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股價討論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November 5, 2018

鴻海股價討論

如果你賣出後一直要等你賣出價或更低,那你又從中長線價值投資者變成投機客了,之後就在那幻想低買高賣好輕鬆,當你覺得所得稅率很高時,代表你的薪資加股息已經遠遠超過你生活所需的資金了,這時你就可以考慮退休,把薪資收入移除。 當你的稅率來到12%,也就是你薪資加股息收入在168.3萬內的,扣掉股息可抵扣稅8.5%,事實上鴻海股息你也才繳了3.5%的稅。 以一般人來說,免稅額為42.3萬,只要你有扶養父母、小孩或列舉一些醫療支出,那整體免稅額就會更高。 我就當你一個人,都沒有人可以扶養,接下來0到56萬的部份僅要繳5%,也就是說,整年薪資加股息的收入在98.3萬的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好考慮賣掉再買的,一定就是參加除息,因為百分之一百你是能退稅的。 鴻海(2317)集團年度盛會「鴻海科技日 Hon Hai Tech Day 」(HHTD21)於 10/18 登場,神秘嘉賓為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

鴻海股價討論

鴻海主要戰場在B2B,目前除了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已接受之外,還有很多新創品牌在孵蛋期,半導體、電池、電機、世界各地工廠等等都還沒完成,等整條供應鏈串接起來,客戶自然會提高合作的意願,或是說不得不合作,因為鴻海的局太廣太全面,屆時客户增加自然水到渠成」。 一名網友在論壇Dcard轉貼「king大」在股市爆料同學會的貼文,該文指出,「鴻海正在進步,投資鴻海的投資人也應該要有心理準備,而不應用原有郭董時代的印象來看未來的鴻海,內部的零組件、標準平台、軟體功能才是精華之所在。 若是今年第1季與去年第4季相比,消費智能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以及元件其他產品都將下滑。 若是今年第1季與去年同期相比,消費智能產品將會成長,雲端網路產品持平,電腦終端產品與元件其他產品則會下滑。 基市衛生局長吳澤誠表示,五十支智慧健康監測手表,將直接投入基隆市加強型防疫旅館,由基隆長庚醫療團隊協助入住者使用,基隆結合智慧科技的力量,運用「自主生理偵測與連續通報服務系統」,讓照護的護理人員透過穿戴創新科技,偵測隔離者的生理數據,一旦異常就進行通報,不僅大幅降低醫護人員與患者間的感染風險,同時提升加強型防疫旅館的照護品質,降低醫護人力需求。 鴻海近期股價表現上,10月7日收在107.5元,之後股價走跌,低點約在99.5元,但在跌破百元之後,總是很快再站上百元,12月初股價急漲,盤中一度衝達107元,之後再回跌失守各均線,且回測百元關卡,今日以100.5元平盤開出,一度拉升至102元,終場收在101.5元,上漲1元,漲幅0.99%。

鴻海股價討論: 照顧者

鴻海推動公司治理、經營獨立性(董事會獨立董事過半)、以及多元化(女性董事、主管、與員工),希望樹立專業經營的典範。 前面將近五十年期間,鴻海提供改變人類科技生活的產品;未來五十年,希望透過營運模式創新,提供能夠改變人類移動生活的產品。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28)日上午10時8分正式向外界宣布投入2024年總統大選,並以獨立參選人身份進行連署,股價一度回落到平盤,但似乎不受郭台銘宣佈而有所影響,股價又回到109元,盤中股價在108.5至109元間震盪。 如果您問我的話,我的答案是10%,從2022年10月31日開始我習慣每天小量買進,所以成本幾乎是「半年線」價位持股248張,鴻海股價波動不大,所以鴻海家族都敢壓上身家。 鴻海於 2020 年 10 月成立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Mobility In Harmony Open EV Platform),由於鴻海缺乏造車經驗,與國產品牌裕隆( 2201-TW )汽車合作並成立「鴻華先進科技」,正式跨足電動車領域。

鴻海則表示,原瑞公司當初是由該公司之總經理孫瑞堂,與孫帶領的團隊獨立經營,鴻海僅單純為原瑞的投資人之一,對於該公司傳出離職員工不滿的相關爭議,也期盼其能盡速圓滿解決。 不過,因公司產品遲未能大量出貨營運難獲利,近年陸續進行人力精簡,去年並有數波較大規模的裁員資遣潮,到今年初時,公司員工僅剩不到200人。 2022年第四季衰退嚴重,主要就是來自中國清零導致營運衰退,先姑且不論產業景氣反轉了沒,但鴻海產能在全球的佈局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當你工廠一直停工也無法出貨,不僅無法出貨還可能會被客戶轉單出去,一來一來當然會侵蝕獲利了...

