仍將取決於運能供需。 另外,長榮除息前,自營商爆買4.9萬餘張,其中包括2.8萬餘張為權證避險,法人也認為,可能有大戶避稅操作可能。 但值得注意的,自營商過去一個多月來僅少少調節1100餘張,其餘交易日幾乎天天買,持股比從2%多,拉升到昨日達9.33%。

這些消息影響貨櫃三雄今天股價表現,長榮終場下跌新台幣10元,以109.5元作收,跌幅8.37%;陽明下跌8元,收在111.5元,跌幅6.69%;萬海下跌11.5元,以119.5元作收,跌幅8.78%。 長榮5月稅後盈餘171億6,600萬元,年增1,312.84%,每股純益2.91元,營收及獲利都創新高;法人預估長榮今年前5月每股純益可望超越12元,上半年獲利可望超過1.5個股本。 台股昨天表現最強還是後疫情時代的復甦概念股,首先觀光族群表現最搶眼,漲幅達3.82%,原本已經失去人氣的運輸類股,昨天也在長榮海運及華航等航空股領軍下,類股人氣回到第二名,漲幅達2.21%。 貨櫃輪的高股息「吸金」,法人推估,長榮(2603)(2603)海運今年可能配出60元以上的高股息,配發率近四成,現金殖利率殖利率為40%,長榮海運再度吸引買盤進駐,成為貨櫃輪反彈的領頭羊。 台驊董事長顏益財過去他曾經說,「反向加碼、綿延不絕」,這次長榮減資,台驊也用行動挺貨櫃輪,9月6日公告,自今年4月25日到9月6日共買進長榮海運2,500張,每股平均價格127.57元,交易總金額3.18億元,用行動表達長期看好長榮的股東之一。

長荣海運股價: 相關

台股一直有五窮六絕七上吊之說,巧合的是,被動和貨櫃的股價,就是這麼剛好,都是在7月摸到高點,並在之後的8、9月就開始腰斬。 長荣海運股價 東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614)於本月4日宣布減資彌補虧損換發股票停,PTT網友表示,近年來東森已多次減資,股價腰斬再腰斬,「怎麼玩不膩?」其他網友直言,這檔股票就是「專門坑殺散戶的老闆」。 報價單位為FEU,它是全球12條主要貨櫃航線的加權平均值,每日更新一次,也是國際間少數日更的運價指數。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