鴻海股價討論: 鴻海(2317)10月營收創同期高!卻下調Q4展望 股價臨百元保衛戰

據離職員工向媒體投訴,兩年前公司為了增資,曾要求員工出錢投資,部分員工在投資認購公司持股後,疑未拿到股條憑證,也有人在被資遣後,希望能換回原本投資的錢。 鴻海在2011年7月上旬公告,透過轉投資方式增資UER investment (Samoa) Ltd,取得40%股份,投資金額1800萬美元。 看完中長期走勢之後,拉近一點,打開近一年的日線圖,其實也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跡象,那就是鴻海不管怎麼殺就是停在100元附近,但是上漲就比較不一定,基本上只要能站上季線才有動能繼續漲,如果是在季線以下就會一直要死不活。 PTT針對「鴻海2022年EPS創15年新高」討論,網友留言「太強啦公公」、「好像還不錯」、「猛啊」、「代工界的中華電信」、「符合預期」、「穩也不錯啊,總比海運上上下整天提心吊膽好」、「比中華電信更值得擁有」、「存海運不如存鴻海」。 鴻海(2317)昨(23)日公佈配發現金股利5.2元,創下34年來新高,鴻海2021年獲利也創下14年新高。 AI股歷經了7月底8月上旬的大震撼後,股價似乎有初步止跌訊號,日前傳出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搶購輝達晶片,激勵8/14輝達股價單日大漲7.09%,預期8/23財報公布前,股價可提前反攻,有助台灣AI供應鏈發動另一波攻勢 。

鴻海股價討論

野村證券也認為,FII(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在中國掛牌,「長期有助於鴻海轉型雲端和自動化新事業,但近期會導致獲利稀釋5到7%」。 股東會上,許多發言的股東都是握有上千張鴻海的投資人,把上億身家寄託在鴻海的發展上,連外資法人都派代表從倫敦飛到台北,只為當面和鴻海董事會溝通。 去年(2017年)七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和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投資美國的大計畫,十一月,郭台銘和美國威斯康辛州經濟發展廳簽約,這是第一次,鴻海大規模在美國投資製造基地。 台揚成立以來,已建立完整衛星收發機系列產品 (VSAT Transceiver),頻率涵蓋所有主要商業衛星所使用之 C、Ku 與 Ka 波段,是全球首家成功開發及量產 Ka 波段衛星地面站收發機業者,目前市占超過 9 成,由於技術實力成熟,也獲三大衛星業者青睞。 從近期美國頻傳佳音的經濟數據,可以感覺到市場悲觀的氣氛似乎有所轉機,儘管目前大股東、國內、外法人看法仍有分歧,但長線價值已悄悄浮現,投資人不妨從中尋找布局佳機。 鴻海集團在轉型過程當中,同樣的,股價也正在沉澱整理之中,未來開始上攻之後,這個速度將可能會非常的快,有機會在台股的下一個循環裡,成為台股電動車族群的重要精神指標。

鴻海股價討論: 鴻海營運概況?股價?鴻海 ADR 怎麼算?鴻海佈局電動車市場!

對此,多數網友紛紛表示「4年前還有郭董行情,現在早沒了」、「選不上,不用緊張」、「沒影響!除非郭董能選上鴻海就會噴」、「可能會漲,也可能會跌,也不排除平盤」、「死魚股一支」、「老實說,不會有啥影響」,還有人想起郭台銘當初說股價不到200不退休的言論,開酸「當初說200跳票」、「不要說兩百跳票,等等郭董一生氣,馬上減資50%,讓股價達標」、「上看兩百,還不歐印」。 傳統第三季即將進入電子產業旺季,作為蘋果代工鏈一環的鴻海,如今也毫無懸念地吃下蘋果iPhone 15拉貨潮訂單,業界傳出iPhone新機晶片、鏡頭、螢幕三大重點項目6月中旬已經開始投產,另外機構件、機殼、PCB等組裝及零組件廠預計第三季也將陸續量產運營。 輝達24日凌晨發布財報前夕,傳出擴大與鴻海合作,由鴻海(2317)獨家承接輝達最新發布「地表最強」AI晶片「GH200」的晶片模組訂單,搭載輝達「L40S」繪圖處理器(GPU)的推理卡訂單也由鴻海全數包辦。 網友討論「鴻海股價準備上200了嗎?」但有人直言,鴻海營收AI佔比低,股價上漲空間恐怕很有限。 未來就看半導體和電動車,若就鴻海本身的預估電動車的營收可望在2025年達到1兆,毛利率10%,粗估抓5%淨利率,獲利能達500億元,除以目前鴻海股本1500億左右,EPS可以增加3.5元。 28日那天蘋果準備要公布財報,目前來看前一季的財報應該還是樂觀,第4季的財報也預估還會成長,所以就鴻海最重要的訂單來自蘋果,看起來還沒有出現不好的狀況。

MIH 平台以開放技術規格的方式,吸引超過 2,300 間廠商加入,MIH 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MIH 平台能夠幫客戶完成 80% 的基礎工程,客戶只要專注在 20% 的差異化」,如此將能夠大幅減少電動車品牌開發新車的時程,而鴻海則藉由結盟區域合作夥伴、切入車用零組件、建立電動車銷售出口等,企圖打造鴻海電動車王國。 鴻海轉投資之子公司數量眾多,關係企業更是不勝枚舉,其集團在台灣上市櫃的子公司超過 25 家,以下列出較為知名的鴻家軍公司。 有一些人會說毛利率代表競爭力,這種說法僅對了一半,毛利率要和同產業的相比,因為對手的毛利率如果比你高,這樣就有可能透過削價競爭搶走你的訂單,同產業除了比毛利率,也要比營收規模,總不能你營收5000億,毛利率7%,然後你說這樣比營收6.6兆元,毛利率6%的強吧,這簡直就是胡扯,營收少的公司,也許就是競爭力不夠,只敢專注在自己的領域,這樣毛利率才會比較高一點。 了解了台股的淨值比正常是1.5倍是相對低點,2倍是相對高點,2.5倍是瘋狂價後,鴻海是台股第二大權值股,理論上應該也是要跟著這樣的淨值比才對,目前因為外資群賣了鴻海120萬張,外資群也不想讓鴻海股價到大盤一般的水準,這樣他們才能壓低吃貨,當你了解台股好的權值股平均淨值比都要1.5到2倍後。

鴻海股價討論: 科技業第一砲 鴻海併購德電動車零件廠

請永遠記得,照顧身障者是所有人的事,像阿廣大姊和家人那樣,適時察覺自我狀態、接受甚至尋求幫助,才是解決家庭長照困境的最佳方法。 數十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造成阿廣右眼接近失明,認知能力與部分肢體受限,無論吃藥、回診,阿廣都得倚靠父母親照顧。 不過,接手照顧工作以前,大姊只知道爸媽照顧弟弟並不容易,如今自己成為主要照顧者,她才真切地明白──原來,「照顧」是如此的沉重與無力。

鴻海股價討論

除了既有的財經及政治深入報導之外,還有更多金融訊息與投資含量,提供讀者更專業、更豐富、更實用的財經資訊。 《財訊雙週刊》開闢企業、投資、金融、政治、科技等不同領域的重量級名人專欄,由中外名家:諾貝爾大師史迪格里茲、謝金河、陶冬、南方朔、吳念真、顧爾德、林昭亮等輪流執筆,提供專業新知與獨到見解。 鴻海股價討論2023 鴻海股價討論 同時精選全球財經專業媒體的授權文章,透過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日本《朝日新聞》,提供讀者更多元且深入的國際視野。

鴻海股價討論: 郭台銘宣布參選總統 台股鴻家軍表現不給力

目前市場上尚無可於手腕位置同時測量心跳及血氧飽和度的腕戴型血氧飽和測定計,主因為手腕位置的血氧飽和度訊號強度(訊雜比)大幅小於指尖位置的訊號強度。 透過臺醫光電的關鍵零組件oCare 鴻海股價討論2023 Sensor輔以專用的生理訊號演算法,預計陸續會有更多的生理訊號被開發出來,使得更多穿戴式裝置獲利。 針對郭台銘宣布參選總統,鴻海今日發出聲明如下:鴻海於1991年在證交所上市掛牌以來,目前有逾80萬名股東,公司本身是屬於海內外全體投資大眾所共同擁有。 郭創辦人四年前交棒、未再參與公司日常管理,可以說是全球大型企業中非常好的傳承案例,未來鴻海會基於創辦人建立的基礎上,再上層樓。 對於鴻海目前股價站穩百元,淨值比接近1.1倍尚算健康,投資人不仿一步一步來,雖然鴻海下半年將開始進入營收旺季,且iPhone 15進入量產階段,如今董事長也喊出下半年 AI 伺服器將三倍成長的展望,但考慮到法說會上呈現的財報數據以及今年毛利率不易達到去年水準,而夏普負面衝擊雖降低但仍存在,投資人需謹慎觀察。 台股今天持續震盪,終場漲幅收斂,上漲27點、漲幅0.17%,指數收在1萬6509點,成交金額2791億元。

公司簡介 臺醫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Biophotonic Corporation,tBPC),係由工業技術研究院技術團隊於2014年4月22日所投資創立的公司,並於2014年8月獲得國內外知名 ICT、光電、半導體、生技醫療創投等公司的投資,致力於成為全球頂尖技術創新的生醫光電科技公司,以研發、製造、行銷醫療及健康照護產品及服務於全球市場。 臺醫光電擁有堅強的高科技生醫光電技術人才團隊,運用本公司「非侵入式血糖監測」及「穿戴式心跳血氧監測」二項核心技術,是本公司立足國際市場的最大競爭優勢。 臺醫光電科技股份有美公司的經營團隊主要成員為工研院電光所的生醫光電技術團隊十餘位工程師,技術領域涵蓋物理、化學、生醫、電子、光電、機械等,其中半數具有十餘年以上工作經驗,包含3位博士、5位碩士及數位學士。 經營團隊的執行長陳治誠博士曾擔任台灣、大陸及美國五家醫療器材公司的執行長及總經理,具有二十餘年以上醫療器材產業的實務經驗。 鴻海股價討論2023 臺醫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設立初期先進駐工研技術研究院創業育成中心,2015年6月已獲科技部變更登記設籍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目前正進行ISO 9001及ISO13485品質系統及醫療器材GMP的建置,預定於2016年6月底前取得認證。

鴻海股價討論: 投資美國

5G 商機發酵,低軌道衛星傳輸 (LEO) 成全球各大科技廠瞄準的重心,鴻海集團 (2317-TW) 全面搶進,旗下台揚 (2314-TW) 進展頻傳捷報,近期取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投資的 Kymeta 大單,包含原本的 Space X 與 OneWeb 在內,台揚成為台網通廠中,少數通吃三大衛星廠訂單的廠商。 根據鴻海去年第3季財報資料,該公司每股淨值為104.53元,其股價在去年12月29日跌破100元後,連續3天無力重回百元大關,為國內大型權值股中少數淨值比低於1的企業,儘管外資嘴上叫好,卻於盤後被發現賣超鴻海,在網路上已引發股民不滿。 外資在最新報告中強調,對於鴻海的電動車新事業發展目標深具信心,分析師也一改先前的評價模式,原因在於資通訊(ICT)產業的成長幅度,現在來看已經相當有限,本益比約10倍上下,轉型中的鴻海若套用此標準則甚為不利,因此改採分類加總估值(SOTP)模式給予評分。 接著再來看看鴻海針對2023年的展望,其實公司派也非常老實,他們判斷消費至產品領域的獲利會出現衰退,而這就可能會導致集團出現衰退,不過其他事業體則受惠網路趨勢依舊強勁,因此一來一往的衡量之後,集團全年獲利有機會繳出持平或微幅成長的成績單,其實這也是鴻海不斷進化所帶來的優勢。

由鴻海集團參與投資的原瑞電池於2009年成立,初期核定資本額達23億元,現實收資本額僅剩6.77億元,員工數最多時達近700人,號稱台灣規模最大的二次鋰電池公司。 鴻海股價討論 最後複習個人觀察的鴻海操盤重點,中長期股價區間落在70元到120元,近一年則長期維持在100元以上,而且目前股價相對低點居然剛好就是最新的淨值,也就是104.65元。 但更多網友留言吐槽「這支不管開好開壞都不會動」、「遇到利空也毫無反應」、「外資不買沒人買得動」、「每年都賺得多配得少,股價也沒漲,錢都不知道去哪了」、「賭選總統概念股」。 23日鴻海主力進出情況,尾盤才有花旗環球,美林及凱基台北大力的拉抬,大家不要以為凱基台北是要做多鴻海,單純就是他之前賣出,現在回補罷了,知錯能改的主力都是好的操盤手,像四大噴錢外資群已經來到恐怖情人等級了,想賣就賣,賣了就快閃旁邊去,結果賣了後,又在裡面小量的買來賣去控制鴻海的股價走勢,想要在105.5元以下買回,我個人是覺得,不要痴心妄想了。

鴻海股價討論: 郭台銘正式對外宣布投入2024總統大

記錄顯示,FII上市才五天,但像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北亞分公司和南方東英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出脫了手上部分FII股份;法國農業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則維持不動,機構法人的賣盤可能是這次FII大跌的原因。 鴻海股東原本期待FII在中國上市之後能連番大漲,讓外資回頭買鴻海,但是,FII漲了三根半漲停板,就開始重挫,中國股民形容,FII在幾天之內,「跌掉了一個聯通的市值」。 鴻海股價討論2023 鴻海股價討論 野村證券分析師Anne Lee在報告中指出,去年第四季和今年第一季,鴻海獲利數字都不如野村預期,野村證券認為鴻海遇到經營成本高漲的挑戰,中國工資上漲、零組件缺料,甚至像中美貿易大戰,都威脅到鴻海的獲利能力。 不過,鴻海去年合併損益表中,營收雖然較前年大增3,000多億元,但扣除研發費用前的毛利數字卻反而較前年減少185億元,顯示鴻海獲利狀況值得關注。 這一次股東會也是鴻海歷年股東會中相當短的一次,只花了三個多小時就結束,鴻海股東提出增發現金股利一元,和公司實施庫藏股的提議,也沒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 鴻海股價討論 很多人買了台達電就是因為電動車的充電椿,覺得未來能發大財,所以會一直催眠自己台達電毛利率30%左右,營利率有10%比鴻海毛利率6%,營利率2.4%好,但你有這樣的想法是絕望的。

未來鴻海的重要成長動力,就是市場眾所皆知的「電動車」,預期會像製造手機一樣,鴻海將成為生產電動車的重鎮,不論是自有品牌或是代工,鴻海將在這個地方展現「3年磨一劍」的動能。 鴻海集團轉投資的電池廠原瑞電池科技,傳出遭裁撤的離職員工,欲討回認購公司股權之利益的勞資糾紛,並要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出面給交代。 熟悉電池產業人士表示,鴻海積極切入消費電子3C產品高分子鋰電池領域,先前間接轉投資原瑞電池科技(UER Technology),取得正極材料鋰聚合物關鍵材料。 此外東南亞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以泰國為例,台達電轉投資持股六成的泰達電就在當地發展相當好,甚至還成為當地股王,所以鴻海也不落人後,跟著到泰國建立電動車新廠。 如果以全球佈局的競爭力來說,鴻海其實不止沒有輸給競爭對手太多,甚至還超前其他對手的進度。 不過這個利空也在農曆年後慢慢消失,因為中國改變政策轉為開放,又讓鄭州廠重新恢復運作,而印度也在二月底出現重大進展,董事長跑去跟印度總理拜會並討論大規模設廠的事宜,至於為什麼鴻海一直要衝去那邊發展?

鴻海股價討論: 若陸透過鴻海施壓怎辦?郭語出驚人嚇傻網友 公司回應了

反之,當股市上漲的時候,只要漲的超過認為股價的合理範圍,就會開始分批賣出,漲的越高賣的越多。 台股4日開低後多在平盤上下震盪,終場收14,199.13點,下跌24.99點,鴻海(2317)收黑,網友好奇「主因是什麼?iPhone丟單?開發電動車?跌到100元以下可以買嗎?」有投資人認為,現在正好適合進場,建議長期分批佈局,不過也有人建議觀望一陣子,至少等到農曆年後再決定。 鴻海股票於 1991 年掛牌, 2000 年時曾創下歷史高價 375 元,隨後面臨電子代工產業獲利能力不佳的狀況,近 10 年來股價於 70 元至 120 元間盤整, 2021 年受惠於疫情電子產業爆炸式成長,股價一舉突破至 134.5 元,加上鴻海獲利能力提高、營收不斷創高,集團逐漸龐大,股價穩定於 100 元附近盤整。

鴻海股價討論

注意:過去鴻海常被稱為超級代工廠,也被戲稱「毛三到四」,意指毛利率不高,而市場給予這類不太具備成長性與產業趨勢的企業本益比都落在 8-10 倍,這也是為何鴻海常年股價落在70-90間上下震盪,但現在鴻海宣布改做車用,且真正拿出Model C訂單實績,則市場會將願意給予車用產業較高的本益比,這也是為何鴻海過去3年股價能脫離慣性區間的原因。 台股隨著輝達(NVIDIA)的財報公布亮眼,24日開盤跳空大漲一度超過200點,AI相關概念股也隨之走揚。 不過其他人看到他的損益明細,卻笑他會「賺得很累」,有人建議「台積電還要再等一年」。 鴻海於 6/20 宣布將與全球第四大車廠 Stellantis 在荷蘭合作,合資新設資本額達 1.5 億美元的 IC 設計公司。



Related Posts